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创作的本质
音乐的功能与本质(一)

音乐的功能、价值与本质(一)作者: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宋瑾人创造音乐,是因为有听觉方面的特殊需要。
从世界范围的历史看,这种需要经历了许多变化。
原始时期,萌芽状态的音乐是和劳动、宗教、礼仪、交际、娱乐等活动混杂在一起的。
后来,音乐艺术逐渐从综合活动中独立出来,成为一种特殊的活动,也成了社会分工之一。
在分工的情况下,音乐除了作为专业艺术的一个种类存在外,也依然在各种综合活动中存在着。
这样,它就在多种功用中具有多种功能。
在当代社会,人们将音乐用于更多的领域。
这样,音乐就具有了比过去更多的功能。
可以预见,音乐除了现有的功能外,还将不断增加新的功能。
音乐能满足人对它的多种需要,因此音乐具有多种价值。
对音乐的各种功能和价值进行比较,将发现音乐作为审美对象时具有不可替代的独有价值。
根据本质的经典定义,音乐的审美功能便是“本质功能”,音乐的本质就体现在人与音乐的审美关系中。
此外,在与其他艺术门类的比较中,可以进一步看清音乐的特殊性。
而在音乐艺术内部对各种音乐现象进行比较,则有助于搞清音乐在艺术范围内的分化情况。
本章的任务是通过对音乐各种功能、价值的考察和相互比较,通过音乐与其他艺术的比较,以及不同样式的音乐的比较,认识音乐的审美本质及其具体体现。
第一节音乐的功能与价值一、音乐的功能1. 实用功能。
音乐被用于教化、宣传、教育、认识、宣泄、科学利用等等目的时,具有各种实用功能。
中国自古就有“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说法。
这是孔子说的,又为后世沿袭儒家思想者所认同。
为什么说改变风尚习俗或道德教化最擅长者是音乐呢?因为音乐对人心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从古至今,政治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等等,都把音乐当作教化的手段。
也就是说,他们看到了音乐对人产生作用的特殊性,并且认为音乐的最大价值就在于这种特殊功用,希望利用它来“寓教于乐”,达到教化的目的。
西方从古希腊开始就有人持相似的观点和态度,如亚里斯多德和柏拉图。
中世纪音乐被用于宗教的目地,它的教化作用几乎是天经地义、无须辩白地直接渗透在生活各方面。
声、器乐创作的本质区别与管弦乐作品的“器乐化”和“声乐化”

①含各种音诗、音 画、交响童话 、交 响素描、交响传奇和交响幻想 曲等类似体裁 。 ②含古典协奏 套曲和单乐章 的小协奏 曲。 ③ 即狭义 的 “ 乐 队奏呜 ( 套 )曲”概念。 ①业界专家对这一 问题 的见解稍有差异— —吴祖强先生认为,音乐表现手段可分为 “ 基本表现手段 ”和 “ 整体性表现手 段”两类 ;继而指出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包括 曲调线 , 调式 、和声、调性 ,节奏,节拍 , 速度 ,音区 , 音 强,音色,演奏 ( 唱) 法和 织体等 l 0种不同要素;音乐 的整体性表现手段即作品的曲式结构 。茅原先 生亦对音乐表现手段做出了 “ 基本表现手段 ” 和“ 整体性表现手段 ”的区分; 但 他认为前 者主要包括旋律线 , 节奏 、 速度 、 节拍 , 调式 、 调性 、 和声 , 音 区、 音强 、 音色 , 演奏法和织体等 6种要素 ;后者则专指作 品的 曲式结构。参见吴祖强 《 曲式与作品分析》第 1 ~4页和 1 0  ̄4 4页,茅原、庄 曜 《 曲式 与作 品分析 ( 上册 ) 》第 4 ~7 4页 。
领域。然而 ,笔者在 “ 中国当代 管弦乐创作 ”专题 的学习和研究过程 中,常可遇到对 某一作 品 “ ‘ 器乐化 ’特 征稍显不足 ”
或 “‘ 声乐化 ’特征较为 明显 ”的相关评论 。由此可见 , 业 界对 管弦乐作 品的 “ 器乐化 ”与 “ 声乐化 ”问题 , 尤其是对二者 本质属性 的界定与 阐释 ,也许仍有进一步深入与提 高的空间和必要 。而下列问题 ,则是本文在展开论述之前,自当先行界定
的 有 效 论域 : 1 .关于作品类型:本文的研 究以中外 艺术音乐创作 中的调性作品为限,故属于所谓 “ 现代音乐 ”范畴的无调性作品 ,
则不在本文 的关注之列 。所 以,无调性作品的 “ 器乐化 ”与 “ 声乐化 ”的本质 区别 ,或许另有玄机、故而暂且不论 。 2 . 关于器乐创作 : 本文主要 以管弦乐 ( o r c h e s t r a l m u s i c ) 创作领 域的各种相关作 品为研究对 象, 因而包括小品 ( b a g a t e l l e ) 、 组曲 ( s u i t e ) 、序 曲 ( o v e r t u r e ) 、交响诗 ( s y m p h o n i c p o e m) 、协奏 曲 ( c o n c e a o ) 和交响 曲 ( s y mp h o n y ) 引 等体裁种类。 但显而 易见 的是 ,器乐创作中的室 内性作品 ( 如钢琴 、小提琴等独奏 曲,以及以弦乐四重奏 为代表 的各种重奏 曲等 ) ,也在 不 同程度上体现着与管弦乐创作如出一辙 的音乐思维原则和器乐创作规律 。 3 .关 于声 乐创 作 :本 文 论 及 艺术 音 乐 创 作 中的 声 乐 作 品 时 , 并 未 囿于 一般 的独 唱 歌 曲 ,艺 术 歌 曲 ( a r t s o n g ) 、 重 唱 曲 ( e n s e mb l e ) 、合唱 曲 ( c h o r u s )等独立 的声乐作品, 以及声乐套曲 ( s o n g c y c l e ) 、康塔塔 ( c a n t a t a ) 、清 唱剧 ( o r a t o r i o )和 歌剧 ( o p e r a )等大型作品,亦在 笔者关注之列 。所 以本文对 声乐创作 的阐释和论证 ,不仅要关注到声乐部分 的曲调 ( 旋律 ) 、 节奏等线性因素,其器乐伴奏 部分 的纵 向因素 ,亦为必须认真考 究的重要 内容 。 4 .艺术音 乐创 作中的主要音乐表现手段:艺术音乐创作的实质,就是对旋律,节奏、节拍与速度,调式、调性与和 声, 音区、音强与音 色,演奏法和织体等表现手段要素 ,进行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合 理选择和协调安排 ;而和声、复调 、配 器和结构布局 ( 曲式 )等技术要素 ,在器乐 ( 尤其 是乐 队作 品的)创作 中显然发挥 着比在声乐创作 中重要得多的关键性作 用 。所 以笔者将在下文 中,对声 、器乐创作中的主要音乐表现手段 ( 含旋律、节奏和节拍、调式和调性、织体,以及和声 、 复调、配器和 曲式等要素 ) ,进行 逐一考查与辨析 。
第四章 音乐创作

