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合集下载

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一部获国际奖电影 《渔光曲》
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
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二、社会习俗的变化
1、剪发辫
1912年颁布剪辫令
2、改称呼
大人、老爷 民间普通称呼
革除清朝官场称呼。 体现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职务 先生、君
生活习俗的改变
(一)剪发辫
共同回顾清朝男子的发型,讨论男子留辫 影响的好坏。 明确自己的观点——辫子该剪还是不该剪。
2、电影传入中国后,首先落户于哪个城市 (
B
) B 上海 D 广州
A 北京 C 武汉
3、剪发辫、改称呼始于( A 鸦片战争后 C 维新变法运动后
D

B 洋务运动后 D 辛亥革命后
4、民国初年,最具有特色的服装是( A 西服 C 中山装 B 旗袍 D 唐装
C

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照相与电影的出现
1、照相术传入中国——19世纪40年代
19世纪晚期,照相术在清朝的宫 廷十分盛行,慈禧太后、末代皇帝溥 仪和末代王妃婉容等都十分喜欢拍照。 后来,照相术为人们所广泛接受,逐 渐在社会中流行起来。
溥仪剪辫装
婉容
婉容大婚
照相术为什么在19世纪 40年代以后传入中国?
是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世界在发展, 时代在进步,中国必将步入世界的轨道。在 这一时期,随着国门的被迫打开,外国先进 的科技成果也传入中国,并终将被国人所接 受。
与照相术同时传入中国的 还有一项更为先进的记录方 式,就是电影。
1、中国近代第一次放映电影 ——1896年
——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为反抗侵略、挽 救中国,从各个途径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请 同学们回顾一下,历史上都有过哪些尝试和 探索?

《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定军山》 《定军山》剧照
我国第一部无声电 影是1905年拍摄的、 1905年拍摄的 影是1905年拍摄的、 由京剧大师谭鑫培 先生主演的京剧片 定军山》 《定军山》。
教师提问: 教师提问:你认为照相和电影在我们的 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保存成长过程中美好的记忆,是珍贵 保存成长过程中美好的记忆, 的人类历史资料,也能丰富我们的生活) 的人类历史资料,也能丰富我们的生活)
服饰的变化
清代人的衣着是什么样子? 清代人的衣着是什么样子? 特点: 特点:长、笨,穿着麻烦。 穿着麻烦。 教师提问:对比长袍马褂,西装的优点? 教师提问:对比长袍马褂,西装的优点? 西装优点——简洁、美观、大方、方便。 简洁、美观、大方、方便。 西装优点 简洁
2.中山装 2.中山装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山装的结构。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山装的结构。请学生介绍 该服装的各部分含义。 该服装的各部分含义。
请同学观看并描述照片
中国第一拍照的是“卖国贼”(图 中国第一拍照的是“卖国贼” 图 1) 这张照片距今已是161年 这张照片距今已是 年,虽 然模模糊糊,但是人像还算清晰: 然模模糊糊,但是人像还算清晰: 脸形瘦长、吊眼弯眉、额头闪亮、 脸形瘦长、吊眼弯眉、额头闪亮、 山羊胡子,这个人叫耆英,是清 山羊胡子,这个人叫耆英, 朝道光、 朝道光、咸丰年间位高权重的人 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 物,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卖 国贼” 国贼”。
中国自己摄影第一电影? 中国自己摄影第一电影?
《定军山》 定军山》 1905年秋天, 1905年秋天,北京丰泰照相馆一位名叫任庆泰的照 年秋天 相师从德国人经营的洋行里买了一架手摇摄影机和14 14卷 相师从德国人经营的洋行里买了一架手摇摄影机和14卷 电影胶片,开始了中国人拍摄电影的最初尝试。 电影胶片,开始了中国人拍摄电影的最初尝试。他请来 了当时著名的京剧演员“谭派”创始人谭鑫培, 了当时著名的京剧演员“谭派”创始人谭鑫培,让他表 演京剧《定军山》 自己进行拍摄。 演京剧《定军山》,自己进行拍摄。这部电影后来在北 京的大栅栏影戏园和吉祥戏院以及其他城市先后上映, 京的大栅栏影戏园和吉祥戏院以及其他城市先后上映, 场面十分轰动。 场面十分轰动。 它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 它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但是准确地说 应该是京剧记录片,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电影艺术作品。 应该是京剧记录片,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电影艺术作品。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北师大版

