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少教,学生多学——把课堂还给学生

合集下载

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教学效率

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教学效率

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教学效率在教育领域,教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扮演被动的角色,课堂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学生只能坐在那里听课,缺乏主动性和参与度。

提出一种“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让学生在课堂上更主动、更积极地参与学习,既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又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为了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目标,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往往扮演着主导的角色,所有的学习资源和知识都是由教师提供,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和消化这些知识。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是无处不在的,而教师更应该做的是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需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和指导者,让学生在课堂上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从被动转变为主动。

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讨论、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进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互动白板、多媒体教学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让他们在课堂上更主动地参与和思考。

教师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习惯。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自主思考和自主总结,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一些主题研究或课外拓展活动,让学生更灵活地学习和探索,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

教师还可以通过个性化教学,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他们的学习风格、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都不尽相同。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教学效率

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教学效率

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简单的灌输知识。

在现实中,很多教师都陷入了“一讲到底”的怪圈,课堂上他们扮演的是“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学生却成了被动接受的对象。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还会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教学效率,成为了当下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把课堂还给学生意味着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教师应该从“一讲到底”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因材施教”,即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需求,灵活调整和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对于优秀的学生,可以给予更多的挑战性任务和创意空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和方法,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提高学习效果。

把课堂还给学生也意味着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应该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和发现者。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举例和引导,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把课堂还给学生也意味着注重个性化教学。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学习风格、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都有所不同。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对于喜欢语言文字的学生,可以采用讲解和文字阅读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喜欢图像与图表的学生,可以通过图片和图表进行教学辅助;对于喜欢动手的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操作来促进学习。

这样的个性化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把课堂还给学生也意味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更多地以学生的需求和学习情况为出发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

课堂如何让教师“少教” 学生“多学”?

课堂如何让教师“少教” 学生“多学”?

课堂如何让教师“少教” 学生“多学”?1632年,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到班级教学制时,就提出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

今天,我们研究有效教学,应当仍然要把“教师少教学生多学”作为基本纲领。

1教师少教学生多学把课本研读权还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基本的学习方式是什么?应当是研读课本。

当教学往往用教师讲读取代学生对课本的研读,这是“教师多教学生少学”的表现。

要颠倒这“一多一少”,就必须把课本研读还给学生。

具体的做法应该是内容而定,从结果上看,最好能做到三个“让”:一,一册书学完,让学生通读一遍,并把重点反复研习几遍;二,一册书用完,能让学生在书上有大量的圈点和批注;三,一学期结束,能让学生将课本摸旧,一眼看去就能认出是自己用熟过的书。

把自主学习时间权还给学生学生“多学”的主要方式应该是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和“训练”。

在这个问题上,应该有“三重意识”:其一,“学为主”意识;其二,“学而会”意识;其三,“学在先”意识。

只有教师具有这“三重意识”,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权才能得到保障。

把学习活动的空间权还给学生学习是什么?答案是多元的,但从状态上讲,学习是学生生命的“知、情、意”统一的求知活动。

教师总喜欢用苦口婆心的酣畅淋漓,代替学生自我奋斗的生动活泼,以“自我感觉”满意来取代学生的感觉。

这实际上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空间权的剥夺。

把学习活动的空间权还给学生,我们认为应当做到“四统一”:在活动空间上,做到自动与互动和谐统一;在内容空间上,做到“入书”与“出书”和谐统一;在范围空间上,做到“入(课)室”与“出(课)室”和谐统一;在教学的维度上,做到知识技能、方法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和谐统一。

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与“多学”相伴的是“多问”,在操作上,要设定“三个一”的评价标准:一是没有学生发问的课算不上好课;二是“答必正确”的课不是真正的好课;三是把学生教得“提不出问题”的课也不能算是好课。

