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的功能转型及与城市的空间整合

合集下载

开发区向综合新城区转型的空间路径研究——以无锡新区为例

开发区向综合新城区转型的空间路径研究——以无锡新区为例

[ 摘
要]当前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开发区普遍出现 了向功能综合 、配套完善 的新城 区转型的趋势。开
发 区 应积 极 顺 应这 一 趋 势, 更 新 规 划建 设 理念 ,重 构 空 间组 织 模 式 ,调 整 开 发 区 用地 结构 , 大 幅提 高
城 市型 用地 比例 , 对 产 业 园 区的 重 点地 区 和一 般 地 区采 用不 同 的空 间转 型路 径 , 化 解 传统 建 设模 式 遗
结合无锡新区的实践,剖析开发区向综合新 属性是相 同的,因此本文将这两类开发 区进 城区转型的空间路径,希望能够为众 多开发 行统一研究,不作 区分。 区顺利实现空间转型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于开发区向综合新城 区的转型,学界 的主流认识是其发展的必然趋 势和内在机制
1开 发 区 向综 合 新 城 区转 型 的 相 关 所决定的结果[3 2] - 。一些学者通过回顾城市开
间的扩展 、园区产业规模与空间范围的扩大 、 综合功能 的增强,许多开发区已经或正在向
策管理手段的特殊 区域【 。我国的开发区类 1 ]
型和级别众多,尤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
功能综合 、配套完善的新城区转变。如何积 技术产业区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这两类开 极地适应这一趋势并通过采取积极主动的空 发 区在建设之初虽然有着不同的政策初衷和 间规划,实现开发区发展的空 间转型,是当 政 策 工 具, 但 在现 实 的发 展 中 却 出现 了趋 同 前众多开发区普遍面临的问题。本文将重点 的特征,且其主要作为产业发展空间的本质
D v lp n a k h l l w e t n n t d c e p a nn o c p s T e h u d r sr c u e e eo me t r ss oudf l t e d a d i r u e n w ln ig c n e t . h y s o l t t r p oo h r no e u

产城融合的概念知识讲解

产城融合的概念知识讲解

产城融合的概念产城融合相关资料一、产城融合的提出及背景“产城融合”的提出与我国开发区的发展及其承担的历史使命密切相关。

伴随着19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的推进, 全球资本流人中国, 我国开始了以工业化为核心推动的经济发展,开发区作为招商引资的主要窗口和空间载体, 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开发区经过30年的发展,逐渐步人成熟阶段, 在地区发展中承担着经济推动器的作用,但同时开发区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主要是功能结构单一、产业结构单一、与区域发展脱节、就业人群与消费结构不相匹配等,开发区一方面为地方发展做出了经济上的重要贡献, 另一方面由于开发区发展的初衷而形成的孤岛经济, 已经越来越制约开发区的发展, 以及开发区与周围城镇之间的相互融合。

在转型发展的新时期,伴随着全球化的深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要求,以及城市空间不断生长, 开发区需要寻求新的发展思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城融合发展, 成为开发区转型发展的一种新趋势。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明确提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

江苏省委罗志军书记在2012年 6月5日召开的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开发区要走产城融合的路子。

二、产城融合的内涵产城融合是在我国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相对于产城分离提出的一种发展思路,要求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空间整合,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

“城市没有产业支撑,即便再漂亮,也就是空城,产业没有城市依托,即便再高端,也只能空转”。

城市化与产业化要有对应的匹配度,不能一快一慢,脱节分离,而且产城融合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对于产城融合内涵的理解主要着眼于以下3个方面:人本导向、功能融合和结构匹配。

1、人本导向:产城融合的本质是从功能主义导向人本主义导向的一种回归。

从开发区发展历程的梳理及每个时期的发展重点来看,产城融合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反映到空间上的一种表征,是资本积累到一定阶段寻求新的空间生产的必然产物,也是资本进入第三重循环提升创新能力、提高人的素质的必然要求。

开发区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以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及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代表

开发区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以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及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代表

开发区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以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及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摘要:改革开放的历史实践证明,开发区的成立与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是我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地方。

随着开发区由起步阶段向更高的发展阶段迈进,其发展方式已由单纯追求总量的扩张到更为注重质量的提升,内涵的丰富,可持续性的发展。

开发区工业经济的转型期恰恰是经济调整的机遇期,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部门需要更新观念、改革制度、创新管理,从技术改造、产业集群、增强服务、塑造环境等诸多方面入手,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本文选取西安经济开发区及高新技术开发区作为案例分析对象,分析其对西安经济发展及社会发展的影响之利弊,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字:开发区经济活力利弊解决对策引言20世纪中叶以来,为了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新技术革命浪潮,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竞相建立了包括出口加工区和科学工业园区在内的各种类型的开发区。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批准设立经济特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后,各类开发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建立开发区的总体目标在于,通过营造有利于外商投资的良好环境,来吸引国外的资金、技术和设备,开拓国内外市场,扩大出口创汇,推动所在地区经济发展。

为了促进这些开发区的发展,引进大量外资、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国家对这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赋予了一定的优惠政策,如对设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等。

20年来,这些国家级开发区在特殊优惠政策的支持下,从体制创新、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和管理、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推动了区域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真正体现了改革开放“试验区”和“排头兵”的辐射、带动作用,开始不同程度地走上以发展现代工业、吸收利用外资、拓展外资出口为主的道路。

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开发区的创建和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缩影,也是经济全球化、国际产业转移背景之下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带动开放、发挥创新的重要窗口。

