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依规治党
坚持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统筹推进、一体建设
坚持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统筹推进、一体建设作者:公丕祥来源:《群众·上半月版》2017年第05期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我们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历史使命,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胜利,实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统筹推进、一体建设。
”这是一个内涵深刻、底蕴深广、意义重大的法治命题,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丰富与深化,深刻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的内在机理。
鲜明表达了治国理政方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布局,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加以谋划和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四个全面’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的方略”。
作为治国理政的方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是一个相互融通、相互促进、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把党和国家以及社会生活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之中,实施有效的规则之治。
“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法治化制度化要求。
这就要求我们党把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内在地统一起来,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协调衔接。
因此,坚持依法治国和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统筹推进、一体建设,无疑体现了构筑“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治国理政方略制度基础的必然要求。
更加突出了发挥制度优势的时代主题。
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我们党始终把加强制度建设、发挥制度优势作为关乎全局的大事摆上重要位置,使之成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的重要保障。
论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有机统一
论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有机统一作者:李彬来源:《新丝路杂志(下旬)》2018年第01期摘要:依法治国是我国实现科学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也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是实现法治中国的重要手段。
依规治党是中国共产党实践和完善党建工作的重要战略思想和重要工作任务之一,它是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重要基础。
从实现我国和我党长治久安的角度来分析,二者是有机统一的。
认清二者的有机统一关系,有助于我党的党员领导干部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深层含义与内容,有助于我党的党员领导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牢固树立规则意识,形成依法办事、依规办事的良好工作氛围。
关键词:依法治国;依规治党;党内法规;有机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有机统一”,这再次表明了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决心与信心,同时也指出了二者协调推进的思想与方式,其中从严治党的重点在于依规治党。
虽然“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二者并不完全独立,在一定程度上,二者是相互协调、有机统一的。
一、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在客体上相统一依法治国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中国的必要手段与方法,实现社会主义法治中国必须要依靠依法治国才能实现。
依规治党是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的必要手段与方法,是实现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重要保障。
从客体方面分析,依法治国的客体是社会成员组成的各要素,包括全体公民、各个组织等,只要是我国的社会成员,都要接受法律的制约和监督,都要自觉遵守法律,运用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没有任何人能够在法律规定之外行事;依规治党的客体是中国共产党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
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要以《中国共产党章程》为标准,自觉遵守党的各项规章与制度,时刻保持自身的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决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深刻认识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依法治国的关系
深刻认识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依法治国的关系作者:文波来源:《新长征》 2018年第9期文波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
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力保障。
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依法治国是统一的有机整体,依规治党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选择,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路径。
一、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依法治国是统一的有机整体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体现为党和法治的关系问题,科学地把握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依法治国的内在联系,既是对全面从严治党规律的新探索,也是对深化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规律认识的新要求。
全面依法治国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基本支撑。
全面依法治国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
全面依法治国既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现实需要,也是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全面依法治国的理念树立不起来,国家生活、社会生活和党的建设就不可能有序运行。
而治党不能只就党言党,必须同时立足于治国来言治党。
我们党把全面依法治国定位于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实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与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高度统一,这就使得治党和治国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全面依法治国从根本上讲也是对执政党自身提出的明确要求。
全面从严治党很重要的就是规范执政党的权力问题,二者的目标是相吻合的。
全面依法治国要求我们要依法执政、依规管党治党和建设党,全党必须切实强化依法执政意识,坚持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体制、法治的程序推进各方面工作,这既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同时也会极大地促进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紧密结合,从而为全面从严治党筑牢最坚固的根基。
全面从严治党构成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
党的建设与法治建设并行不悖,具有相辅相成、共生共存的密切关系,凸显了全面从严治党在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昭示了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极端重要性。
深刻认识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依法治国的关系
