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音乐观念对作曲家创作的影响
传统作曲与电子音乐作曲观念及技法比较
传统作曲与电子音乐作曲观念及技法比较作曲是一门充满创造性的艺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断涌现出各种风格和流派。
传统作曲和电子音乐作曲是两种不同的作曲方式,它们各有自己的特点和技法。
在本文中,将比较传统作曲和电子音乐作曲的观念和技法,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一、观念比较传统作曲强调对音乐结构和形式的掌控和提炼,追求自然和传统的美感。
经典的作曲家如巴赫、莫扎特和贝多芬在音乐史上留下了卓越的成就。
传统作曲在音乐素材的选取方面力求多样性、复杂性,注重对音色和和声结构的处理,在音乐的整个过程中不断地循环和变换主题,从而塑造出强烈的音乐性格。
电子音乐作曲强调使用电子设备制作并处理音乐,是现代技术与音乐表现的结合体现。
电子音乐以声音制作、合成及加工技术为基础,通常使用电脑、合成器、采样器等设备来制作音乐。
与传统作曲不同的是,电子音乐的创作大部分是以人工控制电脑软件进行的,并通过不断的迭代、混响、滤波等特殊效果来创造出独特的声音形式。
电子音乐强调自由、创新和前卫的风格,音乐的核心在于利用现代技术创造出高能量、多样化的音乐效果。
二、技法比较1.声音材料来源传统作曲的声音素材通常来自乐器演奏或自然声音。
除此之外,传统作曲者也会运用合成器、采样器等电子设备进行音乐素材的深度加工。
然而,由于电声技术的发展,传统作曲越来越常与电子音乐元素进行结合,以产生更为多样的音响效果。
电子音乐作曲中, 着重制作现实中不存在的声音。
电子音乐制作能够方便地提取人造声音进行合成,对于现有的声音也能够通过采样等技术进行再造. 而经典作品则着眼于自然的各种声音和演奏的各种乐器形成的清雅、舒缓和质感深厚的音色进行表现。
2.和声结构传统作曲的和声结构和旋律均比较固定(比如小调等常用的调性结构),并遵循古典作曲的规范格式。
而电子音乐的和声结构也存在一定的规律,但作曲者可以选择任意音符和和弦,自由创作绕转变化的节奏乐曲,不断进行音乐素材的调制处理,从而创造出全新的音乐表现方式。
浅析音乐存在方式“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68张静琳:浅析音乐存在方式“三要素”之间的关系浅析音乐存在方式“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张静琳(河南大学 音乐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作者简介:张静琳(1998-),女,河南大学音乐学院本科在读,音乐学专业。
【摘 要】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存在的问题,音乐美学研究的基础理论问题也是音乐存在方式问题,主要目的是为了彻底破除音乐理论与实践中西方“自律论”音乐美学观念的影响,重新在理论上确定“乐”本体的观念和确立音乐存在方式“三要素”的基本框架。
音乐存在“三要素”,包括形态、意识、行为三方面,因为“三要素”常常在音乐活动中共同发挥作用,所以这三方面不可分割。
【关键词】“乐”本体;形态;意识;行为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6-0068-01一、音乐存在的三要素哲学上讲存在是基本问题,音乐美学作为音乐的哲学,音乐的存在方式也是个基本问题,属于本体论的研究。
音乐存在的“三要素”包括形态、意识、行为三个方面,而关于音乐存在“三要素”的形成,我国古代先秦时期音乐美学思想的“乐”本体就早有所体现,如《乐记•乐本篇》中讲:“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旌,谓之乐。
”这里的“声”“音”“乐”就是音乐存在“三要素”理论的形成,行为、形态、意识也就是古代“乐”本体音乐观的现代表述。
音乐的行为存在可以分为操作行为和参与行为。
在修海林和罗小平著的《音乐美学通论》中提到了操作行为主要指音乐技术上的操作行为,例如乐器演奏法、声乐演唱法等行为。
参与行为包括操作行为,但是不限于操作行为,而是包括了所有与音乐活动相关的行为。
因其参与行为受制于各种文化行为,因此这类参与行为可统称为文化参与行为。
例如唐朝初期兴盛的泼寒胡戏,它本是西域民族的节令性歌舞表演,后来经康国、龟兹、高昌传到长安,兴盛一时。
论冼星海音乐的民族性及社会意义
论冼星海音乐的民族性及社会意义论冼星海音乐的民族性及社会意义摘要:冼星海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中国新音乐的重要奠基人,他的音乐作品不单在民族抗战时期广为流传,成为唤醒民族强盛的号角,而且在他逝世的60多年里仍然受到广阔人民的热爱并广为传唱。
其音乐创作取材于民族民间,效劳于人民群众,能激发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对帝国主义的愤怒,号召人民积极向上,为自己的民族顽强战斗。
所以,他的作品有着很强的民族性。
关键词:冼星海民族音乐一、冼星海音乐民族风格的表达民族性是艺术作品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作曲家们所要表达的人物形象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
民族风格是冼星海创作的主要立足点。
冼星海并不把对民族风格的追求看作一种创作技巧,而是把创作中华民族的民族风格问题作为自己本身怎么与群众相结合的问题来对待,作为真实反映生活、表现人民的思想情感的创作原那么来认识。
冼星海音乐民族风格主要表达在民族的调式调性上面,于是,冼星海很认真的向民间音乐学习,并努力从中掌握它们的形式、调式、结构、声调等。
在此同时,冼星海还去体会蕴含在其中的民族精神以及民族气质。
他可以根据不同的音乐作品来改编民间音调,使之满足自己的音乐风格,创作出了许多不同个性特色的音乐。
他从调式调性上可以显示出民间音乐风格和创作手法。
在冼星海音乐创作的过程中,他主张追求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精华,展示中华民族艺术的魅力,同时结合着新时代的民族精神,吸收西方音乐的长处,取长补短,取其精华,以此来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创作出属于中国民族音乐的新形式,铸造中华民族音乐的丰碑。
是中华民族音乐的瑰宝。
二、冼星海音乐民族情感的表达正是由于冼星海对人民群众具有深厚的感情,才能不断激发他对音乐无限的创作力,也正是由于冼星海对人民群众强烈的爱,才使他的作品更加的有内涵。
他自己认为音乐创作者必须要深入现实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才能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才能使自己的艺术发扬光大。
中国现代作曲家:羊鸣人物简介
• 他的学生们在国内外音乐比赛中获得了多项奖项 • 他的学生们成为了中国音乐事业的重要力量 • 他的音乐教育思想在学生中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THANK YOU FOR WATCHING
谢谢观看
CREATE TOGETHER
