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心汤类12精品PPT课件
半夏泻心汤解析PPT课件
2021
5
寒热错杂(互结)问题
2021
6
以方推测病证和病机,是学习《伤寒论》的方 法之一。因此,后世医家以半夏泻心汤干姜(之热)与 黄连、黄芩(之寒)同用,推测其病机当为“寒热错 杂”,更以“痞”乃邪结之病,又进而推测其病机为 寒热互结。若认为凡中医组方配伍,用寒药就必定治 热,用热药就必定治寒,则陷于线性思维的框框里,所 以对半夏泻心汤的认识,应当从变法思维的角度推理
2021
30
2021
7
若从病脉证治理法方药一线相贯的角度看待半夏泻心汤
证:病证——痞硬;治法——消痞;方剂——泻心;药物—— 半夏、干姜之辛开,黄芩、黄连之苦降,就会发现仲景之本义, 是通过辛开苦降以泻心,通过泻心以消痞,可知对此方之治的 认识应着眼于“泻”心下之邪,“消”心下之痞,而不应着眼于 黄芩黄连的寒以治热、干姜的热以治寒。因寒热互结而成痞 的推论,本身就存在思维问题,试问:寒与热如同水火,水火不 能相容,何以互结,何况第158条仲景明言“此非结热,但以 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
2021
4
本条以误治为起因,以结胸为对比,论述半夏泻心汤方证,
所以原文只扼要谈及“痞”的临床特征,即“但满而不痛”。 结合《金匮要略》“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及 第157条生姜泻心汤证、第158条甘草泻心汤证,半夏泻心汤 证除心下痞硬外,尚有呕吐、下利、肠鸣、嗳气诸症。仲景论 痞之形成,皆为误治所致,尤其误下,易损伤脾胃。由此致脾胃 呆滞,运化失职,湿浊内生,阻滞气机,故心下痞硬;升降失常,气 机逆乱,则肠鸣;清气不升,则下利;浊阴不降,则呕吐;湿浊中阻, 则舌苔必腻。综上所述,半夏泻心汤证之病机,应为脾胃呆滞, 湿浊中阻,升降失常.
2021
半夏泻心汤类方ppt课件
寒热错杂痞
脉症:心下痞,呕吐、下利,既见有寒象,又 见有热象。
治法:寒温并用,清热散寒,辛开苦降,和中 消痞。
方药:半夏泻心汤类方:半夏泻心汤、生姜泻 心汤、甘草泻心汤。
半夏、干姜
黄芩、黄连
人参、甘草、大枣
半夏泻心汤
另加生姜4两 重用甘草至4两
生姜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
根据部位《伤寒论》,半夏泻心汤类方所主病 症为“心下痞满,呕吐,肠鸣,下利”,主要 病变在中焦脾胃。从西医的角度来看,主要是 消化道胃与肠的病变。
胃粘膜病变:炎症(充 血、水肿、糜烂…) 胃壁肌肉张力异 常(胃壁弛缓或 张力过高) 幽门痉挛或 水肿、充血 胃机械 性阻塞
胃壁神经末 梢受刺激
胃排空减慢
心下痞 满(或 痞硬或 疼痛)
半夏泻心汤在《伤寒论》主治病症的病变部 位主要在于中焦,在于心下。
我的认识,半夏泻心汤可以治疗全消化到各 个器官、各个部位的病变,从口腔以至肛门。 这是一个气分的方剂,主要治疗胃肠道粘膜、 平滑肌运动异常。由于热邪可以伤血,所以 可以通过清气产生凉血作用,可以用于胃肠 血分有热的病症。
半夏泻心汤证病变部位
口腔
食道 胃 结肠
肝胆 十二指肠
空回肠
肛门
半 夏 泻 心 汤 类 方 所 主 病 症
消 化 道 粘 膜 病 变 , 亦 往 往 涉 及 肌 层
1.口腔溃疡 2.慢性食道炎 3.急、慢性消化不良 4.胃肠动力不足 5.急、慢性胃炎 6.胃、十二指肠溃疡 7.小肠慢性炎症 8.肠易激综合征 9.慢性结肠炎 10.克隆氏病 11.慢性肛门周围病变
水痞
食痞
热痞
脉症:心下痞,小便黄,大便干、难,或粘滞 不爽,或出血,或呕吐、吐血,牙齿出血,或 目赤,舌红苔黄,脉关上浮,或滑或数,面多 赤色,或大便。 治法:泻热消痞。
《泻心汤临床应用》课件
2
世代传承
经过千百年的世代传承,泻心汤在中医领域中被广泛使用,并不断演变和优化。
3
现代研究
现代研究对泻心汤的临床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验证了其疗效和药理作用。
泻心汤的功效与作用
1 舒缓心脏负荷
泻心汤可通过舒张血 管,改善心脏供血, 减轻心脏负荷。
2 平衡情绪
泻心汤具有调节神经 系统功能,改善情绪 和睡眠质量的作用。来自 泻心汤的基本信息历史悠久
泻心汤是一种古老的中药方剂,具有传统医学的底蕴和独特的疗效。
组成复杂
泻心汤由多种中药药材组成,各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广泛应用
泻心汤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和症状。
