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专题7第3单元化学平衡的移动

合集下载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专题7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考点突破(含新题)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专题7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考点突破(含新题)

魁夺市安身阳光实验学校【名师一号】2015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专题7 第三单元化学平衡的移动考点突破(含新题)苏教版考点1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1.内容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浓度、压强和温度等),平衡就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其中包含:(1)原理的适用范围是只有一个条件变化的情况(温度或压强或一种物质的浓度),当多个条件同时发生变化时,情况比较复杂。

(2)平衡移动的结果只能减弱(不可能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如升高温度时,平衡向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增加反应物,平衡向反应物减少的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等。

(3)这种“减弱”并不能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更不会“超越”这种变化;如原平衡体系的压强为p,若其他条件不变,将体系压强增大到2p,平衡将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到新平衡时的体系压强将介于p~2p之间。

2.分析化学平衡移动的一般思路改变条件错误!应用上述规律分析问题时应注意(1)不要把v(正)增大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等同起来,只有v(正)>v(逆)时,才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不要把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与原料转化率的提高等同起来,当反应物总量不变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转化率提高,当增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只会使其他的反应物的转化率提高,而本身转化率降低。

3.“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恒温、恒容条件:原平衡体系――→充入惰性气体体系总压强增大,但各反应气体的分压不变―→体系中各反应成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

(2)恒温、恒压条件:原平衡体系――→充入惰性气体容器容积增大,各反应气体的分压减小―→体系中各反应成分的浓度同倍等效于减压数减小―→题组训练1.(2013·山东)对于反应CO(g)+H2O(g)CO2(g)+H2(g) ΔH<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A.加入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途径,反应的ΔH也随之改变B.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D.若在原电池中进行,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解析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放出的热量不变,A项错误;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B项正确;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减少,C项错误;原电池中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电能,D项错误。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优秀PPTppt课件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优秀PPTppt课件
①恒温、恒容条件:
原平衡体系―充―入―惰―性―气―体→体系总压强增大―→体系中各组 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
②恒温、恒压条件:
原平衡体系――充―入―惰―性―气―体―→ 容器容积增大,各反 ―→ 应气体的分压减小
(3)同等程度地改变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时,应视为压 强的影响。
典例剖析
1.对可逆反应 2A(s)+3B(g) C(g)+2D(g) ΔH<0,在一定条件下
2HI(g)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 ()
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不变的反应,无论是否达到平衡,只要温 度不变,其混合气体的压强就不会改变,A 错误;C 项没有给出表示的化学 反应速率是正反应速率还是逆反应速率,不能确定是否达到平衡,C 错误; 浓度具体比值还与投入起始量有关,不能作为平衡建立的标志,D 错误;由 于三种气体中只有 I2 是有颜色的,颜色不变说明 I2 的质量分数不变,已达到 了平衡,B 正确。
④在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B,同时消耗q mol D,二者变化均表示v(逆)
不一定
典例剖析
1.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 H2(g)+I2(g) 标志是 A.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 B.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 C.反应速率 v(H2)=12v(HI) D.c(H2)∶c(I2)∶c(HI)=1∶1∶2
②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的质量分 数一定
③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
平衡状态 平衡
平衡 平衡
类型
判断依据
平衡状态
①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 mol A,同时生
平衡
成m mol A,即v(正)=v(逆) 37、让我们享受人生的滋味吧,如果我们感受得越多,我们就会生活得越长久。——法朗士
10.伟大的人物都走过了荒沙大漠,才登上光荣的高峰。