DOCS
羊鸣的音乐成就得到了音乐界的高度评价
• 他的音乐作品被认为是中国现代音乐的经典之作 • 他的音乐风格被认为是中国音乐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 他的音乐教育思想被认为是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重要指 导
羊鸣对音乐后辈的扶持与培养
羊鸣对音乐后辈的扶持和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 他在音乐教育领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 他培养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人才 • 他的音乐教育思想对中国音乐教育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 掌握了多种音乐体裁的创作技巧 • 在作品中运用各种音乐元素和技 巧 • 注重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02
羊鸣的代表作品与影响
羊鸣的主要音乐作品介绍
《黄河》交响曲 01
• 创作于1969年 • 以黄河为背景,展现中华民族精神 • 成为中国现代音乐的代表作品之一
《白毛女》歌剧 02
• 创作于1950年代 • 根据同名歌剧改编 • 在中国歌剧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羊鸣对中国音乐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 他在音乐教育领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 他培养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人才 • 他的音乐教育思想对中国音乐教育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羊鸣的音乐创作理念与技巧
羊鸣的音乐创作理念强调民族性和时代性
• 热爱民族文化,关注民间生活 • 强调音乐的时代特征,关注社会现实 • 通过音乐传达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羊鸣的音乐创作技巧丰富多样
• 掌握了多种音乐体裁的创作技巧 • 在作品中运用各种音乐元素和技巧 • 注重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十世纪初中国作曲家的创作受到印象派音乐风格影响的状况
【 关键词 】 德彪 西; 印象派 ; 中国
T n u i, 0 一 , 1 9 8年创 作 的小 型 克 洛德 ・ 阿希 尔 ・ 彪 西 ( 84 l 1 ) 十 九 世 纪 末 , 十 世 纪 初 ( oyA bn(9 7 )亦 受 到 印 象 派 音 乐 的影 响 。14 德 16一 98是 二 序 是 这 最 有 影 响 的 作 曲 家 之 一 , 印 象 主 义 音 乐 的 最杰 出 的 代 表 人 物 , 彪 钢 琴 套 曲 《 曲 三 首 》 丁 善 德 到 法 国后 的第 一 部 作 品 , 也 是 他 创 作 是 德 他 “ 奥 拉 西 是 在 法 国 印象 派 绘 画 的影 响下 , 接 受 象 征 派 和 唯 美 派 诗 歌 的美 学 风 格 变 化 的 开 始 , 说 :我 到 法 国后 , 班 教 授 介 绍 我 看 德 彪 西 、 威 又 思想 而 形 成 自己独 特 的音 乐 风 格 。 力 求 用 管 弦 乐 或 钢 琴 富于 色 彩性 尔 … … 的 作 品 ,要 我 摆 脱 传 统 的和 声 手 法 ,吸 取 新 的成 份 。 ” 他 于 他
知 识 分 子 , 从 国外 学 习 到 的 西 方 音 乐 理 论 知 识 运 用 到 了 中 国音 乐 的 格 和 技 法 亦 受 到 音 乐 专 业 人 士 和 音 乐 爱 好 者 的喜 爱 。 一个 世 纪德 彪 把 近
创作 其 过 程 中 , 中 、 乐关 西音乐在 中国一直流传不衰 , 对 西 有一些作 曲家研究和借鉴其创 作手法运
兰州
70 31 3 0 0
音乐的艺术价值与意义
音乐的艺术价值与意义音乐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的艺术形式,它通过声音的有序排列和演奏来传达情感、表达思想,并且能够深刻地影响人们的情绪和心灵。
在许多文化中,音乐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意义。
本文将探讨音乐的艺术价值和意义,并探讨它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一、音乐的艺术价值1. 美感和审美享受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声音的和谐、旋律的美妙和节奏的感染力,能够给人带来美感和审美享受。
音乐以其独特的语言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触动人们的心灵,并引发无尽的想象力和联想。
从经典音乐到流行音乐,每种类型的音乐都能带给人们不同的艺术体验和观感。
2. 自我表达和个性展示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自我表达和个性展示的平台。
通过音乐,作曲家、歌手和音乐家能够表达他们的内心世界、情感和思想。
同时,音乐也为普通人提供了一个抒发情感、传递信息的方式。
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音乐都能让个人在其中找到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
3. 艺术创造和创新音乐是艺术创造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具有丰富的创造力和创新性。
音乐作品的创作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和时代。
作曲家通过创作音乐作品,能够突破常规的音乐规则和模式,创造出独特的声音和风格,展示他们的艺术才华和创新思维。
二、音乐的意义1. 情感表达和沟通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沟通方式。
通过音乐,人们能够将自己的情感与他人分享,并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
音乐的美妙旋律和深情演奏能够触动人们的内心,引发共鸣,让人们在共同的情感中感到亲近和理解。
音乐在悲伤、快乐、爱情、友情等方面都能帮助人们表达和理解情感。
2. 文化传承和认同音乐是文化传承和认同的重要载体。
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传统,通过音乐能够传递文化的价值观、信仰和历史。
音乐作为一种流传千年的文化遗产,能够让人们了解其他文化,增进文化交流和认同感,促进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的发展。
3. 心灵治愈和情绪管理音乐对人类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传统作曲与电子音乐作曲观念及技法的对比