道德课堂十八条

道德课堂十八条

道德课堂十八条=八大素养+十大行动道德课堂要求教师必备八大教学素养道德课堂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还学生学习的主权;通过实施分组合作学习,实施“独学、对学、群学”三种学习方式,抓好“课前、课中、课后”课堂三段,构建“先学、展示、反馈”的课堂流程,来实现课堂教学的重建,提升每一堂课的课堂质量。

道德课堂最终要实现质的飞跃:教师把教学变非理性教学为理性教学,把教学变体力劳动为智力劳动、智慧劳动,把课堂变知识课堂为情感课堂,变“教本”为“学本”;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单纯依赖教师为自主、合作、探究;最终形成师亦生、生亦师,师生相长;兵教兵,兵练兵,兵兵互动的课堂生态,实现学生学习品质和精神品质的共同提升。

因此,推进道德课堂建设,任何一位学科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八大教学素养:一是回答好三个问题。

任何一位学科教师、任何一节课都必须回答好三个问题:(1)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教师要回答的是学生的课堂学习目标问题: 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2)你怎样把学生带到哪里?教师要回答的是学习策略和学习过程问题。

(3)你如何确信你已经把学生带到了那里?教师要回答的是学习效果的评价问题。

回答不好这三个问题,一定不是一节好课。

二是具备三种基本能力。

即设计教学的能力(编写学习指导书、编制导学案)、实施教学的能力(构建课堂生态)、评价教学的能力(达标测评、跟踪发展)。

设计教学的能力是基础,实施教学的能力是关键,评价教学的能力是保障。

不具备这三种基本能力的教师,一定不是一位合格教师,也一定不是一位好教师。

三是把握三个前提。

即把握学科思想、掌握学科知识体系、明确学科课程目标。

把握不好这三个前提,教学设计就无从谈起。

四是做到三个读懂。

即读懂课标和教材(学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

不懂得“课堂,究竟是谁的?”,既是师道问题,又是师德问题。

五是完成六个转变。

即教师变学长、讲堂变学堂、教室变学室、教材变学材、教案变学案、教学目标变学习目标。

把课堂还给学生(通用5篇)

把课堂还给学生(通用5篇)

把课堂还给学生(通用5篇)把课堂还给学生(通用5篇)把课堂还给学生篇1[教学案例]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在课堂教学中,我从调动学生积极性出发,积极探索,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演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在文章中插入艺术字》一课,我就采用了这种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课堂上,我首先把学生带入了小记者采访的情境中,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展现漂亮的艺术字,这些字有的形状不同,有的颜色不同,有的带有阴影效果,有的带有三维效果,学生们看到这么多漂亮的字,兴趣很浓,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老师,这么漂亮的字是怎么做出来的?”“我们能学会吗?”“我想做出别的样儿,行吗?”学生们的声声提问,道出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这时,我因势利导,提出教学内容,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探讨,提出:“你学会多少就汇报多少,看那组同学的方法和别人的不一样?”这一番话真的起了作用。

“学会多少就汇报多少”,不拘一格,给学生留下更多的自由空间;“看那组同学的方法和别人不一样?”则具有挑战性,大大调动了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

教室里呈现出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热烈交流的景象,学生的精力都高度集中在解决问题上。

看书时,同学们神情专注,在字里行间寻找答案;讨论时,有的学生边说边操作,有的还指点比划,唯恐被人听不动;交流时,各小组同学各抒己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仿佛他们就是小小电脑专家。

自学后的自由发言,积极踊跃:有的说:“单击‘插入’菜单,选‘图片’中的‘艺术字’调出艺术字库窗口,在窗口中选一种式样,单击‘确定’,出现‘编辑艺术字’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输入文字,然后单击‘确定’在文章中就出现了漂亮的文字。

