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观察生物第4节常见的动物(2)作业设计(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常见的动物》教案2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常见的动物》教案2 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生物多样性》的第二节《常见的动物》。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和理解各类常见的动物,如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等;分析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生活习性;探讨动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各类常见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生活习性。
2. 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观察和分析动物,提高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培养保护动物和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各类常见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生活习性。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观察和分析动物,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模型、挂图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不同种类的动物图片,引发学生对动物多样性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学习各类动物的名称、特征和生活习性。
a. 哺乳动物:以家兔为例,讲解哺乳动物的特征。
b. 鸟类:以麻雀为例,讲解鸟类的特征。
c. 爬行动物:以壁虎为例,讲解爬行动物的特征。
d. 两栖动物:以青蛙为例,讲解两栖动物的特征。
e. 鱼类:以鲫鱼为例,讲解鱼类的特征。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动物,分析其特征和生活习性。
4. 例题讲解:讲解各类动物的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常见的动物》2. 内容:a. 哺乳动物:家兔b. 鸟类:麻雀c. 爬行动物:壁虎d. 两栖动物:青蛙e. 鱼类:鲫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列举五种哺乳动物,并说明其主要特征。
b. 列举五种鸟类,并说明其主要特征。
c. 分析你所熟悉的动物,归纳其所属类别及其特征。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动物多样性的认识有所提高,但仍需加强观察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2.4 常见的动物(第二课时) 教案(浙教版七年级上)

第2章第4节常见的动物(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归纳脊椎动物各纲的主要特征和了解其中的常见代表动物;2、利用猜动物游戏,巩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主要特征;3、学习利用43页的分支检索表,根据动物的特征来进行归类,填写42表格;能力目标:1、学习收集和利用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2、学习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大自然,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特征的归纳和记忆。
动物的特征多,差异大,每纲的动物特征多有例外,部分学生容易专牛角尖,不容易总体把握动物的主要特征。
在这一块学生的兴奋点高,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要善于控制学生的学习。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游戏、师生互动媒体方式:图片及文字资料教学过程:教师: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动物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分类的依据是动物的体内是否有脊椎骨。
现在知道地球上的脊椎动物有4.7万种左右,形态特征各异,要了解他们还需要进一步分类,我们把脊椎动物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上堂课已布置同学去收集信息,现在请准备一下,我们请同学来交流,介绍。
也希望其他同学能够补充。
学生:鱼类介绍、补充;两栖类介绍、补充;爬行类介绍、补充;鸟类介绍、补充;哺乳类介绍、补充;教师:简单归纳各纲的主要特征。
(也可以利用课件)教师:下面我们来做猜动物游戏。
介绍规则要求,可以准备好卡片。
学生:猜动物游戏活动,巩固各纲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师:从游戏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脊椎动物具有相同的形态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可以把脊椎动物分为五大类。
在发现一些自己不认识的新动物时,同样可以用是或不是来确定它属于哪一类。
教师:下面一起来看43页的图,学会后,来判断青蛙、猫、鸡、蛇、草鱼各属于哪类动物,并说明理由。
学生:具体判断回答,填写。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2.4常见的动物学案设计(含答案)