传统作曲与电子音乐作曲观念及技法的对比作曲是音乐创作的重要环节,它影响着音乐的风格、形式和表现力。
传统作曲与电子音乐作曲是两种常见的音乐创作方法,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观念和技法上的不同。
一、观念对比传统作曲强调的是乐器的演奏和人声的表达,追求音乐的情感和表现力。
它注重旋律的构思和和声的运用,强调音乐节奏的变化和传达音乐主题的情感。
而电子音乐作曲则更加注重音色和声音效果的创造,强调的是音乐的电子化和数字化。
在传统作曲中,作曲家会根据音乐形式选择适合的乐器,用旋律、和声和节奏展示音乐的结构。
而电子音乐作曲中,作曲家可以通过电子乐器和音效器材制造各种音色和效果,不受乐器的限制,而且还可以进行实时处理和编辑。
这使得电子音乐的声音更加多元化,自由度更高,能够创造出各种独特的音效。
二、技法对比传统作曲技法主要包括调性、和声和曲式等方面。
调性是指由各种音符组成的音阶,它决定了音乐的基调和情感色彩。
和声则是指音乐中多个声部的音符组合和运行方式,它体现了音乐的和谐感和层次感。
曲式则是指音乐形式的结构和组织方式,如奏鸣曲和交响曲等。
在传统作曲中,作曲家会运用这些技法来创作出丰富多样的音乐作品。
而电子音乐作曲技法则更加注重声音的设计和处理。
电子音乐中常用的技巧包括采样、音频处理、音频合成等。
采样是指将真实的音频录制下来并进行处理,使其在作品中发挥作用。
音频处理是指对录制下来的音频进行各种改变,如延长、变调、加速等。
音频合成则是指通过合成器和合成软件来创造新的音效,并与其他音频进行组合。
这些技法使得电子音乐作曲家可以创造出各种独特的声音和效果,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力和个性化。
三、传统与电子音乐的融合虽然传统作曲和电子音乐作曲有着不同的观念和技法,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音乐创新的不断发展,二者之间开始融合并相互影响。
在当代音乐中,我们常常听到传统乐器与电子音乐的结合,如电子琴与管弦乐队合作演奏、电子和声与人声合唱等。
这种融合使得传统音乐更加具有现代感,也增添了电子音乐的表现力和深度。
传统作曲与电子音乐作曲观念及技法的对比
传统作曲与电子音乐作曲观念及技法的对比【摘要】传统作曲与电子音乐作曲是两种不同风格的音乐创作方式。
传统作曲注重于和声、旋律和节奏的营造,通常使用乐器演奏。
而电子音乐作曲则更注重于声音的合成和处理,以及电子设备的运用。
在旋律和和声的处理上,传统作曲更强调调性和和声规则,而电子音乐则更灵活多样。
在节奏和韵律的处理上,传统作曲通常遵循传统的拍子和节奏型,而电子音乐则可以使用各种节奏变化和复杂的韵律。
声部设置和音色运用方面,传统作曲侧重于管弦乐器的搭配和音色层次,而电子音乐则依靠合成器和电子设备来创造独特的音色。
通过对比这些不同点,可以更好地了解传统作曲与电子音乐作曲的特点和技法。
【关键词】传统作曲、电子音乐、观念、技法、旋律、和声、节奏、韵律、声部设置、音色、对比、结论。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传统作曲与电子音乐作曲在音乐发展历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传统作曲是指遵循西方古典音乐传统,使用乐谱进行音乐创作的方式,而电子音乐则是利用电子技术进行音乐创作的新颖形式。
传统作曲强调对旋律、和声、节奏等元素的处理,注重音乐形式的完整性和传统规范的遵循;而电子音乐则更加注重声音的实验和创新,借助各种电子设备和软件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音乐效果。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电子音乐在近几十年中迅速崛起,并对传统作曲观念和技法提出了新的挑战。
传统作曲家在面对电子音乐时,可能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创作方式,学习新的技术和方法,以适应音乐市场的变化和观众的需求。
对传统作曲与电子音乐作曲观念及技法的对比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两种不同音乐形式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促进不同音乐流派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本文将对传统作曲与电子音乐作曲观念及技法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它们在旋律、和声、节奏、声部设置、音色运用等方面的异同点,以期为音乐创作的发展提供新的启示。
2. 正文2.1 传统作曲观念及技法传统作曲观念及技法在音乐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第五代作曲家”创作观念思考的开题报告
中国“第五代作曲家”创作观念思考的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中国“第五代作曲家”创作观念思考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中国“第五代作曲家”作为中国当代音乐史上的重要群体,其作品呈现出独特的音乐风格和创作思想,对于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其作品多为现代音乐,难以被广泛接受,因此研究其创作观念,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其作品,推动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
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文将以中国“第五代作曲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作曲风格和创作思想的分析,深入剖析其音乐语言特征和创作思维模式。
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对比研究法等。
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 “第五代作曲家”的音乐语言特征
通过对“第五代作曲家”代表作品的分析,探讨其音乐语言特征,如和声、节奏、旋律、声响等方面的特点。
2. “第五代作曲家”的创作思想
通过对“第五代作曲家”代表人物的采访和个人资料的分析,探讨其创作思想,如音乐创作的目的、方式、主题、风格等方面的思想。
预期研究成果:
本研究将通过对中国“第五代作曲家”的深入剖析,系统总结其音乐语言特征和创作思想,为推动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同时也有利于拓宽民众对中国现代音乐的认识和接受度。
从社会学视角谈贝多芬
从社会学视角谈贝多芬贝多芬被认为是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体现了他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贝多芬的音乐不仅是他个人情感的宣泄,更是对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的反映。