”有的说:“老师,我不是那样做的。

那样操作太麻烦,我发现工具栏中有一个图标,它是插入艺术字小按钮,我一单击它,就出现艺术字库窗口,这样很方便。

”有的说:“我按alt+i,弹出插入下拉菜单,也可以找到图片—艺术字。

如何用好“少教多学”教学模式

如何用好“少教多学”教学模式
知识。
如何分工、用什么方式展示 ,等等。 2 .问题设计要避免全部试题化 ,应该 问题化,应做 内容, 要分层解决 , 有序引导, 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
宜 太多 、太碎 ; 问题 的叙述 语应 引导学 生积 极 阅读并 思考 ; 免 学 生 照课 本填 空 ,对 号 入 座 。要 有 坡 度 。 只有 充 分 考
如何用好 少教多 学, , 教学模式
读得真好” 等笼统的评价词。应该是教师要发掘出、
捕 捉 到学 生 的展 示具 体好 在 哪里 、不 足 在哪 里 、错 在 哪 里 。不仅 在 知识 点上 去评 价 ,如 果拓 展 到肯 定 学 生 的积 极 的言 行 、想法 等 闪光 点更 好 ,就 能拉 近 师 生 的距 离 ,让学 生更 高 兴 。点 到学 生 的错误 ,要
二是可在目 标中将学生学习中 会涉及的重、 难点以 刘
及易错、 易混、 易漏等内 容作出 标注, 以便引起 善
学 生 高度 重 视 。三是 目 标 内容应 明确 、具体 ,而且 目 可操 作 , 能达成 。 教师 需面 对所 教学生 的实 际水平 , 按 照预 设 的教学 目 标 ,准确 地 为学 生 的学 习 目标 定 位 。学 习 目标 既不 能过 低 ,使学 生 达不 到基 本 的学 习要 求 ,又 不能 过高 ,造成 大多 数学 生 经过 努力 也
二 、引导学 生 自主学 习与 合作探 究 的形 式不 尽相 同 。为进 一步 提高 学生 的学 习效 率 ,教师 应
该 如何 去引 导呢 ?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这个环节,老师们在课堂上呈现 理解和运用 ,出现错误或易混淆之处要讲。②学生的错误 ( 应用、解题等 )要讲。③学生新 旧知识断线之处要讲。
④ 学生 解答 不 完整 、知识 不 牢处 、思路 阻塞 之处 要讲 。⑤

浅谈如何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浅谈如何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浅谈如何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扮演者主导角色,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

然而,现代教育的发展倡导将课堂归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角,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呢?本文提供了一些思路和方法供参考。

一、建立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思维工具,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学科知识间的关系,有助于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同时,建立思维导图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发散思维,创新思维。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然后再逐步引导他们把主要内容和关键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

二、采用合作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是一种有助于提高学生认知和合作能力的学习方式。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由两个或三个人组成,让他们共同探讨课程内容,分享信息,相互协助。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旁边观察学生的表现,并不时地给予他们指导和鼓励,让学生在一起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学习经验。

三、引入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一种常见的授课方式,它通过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科相关的真实案例,让学生在分组的情况下分析,讨论,并总结经验教训。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案例教学中的重点概念与知识。

四、运用多媒体多媒体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现代教学的电子技术,它可以以多种形式呈现信息,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工具来展示主题和概念,并加以讲解,同时,在教学中穿插一些相关的图形或影像,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课程内容。

五、开放策略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实行开放策略,让学生可以自由的表达和提出问题,这样可以使这些问题成为课堂教学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把课堂打造成学生的知识探索场所。

六、评价反馈教师应该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反馈,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梳理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

“少教多学”中教师的有效指导

“少教多学”中教师的有效指导

“少教多学”中教师的有效指导摘要:“少教多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少教多学”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

教师指导主要体现在:研究学情,确定适合的教学目标,让“多学”更有针对性;精心设问,让“多学”更有方向性;有效指导,让“多学”更高效。

关键词:少教多学教师指导指导方法“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必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少教多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学校就好比是水,老师和学生好比是水中的鱼,老师是大鱼,学生是小鱼,老师在前面游,学生在后面跟,共同驶向知识的海洋。