二、音乐创作中的想象
(一)音乐想象的本质及其方式
1、音乐想象与其它艺术的想象 联系:都采用以精神内容为主的表象材
料; 区别: 艺术想象:对表象材料的分析和综合 音乐想象:转换、创造
2、音乐想象的属性
1)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音乐想象的第一阶段:由其它表象转化为 听觉表象的过程属于创造想象; 音乐想象的第二阶段:对听觉表象的综合、 分析属于再造想象; 2)消极想象和积极想象 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是积极的; 无意识的想象是消极想象;
贝多芬朋友回忆:贝多芬在创作《庄严弥撒》时, 他像个充满了狂喜的人; 肖邦创作波兰舞曲(53号)时,由于处于高度的 激情状态,竟使他仿佛真的听到波兰先辈们的脚步 声,眼前出现了他们全副武装愈走愈近的 幻影,竟然吓得他赶紧逃离了自己的创作室。 柴可夫斯基构思他的第六交响曲时,竟然激动得放 声大哭。
结论
作曲家不能像文学家去描述时代精神,只能用 音响把自身对时代的感受表达出来;
同时,也能把他人对于时代的感受综合到自己内 心,并通过音乐去表现它们; 伟大音乐家懂得同时代的人的希望、意愿和忧 虑——往往比人们自己了解的还多; 贝多芬《第三交响曲》崇拜的英雄的内心; 《第九交响曲》则表达人类共同的心愿
思考题
• 音乐创作分为哪两个阶段?
第三节 音乐创作心理
音乐创作中的主要心理状态 激情 想象 灵感
一、音乐创作中的激情
1、激情是音乐创作中出现的一种最佳心理状态
作曲家最重要的心理品质 心理学:
强烈、激动而短促的情绪 状态;
特点: 迅猛、激烈、难以抑制 作用: 注意力高度集中于对象 激发创造想象和灵感
2、激情在音乐创作中的双重作用
另一方面,激情又是作为音乐创作的材料进
音乐的本质与功能PPT

音乐可以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等 元素,人们可以展开无限的想象空间,创造出独特的音乐作品或舞蹈表 演。
音乐与创造力培养
音乐创作需要灵感和创造力,通 过创作音乐,人们可以培养自己
音乐的构成要素
旋律
旋律是音乐的骨架,由一系列 音高和节奏组成,通过旋律的 变化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和声
和声是音乐中不同音符之间的 协调关系,通过和声的运用可 以创造出丰富的音响效果和情 感氛围。
节奏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由节拍和 速度组成,通过节奏的变化可 以创造出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情 感表达。
音色
音色是音乐中声音的色彩和质 感,不同的乐器和声音特质可 以创造出独特的音乐氛围和情
03
音乐可以满足人们的精 神需求,提供心灵上的 慰藉和支持。
04
在休闲活动中,如聚会、 旅游、运动等,音乐常 常作为调节气氛的重要 元素。
仪式与庆典
音乐在仪式和庆典中扮演着重要的角 色
音乐能够增强仪式的庄重感和神圣感, 为庆典营造出欢乐、热烈的氛围。
在各种宗教仪式、文化庆典和社交活 动中,音乐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音乐创作需要运用各种音乐元素 和技巧,这有助于提高人们的音 乐素养和技能水平,增强个人的
综合素质。
音乐创作需要不断的尝试和探索, 这有助于培养人们的探索精神和 冒险精神,使人们更加勇敢地面
对挑战和尝试新事物。
音乐与语言学习
音乐可以帮助人们学习语言,特别是对于儿童的语言学习和发展。通过听音乐、唱歌、演奏乐器等音 乐活动,儿童可以接触到更多的词汇和语法结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音乐美学绪论

音乐美学绪论绪论1、音乐美学:音乐美学―艺术哲学的一个分支,同时又是音乐学的一个部门,是一研究音乐艺术的美学规律为宗旨的一门基础性的理论。
它特别把音乐的本质与特性,音乐的形式与内容,音乐的创作、表演与欣赏、音乐功能,音乐的美与审美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2、音乐美学作为美学―艺术哲学的一个分支,需要运用美学―艺术哲学的原理与方法来研究音乐中的美学问题,使自己具有美学―艺术哲学的品格。
另一方面,音乐美学的建设和发展又会使美学―艺术哲学更加充实和完善。
3、音乐美学又是音乐学的一个部门。
西方一般把它划分为三个大的门类:即系统的音乐学:或称体系的或分类的音乐学,它是从不同的角度对音乐艺术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历史的音乐学:是按时间的顺序,研究音乐历史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民族音乐学:或称比较音乐学,主要是对不同的民主音乐进行系统的河比较性的研究。
4、音乐美学的研究的主要课题:(1)、关于音乐本质的研究;2、关于音乐本体的研究(把音乐的感性材料,音乐的形式和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作为中心来展开的。
);3、关于音乐实践的研究;4、关于音乐功能的研究;5、关于音乐的美与审美的研究;6、关于音乐美学史的研究。
5、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1、哲学的方法:无论从认识论或方法论的角度来看,音乐美学都是对音乐所进行的哲学的思考,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音乐美学就是音乐哲学,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
2、心理学的方法:音乐行为的心理过程与特征的研究,与音乐美学的关系极为密切,可以说是音乐美学与音乐心理学的结合,既可以把这些研究看作是音乐心理学的组成部分,也可以看作是音乐美学的一个方面。
3、社会学的方法。
从方法论上讲,音乐美学主要运用的也还是哲学的思辨的方法,对音乐艺术的美学规律的判断分析和逻辑论证。
4、20世纪现代音乐美学在研究方法上的新扩展:符号学、现代语义学、现象学、接受美学,此外,还出现了用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来研究音乐美学的新动向。
浅谈音乐的艺术精神