等级森 严
谁可以 穿中山装?
自由平等
行政 立法 司法 监察 考试
五权分立
❖ 进步 ❖ 文明 ❖ 近代 ❖ 崛起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主题
百年文明路 一脉中华魂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中山装诞生
百年文明路 一脉中华魂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中山装的特点及原因 二、社会生活其他方面的变迁


称呼 习俗 (发式) 生活娱乐
老爷、大人等 男子发辫 画像
先生、君、职务相称 男子短发
照相
听戏文看电影Fra bibliotek社会生活的变迁
重、难点
1. 本课重点: 中山装的特点及意蕴
2. 本课难点: 社会生活的新气象反映出的是近代
化的起步和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
袖口 宽松 窄小
下装 袍装 裤装 人文精神
宽松 简洁 整体风格 肥大 适体
中山装具有西方服饰审美文化的特征。 主要表现在注重人体造型,注重借服饰 来体现和传达人体美的美感。 ——《中山装和孙中山的服饰文化观》

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1、知道照片在中国的出现和作用2、理解民国初年剪发辫、改称呼的基本史实,并试分析其原因。

3、理解清末民初人们的服饰变化和中山装、旗袍的基本知识,尝试通过服饰的变化来理解社会的变化。

4、通过思考“为什么清末民初中国的社会生活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等问题,培养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中逐步理解到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世界文化的交流等,人类的生活必会发生重大变化。

中国社会接受西方传入的照相和电影,剪发辫、改称呼以及服装受西方影响发生变化等反映了时代发展的必然性。

过程与方法搜集老照片、旧服饰等,建立班级展览角,以形成对百年来中国社会习俗变迁的直观理解。

、阅读(老照片} (百年中国)等书籍和资料,观看相对应的影祝作品如《西洋镜)等。

加深对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状况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中逐步理解到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世界文化的交流等,人类的生活必会发生重大的变化。

中国社会接受西方传人的照相和电影,剪发辫、改称呼以及服饰受西方影响发生变化等反映了时代发展的必然性。

今天我国的旗袍在世界服饰界占有重要的地位,人类对美好的事物能够形成共识。

教学内容分析课本主要从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的出现,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为我们介绍丁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迁,突出了社会生活也随着时代潮流持续进步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提问:1、两张图片,哪一个更清晰,为什么?(因为第一张是画,第二张是照片)2、下面这些图片都是本册书中采用的,这些图片的名字是什么?在书上找找看3、照片有什么作用?(通过照片理解历史)4、在这个时期电影技术也传进了中国,中国最早的电影是《定军山》。

现在请同学们看这样两幅照片:1920年二、观察这两张照片,你看到了什么?1、第一张照片是哪个朝代,第二张照片反映什么时候的情景?(清朝,民国)2、为什么?(第一张照片上的人物的服饰和辫子,第二张照片下面的年代1920年中华民国在1912年成立,这时清朝已经灭亡了)3、请大家观察地一张照片,你能说说照片上的人物他们都是干什么呢?通过什么判断?(通过衣服)4、这时你再看第二张照片,请你把他们和第一张照片对号入座,谁是官员,谁是犯人。

