教师人格在教育中的隐性作用

合集下载

浅谈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学中的作用李君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培养德才兼备的跨世纪人才是每位教师的神圣职责.然而,教师能否在教学中,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

也就是有怎样的教师,就会教出怎样的学生.教师应德才兼备,智慧如泉水喷涌,道德言行可作别人的榜样。

教学工作为什么要强调教师的人格魅力呢?教师在教育事业中,形成独特的鲜明的人格.教师人格是思想、道德、行为、举止、气质、风度、知识、能力等众多因素的综合.教师人格高尚、完美,就对学生有感染力,使学生产生敬佩、依赖、亲切感,教育效果就好.那么,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学中的作用如何呢?1、优秀的品格可使学生产生敬佩感.教师的品格主要包括道德、品行、人格、作风等,它反映在教师的一切言论和行动之中.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业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确实如此,优秀的品格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影响力,会使学生效仿。

所以,教育学生是一个过程,不管教师自觉不自觉,对学生都起作用,产生影响。

不是正面作用,就是负面作用,对学生的影响不可能是“零”。

例如,做几年班主任,有些学生走路,说话,写字都有班主任的影子,这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结果。

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成长、成人、成才、言教重要,身教更重要.教师应通过自身的表率作用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故此,教师应修炼自身素养,完善自身人格至为重要。

2、用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情感是对客观事物好恶倾向的内在反映或对别人所持态度的体验,往往以鲜明的、热烈的情绪表现出来.师爱是教师发自内心深处的崇高感情,是教师对学生态度上的和蔼和严肃,行动上的严格要求和细致关心的和谐与统一。

“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如果把真挚的师爱运用于教学之中,学生就会从内心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从而专心地听讲,真诚地接受,甚至会更加勤奋学习。

浅谈“为人师表、以身立教”在教书育人中的重要作用

浅谈“为人师表、以身立教”在教书育人中的重要作用

谈谈“为人师表、以身立教"在教书育人的重要作用内容摘要:教师职责不仅是教书,还要育人。

以自身的人格力量,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在整个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坚持“为人师表、以身立教"。

一、教师的人格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奠基作用、催化作用、修正作用、完善作用。

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该如何“以身立教”,以人格培养人格呢?教师待人要真诚;教师的人格要合格;教师要讲究文明,以身作则,教师要全面发展……等等.关键词:为人师表人格社会影响教师是阳光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他担负着教书育人,传播人类文明,培养合格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重任,教师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人才的质量与教育的效果.教师不只是要会教书,而且要会育人,教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做人。

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以满腔的热情对待事业,对待学生以外,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地去塑造自身的人格,从而才能培养出学生健康的人格。

教师要想不愧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就必须在人格塑造上勇于履行“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道德要求。

自古就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说,培养人的工作关系着国家民族的未来与发展。

一、教师职业决定了教师的人格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

1、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示模作用是教师本身的思想品德中学生的年龄通常都是在12岁到18岁之间,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正处于可塑性很强的年龄阶段,是形成人格及人的基本素质的关键时期.一个人能否成才,首先取决于他是否具有足够的辨别客观事物崐真善美的能力,是否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学校教育,应首先是“成人"的教育,“成人”才能“成才”。

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是班集体的主要教育者及组织者。

在学生的人格素质的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

人的素质是个整体,而人格素质则是其根和主干,它决定着学生素质的发展方向。

教师人格魅力的构成要素及教育意义

教师人格魅力的构成要素及教育意义

教师人格魅力的构成要素及教育意义作者:王颖来源:《北京教育·高教版》2010年第10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人格魅力作为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它比有形的言语教育具有更强的心灵渗透力,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和最直接的示范、导向作用。

本文着重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的构成要素及教育意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的构成要素1.本质特征——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更多地考虑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领域现实政治活动的需要,具有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传授社会科学知识等多方面的功能。

其根本任务是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生,提高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和道德观。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应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传播者,又必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的追随者和践行者。

如果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存在模糊、动摇甚至于怀疑、否定,那么这一倾向必然会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从而大大削弱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功能的发挥。

2.坚实基础——深厚的理论素养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先生曾在《大学一解》中说:“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

”教师知识广博、基础雄厚,会产生无形的教育影响力,对学生具有特殊的引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要超越理论传播和普及的基本层次,必须对理论进行深入研究,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著作,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及其内在联系,系统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学习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的各种背景知识、前沿知识、边缘知识,如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使自己具有深厚的知识底蕴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创造性运用;还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为个人的学术造诣,善于运用科学发展成果以及实践经验来证实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与革命性。

教师人格

教师人格

试论教师人格在小学生道德素质培养中的作用新都大丰小学俞永一正文:从心理学角度上讲,人格是人的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而稳定的身心组织,当个体适应于环境时,在动因(动机、兴趣、爱好、情感、态度、气质)和能力(一般能力、特殊能力)上与其它个体具有不同之处。