临床应用泻心汤的历史背景
1
古代经典
泻心汤最早出现在古代医学经典中,被描述为治疗心脏和情绪相关疾病的有效方 剂。
《泻心汤临床应用》PPT 课件
《泻心汤临床应用》是一份探讨泻心汤在临床实际中应用的PPT课件。本课件 将包括泻心汤的基本信息、历史背景、功效与作用、配方组成、制备方法、 药物成分及其功效、适应症及治疗效果、禁忌症及药物相互作用、临床应用 案例、剂型与剂量、药理作用分析、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临床研究进展、 应用前景展望、常见疾病治疗应用、质量标准化研究、现代化应用探析、临 床应用优势和不足以及临床应用与中医现代化发展的关系等内容。
3 抗炎消肿
泻心汤含有多种具有 抗炎和消肿作用的药 物成分,可以缓解心 脏和血管炎症。
泻心汤的配方组成
中药材
泻心汤的配方中包括多种中 药材,如黄芩、柴胡、天花 粉等。
制剂
泻心汤可制成不同剂型的药 物,如水煎剂、颗粒剂、丸 剂等。
制备方法
泻心汤的制备方法包括煎煮、 浸泡、干燥等多个步骤,确 保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生甘草梢竹叶泻心汤金匮要略课件
生甘草梢、竹叶、黄芩、黄连、 半夏、生姜、大枣等七味药组成 。
历史背景与来源
历史背景
生甘草梢竹叶泻心汤最早记载于汉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经历代医 家传承和临床实践,成为中医治疗热性病、心悸、失眠等疾病的常用方剂之一 。
来源
生甘草梢竹叶泻心汤被收录在《金匮要略》中,成为中医经典古籍之一。
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04
启发学习者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发掘和 发挥生甘草梢竹叶泻心汤的潜力,为中医药事业的
发展做出贡献。
THANKS
03
生甘草梢竹叶泻心汤的详细 解析
各药材的功效与作用
1 2
3
生甘草
生甘草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调和药性等功效,能够缓 解药物毒性,调和药性,增强药效。
竹叶
竹叶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镇静安神等功效,常用于治 疗热病烦躁、口渴、小便不利等症状。
泻心汤
泻心汤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止痛等功效,常用于 治疗各种热性病、出血症、疮疡肿毒等症状。ber {01}
目录
• 生甘草梢竹叶泻心汤的概述 • 金匮要略的相关知识 • 生甘草梢竹叶泻心汤的详细解析 • 生甘草梢竹叶泻心汤的临床应用 • 生甘草梢竹叶泻心汤的现代研究 • 生甘草梢竹叶泻心汤的总结与思
考
01
生甘草梢竹叶泻心汤的概述
定义与组成
定义
生甘草梢竹叶泻心汤是一种中药 方剂,属于金匮要略中的经典方 剂之一。
主要功效与适用症状
主要功效
生甘草梢竹叶泻心汤具有清热解毒、 养心安神、燥湿化痰等功效。
适用症状
主要用于治疗热性失眠、心悸、神经 衰弱、抑郁症等病症,也可用于调理 身体的内环境,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泻心汤应用PPT课件
• 三黄泻心汤 • 大黄6g 黄连6g 黄芩10g • 主治:治疗口腔溃疡的千古第一方 • 原文: • 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 •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第1页/共17页
附子泻心汤
• 泻心汤
• 附子6g 大黄6g 黄连6g 黄芩10g
• 主治: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第4页/共17页
小儿口腔溃疡
• 甘草泻心汤:
• 生甘草12g 清半夏12g 黄芩10g 黄连3g
• 干姜6g
党参10g 大枣10g
• 治疗病:小儿口腔溃疡
第5页/共17页
原文
• 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 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
• B:如用甘草泻心汤一剂不效则三黄泻心汤,效佳。
第10页/共17页
真菌性食管炎、真菌性胃炎
• 真菌性食管炎、真菌性胃炎:长期用抗生素所致,症状以痛为主。甘草泻心汤加生白术30效佳,健脾之意。