第七章第三节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反应的方向与调控考点三类化学平衡图像-课件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七章第三节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反应的方向与调控考点三类化学平衡图像-课件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左上方(E 点),A%大于此压强或温度时平衡体系中的 A%,E 点必须向正反
应方向移动才能达到平衡状态,所以,E 点 v 正>v 逆;则右下方(F 点)v 正<v 逆。
[对点训练]
2.[双选]用 CO 和 H2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 反应如下:CO(g)+2H2(g) CH3OH(g)。在体积一定的 密闭容器中按物质的量之比 1∶2 充入 CO 和 H2,测得 平衡混合物中 CH3OH 的体积分数在不同压强下随温度 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氢碳比:X________2.0(填“>”“<”或“=”)。 (4)在氢碳比为 2.0 时,Q 点 v(逆)________P 点的 v(逆)(填“>”“<”或 “=”)。
[解析] (2)随温度升高,α(CO2)减小,说明为放热反应,ΔH<0;(3)在相 同温度下,X 越大,n(H2)相对越多,α(CO2)越大,故 X>2.0;(4)Q 点为非平 衡点,该温度下,Q 点到 P 点时 α(CO2)增大,反应正向进行,Q 点的 v 正>v 逆,Q 点到 P 点的过程中 v 正减小,v 逆增大,故 Q 点的 v 逆<P 点的 v 逆。
2
c V 寄志言不燕 立雀,莫如相无唣舵,这自舟有,云无霄衔万之里马高,。漂荡2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鹰鸭爱仔高 无飞娘,也鸦长栖大一,枝几。多白手也成家。
项,恒容充氩气,不影响平衡状态和速率,错误;D 项,b 曲线先平衡,说明 远志大坚的 者希,望功造名就之伟柱大也的。人登物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
设向密闭容器中充入了 1 mol CO 和 2 mol H2,CO 的转化率为 x,则
CO(g) + 2H2(g)
CH3OH(g)
起始/mol 1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七章 第34讲 微专题18 应用“等效平衡”判断平衡移动的结果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七章 第34讲 微专题18 应用“等效平衡”判断平衡移动的结果

特别提醒 上述反应达平衡后,若保持温度、压强不变,再加入一定量 的反应物,则移动的结果无论是哪种情况,反应物的转化率和体积分数 都不发生变化。
练后反思
平衡转化率的分析与判断方法 反应aA(g)+bB(g) cC(g)+dD(g)的转化率分析 ①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达到平衡后,它 们的转化率相等。 ②若只增加A的量,平衡正向移动,B的转化率提高,A的转化率降低。 ③若按原比例同倍数地增加(或降低)A、B的浓度,等效于压缩(或扩 大)容器体积,气体反应物的转化率与化学计量数有关。
例如:2SO2(g)+O2(g) 2SO3(g) ① 2 mol 1 mol 0
②0
0
2 mol
③ 0.5 mol 0.25 mol 1.5 mol
④ a mol b mol c mol
上述①②③三种配比,按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关系均转化为反应物,
则SO2均为2 mol,O2均为1 mol,三者建立的平衡状态完全相同。 ④中a、b、c三者的关系满足:c+a=2,2c+b=1,即与上述平衡等效。
的量、容器内的压强、SO2与O2的比值都相同;乙相当于在甲容器达到
平衡后,将容器的体积瞬间扩大强为p甲,此时容器内瞬间压强减小为
p甲 2
,此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加,SO3的质量减小,所以容器内气体的压强增大,则
(3)恒温条件下反应前后体积不变的反应 判断方法:无论是恒温恒容,还是恒温恒压,只要极值等比即等效,因 为压强改变对该类反应的化学平衡无影响。 例如:H2(g)+I2(g) 2HI(g) ① 1 mol 1 mol 0 ② 2 mol 2 mol 1 mol ③ a mol b mol c mol ①②两种情况下,n(H2)∶n(I2)=1∶1,故互为等效平衡。 ③中a、b、c三者关系满足 2c+a∶2c+b =1∶1或a∶b=1∶1,c≥0, 即与①②平衡等效。

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一轮复习专题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课件(2)

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一轮复习专题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课件(2)

向气体分子总数
⁠的方向移动

平衡 吸热
⁠移动
向 放热 ⁠反应方向移动

⁠反应方向移动
催化剂
同等程度改变v正、v逆,平衡不移动
4.勒夏特列原理 (1)含义: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因素(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的物质 的浓度),平衡就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2)注意:①勒夏特列原理的适用对象是可逆过程。②化学平衡移动的目 的是“减弱”外界条件的改变,而不是“抵消”外界条件的改变,改变是 不可逆转的。
A.恒容时通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平衡不移动 B.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且可以提高Z的产率 C.恒压时,增加一定量Z(g),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大 D.恒容时增加X的物质的量,Y的转化率增大 C
B
A.M点时Y的转化率最大 B.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平衡后充入Z达到新平衡时Z的体积分数增大 D.W、M两点Y的正反应速率相等
(2)静态标志:“变量”不变 在未达到平衡时不断变化、在达到平衡时不再发生变化的各种物理量(如各物 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浓度、百分含量、压强、密度或颜色等),如果不再发 生变化,即达到平衡状态。可简单总结为“正逆相等,变量不变”。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H2O 2H2↑+O2↑为可逆反应。( ) 答案:× (2)Pb+PbO2+2H2SO4 2PbSO4+2H2O为可逆反应。( ) 答案:× (3)向含有3 mol H2的容器中通入足量N2,充分反应后会生成2 mol NH3。 ( ) 答案:×
A.增大C2H5OH浓度,有利于生成C2H5Br B.若反应物均增大至3 mol,则两种反应物平衡转化率之比不变 C.为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将起始温度提高至50 ℃ D.加入NaOH,可增大乙醇的物质的量