而通常意义上所说的人格实际上就是指人的内在道德素质。

教师是受过教育而且执业教育的人,教师的人格应当趋于理想人格,是高尚的师德规范、扎实的专业水平和独特的个体风范的综合。

道德是指人们行为所遵循的原则和标准,是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的合法性、合理性、有德性的关系,是在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的交往中形成并体现的。

小学生的道德素质指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和道德素养,是小学生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动机、道德判断、道德选择的综合性的内在素质,它是小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与他人、与社会不断交往而逐渐形成和发展的。

教育活动作为对小学生最具影响的交往活动,教师作为小学生的“教育者”和引导者,同时又是小学生崇敬、模仿和评判的对象,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展示的人格魅力最能引起小学生的喜爱和拥戴,最具感染力和吸引力,教师的人格魅力也因此成为教育活动中重要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力量,对小学生的道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可以说,教育活动过程实质上就是人格影响人格、人格培养人格、人格陶冶人格、人格塑造人格的过程。

教师人格对小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这些起着教育作用的因素并非空洞的,而是有具体内容的内在素质以及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在日常生活中能引起小学生体验、经验和效仿的外在言行,这些具体内容包括教师的语言和仪态、情感和动机、兴趣和爱好、学识和能力、态度和观念、个性和风格等。

对小学生而言,教师的语言和仪态、情感和动机、兴趣和爱好产生的影响作用更大。

教师人格及其所展示的具体内容对小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起着“暗示”作用、表率作用、榜样作用和同化作用、内化作用、反思作用。

一、语言和仪态的启迪道德需要言表,语言是心底的直接表现。

对我国传统隐性教育的历史探究

对我国传统隐性教育的历史探究

对我国传统隐性教育的历史探究摘要:虽然隐性教育属于现代教育范畴,但是它并不是腾空出现的,而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是有其历史渊源的。

纵观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和国外主要西方国家的教育,隐涵了丰富的隐性教育主张,表明了隐性教育其理论来源的广博悠久。

关键词:我国传统隐性教育历史探究在我国传统的教育过程中,并没有隐性教育这个概念的提法,但是在历代统治阶级的文化统治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确存在有关隐性教育的主张,只是表现形式和内容与现代社会的提法有所不同。

下面主要从四个方面介绍我国传统隐性教育的做法。

一、环境育人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①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任何个人都无法脱离于社会而独立存在。

正因为人是社会中的人,所以,社会环境对于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中国传统教育中,也意识到了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蕴含了很多关于环境与育人的思想。

第一,肯定环境对育人有重要影响。

以儒家思想为主要代表,如孔子说:“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

”②意思是说:住的地方,要有仁德氛围,这才好。

如果选择住处,没有仁德环境,怎么能得到智慧?这表明孔子已经认识到生活环境对个人的品德养成有重要的影响。

孔子还说过:“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③以此来说明一个人处在的良好生活环境中,他的的思想品德也会向好的方面发展,反之亦然。

颜之推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发挥了孔子的这一思想,他说:“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对,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④其主要意思也是肯定了对于思想情操还未完全定型的青年来说,和品德高尚的人住在一起能受到潜移默化的人格影响。

此外,齐国大夫晏子在出使楚国时,曾说过:“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样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教师如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师如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师如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一、以教师的人格影响学生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个性对年轻心灵的影响所形成的那种教育力量是无论靠道德说教,靠奖励制度都无法取代的。

”教师的个性品质具有导向性,而学生具有强力的模仿性。

俗话说得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作为学生的楷模,具有强烈的暗示和感染教育的力量。

教师的良好个性品质一旦被他的学生认可,就会被自觉的模仿进而被内化。

教师的人格魅力不仅影响一个人的学生时代,而且还有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

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做到:(一)以博大的胸怀,以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用真诚、公正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去关心学生每一方面的发展,让学生在关爱中感受真、善、美的所在,体验到如何待人,如何做人,懂得真诚,懂得善良,感悟到人世间的美好,从而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完善的人格。

(二)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情,胸怀坦荡,性格开朗,不为名利所困,不为私欲所惑,朝气蓬勃,热情大方,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以良好的人格熏陶和感染学生。

(三)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尊重。

不能继续板着师长的面孔,以传授知识的“权威”、“主宰”自居。

对学生的轻漫或不逊要有宽容之心,要善意批评,好言相劝,诚心谅解。

尤其对品行较差的学生要有诲人不倦的精神、博大的胸怀和宽容的风采。

二、以教材的内容教育学生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崇高职责,也是每个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人民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育人。

不同学科,教材内容虽然不同,但德育内容依然存在于各科教科书的知识材料之中。

这些德育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按其性质可分为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的和心理教育的;按其形式可分类显性的、隐性的和潜在的。