商丘市开发区整合方案

商丘市开发区整合方案

商丘市开发区整合方案背景与现状商丘市开发区位于商丘市区西南部,是商丘市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重要集聚区,也是商丘市加快发展、推进转型升级的主要突破口。

然而,开发区内部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道路拥堵、垃圾乱倒等情况,影响了开发区的发展和形象。

因此,商丘市政府提出了开发区整合方案,旨在推进开发区的发展,提升开发区的形象和品质。

整合方案的目标整合方案旨在通过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管理运营等方面的协调整合,全面提升商丘市开发区的品质和形象。

其具体目标如下:1.优化开发区内部的道路交通,缓解交通拥堵;2.提升开发区的环境卫生水平,打造绿色、清洁的开发区;3.优化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其发展动力;4.改善开发区的公共服务配套,提升居民和企业服务体验;5.推进开发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培育新兴产业。

详细整合方案道路交通方面1.新增公交线路,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交通联系;2.优化道路布局,增加道路容量;3.安装信号灯,缓解交通拥堵;4.建设路侧停车位,提高路侧空间利用率;5.推广共享单车,鼓励低碳出行。

环境卫生方面1.建设垃圾分类处理系统,规范垃圾投放行为;2.治理污水排放,减少环境污染;3.加强公共绿化建设,提升绿化覆盖率;4.加强垃圾清理和定期清理落叶等杂物,保证环境整洁。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1.加强供水管网建设,提高供水质量和稳定性;2.升级电力设施,增强供电能力;3.建设光纤网络,提供高速互联网服务;4.加强物业管理,增加物业服务供应商和维护人员。

公共服务配套方面1.新建企业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2.建设多功能文化体育中心,为居民提供健康娱乐场所;3.设立公共停车场,为居民和企业提供方便的停车场所。

产业升级方面1.强化科技创新和人才引领,培育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2.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

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为保证整合方案的实施效果,需要统筹安排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组建专项整合工作组,负责整合规划的研究和实施;2.制定整合方案实施计划,明确任务分工和时间节点;3.加强宣传和社会参与,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整合方案的实施;4.建立整合方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产业园区运营最有效的全新模式【最新】

产业园区运营最有效的全新模式【最新】

产业园区运营最有效的全新模式产业园作为一种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组织形式,在各地区的管理模式和运营模式上具有很大的差别,其管理及开发是一个充满智慧的过程。

1984年我国开始设立第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之后产业园一直作为中国经济的一种特殊的产业形态,成为各地区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

园区的五种不同的运营模式1. 政府运营模式这里的政府运营模式与前面所说的行政主导型园区有关联,但却是不同概念。

政府运营模式往往在行政主导型园区比较常见,园区由政府投资开发,园区为入驻的公司提供一些税务代理、行政事务代理的服务,然后收取一些服务费用,同时政府部门也会给园区一些招商代理费用和税费收取的优惠。

政府运营模式适合于一些规模小,管理简单的园区。

对于一些大型的园区,这样的运营模式无法保证园区的长期运营。

广州天河软件园就属于这类运营模式。

2. 投资运营模式投资运营模式是通过政府投资建设园区,然后通过房租、固定资产等作为合作资产,孵化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在企业获得成长后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或上市,实现资产增值并收回投资。

这是一种长期投资的理念,园区在中短期很难有可见的回报,但是对于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因为园区的发展是建立在企业投资成功的基础上的。

浦东软件园就属于这一模式。

3. 服务运营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只是投资还是不能满足很多企业的需要,很多企业对园区的服务环境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在这个基础上出现了服务运营模式的园区。

园区为入驻企业提供人才招聘、人才派遣、信息提供等软服务,为企业提供更佳的生存发展环境。

服务运营模式强化了园区与企业的合作,增加了园区的收入渠道。

杭州软件园就属于这一类运营模式。

4. 土地盈利模式随着近十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热起,土地增值的盈利能力远远超过了很多行业的盈利水平。

一些园区获得了土地收储、初步开发、拍卖的功能,所以一些园区通过控制大面积的土地,在进行初步开发后,短期内提升土地的价值,然后进行地产开发或转让。

城市新区产城融合发展模式与实施路径

城市新区产城融合发展模式与实施路径

城市新区产城融合发展模式与实施路径关博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都逐渐加快,⽽这两个进程在不断地融合推进,⼆者可以说是共⽣共灭。

但这种产城融合发展模式在全国各地出现的形式不同,产⽣的背景也不同,所以最终我是也不尽相同。

这种产城融合发展模式分为三种类型,第⼀种是唇齿相依类型,第⼆种是若即若离类型。

第三种是天涯海⾓类型。

但这些类型都很难真正的实现产城融合发展。

不管是唇齿相依模式,还是若即若离模式,或者天涯海⾓模式,这些模式的产城融合发展模式都不能完全的实现科学的依据和正确的发展途径。

在我国的新城开发区,⽼城开发区和农村⼩城镇等不⼀样的地域都有着不⼀样的产城结合形成背景和发展的模式。

⽂章根据各地不同的地域模式和产城融合发展不同的三种模式分析新城开发区,⽼城开发区和农村⼩城镇应该⾛什么样的发展道路。

最终得出结,论新城开发区应该⾛效率和质量同等的空间型产城融合发展途径,⽽⽼城开发区应该致⼒于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的途径,农村⼩城镇途径应该是与产业群相结合,最终实现城乡⼀体化的产城融合发展途径。

⾛城乡⼀体化的路径不仅可以解决农村最根本的三农问题,⽽且也可以使城市与农村相结合,形成完整的产城融合道路,最终让农村与城市之间的隔阂被打破,使地域的资源,更能够得到共享。

