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传统文化素养提升专题课程(选修)考试
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
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节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A. 圣诞节B. 春节C. 感恩节D. 万圣节答案:B. 春节2.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书”不包括以下哪部?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史记》答案:D. 《史记》3. 京剧中的“生、旦、净、末、丑”是指什么?A. 五种不同的戏剧情节B. 五种不同的戏剧角色C. 五种不同的戏剧音乐D. 五种不同的戏剧道具答案:B. 五种不同的戏剧角色4. 下列哪个不是中国的传统艺术?A. 书法B. 京剧C. 茶艺D. 油画答案:D. 油画5. 中国的“四大发明”中包括哪项?A. 指南针B. 火药C. 造纸术D. 所有以上答案:D. 所有以上二、填空题1. 请写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种主要哲学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儒家、道家、法家2. 中国的春节,也被称为__________。
答案:农历新年3.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__________是指通过诗词歌赋等形式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文学艺术。
答案:文学4. 中国的__________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以其精美的图案和色彩而闻名。
答案:刺绣5. 中国的__________是一种传统的棋类游戏,有着超过3000年的历史。
答案:围棋三、简答题1. 请简述中国茶文化的特点。
答:中国茶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不仅仅是关于饮茶的行为,还包括了茶道、茶艺、茶宴等多种形式。
茶文化强调的是一种以茶为媒介的礼仪、交际和修身养性的活动。
在中国,茶被视为一种社交媒介,通过品茶、赏茶、交流茶艺,人们可以增进友谊、陶冶情操。
2. 描述中国春节的主要习俗。
答: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其主要习俗包括贴春联、放鞭炮、拜年、吃团圆饭、守岁等。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通常用红纸写上吉祥的话语,然后贴在门框上,以期带来好运。
放鞭炮则是用来驱邪避凶,迎接新年的到来。
拜年是亲友间互相拜访,祝福对方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最新精选传统文化测试题库498题(含标准答案)
2020年传统文化考试题库498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治大国,若烹小鲜”反映了道家的(A)。
A.清静无为B.小国寡民C.辩证思想D.自由逍遥2.“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说的是(A)。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3.中国封建时代运用“外儒内法”的统治术是在(C)开始的。
A.先秦B.秦C.西汉D.东汉4.“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故曰:‘世异则事异’。
”这段话反映了(C)。
A.孟子的“仁政”学说B.墨子的“兼爱”思想C.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D.庄子的“齐物”观点A.自然B.仁义C.功利D.道德A.德B.仁C.道D.势7.先秦法家重术派代表人物是(A)。
A.申不害B.子产C.商鞅D.慎道8.下面不属于早期法家人物的代表是(D)。
A.管仲B.商鞅C.李悝D.韩非子9.先秦诸子中,法家本着历史进化的观念,提出了(B)等规范社会生活和行为准则的观念。
A.仁、礼B.法、术、势C.兼爱D.无为10.百家争鸣中,(B)的思想对于艺术精神的培养有特别积极的影响。
A.孔子B.庄子C.孟子D.老子11.班固《汉书·艺文志》中认为:“(D)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
”A.儒家B.法家C.墨家D.道家12.道家思想是(A)。
A.道教的主要理论来源B.道教的另一名称C.与道教无关D.道教的一个派别13.先秦道家的“反智”,其深意在于(B)。
A.否定人类的智性与知识累积B.警醒人们不要为已有的知识体系所累C.人类的智慧是浅薄无益的D.对于社会的绝望和回避14.与《老子》相比,《庄子》一书中所体现出的思想更倾向于(A)。
A.个体的精神自由问题B.社会的和谐问题C.帝王的统治之术D.经济的发展问题15.鬼谷子是我国哪个时期的思想家?(C)A.西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西汉时期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17.被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的古代戏剧大家是(C)。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巩固提升案:模块综合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
模块综合检测(一)(时间:12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优秀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从含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优秀传统文化是经历了长期的继承,并且仍然保留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文化,也就是说,传统文化在我们今天,依旧存在。
这也就说明,没有文化的继承也就没有文化的积累,更不会有我们今天的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经过长期发展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精神指引。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拥有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万众一心、矢志不渝的精神力量。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