显性的德育内容是借助于教材的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是“一目了然”的。

政治学科的教学内容基本上属于这一类,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这种显性德育因素。

如初中语文教科书中《一件珍贵的衬衫》等,音乐教科书中《长江之歌》、《歌唱祖国》等。

浅谈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育中的作用

T OCCUPATION1112012 04师资培养EACHERS浅谈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育中的作用文/李俊敏 王素琴人格魅力是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能产生吸引力的特质。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故一个人的言行、品性,将对自己的人生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一个人所展现的人格魅力在人际关系中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平时的工作及与学生的交往中,其展现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将产生重要影响,并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

一、教师人格魅力的构成1.性格在面对学生时,教师要表现不严厉、不暴躁的态度,待人接物热情有礼。

开展工作时,具有良好的耐性,无论面对任何问题,都能客观地评价事态,顺利解决矛盾。

2.才学教师教书育人,必须博学多才,因为只有教师具有才华和丰富学识,才能对学生有感召力、吸引力、影响力。

而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拘于形式,勇于创新,善于运用素质教育的方法去教育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知学、善学。

3.风度风度即教师的外在素质,教师良好的风度仪表对学生有着很强的示范性。

教师要精力充沛,意志坚强,反应迅速、灵活,谦逊、文雅、不庸俗。

4.人格魅力人格赋予了教师个体生命以鲜明的本我色彩,对于可塑性很强的中学生来说,这将有效地感染和影响其个性的形成。

由于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基于拔萃的人格构成而升华起来的,其潜在的教育价值不容低估。

二、教师人格魅力的作用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师生关系融洽,亲和力强,领导放心、同事敬重、学生爱戴,教育效能好。

反之,缺少人格魅力的教师,领导不信任、同事和学生不服气,没有号召力。

可以说,人格魅力有强大的感染力、号召力和影响力。

它是一种力量,能给人以鼓舞和鞭策;它是一种表率,能给人以示范和引导。

一个教育者如果人格魅力缺失,即使行政地位、教师职称再高,也难以服众。

首先,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学业发展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能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心理倾向,激发学生身上潜在的积极因素,使其朝着期望的目标前进。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隐性指导策略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隐性指导策略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隐性指导策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不应只是知识的传递者,还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在区域活动中智慧而有效的指导很好地诠释了《纲要》精神。

文章作者在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过程中,除了常见的语言提示、材料吸引法等显性指导策略,还总结出了几种隐性指导策略,以和大家分享。

标签:区域活动;隐性指导;学前教育一、分层次的材料投放策略,以适应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如语言区中,根据诗歌、故事、散文中的故事情节,设计图谱,但图谱的内容层次不同,如完整情节图示、运用符号的图谱、空缺补充式图谱等,不同层次、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会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选择和使用,引发各类讲述、表演、创编等活动。

二、情感吸引策略,即区域材料、活动设计的情感性语言学习是个社会性的历程,儿童的情绪也极易受到情感的影响,活动区中的情感性元素也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教师介入指导的一个隐性策略之一,情感性的元素是以幼儿的生活实际和社会性发展、幼儿语言发展的基础,吸引幼儿自发地活动和交流,引发幼儿心理的共鸣,具有情感疏导作用。

如小班语言区的“我来送甜蜜”、科学区的“分糖果”等活动。

这个活动及材料的设计作用就是疏导幼儿想爸爸妈妈的焦虑情绪,引导幼儿逐渐形成对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的依恋。

这些具有情感性的材料和活动,幼儿更愿意选择,引发的活动也越多。

三、幼儿区域活动时的投入状态保护策略孩子的学习状态很重要,状态有了,结果也早晚会有,但不能要求结果立竿见影。

所以我们应该在了解儿童的基础上,尽量保护幼儿在活动时投入的状态,不要随意打扰幼儿的活动。

但在幼儿遇到问题时,又需要及时介入推动。

于是,以下几种比较典型的隐性介入的方法是教师最常采用的策略方法。

1.教师参与式的平行介入和交叉介入平行介入的策略,为幼儿提供了模仿的对象。

如托班阅读活动中,嘉瑞正在翻看图书,可是他却不知道怎样正确地一页一页翻书,看到这种情况,教师也顺手拿了一本书坐在了他的旁边,一页一页地翻看。

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

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

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教师心理健康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超越了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更是塑造学生人格的关键。

教师的人格和心理健康对学生产生深刻、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一点不仅体现在实际的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中,也体现在教师自身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中。

此外,教师的心理健康还直接影响到教师自身的身体健康、生活、工作和家庭幸福。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证。

教师人格是教育工作的活力源泉,只有教师人格的活力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

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人格发展和形成至关重要,因为学校是培育学生健全人格、促进良好生活适应的主要场所。