”这表明教学中学生自学应该是在老师引导下进行的。

“少教多学”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

“少教多学”中如何体现教师指导呢?一、研究学情,确定适合的教学目标,让“多学”更有针对性。

“少教多学”要以学定教,把学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对“学情”和教学进度进行细致认真的分析,对学生基本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和掌握。

例如:学生已具备了哪些知识,哪些还比较模糊,哪些知识学生通过自学能够掌握,哪些知识还需要老师进行点拨、引导……教师要教的是学生不会的,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还无法掌握的。

学习目标在学习活动中起着方向性和决定性的作用。

“少教多学”是否卓有成效,关键看教师提出的学习目标是否合理、有针对性。

目标太多,学生难以当堂完成,学习成就感就会降低,学习热情就会削弱。

目标太泛,学生茫然无措,不知从何学起,学习有效性就会大打折扣。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根据教材单元目标。

要求教师课前备学生,摸清本班学生底细,定好适合本班学生水平、切实可行的目标,并且能尽量照顾到优、中、差层次的学生,给予每位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

学习目标要具体明确,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二、精心设问,让“多学”更有方向性。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马歇尔说过:教师所面对的挑战不再是教50分钟书,而是如何设计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提高思考能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教学效率

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教学效率

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教学效率在教育领域,提高教学效率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途径,把课堂还给学生,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要参与者和学习的主体,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

为了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为中心,以讲解和演示为主要形式。

这种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和失去兴趣。

相反,采用交互式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问题解答和案例分析等,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

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技术和工具,如多媒体教学和在线教学平台等,丰富教学内容,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这样一来,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风格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和积极性。

教师应该重视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给予个别差异化的指导和辅导。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学习能力、兴趣和适应能力都有所不同。

教师不能一刀切地将所有学生都纳入同一教学模式,而应该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支持。

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健康。

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成果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和问题。

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互动沟通,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心理状态,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提高教学效率还需要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的支持和配合。

学校应该提供优质的教学设施和资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提供专业发展机会,促进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提升。

教学偶得——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学偶得——把课堂还给学生

思路走 , 随机 调控 , 灵感迭
出。 生无所限制 , 维 自 学 思
W a b u o r f t e ? h t a o t y u a h r
W ocnt ] e h a e ]m ?
接下来 的汇报让我一 阵阵惊喜 , 我发
现 了许 多原 本该 发 现 而 没 有发 现 的 东 西 :
于 学 生 的 见 解 , 过 学 生 评 价 , 师 完 全 通 教
实 践 学 习 教 学 理 论 ,对 教 学 行 为 进 行 判 断、 思考 和 分 析 , 而 改 进 自 己的 教 学 。 从 反 思不 能 只 是 一 个 人 “ 门造 车 ” 闭 ,
教 师 之 间 的 交 流 也 很 重 要 。 “ 果 不 是 所 如
教学偶得
也 就 不 必 随 着教 师预 设 的 “ 套 ” 乖就 范 。 没 有 了 圈 乖 束 缚 , 拥 有 了 自 由 , 生 就 师 就能 以平 等 的身份 出现 , 平 等 地 交 流 自 己 的感 受和 意 见 ,相 互 理 解 ,相 互 欣
自然 而 然地 将 单 词和 句 子 结合
a y f f h .M a h r w s b r ・- r it y f t e a o n ・
T a h r W a a o t o r t e e c e : h t b u y u o h r f m1 i s ? a ]e T I b u h m ak a o t t e .