关键词:城市新区;产城融合;发展模式;实施路径最近20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平和⼯业化发展⽔平迅猛。

据调查2015年的城镇化⽐率⾼达56%。

但是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开始有问题出现。

这些城镇化的质量很低,并且产城融合的⼒度很⼩,集中表现在城镇化发展和⼯业化发展相分离,⿁城和睡城现象经常出现。

产业结构不完善,产业规划不协调。

都变成了我国发展产城融合的⼀⼤弊端,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的完美转型。

所以本⽂从如何提升城镇化与⼯业化的质量的⽅⾯来剖析产城融合发展的道路和实现的途径。

⼀、⽬前产城融合的三种模式产城融合已经成了我国发展的必然趋势。

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整合

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整合

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整合城市设计是指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利用自然和社会资源,设计城市的总体布局和各项工程设施,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关资料和设计方案以及相关技术和经济指导。

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整合是指在城市设计中,对城市空间各要素进行合理整合、统一规划,确保城市空间布局的协调有序,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土地利用的整合土地利用是城市空间的基础要素之一,合理的土地利用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城市设计中,要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在城市更新改造中,可以对旧城区进行土地整理,提升土地利用率,增加城市绿地、公共设施等用地,提高城市整体的空间品质。

二、交通网络的整合交通网络是连接城市各个要素的纽带,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设计中,要合理规划交通网络,提高交通系统的整体效益。

通过道路、轨道交通、非机动车和步行系统等多种交通方式的有机组合,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城市交通网络,以满足不同人群、不同交通方式的需求。

合理规划交通网络,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提高城市空间的宜居性。

三、绿地与水系的整合绿地和水系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空间品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城市设计中,要合理整合城市绿地和水系,增加城市绿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空间品质。

在城市规划中,可以合理配置绿地系统,形成城市的绿心地带,同时合理规划城市水系,提供城市的水景和水体保护,构建宜居的城市环境。

四、功能区域的整合城市功能区域的整合是城市设计中关键的空间要素之一。

城市的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要合理整合城市的功能区域,实现城市的功能互补和协调发展。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可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功能定位,合理整合不同功能区域,提高建筑物的利用率,同时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城市功能区域的多元化和协调发展。

五、景观设计的整合六、社会文化的整合城市的社会文化是城市空间的灵魂和核心,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发区行政区合并方案

开发区行政区合并方案

开发区行政区合并方案背景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开发区的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然而,开发区的行政区划较为分散,行政管理和规划难度也越来越大。

因此,对部分开发区进行合并,优化行政管理和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已经成为许多城市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的重要内容。

目的本文拟就开发区的行政区合并提出方案,以实现以下目的:1.优化行政管理,提高公共服务能力2.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实现更多社会价值3.实现行政区划整合,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管理水平方案合并原则本方案的合并原则为:1.基于开发区的空间关联性和经济联通性,遵循“以区域为主,以功能为辅”的原则,实行“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理念;2.根据行政区划管理需要,合理设置行政区域,突出行政管理便利性和行政服务效率,保持行政区域的相对稳定性;3.基于居民身心健康和公众利益考虑,尽量减少居民户籍的变动和不便,保持其权益;合并范围本方案拟合并以下开发区行政区:1.A开发区(包括A1、A2、A3三个纳税区)2.B开发区(包括B1、B2两个纳税区)3.C开发区(包括C1、C2、C3、C4四个纳税区)合并方案本方案拟对以上三个开发区的行政区域进行合并,具体方案如下:1.将A开发区、B开发区、C开发区统一划分为一个新的行政区域,即“D开发区”。

2.设立“D开发区行政委员会”,行使相应行政管理职责和权限。

3.在新的行政区域内设立相应的行政服务中心、公共卫生服务站、社区文化中心、公共交通站点等公共服务设施,以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居民生活质量。

实施方案1.成立由各开发区管理机构、相关专家学者、社会团体代表等组成的合并指挥部,负责合并项目的策划、实施和协调等工作。

2.对合并涉及的土地、财产等产权进行清晰明确的处理,保证各方合法权益不受影响。

3.设立合并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向居民和相关方面公布有关合并的进度、目标、安排等信息,引导居民支持合并方案。

总结本文拟就开发区的行政区域合并提出方案,旨在优化行政管理、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实现行政区划整合等目标。

开发区产城融合实施方案

开发区产城融合实施方案

开发区产城融合实施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开发区产城融合成为了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

产城融合是指将工业产业与城市发展有机结合,实现产业与城市共生共赢的发展模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开发区产城融合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充分发挥开发区产业优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开发区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同时,加强产业链条的延伸和完善,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圈,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其次,要优化城市规划布局,提升城市功能。

开发区产城融合实施方案应当充分考虑城市规划布局,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域,提升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和生活品质。

通过建设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和吸引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再者,要加强城市与产业的互动融合,促进城市与产业共生共赢。

通过建设产业园区和科技园区,打造产业集聚区和创新创业基地,促进城市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同时,加强产业培育和孵化,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推动城市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此外,要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开发区产城融合实施方案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通过建设生态园区和生态产业基地,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生态品质。

最后,要加强政府引导和服务保障,推动产城融合的顺利实施。

政府部门应当加强产城融合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提供优惠政策和服务保障,激发企业和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

同时,建立健全的产城融合管理体系,加强监督和评估,推动产城融合实施方案的顺利落地。

综上所述,开发区产城融合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提升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充分发挥开发区产业优势,优化城市规划布局,加强城市与产业的互动融合,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政府引导和服务保障,才能实现产城融合的良性循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中国开发区发展与城市空间重构:意义与历程