本任务。
政治课成绩一方面反映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另一方面也反映他们的觉悟程度。
学习政治基础知识,锻炼运用能力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自己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过程。
因此,我们必须注意在联系思想实际的同时,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逐步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通过政治课学习提高政治思想觉悟,要掌握以下几种方法。
①要坚持以马列主义的思想观点批判各种错误观点。
坚持马列主义的阶级性和原则性,在复杂的事物中,一定要坚持用正确的理论去批驳各种谬误的观点。
②要坚持在实践中学习先进人物。
资产阶级思想的本质是自私的、而无产阶级的本质是无私的。
雷锋、徐洪刚等英雄人物的崇高思想境界,正是无产阶级优秀思想的典型代表。
我们要以英雄人物为榜样来鞭策自己的行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③要培养新生事物。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各种新生事物破土而出,作为思想意识形态的政治课的任务,要能够发现新生事物,扶植新生事物,从而推动社会的前进。
知识、能力、觉悟,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不可偏废的整体。
掌握知识可以提高能力,能力提高了又有利于掌握知识,而这两者最终应转化为高度的政治思想觉悟。
(瓦房店市第十三中学)音乐作为一种艺术,是一种社会的意识形态,是现实生活的审美反映,是人类的一种精神产品。
它和人类所从事的其他艺术活动一样,都是人的主体行为。
在音乐美学诸多的研究门类中,集中体现人的主体行为是音乐实践。
音乐实践包括创作、表演和欣赏三大环节。
音乐创作是其中的基础,从某种程度上讲,音乐创作实际上反映了音乐艺术发展的基本面貌。
现围绕音乐实践的三个方面来谈谈音乐的艺术精神问题。
一、音乐实践的第一环节是音乐创作第一,音乐创作的本质是表现时代精神和思想的艺术实践。
18、19世纪的欧洲音乐创作与时代精神和社会现实的联系是很明显的。
艺术理论家瓦·康定斯基说得好:“每当人类精神力量有所增长,艺术的力量就随之而增长。
”贝多芬产生在欧洲社会发生急剧变革的时代,资产阶级在当时作为一个新生的阶级给社会带来蓬勃的生机,给时代的精神增添了无穷的力量。
音乐美学部分重点内容

√绪论1、音乐美学:音乐美学既是美学——艺术哲学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音乐学的一个部门,它是以研究音乐艺术的美学规律为宗旨的一门基础性的理论学科,特别把音乐的本质和特性,音乐的形势和内容,音乐的创作,表演和欣赏,音乐的功能,音乐的美和审美作为研究对象。
2、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课题:1 关于音乐的本质的研究2 关于音乐的本体的研究3 关于音乐的美和审美的研究4 关于音乐的功能的研究5 关于音乐的实践的研究6 关于音乐史学的研究3、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1 哲学法2 心理学法3 社会学法4 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美学在研究方法上的新拓展√第一章1、音乐的感性材料:指并不直接作用于人们的物质需要,不是作为人们生活中的物质必需品而存在的物质材料,最明显的特征是非实用性,与人的心理行为发生直接的关系,我们把这种构成艺术作品的物质材料叫做感性材料。
[一种艺术媒介]2、音乐艺术的感性材料——声音3、音乐感性材料的基本属性:1 非自然性——创造性(与自然声音相比)音乐的声音是非自然性的,通过人的思维活动创造的音响,一种创造性的声音EX:自然界的乐音排列出规律的顺序→重新排列找到音的倾向性并解决→单声部音乐到复调音乐→和声→曲式学/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自然声音有时也出现在音乐作品中,西方先锋派,美国埃德加瓦利《电离》使用汽笛声2 非语义性——表情性(和语言比较)音乐的声音不同于语言,人们通过语言进行各种社会交往活动,音乐声音仅仅限定在艺术范围内只作为一种艺术交往而存在,如《梁祝》小提琴大提琴对答3、音乐的音响与某些语义性内容共同的表达因素:表情音调,通过高低,大小,刚柔,粗细等音调变化表达EX: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梁祝在楼台相会——大提琴和小提琴的对答,情人离别时内心表达4、音乐感性材料的非对应性特征(音乐中所体现出的自然声音或语言含义与这些自然的和语言的声音本身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在音乐的声音和它的含义之间存在着一种中介因素,它促使人们去想象和联想,以沟通艺术与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叫做表现。
艺术鉴赏 课件 第二章 音乐鉴赏

第二章 音乐鉴赏
经验为重要教学内容的弊端,而这些现象的产生归根结底同样是由于音乐教育对感性体验的巨大依赖所致。因此,音乐艺术的 科学发展之路如果不能认清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关系, 音乐教育的内容与教学手段恐怕只能止步于感性体验与个性经验等难以 达成共识的难题面前。 ( 一 ) 音乐感性逻辑的理性表现 音乐语言的非语义性和音响的非物质化形态对于自然科学中强调实证的认识手段存在较大的研究难度,但音乐的形式结构大量 存在对立统一原则、对称平衡、黄金分割等现象使我们有理由相信:音乐的形式结构特点在人类的感性认知与具有共性的理性 逻辑中一定存在对应的联系渠道,为此笔者提出了感性逻辑的概念。音乐的感性逻辑就是指人在对音乐作品的感性认知过程中 所存在的人的主观意志与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并存的特殊现象。这个认知过程在音乐的创作、表演、欣赏三个 阶段由于都有人的主观性参与,因此感性逻辑也存在于音乐成型的整个过程。 ( 二 ) 音乐形式美的实证 由于感性逻辑的最终目标都是要建立一个整体印象,因此从音乐的形式美转变为人的感性认知美,或者在人的感性认知美中所 对应的作品的形式结构特征则成为感性逻辑获得实证的重要途径。在音乐的发展逻辑中,不论是对立还是统一,倍增数列呈现 给我们的一个首要形式就是对称,由此也就引出本文所涉及的第二个核心问题——形式美。不论是音乐本体的细部分析 还是 宏观布局的整体观照,以对称平衡为代表的音乐形式美都有大量的实证存在,这些形式美的背后隐含的逻辑规律是否是音乐感 性逻辑的一种表现形式呢? 从感性逻辑层层递进的演变形式已然能看出:数理逻辑不过是其发展逻辑的一种概括形式,因
第二章 音乐鉴赏
第一节 音乐艺术概述 第二节 音乐艺术鉴赏方法 第三节 音乐艺术经典作品鉴赏
第二章 音乐鉴赏
第一节 音乐艺术概述
音乐的本质名词解释