在师生日常互动中,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他人”,是学生认同的楷模,最能发挥潜移默化的功能。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人格特征和心理状况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教学力量,它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兴趣、动机、情绪、意志、性格等,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对工作充满热情、对教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不仅使他们能主动地接近和了解学生,研究教学规律,而且能通过各种途径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对研究的兴趣。

此外,教师在课堂上轻松愉快的心境,可以让学生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想象力明显提高。

相反,教师表现出情绪低落、精神萎靡不振或暴躁易怒等不良的心态,就会使课堂心理气氛紧张,使学生感到压抑,思维活动受束缚。

教师的良好心理品质和人格特征对学生有强烈的吸引作用,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愉快地向教师研究,甚至把教师作为祟拜偶像藏在自己心灵的深处。

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形成,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动机,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有着直接而积极的影响。

教师的心态、意志、同情心、创造力、人际关系协调和人格完善等都能对学生产生影响。

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健全的人格力量和心理去影响学生,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宁波市北仑区教育系统教师招聘真题

宁波市北仑区教育系统教师招聘真题

宁波市北仑区教育系统教师招聘真题(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A.教育专业素养B.品德专业素养C.职业道德素养D.学科专业素养【答案】:D2.我国中小学课程(教学)计划的最基本部分是()。

A.课程设置B.课时分配C.学周安排D.学科顺序【答案】:A3.关于教师人格的作用,被广泛接受的是()的观点,“教师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

A.班杜拉B.加涅C.鸟申斯基D.布鲁纳【答案】:C4.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称为()。

A.群众活动B.体育活动C.课外活动D.课余活动【答案】:C1/ 135.古人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这句话说明()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作用。

A.遗传素质B.个体主观能动性C.环境D.教育【答案】:C6.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记住教学内容,老师经常会传授给学生一些记忆方法,如把材料缩简成歌诀等,这属于()。

A.复述策略B.组织策略C.精细加工策略D.时间管理策略【答案】:C7.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我国要实现经济,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A.持续稳定发展8%B.平稳较快发展7%C.持续稳定发展7%D.平稳较快发展7.5%【答案】:B8.“试误说”的提出者是()。

A.考夫卡B.苛勒C.维特海默D.桑代克【答案】:D9.调整教师与物欲诱惑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是()。

A.热爱学生B.廉洁从教C.依法执教D.爱岗敬业2/ 1310.“点头微笑表示肯定,摇头皱眉表示否定”体现了情绪情感的()功能。

A.感染B.替代C.信号D.调节【答案】:C11.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为()。

A.克服学生的厌学情绪B.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C.提高学生的成绩D.发展学生的能力【答案】:B12.西方第一个提出对教师的道德要求的人是()。

德育教育中人格教育

德育教育中人格教育

德育教育中人格教育的探究德育是教学生如何做人的,它不同于一般的教学任务。

因此不能简单地讲知识,而要把道理内化为学生的信念。

人应该诚实,这个道理学生都知道,但怎样把它变成学生的价值观,这是德育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现在有些思想品德课上成了知识课,光讲道理,甚至课上又解词,又分析含义,上成了语文课,这是不对的。

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内化上、信念上、价值观上解决问题,也就是要在“信”上下功夫。

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信息鉴别者、思想教育者和道德示范者,其人格模式应当先于、优于和高于其他行业的人格模式,教师人格应该是全社会的表率。

一、教师人格的作用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教师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质,决定教师的人格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教师高尚人格是学生人格形成的榜样,教师的高尚人格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成才。

二、教师人格的要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学生对教师特有的期望和信赖,往往使他们在观察教师时,会产生一种放大效应:教师的一种小小善举,会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欣喜;教师的一点小小的缺陷,则会使他们产生巨大的失望。

所以,教师必须对自己的人格修养提出严格的要求,使自己尽可能地得到全面的发展,努力形成一种健康、美好、完整、和谐的人格。

①要具有渊博的知识和爱岗敬业的执著精神;②要做到诚信、公正和廉洁;③必须讲究文明,以身作则。

三、人格独立性教育对自我的认识简单说就是能够意识到自我存在的朴素意义,对自己能力的认识,这个能力不是未来的社会生存能力,而是作为人的本质的能力,即每个个体的人不是社会和他人的附庸,而是具有特定的独立性的存在。

如公民有生存的权利,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公民有休息的权利等。

对于权利的认识有助于让学生感受自身存在,获得理性的自我意识。

怎样给予空间允许人格独立性的发展?我们往往过于焦虑的认为,如果不强迫,也许所有的学生都会逃离学校。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摘要:中职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显性课程已经不能满足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隐性课程越来越显示了它无可替代的价值和深远影响。

教师在隐性课程开发中的作用日益成为教育者关注的重点。

本文重点阐述了教师在中职学校隐性课程开发中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中职学校;隐性课程;教师作用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 (2012)12-0000-01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中职教育的作用日益凸显,中职学校俨然成为了快速输送市场需求人才的重要基地。