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以及诸子百家的思想等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
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
2020高中语文素质升级检测6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
第六单元素质升级检测(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一、(12分)1.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B )A .相贼.(盗贼) 相篡.(非法地夺取) 不惮.(怕) B .交.(互相)相 牂.羊(母羊) 期.(一周)年 C .乱行.(行列) 园圃.(种植蔬菜瓜果的园子) 工肆..(工厂) D .远鄙.(边邑) 殿.(评定)赏 承嗣.(祭祀) 【解析】 A 贼:害,C 肆:作坊,D 嗣:继承。
2.下列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A .⎩⎪⎨⎪⎧ 然则察此害亦何用.生哉!用.心一也 B .⎩⎪⎨⎪⎧ 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夫大王亶父可谓能尊.生矣C .⎩⎪⎨⎪⎧ 若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D .⎩⎪⎨⎪⎧ 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解析】 A 都当“因为”讲,B 尊:①高,②尊重,C 说:①同“悦”,②解释,D 御:①驾车,②治。
3.下列各句中,表达全都不得体的一组是( D )①我们班所有科任老师的教学水平都很高,我们都很赏识他们的教学方法。
②某画家将其画作馈赠给朋友,说:“谨奉拙作,敬请笑纳,请多多指导!”③某学生向其班主任请假说:“令尊生病不能前来参加家长会,请原谅。
”④我对老师说:“敬请您担任我社顾问,如能应允,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
”⑤这次评审会,有关专家发表了意见,算是抛砖引玉,现在请各位发表高见。
A . ①②③B . ①④⑤C . ②③⑤D . ①③⑤【解析】 ①“赏识”用于上级对下级,这里对象不当。
②“拙作”为谦称,“笑纳”为敬称,均正确。
③“令尊”是 敬辞,不能用于自称。
④使用正确。
⑤“抛砖引玉”是谦辞,不能用作敬辞。
故①③⑤错误。
4.下列有关古人官制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经略”是指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掌管一路或数路军、政事务,职位高于总督。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传统文化素养提升专题课程
传统文化素养提升专题课程(选修)考试考试答卷考试题目:共10题| 考试时间:3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得分90分1. 【单选题】胡旋舞出自哪个国家()【10 分】A. 赵国B. 康国C. 齐国D. 蜀国正确答案:B提交答案:B2. 【单选题】中国最早的纸币是()【10 分】A. 会子B. 人民币C. 银票D. 交子正确答案:D提交答案:D3. 【单选题】本课程提到,()出使过西域。
【10 分】A. 郑和B. 张骞C. 哥伦布D. 玄奘正确答案:B提交答案:B4. 【单选题】相对于一个复杂的语言文字系统,()的视觉文化符号在跨文化交流中能够起到更直观、更生动的效果。
【10 分】A. 文字B. 非文字C. 图像D.正确答案:B提交答案:B5. 【单选题】夏商周时期,中国文明的中心是在()。
【10 分】A. 黄河中下游B. 长江中下游C. 珠江领域D. 长白山以北正确答案:A提交答案:A6. 【单选题】从人类历史几千年的发展来看,()才能真正代表一个民族的持久生命力。
【10 分】A. 富强B. 文明C. 经济D. 政治正确答案:B提交答案:B7. 【单选题】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三大发明来源于()。
【10 分】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清朝正确答案:B提交答案:B8. 【单选题】《霓裳羽衣曲》从哪里传来()【10 分】A. 荷兰B. 雅典C. 波斯D. 印度正确答案:D提交答案:D9. 【单选题】本课程认为,建立一种具有最大()的文化传播方式,克服文化交流的理解偏颇与认同误差,是实现不同文化和睦相处的重要前提。
【10 分】A. 差异性B. 共同性C. 通约性D. 协调性正确答案:C提交答案:C10. 【单选题】根据本课程,春秋时期哪个国家是文明而非富强的国家?()【10 分】A. 秦国B. 鲁国C. 齐国D. 楚国正确答案:B提交答案:D。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后训练:综合测评
综合测评(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学记》把教育的社会功能概括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在教育问题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思想资源。
对此,我们应始终保持必要的温情与敬意,善于汲取其中的智慧,让教育“归于自然”,回归教育真谛。
教育应以“孝共同体”为载体。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孝共同体”是中国人的家,以孝为本的家庭生活是中国人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教从家始,“正家而天下定矣”。
家庭教育以孝道为核心,孝是中国古代道德教育的起点,百善孝为先,“教者,孝之文也”“夫孝,德之本也”。
孝道教育主要是通过家来完成的,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作善也。
”家庭是人出生后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中国古代教育主要是靠父母的言传身教来完成的,它对于一个人的道德养成与人格塑造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人的家是基于血缘的以尊亲为结构的共同体,家既是生活共同体,又是道德共同体。