音乐的本质名词解释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声音、节奏和各种乐器的演奏来表达情感、传递信息和创造美感。
它是人类创造力的一种重要体现,代表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音乐的本质是多方面的,包括声波的物理特性、情感表达、文化的呈现以及思维和创造力的激发。
音乐的第一个本质是声波的物理特性。
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通过空气、水或其他媒体传播。
音乐的声波具有频率、振幅和波长等特征。
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高低,振幅则影响声音的音量大小。
波长则是声波传播的距离。
不同频率、振幅和波长的声波组合在一起创造出多样的音乐效果,例如高亢激昂的乐曲和柔和安静的旋律。
其次,音乐的本质还包括情感的表达。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语言,能够直接触动人们的内心世界。
通过音调的变换、旋律的起伏以及乐器的演奏技巧,音乐能够传达出愉悦、悲伤、激情和平静等情感。
这些情感在音乐中得到了表达和释放,让人们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共享。
无论是喜怒哀乐,音乐都能够成为情感的媒介,带来愉悦和安慰。
除了情感表达,音乐还是文化的重要体现。
不同地区、民族和时代的音乐风格各不相同,反映了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个体的审美观。
音乐作为文化的载体,能够传承和传播传统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例如,中国的古典音乐以其独特的音阶和曲调风格闻名于世,西方的古典音乐则以其丰富的音乐形式和和声技巧而受到广泛赞誉。
音乐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世界各地文化多样性的象征。
此外,音乐还具备激发思维和创造力的本质。
从小孩子学习音乐乐器的过程中就可以看出,音乐对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和创造力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习音乐乐器需要坚持和耐心,培养了孩子的自律和专注力。
音乐创作则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了人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音乐能够打开人们的思路,帮助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创意和灵感。
总而言之,音乐的本质是多样的。
从声波的物理特性到情感表达、文化呈现和创造力的激发,音乐扮演了人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它是一种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形式,通过美妙的旋律和动人的节奏,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生活的美好。
音乐美学

1.音乐美学:是美学--艺术哲学和音乐学相结合是一门交叉性的基础理论学科。
其基本特点在于音乐学和美学的结合。
2.音乐美学研究的具体课题:1、关于音乐本质的研究。
2、关于音乐本体的研究。
3、关于音乐实践的研究。
4、关于音乐功能的研究。
5、关于音乐的美与审美的研究。
6、关于音乐美学史的研究。
3.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1、哲学的方法。
2、心理学的方法。
3、社会学的方法。
4、20世纪现代音乐美学在研究方法上的新扩展。
4.感性:即与人的知觉、感觉、情感等心理行为有关。
5.音乐感性材料的基本属性:1、非自然性--创造性(与自然声音比较),所谓创造性,是在自然存在或现实存在基础上的一种突破。
2、非语义性--表情性(与语言比较)。
6.音乐感性材料的非对应性特征:1、音乐感材料的模仿性:音乐中的模仿主要是指音乐的音响模仿现实生活中和自然界的其他声音,也就是通过声音来表现声音。
唢呐曲《百鸟朝凤》,笛子曲《荫中鸟》,二胡曲《空山鸟语》,肖邦的《降D大调前奏曲》2、音乐感性材料的象征性和暗示性:所谓象征,即用一种现象去表现另一种在外形上和它完全不同,但在含义上或相近的现象。
德彪西《大海》用定音鼓的弱奏(PPP的力度)象征大海的平静。
肖斯塔科维奇在他的《第七交响曲》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格里格在《培尔金特》第一组曲冼新海《保卫黄河》。
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舒曼《降B大调第一交响曲》潘德列茨基《祭广岛受难者的哀歌》。
7.自然音响:也称日常音响,一般指自然界或人类自然日常生活中发出来的音响。
8.语言音响就其本质特征来说,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表述概念、传达思想的声音符号。
9.音乐形式具有特殊的组织规律,它是构成音乐各种元素的组织好安排。
10.音乐形式的基本要素:要确定音乐形式的基本要素,首先必须以作为音乐感性材料声音之特征为依据。
包括力度、速度、节奏、音程(包括音高)、等基本要素。
它通过旋律、和声、复调、配器、曲式以及现代作曲法等一系列组织手段,把各类基本要素综合在一起,从而体现出一个独特的、其他事物所不具有的形式整体。
关于音乐的本质分析

关于音乐的本质分析摘要:文章主要通过对音乐的功能和审美角度的分析提出音乐的本质,即音乐的本质是一种感觉体验,而这种感觉是主观的,它是一种包含着情绪的、美感的、和情感的等等人的复杂的心理活动。
关键词:音乐功能;音乐审美;音乐本质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音乐欣赏都是体验音乐美的过程,都是一种强烈的情感体验,它可以反映出人的心理活动特点,也体现出音乐的本质,主要表现在音乐的功能和审美上,因此,本文从音乐的功能和审美角度分析音乐的本质。
一、从音乐的功能分析音乐的本质音乐的功能应追溯到音乐功能产生的根源和过程。
所谓功能,就是事物与外界的各种关系的体现,它是事物存在的重要条件。
实现功能的条件应包括客观上的事物内部的功能因素,主观上的环境对事物的需求,以及主客观条件之间的沟通。
而功能的实现过程实际上就是主客观因素之间的沟通过程。
实现音乐的功能的条件也是如此:一旦音乐的客观条件(指音乐中的音乐性的内容包括:情绪类型、美感因素和情感内容等)和音乐的主观条件(指人对音乐艺术的需求。
)被音乐知觉所沟通的时候,音乐的功能也就得以实现了。
音乐的功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音乐中非倾向性的功能;是指音乐的知觉处于直接的反映状态,人们对音乐的需求只停留在一种的生物需求的基础上,音乐以情绪的方式满足人们精神生活中的天然需求。
这种需求没有任何的社会倾向性。
(2)音乐中的审美功能;是指音乐的知觉处于沟通阶段,人们能够体验到音乐中的美感因素,对音乐审美得到某种满足。
(3)音乐中倾向性的功能。
是指音乐的知觉处于深化的阶段,人们在体验音乐情感的同时产生了对音乐的联想和想象,是音乐中固有的那些概括性的情感内容得以具体化,根据人们自身的知识经验、社会环境、时代背景赋予了具体的社会内容。
从以上音乐的三个功能中可以看出:音乐的三种功能的实现中始终离不开人对音乐的感知觉。
不管音乐将带给人们何种体验,在实现音乐功能的几个环节中,人对音乐的感觉体验是必不可少的。
(0864)《音乐审美常识》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864]《音乐审美常识》第一批次[判断题]1、音乐感性材料的基本属性有非自然性、非语义性和非对应性。
()参考答案:正确[论述题]1、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2、据目前普遍认为,音乐美学有哪几方面的研究课题?参考答案:1、(参考答案)从音乐美学发展的历史情况来看,人们选择的研究方法不是一种,而是许多种,其中最重要的有三种,即哲学的(研究音乐美学的基本方法)、心理学的与社会学的途径与方法。
现代音乐美学的研究在把这三种途径和方法相互结合起来的基础上,更多地吸收和借鉴了当代哲学、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新的方法论,使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呈现出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从而使音乐美学的研究更加丰富、活泼和富于启发性。
2、(参考答案)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的研究课题:(1)关于音乐本质的研究(2)关于音乐本体的研究(3)关于音乐实践的研究(4)关于音乐功能的研究(5)关于音乐的美与审美的研究(6)关于音乐美学史的研究[填空题]1、音乐美学是美学――艺术哲学的一个分支,同时又是音乐学的一个部门,是以研究()为宗旨的一门基础性的理论学科。
它特别把音乐的(),音乐的(),音乐的(),音乐的(),音乐的()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2、美学最初是在()年由德国哲学家()提出的。
据考证,第一个使用音乐美学这个概念的是德国诗人、音乐家()。
参考答案:1、音乐艺术的美学规律;本质与特性;形势与内容;创作、表演与欣赏;功能;美与审美。
2、1750;鲍姆嘉通;舒巴尔特。
第二批次[论述题]1、如何理解音乐中非音乐性的内容?参考答案:(参考答案)所谓非音乐性的内容主要指那些音乐的音响本身不能包容的,但又能通过音乐提供给听众的内容成份;亦即接受者不是从音响中直接感觉到的,而是由于音响而产生想象或联想获得的内容成份。
音乐中非音乐性的内容带有较多的主观色彩。
这种内容成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通过听觉想象而获得的各种视觉形象及画面,第二是通过听觉想象而获得的各种事态发展的过程及情节。
音乐美学考试复习资料

