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茶叶生产发展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茶叶生产发展状况
四川是茶树原产地之一,也是人类饮茶、种茶、制茶的发源地,是我国主要产茶省份之一。四川茶叶历来以数量大、品种多、分布广、品质好、声誉高而著称,自古就有“蜀土茶称圣”的美誉。
一、四川茶叶的现状与四川茶业的基本特点
四川茶叶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各级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全省相关的高等学府、院校、省茶科所、省茶叶学会、省茶叶协会、省茶文化协会、川茶企业、茶叶工作者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四川茶业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旧貌新颜。寻当年茶马古道,品蜀国绿苑佳茗。
1、茶园面积逐年扩大,茶叶产量逐年增长
据不完全统计,截自2007年底止四川茶叶面积240万亩,年增长率为17.4%,比全国年增长率4.8%高出12.67%;年产量15.29万吨,产量年均增长率15.93%,比全国年增长率7.36%高出8.57%,且川茶还有30%的幼林茶园尚未投产。在四川的很多产茶区茶叶已成为茶农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
2、区域优势明显突出,规模发展态势强劲
地处川西的成都、眉山、雅安、乐山等地的茶园面积年均增长率达33%,其比重由占全省面积的34.5%增长到现在的51.1%;产量年均增长率22.1%,产量比重由占全省产量的54.5%增长到现在的60%。蒲江、邛崃、夹江、洪雅、马边等八县的茶叶面积均在10万亩以上。位于雅安境内的名山县茶园面积已突破25万亩,产量达2万吨,规模发展态势已逐渐形成且产业带区域优势明显突出和后续支撑力强劲。
3、品种结构日趋优化,企业效益明显提高
为了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四川茶叶成功的实现了由粗转细、由红转绿的变革,据不完全统计截自2007年底,全省的绿茶产量已占全省茶叶产量的80%左右。其中名优绿茶的产量达4.2万吨,占全省的总产量的36.1%。产值达11.6亿元,占全省总产值的64%。可以这样说,名优茶或者说是名优绿茶的迅速崛起支撑着川茶和川茶企业的发展。
4、企业实力不断壮大,品牌意识日益增强
川茶和川茶企业的迅速发展,使得川茶企业的企业家的眼光更加高远,他(她)们在企业实力日益提升的同时,品牌意识亦逐渐增强。近年来全省涌现出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竹叶青茶业有限公司、叙府茶业有限公司)、省级龙头企业10家、省级驰名商标4家。而四川“十大名茶”的诞生无疑将会给川茶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5、科技含量迅速提高,茶叶质量明显改善
川茶企业实力的壮大,离不开科学技术的不断应用。在发展良种茶园问
题上,省里的要求是:不是良种不发展,发展必须是良种。名优绿茶生产量迅速提高的同时,其消费群体的数量亦日趋庞大起来。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茶叶生产的各个领域,不仅大大提高了茶叶生产的科技含量水平,而且使得茶叶质量有了明显改善。
6、茶事活动空前活跃,文化与内涵争奇斗艳
川茶和川茶企业迅速发展的同时,有关于茶叶的茶事活动、茶文化的宣传、茶馆、茶楼、茶艺、茶道、新茶品赏联谊等活动也空前活跃起来。
但是,我省茶业的发展仍存在着不少困难、问题和差距,例如,茶农科技素质低,经营管理水平低,经营规模小,加工龙头企业实力不强,知名品牌少,直接出口量小,安全生产、标准化生产水平有待提高、投入严重不足等。
一是进一步推进结构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和产品结构。要按照最适生态原则,适度调整布局,向优势产区集中,建设优势产业带,实行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
二是培育竞争主体,促进产业化经营。要培育、扶持市场竞争主体,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促进产业化经营,实现我省茶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三是完善质量标准、质量监测体系,实施标准化生产。
四是强化科技支撑,推广先进实用技术。要围绕提高茶业的科技含量,重点要继续抓好良繁体系建设,积极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大力推广名优茶机制技术和机采、机剪、机耕技术,加大培训、示范力度,通过对广大生产者、经营者特别茶农的不断培训、示范,全面提高川茶产业的生产、经营水平。
五是加快市场建设,建立健全产业的市场体系。要在优势产业带的集中产区规划建设产地专业批发交易市场,帮助茶叶企业开拓销区市场建立健全市场信息体系网络,加强营销队伍建设,加强培训,增强先进营销理念,提高营销水平。
六是扩大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茶是我国的“国饮”,国内对茶叶的消费潜力巨大。
七是大力弘扬茶文化,为我省茶业的新发展创造良好氛围。充分开发、利用四川茶文化资源,开展富有特色的茶文化活动,促进茶消费,促进茶业经济发展。
八是加大领导和投入力度,保障茶业经济发展。加强领导、增加投入是茶业发展的根本保障,其中,各级财政的引导性投入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