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答文言文翻译题常出现的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答文言文翻译题常出现的问题

(以高三一次周考的翻译题为例)

一、不识人名,乱翻译人名。

原句:帝心然国言,而时行为政,不能夺。(选自《明史·许国传》)

译句:皇帝心中认为许国的意见对,但申时行当政,(他的意见)不能改变。(“然”“为政”“夺”各1分,句意2分)

错译1:皇上的言行是一个国家的榜样,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而不能马虎。

这个同学把“国”“时行”这两个人名分别翻译成了“国家”“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了。因为不知道这些词是人名,而“殷勤”地翻译。“许国”“申时行”作为人名在文章开头已经交代过。如:“许国,字维桢,歙县人。”只不过第一次出场时是连名带姓,而后面出场就省略掉了“姓”,只说“名”。如:“国与首辅申时行善”,“已而御史陈性学复摭前事劾国,时行右国,请薄罚性学。”文言文中人名的出场都是这样的,第一次连姓带名,之后就只出现“名”而省略“姓”。如果学生在读文章时没有有意识地去记人名的话,那么后面出现的“名”,学生就有可能当做其他词去绞尽脑汁翻译了。

二、没有踩点得分意识

错译2:帝心里接受许国所说的,但时行为政不能夺取。

错译3:皇帝心里明白许国的话,但时行此时为政,不能定夺。

错译2前半句虽然大概意思翻译对了,但是,没有把“然”准确翻译出来,而“然”作为一个动词,且是一个常出现的重要实词,肯定是一个得分点,如果学生不知道这是得分点的话,自然就不重视,在翻译时自然就不慎重考虑它的意思。而错译3中把“然”翻译成了“明白”,这样翻译的人还不在少数。为什么他们会如此翻译呢?估计他们是由前一个字“心”顺译过来,自然就把“然”译为“明白”。

三、漏译或笼统地意译,没有文白对应意识

错译4:皇帝心中同意许国说的话,但这是时行职权之内的事,不能抢夺。

错译5:皇帝心里认同许国的看法,但是时行的政策也很好,不能定夺。

错译6:对于整个国家来说皇帝的心应时时放在处理国家政事方面,不能被夺取。

错译4中把“而时行为政”译成了“但这是时行职权之内的事”,“职权之内的事”对应“为政”吗?错译5中“很好”从何而来?错译6中的翻译更离谱,这个学生完全没看懂原句的意思,只是凭着自己的理解笼统地翻译。其实只要稍稍仔细点就能发现自己翻译的句子跟原句中的很多词都不对应,那么为什么学生还要这么写呢?还是一个文白对应意识不强的问题,翻译时只是从自己的理解的大意出发,想当然地笼统地去翻译。

四、译句是病句,或句中逻辑关系混乱。

原句:国在阁九年,廉慎自守,故累遭攻击,不能被以污名。

正译:许国在内阁任职九年,以廉洁谨慎自律,(所以)虽屡遭指责,也不能蒙受污秽的罪名。(“廉慎”“累”“被”各1分,句意2分)

错译:许国在内阁九年,廉洁谨慎,自己能遵守法规,因此多次遭到别人的攻击,因为污名不能被清除。

先从这个句子本身的内部逻辑来看,它就有问题,逻辑关系混乱,是一个病句。原因是这个学生没有察觉原句本身暗含的转折关系。为什么没有察觉到呢?因为他没有联系上下文、上下句从整体的内容上进行理解。如果知道“不能被以污名”是“不能蒙受污秽的罪名”的话,那么结合上下文内容及自已的语感,不难判断得出这里应该有一个转折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