化学平衡的移动和等效平衡高三复习gyb

化学平衡的移动和等效平衡高三复习gyb

平衡浓度/mol·L-1
投料1 投料2 投料3 投料4
C(SO2)
2.0 0 1.0 1.5
C(O2)
1.0 0 0.5 0.75
C(SO3) C(SO2)
0
0.8
2.0 0.8
1.0 0.8
0.5 0.8
C(O2)
0.4 0.4 0.4 0.4
C(SO3)
1.2 1.2 1.2 1.2
一、恒T、恒P (成比例)
A 到平衡时,下列措施能提高N2转化率的是
①降温
②恒压通入惰性气体
③增加N2的浓度 A.①④
④加压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对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 a A(g) b B(g)
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在1L密闭容器中: 2SO2(g)+O2(g) 2SO3(g) △H<0
改变条件
v正
v逆
移动 方向
αSO2
VSO2% [SO2] αO2 VO2% [O2]
加入O2 大 不变 右移 加入SO2 大 不 右移
加压 大 大 右移 升温 大 大 左移 催化剂 大 大 不移
C
增大N2和H2浓度
减少氨气浓度, 使用过量N2
适当比例的N2和H2, 及时分离氨气
T
升高温度
降低温度
5000C
P
增大压强
增大压强 20MPa~50MPa
催化剂 使用催化剂
————
使用催化剂
在硫酸工业中有如下反应:
催化剂
2SO2(g)+O2(g) 500℃ 2SO3 (g)
△H<0
请回答以下问题:

高考一轮复习化学课件化学平衡状态及平衡移动

高考一轮复习化学课件化学平衡状态及平衡移动
特点
动态平衡,即反应仍在进行,但正逆 反应速率相等;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 ,但不一定相等;受外界条件影响, 平衡状态可能发生改变。
平衡常数及表达式
平衡常数
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 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用K表示。
表达式
对于一般可逆反Leabharlann aA + bB ⇌ cC + dD,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C]^c * [D]^d / [A]^a * [B]^b。其中,[ ]表示浓度,a、b、c、d为化学计量数。
函数形式。
速率常数
02
速率方程中的比例系数,与反应物浓度无关,但受温度、催化
剂等因素影响。
速率常数与反应速率关系
03
速率常数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反之,速率常数越小,反应速
率越慢。
反应速率影响因素分析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 快;生成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减慢。
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解题思路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当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时,平衡会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因此,可以 通过分析条件改变对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影响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注意事项
在分析条件改变时平衡移动方向时,需要注意区分化学平衡的移动和化学反应速率的改变。化学平衡的移动 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发生变化,而化学反应速率的改变是指正逆反应速率的变化。
01
题目特征
题目中通常会给出一个化学反应,并描述反应过程中某些物理量(如浓
度、压强、颜色等)的变化,要求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02 03
解题思路
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时,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因此,可以通过比较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浓度变化 来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七章第3讲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七章第3讲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

解析: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途径,不能影响平衡的移 动,A 不符合题意;高压有利于合成氨反应的平衡右移, B 符合题意;采用高温会使合成氨反应的平衡左移,但此 温度下催化剂的活性较高,C 不符合题意;循环操作与平 衡移动没有直接关系,D 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合题意。
答案:B
4.下列实验事实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B.反应容器中 Y 的质量分数不变
C.X 的分解速率与 Y 的消耗速率相等 D.单位时间内生成 1 mol Y 的同时生成 2 mol X 解析:X 的分解速率与 Y 的消耗速率之比为 2∶1 时, 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 C 项说明反应未达到平 衡状态。 答案:C
由于三种气体中只有 I2 是有颜色的,颜色不变说明 I2 的质量分数不变,已达到了平衡,B 正确。
答案:B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
以 mA(g)+nB(g) pC(g)+qD(g)为例:
类型
判断依据
①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物 混合物体 质的量分数一定 系中各成 ②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的质量分 分的含量 数一定
A.①② C.③
B.④ D.④⑤
解析:A 是固体,其量的变化对平衡无影响;而增大
B 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v(正)>v(逆);升高温度,v(正)、v(逆)均增大,但 v(逆)
增大的程度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但 v(正)、v(逆)都增大;催 化剂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B 的转化率不变。
解析:由于 2NO2 N2O4 是放热过程,所以在冷水 中相当于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气体颜色变浅,而在 热水中相当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07章 第3讲 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课件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07章 第3讲 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课件