中国开发区发展与城市空间重构:意义与历程

者的重视。在国外,开发区发 展对中国
城市发展的深刻影响在不 同的侧面被研 究者广泛关注 ,德国最 著名的中国研究
是在区位选择上 ,受意识形态和观念
的影响.当时中央要求开发区选 址必须
远离母城 区,选择空间上易于隔离、便
于封闭的地方 以防止外资企业影响和 干扰我们的经济体制 二是在产业发
常薄弱 三是在规划建设上,这一阶段 我 国开发 区基本上都是按照工业区进行
规 划建 设 的 .生活 服 务和 生 产 服 务发 展
非常滞后 ,开发 区普遍被妖 魔化为 鬼 城 ,即白天热火朝天 ,一片繁荣景象
而一 到夜 晚.开发区成 为一个 空城 冷冷清清。这一时期我国城市改革刚刚
开 始 城 市也 还 处 于 空 间集 聚 和 极 化 发
作 者简介 : 国 ( 7一 . 士. 郑 1 7 )博 9 中国人 民大学城 市规划与管理 系副教授 。
中国 开发 区发 展 与城 市 空 间重 构 意义 与历程
Gr wt o De eo me t o e a d o h f v lp n Z n s n Ur a Sp ta R sr c u ig bn a il e tu t r n i ia: I g iia c a d P o e s n Ch n t Sin f n e n r c s s c
大 国 其 面临 的 问题 与世 界 其他 国 家有
要动力和重要 内容 ( 1 .我国许 多城 图 ) 市通过 开发区建设 ,不仅在较短 时间内 完成 了产业和人 口的集聚 同时对促进 所在城市的产业升级、城 市空间组织优 化、城市功能的完善和提升、城市更新 与新 区建 设 等也 具有 非常重 要的意 义。 这种现象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 是具有 中国特 色的城市发展理论体系中的重要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鄂政发〔2017〕50号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鄂政发〔2017〕50号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正文:----------------------------------------------------------------------------------------------------------------------------------------------------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鄂政发〔2017〕50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7号)精神,加快推动全省开发区改革、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现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优化开发区功能布局(一)准确把握功能定位。

坚持发挥开发区作为改革排头兵、开放试验田和发展主力军的作用,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为构建我省“一主两副多极”区域经济新格局提供支撑。

坚持以产业发展为主,围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现代服务业,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积极引导国家级开发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产城融合,突出生产功能,加快补齐生活区、商务区、办公区等服务功能建设短板,实现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协同发展。

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编制实施全省开发区中长期总体发展规划,推进总体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城市建设、生态保护等规划深度融合,实行“多规合一、一规管总”。

(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委、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住建厅等单位,各市、州、县人民政府分工负责)(二)大力引导特色发展。

大力实施差异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战略,引导开发区培育壮大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竞争力强、产业链完整的主导产业,形成错位竞争、优势互补的良性互动格局。

支持国家级开发区发挥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突出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附加值加工贸易、保税物流等产业,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品牌园区、高端产业聚集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示范区、开放型经济和体制创新的先行区。

产城融合的概念

产城融合的概念

产城融合相关资料一、产城融合的提出及背景“产城融合”的提出与我国开发区的发展及其承担的历史使命密切相关。

伴随着19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的推进, 全球资本流人中国, 我国开始了以工业化为核心推动的经济发展,开发区作为招商引资的主要窗口和空间载体, 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开发区经过30年的发展,逐渐步人成熟阶段, 在地区发展中承担着经济推动器的作用,但同时开发区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主要是功能结构单一、产业结构单一、与区域发展脱节、就业人群与消费结构不相匹配等,开发区一方面为地方发展做出了经济上的重要贡献, 另一方面由于开发区发展的初衷而形成的孤岛经济, 已经越来越制约开发区的发展, 以及开发区与周围城镇之间的相互融合。

在转型发展的新时期,伴随着全球化的深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要求,以及城市空间不断生长, 开发区需要寻求新的发展思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城融合发展, 成为开发区转型发展的一种新趋势。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明确提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

江苏省委罗志军书记在2012年6月5日召开的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开发区要走产城融合的路子。

二、产城融合的内涵产城融合是在我国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相对于产城分离提出的一种发展思路,要求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空间整合,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

“城市没有产业支撑,即便再漂亮,也就是空城,产业没有城市依托,即便再高端,也只能空转”。

城市化与产业化要有对应的匹配度,不能一快一慢,脱节分离,而且产城融合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对于产城融合内涵的理解主要着眼于以下3个方面:人本导向、功能融合和结构匹配。

1、人本导向:产城融合的本质是从功能主义导向人本主义导向的一种回归。

从开发区发展历程的梳理及每个时期的发展重点来看,产城融合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反映到空间上的一种表征,是资本积累到一定阶段寻求新的空间生产的必然产物,也是资本进入第三重循环提升创新能力、提高人的素质的必然要求。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北京城市空间整合研究中期报告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北京城市空间整合研究中期报告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北京城市空间整合研究中期报告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中国国家级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型城区,也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和高科技企业孵化器。

该示范区的建设旨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

本报告为中期报告,主要关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北京城市空间整合方面的研究,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和实施方案,以改善该区域的城市环境和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研究发现,中关村示范区面临着城市更新、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资源紧缺等诸多问题,需要在城市规划、土地利用、交通管理、生态保护等方面进行有序的整合和协调。

该报告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优化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

中关村示范区应注重统筹规划和空间利用,推进城市更新和重建,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同时,应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交通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品质和居民生活品质。