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变化和冲突。
他生活的时代正处于欧洲大革命的大背景下,社会政治变革给他的创作带来了影响。
他的第三交响曲《英雄》是为了纪念法国大革命而作的,曲中表现了英雄主义和崇高理想,反映了他对政治自由和人民权利的渴望。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中的“快乐颂”也是他对人类团结、平等和互助的美好愿景的表达,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矛盾的思考和对和平与幸福的追求。
贝多芬的音乐作品还反映了他与社会关系的互动和交流。
他的音乐往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并对人们的情感产生共鸣。
他的钢琴奏鸣曲《月光》以其富有感染力的旋律,生动地表达了内心深处的思考和情感。
这种与听众的情感共鸣使贝多芬的音乐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为人们提供了情感的宣泄和共鸣的方式。
贝多芬的音乐作品还反映了他对社会不公和人类苦难的关注。
他的一部分作品包含了悲剧的主题,表达了对人类遭受的不幸和苦难的关切。
他的交响曲《命运》展现了人们在面对艰难和挫折时所经历的内心冲突和痛苦,反映了他对人们命运的关注和同情。
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反映了他对艺术自由和个人创造力的追求。
他的音乐风格突破传统,创造了独特的音乐形式和表达方式。
他在创作中不受限于传统的曲式和结构,注重个体的表达与创造。
这种强调个人表达和艺术创造力的价值观,反映了他对艺术领域的社会角色的思考。
贝多芬的音乐作品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不仅仅是他个人情感的宣泄,更是对当时社会问题和社会关系的反映。
他的音乐作品表达了对社会政治环境的关注、对社会矛盾的思考、与社会关系的互动、对社会不公和人类苦难的关怀,以及对艺术自由和个人创造力的追求。
贝多芬的音乐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方式,为社会提供了一种情感的寄托和思想的表达,让人们不仅享受到美的享受,还对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辩论辩题的音乐创作
辩论辩题的音乐创作正方,音乐创作对社会的影响是积极的,它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和创造力,促进文化交流和社会发展。
首先,音乐创作是一种艺术创作,它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和创造力。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可以表达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让人们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得到情感的宣泄和启发。
比如,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曾说过,“音乐能够打开人们的心扉,让他们感受到内心的情感和情绪。
”因此,音乐创作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促进人际交流和情感交流。
其次,音乐创作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和社会发展。
不同地区和国家的音乐文化各具特色,通过音乐创作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比如,美国著名歌手迈克尔·杰克逊曾说过,“音乐是一种国际语言,它可以跨越国界和文化差异,让人们心灵相通。
”因此,音乐创作可以促进世界各地音乐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推动社会的多元化和发展。
综上所述,音乐创作对社会的影响是积极的,它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和创造力,促进文化交流和社会发展。
反方,音乐创作对社会的影响并非都是积极的,它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低俗文化的传播和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
首先,一些低俗的音乐作品可能会通过音乐创作传播。
这些低俗的音乐作品可能包含不健康的内容,比如暴力、色情等,对社会风气和文化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
比如,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曾说过,“音乐应该是美的艺术,而不是低俗的娱乐品。
”因此,音乐创作可能会带来一些低俗文化的传播,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一些不良的音乐作品可能会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
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受到音乐的影响。
一些不良的音乐作品可能会引导青少年产生不良的行为和价值观,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比如,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曾说过,“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他们需要良好的音乐作品来引导他们的成长。
”因此,音乐创作可能会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音乐创作对社会的影响并非都是积极的,它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低俗文化的传播和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
音乐与政治
music FEATURE音乐专题音乐与政治如果我们还在十九世纪的时候,音乐与社会的关系几乎是完全脱节的。
这并不单纯是因为音乐背后所要求的社会属性,在当时的人们——“纯音乐”和“绝对音乐”的拥护者看来,当音乐艺术远离每日所关注的事务时,才会 变得最有意义,即被分离到一个具有特权的王国中,在其中,艺术能够获得一种"超凡"、差不多是没有受到日常生活影响的“宗教”特质。
但在二十世纪,作为对这一种观点的直接反对行为,许多当代作曲家一直试图把音乐带回到实际生活中去,换言之,就是把音乐与其他的经验类型结合起来,希望以此反对这种“愚蠢的隔绝”。