1.下列反应过程中,ΔH>0且ΔS>0的是
()
A.NH3(g)+HCl(g)===NH4Cl(s) B.CaCO3(s)===CaO(s)+CO2(g) C.4Al(s)+3O2(g)===2Al2O3(s) D.HCl(aq)+NaOH(aq)===NaCl(aq)+H2O(l) 解析: A、C是熵减的放热反应;D是放热反应。
放热过程中体系能量 降低 ,ΔH < 0,具有自发进 行的倾向,但有些吸热反应也可以自发进行,故只 用焓变判断反应方向不全面。
(2)熵判据: ①熵:量度体系 混乱 程度的物理量,符号为 S ,熵值 越大,体系混乱度 越大 。 ②常见的熵增过程: a.气体的扩散。 b.不同状态的同一种物质:S(g) > S(l) > S(s)。 c.反应前无气体,反应后有产生气体的过程。 d.反应前后都有气体,但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加的反应。
1-1.如要提高例题COCl2的转化率,还有什么措施?
解析:使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措施,除升温、 降压外,还可以降低生成物的浓度。 答案:及时移走生成物
1-2.已知KSCN溶液与FeCl3溶液发生如下反应: FeCl3+3KSCN Fe(SCN)3+3KCl 往上述平衡体系中加入KCl溶液,平衡向哪个方向 移动?若改为加入KCl固体呢?
自发进行 平衡 状态
>0时,反应 不能 自发进行
即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反应总是向 ΔH-TΔS<0 的方 向进行,直至达到平衡状态。
[思考·感悟] 2.放热反应(ΔH<0)一定能自发进行吗?吸热反应
(ΔH>0)一定不能自发进行吗? [提示] 有些放热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如碳的燃烧; 而有些吸热反应却能自发进行,如NH4Cl与Ba(OH)2 的反应在常温下能自发进行。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7第3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课件 苏教版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7第3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课件 苏教版

D.图④表明HI起始数量不同时, 不 会改变平衡体系中各成分的百分含量 【解析】 由图②反应中H2、I2的物 质的量浓度增大知H2、I2是生成物, 根据图②中各物质的平衡浓度可知K 约为0.018, B对;
图③中t2时改变的条件为使用催化剂 或按t1时刻平衡混合物中各物质的量 之比加入H2、I2、HI的混合气体, 此 时平衡不移动, 各物质的百分含量均
13 min~18 min时间内, Z的物质的 量浓度减小, X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加 均是达到平衡后的变化, 即是平衡移 动的结果, 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 【答案】 B
例2 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 的A和B, 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 A(g)+xB(g) 2C(g), 达到平衡 后, 在不同的时间段, 分别改变反应 的一个条件, 测得容器中物质的物质 的量浓度、反应速率分别随时间的变 化
恒压时, 通入惰性气体, 容器体积增 大, 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降低, 平衡 向气体分子数增大的方向移动, 即向 正反应方向移动, 反应物转化率提高, ⑥正确.
考点二 常见的平衡图像
以反应mA(g)+nB(g)
pC(g)+
qD(g), 若m+n>p+q且ΔH>0为例
1.v-t图像
2.c-t图像
命题视角•把脉高考
教材高频考点
例1 (2012·舟山高三期末)向一容
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
X、Y, 发生化学反应
X(g)+Y(g)
2Z(g) ΔH<0.
如图所示是容器中X、Z的物质的量 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列关于在第 7 min时和第13 min时曲线变化的可 能原因推测正确的是( )
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8 min前A的平 均反应速率为 (2.0 mol·L-1-1.36 mol·L-1)/8 min =0.08 mol·L-1·min-1. 【答案】 D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8.3化学平衡移动(讲)(含解析)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8.3化学平衡移动(讲)(含解析)

专题8.3 化学平衡移动1、理解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认识其一般规律。

2、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能正确分析化学平衡图像。

一、化学平衡移动1、概念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以后,若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强、浓度等)发生了变化,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也会随之改变,从而在一段时间后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这种由原平衡状态向新平衡状态的变化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2、过程3、平衡移动方向与反应速率的关系(1)v正> 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v正= v逆,平衡不移动。