音乐美学 : 是美学—艺术哲学与音乐学的交叉学科,具有双重属性 , 是以研究音乐艺术的美学规律为宗旨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 , 研究范围包括: a 音乐的本质与特性;b 音乐的形式与内容;c 音乐的创作、表演与欣赏;d 音乐的功能;e 音乐的美与审美。
研究六个方面:①音乐的本质②音乐的本体(音乐的感性材料与音乐的形式内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③音乐的实践(创作、表演与欣赏)④音乐的功能⑤音乐的美与审美⑥音乐美学史的研究音乐材料 : 1. 看不见摸不着的一种物质材料,并不是用来满足生理需求而是一种作为满足心理需求的物质手段,与心理有直接联系; 2. 是一种艺术媒介; 3. 具有非实用型(同样的材料只有当它充当一种艺术媒介时,才能被称为感性材料。
声音,只有它充当音乐艺术的媒介时,才能被称为感性材料)音乐材料的基本属性 : 1) 非自然性 ----创造性(与自然声音比较)音乐的声音是非自然的,是通过人的的思维创造出来的的音响,是一种创造性的声音。
即与人的心理行为直接发生关系。
能动地加工自然而成:《费加罗的婚礼》;自然性声音在音乐中的解读,将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声音直接作为乐音:《 4’33’》 2 )非语义性 ---- 表情性(与语言比较)音乐的声音只作为一种艺术交往而存在,它本身没有确定的含义,是非语义性的。
表情为主,表意为辅。
不排斥约定性音响。
音乐感性材料的非对应性特征(表现性):即音乐表现的声音对象与对象本身的声音之间非对应。
音乐表达情感的意义是模糊的,它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共性)来表达情感,在音乐的声音和它的含义之间存在着一种中介因素,它促使人们去想象和联想,以沟通艺术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这一中介因素就是表现,它的具体方式包括模仿、象征、暗示等。
a模仿性(有相同点,出了颜色和气味,其他都能模仿)音乐中的声音模仿现实或自然界中的声音,音乐声音的模仿是针对同类的物质而言,局部的,仿照声音属性(音色、音度、节奏、力量、寓意模拟《西贝柳斯第三交响(末乐章)》)《肖邦降 D前奏》; b象征性(无共同点,用一种现象去表现另外一种不同形式的现象)用乐音表达自然、社会、人的个别属性,局部的,用声音象征声音以外的其他事物《德彪西大海》,音色要素象征事物或现象《梁祝》大小提,技术手段《保卫黄河》卡农; c 暗示性它和寓意性模仿不同,并不是从模仿对象的声音对象出发,而是通过声音的特殊氛围去暗示某些事物和现象《老柴第六交响引子》。
音乐美学

音乐美学填空选择题1.音乐美学是一门(美学)与(音乐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2.音乐作品的多解性,源于音乐语言的(非语义性)3.音乐音响与表现对象之间的联系通过(模仿性,象征性,暗示性,表情性)4.音乐构成的基本要素(音高,音强,音色,时间)5.音乐的基本组织形式:(节奏,节拍,旋律,和声,复调,调式与调性,配器,曲式。
)、6.音乐形式美的法则(连贯性,对比性,新颖性,平衡性。
)7.音乐内容:音乐音响之外的表现对象(人的情绪情感,自然景象,戏剧性内容等等)8.联觉:人的感觉之间有一种相互沟通的现象。
最常见的是视与听的联觉。
由不同事物引起相同心理运动体验从而产生的二者之间的联觉称之为“同构联觉”。
9.音乐怎样表现感情?(通过人的面部表情动作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语言表情)和音乐最密切的是语言表情。
10.音乐中戏剧性的矛盾冲突是通过感情力量之间的(对比)来实现的。
11.音乐可以用(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张弛,和声和音响的色调变化)来表现感情的变化发展。
12.音乐表现情感的几个特征(民族性和时代性,类型与个性的统一,)13.音乐的造型是通过特定的音响组合象征性地表现出某种上下,左右,前后,远近等空间关系。
14.音乐表现画面和视觉形象的几种手段(1.模仿自然界的声音以暗示某种画面,*《田园交响曲》*2.通过渲染情绪气氛象征某种情景 *《朝景》*3.通过音响色彩象征或暗示某种景象*《天鹅湖》,竖琴,湖面水波动*4.通过音响运动状态象征某种视觉形象*《伏尔塔瓦河》*5.通过音响造型象征或暗示某种视觉形象*《朝景》的不断升调。
15.音乐创作包括(精神创作,物质创作)16.音乐创作的本质是:1、表现时代精神和思想的艺术实践;2、表达自身和他人内心的精神活动;3、受音乐审美经验支配的创造性活动;4、把内心的体验改造成音响结构的创造性想象活动。
17.音乐表演在人类音乐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1、音乐表演是音乐创作与音乐欣赏的中介环节;2、音乐表演是音乐作品的第二度创造)18.音乐欣赏的本质:(1、是经由听觉而实现的审美活动;2、音乐欣赏是一个积极的创造过程;3、是高于感官刺激以上而超越了理性认识的一种最高层次的心理活动)19.我国古代杰出的音乐美学专著是《乐记》20.音乐的功能:认知、教育、娱乐、智力开发、心理平衡、调节情绪、人际交往、鼓舞精神、启迪、劝导、保健医疗、商业广告、促进生产。
音乐美学部分思考题(待续) 娜娜

