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和一克镭》与《爱因斯坦与原子弹》课件

合集下载

《居里夫人和一克镭》PPT课件 (共10张PPT)

《居里夫人和一克镭》PPT课件 (共10张PPT)

写法借鉴
1、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课文在写居里夫人时,多处运用了外貌描写, 表现其兀兀穷年、呕心沥血的科学工作态度, 塑造了一个为科学工作而忽略生活,忽略梳妆 打扮的人物形象。
2、运用烘托手法突出任务个性品质。
3、运用细致的对话,表现细微的人物心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文中第二十三段中三个“所有”充分表现 了什么? 8、文中第二十九段中的“重大的日子到了” 是指什么? 9、文中第三十三段中的“居里夫人很小心的 读完”,“很小心”说明了什么? 10、文中第三十五至三十八段“说明并体现 了居里夫人什么样的品质”?
课文小结
本文记叙了居里夫人发现镭后美国 政府给予她的嘉奖和荣誉,可是居 里夫人对巨额财产毫不动心,体现 了她不羡荣利,潜心科学研究,质 朴、高尚的人格魅力。
背景资料:
居里夫人,即玛丽•居里,1867年11月7日出生于波兰华 沙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境贫寒,1894年以优异成绩 通过了巴黎学院的结业考试,并获得了波兰留学生奖学金。 1895年与皮埃尔•居里结为夫妻。1898年7月,在两人的 共同努力下,除发现了新元素外,同年12月又发现了镭。 1903年,居里夫人通过了博士论文《放射性物质的研究》 的答辩,奠定了在放射形研究方面的基础。1903年12月 居里夫妇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后,皮埃尔•居里因车 祸不幸丧生。居里夫人在强忍悲伤的同时,全身心地投入 到科学事业中,成为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1911年, 居里夫人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1934年7月4 日,居里 夫人由于过多接触放射性物质,患恶性贫血症而去世。

《居里夫人和一克镭》与《爱因斯坦与原子弹》课件

《居里夫人和一克镭》与《爱因斯坦与原子弹》课件
两种方法来描写这一点。一是内心痛苦的外部效 果;二是他内心的幻把原子能禁锢着。我们有 权利把它释放出来,用它杀人吗?” 2.“这一千个太阳,没有给人世间带 来温暖和光明,却在世界上投下了一千个 阴影。”
课文总结
本文借原子弹的研制和使用的相关史实, 说明了爱因斯坦对原子弹的开发所引 起的间接作用,并以其良好初衷和事 实的巨大反差来告诫世人何平的重要 性,新式武器的研发应以造福人类为 最终目的。
终于有一天,玛丽和彼埃尔日思夜想的镭出现了。
那天晚上,他们回到家中后迟迟不能入睡。居里
夫人的心里尤其感到一种不安定,她便站起来拉着
丈夫说:“走,我们到那里去好吗?”
“那里”就是他们的实验室。他们趁着月色急 急地往实验室赶去,仿佛听见镭在轻轻呼唤他们。
夫妇两人沿着街道,走过工厂、空地,走过一
片住宅区,最后走进了他们的小小的实验室。
工作。
玛丽和她的丈夫全身心投入到了工作中。他们每
天穿着沾满灰土、染着各种液体的工作服,守着锅中
沸腾的矿物,不停地用手中的铁棍搅动。煤烟和有毒
的气体刺激着他们的眼睛和嗓子,使他们十分难受。
这种工作艰苦、单调。一年、两年、三年,镭还是没 有出现。
因为太艰苦,丈夫想暂时停止工作,可是居里夫
人说:“不,我决不会放弃,相信我们一定会成功 的!”他们想像着镭会有一种美丽的颜色,工作累了 他们就会坐在一起聊聊这种新元素镭,这让他们激动 而兴奋。
3.比较三篇文章的语言特色。 答:三篇文章的语言风格不同。《邓稼先》 比较突出理性,更多概括性的文字,显得 更加平实。《居里夫人》《爱因斯坦》则 更有文学色彩,特别注意对人物的神态、 动作进行细节描写,显得更为生动。
4.比较三篇文章采用的写法及效果。 答:三篇文章都采用了对比的写法,但对比、衬托

居里夫人和一克镭爱因斯坦与原子弹PPT 北师大版 (共18张PPT)

居里夫人和一克镭爱因斯坦与原子弹PPT 北师大版 (共18张PPT)