第4节常见的动物〖要点整理〗1.对物体进行分类操作的一般步骤:明确分类的对象→确定分类的依据→得出分类的结果。
⑴分类的依据一般是分类对象间的区别;而事物间的区别往往较多,所以依据不同,同一分类对象的分类结果也会不同。
⑵科学的分类方法是以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以及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等为依据进行分类的,并根据它们之间的差异大小,由大到小依次以界、门、纲、目、科、属、种构成分类的七个等级。
2.动物的分类:按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3.脊椎动物4.无脊椎动物5.无脊椎动物中节肢动物分为四类:昆虫类、蜘形类、甲壳类、多足类。
节肢动物中昆虫类的种类和数量是生物界中最多的,昆虫类的特点: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和二对翅,身体、触角和足都分节,体表长有坚硬的外骨骼。
易错的物种:海马、鲨鱼是鱼类;鲸鱼、蝙蝠是哺乳类;鳄鱼、甲鱼是爬行类;娃娃鱼是两栖类;鲍鱼是软体动物;企鹅、鸡、鸭、鸵鸟是鸟类。
〖例题解析〗〖例题〗在非洲的热带雨林中,生活着一种飞鼠,体表长有皮毛,前肢和身体间有薄膜相连,能在空中滑翔,体温恒定,胎生小飞鼠,用母乳哺育长大。
从上述资料分析,飞鼠属于()A.哺乳类B.鸟类C.爬行类D.两栖类分析与解答:从描述中可知,其体温恒定,胎生小飞鼠,用母乳哺育长大,也就是说其具备哺乳类动物最大的特点,胎生和哺乳,应当属于哺乳类动物,选A。
〖巩固基础〗1.如果你举办一个动物招待会,招待地球上的所有动物,你该发出的邀请书应约( )A.5万份B.50万份C.500万份D.125万份2.对动物进行分类的特征是()A.身体结构特征B.生活方式特征C.生殖方式特征D.以上特征都是3.下列动物都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A.蚯蚓和蜗牛B.鸡和蚕C.鲤鱼和鸡D.蚕和蝙蝠4.下列动物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一组是( )①蚯蚓②鲤鱼③蝙蝠④蜗牛⑤青蛙⑥蚕⑦蚂蚁A.②③⑤B.①④⑥⑦C.①②③④⑦D.⑤⑥⑦5.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是()A.生活在陆地上,以卵繁殖后代B.恒温,终生用肺呼吸C.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D.体内受精,幼体发育摆脱了水环境6.下列常见动物中,生理功能最完善、最高等的是()A.鲫鱼B.青蛙C.鸽子D.老鼠7.下列动物中,属于脊椎动物,只能用肺呼吸的是( )A.鱼B.蝗虫C.蝾螈D.扬子鳄8.[2015台州]下列四种动物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9.下列几种生物中,不是真正的陆生动物的是( )A.蟾蜍B.短吻鳄C.鸭D.松鼠10.下列对两栖类动物“两栖”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A.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陆地上B.有时生活在水中,有时生活在陆地上C.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可以水陆两栖D.主要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11.有一种脊椎动物的幼体,水生,用鳃呼吸,成体陆生,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这种脊椎动物属于()A.鸟类B.爬行类C.两栖类D.鱼类12.鲫鱼、虾、蚌、蟹都生活在水中,若将它们分成两类,其依据是()A.是否用肺呼吸B.有无脊椎骨C.体温是否恒定D.是否胎生13.某同学将六种生物依据某一标准进行分类,结果如下方框内所示,你认为她进行分类的依据是()A.脊椎骨的有无B.体温是否恒定C.呼吸方式的不同D.生殖方式的不同14.在生物的七个分类等级中,所含生物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相似程度最高的是()A.种B.科C.门D.纲15.比较鱼、蛙、鸟、兔的骨骼,一个明显的相同点是()A.背部都有一条脊柱B.都有四肢C.都有肋骨D.都有尾骨16.下列四种动画形象,哪种原型属于地球上最高等的脊椎动物――哺乳动物()A.唐老鸭B.米老鼠C.蜘蛛侠(蜘蛛)D.章鱼哥(章鱼)17.有人将猫头鹰、蝙蝠、鲫鱼归为一类,将水母、草履虫、蜈蚣归为一类,你认为他的分类依据是()A.陆生或水生B.有脊椎骨或无脊椎骨C.单细胞或多细胞D.会飞或不会飞18.家鸽的形态结构与飞行生活无关的是 ( )A.身体呈纺锤形B.有坚硬的角质喙C.前脚变为翼D.骨骼薄且中空19.下列都不属于恒温动物的一组是()A.扬子鳄、娃娃鱼B.小狗、企鹅C.鲸、大熊猫D.人、小鸡20.选择合适的动物特征,将其序号填入表中相应的空格内。
《第二章 观察生物 第4节 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

《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识别常见的动物,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理解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动物世界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识别常见的动物。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动物分类,理解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常见动物的图片或模型,如狗、猫、鱼、鸟、昆虫等。
2. 准备动物生态系统的相关资料,以便讲解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 准备用于观察和比较的动物样本或图片。
4. 设计教室讨论和小组活动,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视频展示:观看一些动物的视频片段,包括陆生动物、水生动物、昆虫、鸟类等。
2. 设问:你认识这些动物吗?你能给它们分类吗?3. 引入:常见的动物分为哪些类?每类都有哪些特点?让我们一起学习初中科学课程《常见的动物》。
(二)新课教学1. 展示常见动物图片:(1)无脊椎动物(如蚂蚁、蚯蚓、鱼、鸡等);(2)脊椎动物(如猫、狗、鸟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描述它们的特征,并尝试分类。
3. 讲解动物的分类系统:动物界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
无脊椎动物包括原生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节肢动物等;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
4. 讲解无脊椎动物的特征和分类:蚂蚁、蚯蚓等属于无脊椎动物,它们没有脊柱。
无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是身体由多个细胞组成,有外骨骼、触角和足等。
5. 讲解脊椎动物的特征和分类:猫、狗、鸟等属于脊椎动物,它们有脊柱。
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是身体由多个器官组成,有脊柱、肺等。
6. 实验:学生动手解剖小鱼,观察其内部结构,加深对脊椎动物特征的认识。
7. 引导学生总结常见的动物及其特征和分类。
【新版】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常见的动物》第2课时【创新教案】