一、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有哪些具体的研究课题?1、研究对象:音乐的本质与特性,音乐的形式与内容,音乐的创作、表演与欣赏,音乐的功能,音乐的美与审美。
2、研究课题:①关于音乐本质的研究:音乐美学研究的根本问题。
它是在哲学——美学的层面上认识音乐的本质,用哲学——美学的理论探讨音乐是什么的问题。
②关于音乐本体的研究:将音乐的感性材料,音乐的形式和内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作为中心展开研究。
③关于音乐实践的研究:这是对音乐创作、表演与欣赏中的美学问题的研究。
④关于音乐功能的研究这是音乐美学的又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音乐功能的历史持续性和变异性等,不同音乐体裁的功能的差异性是这一课题的研究课题。
⑤关于音乐的美及审美的研究这一课题将更多地参照美学——艺术哲学的概念、范畴和方法,以明确的美学方式阐明音乐的美和审美的特殊规律。
二、音乐美学研究的方法有哪些?1、哲学的方法哲学的思辩方法是音乐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音乐美学是对音乐的哲学性的思考,因此,音乐美学也可以说是音乐哲学。
以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是音乐美学研究方向正确的论证,是研究具有思想深度和逻辑力量的可靠方法。
2、社会学的方法围绕音乐的社会性质和社会功能来进行音乐美学研究。
研究者需运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只讲审美、愉悦,不讲认识教育的倾向,对社会音乐生活进行长期跟踪性的调查研究,以取得真实材料。
3、心理学的方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对音乐美学具有借鉴意义。
它是指从心理学角度研究音乐的审美本质以及音乐实践中的美学问题。
4、20世纪现代音乐美学在研究方法上的新扩展其中包括三个方面①符号学(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语义——符号学的音乐美学,将现代语言语义学与符号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为音乐美学的研究,并获得成就)。
②现象学(现象学的音乐美学为认识音乐的特殊本质,为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及其同一性问题开拓了思路。
)③接受美学(接受美学特别把研究重点放在信息的接受者,即读者方面,着重研究文学艺术作品的接受史,或者说效用史。
音乐美学概论

1、美学:是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学科,美学又称艺术哲学,最初是在1750年出自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提出的(AESTHETICA)2、音乐美学:是美学——艺术哲学的一个分支,同时又是音乐学的一个部门,是以研究音乐艺术的美学规律为宗旨的一门基础性的理论学科。
3、音乐美学的研究课题(1)关于音乐本质的研究(2)关于音乐本体的研究(3)关于音乐实践的研究(4)关于音乐功能的研究(5)关于音乐的美与审美的研究(6)关于音乐美学史的研究4、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1)哲学的方法(2)心理学的方法(3)社会学的方法20世纪又拓展出:(1)符号学的方法(2)现象学的方法(3)接受美学的方法(4)用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5、音乐感性材料:音乐的感性材料——声音,当他作为满足人的心理需要并作为艺术中介时就成为音乐的感性材料6、音乐形式美的法则:和谐、对比、比例、整齐一律、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多样统一、调和对比7、以旋律、曲式为例谈音乐形式美的法则旋律包含音高、节奏和强弱节拍三要素。
首先它具有一种对比因素(高与低);其次还具有对称的因素(旋律一般都从主音开始再回到主音);具有整齐一律的因素(有时旋律往往重复一个固定的音型);多样统一(一首乐曲往往有一个基本的节奏型,但又不可能永远使用这个节奏型,总是在统一的基础上不断的对比发展)。
曲式中所体现的形式美的法则可以说非常明显,甚至可以这样说,不同的曲式类型本身就代表了一种形式美的法则。
一部曲式的原则是整体一律,二部曲式的原则是对比,三部曲式的原则是对称均匀(A-B-A),回旋曲式的原则是调和对比(ABACADA),变奏曲式的原则是多样统一(AA1A2A3A4…),奏鸣曲式的原则富有综合性,它既有三部曲式的对称性(呈示-展开-再现),既有二部曲式的对称性(主副部间的对比),同时也具有调和对比(呈示部与再现部的关系)与多样统一(展开部的发展)的原则。
8、音乐形式的存在方式(1)时间的表象(2)虚幻的空间(3)想象中的运动9、音乐形式的规律(1)律制规律:如三分损益律、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律、十二平均律以及纯律、五度相生律等(2)调式音阶规律:如大小调式和五声调式(3)组织手段规律:旋律学、和声学、复调学、曲式学、配器学(4)体裁规律:如各种舞曲的规范节奏、摇篮曲的轻柔缓慢、进行曲的铿锵有利等10、野村良雄的音乐美规范畴:喜悦——悲哀,乐观的——悲观的,崇高——平凡,深刻的——嬉游性的,逻辑的——直观的,有序的——混沌的11、论音乐的绘画性内容绘画性因素有:(1)线条(2)色彩(3)造型与绘画有关的音乐作品有:(1)直接取材于绘画作品的标题音乐(2)交响音画(3)与视觉形象有关的某些标题或非标题音乐音乐表现画面和视觉形象的手段:(1)模仿自然界的声音以暗示某种画面。
关于音乐的本质分析