对于群体互动、社会制度和自然环境等问题的关注,给许多作曲家的作品带来了一种明显的政治因素,对于当中的某些作曲家而言,这种因素已经成为了他们作品的中心焦点了。
当然,作曲家具有政治意识并不是二十世纪才有的先例,早在贝多芬、瓦格纳的作品中,我们多少能够嗅到政治色彩的味道。
除此以外,那些在集权制度下工作的作曲家,仅从历史和政治内涵的角度,就能充分理解和鉴赏他们的作品。
另一些作曲家则在寻求一种更加牢固地把他们的音乐活动与政治信仰、行为结合的方式。
英国作曲家科内利乌斯•卡迪尤,这位斯托克豪森曾经的助手被认为是英国先锋派的一位领军人物,他在1960年代对用音乐作为一种达到共欧诺个目的的手段变得越来越感兴趣。
他开始怀疑当代音乐的"精英主义”,甚至开始怀疑音乐教育的有效性。
而为了让所有对音乐感兴趣的人能够分享他的音乐,卡迪尤用非常浅显易懂的方式——绘图符号、文字说明,或者卡迪尤用图案设计的乐谱「•荀J1是它们与简单音符结合的方式来设计他的总谱。
最著名的一部作品,就是《大学》。
这个《大学》是四书里的《大学》,卡迪尤把庞德的译本改了改,谱成了音乐。
作品的演出过程是这样的:一开始,领唱者发令后,所有人选择任意一个音高唱第一句。
每个人、每个音都一口气唱到底。
唱完一句要换一个音高,但不是任意换,而是从你所听到的别人正在唱的音当中选一个,并且不能连续两句唱同一个音。
传统作曲与电子音乐作曲观念及技法比较
传统作曲与电子音乐作曲观念及技法比较【摘要】传统作曲与电子音乐作曲是两种不同的音乐创作方式,各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技法。
传统作曲注重旋律、和声和节奏的组合,强调人的情感和表现力;而电子音乐作曲则更注重声音的处理和变化,利用现代科技创造出独特的音乐效果。
在创作思路上,传统作曲偏向于直接的音乐创作,而电子音乐则更注重在后期制作过程中进行调整和改变。
在表现形式上,传统作曲更多是通过乐器演奏和歌唱来展现音乐作品,而电子音乐则更多通过电子设备和软件进行制作和表现。
未来,传统作曲与电子音乐作曲可能会趋向融合,互相借鉴和发展,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音乐作品。
【关键词】传统作曲、电子音乐、特点、技法、创作思路、表现形式、发展趋势、异同点、未来发展方向、背景、研究目的、意义。
1. 引言1.1 介绍传统作曲与电子音乐作曲的背景传统作曲是指通过传统的音乐理论和技法来创作音乐作品的过程。
这种作曲方式起源于古代,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形成了精致而独特的作曲体系。
传统作曲注重旋律、和声、节奏等元素的运用,强调音乐作品的结构和发展。
作曲家在写作过程中需要深刻理解音乐的基本规律,并借助乐器演奏或歌唱等方式将作品呈现出来。
相比之下,电子音乐作曲则是在电子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创作。
电子音乐作曲的产生源于20世纪中叶的电子音乐实验和发展,它颠覆了传统音乐的创作方式,引入了电子合成器、电脑软件等现代科技手段。
电子音乐作曲注重声音的处理和创造,可以实现传统音乐难以达到的效果和表现形式。
传统作曲与电子音乐作曲的背景截然不同,一个承袭了古老而丰富的音乐传统,另一个则是现代科技的产物。
它们各自代表着不同的音乐创作方式和思维模式,给音乐界带来了丰富多彩的作品和表现形式。
1.2 阐述研究目的和意义传统作曲与电子音乐作曲是两种不同的音乐创作形式,它们各自拥有独特的特点与技法。
本文旨在通过比较传统作曲与电子音乐作曲的异同点,探讨它们在创作思路、表现形式以及发展趋势上的差异,进一步总结其各自的优势与劣势,展望未来传统作曲与电子音乐作曲的发展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作曲家群体研究(1979—2010)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作曲家群体研究(1979—2010)作者:陈泠朱罗雪来源:《艺术评鉴》2023年第18期【摘要】改革開放以来,四川作曲家在创作、教学等工作之余,满腔热忱地担起了传承与发扬传统音乐的责任。
他们在借鉴国外作曲技法的基础上,融入四川各地方民歌、四川戏曲和曲艺等音乐元素,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
本文通过对这一群体的群体结构、代表作品分析,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四川音乐创作的脉络,探寻地域文化赋予他们创作上的共同特质,以及这一群体对四川、对中国,乃至世界音乐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改革开放四川作曲家群体共同特质推动作用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3)18-0177-0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音乐创作呈现新的态势:在西方作曲技法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和各民族的音乐元素,各种音乐创作思想互相碰撞,呈现多元局面。
从古至今,四川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文化,正是在这一悠久历史文化的滋养下,影响并成就了这一时期的四川作曲家们。
他们创作的作品充满四川的人文气息及地域特色,他们将自己所见所闻与自身的风格相糅合,形成自身独有的风格。
他们所取得的成就不仅推动了四川音乐创作发展,而且进一步为中国音乐在世界音乐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作出了巨大贡献。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对这一群体的研究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作品分析。
陈国威从音乐家的人文环境、创作环境等方面入手,在明晰四川作曲家创作特点的同时,感受作品特点,以及作品带给人的力量。
张丽蓉对四川作曲家的作品有比较详尽的调查、收集统计和分析。
宋名筑论述了巴蜀地区的作曲家及其作品的音乐特质和精神内涵。
二是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
杨晓琴阐述了黄虎威先生对藏族音乐元素及四川民间音乐的借鉴,与西方音乐体系融合,彰显了四川地域民族特色。
周俊宏对《康巴音诗》进行了详尽分析,介绍了作曲家敖昌群先生深入藏区采风后创作该曲。
黄胜泉主编的词典一书中吉古夫铁部分,对其所作的舞蹈音乐《彝族达体舞》进行了详尽的介绍。
门德尔松钢琴作品《随想回旋曲》
门德尔松钢琴作品《随想回旋曲》门德尔松是近代浪漫主义音乐流派的代表人物,其作品中的浪漫主义色彩极为浓厚,形成了独特的音乐创作机制。
门德尔松所生活的时代正是浪漫主义音乐盛行的时代,此时的音乐已经逐步脱离了古典音乐形式及风格的限制,追寻自由和个性,此时,音乐家更加注重自身个性化音乐风格的展现,利用民族化、社会化音乐元素表达自己的艺术情感。
门德尔松出身在一个富商家庭,母亲是一位钢琴艺术家。
他从小就热衷于钢琴音乐文化的学习并且对贝多芬、巴赫的音乐作品颇有研究,这也直接影响了他后期的音乐创作。
门德尔松的音乐风格在浪漫主义音乐时代独树一帜,既有着独特的浪漫主义元素,也不乏古典音乐的严谨,开辟了音乐创作新领域。