深刻认识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依法治国的关系作者:文波来源:《新长征》2018年第09期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
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力保障。
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依法治国是统一的有机整体,依规治党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选择,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路径。
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体现为党和法治的关系问题,科学地把握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依法治国的内在联系,既是对全面从严治党规律的新探索,也是对深化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规律认识的新要求。
全面依法治国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基本支撑。
全面依法治国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
全面依法治国既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现实需要,也是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全面依法治国的理念树立不起来,国家生活、社会生活和党的建设就不可能有序运行。
而治党不能只就党言党,必须同时立足于治国来言治党。
我们党把全面依法治国定位于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实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与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高度统一,这就使得治党和治国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全面依法治国从根本上讲也是对执政党自身提出的明确要求。
全面从严治党很重要的就是规范执政党的权力问题,二者的目标是相吻合的。
全面依法治国要求我们要依法执政、依规管党治党和建设党,全党必须切实强化依法执政意识,坚持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体制、法治的程序推进各方面工作,这既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同时也会极大地促进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紧密结合,从而为全面从严治党筑牢最坚固的根基。
全面从严治党构成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
党的建设与法治建设并行不悖,具有相辅相成、共生共存的密切关系,凸显了全面从严治党在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昭示了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极端重要性。
全面从严治党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坚持党的领导。
依法治国有关论述
依法治国的有关论述1.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离不开法治,改革开放越深入越要强调法治。
要完善法治建设规划,提高立法工作质量和效率,保障和服务改革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加强涉外法治建设,为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工作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3.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是一个有机整体,关键在于党要坚持依法执政、各级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者各有侧重、相辅相成,法治国家是法治建设的目标,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国家的主体,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
要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4.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
5.经验和教训使我们党深刻认识到,法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
什么时候重视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忽视法治、法治松弛,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
法律是什么?最形象的说法就是准绳。
用法律的准绳去衡量、规范、引导社会生活,这就是法治。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
2018年第7期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主题,将“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确定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主题,出台两大重要党内法规,以此表明通过依规治党强化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
党的十九大报告又创造性地提出“坚持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有机统一”。
这对于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统筹推进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具有实践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无论什么人、无论职位有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就要严肃追查和正义审判,这便是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统筹推进的力量。
面对腐败分子我们不难发现,如今的腐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政治愿望落空。
以极度政治追求为目标的个别领导干部,因为所谓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或者当其“进步不顺利”时,便出现心理的失衡,产生消极抵触情绪,出现占有和支配的落空,滋生腐败堕落行为。
二是经济理性缺失。
因为职业不同所产生的物质上的差距导致个别人心理失衡,便使自己忘记应有的职责所在,而盲目追求享乐与奢靡,随着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越来越膨胀,从而走上不归路。
三是监督管理缺位。
相对集中的行政权力体系,对于领导干部的监督经常是失效的,甚至形成了监督的真空。
除此之外,公共舆论对公共部门或者公共任务进行监督的相关法律不完善,导致群众不敢监督、不能监督、不会监督的情况依然存在。
四是道德标准失范。
在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多元交织和复杂多变,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自律和他律缺乏标准,一些不良风气影响着党员领导干部的纯洁,导致腐败问题的产生。
面对腐败产生的上述原因,反腐败要从纪律和法律两个方面着手,也就是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统筹推进,让绝对权力的腐败不再猖狂,让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不再被滥用,让隐蔽的腐败手段浮出水面。
我们党反腐败的态度是清晰明了的,那就是“零容忍”,策略是全面反腐与重点反腐相结合,手段是纪律处分与法律惩处相结合,同时加强内在监督与外在监督的合力作用。
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
是,探索开展履职监督㊂制定省人大常委会任命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履职评议办法,在颁发任命书㊁宪法宣誓基础上,组织任前法律考试和现场全覆盖履职评议,填补任后监督 空白 ㊂严格实行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发言履职登记机制,将发言情况记入其履职档案,作为评优评先和换届连任的重要依据㊂三是,强化全过程跟踪监督㊂重要政策出台或重大项目立项前,及早介入,避免决策失误;事中积极参与,建言献策,提醒纠偏;事后督促检查,抓好跟踪反馈㊂对全局性和长远性的重大问题,综合运用视察调研㊁听取专项工作报告㊁执法检查等多种方式,持续跟踪监督,一抓到底㊂四是,探索实施网上监督㊂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㊁微博㊁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宣传效应,明确监督公开的内容㊁程序,促进监督公开规范化㊁程序化㊁制度化,保障代表和群众的知情权,打造 阳光人大 ㊂五是,搞活专家咨询监督㊂针对立法㊁国有资产监管㊁经济和预算监督人才不足问题,分领域成立咨询专家队伍,扩展专家人选遴选范围,丰富咨询专家工作方式,健全专家联系服务机制㊂5.