第11页/共17页
唇炎
• 唇炎甘草泻心汤加荆芥防风 • 不效则荆防败毒散。
第12页/共17页
白塞氏病
• 白塞氏病相当于金匮描述狐惑病,比较严重的病例死亡解剖后,从口腔到肛门都有严重溃疡,甘草粘膜修 复能力很强大,甘草泻心汤效佳;
第13页/共17页
小儿急性扁桃腺炎
• 如小儿急性扁桃腺炎,西医输液需要好几天,而且反复发作。而用甘草泻心汤会立刻缓解;发热加柴胡。
第14页/共17页
口腔粘膜白斑
• 口腔粘膜白斑用甘草泻心汤效果很好 • 口腔扁平苔癣用甘草泻心汤不效,可以三黄泻心汤加薄荷五倍子。
泻心汤
重要文献摘要
重要文献摘要
1、《医宗金鉴》:心气“不足”二字,当是“有余”二字。若是不足,如何用此方治之,必是传写之讹。 心气有余,热盛也,热盛而伤阳络,迫血妄行,为吐、为衄。故以大黄、黄连、黄芩大苦大寒直泻三焦之热,热 去而吐衄自止矣。
2、《金匮要略浅注》:此为吐衄之神方也。妙在以芩、连之苦寒泄心之邪热,即所以补心之不足;尤妙在 大黄之通,止其血,而不使其稍停余瘀,致血瘀后酿成咳嗽虚劳之根。
功用
功用
泻火燥湿。
主治
主治
邪火内炽,迫血妄行,吐血、衄血;或湿热内蕴而成黄疸,胸痞烦热;或积热上冲而致目赤肿痛,口舌生疮; 或外科疮疡,见有心胸烦热,大便干结者。
方义
方义
以黄连、黄芩苦寒泻心火,清邪热,除邪以安正;尤妙在大黄之苦寒通降以止其血,使血止而不留瘀。唐容 川:“方名泻心,实则泻胃,胃气下泄,则心火有所消导,而胃中之热气,亦不上壅,斯气顺而血不逆矣”。故为 火热旺盛,迫血妄行,而致吐血、衄血之良方。
别名
别名
大黄黄连泻心汤(《类证活人书》卷十四)、三黄汤(《圣济总录》卷三十)、三黄泻心汤(《奇效良方》 卷六十三)
歌诀
歌诀
三黄并用为泻心,大黄黄连合黄芩;火热炽盛见吐衄,澄本清源出血停。
组成
组成
大黄二两(6g),黄连、黄芩各一两(3g)。
用法用量
用法用量
上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使用注意
使用注意
凡阳虚失血、脾不统血,忌用本方。
附方
附方
名称:泻心汤 组成:人参、甘草、黄芩、橘皮、栝楼根、黄连、半夏、干姜 用法:上㕮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主治:卒大下痢热,唇干口燥,呕逆引饮 出处:《千金要方》卷十五 名称:泻心汤 组成:半夏、人参、木通、甘草、黄芩、川大黄 用法:上为粗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伤寒六日,毒气攻心,心胸妨闷,烦热不解,面赤大渴,壮热,身体疼痛 出处:《太平圣惠方》卷九 名称:泻心汤
三半夏泻心汤课件
服5剂,耳鸣减少,腻苔渐化。继服7剂,耳鸣消失, 大便成形。随访半年未发。
第23页,共32页。
按语:本案乃脾胃虚弱,湿热蕴蒸,浊气 上升而致耳鸣。《素问·通评虚实论》说:“ 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 叶天士也曾说:“湿与温合,蕴郁而蒙蔽于 上,清窍为之壅塞,浊邪害清也。”故取 半夏泻心汤甘温补脾,泻热除湿,加陈皮 以调畅气机。待脾胃调和,热清湿化,耳 鸣顿失。
现代报道本方广泛应用于急慢性胃炎现代报道本方广泛应用于急慢性胃炎顽固性呕顽固性呕吐吐慢性肠炎慢性肠炎结肠炎结肠炎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消化不良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肝炎慢性肝炎痢疾痢疾口腔溃疡等口腔溃疡等凡证见心下痞满时时呕逆时时呕逆大便稀溏大便稀溏肠鸣不适不适苔薄白或淡黄苔薄白或淡黄脉沉弦脉沉弦皆可以本方为基皆可以本方为基本方加减治之加减治之
▪ 本方可用于湿热中阻,胃气上逆之证。
▪ 现代报道本方广泛应用于急慢性胃炎、顽固性呕吐、慢 性肠炎、结肠炎、消化性溃疡、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 乱、慢性肝炎、痢疾、口腔溃疡等。凡证见心下痞满、 时时呕逆、大便稀溏、肠鸣不适、苔薄白或淡黄、脉沉 弦,皆可以本方为基本方,加减治之。
第3页,共32页。
【医案】 (一)呕利痞案
下牙齿相互磨切,格格有声,不由自主,终日不止。曾 用针刺、中药和西药镇静,效果不显,遂来求治。.见其 啮齿声高清脆,连连不断,前牙已磨掉三分之一,口有 浊气。伴有心中烦闷,心下痞满,时有干呕,小便色黄 ,舌红苔中心黄,脉弦数。症为湿热内蕴,阻于中焦, 气机不畅,脾胃升降失常而致。治以苦寒清热,辛热宣 通,少佐甘温调补之法。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味:
泻心汤的临床应用 ppt课件
5、半夏泻心汤
【原文】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 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 虽已下之,不属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 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大陷胸汤主 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 半夏泻心汤。(149) 组成: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甘草、黄连、 大枣 病机:脾胃升降失常,寒热错杂于中。(小柴胡汤 证误下,邪陷,寒热互结) 主证:心下痞硬,满而不痛,恶心呕吐,肠鸣, 下利,纳呆,微渴,舌色稍淡,苔白腻或黄腻, 脉弦细而数。 治法:和中降逆消痞
ppt课件 4
3、附子泻心汤 【原文】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 心汤主之。(155) 组成:大黄、黄连、黄芩、附子 病机:胃热气滞,卫阳不固。(邪气内伤, 发热而兼表阳虚) 主证:心下痞,按之濡,心烦口渴,恶寒汗 出,舌红苔黄,脉微数。 治法:邪热消痞,扶阳固表
ppt 误汗 误下 误
下
外邪由 外邪由表入里 表入里
寒化
热化
正气受损
小 结
柴胡证仍在, 复与柴胡汤, 奋起抗邪,战 汗而解。
心下痞满而硬 心下但满 痛的结胸证。 而不痛。 虚实夹杂 升降失司 大陷胸汤
寒热错杂
脾胃气机 升降失司
痞
水气明显加重 生姜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 辛开苦降 气痞明显加重 扶正祛邪 调整气机 ppt课件 心下痞满 干呕嗳气 下利肠鸣
大枣
清上温下,和 胃降逆
半夏,黄芩, 干姜,人参, 甘草,黄连, 大枣
心下痞硬, 寒热错杂,中焦痞塞 呕吐,干呕,(小柴胡汤证误下, (食臭), 邪陷,寒热互结) 肠鸣下利, 舌红苔腻 心下痞,干 噫食臭,胁 下有水气, 肠鸣下利
和中降逆,消 痞散结
泻心汤类
泻心汤类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黄连汤黄芩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旋覆代赭汤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生姜泻心汤主治:太阳病发汗后所形成的痞证功效:和胃降逆,宣散水气汗余痞证四生姜,芩草人参三两行。
一两干姜枣十二,一连半夏半升量。
生姜:四两黄芩炙甘草人参:三两干姜:一两大枣:十二枚黄连:一两半夏:半升甘草泻心汤主治:误下之后的心下痞证,伴腹中雷鸣。
功效:和胃补中,消痞止利。
下余痞作腹雷鸣,甘四姜芩三两平。
一两黄连半升夏,枣枚十二擘同烹。
炙甘草:四两干姜黄芩:三两黄连:一两半夏:半升大枣:十二枚半夏泻心汤主治:寒热错杂于中焦,脾胃升降失常的心下痞证。
功效:辛开苦降,寒温并用,和胃消痞。
三两姜参炙草芩,一连痞证呕多寻。
半升半夏栆十二,去渣重煎守古箴。
干姜人参炙甘草黄芩:各三两黄连:一两半夏:半升大枣:十二枚大黄黄连泻心汤主治:无形邪热壅聚心下所致之痞。
功效:泄热消痞痞证分歧辩向趋,关浮心痞按之濡。
大黄二两黄连一,麻沸汤调病缓驱。
大黄:二两黄连:一两附子泻心汤主治:热痞兼表阳虚证功效:泄热消痞,扶阳固表。
一枚附子泻心汤,一两连芩二大黄。
汗出恶寒心下痞,专煎轻渍要参祥。
附子:一枚黄连黄芩:各一两大黄:二两黄连汤主治:上热下寒,胸中有热,寒在腹中。
功效:清上温下,和胃降逆腹疼呕吐籍枢能,二两人参夏半升。
连桂甘姜各三两,枣枚十二妙层层。
人参:二两半夏:半升黄连桂枝炙甘草干姜:各三两大枣:十二枚黄芩汤主治:少阳邪热内迫肠道之下利证功效:清热止利。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治::少阳邪热内迫肠道之下利证兼见呕吐者功效:清热止利,和胃降逆止呕枣枚十二守成箴,二两芍甘三两芩。
利用本方呕加味,姜三夏取半升堪。
黄芩汤大枣:十二枚芍药炙甘草:二两黄芩:三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大枣:十二枚芍药炙甘草:二两黄芩:三两生姜:三两半夏:半升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治:上热下寒,寒热格拒证功效:苦寒降泄,辛温通阳。