但由于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不断下降,传统的教学已经无法有效的实施。

尽管中职学校在显性课程开发方面做了不少努力,并且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式方法,实效仍然不尽人意。

中职生的现状依然表现为技能不高,素质偏低,并由此陷入一个恶性循坏的教育困境,为了提高中职学校教育的实效,必须摒弃传统的教育理念,寻找一种渗入式的课程,潜移默化地达到教育中职生的目的,而学校隐性课程的开发就能发挥无可估量的作用。

隐性课程,《国际教育百科》下了一个定义,即形成学生的非正式学习的各个要素,如学校环境、风气、文化生活、人际关系等施加的影响,学生在学校环境中无意识获得的经验和知识。

中等职业学校的隐性课程,就是与显性课程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在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期间,除了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显性课程之外的,按照既定教育目的及培养目标而设计的校园文化各类要素的统称。

而在众多要素之中,教师在中职学校隐性课程开发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中职教师的人格魅力是直观的隐性课程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人格对于年幼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格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

”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而言,教师的人格就是宝贵的隐性课程。

大部分中职生面临着严重的行为偏差,他们意志薄弱,组织纪律性差。

所以中职教师应该自觉的提高品德修养,养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高度的责任心、高尚的情操,形成严谨的工作、生活态度。

《综合素质》考题猜想: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一)

《综合素质》考题猜想: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一)

《综合素质》考题猜想: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一)单项选择题1.教师要处理好多种人际关系,其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 )。

A.同事关系B.师生关系c.领导关系D.家长关系【答案】B。

中公专家解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通过师生关系来构成的,师生关系是对学生最具有影响力的人际关系。

2.《学记》中说“相观而善之谓摩”是指教学中要( )。

A.互相观察、互相模仿B.相互观摩、切磋C.互相观摩,从而变得善良D.注重教材教法分析【答案】B。

中公专家解析:“相观而善之谓摩”意指互相观摩而学习他人的长处,也就是切磋琢磨的意思,因此选择B项。

3.师生沟通中的体态语不恰当的是( )。

A.保持善意的目光接触B.不时点头C.时有微笑D.手指指指戳戳【答案】D。

中公专家解析:师生在沟通时,教师的体态语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均有很大的作用,四个选项中,D项不恰当。

4.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教师第一要做到( )。

A.勤学B.慎独C.内省D.自律【答案】A。

中公专家解析:教师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概括起来有:勤学、慎独、内省、兼听、自律。

作为人民教师,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第一要勤学,不但要学政治、文化,而且要学教育学、心理学、法律,要不断用学习来充实自己,以适应新形势教育的需要。

5.教师良心虽然外人看不见、摸不着,但教师却能深深地体验和意识到,并利用它指导自己的工作,说明教师良心具有( )。

A.公正性B.稳定性C.内隐性D.广泛性【答案】C。

中公专家解析:教师良心具有内隐性,深深地隐藏在教师的内心,当遇到教育事件的时候,就会内在地发生作用。

6.所谓为人师表是指教师要在各方面都应该成为学生和社会上人们效法的表率、榜样和楷模。

这一涵义是由( )。

A.社会舆论决定的B.教师的工作对象决定的C.法律法规决定的D.传统习俗决定的【答案】B。

中公专家解析: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的工作对象决定着教师要为人师表。

教师职业道德试题及答案

教师职业道德试题及答案

教师职业道德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道德行为)比道德宣言或道德演讲更能教育学生.2、具有较高(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核心。

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以德兴教)的根本。

4、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须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5、(职业理想)是实现社会理想的桥梁.6、(示范性)是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7、教师的任何教育行为都要受(教育观念)的制约。

8、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都能得到自己的发展,这是检验教育者是否坚持(育人为本)的一块试金石。

9、对教师来说,承认学生间的差异,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强势智能,这就是(个性化教学)的表现。

10、在一定情况下,对个别学生的违法违纪现象,教师可以采用(惩戒)的手段,但不能超越法律的限度.11、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通过(师生关系)来构成的。

12、(教师的人格)对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13、(受教育权)是学生在学校各项权利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一项权利。

14、(教育教学权)是教师最神圣的权利。

15、教师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照法律的规定,向法定主管机关申述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称为(教师申诉制度)。

16、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体现师德规范(热爱学生)17、教师自我修养应该是(知行统一)18、课程标准是对某一学段的教学行为结果的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描述。

19、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异质分组),建立学习的“多元世界”;积极互动;分工合作;资源共享;奖励体系。