01、《随想回旋曲》创作的时代背景门德尔松生活的时代正是浪漫主义盛行的时期,音乐创作已从古典音乐机制转变到了浪漫主义风格中。
音乐创作中的个性化元素、浪漫主义元素逐渐增多,更关注生命个体及社会本身。
作曲家的独立的音乐观念以及与社会、民族及个性化追求有关的音乐元素融合到了音乐作品中,自由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音乐成为了主流。
这种社会现象影响了每一个音乐创作者,在自由、个性化思维的影响下,人们不断挣脱束缚,打破古典音乐创作的限制,极尽表现个人的自由主义理想。
门德尔松处在音乐风格快速变换的一个时代,他的音乐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因素,对生活中的许多场景极尽赞美,用音乐诗的语言来描述他自由独立而富有朝气的音乐世界。
同时,由于她母亲对古典音乐颇有研究,也导致了门德尔松对古典音乐非常热爱,他在学习贝多芬、莫扎特等伟大作曲家音乐作品的同时,他也对这些音乐家的作品风格、创作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这就让门德尔松的音乐创作情感有了极大的升华,创新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他在融合浪漫主义思想的基础上,以一种独特融合古典音乐形式及浪漫主义元素的创作机制,创作音乐作品。
门德尔松在在音乐创作中,加入了大量新的元素,无论是音乐的风格表现,亦或是音乐的结构及情感思维,他都有所创新,他极尽笔墨的融入古典与浪漫,让音乐作品独特而广泛;《随想回旋曲》(Andante and Rondo Capriccioso, Op. 14)的音乐创作机制是基于传统音乐结构所进行的构思,音乐中包括大量的浪漫主义元素,形式虽严谨,但风格自由而独立,表达出门德尔松的自然情怀和对生活的赞赏。
19世纪与20世纪民族民间音乐对西方作曲家创作的意义
19世纪与20世纪民族民间音乐对西方作曲家创作的意义作者:石磊来源:《艺术教育》2013年第07期【内容摘要】19世纪西方民族音乐开始了自身寻求发展的道路,以德奥为中心的传统创作方式是这些寻求民族音乐发展作曲家们避忌的。
随着思想与科技的进步,20世纪作曲家的民族意识愈发强烈。
但无论怎样,从19世纪到20世纪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已经对当时西方作曲家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民族音乐民族题材创作差异一、概述民间音乐的发展从未停止过,只是随着历史背景的变迁有缓有急。
西方传统音乐创作中对民族音乐的使用也从未间断,但是坚持朝着民族化方向一直不停地尝试和努力的却并不多。
19世纪中后期民族乐派的出现也绝非偶然。
政治背景、文化思潮、审美趣味等客观与主观的因素都是民族音乐越来越被重视的主要原因。
19世纪中后期,民族乐派在欧洲兴起,北欧、东欧等国家的一大批致力于发展本国民族音乐的音乐家开始用本民族的历史故事、社会背景作为题材,表达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感情,大量运用民族民间音乐元素,使作品风格突显出区别于德奥风格的特点。
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德沃夏克,芬兰的西贝柳斯,挪威的格里格以及俄国的格林卡、五人团、柴可夫斯基等。
进入20世纪,在欧美各国,民族乐派又有进一步的发展。
出现了如匈牙利的巴托克、柯达伊,西班牙的法雅,罗马尼亚的埃乃斯库,美国的艾夫斯、科普兰以及英国的威廉斯和霍尔斯特等新一代的带有深刻民族痕迹的作曲家。
民族乐派是在东、北欧各国民族、民主运动空前高涨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东、北欧各国民族意识不断增强,从文学开始逐渐蔓延到绘画、音乐。
一些进步的文学家产生了建立本民族文化的强烈愿望,同时极力要摆脱西欧艺术思想对他们深刻的影响。
当时兴起的批判现实主义思潮也促使了这些国家复兴民族文化运动的爆发。
民族音乐家们开始在自己的国家里兴建民族的音乐厅、音乐学院等机构,同时大量收集民间音乐进行研究,以便创作出具有鲜明民族性的音乐。
浅析传统作曲与电子音乐作曲观念及技法比较
文化传播·31·时代的发展,物质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人们对音乐的需求也变得多元化,因此,为了使音乐得到更长远的发展,满足人们的需求,传统音乐急需得到突破。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音乐创作与现代科技进行结合,使音乐的创作方式得到拓展,也更新了音乐的表现形式,使音乐的表演变得更加新颖。
因而,在音乐面临现代技术的挑战时,要学会变通,深刻了解传统作曲的独特之处,然后将现代科技进行融合,使音乐作曲的技术得到突破。
在面对传统音乐作曲与电子音乐作曲时,需要将两者的优点明确地解析出来,然后吸取两者的精华,进行改进,使音乐作曲的观念与技术得到改进。
一、传统作曲与电子音乐作曲在进行传统作曲时,传统并不是指时间上的表面意义,而是代表一种作曲的技巧。
传统作曲要想使曲目能够高质量地完成,就需要在各方面都符合规范,且曲目的各个方面与调性都是符合标准的。
而电子音乐则是需要使用多种电子类的乐器与一些软件来完成曲目的编写,也就是需要借助电子设备。
二、 传统作曲与电子音乐作曲观念上的区别 (一) 关于音乐创作教育能力方面在传统音乐中,音乐曲目是传递作曲人内心的感情、经历与环境的载体,因此,音乐作品重要的不仅是旋律,而是创作,只有作曲人做到与听众产生共鸣,才可以成为一个成功的曲目。
在创作时,作曲人的心态与精神状态是很重要的,基本上直接决定了音乐曲目最终表达的情绪。
但是对电子音乐却不是这样的,与传统的音乐相比,电子音乐在作曲时开创了新的方式,创作人的眼界不仅得到拓展,审美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两种方式在教育上有不同的作用,标准也不相同。
(二) 音乐普及方面在传播方面,传统作曲与电子音乐作曲也有很大的区别,传统音乐主要是通过比较专业的表演来实现传播的,但是电子音乐则是需要利用新媒体平台完成传播。
在当今社会,很多音乐是需要通过网络进行传播的,网络技术包含两个方面,即私人网络与公共网络。
在网络上传播音乐时,实际上是把音乐与听众之间的距离拉开了。
文艺复兴时期音乐在欧洲社会的地位与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音乐在欧洲社会的地位与影响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历史上一个充满活力与创新的时期,涌现出了许多伟大的艺术家、作曲家和音乐家。
在这个时期,音乐在欧洲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成为了贵族社会的象征。
贵族阶层对音乐表演进行了大量的赞助和支持,因为他们认为音乐可以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和声望。
贵族们雇佣了众多的音乐家和乐团,举办各种音乐会和音乐活动,以展示自己的财富和地位。
音乐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向外界展示自己美誉的一种方式。
其次,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促进了宗教改革的兴起。