二、加强交通管理和绿色出行。

中关村示范区应加强交通统筹规划和管理,优化交通组织,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效率,缓解交通拥堵。

同时,应鼓励绿色出行和自行车出行,建立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减少对私人车辆的依赖。

三、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

中关村示范区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水源涵养和水环境治理,加强垃圾处理和污染物排放治理,提高环境保护水平。

同时,应鼓励低碳环保生产和清洁能源应用,提高生产和生活的可持续性。

此外,中关村示范区应加强公共服务建设和人才引进,吸引高端产业和人才,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

重视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和管理,提高信息化水平和智能化程度。

总之,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北京城市空间整合研究中期报告,为中关村示范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建议和实施方案,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

广州开发区的发展演变与空间效应研究

广州开发区的发展演变与空间效应研究
维普资讯
第 2 第 3期 O卷
20 0 8年 5月
云 南 地 理 环 境 研


V0.O _ 1 No3 2
C ENVI RONM E NT ES R EARCH YuNNAN EOG I P G  ̄ HI
Ma ,2 0 y 08
发 展 阶 段 。 开 发 区作 为 一 个 新 生 事 物 ,在 建 设 规 划 、 区位 选择 、发展 性 质 、发展 战 略等 方 面进 行 了
艰苦 的探 索 ,很 多学 者 引进介 绍 了 国外 开 发 区形成
和发 展 的经 验 ,并 对 世 界开发 区的 演进 、类 型 、分
布布 局 和功 能等方 面 进行 分析 , 以供 国 内开发 区借 鉴 【 ( )2 】 2 0世 纪 9 卅。 0年代 中 后期 的蓬 勃 发展 阶段 。
开 发 区的 数量 和规 模 都 比前 一 阶 段有 了较 大 提 高 ,
产 生 的经 济 总量更 是 节节 攀升 。学者 们 对 这一 阶段
中 出现 的产业 同构 、二次 创业 、功 能定 位 、管 理模 式等 问题 进行 了研 究 ,并 且积 极 探 索开 发 区 的生命
收 稿 日期 :2 0 一 1o ;修 订 日期 :20 — 3 2 . 0 7 l一 4 0 8 0 — 5 基金 项 目 :郑 州 航 空 工 业 管 理 学 院 青 年 基 金 项 目 ( 0 K 9 ). Q 6 04
0 引 言
在 国内资金 短 缺 、体 制相 对 陈 旧 的情况 下 ,依
周期 问题[ ] 3 2 本 世 纪 以来 调 整 转 型 阶段 。随 5 。( ) 1 - 7 着 国家 政策 的调整 ,开 发 区 的生存 环 境发 生 了 巨大 变化 ,其本 身 面 临着调 整 和转 型 。某 些 开发 区 已经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省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省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省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07.08•【字号】黑政办发〔2016〕72号•【施行日期】2016.07.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规定正文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省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黑政办发〔2016〕72号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属单位:为充分发挥开发区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全省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部署,紧紧围绕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机遇,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提高开发区质量效益为核心,以创新开发区体制机制为动力,着力优化空间布局,着力培育主导产业,着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着力推进产城融合,着力推动创业创新,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发展定位。

开发区要作为全省区域发展的重要载体和落实“五大规划”的增长极,科学发展、体制创新和开放型经济的先导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和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示范区,科技创新、生态环保与低碳经济的样板区,现代制造业和传统产业的承载区,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基地、现代服务业和“互联网+”的成长基地。

(三)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全省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税收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工业增加值增速力争高于全省同类指标增速两个百分点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增速高于全省同类指标增速三个百分点以上;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和工业示范基地内,新建工业项目用地容积率和建筑系数要在国家发布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规定的基础上分别提高20%、15%、10%,到“十三五”期末,投资强度要分别达到3000万元/公顷、2500万元/公顷和2000万元/公顷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龚勤林-产业园区与城市互动发展的作用机制探析

龚勤林-产业园区与城市互动发展的作用机制探析

产业园区与城市互动发展的作用机制探析*龚勤林陈说*(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四川成都 610064)[摘要]推动园区与城市互动发展,是着力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推进“两化”互动,实现“四化”同步发展的客观要求。

本文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从经济活动的产业空间和地域空间双重空间归属的统一性、园区和城市功能性质的差异性、“两化”互动发展的耦合性以及政府经济调控的视角切入,得出园区和城市之间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协调、互动发展的有机体的结论。

并以此为突破口深入剖析园区与城市互动作用机制,分别着手探讨了园区与城市互动发展的空间融合机制、产业协作机制和要素交流机制。

[关键词] 产业园区;城市;互动发展;作用机制一、引言产业园区作为吸引外商投资、扩大出口、增加就业、创新体制机制的重要载体,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的先行区,推动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

城市作为技术、信息、资本、人才等高端要素聚集的重要场所,则是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支撑点,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核心区,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的主阵地。

经济活动兼具两重空间属性①,就其产业空间归属来看,产业园区就是承载非农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就其地域空间归属看,城市正是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等非农经济活动的主要空间。

区域经济发展必须满足产业空间和地域空间的协调推进,园区和城镇分别作为产业空间和地域空间的典型代表,不仅存在着产业互补发展需求,也要契合地域空间上协同发展,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同推进。

为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的发展要求,其着力点就是必须妥善处理好作为工业化主要产业聚集体的产业园区与城镇化主要空间载体的城市之间的互动发展。