家既解决了“你是谁”的问题,又回答了“你从哪里来”的问题,还明辨了“你要到哪里去”的问题。
西方是通过宗教来安立人心的,中国古代教育则主要依托家共同体来完成的,通过家庭的人文教化来立德树人。
家书、家风与家训等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主要形式。
长辈通过家书把道德修养、人格风范等传授给子孙,教给孩子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否则就会受到家规惩罚。
家风与家教构成了“道德共同体”。
家训的形式有训诫、遗训与书信等多种形式,中国古代著名的家训有《孔子家语》《颜氏家训》《诫子书》《朱子家训》等。
中国古代的孝道教育中,祭祀之礼常常发挥着激发与唤醒人性之善的作用。
在中国古代各种礼仪中,祭祀是最重要的活动。
“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
礼有五经,莫重于祭。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2020年教师资格《高中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教师资格《高中语文》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45 分)1.某版本教材在“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中,设置了“先秦文选”专题阅读,下列作品适合选入的是A.王充《论衡》B.范晔《后汉书》C.左丘明《国语》D.司马光《资治通鉴》【答案】C2.在“跨文化专题研讨”选修课程学习中,教师为学生推荐中外同类题材的作品,下列适合的是A.《简·爱》与《西厢记》B.《哈姆莱特》与《茶馆》C.《老人与海》与《彷徨》D.《三国演义》与《巴黎圣母院》【答案】A3.学生在成语探究活动中,梳理成语的来源,下列归类完全正确的是A.源于神话传说:女娲补天夸父逐日青梅竹马B.源于历史故事:完璧归赵白手起家投笔从戎C.源于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杞人忧天掩耳盗铃D.源于古代诗文:舍生取义水落石出分秒必争【答案】C4.教学李商隐《锦瑟》,教师列举其他化用典故的诗词,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用典”的文学传统,下列适合的是A.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B.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毛泽东《采桑子·重阳》)C.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洪涛风(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答案】D5.研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与“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两个学习任务群,教师发现二者的目标和内容“重复中有提高”,下列阐释不正确的是A.在广泛了解的基础上聚焦特定专题研究B.在理解历史内涵的基础上认识当代价值C.在记录阅读感受的基础上提炼探究成果D.在积累文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表达能力【答案】D6.教学“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教师安排学生梳理“词类活用”的语言现象,建立语言资料库,下列适合的是A.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B.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伶官传序》)C.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过秦论》)D.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答案】C7.讲解《石钟山记》中“古之人不余欺也”,教师列举其他倒装句,帮助学生理解文言句式特点,下列适合的是A.秦,虎狼之国(《屈原贾生列传》)B.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硕鼠》)C.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赤壁之战》)D.夫战,勇气也。
中国传统文化选修试题及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1仁礼及其内涵;怎样做才能达到仁的要求孔子的思想体系是以“仁”为核心的;“仁”即仁爱思想;是孔子思想的基本精神;也是孔子的理论基石..孔子说:“仁者;人也”..在他看来;“仁”是人的本质;人之所以为人;关键在于“仁”..仁”以不同的面目;在不同的背景下出现了无数次..这些闪烁不定的面容并不是因为孔子的“仁’’没有“一以贯之’’的主旨;而恰恰说明了“仁”内涵的丰富;无论是关于政治的论述、经济的论述、法律的论述;或是伦理的、哲学的、教育的论述始终都体现了“仁”的精神..“再谈一谈孔子礼的思想..礼的提出早于孔子;但自孔子所发扬..中国人崇尚礼的思想;中国人也重视礼的教育..而孔子所提出的礼是广义的礼;在社会关系中他将礼与道德相等同起来..把礼当作约束人在社会上各种行为的准则以及道德标准..他要求人们的各种行为都要按照礼来进行;事事要符合礼的标准和要求..其实对于我们现在来说;道德的约束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道德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所不断完善的;而人们的行为也越来越按照道德进行规范..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仁”是道德、政治的最高理想;而“礼”是“仁”的外在体现..具体来说;“礼”既是帮助个体克己以修心的一种外在的道德规范;又是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的仪节形式;还是使国家臻于至治的政治制度;所以他说:“治国而无礼;譬犹瞽之无相与;怅怅乎其何之孔子的“仁”;也就是从人我双方立论;相当于我们今天常说的“人类共存意识”吧..“仁”的内涵里;主要的两方面就是“忠”和“恕”..有了这个“忠”;就会有足够的自我约束;有了这个“恕”;就会有足够的对别人的宽容..当然;孔子的“仁”;不仅仅是指一个人应当具有的人格境界;而且还应该是一个社会政治应当具有的政治理念..是公理;是正义..