20、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21、对学生的培养及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的(态度)22、教师未经学生同意,按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张榜公布,或让学生分发试卷即侵犯学生的(隐私权)23、关于“师爱”,下列正确说法是(严慈相济,既有母爱的纯真、慈祥,又有父爱的严格、庄重)24、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自身的发展,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主体性、示范性)25、在对待学生的不同态度中,(民主型)类型受普遍学生欢迎26、(课程即知识)的课程观没有体现“学习者是课程主体”的思想27、关于“教材”,表达适当的选项是(落实课程标准的媒介)28、新课程特别强调引导学生建立(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29、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为的是增强课程的(适应性)30、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的本质是(生命意义的实现过程)31、与新课程的开放性、生成性不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预定性)32、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做出明确说明的是(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33、“学高为师”“良师必须是学者”,强调(本体性知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34、教师教学反思的最主要研究视角是(以教师的视角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35、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型的、民主的家庭气氛和父母子女关系还在形成,很多孩子对父母的教诲听不进或当作”耳边风”,家长感到家庭教育力不从心.教师应该(尊重家长,树立家长的威信,从而一起做好教育工作)36、教育法律关系中两个最重要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37、孔夫子所说的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止",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教师自己以身作则,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38、从教师个体职业良心形成的角度看,教师的职业良心首先会受到(社会生活和群体的影响)39、师表美的精神内涵或内在方面应该是(道美)40、某市教委在教师中随机调查,问学生“你体会到老师对你的爱了吗?”,回答“体会到"的学生仅占10%!这说明(教师还没有掌握高超的沟通与表达技巧)41、教师在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严格按照《宪法》和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符合法制化。

充分发挥隐性课程在教育中的作用

充分发挥隐性课程在教育中的作用

充分发挥隐性课程在教育中的作用隐性课程又称潜课程、潜在课程或隐蔽课程, 最初是由杰克逊使用, 相对于显性课程而言的, 是指学校中没有被列入课程计划, 但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一切校园文化要素的统称,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所学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

隐性课程在教育过程中可以对人的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完成小教师资的培养任务, 为小学教育输送更多合格、优秀的人才, 高师教育不仅要发挥显性课程的优势与作用, 更应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潜移默化功能。

一、充分发挥物质资源优势, 增强感染力学校建筑物、文化设施、自然环境、班级、教室等是隐性课程的外在表现。

和谐、优美、积极的学校环境可以使人赏心悦目, 可以塑造人的美好的心灵, 陶冶人的情操, 激发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 约束与控制不良风气与行为, 增强学校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高师教育更应充分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充分发挥现有物质资源优势, 并在此基础上, 开辟艺术画廊、科技橱窗, 名人名言、校规校训、荣誉榜、广播站等, 使学生在优美、积极的环境中受到美的、积极向上因素的感染和鼓舞, 以利于更好地投身于光荣的教育事业。

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 优化交往模式平等、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人们的相互了解、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校园和谐的人际关系(主要体现在人与人之间平等关系的建立上, 包括领导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 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和育人活动的顺利进行。

高师教育不仅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大任务, 而且担负着培养下一代小学教师的重要使命, 人的培育水平直接关系到将来小学教育质量的好坏和我国教育发展的速度。

因此, 高师教育要从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做起。

学校的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使学生在接受文化、技能学习与训练的同时, 增强民主、互助、合作意识,并使其成为自身发展的一部分。

释放人格力量,做魅力教师有人认为可以将教师的人格划分为三个层次

释放人格力量,做魅力教师有人认为可以将教师的人格划分为三个层次

释放人格力量,做魅力教师有人认为可以将教师的人格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高尚型人格;第二层次是基本型人格;第三层次是低级型人格。

低级型人格的教师往往是学生“厌恶”的对象。

基本型人格的教师虽然一般不至于引起学生反感,但决不能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敬佩和爱戴。

在教师高尚人格的影响下,学生为其崇高的品德所折服,为其卓越的才能所倾倒,为其广博的知识所陶醉,怎能不“亲其师、信其道”?因此,人格高尚的老师最受学生欢迎,能达到教书育人的最高境界。

一、教师人格魅力:德育的无形资源师生关系是德育过程中最基本的关系,师生之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的德育效果。

人格的塑造不是“自发形成”的,也不是在一般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过程中所能完成的,只有“人格才能影响到人格的发展和形成”。

1、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体现着教育的力量。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的最细腻的精神领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

这些领域也只能用同样的东西施加影响。

”此话明确地告诉我们,离开教师人格,形成学生的人格将成一句空话。

2、学生对教师的人格素养有着很高的期待。

我们还可以从学生对自己的教师在人格上的要求来认识教师的人格素养的意义。

据调查,学生心目中理想教师的性格特征,按其重要性排列为:①平易近人;②没有偏见;③关心同学;④态度认真;⑤要求严格;⑤具有耐心;①言行一致;③朴素大方;②开朗活泼;⑤品德高尚。

3、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人格素养的意义。

从教师的神圣地位和作用来看,教师是一种崇高的社会职业。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应该是一切美好的化身,是自己仿效的榜样。