深入探究园区与城市互动发展作用机制,是优化园城互动发展路径,加快园城互动、产城一体步伐,实现“四化”同步的重要前提。

围绕产业园区与城市互动发展这一课题,国内外已有学者做了积极探索,成果丰硕,但对于园区与城市互动发展作用机制探讨莫衷一是、含混不清。

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空间规划策略初探——以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空间规划策略初探——以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空间规划策略初探——以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摘要: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一般是从以煤炭产业为主导的煤炭经济向多元产业融合发展的经济体系转变的过程。

城市空间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载体,将会因产业结构调整而发生空间格局演化及空间功能转变等现象。

本研究以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研究案例,通过分析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面临的阶段性问题,揭示现状城市空间布局与经济转型发展之间的主要矛盾,进而提出重构区域发展格局、构建多元化产业体系、保障生态安全、产城融合发展四条主要空间规划对策,以期为同类型城市转型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产业结构;空间规划;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The Study on the Spatial Planning Strategy for The Economics Transi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al Resource-Based City:Taking Luli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as an ExampleJiapeng HuShanghai Tongji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Yangpu district of Shanghai, 200092.Abstract: The economics transition of coal resources city is commonly from regarding coal as the leading industry to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persified industries. Urban space is an importantcarrier of social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where the transformation of spatial pattern and spatial function would be induced by the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this paper, Lvli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is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case. By analyzing the phased proble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Lvli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current urban spatial layout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is revealed. And then, four main planning strategies, which is restructuring the pattern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building a persified industrial system, ensuring ecological security, convergently developing of industry and city, are proposed to provide experience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ame type of cities.Keywords: coal resource-based city;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spatial planning :Lvli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引言煤炭资源型城市是矿产资源型城市的一种类型,其特点是因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利用而兴起或发展壮大,且在一段时期内煤炭产业在整个城市经济结构中占据主导或支柱产业地位[1]。

中国开发区空间配置与使用的错位现象研究——以南京国家级开发区为例

中国开发区空间配置与使用的错位现象研究——以南京国家级开发区为例

中国开发区空间配置与使用的错位现象研究以南京国家级开发区为例王兴平(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江苏南京,210096)摘要!开发区的空间配置与使用事关我国推进城市化健康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

论文通过对长三角相关开发区空间结构的广泛调研,特别是对南京3个国家级开发区的全面问卷调查和走访,对开发区的空间配置与使用状况进行了典型分析。

论文对开发区的空间配置与空间使用进行了界定,对开发区空间配置与使用的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开发区空间配置的综合化特征与开发区空间使用的∀断裂化#特征之间存在明显的错位。

论文分析了造成上述开发区空间配置与使用特征的原因,并提出开发区应该按照新城市空间的功能要求,加强内部不同功能空间使用的融合,形成有机协调的内在空间关系。

关键词!开发区;空间利用;城市功能;南京 中图分类号!TU 984 文献标识码!A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0508009,题目:开发区与城市的空间整合与规划调控研究)开发区空间配置指开发区具有的功能空间的类型、比例与结构,而开发区的空间使用指开发区不同功能空间的利用特征,包括利用主体、利用效益与强度等。

如果把开发区比作商品,则开发区的空间配置主要反映其供给状况,而开发区的空间使用主要反映其消费状况。

作为城市空间的一部分,开发区空间配置的类型与城市空间配置具有类似性,而且作为一种规划建设的空间,其空间配置比自发成长的城市更具有理想性,但是作为一种在土地有偿使用和招商引资前提下建设的特殊商品,其空间使用具有较强的市场选择特征。

规划主导下的开发区空间配置与市场主导下的空间使用天然存在∀二元#特征或者相互错位的状况,这是本研究的出发点。

本文试图通过对开发区空间配置与使用状况的实证调查研究,揭示开发区空间配置与使用上存在的明显的错位现象及其原因,为科学制定开发区发展战略与规划方案提供依据。

1 研究方法现有有关开发区的诸多相关研究,主要关注开发区与城市的空间关系、开发区产业功能的发挥、开发区的发展模式、开发区的空间布局结构、开发区的空间效益等等有关开发区产业功能的议题,而没有将开发区作为一个功能多元的新城市空间进行整体研究,对开发区空间的相关研究则主要关注其空间配置结构而对开发区空间配置比例关注较少,从空间使用者角度对开发区空间使用特征的实证研究近乎空白(董鉴泓,1991;王霞,1997;张弘,2002;冯晓星,2002;王兴平等,2005;王慧,2006)。

产城融合经验做法

产城融合经验做法

产城融合经验做法产城融合经验做法:(1)秉承产城规划先行,实现产城融合,联动发展的理念。

产城融合的目标是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空间整合,“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

清水河配套园区(霍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对园区和清水河镇城市发展做了前瞻性的规划和定位,投资300万元,完成清水河镇(开发区)总体规划、园区产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配套区控制性详规、基础设施(道路、供排水、电力等)专项规划。

提出了“提升实现城市与产业发展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

(2)抢抓招商,实现以产促成,提升城市发展。

城市没有产业支撑,即便再漂亮,也就是“空城”;清水河配套园区(霍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抢抓园区招商,通过二产带动三产发展。

截止目前,已建成“五横三纵”18公里道路,供排水、电、亮化、绿化、配套设施同步到位,同时不断完善餐饮、购物、娱乐、金融、保险、通讯、物流等公共配套服务设施,推动教育、卫生资源向集聚区入驻辐射,致力构建产城一体的复合型新区。

园区入驻企业6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5000多个,农民转移到城市有5000人,实现了就近就业,带动了镇区餐、宿等服务业的发展。