(3)v正< v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4、平衡移动会伴随着哪些变化(1)反应速率的变化(引起平衡移动的本质,但速率变化也可能平衡不移动),主要看v正与v逆是否相等,如果v正≠v逆,则平衡必然要发生移动,如v正、v逆同时改变相同倍数,则平衡不移动。

(2)浓度的变化,平衡移动会使浓度变化,但是浓度的变化不一定使平衡移动。

(3)各组分百分含量的变化。

(4)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

(5)颜色的变化(颜色变化,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

(6)混合气体密度的变化。

(7)转化率的变化。

(8)温度变化5、影响因素若其他条件不变,改变下列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如下:平衡体系条件变化速率变化平衡变化速率变化曲线任一平衡体系增大反应物的浓度v正、v逆均增大,且v正′>v逆′正向移动减小反应物的浓度v正、v逆均减小,且v逆′>v正′逆向移动任一平衡体系增大生成物的浓度v正、v逆均增大,且v逆′>v正′逆向移动减小生成物的浓度v正、v逆均减小,且v正′>v逆′正向移动正反应方向为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v正、v逆均增大,且v逆′>v正′逆向移动减小压强或降低温度v正、v逆均减小,且v正′>v逆′正向移动任意平衡或反应前后气体化学计量数和相等的平衡正催化剂或增大压强v正、v逆同等倍数增大平衡不移动负催化剂或减小压强v正、v逆同等倍数减小【典型例题1】【山东滕州一中2016届10月月考】一定条件下,向一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SO2和1molO2,发生下列反应:2SO2(g) + O2(g) 2SO3(g),达到平衡后改变下述条件,SO3(g)的平衡浓度不改变的是()A.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molSO3 B.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molSO3 C.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molO2 D.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molAr 【答案】A考点:平衡移动【点评】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充入反应体系中的气体时一定看清容器的体积是否改变,容器的体积不变,充入反应体系中的气体,可以增大该物质的浓度,使平衡移动。

高三化学(苏教版)总复习 1-7-3化学平衡移动

高三化学(苏教版)总复习   1-7-3化学平衡移动
江 苏 教 育 版
必修部分
专题7 第三单元
高考化学总复习
催化剂 (2011· 国 , 28) 反 应 aA(g) + bB(g) 全 cC(g)(H<0)在等容条件下进行。 改变其他反应条件, 在Ⅰ、 Ⅱ、Ⅲ阶段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 示:
江 苏 教 育 版
必修部分
1.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
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2.了解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 域中的重要作用。
江 苏 教 育 版
必修部分
专题7 第三单元
高考化学总复习
江 苏 教 育 版
必修部分
专题7 第三单元
高考化学总复习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1.化学平衡移动 平衡移动的原因:条件改变,引起____________相对 大小改变,平衡才能移动。若v正>v逆,则平衡向________ 方向移动;若v正 <v逆,则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动。
正向 移动
反应
必修部分
专题7 第三单元
高考化学总复习
任一平衡 或反应前 后气体化
⑦正催化 v(正)、v(逆) 剂或增大 均增大相同
压强
倍数
平衡 不移 动
学计量数
和相等的 平衡
⑧负催化 v(正)、v(逆) 剂或减小 压强 同等倍数减 小
江 苏 教 育 版
必修部分
专题7 第三单元
高考化学总复习
答案: 知识点 1: 1.v(正)、v(逆) 正反应 2.(1)正方向 放热反应 逆反应 (3)吸热反应
江 苏 教 育 版
必修部分
专题7 第三单元
高考化学总复习
江 苏 教 育 版

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平衡的移动勒夏特列原理

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平衡的移动勒夏特列原理

重点1
重点2
第2讲 化学平衡的移动 勒夏特列原理
考点基础
重点难点
方法规律 例2
随堂演练 变式训练2
重点2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像
(2013·浙江卷,节选)(1)为研究温度对(NH4)2CO3 捕获 CO2 效率的影响, 反应的方程式为(NH4)2CO3(aq)+H2O(l)+CO2(g) 2NH4HCO3(aq) ΔH1 在某温度 T1 下,将一定量的(NH4)2CO3 溶液置于密闭容器中,并充入一 定量的 CO2 气体(用氮气作为稀释剂),在 t 时刻,测得容器中 CO2 气体的浓 度。然后分别在温度为 T2、T3、T4、T5 下,保持其他初始实验条件不变,重 复上述实验,经过相同时间测得 CO2 气体浓度,得到趋势图(见图 1)。则: ①ΔH1 0(填“>”“=”或“<”)。 ②在 T1~T2 及 T4~T5 两个温度区间,容器内 CO2 气体浓度呈现如图 1 所 示的变化趋势,其原因是 。
考点基础
重点难点
方法规律
随堂演练
1.(2012·安徽卷)SO2(g)+2CO(g)
2CO2(g)+S(l)
ΔH<0 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平衡前,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始终 不变。( ) 提示: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等,平衡前容器内压强逐渐变小。 答案:× 2.(2012·安徽卷)SO2(g)+2CO(g) 2CO2(g)+S(l)
考点基础
重点难点
方法规律 例2
随堂演练
重点2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像
变式训练2
(3)c(或百分含量) p(T)图像 分析该类图像时一般需要作辅助线,取曲线上任一点向下作垂直线。 此 外,凡是曲线上的点都代表平衡状态。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第7章 第3节 考点1 化学平衡常数