在这个时期,宗教改革者通过音乐作为媒介来宣传新的宗教观念和信仰。
马丁·路德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通过将拉丁语改编为德语的赞美诗来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宗教活动。
这种改革使得教堂的音乐表演也更加活跃和生动,使信徒们更容易接受新的宗教理念。
此外,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也对音乐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音乐教育得到了重视和推广。
很多贵族和富裕的市民为他们的子女聘请了音乐家作为家庭教师,他们希望孩子们能够接受专业的音乐培训。
同时,许多音乐学院和学校在欧洲各地成立,培养了一批才华横溢的音乐家和作曲家。
这种注重音乐教育的风气为后来的音乐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还在音乐创作和演奏技术方面进行了许多的创新。
这个时期的音乐家们开始运用和发展新的音乐形式和技巧,例如多声部合唱、巴洛克式的对位法和音乐的动态表达等等。
德国作曲家约翰内斯·巴赫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之一,他在音乐理论和创作技巧方面的独特贡献被后人称为是音乐史上的里程碑。
综上所述,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在欧洲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它不仅成为了贵族社会的一种象征,也对宗教改革和音乐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
同时,音乐创作和演奏技术的创新也为后来的音乐发展奠定了基础。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无疑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渴望,并将其注入到欧洲社会的方方面面。
作曲家个人风格形成及演变机制研究
跨时期风格比较
早期风格:以古 典主义为主,注 重旋律和和声
中期风格:转向 浪漫主义,注重 情感表达和旋律 的丰富性
后期风格:融合 多种风格,注重 创新和实验性
晚年风格:回归 古典主义,注重 简洁和纯净
03
作曲家个人风格演变机 制
社会文化影响
社会环境:作曲家所处的社会环境对其个人风格的形成和演变产生重要影响 文化传统:作பைடு நூலகம்家所接受的文化传统对其个人风格的形成和演变产生重要影响 社会思潮:社会思潮的变化对作曲家的个人风格形成和演变产生重要影响 艺术潮流:艺术潮流的变化对作曲家的个人风格形成和演变产生重要影响
不同时期作曲家风格比较
巴赫时期:复调音乐,注重对位和和 声
莫扎特时期:旋律优美,结构清晰, 注重形式美
贝多芬时期:情感丰富,结构复杂, 注重表现力
肖邦时期:浪漫主义,注重情感表达, 旋律优美
德彪西时期:印象主义,注重色彩和 氛围,旋律自由
斯特拉文斯基时期:现代主义,注重 节奏和音响效果,结构复杂
同一作曲家不同作品风格分析
个人情感表达与心境变化
作曲家个人情感 表达:通过音乐 表达个人情感, 如喜悦、悲伤、 愤怒等
心境变化:作曲 家的心境会随着 时间、环境、经 历等因素发生变 化,从而影响其 音乐风格
情感与心境的融 合:作曲家将个 人情感与心境变 化融合到音乐创 作中,形成独特 的音乐风格
情感与心境的变 化对音乐风格的 影响:作曲家的 情感与心境变化 会影响其音乐风 格的形成与演变
创作经历:作曲家的创作经历,如学习经历、创作经历等
02
作曲家个人风格演变过 程
早期风格特征
作曲家早期风格受到家庭、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 早期风格通常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和独特的音乐语言 早期风格可能受到其他作曲家的影响,如模仿、借鉴等 早期风格可能随着作曲家的成长和经验积累而逐渐演变
听歌对作曲有什么用途
听歌对作曲有什么用途作曲是音乐创作的重要一环,对于音乐发展和个人音乐素养的提高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无论是从音乐创作的角度,还是从音乐教育和欣赏的视角来看,作曲都是一项重要的技能。
以下将深入探讨作曲的一些用途。
首先,作曲是音乐创作的基石。
作曲家通过作曲可以把自己的音乐创意转化为音乐作品,从而传递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作曲可以帮助音乐家在创作过程中找到灵感,并将其具象化为旋律、和声、节奏等音乐元素的组合。
通过作曲,音乐家可以创造出独特的音乐风格,表达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
作曲是音乐创作中最直接的方式之一,通过作曲可以实现音乐的自由表达和创造。
其次,作曲有助于提高音乐教育的效果。
作曲是音乐教育的重要一环,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理论和音乐结构。
通过作曲,学生可以深入研究音乐的各个方面,了解和运用各种音乐元素和技巧。
作曲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作曲可以帮助学生发展音乐思维和音乐感悟力,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和品味。
此外,作曲对音乐欣赏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作曲,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
作曲家通过创作,将内心的情感和思想转化为音乐语言,将其通过音乐作品传递给听众。
听众通过欣赏作曲家的音乐作品,可以更好地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音乐表达,从而更加准确和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作曲可以开拓听众的音乐视野,丰富他们的音乐经验和感受。
此外,作曲对于音乐行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曲家是音乐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创作的音乐作品是音乐市场的重要内容。
作曲家通过作曲可以带来新颖和独特的音乐作品,丰富音乐市场的内容和风格,推动音乐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作曲家通过作曲可以创造新的音乐风格和音乐形式,开辟新的音乐风格和音乐市场。
作曲是音乐行业中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最后,作曲对个人音乐素养的提高也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作曲,个人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音乐理论和技巧,提高自己的音乐知识和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音乐观念对作曲家创作的影响