加强自身建设,提升监督工作水平㊂一是,增强综合素质,提高履职能力㊂健全和坚持人大常委会学习培训制度,通过培训班㊁专题讲座㊁外出考察等 请进来 与 走出去 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人大代表㊁常委会组成人员㊁专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机关干部,相对集中地学习宪法㊁监督法等重点法律以及其他地市人大履行监督职能的先进做法和典型事例,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依法履职能力㊂二是,完善机构设置,加强工作力量㊂根据地方立法和贯彻实施预算法的需要,不断规范和完善人大相关专门委员会和常委会工作机构设置,统一省人大同各市(州)人大组织结构,形成上下一条线,工作沟通畅通的格局㊂三是,落实激励奖惩,强化履职约束㊂探索建立监督法框架下启动问责性监督手段的机制,健全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履职考核通报制度㊁人大代表履职激励和退出机制;对无固定收入的代表执行代表职务给予经费补贴;表彰履职优秀代表;畅通 出口 ,劝辞不能正常履职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打破代表终届制度,激发履职活力㊂(作者系四川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副主任)责任编辑:徐雪野㊀田丹婷 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张士金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 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 ㊂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坚定不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根本遵循和真理武器,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全面准确把握并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㊂一、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我们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历史使命,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胜利,实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统筹推进㊁一体建设㊂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治党和治国㊁党纪和国法的内在联系,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㊁政党理论㊁法治理论的创新发展,对于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㊂1.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是统筹推进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㊁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㊂国家法律是党领导人民制定的㊁体现人民意志的行为规范,是所有组织和全体公民的基本行为指引;党内法规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的行为规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㊁完成党的任务的根本保证㊂二者共同贯穿于经济建设㊁政治建设㊁文化建设㊁社会建设㊁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各领域㊁各环节㊂在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㊁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中,依法治国是根本性法治保障,依规㊃11㊃治党则是根本性政治保障㊂这是因为不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国家秩序和社会活动就不能有序运行,就难以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就做不到始终先进,就难以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㊂全面依法治国㊁全面从严治党作为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和 四个全面 战略部署的车之两轮㊁机之两翼,必须协调推进㊁同步建设㊂2.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㊂这也是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和标志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必须同时推进法律制度体系和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现代化㊂没有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法治体系就不可能完备有效;没有完备的国家法律制度体系以及法律制度的后盾作用,党内法规就缺乏足够的刚性和强制力,难以有效发挥管党治党的作用㊂坚持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有机结合,把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的基本方式有机统一起来,有助于全面提高党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㊁推动发展㊁化解矛盾㊁维护稳定的能力,有助于全面提升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履行好执政兴国这一重大历史使命㊂3.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是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㊁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㊂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㊁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㊁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㊂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应对重大挑战㊁抵御重大风险㊁克服重大阻力㊁解决重大矛盾㊁实现伟大梦想㊁进行伟大斗争㊁建设伟大工程㊁推进伟大事业,必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用党章党规和宪法法律规范全民的行为㊁统一全党全国的行动,调动党内党外一切力量同向思考㊁共同发力㊂坚持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统筹推进㊁一体建设,实现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有机统一,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与深化,更深刻反映了新时代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治国理政的内在规律,有助于党和国家有效解决一系列错综复杂的问题,妥善应对面临的各种严峻挑战,圆满实现党的十九大擘画的宏伟奋斗目标㊂二、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辩证统一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党和法的关系是个根本问题,处理得好,则法治兴㊁党兴㊁国家兴;处理得不好,则法治衰㊁党衰㊁国家衰㊂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依法度㊂要始终坚持纪在法前㊁纪严于法,通过依法治国,用宪法法律明确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供制度上的保障;通过依规治党,进一步提升党的建设和党的工作的制度化㊁规范化㊁程序化水平,为依法治国提供良好示范和营造良好氛围㊂1.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在价值目标上是统一的㊂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㊂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都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领导,都是落实党的领导㊁人民当家做主㊁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实现党的执政权㊁领导权和人民群众的知情权㊁参与权㊁表达权㊁监督权有机统一的有效载体㊂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和自我建章立制,具有相同的价值目标,都是为了实现党的领导权的法定化㊁稳定化㊁长期化,更好地维护我们党的长期执政地位㊂2.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在内在逻辑上是统一的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一个包含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㊁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㊁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㊁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㊁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的系统工程㊂这 五大体系 既包括以宪法为统领的法律制度体系,也包括以党章为统领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㊂这既确立了党内法规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又明确了党内法规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的重要内容,进一步阐明了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在规制内容上具有相互协调性,在规制界限上具有相互融合性,其中依法治国是依规治党的基础和依托,依规治党是依法治国的引领和保障㊂3.