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第7章 第3节 考点1 化学平衡常数

第3节 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明考纲析考情考点1 化学平衡常数及其应用1.化学平衡常数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用符号K 表示。

(2)表达式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 A(g)+np C(g)+q D(g),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K=c pc q c mc n(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常数,通常不计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

(3)意义①K 值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高,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一般来说,K ≥105认为反应进行的较完全。

②K 只受温度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无关,与压强变化、是否使用催化剂无关。

③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方程式的平衡常数。

2.平衡转化率平衡转化率是指平衡时已转化了的某反应物的量与转化前该反应物的量之比,用来表示反应限度。

对于反应:aA(g)+bc C(g)+d D(g),反应物A 的转化率可以表示为α(A)=A 的初始浓度-A 的平衡浓度A 的初始浓度×100%。

易错警示 (1)计算平衡常数利用的是物质的平衡浓度,而不是任意时刻浓度,也不能用物质的量。

(2)若反应方向改变,则平衡常数改变。

若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等倍扩大或缩小,尽管是同一反应,平衡常数也会改变,但意义不变。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C(s)+H 2+H 2(g)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c c 2cc2。

(×)(2)恒温、恒容条件下,发生反应2SO 2(g)+O 23(g)达到平衡,向容器中再充入1 mol SO 2,平衡正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增大。

(×)(3)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无关;温度越高,化学平衡常数越大。

(×)(4)改变条件,使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都增大,该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一定增大。

(×) (5)改变条件,平衡右移,则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七章 第3讲 化学平衡常数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七章 第3讲 化学平衡常数

回夺市安然阳光实验学校【高考领航】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七章 第3讲 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能迅速发生B .非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不可能发生C .能自发进行的反应实际可能没有发生D .常温下发生反应2H 2O=====电解2H 2↑+O 2↑,说明常温下水的分解反应是自发反应解析:选C 。

自发反应指的是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化学反应有自动发生的趋势,但能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不一定能实际发生,如H 2与O 2在常温下化合生成水的反应是一个自发反应,但反应速率非常慢,实际上是不能发生的,所以A 不正确,C 正确;非自发不含有“不可能”之意,如水的分解在常温常压下是非自发的,但在通直流电条件下,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选项B 、D 错误。

2.下列对化学反应预测正确的是( )选项 化学反应方程式 已知条件 预测 A M(s)===X(g)+Y(s) ΔH >0 它是非自发反应B W(s)+x G(g)===2Q(g) ΔH <0,自发反应 x 可能等于1、2、 3C4X(g)+5Y(g)===4W(g)+6G(g)能自发反应ΔH 一定小于0D 4M(s)+N(g)+2W(l)===4Q(s) 常温下,自发进行 ΔH >0解析:选B 。

根据复合判据:ΔG =ΔH -T ·ΔS ,M(s)===X(g)+Y(s),固体分解生成气体,为熵增反应,ΔH >0时,在高温下,能自发进行,A 错误;W(s)+x G(g)===2Q(g) ΔH <0,能自发进行,若熵增,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若熵减,在低温条件下能自发进行,所以,G 的计量数不确定,x 等于1、2或3时,都符合题意,B 正确;4X(g)+5Y(g)===4W(g)+6G(g)是熵增反应,当ΔH >0时,在高温下可能自发进行,C 错误;4M(s)+N(g)+2W(l)===4Q(s)为熵减反应,常温下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D 错误。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 第7章 第3讲《化学平衡移动》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 第7章 第3讲《化学平衡移动》

第3讲化学平衡移动[考纲解读] 1.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2.了解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考点一化学平衡移动1.概念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以后,若反应条件(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发生了变化,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也会随之________,从而在一段时间后达到________________。