文章主题
本文通过几位科学家劝说罗斯 福总统研制原子弹的事情,表现了 爱因斯坦在科学方面的伟大成就以 及他热爱和平的情怀.
学习写法
1、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2、人物描写符合人物身份.
作为伟大的科学家, 居里夫人和爱因斯坦有哪 些相同的地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心扑在科学研究上,不为金钱所动.
3、居里夫人一想到没完没了的排场和追捧就 感到害怕,难免她为什么还答应去美国?
4、课文写居里夫人的美国之旅是从哪几方面 来写的?
三个方面:对媒体采访的不适应;对美 国人的热情友好感到疲倦;对赠送的一 克镭拒不接受为己有.
文章主题
本文记叙了居里夫人发现镭美 国政府给予她的嘉奖和荣誉,可是 居里夫人对巨额财产毫不动心,体 现了她不慕荣利、潜心科学研究质 朴、高尚的人格魅力.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 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22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29、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3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3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3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3、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34、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3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3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38、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239、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 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4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居里夫人的三克镭》课件

《居里夫人的三克镭》课件

第一克镭
• 事实上,居里夫妇十八年前就放弃 了他们的专利,并毫无保留地公布 了镭的提纯方法。 • “就”表示在很短时间内,说明居 里夫妇在发现镭元素后就公布了镭 的提纯方法,毫不犹豫。 • “毫无保留”表示居里夫妇将镭的 提纯方法全都公布于众,自己没有 留下一点儿秘密。
• 既不犹豫,又毫无保留,充 分体现了居里夫妇心中想着 全人类,丝毫不去考虑个人 得失。
第二克镭
• “有,一克镭,以便于我的研究。可十 八年后的今天波兰华沙 创设一所镭研究院,开展治疗癌症 工作。
“人类需要勇于实践的人,他们能 从工作中取得极大的收获,既不 忘记大众的福利,又能保障自己 的利益。”
• 创造发明者在以自己的创造发明为 人类造福的同时,通过专利保障自 己的利益是合理合法的,这种勇于 实践的人(也就是创造发明者)是 人类需要的,他们的做法无可厚非, 而且他们也推动了人类进步。
你知道什么是专利吗? 专利:发明者独有的专有权,受法律保 护,如果有人想使用这种专利技术,必 须经发明者同意,还要向发明者交付专 利费。
居里夫人十八年前就放弃了他们的专利,并毫无保 留地公布了镭的提纯方法。居里夫人的解释异常平 淡:“没有人应该因镭致富,它是属于全人类的。” 这句话写出了居里夫人怎样的思想品质?
作业布置 1. 抄写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写出你的感受。 3. 给课文换题目
居里夫人名言
• 弱者坐待时机,强者制造时机。 • 我要把人生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 变成现实。 • 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 “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 • 在成名的道路上,流的不是汗水而是鲜 血,他们的名字不是用笔 而是用生命 写成的。
但人类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 无私。

《居里夫人和一克镭》课件

《居里夫人和一克镭》课件

脉络梳理
居 里 夫 人 和 一 克 镭 起因:麦隆内夫人拜访居里夫人→对镭的需求 美国奢华的欢迎阵势 过程: 科学团体的欢迎仪式→对名利的排斥
美国总统正式的赠送仪式
结果:居里夫人拒绝成为镭的个人所用者→对 事业的追求,对科学的信仰
课文小结
本文记叙了居里夫人发现镭后美国政府 给予她的嘉奖和荣誉,可是居里夫人对巨额 财产毫不动心,体现了她不慕名利,潜心科 学研究,质朴、高尚的人格魅力。
终于有一天,玛丽和彼埃尔日思夜想的镭出现了。
那天晚上,他们回到家中后迟迟不能入睡。居里
夫人的心里尤其感到一种不安定,她便站起来拉着
丈夫说:“走,我们到那里去好吗?”
“那里”就是他们的实验室。他们趁着月色急 急地往实验室赶去,仿佛听见镭在轻轻呼唤他们。
夫妇两人沿着街道,走过工厂、空地,走过一
片住宅区,最后走进了他们的小小的实验室。
背景资料
居里夫人,即玛丽•居里, 1867年11月7日出 1903 年 12 月居里夫妇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生于波兰华沙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1894年以优 此后,皮埃尔•居里因车祸不幸丧生。居里夫人 异的成绩通过了巴黎学院的结业考试,并获得了 在强忍悲伤的同时,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事业 波兰留学生奖学金。 1895年与皮埃尔•居里结为夫 中,成为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 1911 年,居 妻。 1898年7月,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除发现了 里夫人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1934年7月4 日, 新元素外,同年 12月又发现了镭。1903年,居里 居里夫人由于过多接触放射性物质,患恶性贫
2.内容概括:
本文记叙了居里夫人接受美国人赠送一克镭的 经过,赞美了她对人类、对科学无私奉献、淡泊名
利的高贵品质。