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在针对的重点对象上是统一的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级干部争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是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目标和任务的关键所在㊂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必须从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做起㊂依规治党重点和关键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高级干部是重中之重㊂无论是依法治国还是依规治党,都强调突出领导干部这个重点㊁抓住这个关键,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表率作用㊁示范带头作用㊂4.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在功能上是统一的㊂国家法律是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行为底线,党规党纪是党员必须遵循的规矩标尺,都是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对人的思想进行引领,对法治建设进行推动㊂各级㊃21㊃党组织和全体党员不仅要模范遵守宪法法律,而且要按照党规党纪以更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社会上形成自觉遵纪守法的示范效应,带动全体人民依法办事,为依法治国提供良好示范和有利氛围㊂特别是当有些规范㊁要求在全社会还不具备实施条件时,可以先对党员提出,在党内施行,条件成熟时再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法律法规,保证党的路线㊁方针㊁政策得到贯彻,有利于实现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愿有机相容㊂三、必须紧密结合实际坚定不移把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要求落到实处近年来,全国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跨越式发展大局,坚决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各方面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成效㊂但是,在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㊂在依法治国方面:有的地方法规针对性㊁可操作性不强,立法工作中存在部门化倾向和争权诿责现象或区域性的狭隘民族保护问题;有的地方和部门有法不依㊁执法不严㊁违法不究现象比较严重,执法体制权责脱节㊁多头执法㊁选择性执法现象仍然存在;有的执法司法活动不规范㊁不严格㊁不透明㊁不文明,人情案㊁关系案㊁金钱案时有发生,群众对执法司法不公和腐败问题反映强烈;农村㊁山区㊁少数民族地区普法宣传工作还有很大短板,部分社会成员尊法信法守法用法㊁依法维权意识不强,一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观念不强㊁能力不足,知法犯法㊁以言代法㊁以权压法㊁徇私枉法的现象依然存在;法治工作队伍建设滞后,法治人才严重不足,等等㊂在依规治党方面:一些党内法规不适应新形势㊁新任务的需要;部分党组织和党员对党内法规制度建设重视不够,依规治党理念还没有完全树立起来;一些党内法规落实不到位,党内法规制度的执行仍然存在形式主义㊁执行不力等问题;有的党员不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重违纪违法;有的管党治党责任压得不够实,存在宽松软问题;有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力凝聚力有待提高,等等㊂问题是时代的声音㊂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必须增强问题意识㊁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正视问题㊁勇于解决问题㊂一是坚决维护党的执政地位㊂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自觉维护党的政策和宪法法律的权威,确保党的政策和宪法法律得到统一正确实施,决不能将两者对立起来㊁割裂开来㊂二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㊂积极参与重点领域立法和党内法规的调研㊁论证等工作,结合工作实际提出相关意见建议,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㊁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㊁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推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㊂三是坚决促进宪法法律正确实施㊂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核心价值追求,始终坚持严格公正司法,通过正确行使执法权㊁司法权,把抽象的法律规范与具体的案件事实结合起来,把写在纸上的法律贯彻落实在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之中,切实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㊁尊严和权威,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㊂四是扎实推动全民守法㊂加大普法工作力度,加强党规国法宣传教育,把法治理念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全过程和各方面,自觉养成学法用法懂法守法的坚定法治意识,促进全社会形成守法光荣㊁违法可耻的氛围㊂五是坚持领导干部带头遵规守法㊂立 明规矩 ㊁破 潜规则 ,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要严于律己㊁不搞特权㊁不谋私利,知敬畏㊁存戒惧㊁守底线,做遵规守法的模范,推动形成良好党内政治生态,并以党风带政风社风,在全社会构建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良好氛围㊂(作者系中共云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责任编辑:徐雪野㊀田丹婷 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提升国际传播力霍永哲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 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㊁立体㊁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㊂这为做好新时代新闻舆论和国际传播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明确目标,是新时期做好新闻传播㊁特别是国际传播工作的根本指引㊂㊃31㊃。
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
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作者:何家华来源:《党政论坛》 2018年第3期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其中一个重要部分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四中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党和法治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研讨班上重要讲话中,习近平强调,“党和法、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高度统一的”。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此进一步总结和概括,提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必须坚持和推进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这标志着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的历史形成,是全面依法治国新的伟大实践。
一、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的历史形成党的十五大提出要“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党的十六大提出让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提出了坚持依法执政、不断提高执政能力的思想,要求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十六大把法治作为基本的执政方式,法治的理念和方式开始由国家领域进入党的领域,这就进一步丰富了依法治国的内涵。
党的十六大还提出“三统一”的法治原则,即“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十七大在此基础上又强调“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党的十八大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深刻理解并践行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有机统一
