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科技大学考研804微生物学考纲(免费)

合集下载

天津科技大学2002年804微生物

天津科技大学2002年804微生物

天津轻工业学院200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微生物学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1、培养基2、菌丝体3、噬菌斑4、质粒5、呼吸6、消毒7、基本培养基8、抗体9、内毒素10、基因重组二、填空(每空0.5分,共40空,20分)1.细菌肽聚糖是由双糖单位、(1)和(2)三部分组成。

2.细菌肽聚糖双糖单位是由(3)和(4)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形成。

3.革兰氏阴性细菌的脂多糖包括(5)、(6)和(7)三部分组成。

4.霉菌菌丝体按其功能可分成两个基本类型:(8)和(9)。

5.细菌的细胞膜向内褶形成的一种管状、层状或囊状结构,一般位于细胞分裂部位或其临近,该结构被称为(10),其功能主要是促进细胞间隔的形成并与(11)及其相互分离有关。

6.酵母菌是以(12)和(13)进行无性生殖,以产(14)进行有性生殖。

7.微生物利用葡萄糖后,进过(15)途径发酵后,产生乳酸、乙醇、二氧化碳和氢气,称为(16)乳酸发酵。

8.获得细胞同步生长的方法主要有(17)和(18)两类。

9.土壤微生物中,当好氧性自生固氮菌和纤维素分解细菌生活在一起时,二者关系为(19)。

10.烈性噬菌体的繁殖过程中,其增值过程包括(20)和(21)。

11.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细胞膜化学组成上的主要区别在于真核生物细胞膜中含有(22),所以真核生物能被制霉菌素抑制。

12.某一烈性噬菌体的一步生长曲线中,潜伏期噬菌斑数为100个/ml,平稳期噬菌斑数为20000个/ml,则该噬菌体的裂解量为(23),平稳期是噬菌体的效价是(24)。

13.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有四种,其中以(25)最为重要,营养物质进入细胞前后结构发生变化的方式为(26)。

14.显微镜物镜的分辨力和光波的波长关系成(27)比。

15.一般情况下,高压蒸汽灭菌要求灭菌温度是(28)℃,时间是(29)分钟。

16.在EMB培养基上,能强烈利用乳酸并产酸的微生物菌落颜色在投射光下呈(30)色。

天津科技大学804微生物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天津科技大学804微生物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科目代码:804科目名称:微生物学
复习大纲:
一、绪论
1.了解微生物及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2.了解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根本任务。

3.了解微生物发展史上和主要代表人物的贡献。

二、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1.熟悉细菌的形态、大小、结构与功能(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
胞质、内含物和核质体这些一般构造,芽孢,糖被,鞭毛,菌毛和性毛等特殊构造)、繁殖方式、菌落特征、食品发酵工业中有重要用途细菌的菌名和用途。

2.掌握G+和G-菌细胞壁的组成、构造及革兰氏染色的机理;溶菌酶与青霉素的作用机制;了解4类缺壁细菌的形成、特点和实际应用。

3.理解芽孢的特性、耐热机制和实际应用。

4.理解糖被的特性和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5.掌握放线菌的形态构造、繁殖方式、菌落特点和有重要用途放线菌的菌名和用途。

三、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1.了解真核微生物的细胞构造及原核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的不同。

2.掌握酵母菌的形态和大小、繁殖方式、生活史、菌落特征、食品发酵工业中有重要用途酵母菌的菌名和用途。

天津科技大学考研804微生物学B05-06

天津科技大学考研804微生物学B05-06

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制药工程专业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工业微生物学试卷(B)姓名班级成绩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1. 菌落2. 原生质体3. 温和噬菌体4. 化能自养型5. 发酵6. 抗代谢药物7. 溶源转变8. 基本培养基9. 转化10. 外毒素二、填空(每空0.5分,共30分)1. 肽聚糖单体由3部分组成:、和。