《爱因斯坦与原子弹》PPT课件 (共10张PPT)

《爱因斯坦与原子弹》PPT课件 (共10张PPT)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
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
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爱因斯坦与原子弹
秦关根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生字词的音﹑形﹑义, 知道本文的有关文学常识及写作 背景。 2、学习文章叙事起伏跌宕、引人 入胜的写法。 3、品味文章精练、生动的语言。
P P T模板下载:www.1ppt.c om /m oba n/ 节日P P T模板:www.1ppt.c om /j ie ri/ P P T背景图片:www.1ppt.c om /be ij ing/ 优秀P P T下载:www.1ppt.c om /xia za 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www.1ppt.c om /zilia o/ 范文下载:www.1ppt.c om /fa nwe n/ 教案下载:www.1ppt.c om /j ia oa n/

《爱因斯坦与原子弹》优教课件1

《爱因斯坦与原子弹》优教课件1

寒噤: 因受冷或受惊而身体颤动。
聒噪: 声音杂乱;吵闹。 非同小可: 形容事情重要或情况严重,不能轻视。 心不在焉: 心思不在这里。指不专心,精神不集中。
整体感知
背景资料
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热爱物理学,把毕
生精力献给了物理学的理论研究。他的相对论开创了物理
学的新纪元。人们称他为20世纪的哥白尼、20世纪的牛 顿。爱因斯坦也是一位进步的科学家,他有强烈的正义感 和社会责任感,人民永远纪念他。 秦关根的《爱因斯坦》用传记的形式描写了爱因斯坦
研读课文
2 人物描写符合人物身份。 不论是人物的语言描写还是动作描写,均十分符 合人物的身份。例如写爱因斯坦“用拳头托住下巴 颌……”说明爱因斯坦对此事的关注程度;又如写罗
斯福总统的话:“亲爱的亚力克,这件事情由政府出
面组织,是不是不太合适呢?”体现了总统说话的委 婉。
聒噪声都没听到。 有力的揭示了爱因斯坦专注到听而不闻的程度。
这和前面漫不经心地敲烟斗形成的对照,恰恰是心情 的对照。
研读课文
合作探究
1.作者笔下的爱因斯坦是一个有更深的科学良知和
责任感的人:“大自然把原子能禁锢着。我们有权
利把它释放出来,用它去杀人吗?”
研读课文
西拉德提出了“自卫”的理由,并没有减轻爱因斯 坦的不安。他担忧如果原子弹制成以后,德国法西斯 “完蛋”了,原子弹仍然有可能用来杀害无辜的百姓。 西拉德提出可以“永不使用”,这充分说明他的天真。
与之相对照的是,爱因斯坦的老练和深沉:“能保证做
到这一点吗?”他缓慢地、低沉的说。在西拉德信心十 足地回答说“能”以后,爱因斯坦仍然警告他不要“过 分聪明”了。后来的事实证明,爱因斯坦的确比他的学 生更有历史远见。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4.居里夫人的三克镭∣语文S版(共25张PPT)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4.居里夫人的三克镭∣语文S版(共25张PPT)
“没有人应该因为镭致富”,说明居里夫人不把自 己的科研成果作为谋利的资本,并且认为别人也不 应该这样做。
可惜的是,并非所有人都像居里夫妇那样大公无私, 正如课文所写的,后来“镭的提纯技术使世界各地 的商人腰缠万贯”,这完全违背了居里夫妇的初衷。
“有,一克镭,以便 于我的研究。可十八 年后的今天我买不起, 它的价格太贵了。”
再读课文
在文中找出三克镭的 来历和各自的用途。
文中哪些句子给你的 印象最深刻,多读几 次,与同桌交流自己 的感受。
第一克镭
• 居里夫人自己提炼 出来的。
• 毫无保留地公布了 镭的提纯方法。
居里夫妇十八年前就放弃了他们的专利,并 毫无保留地公布了镭的提纯方法。
“就”表示在很短时间以内,说明居里夫妇 在发现镭元素后很快就公布了镭的提纯方法, 毫不犹豫。 “毫无保留”表示居里夫妇将镭的提纯方法 全都公布于众,自己没有留下一点儿秘密。