深刻理解并践行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有机统一作者:周悦丽来源:《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46期编辑:蒋莉莉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既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更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开启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开启“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新征程。
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协调推进的内在逻辑和实践要求,就是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有机统一,就是将国家建设、政党建设统一在法治下,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有机统一首先是治理理念的统一理念是行动的先导。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这是党的十八大正式确立的国家治理理念,党的十九大则进一步确认,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系统思考“全面依法治国”之“全面”,包括党的领导,贯穿“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其中党的领导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更属于国家治理实施机制问题,而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文化建设、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则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
全面依法治国就是将法治贯穿于上述六个领域,以法治引领和规范六个领域的改革发展,确保一切人才、技术、知识、劳动、管理、资本的活力在法治之下竞相迸发,确保一切资源、财富在秩序之下得以创造和充分涌流。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唯有以法治理念为指导,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动现代化强国建设,才能够确保改革发展的成果制度化地惠及人民,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保障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中国的最终建成。
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有机统一有赖于党的统一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坚持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有机统一
坚持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有机统一作者:李宵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19年第08期[摘要]治国先治党,治党必从严。
依规治党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党要发挥好先锋队作用,以依规治党推进、带动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依规治党的坚强后盾。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有机统一。
在新时代要全面把握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关系,坚持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依法治国;依规治党;有机统一;统筹推进[作者简介]李宵(1994-),女,广西贺州人,广西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中图分类号] D26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19)08-0044-02党规与国法具有不同属性,要推进二者的有机统一,首先应该明确二者的含义以及区别和联系。
依规治党的重要依据是党内法规,依法治国的主要依据是国家法律。
依规治党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之一,可见依规治党的成效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党的建设要把思想建设与制度建设二者结合。
依法治国是指依据宪法、法律治理国家,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要求,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
依规治党,主要是指依据党内法规管理党的各项事业,是党的一种党内治理方略。
(一)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是辩证统一的党的一些规定与国家法律的规定在某些方面不一定完全相同。
要注意二者的衔接与协调,共同作用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党内法规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引领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在党规与国法的二者关系中,其规定存在不一致的地方,党规严于国法。
党的建设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对于国家的发展非常重要,关乎于国家的兴衰,民族复兴,关乎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
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本质上是一致的,是辩证统一的。
法治思维在治党的过程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2021年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进行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抓手和总目标,并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其重大意义和基本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特点和优势极为丰富,其鲜明特点和突出优势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四个方面。
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抓手和总目标,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区别于其他西方国家的鲜明特点。
没有党的领导这个突出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根本建不起来。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牢记,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我们的法治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法治最大的区别。
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建不起来。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党的领导能够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正确方向和切实落实。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提出来的,把依法治国上升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是中国共产党提出来的,而且党一直带领人民在实践中推进依法治国。
其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概念内涵、谋划部署和实践展开都是在党的领导下产生和进行。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工程,涉及党和国家、社会治理各方面。
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才能顺利进行。
正确把握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的一致性和结合点
党政研究2016.6正确把握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的一致性和结合点李锡炎〔摘要〕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战略思维,深入研究和正确把握依规治党与依 法治国的辩证统一关系,找准两者相辅相成的一致性和结合点,形成优势叠加、良性互动,既 有利于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也有利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对于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 自信、文化自信,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依规治党;依法治国;五位一体;四个全面〔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 -8048 - (2016) 06 -0059 -07依法治国是是中国共产党依照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的基本方略。