《泻心汤临床应用》课件
药量调整
在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时,应根据 具体情况调整泻心汤的用量,以确 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观察不良反应
在使用泻心汤联合其他药物治疗过 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情况,及时 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06
泻心汤的未来展望
研究方向
深入挖掘泻心汤的组方原理
拓展泻心汤的临床应用范围
通过现代药理学、化学等方法,深入研究 泻心汤中各味中药的有效成分及其相互作 用机制,为优化组方提供科学依据。
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皮 疹、瘙痒等症状。如出现过敏反应, 应立即停药并就医处理。
05
泻心汤与其他药物的比较
与其他中药的比较
泻心汤与黄连解毒汤
泻心汤与黄连解毒汤均具有清热泻火的功效,但泻心汤偏于治疗心火亢盛,黄 连解毒汤则偏于治疗三焦火毒热盛。
泻心汤与龙胆泻肝汤
泻心汤与龙胆泻肝汤均可治疗肝火上炎,但泻心汤更侧重于清心火,而龙胆泻 肝汤则侧重于清肝胆湿热。
该方剂的功效与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抗 炎、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方面, 对于多种感染性疾病、炎症性疾病以 及湿热证候均有较好的疗效。
02
泻心汤在临床的应用
消化系统疾病
胃食管反流病
溃疡性结肠炎
泻心汤可用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通 过调节胃酸分泌和改善食管下括约肌 功能,缓解烧心、反酸等症状。
泻心汤能够调节肠道免疫功能,减轻 肠道炎症,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有 一定帮助。
使用泻心汤过程中,应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 症状未缓解或加重,应
及时就医。
保存方法
泻心汤药材应存放于阴 凉干燥处,避免受潮和
阳光直射。
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胃肠道反应
泻心汤中寒凉药物较多,可能会对胃 肠道产生一定的刺激,引起腹泻、腹 痛等症状。如出现胃肠道反应,可减 量或停药,严重者需就医处理。
《浅析五泻心汤》课件
慢性胃炎
五泻心汤可应用于慢性胃炎的治疗 ,有助于缓解胃痛、胃胀等症状,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功能性消化不良
五泻心汤能够调节胃肠道功能,促 进消化,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引起 的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
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
五泻心汤能够改善慢性支气管炎 患者的咳嗽、咳痰等症状,减轻 气道炎症反应,提高患者肺功能
配伍原理
五泻心汤的配伍原理是寒 热并用、辛开苦降,以达 到调理脾胃、消痞止呕的 目的。
02
五泻心汤的药理作用
泻热作用
泻心汤具有明显的泻热作用,可 以有效清除体内热毒,改善热证 症状,如口干、口苦、便秘等。
实验研究表明,五泻心汤能够降 低体温,缓解发热症状,并对多 种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发热有效。
该药理作用主要与药物中的黄芩 、黄连等成分有关,这些成分具 有清热解毒、凉血泻火的作用。
五泻心汤具有调理气机的作用 ,能够调节人体的气机运行, 改善气滞症状,如胸闷、胁痛 、脘腹胀满等。
实验研究表明,五泻心汤能够 调节胃肠蠕动,促进排气排便 ,并对某些肠道气滞证有效。
该药理作用主要与药物中的枳 壳、木香等成分有关,这些成 分具有行气消滞、疏肝解郁的 作用。
活血作用
五泻心汤还具有一定的活血作用,能 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血瘀症状,如 疼痛、瘀斑等。
。
支气管哮喘