关于音乐的本质分析作者:郭晓敏来源:《群文天地》2012年第24期摘要:文章主要通过对音乐的功能和审美角度的分析提出音乐的本质,即音乐的本质是一种感觉体验,而这种感觉是主观的,它是一种包含着情绪的、美感的、和情感的等等人的复杂的心理活动。
关键词:音乐功能;音乐审美;音乐本质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音乐欣赏都是体验音乐美的过程,都是一种强烈的情感体验,它可以反映出人的心理活动特点,也体现出音乐的本质,主要表现在音乐的功能和审美上,因此,本文从音乐的功能和审美角度分析音乐的本质。
一、从音乐的功能分析音乐的本质音乐的功能应追溯到音乐功能产生的根源和过程。
所谓功能,就是事物与外界的各种关系的体现,它是事物存在的重要条件。
实现功能的条件应包括客观上的事物内部的功能因素,主观上的环境对事物的需求,以及主客观条件之间的沟通。
而功能的实现过程实际上就是主客观因素之间的沟通过程。
实现音乐的功能的条件也是如此:一旦音乐的客观条件(指音乐中的音乐性的内容包括:情绪类型、美感因素和情感内容等)和音乐的主观条件(指人对音乐艺术的需求。
)被音乐知觉所沟通的时候,音乐的功能也就得以实现了。
音乐的功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音乐中非倾向性的功能;是指音乐的知觉处于直接的反映状态,人们对音乐的需求只停留在一种的生物需求的基础上,音乐以情绪的方式满足人们精神生活中的天然需求。
这种需求没有任何的社会倾向性。
(2)音乐中的审美功能;是指音乐的知觉处于沟通阶段,人们能够体验到音乐中的美感因素,对音乐审美得到某种满足。
(3)音乐中倾向性的功能。
是指音乐的知觉处于深化的阶段,人们在体验音乐情感的同时产生了对音乐的联想和想象,是音乐中固有的那些概括性的情感内容得以具体化,根据人们自身的知识经验、社会环境、时代背景赋予了具体的社会内容。
从以上音乐的三个功能中可以看出:音乐的三种功能的实现中始终离不开人对音乐的感知觉。
不管音乐将带给人们何种体验,在实现音乐功能的几个环节中,人对音乐的感觉体验是必不可少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音乐想象的源泉 ⑴、源于生活体验
生活体验既是艺术创作动机的源泉,又是艺
术想象的源泉。
⑵、源于内在体验
内在体验:出自艺术家的心灵深处,包括在
无意识或潜意识中储存的各种本能、冲动和 情感记忆等,常见的内在体验有童年记忆、 情结、性爱等。
(——〔德〕玛克斯· 德索《美学与艺术原理》)
A、童年记忆
⑵直觉与想象力
作曲家依靠直觉和想象力去主动构思、 判断音响主题的准确性
我的整个想象是在随着意象颤栗。追求已久,失去
的形式在自然地组合,愈来愈明晰地变为复活了的 现实。我脑前很快升起一个充满各种形象的世界, 哪些形象如此神奇地显露出原始可塑性,以至于当 我清楚地在我面前看得到他们,在我心里听到他们 的歌声时,我简直无法对他们近乎确实的亲密的自 信的态度做出说明。 ——〔德〕瓦格纳
“与我们有关的还不是想象本身,而是创造性
的想象,即帮助我们从概念水平升到具体形 象水平的那种能力。” ——〔俄〕斯特拉文斯基
二、音乐创作的过程
1、创作过程
个体化体验 灵感 精神创作
↑ ↓
群体性体验
↑ ↓
责任
↑ ↓
物质创作
获得生活体验——创造冲动——转化为音乐形象
——〔保〕克拉洛夫《创作过程与艺术家的个性》
身没有什么一定的主题)时掠过脑际的一些 默然的感觉呢?这纯粹是一种抒情的过程, 是灵魂在音乐上的一种自白,而且充满了生 活中所有的经验,通过音乐倾泄出来,恰如 抒情诗人用诗句把它倾泄出来一样。” ——〔俄〕柴可夫斯基
⑶综合他人心理体验的精神创造活动
“您知道是什么使我有勇气和决心战胜恶劣的命运吗? 这是因为我想到今天,当整个国家的未来显得十分 的渺茫、而每一天都有孤儿、许多家庭变成贫困的 时候,你就会为完全沉湎在自己私人的小事情上而
⑶、对客观事物经常保持新鲜感
⑷、注意摆脱思维惯性
4、正确对待灵感 ⑴、反对灵感神秘论 海顿《创世纪》:灵感“来自天上。” 唐· 王勃:喝墨水引起灵感。
⑵、反对否定灵感 斯特拉文斯基
奇——论作曲过程》
⑶、音乐想象的创造性
对听觉记忆的分析综合
从生活表象到纯粹精神 对音响模型的创造性构建
作曲家的精神寄托
3、音乐想象的动力
⑴创作情绪
A、创作情绪的本质 是作曲家的有意识的心理活动,是其主动 性的心理要求,是出于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
B、创作情绪的受制因素
首先受制于生活体验
“我感觉作曲家开始写一部新作时,总是带着 他对他们所希望表达的社会精神气质的直觉入手 的。” “如果我的音乐能够表现此时此地的什么,那 我就感到无比幸福了。” ——〔美〕乔治· 克拉姆
“如果一定要用简单的语言说明那些富于创
造性的音乐家创作的基本意图的话,我会 说,作曲家作曲是为了表达、交流以及用 永久的形式记录下某些思想、感情和现实 状况。这些思想和感情是作曲家在他所生 活的社会的接触中形成的。” ——〔美〕艾伦· 科普兰
关于《风》:“那年冬天的那夜又刮大风, 我没有棉被,谁也睡不成,只得点灯写作, 哪知风猛烈地吹进,煤油灯吹灭了又吹灭。 我伤心极了,我打着战听寒风打着墙壁、穿 过门窗,猛烈嘶吼,我的心也跟着猛烈撼动。 一切人生的祖国的苦、辣、辛、酸、不幸都 汹涌起来。我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于是借 风抒怀写成了这个作品。” ——冼星海《我的音乐生活》
受制于环境
关于理查· 施特劳斯:“樱花不在冬天开放, 乐思也不在自然界萧瑟、阴冷的时候到来。 我热爱大自然,因此我在春季和夏季于巴伐 利亚的高地创作我最好的作品是很自然的。 事实上我通常从春季创作到秋季,然后冬季 写出乐谱并且修饰细节。” ——玛克斯· 格拉夫的《从贝多芬到肖斯 塔科维奇——论作曲过程》
想象:以人们记忆中的表象为材料,通过对
这些材料的分析和综合,创造出新的形象。
艺术想象:以人的社会生活、精神生活作表