依规治党,但在前这两者虽然并行不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依靠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具有互相借鉴、深人研究和相辅相成的契合。
落脚点、技术要素上,提条件、逻辑起点、形 正确把握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的辩证统一关系,找准两者相辅相成的一致性和结合点,把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结合起来,真治对于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良性互动,成优势叠加、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对于加强党对依法治国的领敢治敢严、长治长严,真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稳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家,一、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上,把握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的一致性和结合点的架构,社会”无一国家一综观世界现代国家的政治体制结构,无一不是“政党一政党在宪法党规与国法都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国法。
不是党有党规,但政党按照其党章党规管党治党。
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同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与世界现代国家的政治体制结构有其共性,也是执政党,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党,的架构。
“政党一国家一社会”党领导人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统编版】全面依法治国经典课件1(2)
【统编版】全面依法治国经典课件1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统编版教材第九章“全面依法治国”展开,具体内容包括:第一节依法治国的内涵与意义(9.1),第二节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体布局与战略布局(9.2),第三节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9.3),第四节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9.4)。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依法治国的内涵、意义及其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
2. 使学生掌握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体布局与战略布局,了解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
3. 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提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体布局与战略布局,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
重点:依法治国的内涵与意义,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法治建设成果的图片,引出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依法治国的内涵、意义,引导学生掌握教材9.1节的内容。
3. 实践情景引入:以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体布局与战略布局,理解9.2节内容。
4. 例题讲解:讲解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关系,分析9.3节内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实际,讨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掌握9.4节内容。
六、板书设计1. 依法治国的内涵与意义2.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体布局与战略布局3. 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4.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依法治国的内涵与意义。
(2)论述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体布局与战略布局。
(3)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依法治国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时事政治,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最新动态,提高法治素养。
论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规治党的关系
论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规治党的关系作者:沈国明来源:《东方法学》2017年第04期内容摘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规治党,三者密切相关,互为因果,相辅相成。
无论是依法执政,还是依规治党,都必须以法律和党内法规为依据来进行推进。
依法执政和依规治党是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方式的主要内容。
法治能够锻造和提升现代执政权威。
依法治党亟需加强党内法规等制度建设。
在推进依法治国过程中,如何做到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之间相互支撑和有效衔接,是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课题。
依法执政要求执政党受国法和党法双重约束。
关键词: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规治党党内法规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规治党,三者密切相关,互为因果,相辅相成。
无论是依法执政,还是依规治党,都必须以法律和党内法规为依据来进推进。
党员领导干部是公权力的行使者,应受到宪法和法律约束;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应受到党内法规的约束。
因此,在这种双重约束下,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和更严的要求。
解决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
党的自身建设是党执政兴国、治国理政的第一要务。
因此,依法执政和依规治党是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方式的主要内容。
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依法执政;依规治党,保持机体健康我们党才有资格和能力执政,带领全国人民去实现建设法治国家的目标。
一、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的关系依法治国是治国方略,作为治国方针与策略、方法与谋略,依法治国具有统领性,覆盖所有领域和人群,包括执政党。
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依法治国方略对执政党的要求。
法治国家建设有赖于执政党依法执政。
执政党是治国理政最重要的政治力量,执政党依法执政,才能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
坚持依法执政,是我们党带头遵守和执行法律的实际表现。
行胜于言,党坚持依法执政才能让全社会信服,从而建立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信心,夯实依法治国坚实的政治基础和广泛的社会基础,实现长期执政。
谈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
谈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谈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体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重大任务,提出了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
全会强调,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
如何认识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关系?如何把中央关于依规治党的要求落到实处?本文结合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就此谈几点体会。
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经验教训,在顺利实现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基础上,也逐步理顺党与法的关系。