表现了居里夫人醉心于科学研究事业,一心 为全人类做贡献、大公无私的伟大品格。
阅读链接
居里夫人一生中之所以能取得最伟大的科 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镭的存在并把它分 离出来,不仅仅靠大胆的直觉,而且靠着在难 以想象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chén)。 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hǎn) 见的。
通读课文
为什么说“这三克镭 展示了一位科学家伟 大的人格”?
从这三克镭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科学家居里 夫人是个精神品格十分高尚而物质生活相当困顿的科学 家。
她的思想境界是那么崇高,当她和她的丈夫在提炼 出第一克镭时,便认为这一科学研究成果应该是“属于 全人类的”,随即便“毫无保留地公布了镭的提纯方 法”,丝毫不去考虑这是他们获得滚滚财富的大好机会。
居里夫人的三克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过四年的时间,居里夫妇战胜了艰难困苦,
证实了镭元素的存在。很多科学家原本不相信镭的
存在,现在在事实面前不得不承认了。他们对居里
夫妇表示敬佩。
认识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热爱 物理学,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物理学的理论研 究。他的相对论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人 们称他为20 世纪的哥白尼、20 世纪的牛顿。 爱因斯坦也是一位进步的科学家,他有强烈 的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人民永远纪念他。
1933 年,爱因斯坦在希特勒掌握了大权时离 开了德国。他要住在一个拥有政治自由、宽容和 法律之下人人平等的国家。爱因斯坦来到美国继 续他的研究工作。 爱 因斯 坦 把 他 的 一 生 中 最 后 的 25 年 用 在 了 “统一场论”的研究中。他希望找到一个通用的 数学公式,把所有的物理学领域联系到一起。这 件工作爱因斯坦一直没有完成。 1955 年爱因斯坦 与世长辞了,享年76岁。
爱因斯坦的故事
1879 年爱因斯坦生于德国的乌尔姆。爱因斯 坦的父亲是一个商人,他拥有一家生产电器设备 的工厂。在孩童时,爱因斯坦很沉静,他常常独 自一人来消磨时间。他语言表达迟缓,在阅读方 面也有困难。但是,他对事物的原理却特别感兴 趣,并经常提出许多问题。 在爱因斯坦5岁的时候,他的父亲给他一个罗 盘。他惊异地发现罗盘的指针总是指向北方,他 非常好奇,于是问父亲和叔叔是什么原因使指针 移动的。然而,他们关于磁性和引力的回答对孩 子来说确实太难了,但是,爱因斯坦还是花了很 多的时间来思考这一问题。
2.讨论三篇文章在布局方面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三篇文章都采用承载内容、表现人物的方式。 不同点:《邓稼先》采用小标题的方式,其实是截取人物生 活中的若干片段,按横式排列,有侧重点地来分别表现人 物的精神品质和内心世界。 《居里夫人》《爱因斯坦》都采用比较复杂的一个事件来表 现人物。都是按照时间顺序,在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中, 逐层深入地表现人物的可贵的精神品质。
工作。
玛丽和她的丈夫全身心投入到了工作中。他们每
天穿着沾满灰土、染着各种液体的工作服,守着锅中
沸腾的矿物,不停地用手中的铁棍搅动。煤烟和有毒
的气体刺激着他们的眼睛和嗓子,使他们十分难受。
这种工作艰苦、单调。一年、两年、三年,镭还是没 有出现。
因为太艰苦,丈夫想暂时停止工作,可是居里夫
人说:“不,我决不会放弃,相信我们一定会成功的 !”他们想像着镭会有一种美丽的颜色,工作累了他 们就会坐在一起聊聊这种新元素镭,这让他们激动而 兴奋。
整体感知