有 的教 师都打 开 教室 的 大 门……那 么 ,
辈 子教案不一定 能成为 名师 ,如 果一
学校的改革是不可能实现的。” 要开放 自
己 的 课 堂 , 后 与 老 师 们 交 流 。 因 为反 思 课

教师少讲学生多学——课堂教学浅议

教师少讲学生多学——课堂教学浅议

教师少讲学生多学——课堂教学浅议教师工作的主阵地就是课堂,工作的重点就是要进行素质教育。

实施新课标,用好新教材。

用新课标的理念去重新审视我们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就不免感到有较大的遗憾:教师单纯强调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盲目追求教学效果和升学率而忽视了教育过程的真正意义。

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往往为了完成机械统一的教学目标而一味的多讲,因而也放弃了学生丰富的个体差异,学生弥足珍贵的天性和好奇心、独特性、创造力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悄然流失。

这样的后果只能是导致教师身心困乏而学生的厌学情绪高涨。

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一现状呢?我们必须把课堂开放,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开展多渠道的教学,尊重学生这一主体,以人为本,留住学生的心,开拓学生的脑,让学生活起来。

为达到这一目的,应该注意教师在课堂上的讲多与学生的学少之间的问题。

学生和老师都要树立这个观点,学熄灭只有在单位时间里少学精学,才能实现多学。

只有在少得(把每一个问题搞懂)的基础才能实现多得,贪多求全、囫囵吞枣,适得其反。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讲多练少,教多学少,静多动少,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忽视学生的主体存在。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更新观念,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鼓励学生动口和动手,给学生展示的平台。

每一节课好比一部电视剧,教师要做一个好导演,把表演的机会留给学生,引导学生全神贯注地演好每场戏。

这就体现了一个教师要少讲,而学生要多学的宗旨,让学生亲自实践。

如何做好这个导演呢?第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往往伴随着浓厚的个人情绪,觉得有趣,就学得多,积极、主动;反之就消极、被动。

只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自愿的去学习,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实用型要才。

第二、教师既要做到少讲,又要提高课堂效率。

要提高效率,必须要在吃透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精心备课,设计要提问的问题。

教师,请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师,请把课堂还给学生!

课堂内外教师,请把课堂还给学生!陈丽芳(镇原县庙渠乡庙渠小学,甘肃庆阳744509)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

”而在今天,新课程改革更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地探究性学习,从而使学生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地提升。

我们一再地高呼新课改、高效课堂。

那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就更应该放手课堂,把“学生可以多学”的应有权利还给学生。

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起,我们就应该知道,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要能做到:“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

但实际上,我们很多老师并没有真正领悟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许多老师恨铁不成钢,以为在课堂上讲的越多学生就会学得越多,学得越好。

很多老师披着教学改革的外衣,喊着素质教育的口号,齐刷刷的用着多媒体手段,却走着“填鸭式”的老路。

甚至(而且)在这条老路上越走越远。

比如说我自己吧,作为一名年轻的老师,在三尺讲台上已经站了五个春秋。

在这五年的工作生涯中,我每天认真看教案书,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我自认为爱岗敬业,恪尽职守。

感觉自己做的还不错。

但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不突出,甚至有点糟糕。

我有时候甚至有点心灰意冷,感觉自己在课堂上的付出与学生的表现并不成比例。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了呢?通过认真审视自己,总结发现,自己完全把自己当成了保姆,把学生当成了三岁小孩子,2015年任教四年级数学时,我每天上课上得很费劲,学生也学得很累。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不小了,他们完全有能力做力所能及的事。

而我,却一直做着越俎代庖的“蠢事”。

一节数学课,一道解决问题,我生怕学生听不懂,反复的分析讲解,反复的强调,反复的板演。

面对52名学生,有时候讲得嗓子都哑了,有些好学生甚至听得烦了厌了。

但总有那么十几个学生还是什么都没听懂。

把课堂还给学生 李 惠

把课堂还给学生 李 惠

把课堂还给学生李惠“少教多学”顾名思义是教师教的少,学生学的多。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教材作为课程资源的一种形式,它提供的是文化的素材、教学的范例、对话的话题。