2. 细菌的一般构造包括、、和等;特殊构造包括、、和等。

3. 细菌、酵母菌、霉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依次是、、。

4. 细菌的繁殖方式为;放线菌的主要繁殖方式是;酵母菌的主要无性繁殖方式是,有性繁殖方式是。

5. 产芽孢的细菌多为杆菌,为好气性的属和厌气性的属。

6. 按照能源和基本碳源划分,微生物的营养类型有4种,分别是、、和。

7. 凡葡萄糖发酵后产生乳酸、乙醇(或乙酸)和CO2等多种产物的发酵称为乳酸发酵,而只产生2分子乳酸的发酵称为乳酸发酵。

8. 同步培养的方法有法和法。

9. 单细胞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可分为、、和四个时期。

10. 防腐的措施很多,主要有、、、高渗、高酸度和添加防腐剂。

11. 利用血球计数板所计得的细胞数为,而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所计得的细胞数为。

11. 根据微生物产能过程中,递氢特别是受氢过程中氢受体性质的不同,可将生物氧化分为、和三种类型。

12. 按照突变对遗传物质的影响程度,可将突变分为和两大类。

13. 真核微生物基因重组的方式主要有、、原生质体融合和转化等。

14. 证明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是核酸的三个经典实验是、和。

15.微生物间或微生物与其它生物间的关系可分为、、、和捕食。

16. 凡同时具有性和性的抗原,称为完全抗原。

17. 根据生长因子的化学结构和它们在机体中生理功能的不同,可将生长因子分为、和三大类。

18. 我国CCCCM(China Committee for Culture Collecion of Microorganisms)采用3种保藏法,即、和。

天津科技大学2003年804微生物

天津科技大学2003年804微生物

天津科技大学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微生物学一、填空(50空每空1分共计50分)1.细胞膜主要由()和()构成,这种模式称为磷脂双份子层。

2.病毒粒子的主要化学组成成分是()和().3.霉菌细胞壁的主要化学成分是(),酵母菌细胞壁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4.酵母菌只要以()方式进行有性生殖,细菌主要以()方式进行无性生殖。

5.细菌的外毒素用0.3%—0.4%甲醛进行化学脱毒后仍保留有抗原性的生物制品,称为()。

6.对于人类来说,()是人类最丰富的“菌种资源库”。

7.证明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是DNA的三大经典实验是()、()和()。

8.实验室中最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是()。

9.测定微生物个数常用的方法有()和(),这两种方法的主要区别是()。

10.各大类微生物一般都有各自合适的pH值范围,细菌的最适pH为(),霉菌的为(),酵母菌的为()。

11.微生物有六大营养要素,除了碳源、氮源、能源以外,还有()、()和()。

12.真核微生物进行氧化磷酸化的部位位于(),原核微生物的则位于()。

13.伴孢晶体是指(),主要与()细菌产生。

14.干热空气灭菌法的灭菌条件是(),一般适用于()物品的灭菌。

15.革兰氏染色的简要操作分()、()、()和()四部。

16.观察霉菌形态时,制作标本最理想的介质是()。

17.一黑曲霉的孢子悬浮液按10倍稀释法共稀释了7次。

取最后一个稀释度“25×16”型的血球计数板计数,上下左右四个中格内孢子数分别为9、13、11、16个,中间一个中格内细胞数为15个。

计算原始菌悬浮液中的孢子浓度为()。

18.某些细菌具有色氨酸水解酶,能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生成()。

加入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试剂后,可形成()颜色的产物。

19.脂多糖是()细菌特有的细胞壁成分,也是该类菌产生的()毒素的主要成分。

20.溶菌酶对细菌的作用机理是水解细胞壁肽聚糖()和()之间形成的β-1,4糖苷键。

微生物学考研天津科大《804微生物学》考研真题

微生物学考研天津科大《804微生物学》考研真题

微生物学考研天津科大《804微生物学》考研真题一、天津科技大学804微生物学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10*2=20分1.巴斯德效应2.防腐3.原生质体4.连续培养5.转化6.基因重组二、填空题40*1=40分质粒的三种构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15*1=15分略四、判断题30*0.5=15分;略五、简答题(6个共40分)1.为什么可以使用rRNA作为菌种鉴定?2.列表比较四种营养类型?3.有关于传统诱变的方法。