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二、剪发辫 改称呼
末代皇帝溥仪剪辫装
改称呼的内容:
1、革除“大人”“老爷”等称 呼 2、民国政府职员间改称职位
3、民间称“先生”或 “君”
三、服饰的变化
中 山 装
旗女之袍
20年代的旗袍
解放初的旗袍
1938年的海外旗袍
为什么清末民初中国的社会生活会 有如此大的变化?
清朝末期,中国被迫打开国门,从此西方 列强从中国搜刮钱财,而西方先进的一些 生活习惯、发明创造、典章制度也随之进 入中国,使得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巨大的 变化。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照相与电影的出现
1、照相的出现
照相术诞生于19世 纪30年代的欧洲, 40年代以后传入中 国。
早期的照相机
拉 黄 包 车 的 情 景
2、电影的出现
1896年8月11日, 在上海徐园 “又一村”茶 馆第一次放映 了电影—— 《马房失火》
电影正式 传入中国
• 渔民徐福和妻子有一对孪生子女小猴、小猫。一场暴风雨夺去了 徐福的生命,徐妻只得撇下刚生下的儿女,只身到了船王何家做 了奶妈。 • 十年后,何家少爷子英和小猫、小猴都长大,由于三人从小 在一起长大的,所以相互非常要好。又过了八年,小猫、小猴继 承父业,租了何家的渔船,以捕鱼为生。何家少爷子英出国留学, 主攻渔业,临行时三人聚在一起,子英表示将来回国后要出力改 良中国的渔业。在此之后,渔民的生活很不平静,盗匪横行,徐 家生活依旧十分贫困,而且家里遭劫,徐妈双目失明。何家又同 外国人一起办了一个渔业公司,小猫、小猴捕鱼更加困难,他们 只得带着母亲到上海去找舅舅。但舅舅也只以在街头卖唱为生, 小猫、小猴只好和舅舅一起卖唱。巧的是,在上海他们遇到了回 国的子英,如今子英进了父亲的公司。好心的子英给了小猫、小 猴一百块钱,没想到这些钱反倒让他们被诬陷是抢劫而得的,因 而被捕入狱。他们出狱后,家里发生了火灾,徐妈和舅舅葬身火 海。小猫、小猴无家可归。何子英希望小猫、小猴到何家去,但 父亲也因渔业公司的破产自杀了。目睹这一切的子英放弃了他那 改良的计划,跟着小猫、小猴一起到海上捕鱼。不幸的是,小猴 因捕鱼受重伤致死,《渔光曲》的歌唱声响起……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3、在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有一 段描述了钱老太爷的大儿子剪去辫
子引起全家震动的情节,后来政府
规定全国男子限期剪去辫子,颁布
D 剪辫令的是 ( ) A.慈禧太后 B.宣统皇帝 C.袁世凯 D.孙中山
4.中国领导人出席重要会议、仪式 经常穿着中山装,你知道人们开始
D 穿着中山装是在( ) A.鸦片战争后 B.洋务运动后 C.维新变法后 D.辛亥革命后
改称呼
民国建立后,人们见 面一般是怎样称呼呢?
官场老爷、大人
改称职务
民间普通称呼
“先生”或“君”
想一想 这些称呼的变化体现了什么愿望?
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剪发辫
目的: 去除旧俗, 向清王朝挑战, 做中华民国新国民!
剃发蓄辫
易 服 饰
长袍马褂
易服饰
西服
男士:
中山装(最具特色)
女士: 高领服装
变迁
男:西装、
中山装、
改称呼
女:旗袍
职位、先生、君
B 1、照相术传入中国是在(

A.19世纪30年代 B.19世纪40年代
C.19世纪晚期 D.1896年
B 2、揭开中国电影事业序幕的是( )
A.1896年上海徐园放映“西洋影戏” B.1905年拍摄京剧艺术记录片《定军山》 C.20世纪30年代有声电影的的出现 D.周璇等优秀演员的走红
5.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
会风尚的是
( C)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披件西洋衣,穿双西式履
C.小脚一双三寸莲,作揖跪拜大人前
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
大脚丫
6.清末民初,中国社会出现了 许多新事物、新气象,除了本课介 绍的几方面以外,联系前面学过的 内容,你还能说出其他方面例子吗 ?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11课《社会生活变迁》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11课《社会生活变迁》

三、服饰的变化 (1)西服的引进 (2)中山装的出现 (3)女士高领服饰的盛行
西
(1)西服的引进


西 服 的
演 变


西服是西方人的传统服装,最初有外国人和中国留 学生带如进来。由于西服设计科学,穿着方便,逐 渐被广大中国人接受,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 服已经在中国城市中十分流行了。
(2)中山装的出现
2、电影出现
1、中国近代第一次放映电影 ——1896年
——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
2、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
——1905年,《定军山》
——揭开中国电影事业的序幕
第一部获国际奖电影 《渔光曲》
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
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胡 蝶
二、剪发辫、改称呼
传统 旗袍
清末常生活
发式 人际称谓
照相、电影 的传入和流 行
清入关后男 剪辫 子留有长辫
老爷、大人 先生、君
服饰
长袍、马褂、西装、中山
旗装
装、高领服
装(现代旗
袍)
清末民初在进步, 社会生活面貌变,
照相电影均出现, 首部电影《定军山》,
追求平等新国民, 改变称呼剪发辫,
(一)剪发辫
• 1、发辫的由来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2、剪发令的内容 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剪 辫令 要求全国的男子在限定的时间内剪去象征清王 朝的发辫。去除旧俗,做中华民国新国民
(二)改称呼
• 请同学们想一下,在清朝官场中人们之间 的是怎样称呼的?
“大人”、“老爷”等与封建跪拜礼是封建等级制度的体 现。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认为如果再沿用这 些称呼就玷污了共和政治。他说,政府职员是人民的公仆, 不是特殊的阶级,不应有非分的名称。于是孙中山下令革 除带有封建色彩的“大人” “老爷”等称呼,一律改称 官职,并规定民间普通的称呼为“先生” “君”这些只 表示对人的尊敬,没有等级之差,人人可用。改称呼,革 除了封建色彩,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意向。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北师大版】