作为素材和范例,它是引导学生进行认知,促进思维发展,实现意义建构的载体。

作为话题,它是师生进行对话和交往,实现情感沟通和人格建构的中介。

因此,教学不是如何教教材,而是如何用教材教,如何对教材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创造性的使用。

北京外国语学院邓昌炎教授说过,“课堂是一个舞台,在课堂上老师只能是一个导演,决不是主角。

”教师在课堂讲得过多可能造成学生的思维被限制,从而缺乏创造能力和实践本领,使他们不再想什么,也不去想什么,最后懒得想。

反之,把课堂时间和课堂空间还给学生,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感到课堂心理时间短暂而愉快,课堂心理空间广阔而丰富;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讨论,开展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多学,教师尽可能少讲。

这样学生会快乐地多学,又能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去实现少教多学呢?我认为要做带以下几点:一、做好课前调查精心的课前准备是实现“少教多学”的基础,课前要充分调查学生的认知水平,以此为基础来设计自己的教学内容。

就是做到以下三个不教:学生已经会的不教;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教;学生怎么学也学不会的不教。

二、学会灵活发挥成功的语文教学课堂既不可预设,也无法布控。

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有足够的“教育机智”应对各种“意外”情况。

而不是预先设计一套严格的操作方案,精心布设一个个思维圈套和知识陷阱,让学生顺从地往里面钻与跳,万一出现几个“出格”的,便千方百计地进行循循善诱,请君入瓮。

课堂是个流动变化的动态系统,教学方案只是一个框架而已,无论怎样优秀的教师,皆不可能精确地计算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究竟会有那些“节外生枝”出现,可见随机应变非常之重要。

田连胜原创文章——把课堂还给学生

田连胜原创文章——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田连胜有些东西,我们不妨重新思考一下。

教室是做什么用的地方?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学生是教室里的主人。

这里的一切活动,都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

也就是说,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老师是做什么的?老师是帮助学生学习的。

学生不会学习,老师要教他们怎样学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教师帮助他们解决。

学生单打独斗效果不好,老师就把他们组织起来,让他们合作探究。

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的作用。

打个比方说,学生是演员,老师是导演。

老师和学生的地位明确了,职责清楚了,有些做法我们就应当改变。

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不要独霸课堂!我们一向是课前备课,然后到课堂灌输给学生,这叫“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现在改变一下,由老师们“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进而走向智慧,走向辉煌!2008年“五一”的时候,我听魏书生做报告,他说:“教室应该叫学室,课堂应该叫学堂,教师应该叫学师,教材应该叫学材,教案应该叫学案。

”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学”,才是教学活动中的核心事件。

我们应当认识到,学生不是贮存知识的容器,而是等待教师用知识与智慧来点燃的火把。

一经教师点燃,学生自己就能够发光发热。

我总是想,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本可以不那么辛苦。

口干舌燥地讲上两节课,天天如此,太不容易了。

我们可以换一个思路,让老师轻松一些,让学生辛苦一些。

这就是我一贯主张的“逸于教而劳于学”。

逸,就是安逸,老师逸于教,学生劳于学。

这是可以做到的。

至圣先师孔老夫子说过两句话,八个字,我非常喜欢,叫“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什么意思呢?咱们看看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是怎么解释的。

他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就是心里边想搞明白但搞不明白,这叫“愤”。

“不愤不启”,就是不到“愤”的状态时不能“启”。

“启”又是什么意思呢?朱熹说:“启,谓通其意”,就是说这时候要点拨一下,让他想通,想明白。

“不悱不发”又是什么意思呢?朱熹说:“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就是学生想表达却又表达不出来,不到这个时候不能“发”。

把课堂还给学生——《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反思

把课堂还给学生——《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反思

把课堂还给学生——《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起到引导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

本文主要对《圆和圆的位置关系》这一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反思,通过教学实践总结经验,对今后的教学提出改进建议。