1982年,党的十二大在对党的领导如何运用法律的问题上有了重大突破,在十二大修改通过的党章中,首次提出: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党必须保证国家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经济、文化组织和人民团体积极主动地、独立负责地、协调一致地工作。
这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历史性进步,标志着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向前迈出关键一步。
1997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会议上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正式写入宪法,使之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
在党的十六大会议上,胡锦涛同志进一步强调,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之一。
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治国方略和治国理念上随着实践不断深入。
党的>十八大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指出:“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
依法治国与依章治党
依法治国与依章治党依法治国与依章治党【作者】桑玉成【作者简介】桑玉成,上海师范大学法商学院教授党的十五大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法制建设的根本目标和主要任务,提出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建设法治国家目标的提出,给我们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指明了新的方向。
一、依法治国的概念当然包含了依章治党的问题从一般意义上说,所谓依法治国,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的意思。
而在国家的整个法律体系中,宪法是根本法。
宪法通常规定了国家政治生活的一般准则,它所调整的是这个国家的公民与其国家政权的基本关系。
这个基本关系包含了国家政权的构成和产生以及公民在国家政权中的权利和义务等一些重要的方面。
具体来说,通常的宪法以及其他宪法性法律所要调整的法律关系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国家政权与其公民的关系;一是国家政权自身的构成、权限和活动原则等。
简而言之,凡是调整国家政权与其公民的关系以及规范国家政权自身的法律文件,我们都可以把它视为宪法性文件,而依据这些宪法性文件治理国家,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由于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并且通过其层级性的组织结构从事着实际的政治管理活动,从政治上领导着社会公共权力执掌者。
所以,规范我们这个国家政权活动的,不仅包括了宪法和其他宪法性法律,同时还包括了执政党的党章以及其他党内的规范性文件。
因此,显而易见的是,我们提出依法治国的概念,当然包含了依章治党的要求。
法治相对于人治而言。
在人类的政治生活中,到底是通过法律来治理还是通过贤人或贵人来治理,这个问题早在古希腊就引起了人们的争论。
柏拉图注意到,政治统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是一种艺术,是比其他任何一种知识都要复杂的学问。
根据他的说法,“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我们目前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那些人物,能严肃认真地追求智慧,使政治权力和聪明才智合二为一,……否则的话,……对国家甚至我想对全人类都将祸害无穷,永无宁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严的选择郑重的承诺——“依法治国、依规治党”系列述评之一10月23日,在万众瞩目与热切期盼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以什么方略治国、靠何种方式执政,对任何执政党来说,都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实践、作出正面回答的重大课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作出了全面部署。
依法治国!这是我们党对靠什么来治国理政的庄严选择,更是对人民的郑重承诺。
依法治国,党中央因势而谋的战略决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对历史和现实经验的总结与凝练。
”在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于志刚看来,应在历史与现实的双重视野中,感受我们党开创法治中国新天地的铿锵步伐。
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中,法治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念和执着追求。
1979年,《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出台;1986年,《民法通则》通过;2007年,《物权法》实施……一件件法律从无到有,把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镌刻在光辉的法典之上。
2003年,《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废止;2013年,劳动教养制度废止……一个个标志性事件见证着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
有评论指出:“改革开放35年来,我们党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既遵循法治普遍规律,又符合国情实际,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但是,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期”,面临短期化、功利化倾向的挑战;改革进入“深水区”,面临攻坚克难、啃硬骨头的挑战;社会进入矛盾“多发期”,面临利益诉求多元化、应对方式简单化的挑战。
在此背景之下,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提出:“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
”这个方法论是什么?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他给出了答案——“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
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有分析指出:“当代中国进入社会转型期,发展步入新阶段,法治成为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和人民群众的深切呼唤。
在四中全会确立依法治国的主题,体现的正是党中央因势而谋的战略决断。
”国因法而治,法治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依托“从世界各国文明的兴衰更替来看,我们基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判断——伟大的民族离不开伟大的法治。
”中央党校教授张立伟说。
纵观古今中外,可以说,治国方略多种多样。
但历史越来越证明,国因法而治,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必定是依法治理的国家;一个先进的政党,必然是依法执政的政党。
法治的力量到底有多强,我国近年来的实践给出了最好的证明——2011年2月,醉驾入刑。
3年多来,全国因饮酒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数大幅下降;2013年以来,国务院取消和下放6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让市场“法无禁止即可为”,让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党内法规体系建设也驶入“快车道”。
2012年以来,中央相继出台八项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制度笼子越扎越紧,推动正风肃纪进入“新常态”。
实践证明,法治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依托。
一部良法,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
我们党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遵循,背后正是对法治意义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
法治的根本价值在于引领和规范作用。
这对于社会变革日新月异的中国来说,尤为重要。
一方面,国家政策不能朝令夕改,凡属重大改革都应于法有据;另一方面,社会纠纷和矛盾,需要在一定的秩序内和平解决;再一方面,党必须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必须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
专家指出,现代社会治理的基本内涵就是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理社会,以实现社会各项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依法治国、依规治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四中全会把中国的法治建设引向了新的历史阶段,法治中国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在认真阅读全会公报后,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张文显如是感慨。