二、教师人格魅力的内涵特质教师人格魅力的内核结构是由下列要素构成的:智慧力量——具有超群的智慧、理性的自觉;道德力量——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并为之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情感力量——具有强烈的爱憎分明的情绪反应和态度;意志力量——过人的克服内心障碍的自制力和坚韧性;审美力量——对美的事物的敏锐的感悟力、穿透力和执著追求的精神。

教师素质冰山理论 (2)

教师素质冰山理论 (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随着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教师素质的要 求也在不断变化。未来研究可以关注不同教育领域、 不同教育阶段、不同学科教师的素质要求,为教师教 育和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更加具体和针对性的建议和指 导。
教师素质冰山理论为教师素质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 思路,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教师素质的结构 、特征和形成机制等方面,为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 展提供更加全面和系统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 能力,能够自我规划、自我调
整。
创新能力
教师需要具备创新思维,能够 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深远,能够成为学生的榜样。
03
教师素质冰山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

提升教师显性素质的途径
培训与进修
通过参加专业培训和进修课程, 提高教师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
对教师个人发展的意义
提升自我认知
教师素质冰山理论有助于教师更深入 地了解自己的专业素养结构,明确自 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制定更具针对 性的个人发展计划。
增强自我发展动力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冰山理论可以帮助教师全面了解专业 素养的构成,明确专业成长的方向和 目标,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素养结构。
通过明确专业素养的要求,教师可以 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进修,提高 自己的专业水平。
教师需要掌握有效的教 学方法、策略和技巧, 能够高效地传递知识。
教育态度
教师应具备正确的教育 观念,尊重学生,关注
学生的全面发展。
沟通能力
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沟 通能力,能够与学生、 家长进行有效的交流。
隐性素质
01
02
03
04
教育热情
教师应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 愿意为学生的成长付出努力。

浅谈教师人格魅力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

浅谈教师人格魅力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

浅谈教师人格魅力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教师人格魅力是教师个人的性格、修养、情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它涵盖了教师的道德品质、学识素养、工作能力、情感与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

在作为班主任开展工作中,教师人格魅力的积累和展现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与班级管理相关的方面来具体阐述教师人格魅力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

教师人格魅力对班级管理的影响1. 树立良好的榜样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是学生的指导者和榜样。

教师人格魅力使得班主任具有良好的个人品质,学生会从班主任的言行举止中汲取道德与情感知识,并获得正面激励,树立起自身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念。

班主任如果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有更健康积极的发展,并在后续的学习和工作中也会影响他们的人生选择。

2. 提升班级整体素质教师人格魅力的辐射作用,不仅局限于个别学生,而是从班主任带领班级全体学生获得感、自信心以及动力等方面而产生显著的提升。

班主任可以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激发学生的敬畏、依赖和亲近感,逐步发挥出班级整体素质的提升,例如班级文化的建设、风气的塑造等等。

3. 增强班级凝聚力班级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班主任作为学生关系网的重要纽带之一,教师人格魅力的有效展现将有助于增进学生对集体的感情,以及增强班级凝聚力。

班主任运用人格魅力,预防、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能够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素质,推动班级和睦、和谐发展。

具体应用1. 对学生做出积极的示范班主任尽可能去营造有感染力的氛围,表达对学生希望以及对努力的尊重与认可。

例如,做出成功的案例、积极向上的心理、乐观开朗的态度等等,能够激励学生向自己学习,学生的特点和潜力也能得以充分发挥。

2. 关注及服务学生班主任可以通过平时的关心和关怀,切实提高自己从心理和情感上的专业水平。

比如,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经历、想法以及疑问,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应当展现积极回应和支持的态度和可以落实的具体行动。

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

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

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杨玉琴教育工作是一种育人的工作,而育人质量的高低,决定于教师。

教师肩负着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重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青少年一代成长的引路人。

汉代学者杨雄说:“师才,人之模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在学校,教师发挥着主导性作用,教师的精神面貌,包括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责任心、心理素质、创造意识、人格魅力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无形的示范和影响。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也是教育工作的主题。

欲树人,先立德,要立德树人,必先立师德。

德育是每位教师的“必修专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大学教师的道德情操、处世方式、行为准则、治学态度等,对大学教育至关重要。

教师的道德素养与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直接相关,教师人格本身就是一门隐性课程。

民族精神、人文特质、科学理性、开放胸襟、务实作风应当成为教师必备的品德,这样才能保证教师以优良的品质塑造学生、以高尚的情操熏陶学生、以优秀的业务影响学生。

诚如人言:只有把教育当作崇高的事业,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加强师德修养,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才能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

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德树人”首次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十七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

立德树人,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

要成才,先成人!十八大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和核心。

“师也者,教人以事而喻诸德者也。

”良好的师德是建设优秀教师队伍的前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人格在教育中的隐性作用
【摘要】教师的教育职能体现为显性和隐性两方面,在隐性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个人魅力是最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他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言行。