因而;在非常时刻应当“杀身以成仁”;而决不能“求生以害仁”..因此;要达到仁的要求;一方面自己要做出表率;先要自己站得住;先要自己行得通;另一方面;要能够用自身作比喻;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即由自己的需要想到别人的需要;并给予充分的尊重;给予广泛的帮助和救济..在人与人关系价值观上:强调人人出身平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又认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自强不息;优胜劣败;天经地义..在经济权益上:“不患贫而患不安”;两极分化的极不平等是中国文化的主要危机;贫穷是中国文化的次要危机..在政治人权上:表面宣传平等;信奉“性本善”;“性相近也”;“天下为公”;没有不平等世袭身份制;社会实践却是一整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礼”的不平等;武断的认识人是“习相远也”;把人简单化的分成好坏两大类;依据品行优劣;能力强弱;划分社会贵贱等级..2结合当今社会谈怎样才能做到孝悌之道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思是: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所以先贤圣哲告诉我们;人最基本的就是要先懂得要孝;要行孝;要行悌..这两样我们都完全明白并能做到了;我们就要进一步懂得如何修身养性..谈孝悌;“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都是相对的;并不只是单方面的顺从、尊敬..就道德社会关系中基本道德情感的培养需要从“孝悌”提升出来而言;它是道德根“本”.. “孝悌”本意虽然是一个家庭观念;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国家的基本单位..有了家庭的安定和睦;才能有社会的和谐发展;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是以孝治天下的..中国的封建社会;实际上是家族封建制度;家族礼教最重要的就是孝..孝悌之德;恰恰就是五千年文化中的不可逾越的规则..“孝悌”思想是人们日常伦理关系中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它根植于中国深厚的哲学和文化土壤中;并贯穿于几千年的中国社会;最终发展成为维系家族和睦与社会稳定的纽带和基石..正是由于人们对“孝悌”思想的重视;才使得中国传统中以家族为中心的伦理道德体系长盛不衰..在家庭中;“孝悌”思想是根基;只有做到最基本的孝敬父母、尊敬兄长;才能使其他事情有条不紊地进行..3什么是道及其启发“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用以说明世界的本原、本体、规律或原理..在不同的哲学体系中;其涵义有所不同.. 老子所说的“道”;是宇宙的本原和普遍规律;老子所写的《道德经》是关于“道”的经典著作.. 孔子所说的“道”;是“中庸之道”;是一种方法;佛家所说的“道”;是“中道”;佛家的最高真理..所述道理;不堕极端;脱离二边;即为中道..佛家的道是中观的思想;中观思想涉及“中道”和“空”..“空”的思想似空非空;不能著空相求空.. 道:一首一走;第一次走的路、第一次用的方法才叫道;重复别人做过的事不叫道..走不一样的路;坚持创新才能生道.. 天道:众生为鱼;道为网;河为天地..那捞网的渔夫;就是执掌命运的天地造化..老子的道就是指存在于万物和自然之中最初最本来的东西;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这个道理..为什么元始天尊是道教最高的神;就是元始二字代表本来和初始的意思;最符合道教的精神;也最符合道的本来面目..道也可以说是自然万物演变的规律;但这层意思还是上面意思的一种演化形式;代表着自然万物中最本质的东西;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前者的意思..启发:一、道家的管理之道无为而治”的管理之道及其现代启示;“无为而治”提倡一种“抓大放小”的领导策略..其次;“无为而治”提倡一种人性化的管理之道.. 在任何一个机构中都存在着存在着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再次;“无为而治”提倡一种自然化的管理之道.. 将“无为而治”运用于管理工作;就是要求管理者要遵循自然规律;严格按规律办事;要善于因势利导;顺其自然;为当为之事;不为不当为之事..二道家“有无相生的管理之道及其现代启示道家有无相生“有无相生”是老子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从哲学上说;“有无相生”是指任何具体事物即“有” 都是从“无”中产生的;又不断地转化为“无”..这一思想包含着深刻的辨证法;对现代管理实践同样具有启示意义..4传统文化出现及其延续至今的原因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指中国历史上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她是我们的祖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她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她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她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中国一脉相承的专制制度和带有某种血缘温情“的的宗法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家国同构”社会政治结构;这种社会政治结构深刻的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在原始社会;人类先是原始群居;以后是氏族;继而发展为部落..首先;中国传统文化是封闭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的产物..是以汉族为主体;融合各族人民的智慧;共同创造的;这一特定区域特定人类圈的社会精神形态;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其次;中国传统文化是历时五千年形成的一个完整而庞大的体系;从哲学思想、思维方式到心理倾向;渗透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十分丰富;具有内容的完整性.. 第三;作为文化传统;世世代代传播延续下去;还将继续传承下去;无论是自然传承;还是选择传承;随着时间的推移;从不停止..教育的传承属于选择传承;即把优秀部分传承下去.. 因此;它具有永久的传承性..