2.4 常见的动物【内容来源】七年级浙教版上册第2章第4节【主题】常见的脊椎动物【课时】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五类脊椎动物,说出五类脊椎动物的代表动物,知道五大类脊椎动物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认识二岐分支检索表,并且根据动物的特征来进行归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大自然,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特征的归纳和记忆2.教学难点:学生能否把五大类脊椎动物的特点转化为一种逻辑判断的依据,有条理的去理解动物的分类。
三.教学过程:活动11.复习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动物可以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以及物种间的亲缘关系进行分类。
提问:“将几种动物进行分类”【学生活动】预设:根据生活习性:是否生活在水里:生活在水里:鱼、蛙;不生活在水里:兔子和鹤根据是否有羽毛:有羽毛:兔子和鹤;无羽毛:鱼、蛙根据体温是否恒定:恒定体温:兔子和鹤;体温不恒定:鱼、蛙活动22.导入我们刚才从生物的表面特征来区分,我们经一步看看这些生物的骨骼是怎么样的。
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明显的相同特点吗?【学生活动】预设:背上都有一条脊椎骨。
【教师活动】同学们说的背上都有一条脊椎骨,叫脊柱,动物可以根据有没有脊柱,可以将动物分为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在知道地球上的脊椎动物有 4.7万种左右,形态特征各异,要了解他们还需要进一步分类,上节课已经布置过预习作业,请同学来说说看,脊椎动物还可以怎么分?【学生活动】生……【教师活动】没错,脊椎动物可以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那他们是根据什么来分的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活动33.鱼类“生命起源于海洋,在4.5亿年前出现了第一种脊椎动物------鱼类”。
观看鱼类的图片,并介绍各种各样的鱼:金鱼、黄鱼、鲫鱼、鲤鱼及四大家鱼--鲢鱼.草鱼、青鱼、鳙鱼。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2.4常见的动物(二)教案

时 间
月 日
执教人
集体研讨
二次备课
辅备人
七年级 备课组全体老师
课 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4常见的动物(二)
教学目标
1、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标准
2、说出五大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形态和生活习性
3、会编制简单的检索表
教学重点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标准,五大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形态和生活习性,3、会编制简单的检索表
爬行类特点: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一般贴地爬行。
鸟类特点:用肺呼吸,体表被羽毛,前肢为翼,胸肌发达,体温恒定。
哺乳类特点:全身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哺乳。(分布最广、功能最完善的动物。)
任务二:自学课本P59-P62,完成下表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代表动物
体表裸露
生活环境水生
运动器官四肢
呼吸器官
体温恒定
生殖卵生
游戏:用“是”和“不是”来猜一猜你心中的动物是什么?
青蛙、猫、鸡、蛇、草鱼
任务三:用二歧分类检索表确定青蛙、猫、鸡、蛇、草鱼各属于哪类动物。
小结: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难点
会编制简单的检索表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引入:这些动物骨骼有什么共同点?
都有脊椎骨。
任务一:你知道哪些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是最高的等的动物
鱼类特点: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表有鳞片。
两栖类特点: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有尾无四肢,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或水中,无尾有四肢,用肺和皮肤呼吸。
2.4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包括投影仪、计算机等;生物实验室及相关实验器材;动物标本或模型;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一份关于一种动物的研究报告,包括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生态环境、保护现状等内容。
2.作业反馈:
(1)对于练习题,我会及时批改并给出具体的分数和评价,指出学生的错误并提供正确的解答。同时,我会鼓励学生自主复习和巩固相关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2)对于短文作业,我会仔细阅读并给出评语,表扬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实践经验,并提出改进建议,如如何更好地保护动物和关爱生态环境。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科普图书:推荐学生阅读《动物世界》、《生物奥秘》等科普图书,深入了解各种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2)纪录片:观看纪录片《野生世界》、《蓝色星球》等,直观地了解动物的生活场景和生态系统的运行。
(3)网络资源:搜索相关动物保护组织的官方网站,了解保护动物的行动和项目,学习保护动物的知识和方法。
最后,在教学资源拓展方面,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动物保护方面的知识较为关注。他们通过阅读科普图书、观看纪录片等方式,对动物保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让我意识到,拓展资源对于丰富学生知识体系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引导学生利用拓展资源,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板书设计
1.动物的特征与分类
- ①无脊椎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2.课程平台:学校提供的教学管理系统,如在线课程、学习任务发布和作业提交平台;
2.4.2《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常见的动物”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常见的动物”课题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2.制定改进措施:
根据反思活动中的评估结果,我将制定一系列改进措施,并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实施。首先,我会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如设计一些辅助资料、提供一些参考书籍等。其次,我会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建议,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如增加一些实践活动、引入一些新的教学工具等。此外,我还会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期望,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1)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动物的角色,通过模拟动物的生活习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动物的特征。
(2)实验: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动物特征的实验,如观察昆虫的身体结构、鸟类的羽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3)游戏:设计关于动物特征的问答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4)小组讨论:引导学生针对动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等级展开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秋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观察生物 第4节 常见的动物 第2课时 常见的脊椎动物 检索表习题 (新版