4.什么是接合?中断杂交实验基因定位的原理?5.简述筛选抗终代谢产物结构类似物的方法及原理。

六、实验设计题(20分)从传统发酵食品中分离已知可培养的微生物,并鉴定。

写出所用培养基、方法、条件以及鉴定的方法。

二、《微生物学教程》形成转导颗粒的噬菌体可以是温和的也可以是烈性的,主要的要求是具有能偶尔识别宿主DNA的(),并在宿主基因组完全降解以前进行包装。

[武汉科技大学2019研]A.裂解机制B.识别机制C.包装机制D.侵入机制【答案】C @@@@【解析】形成转导颗粒的主要要求是具有能偶尔识别宿主DNA的包装机制并在宿主基因组完全降解以前进行包装。

4微生物的分离方法中不包括()。

[中国计量大学2019研]A.稀释平板法B.影印法C.划线法D.单细胞挑取法【答案】B @@@@【解析】影印法主要用于营养缺陷型的筛选以及抗药性菌株筛选。

5产生伴孢晶体的微生物的学名是()。

[武汉科技大学2019研]A.B.C.D.【答案】B @@@@【解析】伴孢晶体是少数芽孢杆菌,如苏云金芽孢杆菌()在其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或双锥形的碱溶性蛋白晶体。

6根据下图中微生物在半固体琼脂柱中的生长状态,它属于()。

[武汉科技大学2019研]A.专性好氧微生物B.耐氧微生物C.兼性厌氧微生物D.专性厌氧微生物【答案】C @@@@【解析】管口处的培养基中的氧气浓度高于管底处培养基中的氧气浓度,在图中可以观察到微生物生长于整个培养基中,故该微生物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均可生长,只有C项兼性厌氧微生物符合该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04微生物学
一、基础:
1.了解微生物及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2.了解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根本任务。

3.了解微生物发展史上和主要代表人物的贡献。

二、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1.了解细菌的形态、大小、结构与功能(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内含物和核质体这些一般构造,芽孢,糖被,鞭毛,菌毛和性毛等特殊构造)、繁殖方式、菌落特征、食品发酵工业中有重要用途细菌的菌名和用途。

2.理解G+和G-菌细胞壁的组成、构造及革兰氏染色的机理;溶菌酶与青霉素的作用机制;了解4类缺壁细菌的形成、特点和实际应用。

3.理解液态镶嵌模型、芽孢的耐热机制。

4.了解放线菌的形态构造、繁殖方式、菌落特点和有重要用途放线菌的菌名和用途。

5.了解古生菌的主要类群,在进化途径和细胞结构上的特点。

6.了解蓝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和立克次氏体的主要特点。

三、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1.了解菌物、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蕈菌的范畴;了解真核微生物的细胞构造及原核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的不同。

2.了解酵母菌的形态和大小、繁殖方式、生活史、菌落特征、食品发酵工业中有重要用途酵母菌的菌名和用途。

3.了解霉菌菌丝和菌丝体的类型、特化结构、霉菌的繁殖方式、菌落特征、食品发酵工业中有重要用途霉菌的菌名和用途;熟悉根霉、毛霉、梨头霉、青霉、曲霉的菌体形态和菌落形态。

四、病毒和亚病毒:
1.掌握病毒的特性;了解病毒粒的构造、成分、对称机制;病毒核酸的类型。

2.熟悉噬菌体与宿主的关系。

3.理解病毒的复制周期(烈性噬菌体的裂解性生活史);一步生长曲线3个时期的特点,潜伏期、裂解量的计算;病毒基因组表达与复制的特点;噬菌体效价的测定方法。

4.理解温和噬菌体的存在形式、溶源性细菌的特性和溶源转变的现象和本质。

5.了解噬菌体侵染与异常发酵。

6.了解病毒多角体的实际应用。

7.了解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五、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1.了解微生物所需营养物的种类及功能(六大营养要素;生长因子的种类)。