第四;传统文化属于旧的时代;受着时代的局限;总是一分为二的;其中精华与糟粕并存养料与毒素同在..对教育有正面的积极的影响;也有负面的消极的效应;具有影响的双重性.. 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另一特点是农耕经济的多元成分结构这一特点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兼收并蓄的包容性中华文明能够延续至今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其文化上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和对本身文化传统的坚持与固守;就是文明认同感..这也是中华文明最大的外在特点..每一个文明在其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总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有些甚至会严重影响文明本身的发展;这就需要文明本身在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完善并发展自身..例如;今天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就是外来文化;在佛教刚刚传入中国时;由于其文化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差异巨大;并没有很快被接纳;但经过中华文明对其进行的创造性的改造;才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最终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中国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佛教的中心..佛教也成了中华文明对外来文明吸收的经典例子..5对克明峻德;格物致知的理解克明峻德”;即人要能彰明本身的大德..典故见于《书经·尧典》“克明峻德;以亲九族”..“格物致知”;即考察事物;获取知识..词语引自《大学》“致知在格物”.. “克明峻德格物致知”的整体含义;概言之;就是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探求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原意是:“克明峻德格物致知”的整体含义;概言之;就是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探求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通过上下句的相互承接;构成了三层逻辑递进关系:一是凸显出山经人以博大的气魄;以高尚的追求;以开放的胸怀;遵循正确的办学方向;培养高尚道德;弘扬先进文化;二是表现出山经人在探寻真理的道路上严谨科学;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三是表达出山经人对敦品励行;经世致用;服务民生;自由和谐的美好憧憬..6天人合一的现代意义天人合一的意思是中国文化传统中最古老的天人观..人是万物之一份子;“天地是父母;万物是兄弟..”天人是平等的;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是对人在天地万物中的正确定位..现代社会中;在市场经济规则的极大冲击下;物质利益最大化成了个体追求的主旋律;它诱发拜金主义、价值错位、物欲横流等不正常现象大量出现..使得个体追求利益时忘却了人之为人的根本;泯灭了自我对形而上学之终极目标的趋向..人显然还有高于物质满足的东西;那就是;人的自由、独立与尊严.. 吉献忠认为;个体自我生命本是完整的;其完整性存在于生命之内之外两者之间的平衡;而在现代社会中;过度追求生命之外的东西;破坏了二者的平衡..而这种思想对于现代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我们今天坚持科学发展观;更好地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了必要的价值支持和理性控制..它既区别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又有同根同源的意味..儒家天人合一的理论不仅是讲述了天人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明确了人作为其中的定位..在现代这个环境严重污染的时代;我们应当保护自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完成作为大自然一份子的我们的职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是和谐社会的自然基础;也是解决新时期社会矛盾的主要手段;我们要通过生态文明建设;爱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共生共荣..科学发展作为一种理想构想;本身就包含着须要人类的道德、理性来约束的因素..发展当然是要满足人的需要;但是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不得不加以限制..就此而言;科学的发展可以理解为需要发展与限制发展的统一;既要满足当代人需要又要限制当代人需要的统一..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着三大问题:人和自然的矛盾;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矛盾;人自身的矛盾..这三个问题和我们建设“和谐社会” 和当今人类社会的“和平共处” 有着极人与自然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为重要的关系..重要的思想资源..给了我们思想上的启示; 给人类指明了发展的大方向..经济发展;首要是以人为本;经济的发展必我们经济的发须以不能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和条件为前提..展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深层次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量的事实表明;由于我们的知识积累不够;由于我们对人与自然理论举一反三的现实意义认识不够;导致环境污染事件、极端天气频繁出现等不利因素..。
2020年周口教师继续学习公需课传统文化素养提升专题课程
考试题目:共10题 | 考试时间:3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得分90分
1. 【单选题】 根据本课程,农业社会中国的市场经济发达,这是跟()有关系的。 【10 分】?