作者:董林庆
来源:《艺术科技》2018年第09期
摘要:音乐作品的品质直接取决于作曲家个人的心理等方面的素质状态,与此同时社会方面的影响对其创作和理念也是极其重要的。
因为一个人生存的环境与其思想和精神文化的表现是有直接联系的,所以本文将浅析社会不同社会制度及社会环境下,作曲家作品的特色与主要风格表现方式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社会观念;创作;发展音乐
1 社会对于音乐的现有态度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文学及音乐等艺术方面创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求其展现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也要求作品能够与人的心灵产生共鸣,要将社会的道德观念、法律体制以及国家主要宣传的理念全部展现出来。
一个作曲家的作品要想被广泛地传播,就必须接受国家层面、道德层面以及个人层面的考验。
世界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所以社会对于现行音乐即流行音乐、古典音乐、摇滚音乐等的要求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1]以当今最流行的民谣为例,社会对于它的要求就是:能够反映基层民众的心路历程并引其产生共鸣,同时在乐器的选用上,大多使用民谣吉他弹唱,或者以民谣吉他为主,结合其他元素乐器创新演奏。
人们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越来越高,新的音乐形式不断出现,社会对于多元化的音乐形式也展现了兼容并包的趋势。
所以,目前音乐领域发展的空间广阔、形式多样,极大地刺激了作曲家的创作,优秀作品层出不穷,受众面也在不断扩大。
基础的音乐教育在社会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由之前片面、固有的观念转化为现在的包容发展思想。
各个高校对音乐特长生的专业需求也在不断提升,社会对于音乐创作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2 作曲家的创作理念
音乐的历史原因也在根源上影响着音乐家的创作理念和发展方向,旋律、词作等方面限制了音乐必须在韵律的基础之上表达某种思想。
并非只有音乐大师才有权利对音乐进行点评,而是这些人的点评对于音乐创作人来说更为深刻和具体,在其创作道路上起到了指引发展的作用。
作曲家们拥有不同的创作理念,有的以批评为主,有的以歌颂为主,不同的创作理念创造出来的作品风格也迥然不同。
[2]但是,每一个音乐作品都是为了表达某种思想。
以批评为主的作品主要是抨击社会现实,希望以此来规范人们的言行,改变人们的思想;以歌颂为主要风格的作品主要是引导人们向善向美,起到社会教育和公德教育的作用。
音乐作为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调味品,有着缓解压力、娱乐生活、丰富精神世界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也为社会解决了一定的就业压力。
精神文化的丰富也意味着在这个领域需要更多的工作人员,进行场前幕后的操作来维持活动的正常发展。
所以音乐创作的意义不仅影响了音乐家本身,为其赢得了人们的尊重,而且也在社会其他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如何创作更高品质的音乐作品
音乐是在某种节点上产生的特殊情感,由此进化成灵感,进而创作并产生作品的过程。
虽然这个过程看似随机,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作曲家对于社会认知和个人成长历程的一种总结。
个人的某种感情因素促发了音乐作品的产生,在此过程中也就更加要求作曲家遵循音乐创作的固有原则,比如追求更高的高度,拒绝媚俗,不能为了迎合大众而写出低俗的作品,不能宣传不良思想,不能抄袭等。
對于如何创作高品质作品,主要是要提高作曲家的自身素质,明确自己对文化传播的作用,并且追求自身的不断完善及作品的至善至美,传播积极向上的思想。
另外,作曲家要拥有专注的创作理念、深刻的洞察社会问题及弊端的能力,及时地发现社会问题并督促改正。
与此同时,在音乐领域的大师也要对社会上的后起之秀进行正确的引导,避免其为了追求物质利益而走上自毁前程的道路。
社会制度也要对创作家进行监督管理,不仅要让其健康向上地发展,杜绝不良习气,还要从思想上对作曲家进行教育,使其正视种族关系、贫富差距等现实问题,正确地引导受众,为社会精神文明奉献自己的一分力量,这也能提高作品的品质。
这里笔者想谈一下笔者参与创作的歌曲《中华好家风》,这首歌入选了中宣部、广电总局、文化部等主办的第三批中国梦主题新创歌曲推广活动,同时还是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的获奖作品。
根据创作这首作品的经验,笔者对如何创作更高品质的音乐作品,有以下两点感受:
一是踏踏实实地深入生活,对作品情感、格调的准确定位是作品成功的基础。
主创人员深入生活,从一个普通家庭成员的角度,深刻体会、找寻“家风”这个道德题材的公共情感,探索应该用什么样的歌曲表达方式来传达情感、弘扬正能量。
经过多次讨论,最后大家将歌曲格调定位于好听、好唱、记忆点多、传递正能量。
二是作品的情感与听者的情感认知产生共鸣,音乐的情感与听众的音乐认知产生共鸣。
提到作品的情感,笔者没有封闭在象牙塔里的文艺灵感和创作方式中,没有从自己的主观情感认知出发,而是在充分考虑大众情感认知、音乐认知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群众歌咏活动的普遍性与传唱性。
音乐一开始是用口语化的音乐语言,温馨地传递给听者,使听者在不知不觉中就跟着哼唱起来,并循序渐进地将歌词表达的情感升华并反复强化,一气呵成。
4 结语
由此看来,社会思想和发展程度对于作曲家的创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个社会的集中发展高度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作曲家的创作,而与此同时,作曲家的创作也能反映社会的问题
及发展优势。
当一个作品能够影响这个国家的现状,并使其发生改变时,作品又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所以二者互相依托、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音乐艺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婉笛,邹潭.社会音乐观念对作曲家的创作影响——以巴赫为例[J].神州,2017(14):38.
[2] 赵晨.德彪西早期钢琴音乐中的多元倾向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
作者简介:董林庆(1968—),河北唐山人,大专,研究方向: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