(3)打造城区新城,实现以城兴产,破解发展瓶颈。

产业没有城市依托,即便再高端,也只能“空转”。

为园区产业发展提供依托和拓展城区空间,清水河配套园区(霍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按照“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发展路子,以产业发展推进城市建设,以城市建设促进产业发展理念,启动2.2平方公里的西城区建设,加大学校、医院、商住、文化娱乐等设施建设,为产业集聚区生产、生活的需要服务,让园区发展由宜业向宜居宜业兼顾转变,把城市的发展和产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良性互动。

存在的问题:1、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量大,县级财政支撑困难,影响城区建设速度。

2、园区优惠政策尚未细化,对区域外资源和企业聚集吸引不大,尚未形成企业聚集和聚集效益,城市发展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下一步工作建议:1、国家给予基础设施建设一定的资金支持,为产城融合发展夯实基础。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1.19•【文号】国办发〔2017〕7号•【施行日期】2017.01.19•【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开发区建设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对促进体制改革、改善投资环境、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开放型经济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发区已成为推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

当前,全球经济和产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对新形势,必须进一步发挥开发区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作用,形成新的集聚效应和增长动力,引领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经国务院同意,现就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强对各类开发区的统筹规划,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促进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开发区管理制度和政策体系,进一步增强开发区功能优势,把各类开发区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引领区、高水平营商环境的示范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集聚区、开放型经济和体制创新的先行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创新。

强化开发区精简高效的管理特色,创新开发区运营模式,以改革创新激发新时期开发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坚持规划引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图 4. 无锡新区土地利用现状、规划对比图 资料来源:2006 年无锡新区分区规划文本.
目前无锡高新区、新加坡工业园区、以及各类工业园由新区管委会统一管理,他们之间 空间界限已日趋模糊,融为一体,逐渐向城市综合新城方向发展。
案例二: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是中新两国政府间的合作项目,1994 年成立。工业园区在两 国政府的扶持下稳步发展,成为促进苏州经济腾飞的重要增长极,开发区的功能也逐步进入 发展成熟期。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定位是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化的新城 区,园区的发展定位决定了其用地结构的转化,如图所示,从 2002 年现状到近、远期规划 的调整,开发区居住和公共设施用地比例稳步上升,工业用地逐渐下降,道路和绿化用地比 例也逐渐和国际园区接轨。
区,工业则置换到外围,这种城市将开发区吞并的趋势不利于双方的可持续发展,易造成城
市的无限扩张与交接部位功能的混乱。
图 7. 城市与开发区空间发展模式图
因此,笔者认为,部分区级开发区可以发展成为“都市村落”模式,即在主城区与开发区 之间建立公共交通走廊,确保开发区内居民可 10 分钟之内到达公共站点。都市村落内提倡
1. 开发区的转型
开发区在城市中的微观区位可分为城市边缘、近郊与远郊型,80 年代开发区多位于城 市远郊,经验证明开发区要依托主城区的基础设施配套与信息供给才会有较好的发展,因此 90 年代以后开发区纷纷依托主城区而建,因此,目前多数开发区都位于城市的边缘或近郊。 下面分析这种区位类型的用地演变趋势:
表 2. 无锡新区与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用地构成演变一览表(%)
开发区 名称
时期


距离
共 仓 市 对外 道路

居住 工业
绿地
市区
设 储 政 交通 广场

距离


2000 规划 7.33 32.81 3.13 3.42 0.91 10.63 17.76 12.34 0.93
2002 现状 8.0 60.8 5.3 1.2 1.8 6.2 12.9 3.7 0.1
15km
数据来源:2000、2002、2005 年无锡新城规划文本和 2002 年苏州工业园中新合作区规划调整文本.
案例一:无锡新区 无锡新区位于无锡市锡南片区,是在高新区、新加坡工业园的基础上于 1995 年成立的, 辖一区、一园、五镇和一街道。虽然是新区,其工业用地占据了一半左右,因此,可以将新 区看作是工业综合体,或是广域开发区[1]。表 2 案例 1 选取了无锡新城 2002、2005 年的现 状和 2000、2005 年的规划用地平衡表,从中可以看出 2002 至 2005 年期间实际建设用地分 类增量情况,同时了解实际用地结构的演变和规划意图的差别。 如无锡新区 2002-2005 现状用地增量比例所示,随着建设用地总量的翻番,增幅最高的 工业用地占建设用地总增量的 43.9%,其次道路广场用地占总增量的 28.83%,再次居住用 地占 18.32%。面积有所下降的是对外交通用地和绿地。再看其用地整体比例的变化趋势, 工业用地比重下降了 10%,道路用地提高了 5%,居住用地上升了 3%。由此可见,工业用 地用地比例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是建设用地增量中最多的一类用地。并且,由 2000 年规 划用地可见,虽然规划用地导向是向综合方向发展,但工业用地仍急剧增长,到 2005 年现 状工业用地达到了 50.5%。可见,从开发区到新城用地结构的转变是个惯性的过程,最初开 发区会延续作为生产功能的基本需求,随着自上而下的调控和引导,增长趋势又是个减速的 过程,最终导致生产用地的下降。
案例一:蠡园开发区
图 1. 无锡蠡园开发区 2002、2006 年用地现状与规划图
蠡园开发区位于太湖风景区与市区之间,决定了它的空间定位是风景区与城市之间的过 度空间,从图 1 可以看出,2006 年开发区内的居住等生活配套用地比 2002 年明显增多,工 业用地趋于下降,这反映出开发区正逐步向城市功能区转型,在 2006 年规划图中,工业用 地已经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居住与科研用地。
7.9 4.7 6.7 5km 17.0 1.7 10.6
1本课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508009:开发区与城市的空间整合及规划调控研究-以长三角为 例)的资助。
-1-