在教学准备阶段,我充分了解了该教学内容,准备了相关教材和课件,并设计了合理的教学活动。

在引入部分,我通过呈现真实场景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接着,我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图形和文字的解释,向学生解释了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

通过展示示意图、动画演示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圆与圆之间的各种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思维活跃度。

在学习任务的设计上,我采用了多样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例分析等。

通过分组合作,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思路,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同时,在举例分析的环节中,我以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和归纳,让他们从实际问题中感受到数学的应用。

在学习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此外,我还组织了小组讨论和展示环节,让学生在小组中探讨问题,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难题。

通过这些学习方式,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在教学反思中,我发现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在教学设计中可能存在过多的知识输入,导致学生的消化和吸收能力有限。

因此,我需要减少课堂上教师的讲述时间,增加学生的自主思考和探究时间。

此外,我还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具体的教学案例,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和生活化。

同时,在组织学习活动时,我需要更好地分配学生的学习任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进来。

在小组合作环节,我应该更加关注每个小组的成员之间的平衡,避免某些学生过于依赖他人而得不到充分锻炼。

此外,我还要注意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避免错误的积累。

少教多学以学定教,把课堂还给学生论文

少教多学以学定教,把课堂还给学生论文

少教多学以学定教,把课堂还给学生2011年我很荣幸地接到通知,借班上一节关于斜向助跑直角腾跃的区级展示课,本次活动我从接到通知到进行展示一共历时将近两个月,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我有幸接触到了我区体育中心组的各位高级教师以及和我一起上课的几位青年体育教师,在几位专家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我们几个青年教师的共同学习,共同努力我们很好的完成了这次区级展示课的任务,从中我也学到很多体育教学的知识和技巧,也使我更加认识到少教多学以学定教,把课堂还给学生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就这节区级公开课谈谈我对少教多学以学定教,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想法与感受。

㈠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理念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教学的对象。

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主要是学生学的情况如何?掌握知识的情况如何?体育课的学习更是如此,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认真主动的练习,才能最终达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在本次教学时,我特别注意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我上课的教材内容是斜向助跑直角腾跃的完整教学,在刚开始的教学中我并没有自己做完整示范,然后让学生依次练习,而是先让学生观看挂图,给他们一个直观的印象,知道这个动作大致是什么样的,在挂图下面我还注明的动作要领以及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学生在相互保护与帮助下分组尝试完成斜向助跑直角腾跃的动作,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的,弄清楚这个动作的重点、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以及保护与帮助的正确部位和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再次练习,这一次明显比第一次尝试练习的动作标准一些,之后我再集中做了完整的动作示范,讲解动作要领和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尤其强调了正确的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在我的讲解和提示下,学生们继续分组练习,动作完成的更加规范美观。

㈡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⒈合作练习,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讲解动作技术原理和演示动作的方法,并通过小组交流、共同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少讲多学-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少讲多学-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少讲多学,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县实施以来,我们进行了不断的学习与实践,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这些点滴的进步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并以我个人的想法和做法为例,与同行们共同交流探讨,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内容包罗万象,纵横古今中外。

所以,语文课应该是最有情趣、最有活力、最具表现情态的课。

但在实际教学中,语文课并不风光。

虽说“文无定法”,教学方法却似同出一门,多是“字词——段意——中心”这样的固定模式。

到头来,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最让他们头疼的就是语文,最不怕耽误的也是语文。

很多教师也抱怨语文课越来越难教了,越来越不知该怎么教了。

到底是什么让语文教学走进了误区?如何才能改变这一现状呢?我认为,应该打破传统的灌输和接受模式,把教学重心从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移,“教”为“学”服务,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变教师的主体为主导,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语文课才会有新的起色。

在过去,我们常常把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类比成舞台演出,认为教师只要“表演”到位即可。

其实,这种认识完全不合理。

课堂应该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同样,它也不再只是对学生传授知识与训练技能的地方,而是一个师生共同探究知识以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