A.? 中国经济结构
B.? 中国社会结构
C.? 中国历史结构
D.? 中国政治结构
正确答案:B
A.? 马克思
B.? 卡尔·亚斯贝斯
C.? 恩格斯
D.? 韦伯
正确答案:B
提交答案:B
7. 【单选题】 胡旋舞出自哪个国家() 【10 分】?
A.? 赵国
B.? 康国
C.? 齐国
D.? 蜀国
正确答案:B
提交答案:B
8. 【单选题】 当前在()领域存在一种全世界通行的符号系统。 【10 分】?
A.? 宗教
提交答案:A
2. 【单选题】 从人类历史几千年的发展来看,()才能真正代表一个民族的持久生命力。 【10 分】?
A.? 富强
B.? 文明
C.? 经济
D.? 政治
正确答案:B
提交答案:B
3. 【单选题】 本课程认为,不应该过分强调对()的认知,应该让外国人从当代的视野中接受我国的文化。 【10 分】?
A.? 语言文化
B.? 传统文化
C.? 民族文化
D.? 世界文化
正确答案:B
提交答案:B
4. 【单选题】 本课程认为,美国与欧洲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主要是因为()。 【10 分】?
A.? 认识文化的历史节点不同
B.? 国家的经济力量不同
C.? 文化交流的途径不同
D.? 文化活动的频度不同
正确答案:A
A.? 唐朝
2020年周口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传统文化素养提升专题课程(选修)满分答案
传统文化素养提升专题课程(选修)考试考试答卷1.本课程认为,不应该过分强调对()的认知,应该让外国人从当代的视野中接受我国的文化。
A.语言文化B.传统文化C.民族文化D.世界文化2.根据本课程,富强强调一个国家的()。
A.硬实力B.软实力C.综合实力D.国际影响力3.《竟案羽衣曲》从哪里传来()A.荷兰B.雅典C.波斯D.印度4.胡旋舞出自哪个国家()A.赵国B.康国C.齐国D.蛋国5.当前在()领域存在一种全世界通行的符号系统。
A.宗教B.哲学C.历史D.交通6.本课程认为,建立一种具有最大()的文化传播方式,克服文化交流的理解偏颇与认同误差,是实现不同文化和睦相处的重要前提。
A.差异性B.共同性C.通约性D.协调性7.对历史上美国在越南的战争造成重大影响的电影是()。
A.《握救大兵璃恩》B.《勇敢的心》C.《巴顿将军》D.《辛特勒的名单》8.根据本课程,农业社会中国的市场经济发达,这是跟()有关系的。
A.中国经济结构B.中国社会结构C.中国历史结构D.中国政治结构9.本课程认为,美国与欧洲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主要是因为()。
A.认识文化的历史节点不同B.国家的经济力量不同C.文化交流的途径不同D.文化活动的频度不同10.夏商周时期,中国文明的中心是在()。
A.黄河中下游B.长江中下游C.珠江领域D.长白山以北11.从人类历史几千年的发展来看,()才能真正代表一个民族的持久生命力。
A.富强B.文明C.经济D.政治12.德国思想家()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第一次把公元500年前后同时出现在中国、西方和印度等地区的人类文化突破现象称之为“轴心时代”A.马克思B.卡尔·亚斯贝斯C.恩格斯D.韦伯13.直到()时期,中国文明才真正从北方转移到长江两岸。
A.唐朝B.宋朝C.元朝D.清朝14.相对于一个复杂的语言文字系统,()的视觉文化符号在跨文化交流中能够起到更直观、更生动的效果。
A.文字B.非文字C.图像D.非图像15.本课程提到,()出使过西域。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巩固提升案:模块综合检测(二)
模块综合检测(二)(时间:12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别于流行的以精英文化为大传统而以民间文化为小传统的文化传统划分,从中国文化自身特点出发,又有作为“道”的中国文化的大传统和作为“术”的中国文化的小传统这一新的划分。
如果说前者是指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儒释道的文化体系的话,那么,后者则为诸如中医、武术、气功、养生、堪舆乃至烹饪等的技术体系。
也正是从这一新的划分出发,才使中国文化大小传统之间以“辩证的滑转”取代了各执一端,并最终产生了一种全新的大小文化传统之观念。
一旦我们将中国文化的大小传统对应于中国古代的“道”与“术”,二者的分别就彰明较著。
若加以概括,这种分别体现为以下三点。
其一,形上与形下之别。
“形而上者谓之道”,这一出自《周易》的“道”的经典定义不仅颠扑不破,而且在中国的儒释道那里同样成立。
在儒家,“道”是作为“善端”的隐而未彰的属性;在佛家,“道”表现为《心经》一言以蔽之的“照见五蕴皆空”;在道家,“道”是老子所谓的“惚兮恍兮”“恍兮惚兮”“窈兮冥兮”的状乎无形影。
与这种“道”的形上性不同,“术”指向形下性。
中国医术离不开医诊的“望闻问切”,中国武术离不开形体动作的一招一式,中国气功则离不开“升降出入,无器不有”的人体“器官”之“器”。
其二,心灵与身体之别。
但凡中国文化的“道”都与心灵相关,从庄子的“心斋”到孟子的“尽心”,从佛教的“以心法起灭天地”到阳明心学的“致良知”,无一不是其显例。
自是之故,才有了现代新儒家所谓“内在超越”论的推出。
相形之下,中国文化的“术”则大异其趣,它是地地道道的“身体的技术”。
中医是我们身体的治疗术,武术是我们身体的攻防术,气功是我们身体的养生术,而烹饪与我们身体的关系更是不言而喻。
其三,本体与工夫之别。
所谓本体是指“心识”上世界“是什么”的真理,所谓工夫则为我们身行上“如何作”的技能。