蠡园开发区
规划(2006) 41.5 28.4
-
-
-
15.2 1.4 13.5
最外层是工业用地。这种不同功能圈层式的分异特
征不断伴随着用地功能的置换得以加强。如苏州开
发区一期用地基本转换为城市生活区,南京江宁开 发区一期百家湖片区也逐步演变为居住、生活功能
图 6.城市边缘开发区用地模式图
区,这一方面是一期用地靠近市区,具有良好的市
场区位的结果;另一方面,随着开发区用地扩张,也需要在开发区外围,远离市区的位置布
东南开发区

19.1 7.6 53.0 2.1 0.2 14.0 3.6 0.6
例 现状(2006)
Hale Waihona Puke 3km东南开发区二
规划(2006) 36.2 2.8 30.4 1.1
0.9
11.2 1.3 15.7
数据来源:2002 年蠡园开发区和 2006 年东南开发区规划文本.
蠡园开发区和东南开发区均位于城乡结合部,用地现状呈现出典型的城市建成区边缘地 带的风貌特征,居住、工业用地相互混杂,城中村问题突出。蠡园开发区 2002 到 2006 年工 业用地现状从 33%下降到 9%,公共设施用地提高到 21%。在规划中,两个开发区的生活用 地、绿地均大幅度提高,无锡蠡园开发区居住用地、公共设施和道路广场用地都有不同幅度 的提高,而工业、仓储用地则消失。东南开发区的居住和绿化用地也大幅度提高,而工业用 地均降低至 30%。
案例二:东南开发区
图 2. 常州东南开发区 2006 年现状、近期、远期建设图 注:选自 2006 年常州市东南开发区规划调整文本.
东南开发区 1993 年成立,发展近 20 年,内部已再无可出让用地,靠近市区的区位条件 使其无法再外延扩张,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房地产用地开始渗透到开发区中,迫使其更换 土地使用性质,成为城市生活功能片区。
2. 部分转型开发区与城市的空间重构
城市边缘区属于城乡结合部,因此在用地上表
现出典型的二元特征,用地的演变也是城市功能不
断向边缘扩散转移的过程。随着在城市边缘划定特
定区域作为开发区,该地块的土地利用性质依次为:
农业生态区——工业生产区——生活居住区——商
业服务区。同时,土地类型也由内而外形成圈层状
特征:最中心是商业行政用地,中间层是居住用地,
案例一: 2005 现状 11.3 50.5 5.5 1.9 1.2 3.3 17.9 1.6 0.15 无锡新区 2005 规划 20.1 29.2 11.2 3.9 1.3 6.2 13.7 14.3 0.1 7km
2002-2005
现状用地 18.32 43.90 6.83 3.29 0.27 负 28.83 负 0.38

开发区的功能转型及与城市的空间整合1
胡幸,王兴平,陈卓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南京(210096)
E-mail:exingzi4@
摘 要:本文以典型开发区的用地平衡表为研究样本,论述了部分开发区功能演变的必然趋 势,并分析这种变化对城市整体空间结构的影响,最后提出转型期间的开发区与城市之间空 间优化模式。 关键词:开发区,城市,用地功能,演变趋势
1.1 由工业区向生活区的转型
城市边缘型开发区向城市生活片区的转型是在市场机制的推动下进行的。随着城市建设 用地的扩张,开发区由边缘纳入到城市内部,城市功能不断渗透到开发区中,需要开发区转 换功能以缓解主城区的空间压力;对于开发区,当可开发土地枯竭时,也希望通过土地置换 实现再开发,另一方面,开发区希望引进一些如房地产、商贸等经营性项目来补偿出让工业 用地的亏损。当开发区与城市双方利益达成一致时即可通过房地产开发来实现用地的置换, 开发区向城市生活区的转型就成为必然。
这类开发区多集中在城市近郊,发展到成熟阶段后,通过政府调控将开发区与周边县镇 合并以形成地域更广的新区,从而将开发区纳入到城市的一体化发展当中。对于城市,这种 方式拓展了开发区经济延伸范围,进一步带动了区域发展,对于开发区则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平台,有利于招商引资。这类开发区的典型代表是无锡新区和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
前言
开发区是以优惠政策吸引外资为目的的特定区域,随着政策优势的弱化和“孤岛”的消 除,部分开发区亟需全面的转型以适应外部发展要素对其的要求。本文通过对部分典型开发 区用地构成的变化趋势比较,分析开发区功能转型对城市整体空间的影响,并提出规划中因 控制老城新区连成一片的趋势,从而缓解城市不断扩张的摊大饼现象。
增量比例
案例二: 2002 现状 12.06 47.06 2.87 0.23 3.34 0.65 26.21 8.23
苏州新加 坡工业园

近期 远期
18.51 40.34 6.31 0.01 3.63 0.29 15.25 15.66 21.38 34.49 8.09 0.99 4.13 1.16 11.71 18.05
-4-

这种开发区在成熟阶段向生活区或新城方向转化的趋势是我国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由 于我国开发区数量过多,因此部分开发区的转型有利于我国开发区整体水平的提高,对于位 于城市内部、效益较差的开发区政府应采取手段积极推进其功能转型,优化空间结构,完善 交通、通讯设施,加大生活服务业的发展,并通过“退二进三”置换出高污染企业,从而集聚 开发区的活力,形成风景优美、自我循环的新区环境。
图 5. 2002 年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现状、近期建设、规划图 资料来源:2003 年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规划调整文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