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五泻心汤 能够缓解哮喘发作,改善患者呼
吸状况,减少哮喘发作频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五泻心汤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 治疗中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有 助于减轻患者咳嗽、气短等症状
。
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衰弱
五泻心汤能够调节神经功能,改善神经衰弱患者 的失眠、焦虑等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释义】
主症:
心下痞硬 ——气机痞塞,兼食滞水停。
干噫食臭 ——水食不化,中虚气逆。
胁下有水气 腹中雷鸣
水饮内停,水气相击。
下利 ——运化失职,水气下趋。
病机:寒热错杂于中,兼食滞水停。
【治法】 和中降逆,散水消痞。
【方药】生姜泻心汤 生姜四两 ——散水止呕 半夏泻心汤 ——和中降逆消痞
病机:胃气重虚,气机痞塞。
【治法】 和胃补中,消痞止利。
【方药】甘草泻心汤 本方即半夏泻心汤加重炙甘草用量(四两), 意 在补虚健脾,余义相同。(原书本方无人参,是属遗 漏。)
【临床应用】 本方与半夏泻心汤药物组成相同,故可用于半夏泻 心汤的临床应用范围,然更适用于脾胃虚弱较重者。另 据报道,本方可用于治疗白塞氏病,疗效显著。
第六节泻心汤类
泻心汤类方(11方)
1、大黄黄连泻心汤 2、附子泻心汤 3、半夏泻心汤 4、生姜泻心汤 5、甘草泻心汤 6、黄连汤 7、黄芩汤 8、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9、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10、旋复代赭汤 11、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1、大黄黄连泻心汤 【主治】热痞证 【原文】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 心汤主之。(154) 【提要】论热痞的证治 【释义】 主症: 心下痞,按之濡 ——无形邪热壅滞于心下。 其脉关上浮 ——中焦有热(关主中焦,浮主热)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泻热消痞
黄芩一两
附子一枚(炮) ——扶阳固表
服用法:三黄以麻沸汤渍之,取其味薄以泻热, 附子单煎,取其味厚以扶阳。
【临床应用】
凡前面所述大黄黄连泻心汤后【临床应用】 中所列病证而属阳热内郁,表阳不足者,皆可 用本方治疗。
3、半夏泻心汤
【主治】 寒热错杂痞
【原文】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 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 逆,①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 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 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149)
【提要】 论误下中虚,痞利俱甚的证治,
【释义】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 ——中虚邪陷,寒热错杂于中。 主症: 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脾虚气陷,运化失职。 腹中雷鸣 ——水谷不别,水气相击。 心下痞硬而满 ——中虚气滞,气机痞塞。 干呕 心烦不得安 胃虚气逆
复下之 其痞益甚——胃气更虚,痞满更甚。 (下利、肠鸣、干呕、心烦等证也必加重。)
误
下 转
②心下满而硬痛—邪热内陷,与水相结—大陷胸汤主之。
归 ③但满而不痛—邪热内陷,中虚气滞(痞证)—宜半
夏泻心汤。
(2)半夏泻心汤证治
主证:
心下痞,但满而不痛 ——寒热错杂,气滞于中。
呕逆
胃气上逆
下利 气机升降失常 传导失司
肠鸣 ——寒滞于下。
病机:寒热错杂于中,气机失降失职。
【治法】 和中降逆消痞。 【方药】半夏泻心汤
【词解】 ①蒸蒸而振: 蒸蒸,形容热势由里向外蒸腾。 振, 指周身振颤。蒸蒸而振,是形容内热由里向外蒸腾,身 体振颤,即战汗的前趋表现。 【提要】 论柴胡证误下后的三种不同转归。