象材料来创造未知觉过的形象。 音乐想象:以人的社会、精神生活作表象材 料,先创造出听觉表象,然后据此作进一步 的分析、综合,创造音响形象。
(艺术即“有意味的形式”——〔英〕克莱夫· 贝尔)
3、灵感产生的条件
⑴、应具有现实的依据(从根本上说,灵感是 作曲家在长期艰苦的创造性劳动的过程中产生 的)
“灵感是一位不爱拜访懒汉的客人,它出现在
召唤它的人的面前。”
——柴可夫斯基
⑵、宁静的心理状态(灵感总是产生于长期紧 张之后暂时的松弛状态下)
“身体完全旺健并且安闲自在的时刻,好的意
思就会到来。” ——〔德〕赫尔姆霍尔茨
音乐创作的美学观照
一、音乐创作的本质 1、立美与审美
音乐实践的三个环节与音乐存在的三要素:
三环节:创作、表演、欣赏 三要素:形态、意识、行为
立美与审美:
立美:“建立美的形式”(通过主体审美意识的对 象 化来传送审美意识) 审美:“从精神产品中收取审美意识的传达”
2、音乐创作的本质 ⑴表达时代精神和思想的社会实践活动
“每当人类的精神力量有所增长,艺术的力
量就随之增长,因为这两者是密切相关、 相辅相成的。……一个艺术家千万要正确 估量自己的地位,明白对艺术的自身所负 的责任,懂得他不是一位君主皇上,而是 一个为崇高目的服务的人。” ——〔俄〕瓦· 康定斯基
⑵表达创作者个体化感受的精神创造活动
“你怎样能够表现当你在写一部器乐曲(它本
2、精神创作 作曲家在生活体验的基础上,为将内心 感受转化为外在音响而从事的一种心灵的构 建、创作活动。
⑴构建音响模型:
只要我不受干扰,我的主题便自动展开,变
得条理化和清晰起来。虽然作品很长,它却 完整的地在我脑海里耸立起来,就像一幅优 美的绘画或一尊塑像,我可以一览无余地审 视它,我想象中听到的不是片段结构的拼凑, 而是瞬间的整体。 ——〔奥〕莫扎特
C、超越技巧 物质创作又不单是技巧的运用,它千方 百计地试图超越技巧,追求自身的独创性。 受新的审美要求和创作情绪的驱使,想 象力将为作曲家提供新的音响结合方式,直 觉又告诉他运用这些新方法的尺度,从而解 决逻辑思维和技巧运用过程中的受阻问题。
三、关于想象 1、音乐想象的本质及方式
⑴ 、想象的本质
灵感的有意识:
“要扇起真正的灵感,面前就应该先有一 种明确的内容,即想象所抓住的并且要用艺 术方式去表现的内容。” ——黑格尔《美学》
2、灵感产生的心理依据
⑴、灵感的特性(突发性:难以预期、瞬间即 逝)
难以预期:科普兰:“它不知来自何方——
对它也无法控制。它来时象一种自动的、无 意识的写作,它就象是一位没有预约的访 客。”(柯克《音乐语言》) 瞬间即逝:柏辽兹:“第二天清晨,我的交 响曲便永远的逝去了。”(《从贝多芬到肖 斯塔科维奇——论作曲过程》)
⑵、激情
是一种强烈、激动而短促的情绪状态,是音
乐创作过程中的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 施光南谈《周总理,您在哪里?》:“这个 感情是积累了很长时间的,写的时候一边写 一边掉眼泪。‘您在哪里’的音调,不是作 曲手法想出来的,而是自然地心里呼喊出来 的。写的当时是一种撕心裂肺的感觉。”
⑶、创作才能 人对各种音响进行组合时所具有的一种 特殊能力,受制于经验与个性。
“很难找到一个著名的大师是我没有好几次
仔细研究过的。” ——莫扎特
四、关于灵感
1、什么是灵感
是创造性想象活动进行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
心理现象
灵感的无意识:
贝多芬:“您问我的乐思是从哪里来的吗? 这我不能确切地告诉您,它们不请自来,象 是间接地、又像是直接出现,我在大自然的 怀抱里,在林中漫步,在夜的寂静中捕捉它 们,清早起来,心情振奋,这种心情诗人用 文字表达,而在我这里就转化为声音,发出 响声,喧闹着、狂吼着,直到以乐谱的形式 出现在我的面前。” ——〔俄〕捷尼索夫《论作曲过程》
作曲家对其显性意识中已经消失、但在潜意
识中仍然保留、且对其艺术想象有影响作用 的那一部分往事的回忆。
B、情结
主要是指一个被意识所压制而始终在无意识
中活动的、以本能冲动为核心的愿望。 “恋母情结”: “水仙情结”: “死亡情结”:
C、性爱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
玛克斯· 格拉夫的《从贝多芬到肖斯塔科维
⑵、想象的方式
A、心理学的想象机制
再造想象:根据某种表述和条件的描绘,在
头脑中形成一种事物形象。 创造想象:不依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 新的形象。 消极想象:被动的、无意识的 积极想象:主动的、有意识的
B、音乐想象
音乐想象:
第一,先将其他表象转化为听觉表象 (创造想象) 第二,对听觉表象的分析、综合并形成 新的音响形象(再造想象) 音乐想象机制的关键在于将其他表象转换为 听觉表象,而“转换”的关键又在于寻找二 者之间的共同点。
⑵、灵感产生的心理依据
心理学中潜意识表象活动的三种情形: 表象的改变:作曲家感知现实的客观对象, 形成表象记忆(创作新的听觉表象),且这 种记忆岁作曲家的意愿而不断改变。 表象的局部突出:作曲家根据喜好而使表象 记忆中的某一部分得到突显。 表象的组合: 潜意识表象活动中的“神奇” 组合(灵感之光)
A、转移
艺术创作活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再现
过程的构成,二是这一对象的再现。在视觉 艺术中,第一阶段应当等同于构成一个“活 的物象”,第二阶段则是将这一物象转移到 帆布或大理石上。 ——〔波〕奥索夫斯基
B、修理
凡是感情冲动写出来的作品,必须精密地处
理它,把它修正,把它增补,顶重要的是把 它压缩来适应格式的需要,这一点上,你有 时候必须反对你的袋,一定要无情啊。 ——〔俄〕柴可夫斯基
感到羞耻。当国家由于共同的事业而血流成河的时 候,你就会耻于为自己流泪。” ——〔俄〕柴可夫斯基
⑷是一种受审美经验支配的创造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