1.识记生字词 2.划分文章的层次,并概括主要内容。 3.培养热爱祖国、维护世界和平的高尚 情操。
生字词
寒噤(jìn)驱(qū)赶 聒(guō)噪踱(duó)步 禁锢(gù)港埠(bù) 倦怠(dài)蓦(mò)地
文章层次
第一层:费米建议美国海军军械部长,失 败;西拉德劝说爱因斯坦,成功。 第二层:西拉德寻求萨克斯,答应;萨克斯 巧妙说服罗斯福,事实核计化。 第三层:原子弹最终用于战争,与“自卫”相 违背;爱因斯坦受打击,与“初衷”相 违背。
比较· 探究
阅读《邓稼先》《居里夫人》和《爱因斯坦》三篇文章——
1.讨论他们在表达感情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形同点:三个人都是对人类科技事业做出重大 贡献的科学家;通过具体的事情表现科学家高贵 的精神品质和内心境界。 不同点:《邓稼先》中邓稼先对视业无比忠诚,最 无私的献身祖国国防事业、核武器研究事业; “最不引人注目”、“忠厚平实”、“诚实坦 白”、“从不骄人”、“朴实”、“无私”。 《居里夫人》所表达的感情是,因在科学研究领域 的杰出贡献,两次获得诺贝尔;通过麦隆内夫人 的眼睛,展现了居里夫人对科学事业和全人类的 彻底的、无私的高贵品质。 《爱因斯坦》所表达的感情是,最富于创造力的科 学家,荣获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主要通过爱 因斯坦在决定人类命运的关头,表现了他的令人 敬仰的科学良知和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高度责任感。
两种方法来描写这一点。一是内心痛苦的外部效 果;二是他内心的幻觉和想象。
重点语句理解
1.“大自然把原子能禁锢着。我们有 权利把它释放出来,用它杀人吗?” 2.“这一千个太阳,没有给人世间带 来温暖和光明,却在世界上投下了一千个 阴影。”
课文总结
本文借原子弹的研制和使用的相关史实, 说明了爱因斯坦对原子弹的开发所引 起的间接作用,并以其良好初衷和事 实的巨大反差来告诫世人何平的重要 性,新式武器的研发应以造福人类为 最终目的。
2.内容概括:
本文记叙了居里夫人接受美国人赠送一克镭的 经过,赞美了她对人类、对科学无私奉献、淡泊名
利的高贵品质。
3.层次划分:
全文分三个部分: 一、在麦隆尔夫人的推动下,居里夫人决定到
美国接受一克镭赠送。
二、居里夫人到美国接受赠送的活动。 三、补写居里夫人修正赠与文件。
写法借鉴
1.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课文在写居里夫人时,多处运用了外 貌描写,表现其兀兀穷年、呕心沥血的科 学工作态度,塑造了一个为科学工作而忽 略生活,忽略梳妆打扮的人物形象。 2.运用烘托手法突出人物个性品质。 3.运用细致的对话,表现细微的人物心理。
门被打开后,玛丽轻轻地说:“亲爱的,别点
灯!我们不是希望镭有美丽的颜色吗?”彼埃尔点点 头,说:“那好,让我们来看看。”
屋子里一片黑暗,在黑暗中若有若无地闪烁着
一种荧火似的蓝光,它在黑暗中跳跃着,像是夜晚
的一只萤火虫。玛丽望着这美丽的蓝光,激动得握
紧彼埃尔的手。她知道他们成功了,这种美丽的光 就是神秘元素镭发出的光。
终于有一天,玛丽和彼埃尔日思夜想的镭出现了。
那天晚上,他们回到家中后迟迟不能入睡。居里
夫人的心里尤其感到一种不安定,她便站起来拉着
丈夫说:“走,我们到那里去好吗?”
“那里”就是他们的实验室。他们趁着月色急 急地往实验室赶去,仿佛听见镭在轻轻呼唤他们。
夫妇两人沿着街道,走过工厂、空地,走过一
片住宅区,最后走进了他们的小小的实验室。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一篇论文,虽然只 有35页,但却是科学史上最重要的文献之一。这 就是狭义相对论。我们只有明白了解释这一理论 的所有数学知识,才能把相对论完全理解,而这 些数学知识又是非常高深的。相对论的一些理论 似乎令人难以置信,但是实验却表明它们是完全 正确的。狭义相对论是用来描述自然现象的一些 基本理论,是关于时间、空间、质量、运动和引 力的学说。 在他发表了有关狭义相对论的论文10年后, 爱因斯坦又发表了另外一篇论文——广义相对论, 提出了有关引力、物质与能量之间的关系的新论 点。
脉络梳理
居 里 夫 人 和 一 克 镭 起因:麦隆内夫人拜访居里夫人→对镭的需求 美国奢华的欢迎阵势 过程: 科学团体的欢迎仪式→对名利的排斥