十八届四中全会绘制了依法治国的新蓝图,但法治之路是一条渐进之路。
站在新的起点,我国的法治建设还有很多关卡要闯——法治的关键意义之一是,让容易滥用的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然而,一些党员干部迷恋“权力至上”,习惯以言代法、以权压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国家的能力存在不足。
法治的根基在于公民发自内心的拥护,法治的伟力源于公民出自真诚的信仰。
但是,“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人情”等现象依然经常发生,损害着法治的权威。
此外,执法不严、司法不公、违法不究等问题也有待进一步解决。
解决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
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第一次以全会文件的形式阐明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第一次明确了党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即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党要领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必须坚持依法执政,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
同时,亦要依规治党,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促使各级领导干部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
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实现这个总目标,就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四中全会明确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总目标、总路径和总任务,坚定了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念和意志。
在四中全会的指引下,依法治国、依规治党之路必将掀开新的篇章。
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依规治党”系列述评之二“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开宗明义。
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
有评论指出,正确认识和处理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的辩证统一关系,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课题。
专家认为,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辩证关系的重要论述,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
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作出的决定性选择“新形势下,我们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宪法治国理政。
”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话语铿锵。
“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实施好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
“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特色、最本质特征就是党的领导。
”在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中央纪委第四次全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指出,在我们国家,东西南北中,工农商学兵政党,党是领导一切的。
这是历史和人民作出的决定性选择。
诚哉斯言!1840年以来,无数志士仁人探索中国走向独立富强的道路,做过许多设计和试验。
最后还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催生了中国共产党。
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的;解决13亿人民温饱问题和初步建成小康社会,也是在党的领导下实现的。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决定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必须有一个主轴,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和文明,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这个领导核心无可替代,就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
”王岐山的话掷地有声。
在现实生活中,有个别人把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对立起来,认为二者之间彼此矛盾,强调依法治国会“架空”党的领导,强调党的领导就不可能使依法治国落到实处。
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这种把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对立起来的观点是极端错误的,必须彻底澄清。
”北京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韩振峰说。
“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是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认为,全会把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阐述得非常清楚。
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加强党的领导,而不是削弱党的领导。
“依法治国本身不是目的,是要通过依法治国让我们的国体与政体更完善、更有效,而不是放弃我们的国体、改变我们的政体;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是别的人的什么别的梦想。
”中央党校教授辛鸣指出,“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底线原则,决不能在这个问题上犯‘颠覆性错误’。
”埃及前驻华大使马哈茂德·阿拉说,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像往常一样强调党的领导,这是正确的决定。
中国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期,各种社会矛盾纷繁复杂,只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心来领导法治建设,才能保证稳定有序。
“四中全会明确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之间的关系,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破解权大于法、人治大于法治提供了治病良方。
此举不但能促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还能振奋民心,促进中国社会长远发展。
”网友“乔燕1990”说。
依法治国是坚持党的领导的必然要求法治是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之一,法治建设的进程彰显着政治文明的进程。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这是2000多年前韩非子的治国理政思想。
然而,要在一个有着几千年人治传统的国家实现法治,何其艰难。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便意识到,唯有民主法制才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十八届四中全会聚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我们党第一次在中央全会上专题研究依法治国问题,标志着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科学化水平达到新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进入新阶段,依法治国的理论与实践实现新跨越。
”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颜晓峰说。
在“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17年、法治国家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今天,我们党对“依法治国”进行再部署,既缘于历史经验,也是现实的迫切需求。
“众所周知,中国的改革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进入了深水区,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
”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教授季明说,面对深水区的利益藩篱、攻坚期的复杂难题,当下,改革正是较劲的时候。
改到深处靠什么?如果说,过去的改革更多靠的是“摸石过河”的勇气、以“破”为主的血性、先行先试的闯劲,那么今天,用法治方式化解改革风险,用法治理性培塑规范人性善德品行,才能确保改革有秩序、不走样,稳打稳扎,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