作为21世纪的合格教师,不可缺少的素质正是人格的魅力。

【关键词】教师人格隐蔽性教育合格教师教育职能
教师的教育职能主要体现为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

显性职能指的是教师直接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如谈心、罚站等。

隐性职能主要指教师对学生的人格影响,这是一种潜在的力量,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早就说过:“把教育的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

”隐蔽性德育教育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没有明显的教育痕迹,受教育者容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此时的德育不再是大纲化,不再是课程化,不再是讲条条框框、成系统性,而是让学生自然地、自主地养成“德性”。

其实,道德教育的经验也已告诉我们,让学生在无意中接受教育,即隐蔽性德育教育,效果会更好。

在新世纪的教育中,教育者要有良好的德育意识,要以高尚的品格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而不是无条件地用“标准”去限制学生。

恰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校好比一种精致的乐器,它奏出一种人的和谐的旋律,使之影响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但要奏出和谐的旋律,必须把乐器的音调准,而这乐器是靠教师、教育者的人格来调音的。

”人格魅力是21世纪教师不可缺少的素质,而以身示教是最具有说服力、最具人格魅力。

所以具有健康向上的人格,是做一名合格教师的必然要求。

人格魅力并不是一项单纯的性格或特质,而是多方面的综合素质的呈现,它是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而形成和发展的独特的感染力、影响力与号召力之总和。

优秀教师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渊博的知识
知识是空气,魅力是翅膀,魅力需要知识的承载方能翱翔万里长空。

知识储备丰富、文化素质较高的人,能使自己具有更强的人际亲和力和感召力。

正如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惟有教师善于读书,深有所得,才能教好书。

”只教学生读书,而自己少读书或不读书,是不容易收到成效的。

教师一向被学生视作知识的化身,具有丰富知识的教师会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向往。

如果教师能常年伏案灯下或端坐教室与学生一同上自习,无疑千言万语也难代替这一榜样的作用。

教师作为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掌握最新学术动态,更新、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在教学活动中掌握其主动、显示其优势,才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最好的精神食粮。

2具有甘为人师的高尚品德
教师要热情向上,富有同情心,热爱祖国,热爱学校,热爱生活,这些都会给学生以积极健康的人格影响。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既是对教师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要求,也为教师崇高人格立下了标准。

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只能用爱交换爱,只能用信任交换信任。

”必须指出,教师热情积极的人格,不是表面的、孤立的、它体现在方方面面各个领域。

托尔斯泰说:“如果一个教师仅仅像父母一样爱学生,那么他将比那种虽然读过许多书,但却不热爱事业,也不爱学生的教师好。

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

”只有像这样完美的教师才会给学生以完美人格影响,而不是片面的和畸形的。

“师者,人之模范也。

”教师是以培养人为终极目标的,因此在担当培养人的任务之前,教师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他需要一身正气和傲然不俗的风骨,需要站得直、走得正。

所以,身为教师应“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朗如日月,清如水静”,积善成德。

尤其是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从事教师这样一个特殊的清贫职业,保持平和的心态尤为重要。

3具有诚挚博大的无私爱心
一个要让学生真正喜欢的教师,必须要有诚挚博大的无私爱心,如慈母般地用真挚丰富的情感去感染、教育学生。

一个教师是否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主要是看他是否真正地去关心爱护学生。

作为教师,必须有一种为教育事业,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才会产生强大的震撼与感染,显出十足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爱要播撒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教师的爱,不应有学习好坏之分,不应有农村城市之分,不应有家庭贫富之分,更不应有父母权力大小之分。

反而,越是弱者所给予的爱也越多,只有这样的爱才是无私的。

前教育学家凯洛夫说过:“在学校里,对学生发生教育影响的力量,再没有比教师的人格影响更大了。

”教师肩负着启蒙、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渗透心灵的影响,如果教师洁身自处,严格自律,学生便会在心底钦慕、敬重、爱戴自己的老师,不但把老师当作一座“智慧之碑”,而且看成一座“人格之碑”,其形象在学生心目中就会是崇高的、伟大的、甚至是神圣的。

试想,这样的教师怎么会没有感染力、说服力和教育力呢?学生怎么能不受有良好的道德熏陶,进而逐步成长为一代新人呢?
孔夫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这是对教师人格影响力的充分肯定,教师的人格影响自然远不止于以上内容,只要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注重“言传”的显性教育功能同时,还注重“身教”的隐性教育功能,努力做到“为人师表”,就一定会取得显著的教育效果。

古人云:“恭德慎行,为世师范。

”这应是教育工作者人格修养的座右铭。

参考文献
1王铁汉.论教师人格的隐性教育功能.新职教,1999.07
2盛向阳.重视隐性德育塑造健康人格.教育杂谈,2004.05 3王小棉.论教师隐性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研究,2003.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