【释义】
(1)误下转归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 邪郁少阳,治宜
柴胡汤证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和解,不可攻下。
①柴胡汤证仍在—邪未内陷—复与柴胡汤,必战汗而解。
2、妊娠恶阻; 3、其他:复发性口疮、美尼尔氏综合证等 其它疾病。
4、生姜泻心汤
【主治】寒热错杂痞兼食滞水停 【原文】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① 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②,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157)
【词解】 ①干噫食臭:指嗳气中带有食物的酸腐气味。 ②腹中雷鸣:即肠鸣音亢进。
6、黄连汤
【原文】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
吐者,黄连汤主之。(173) 【提要】 论上热下寒腹痛欲呕吐的证治。 【释义】 胸中有热,是说热在于上;胃中有邪气,是说
寒气在于下,指腹中而言。今邪热在上,胃失和 降,故欲呕吐;寒邪在下,寒凝气滞,故腹中痛。
【治法】
清上温下,和胃降逆。 【方药】
本方即半夏泻心汤加生姜四两,减干姜二两, 重在和胃降逆,宣散水气。
【临床应用】 本方可用于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范围,但以其
证兼有食滞水停为辨证指征。
5、甘草泻心汤
【主治】寒热错杂痞,胃气虚,痞利俱甚
【原文】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 化①,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 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 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 主之。(158) 【词解】 ①谷不化:大便排出物夹有未消化的食物。
病机:无形邪热壅滞于中焦。
【治法】 泻热消痞。
【方药】
大黄黄连泻心汤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泻热和胃开结
黄芩一两 ——清泻心胃之火
服用法:以麻沸汤(沸水)渍之——取其轻清宣泄 之气,以泻热消痞。
【临床应用】
本方多用于治疗各种血证、高血压病、神经 性头痛、口腔溃疡、糖尿病、急慢性胃炎、结 肠炎、急慢性结膜炎等。
黄连三两 甘草三两(炙) 干姜三两 桂枝三 两(去皮)人参二两 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
【方义】 黄连苦寒,清在上之热; 干姜辛热,散在下之寒,暖中温脾; 桂枝辛温,既可散寒,又能交通上下之阳气; 半夏降逆和胃,以止呕吐; 人参、甘草、大枣益胃和中,以复中焦升降之
职。
黄连汤即半夏泻心汤去黄芩加桂枝而成。二方
虽仅一味之差,但主治各有不同。
半夏泻心汤治寒热错杂,痞结在心,证见痞 满、呕逆、肠鸣为主,故苦寒的芩连与辛温的姜 夏合用,解散中焦寒热之错杂。
半夏半升 ——降逆止呕开结 干姜三两 ——温中散寒 黄连一两 黄芩三两 泻热消痞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
补益脾胃
大枣十二枚
辛开苦降法
煎服法:七味同煎,去滓后再煎,取其寒热补泻药 性相合,以除寒热错杂之痞。
【临床应用】
1、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下垂、慢 性肝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肠炎、胃肠功能紊 乱、等多种消化系统疾病;
2、附子泻心汤
【主治】热痞兼表阳虚证
【原文】 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155) 【提要】 论热痞兼表阳虚的证治。
【释义】 主证: 心下痞 ——邪热壅滞于中 恶寒 ——表阳不足,肌肤失其温煦。 汗出 ——卫阳不固,津液外泄。
病机:热痞兼表阳虚。
【治法】 泻热消痞,扶阳固表。
【方药】附子泻心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