这种由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_的变化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2.过程3.平衡移动方向与反应速率的关系(1)v正____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v正____v逆,平衡不移动。

(3)v正____v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1.化学平衡移动的实质是什么?2.某一可逆反应,一定条件下达到了平衡,①若化学反应速率改变,平衡一定发生移动吗?②若平衡发生移动,化学反应速率一定改变吗?考点二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因素1.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条件的改变(其他条件不变) 化学平衡的移动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向______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向______方向移动压强(对有气体存在的反应) 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增大压强向______________的方向移动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减小压强向______________的方向移动改变压强温度升高温度向____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向____反应方向移动催化剂使用催化剂2.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能够____________的方向移动。

3.改变条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原料的转化率一定提高吗?4.升高温度,化学平衡会向着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此时放热反应方向的反应速率会减小吗?5. 对于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X+Y W+Z,增大压强则正、逆反应速率(v)的变化如图所示,分析可知X、Y、Z、W的聚集状态可能是( )A.Z、W为气体,X、Y中之一为气体B.Z、W中之一为气体,X、Y为非气体C.X、Y、Z皆为气体,W为非气体D.X、Y为气体,Z、W中至少有一种为气体6.将NO2装入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当反应2NO2(g)N2O4(g)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一个条件,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气体颜色加深,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B.慢慢压缩气体体积,平衡向右移动,混合气体颜色变浅C.慢慢压缩气体体积,若体积减小一半,压强增大,但小于原来的两倍D.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压强增大,平衡向右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1)压强的影响实质是浓度的影响,所以只有当这些“改变”造成浓度改变时,平衡才有可能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基础知识自查]1.化学平衡的移动一定条件下的平衡体系,条件改变后,平衡可能发生移动,如下所示:2.化学平衡移动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v 正>v 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v 正=v 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平衡不发生移动; v 正<v 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若其他条件不变,改变下列条件对平衡的影响如下: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4.充入惰性气体与平衡移动的关系 (1)恒温、恒容条件原平衡体系――→充入惰性气体体系总压强增大→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

(2)恒温、恒压条件[应用体验]1.已知在K 2Cr 2O 7的溶液中存在平衡取两试管各加入5 mL 0.1 mol/L 的K 2Cr 2O 7溶液。

(1)向1号试管中加入几滴浓H 2SO 4,橙色________,说明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动。

(2)向2号试管中加入几滴浓NaOH 溶液,橙色________,说明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动。

[提示] (1)变深 逆反应 (2)变为黄色 正反应2.将充入NO 2的球放入热水,颜色变化为________,放入冰水中颜色变化为________,说明2NO 2(g) N 2O 4(g)的ΔH ________0。

[提示] 红棕色变深 红棕色变浅 <[考点多维探究]角度1 化学平衡移动的判断 1.对于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 甲:A(g)+B(g) C(g) ΔH <0 乙:A(s)+B(g) C(g) ΔH <0 丙:A(g)+B(g) 2C(g) ΔH >0达到化学平衡后,改变条件,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升温,平衡移动方向分别为(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 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

此时反应体系的温度均比原来________(填“高”或“低”)。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化分别为(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

(2)加压,使体系体积缩小为原来的12①平衡移动方向(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 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

②设压缩之前压强分别为p 甲、p 乙、p 丙,压缩后压强分别为p ′甲、p ′乙、p ′丙,则p 甲与p ′甲,p 乙与p ′乙,p 丙与p ′丙的关系分别为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

(3)恒温恒压充入氖气,平衡移动方向(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 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

[答案] (1)向左 向左 向右 高 减小 减小 不变(2)①向右 不移动 不移动 ②p 甲<p ′甲<2p 甲 p ′乙=2p 乙 p ′丙=2p 丙 (3)向左 不移动 不移动2.(2017·武汉模拟)在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气体A 和B ,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A(g)+x B(g) 2C(g),达到平衡后,只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物质的浓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导学号:37742199】A .20~30 min 时温度、压强不变,40 min 时温度不变,增大压强B .8 min 前A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8 mol·(L·s)-1C .反应方程式中的x =1,正反应为吸热反应D .20~40 min 时该反应的环境温度不变D [第30 min 浓度突然减小,说明此时应为增大容器体积,减小压强;第40 min 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增大且平衡向左移动,说明此时反应温度升高,A 错误;8 min 前A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2.00-1.36 mol·L -1480 s=0.001 33 mol·(L·s)-1,B 错误;由A 、B 、C 三种物质单位时间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可知反应方程式中的x=1,而第40 min时平衡逆向移动说明正反应放热,C错误;20~40 min时该平衡没有移动,故反应温度没有改变,D正确。