美国总统正式的赠送仪式
结果:居里夫人拒绝成为镭的个人所用者→对 事业的追求,对科学的信仰
课文小结
本文记叙了居里夫人发现镭后美国政府 给予她的嘉奖和荣誉,可是居里夫人对巨额 财产毫不动心,体现了她不慕名利,潜心科 学研究,质朴、高尚的人格魅力。
爱因斯坦提出了物质可以转化为能量,并且他还 给出了能够衡量物质能量的表达式——E=mc2。E代表 了物质的能量; m 代表了物质的质量; c 是光的速度。 此表达式说明了极小的物质可以产生极大的能量。还 可以解释为什么太阳可以数百万年地发光发热。这个 公式还导致了原子能的发现。 爱因斯坦于192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他的获奖 并不是由于相对论,而是因为他发现了光电效应定律。 这一发现推动了现代电子学的发展,其中包括广播和 电视。爱因斯坦成了名人后,他却感到很寂寞,他几 乎没有亲密的朋友。他写到:奇怪的是,被这么多人 知道,却又这么寂寞。我在自然中看到的东西博大精 深,我们的理解仅其一二而已。
爱因斯坦不喜欢上学,因为当时德国的学校不 准许学生提问题。爱因斯坦说他有一种在监狱中的 感觉。爱因斯坦曾对他的叔叔雅各布说他很讨厌数 学,尤其讨厌代数和几何。但是,他的叔叔雅各布 给了他很生动的启发,这给他的功课带来了很大的 变化。爱因斯坦完成了代数书上所有的习题。当其 他的同学还在学习初等数学时,他已经学习微积分 了。爱因斯坦决定要当一名数学和物理教师。 爱因斯坦曾就读于苏黎世联邦工学院,并以优 异的成绩毕业。但是,他却无法找到教师的工作, 后来,他在瑞士政府的专利局里就职。专利局的工 作很轻松,于是,他把好多时间用在了创立自己的 学说上。其中有一些就是关于相对论的理论。
第四个方面:是他的忧虑变成了事实。在德 国法西斯已经毁灭,日本法西斯已经穷途日暮之
时,两颗原子弹没有必要爆炸了。数以十万计的
无辜百姓死于非命。这对爱因斯坦的科学良知已
经是一个严重的打击了,文章又强调他偏偏被称
为“原子弹之父”。这时的爱因斯坦肯定是十分 痛苦的,但是文章没有直接写他的内心是如何的
痛苦,甚至连痛苦两个字都没有涉及。文章用了
3.比较三篇文章的语言特色。 答:三篇文章的语言风格不同。《邓稼先》比较突出理性, 更多概括性的文字,显得更加平实。《居里夫人》《爱因 斯坦》则更有文学色彩,特别注意对人物的神态、动作进 行细节描写,显得更为生动。
4.比较三篇文章采用的写法及效果。 答:三篇文章都采用了对比的写法,但对比、衬托
的效果不一样。 《邓稼先》用同是核武器研究和设计大师的奥本海 默来进行比较,主要目的是突出邓稼先的优秀品 质。 《居里夫人》是把居里夫人的安静、羞怯性格与美 国公众的喧闹、炒作进行对比,突出了作为科学 家的居里夫人的高贵气质和品行。 《爱因斯坦》是把爱因斯坦和西拉德进行比较,突 出爱因斯坦的成熟与远见;把爱因斯坦的忧虑不 安与核武器的残酷血腥,与总统罗斯福的“倦怠 和厌烦”进行比较,突出他的科学良知和责任感。
巨野县大义镇一居里, 1867年11月7日出 1903 年 12 月居里夫妇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生于波兰华沙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1894年以优 此后,皮埃尔•居里因车祸不幸丧生。居里夫人 异的成绩通过了巴黎学院的结业考试,并获得了 在强忍悲伤的同时,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事业 波兰留学生奖学金。 1895年与皮埃尔•居里结为夫 中,成为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 1911 年,居 妻。 1898年7月,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除发现了 里夫人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1934年7月4 日, 新元素外,同年 12月又发现了镭。1903年,居里 居里夫人由于过多接触放射性物质,患恶性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