2020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题第十单元人文心声19Word版含解析
基础夯实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暇.(xiá)阁.(gé)笃.(dǔ) 嗜.(sì)B.糟粕.(bó) 跻.(jī)俟.(sì) 鲍.(bào)C.戛.戛(jiá) 讫.(qì)俗谚.(yàn) 不假.思索(jiǎ)D.逮.老鼠(dǎi) 力有未逮.(dǎi)骈(pián) 俪.(lì)解析A项,“嗜”应读“shì”;B项,“粕”应读“pò”;D项,“力有未逮”中的“逮”应读“dài”。
答案C2.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非是而欲餍.阅者之心餍:满足。
B.《桃花扇》之解脱,他律.的也律:约束。
C.诚戛戛..乎其难戛戛:困难的样子。
D.聊书于此,以俟他日聊:随便。
解析D项,聊:姑且。
答案D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A.始于离者终于..合B.而其价值..亦即存乎此C.吾人对蛇蝎之人物与盲目..之命运D.无虑..百数十家解析A项,古义,结束于;今义,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
C项,古义,不可知;今义,眼睛看不见东西,比喻认识不清。
D项,古义,大约;今义,不考虑。
答案B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属于名词作状语用法的一项是()A.目.击之而身历之B.才得一面.C.而不必求息.肩之地也D.皆笔而书之解析A项,名词作状语,亲眼;B项,名词活用作动词,见面;C项,使动用法,使……休息;D项,名词活用作动词,记录。
答案A能力提升一、阅读鉴赏(一)导学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8题。
余年十五六,即学为诗。
后以奔走四方,东西南北,驰驱..少暇,几几束之.高阁。
然以笃好深嗜之故,亦每以.余事及之。
虽一行作吏,未遽废也。
士生古人之后,古人之诗,号专门名家者,无虑百数十家。
欲弃去古人之糟粕,而不为古人所束缚,诚戛戛乎其难。
2020年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决赛培训试题及答案
2020年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决赛培训试题及答案1.在山东某旅游点,导游在一处为“杏亭”的景点讲解:“春秋时期,此人在这里大办教育,讲学授课,培养了大批人才。
”你联想到此人的政治主张是( )A . 兼爱非攻,互助互爱B . 为政以德,爱惜民力C . 民贵君轻,社稷次之D . 以法治国,中央集权【答案】B【解析】从讲解信息中的“春秋时期”、“办教育”等信息课得知此人是孔子,他的政治主张应该是让君主爱惜子民,实行德政。
选B。
2.山东某地有一楹联“仲尼若不删订六经,何处觅中华民族文化?杏坛(注:学校)早已昭告天下,此间有东亚炎黄子孙”。
该联褒扬的是A . 黄帝B . 孔子C . 孟子D . 司马迁【答案】B【解析】孔子字仲尼,杏坛指学校,这里指的是孔子教育家的身份,因此选B3.《颜渊篇》记载颜渊、仲弓、司马牛三人“问仁”,孔子有三种答案。
甚至子路和冉有都问“闻斯行诸”,孔子的答复竟完全相反。
说明孔子( )A . 孔子也不明确答案B . 偏爱某些学生C . 有教无类D . 因材施教【答案】D【解析】孔子的各个学生风格各异,孔子为了更好的让他们理解道理和学问,主张“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4.孔子的教育成就对社会发展贡献最大的是( )A . “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B .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C . “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D . “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答案】A【解析】注意题干所说的是“对社会发展贡献大”,而不是对学生自身,所以只有A项是对社会的意义,其他三项都是老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
5.下列关于孔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他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B . 他要求恢复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其思想具有保守性C . 他主张“因材施教”,他兴办私学,只招收贵族子弟D . 他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允许学生坚持不同于老师的意见【答案】C【解析】孔子兴办私学,招收的大多是平民子弟6.以下对孔子的介绍,哪一项是错误的( )A . 孔子是中国史上伟大的教育家B .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C . 孔子名丘、字仲尼D . 孔子生于战国时期【答案】D【解析】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为春秋末期出生。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时素养检测 1.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素养检测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5分钟,56分)一、基础应用(32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问知。