]分析化学平衡移动问题的注意事项(1)平衡移动的结果只是减弱了外界条件的变化,而不能消除外界条件的变化。

(2)不要把v(正)增大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等同起来,只有v(正)>v(逆)时,才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3)同等程度地改变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时,应视为压强的影响。

(4)对于缩小体积增大压强,不管是否移动,各成分的浓度均增大,但增大的倍数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

角度2 外界条件对转化率或产率的影响3.(2017·成都模拟)工业上采取下列方法消除NO2污染:CH4(g)+2NO2(g) N2(g)+CO2(g)+2H2O(g) ΔH=-867 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冷却使水液化可提高NO2的平衡转化率B.提高反应温度,平衡常数增大C.缩小容器的体积,逆反应速率增大的程度比正反应速率增大的程度小D.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可提高NO2的平衡转化率A[选项A,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O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正确;选项B,升温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错误;选项C,缩小容器体积相当于加压,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速率增大的程度更大,错误;选项D,使用催化剂对平衡的移动无影响,错误。

]4.(2015·全国卷Ⅱ节选)甲醇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作为燃料,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

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①CO(g)+2H2(g) CH3OH(g) ΔH1<0②CO2(g)+3H2(g) CH3OH(g)+H2O(g) ΔH2③CO2(g)+H2(g) CO(g)+H2O(g) ΔH3>0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①的化学平衡常数K表达式为________;图1中能正确反映平衡常数K随温度变化关系的曲线为________(填曲线标记字母),其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2)合成气组成n(H2)/n(CO+CO2)=2.60时,体系中的CO平衡转化率(α)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2所示。

α(CO) 值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2中的压强由大到小为________,其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2[解析](1)根据化学平衡常数的书写要求可知,反应①的化学平衡常数为K=c(CH3OH)/[c(CO)·c2(H2)]。

反应①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K减小,故曲线a符合要求。

(2)由图2可知,压强一定时,C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其原因是反应①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反应③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又使产生CO的量增大,而总结果是随温度升高,CO的转化率减小。

反应①的正反应为气体总分子数减小的反应,温度一定时,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CO的平衡转化率增大,而反应③为气体总分子数不变的反应,产生CO的量不受压强的影响,因此增大压强时,CO的转化率提高,故压强p1、p2、p3的关系为p1<p2<p3。

[答案](1)K=c CH3OHc CO ·c2 H2[或K p=p CH3OHp CO ·p2 H2] a 反应①为放热反应,平衡常数数值应随温度升高而变小(2)减小 升高温度时,反应①为放热反应,平衡向左移动,使得体系中CO 的量增大;反应③为吸热反应,平衡向右移动,又使产生CO 的量增大;总结果,随温度升高,使CO 的转化率降低p 3>p 2>p 1 相同温度下,由于反应①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加压有利于提升CO 的转化率;而反应③为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产生CO 的量不受压强影响。

故增大压强时,有利于CO 的转化率升高5.(2016·全国甲卷节选)丙烯腈(CH 2===CHCN)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可用“丙烯氨氧化法”生产,主要副产物有丙烯醛(CH 2===CHCHO)和乙腈(CH 3CN)等。

回答下列问题:(1)以丙烯、氨、氧气为原料,在催化剂存在下生成丙烯腈(C 3H 3N)和副产物丙烯醛(C 3H 4O)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①C 3H 6(g)+NH 3(g)+32O 2(g)===C 3H 3N(g)+3H 2O(g) ΔH =-515 kJ·mol -1②C 3H 6(g)+O 2(g)===C 3H 4O(g)+H 2O(g) ΔH =-353 kJ·mol -1有利于提高丙烯腈平衡产率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提高丙烯腈反应选择性的关键因素是________。

(2)图(a)为丙烯腈产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最高产率对应的温度为460 ℃。

低于460 ℃时,丙烯腈的产率________(填“是”或“不是”)对应温度下的平衡产率,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于460 ℃时,丙烯腈产率降低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双选,填字母)。

A .催化剂活性降低 B .平衡常数变大 C .副反应增多D .反应活化能增大图(a) 图(b)(3)丙烯腈和丙烯醛的产率与n (氨)/n (丙烯)的关系如图(b)所示。

由图可知,最佳n (氨)/n (丙烯)约为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