照 相
19世纪 30年代末 法国达盖尔发明第一台照相机
19世纪 40年代传入中国
照 相
19世纪 晚期走进清朝宫廷生活
大光明照相馆
老照片的历史 作用?
清末结婚照
民国结婚照
北京:丰泰照相馆——中国 第一部电影诞生地
中国第一次放映电影 电 影 1896年 上海徐园放映“西洋影戏”
电 影
中国第一部自己拍摄的影片 1905年《定军山》(无声影片)
D
6、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 社会风尚的是 ( )
C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披件西洋衣,穿双西式履 C.小脚一双三寸莲,作揖跪拜大人前 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 大脚丫
为什么清末民初的社会生活 会出现这么大的变化?
(摘自课本) 资料一: ①列强的侵略,中国被迫开放,西方科技文明成果 1844年,一位法国海关官员到中国参加中法通商条约谈判时, 伴随着枪炮传入中国。 在广州、澳门等地拍摄了不少照片。他是最早在中国摄影照 相的外国人之一。照相术在 19世纪40年代传入了中国。 (人类文明发展、世界文明交流的结果)
——刘金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据以上探究,结合所学分析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内因:辛亥革命的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推动思想的解放
外因:西方文明的传入和影响
近代史上,先进的外来文明推动了近 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从中我们得出 什么启示?
1、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主动学习世界 先进的文化和技术。 2、不断加强民族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②辛亥革命的推动。 资料二:
1912年,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剪辫令,去除旧俗。
(清朝被推翻、中华民国建立这种时代变革 资料二: 的结果)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还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的称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2015年2月2日星期一 长丰县沛河中学 3


一、照相与电影的出现
1、照相技术
发明:19世纪30年代的法国
传入中国:19世纪40年代
进入宫廷:19世纪晚期 作用: 锁定瞬间即逝的历史片段,保留社会 发展真实证据,为观察当时的社会风 貌提供珍贵的影像资料。
2015年2月2日星期一 长丰县沛河中学 4
长丰县沛河中学
20
旧礼仪:三跪九叩,长拜作揖
见 面 礼 :
3、跪拜、作揖
2015年2月2日星期一
新礼仪
长丰县沛河中学
鞠躬、握手
21

其 它 社 会 习 俗 的 变 化

民 女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法令:
封 建 君 主 专 制
2015年2月2日星期一
1、剪发辫 2、改称呼 3、禁缠足
……
长丰县沛河中学
少爷
先生 某君 官职
鞠躬 妇女 握手 天足 走向 社会
为什么清末民初的社会生活会 出现这么大的变化? ①列强的侵略,中国被迫开放,西方科 资料一: 1844年,一位法国海关官员到中国参加中法通商条约谈判时, 技文明成果伴随着枪炮传入中国。 在广州、澳门等地拍摄了不少照片。他是最早在中国摄影照
相的外国人之一。照相术在19世纪40年代传入了中国。 (人类文明发展、世界文明交流的结果) 资料二: ②辛亥革命的推动。 1912年,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剪辫令,去除旧俗。 (摘自课本)
42
2015年2月2日星期一
长丰县沛河中学
43
末代皇帝溥仪和 爱妃婉容
2015年2月2日星期一
长丰县沛河中学
44
婉容
2015年2月2日星期一 长丰县沛河中学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传统 旗袍
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化
以前
清末民初
日常生活
发式 人际称谓
照相、电影 的传入和流 行
清入关后男 剪辫 子留有长辫
老爷、大人 先生、君
服饰
长袍、马褂、西装、中山
旗装
装、高领服
装(现代旗
袍)
清末民初在进步, 社会生活面貌变,
照相电影均出现, 首部电影《定军山》,
追求平等新国民, 改变称呼剪发辫,
三、服饰的变化 (1)西服的引进 (2)中山装的出现 (3)女士高领服饰的盛行
西
(1)西服的引进