子曰:“知人。
”B.举直错诸枉C.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D.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解析】选D。
A项中“问知”的“知”,通“智”;B项,“错”通“措”;C项“乡”通“向”。
2.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为仁由.己(依靠)B.在家.无怨(古代大夫的家族)C.举直错诸枉.(邪恶的人)D.举.伊尹,不仁者远矣(全部)【解析】选D。
D项中的“举”意为“提拔”。
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天下归仁焉.(句末语气词)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于)C.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到)D.能使枉者.直(……的人)【解析】选B。
B项中的“于”意为“给予”。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非礼勿言”中的“言”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名.之曰褒禅B.六王毕,四海一.C.素善.留侯张良D.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解析】选A。
例句中的“言”与A项中的“名”均为名词作动词:“言”,说;“名”,命名。
B项,“一”,数词作动词,统一。
C项,“善”,形容词作动词,对人友好。
D项,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长处,以……为短处。
5.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C.何事于仁,必也圣乎D.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解析】选D。
D项为一般句式,A、B、C三项为状语后置。
6.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孔子与樊迟的对话可知,樊迟和孔子所说的“知”指的是知人善任。
B.子夏称赞说:“富哉言乎!”是因为他认为孔子的话含意深刻丰富。
C.子夏举舜和汤的例子,是用来说明施政要知人善任,以达风行草偃之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素养提升专题课程(选修)考试考试答卷
考试题目:共10题 | 考试时间:3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得分90分
1. 【单选题】根据本课程,农业社会中国的市场经济发达,这是跟()有关系的。
【10 分】
A. 中国经济结构
B. 中国社会结构
C. 中国历史结构
D. 中国政治结构
正确答案:B
提交答案:B
2. 【单选题】本课程认为,美国与欧洲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主要是因为()。
【10 分】
A. 认识文化的历史节点不同
B. 国家的经济力量不同
C. 文化交流的途径不同
D. 文化活动的频度不同
正确答案:A
提交答案:A
3. 【单选题】本课程提到,()出使过西域。
【10 分】
A. 郑和
B. 张骞
C. 哥伦布
D. 玄奘
正确答案:B
提交答案:B
4. 【单选题】胡旋舞出自哪个国家()【10 分】
A. 赵国
B. 康国
C. 齐国
D. 蜀国
正确答案:B
提交答案:B
5. 【单选题】夏商周时期,中国文明的中心是在()。
【10 分】
A. 黄河中下游
B. 长江中下游
C. 珠江领域
D. 长白山以北
正确答案:A
提交答案:A
6. 【单选题】根据本课程,春秋时期哪个国家是文明而非富强的国家?()【10 分】
A. 秦国
B. 鲁国
C. 齐国
D. 楚国
正确答案:B
提交答案:B
7. 【单选题】《霓裳羽衣曲》从哪里传来()【10 分】
A. 荷兰
B. 雅典
C. 波斯
D. 印度
正确答案:D
提交答案:D
8. 【单选题】当前在()领域存在一种全世界通行的符号系统。
【10 分】
A. 宗教
B. 哲学
C. 历史
D. 交通
正确答案:D
提交答案:D
9. 【单选题】中国最早的纸币是()【10 分】
A. 会子
B. 人民币
C. 银票
D. 交子
正确答案:D
提交答案:C
10. 【单选题】相对于一个复杂的语言文字系统,()的视觉文化符号在跨文化交流中能够起到更直观、更生动的效果。
【10 分】
A. 文字
B. 非文字
C. 图像
D. 非图像
正确答案:B
提交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