在课堂中,应尽量充分发挥师生的集体智慧。

基于这种认识,我在教授语文课时,一般采用如下组织方式。

一、“读、查、找”三字预习方针指导学生预习课文时,我让他们按照“读、查、找”的三个字方针来预习。

所谓“读”,即读课文及相关材料。

“查”,便是查资料或工具书,让学生自己弄清课文中的新字生词、难解句段、作者情况、背景材料、文学常识等相关内容。

而“找”呢?就是找问题。

学生可以自个儿找,也可以小组间集体找。

找什么问题?找讲课文涉及的所有问题,大到文章特色、结构、主题、重难点、人物形象;小到一个词的用法、一句话的含义、一个修辞的理解。

找到的问题干什么?当然是上课时用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少教,学生多学
——把课堂还给学生
“少教多学”顾名思义是老师教的少,学生学的多,有人说:“课堂是一个舞台,在课堂上老师只能是一个导演,决不是主角。

”教师在课堂讲得过多可能造成学生的思维被限制,从而缺乏创造能力和实践本领,使他们不再想什么,也不去想什么,最后懒得想。

反之,把课堂时间和课堂空间还给学生,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感到课堂心理时间短暂而愉快,课堂心理空间广阔而丰富;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讨论,开展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多学,教师尽可能少讲。

这样学生会快乐地多学,又能体现老师的主导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去实现少教多学呢?
1.课前做好调查,以学定教。

精心的课前准备是实现“少教多学”的基础,课前要充分调查学生的认知水平,以此为基础来设计自己的教学内容。

就是做到以下三个不教:①学生已经会的不教;②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教;③孩子怎么学也学不会的不教。

只有做
到了这三个不教,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上学习,才能在课堂上真正做到多学。

2.把传授变为探索,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少教多学”的课堂上,学生不再只是通过教师的讲授来获得知识。

在现在课堂里,教师要通过循循善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摸索、体会去理解新知。

因为只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才是真正的牢靠的知识。

因此在我们的课堂上,我们摒弃“满堂灌”,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合作交流,让他们自己去体会、自己去探索、老师只是适时的点拨、引导和总结深化。

3.学会等待,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

为什么现在的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那么仓促?是因为他们看到问题就想知道答案,而忽视了过程。

经过调查、反思,我们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老师平时上课为了赶时间、赶进度,在学生思考过程中一次次地打断他们,然后把我们的观点强加给他们。

在进行了“少教多学”的研究后,大家发现,在自己的课堂上一定要学会等待。

往往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卡住,这可能正是他们思维效率最高的时刻,这种思维结果会留下最深刻印象,如果老师启发得当,
全班同学也会进入一个高度集中的思维过程。

所以,老师要做“有心人”,要在无意识的情境中给学生创设有意识的思考环境。

同也要教会学生等待,破茧成蝶需要时间,任何习惯的养成都需要时间。

“书要留白才好看”,等待是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一种尊重。

在学习上,过程和答案同等重要。

4.变教师总结为学生梳理。

以往的课堂,我们只是让学生做好“听”的角色就行了,认为你听好了自然就学会了,但现实与愿望总是有差距,总有那么多的学生看似一个很好的听众,却学不会老师所教的知识。

经过“少教多学”的课堂实践,我们发现,在做好上面几点的基础上,如果能让学生自己梳理学过的知识,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巩固深化,要比老师去总结效果好的多。

所以在今后的总结环节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谈体会、谈心得,谈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师再予以“画龙点睛”。

学生之间也要相互交流,学生总结出的知识和方法的关键点,更易于被同伴接受,会起到教师总结不能达到的功效。

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学就是为了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法,使教师因此而可以少教,学生因此而可以多学,学校因此少一些喧嚣与劳苦,多一些闲暇、快乐与坚实的进步。

”因此,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讨论,开展自主合作
学习,实现少教多学,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学的愉快,让老师教的轻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