西 服 的
演 变


西服是西方人的传统服装,最初有外国人和中国留 学生带如进来。由于西服设计科学,穿着方便,逐 渐被广大中国人接受,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 服已经在中国城市中十分流行了。
(2)中山装的出现
2、电影出现
1、中国近代第一次放映电影 ——1896年
——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
2、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
——1905年,《定军山》
——揭开中国电影事业的序幕
第一部获国际奖电影 《渔光曲》
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
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胡 蝶
二、剪发辫、改称呼
(一)剪发辫
• 1、发辫的由来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2、剪发令的内容 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剪 辫令 要求全国的男子在限定的时间内剪去象征清王 朝的发辫。去除旧俗,做中华民国新国民
(二)改称呼
• 请同学们想一下,在清朝官场中人们之间 的是怎样称呼的?
“大人”、“老爷”等与封建跪拜礼是封建等级制度的体 现。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认为如果再沿用这 些称呼就玷污了共和政治。他说,政府职员是人民的公仆, 不是特殊的阶级,不应有非分的名称。于是孙中山下令革 除带有封建色彩的“大人” “老爷”等称呼,一律改称 官职,并规定民间普通的称呼为“先生” “君”这些只 表示对人的尊敬,没有等级之差,人人可用。改称呼,革 除了封建色彩,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意向。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题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知识与能力:知道照相与电影在中国的出现与发展。

了解民国初年剪发辫、改称呼和服饰的改变等基本史实,了解对社会的影响。

对古今旗袍进行对比,培养对美的鉴赏力。

通过思考“为什么清末民初中国的社会生活有如此大的变化”等问题,培养学生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客观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随着学习的深入和扩展,逐步认识上社会的进步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世界文化的交流等,必会促使人类的生活发生重大的变化,中国必将要从闭关锁国步入世界的轨道。

中国社会接受西方传入的照相、电影、剪发辫、改称呼以及服饰受西方影响发生的变化等都反映了时代发展的必然性。

重点:知道照相和电影的出现、社会习俗的变化。

难点:了解社会的变化与发展,知道这些变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预习1.照相19世纪年代后传入中国。

2.电影1896年,上海放映西洋影戏,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放映电影。

第一部影片:《》揭开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序幕。

3.①1912年3月,孙中山发布____令。

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革除前清官场的称呼,民间普通称呼改为“”或“”,它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愿望。

4.①大城市里穿的人逐渐多了起来。

②是这一时期最具特色的服装。

③在女士服饰方面,逐渐开始流行教学过程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1.预习反馈:根据预习提纲检查预习2.明确目标:(多媒体出示)(略)3.学生解读目标,明确学习要求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1、中国的近代化艰难的探索中,人们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列举清末民初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表现。

3、清末民初人们的服饰产生了较大的变化?4、请你说说照相术的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1、照相:大家分小组将自己准备的新旧照片对比,介绍。

2、课件展示清代服饰,展示图片:同一时期外国的服饰是什么样呢?学生对比,发现特点。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1、中国古代人们笃信关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教训,但民国初年却兴起了剪辫的浪潮,请你试分析剪辫令颁布的目的。

历史八年级上北师版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71张)

历史八年级上北师版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71张)
清末民初在文化教育方面有 了哪些新气象、新发展?
废科举、兴学堂;创办报刊, 兴办印书馆。
清末民初,随着一系列的社会变革, 不仅在教育和文化上出现了新气象,在 社会生活上,也出现了除陈布新的新浪 潮。古老的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场史无前 例的变迁。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走入这 一变迁历史潮流中。
知识目标:知道照相和电影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了 解民国初年剪发辫、改称呼的基本史实。了解清末民 初人们服饰的变化,知道中山装、旗袍的基本知识。
• 20世纪30年代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 电影事业初具规模,出现了一批优 秀的演员和电影作品。
阮玲玉,祖籍广东省中山县, 1910年4月26日生于上海, 1935年“三八”节前夕,留下 “人言可畏”的遗书,服毒自 杀,年仅25岁。阮玲玉是中国 早期著名的电影表演艺术家, 被尊称为“一代艺人”。
代表作品: 《挂名的夫妻》、《血泪碑》、《白云塔》、《故 都春梦》、《野草闲花》、《恋爱与义务》、《桃
一、照相与电影的出现
(一)、照相
1.照相术在西方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又是什么时候传 入中国的?
19世纪30年代末;19世纪40年代以后。
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 明了照相术。 1844年,法国人于勒-埃及 尔来到中国参加中法通商 条约谈判时拍了不少照片。
2.照相最早开始出现于中国的什么地方?
清朝宫廷。
幕。
时间: 1905年 名称: 《定军山》
特点:京剧艺术记录片
意义: 揭开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序幕
第一部获国际奖电影 《渔光曲》
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 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中国近代电影的发展
• 一开始外国人放电影,内容都是外 国的风光人物等。最早以中国生活 为题材的影片是由外国人拍的,在 外国放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教学目标】
了解照相术诞生及其发展的概况、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