2.了解微生物的营养类型(以能源和碳源来划分)。

3.掌握配制培养基的原则;了解四大类微生物常用的培养基、培养基的分类(根据对培养基成分的了解分类;根据物理状态分类;根据用途分类:选择性培养基,加富培养基,鉴别性培养基);理解选择性培养基、加富培养基和鉴别性培养基的应用原理及在特定微生物筛选、鉴别中的应用。

4.了解特定微生物的筛选方法(选择性培养基,选择性培养条件)
5.了解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4种方式的特点。

六、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1.理解化能异养微生物产能方式和微生物发酵类型的多样性。

2.理解化能自养细菌中,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获得ATP和NAD(P)H的方式。

3.了解3种光合磷酸化途径的特点和代表微生物。

4.了解自养微生物固定CO2的卡尔文循环的3个阶段和特有酶。

5.了解生物固氮的微生物种类和固氮条件。

6.理解肽聚糖的生物合成组装过程;青霉素、D-环丝氨酸和杆菌肽的抑菌机制。

7.了解初级代谢(物)与次级代谢(物)。

8.了解微生物代谢调节的两种主要方式。

七、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1.理解微生物的生长量的测定方法。

2.理解典型生长曲线各时期的特点、对数期相关参数的计算、缩短延滞期的常用手段等相关内容。

3.理解恒化连续培养和恒浊连续培养的原理及用途。

4.了解同步培养的目的和方法;
5.理解温度、氧气、pH、水活度和渗透压、辐射等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了解微生物与氧的关系(依照氧与微生物的关系,可将微生物分为好氧菌和厌氧菌两大类,细分为5类),并理解氧对厌氧菌毒害的机制;了解培养过程中培养基pH变化的原因及调节的方法。

理解嗜冷菌,中温菌,嗜热菌;嗜酸微生物,嗜碱微生物等含义。

6.理解灭菌、消毒、防腐、化疗的异同和了解其具体措施,掌握常用的物理和化学的消毒灭菌法的条件和作用原理,如巴氏消毒法、高压蒸汽灭菌法、紫外线。

了解常用消毒剂和防腐剂的种类及作用原理和石炭酸系数的含义。

7.理解抗代谢药物(如磺胺药)和常用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八、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1.了解证明核酸是遗传变异物质基础的3个经典实验。

2.了解质粒的特点及主要类型。

3.理解基因突变的类型和基因突变的规律。

4.了解常用诱变剂及其诱变机制;掌握诱变育种(如UV诱变)的操作程序,常用的初筛方法,如筛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主要步骤和方法,抗生素高产突变株及抗性突变株的筛选方法。

5.理解艾姆氏法检测致癌剂的理论依据和方法。

6.掌握原核生物和真核微生物基因重组的方式。

理解E. coli F+、F-、Hfr和F’菌株的异同及相互间关系。

了解原生质体融合的基本操作及优点、酿酒酵母有性杂交的育种程序。

7.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

8.理解菌种衰退与防止措施;菌种保藏的原理与常用的保藏方法。

九、微生物的生态:
1.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2.掌握从含菌样品中或从自然界筛选菌种的主要环节和纯种分离的方法。

3.理解微生物间及微生物与其它生物间的关系。

4.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碳、氮循环中的作用。

5.了解微生物法处理污水的基本原理、污水处理的几种装置及相关名词。

6.理解检验饮用水的质量时,选用大肠菌群数作为主要指标的原因和大肠菌群数的检测方法。

十、传染与免疫:
1.了解与病原体的毒力相关的内容,如外毒素、内毒素、类毒素、抗毒素和内毒素的检测等。

2.理解免疫的概念和三大功能;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3.了解抗原、抗体、单克隆抗体和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等内容。

4.了解主要的抗原抗体的反应。

5.了解免疫标记技术;免疫生物的种类。

十一、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
1.了解分类单元。

2.了解学名的国际命名法则——双名法的构成;熟悉常见和重要微生物的学名。

3.理解微生物分类鉴定中的经典方法和现代方法。

4.了解五界分类系统、六界分类系统、三域系统。

5.了解权威性的原核生物分类系统和菌物分类系统。

《微生物学》路福平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第一版
或《微生物学》沈萍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或《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
更多免费资料可登陆
/item.htm?id=21059672170
进行下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