民国初期在负是、称呼、发式等方面的变化。

通过对生活中学生看过的电影中人物的服饰、发形、称呼的异同来分析这些习俗和社会背景的联系。

通过引导学生历史与现实结合、艺术与实际相结合分析历史现象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布置学生设计体现个性和时代特色的服装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剪发辫,改称呼。

难点:为什么说剪辫子是革命的象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新变法时期留下的唯一成果是什么?
(2)你认为民国初期在文化与教育方面最有意义的举措是什么?为什么?
二、整体认识本课,训练学生的快速阅读理解和概括能力
学生快速阅览全文考虑:本课从哪些方面体现了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补充和总结引导学生对本课的内容知识进行宏观把握。

明确本课从科技、习俗、服饰三方面体现了社会生活的变迁。

三、照相与电影的出现
1学生讲述自己对照相的感受,以社会现象说明照相在现实生活中的普及。

激发学生对照相技术起源的探究欲望。

2学生以资料展示的方式来说明照相技术的诞生经过。

3学生读课文了解照相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及在中国产生的影响。

4学生展示资料介绍电影的发明和电影业的发展概况。

电影在中国的传播。

讲解中国首次放映电影的场面,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

解决几个基本问题:(1)中国第一次放映电影是何时?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反映?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什么?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概况如何?
四、剪发辫改称呼
1结合电影《桔子红了》的人物个性、人物的着装、称呼、发式的不同分析民国初期在称呼、发式方面的变化,并让学生分析讨论发生变化的原因。

变化的实质。

2 读课文,了解具体的变化内容。

考虑变化的意义?
3出示雕塑公园的雕塑《衣钵》,引导学生对中山装进行探究,加深对中山装意义的理解。

4了解此时中国其他占重要地位或有特色的服饰。

5教师出示资料《中国服饰》让学生欣赏评价,增强学生的美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五自我设计
让学生设计一件服饰和一种发形,通过此作业来发现学生的创造精神。

考察学生对美的理解与鉴赏能力。

发现创造性个性。

总结:由学生总结本课的内容,教师进行纠正补充。

【作业布置】
课堂练习:做材料分析。

自我测验、目标检测。

【习题设计】
1、选择题
(1)最近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产生了如《卧虎藏龙》《英雄》等获国际大奖的优秀影片,揭开中国电影事业序幕的是
A.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
B.1905年拍摄了京剧艺术记录片《定军山》
C.20世纪初有声电影的的出现
D.阮玲玉等优秀演员的走红
(2)在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有一段描述了钱老太爷的大儿子剪去辫子引起全家震动的情节,后来政府规定全国男子限期剪去辫子,颁布这一剪辩令的是
A.慈禧太后
B.宣统皇帝
C.袁世凯
D.孙中山
(3)“先生”是社会交往中最常用的称谓,中华民国时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呼,还规定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这一变革体现了
A.中国开始与国际流行接轨
B.中华民国政府想标新立异以示与清政府的区别
C.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D.称呼更简洁了
(4)中国领导人出席重要的会议或仪式经常穿着中山装,你知道人们开始穿着中山装是在()
A.鸦片战争结束后
B.中日战争期间
C.辛亥革命前
D.辛亥革命后
(5)20世纪初,在中国能办到的事情有
①坐轮船、火车②使用洗衣机③照相、看电影④男子剪辫子、女子可以不缠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史海拾贝
列举清末民初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表现。

3、服饰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清末民初人们的服饰产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如何产生的?
【板书设计】
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照相术:19世纪40年代传入中国,19世纪晚期在宫廷中流行
电影:1905年《定军山》,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揭开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序幕。

剪发辫:1912.3 孙中山颁布
改称呼: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政府的职员相互之间一律改称职务。

变服饰:西服、中山装、旗袍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