第4节常见的动物第2课时常见的脊椎动物检索表01知识管理1.动物分类分类: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椎骨,动物分为________动物和________动物。
2.脊椎动物的分类(1)鱼类:生活在________,用________呼吸,靠________运动,身体表面常覆有________。
代表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两栖类:幼体生活在________,有尾无四肢,用________呼吸;成体生活在____________,无尾有四肢,主要用________呼吸。
代表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爬行类:用________呼吸,体表覆盖着________或甲。
毒蛇和无毒蛇的区别在于有没有________和________。
代表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鸟类:身体呈________形,前肢特化为________,体表有________,体温________,胸肌________,骨骼愈合、________、中空,脑比较________。
代表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哺乳类:目前动物界中分布最广、功能最完善的动物。
全身________,体温________,________、哺乳。
代表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注意:①体温恒定的动物包括鸟类和哺乳类;②羽毛和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鸟类体表被覆羽毛,哺乳动物体表被毛。
3.检索表概述:目前,常用的是二歧分类检索表。
这种检索表把同一类别的生物,根据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的区别,分成相应的________个分支。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科学 第4节 常见的动物 教案(教学设计)

第2章第4节常见的动物第1课时一、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分类等级。
2.了解各分类等级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能依据生物间相同和不同的特征,对几种常见动物进行逐级分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在不断地完善着。
2.树立科学事业是我们每个人的事业,是代代相传的事业的观念。
3.了解动物在科研中的重要作用,感恩动物为人类做出的贡献,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依据生物间相同和不同的特征,对几种常见动物进行逐级分类。
各分类等级间的关系。
1.视频→动物种类多→你最喜欢或最熟悉的动物,你知道它的特征有哪些?2.自然界现存的动物有多少种?3.要把这125万种动物全部进行研究容易吗?4.挑选代表性动物进行研究,怎样才能确定哪种动物是具有代表性的,它的研究成果又可以应用到哪些动物身上呢?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先对动物进行什么工作?根据学生能否回答第4小问,决定要不一.活动:动手分一分要进行“小游戏”活动小游戏“比一比:看谁先找到”显示课件“回形针”图片,出示物品请2位课代表分别在讲台上的物品(一类是分类好的,另一类是没有分类的)中,找到回形针采访:(1)你觉得自己比对方能先找到回形针的原因是什么?(2)你觉得自己比对方后找到回形针的原因是什么?(3)把物体归类(分类)有什么好处?原来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常用分类的方法将信息或事物有序地组织起来。
同样要从125万种动物中选出代表性的动物,以便更好地研究和识别它们,我们需要先对动物进行分类。
接下来我们就来做一回小小科学家,尝试着对屏幕上的5种动物进行分类先请大家认真阅读活动单第一模块的题干和例题,然后将你的分类依据和结果填写到活动单上寻找回形针1.分析原因2.分类的好处对动物进行分类的必要性和意义板书:1.动物分类的意义着重指导分类方法,让学生初步学会分类的基本方法二.科学家在生物分类上的贡献三.现在的生物分类方法出示图片:鸽子、蝴蝶、金鱼、海豚、老虎1.请一位同学上来将黑板上的动物分成两类,并说出自己这样进行分类的依据。
浙教版科学 7年级上册 第2章 第4节 第2课时 无脊椎动物、检索表

分层训练
9.如图是几种常见的动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将动物分为两类,图中无脊椎动物是___A___ (填字母)。 (2)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的动物是___B___(填字母);从生殖方式上比较 C、D和E,E的特点是___胎__生__、__哺__乳____;一生中用过三种器官呼吸的动物 是___C___(填字母)。
七年级 科学
第2章 观察生物
第4节 常见的动物 第2课时 无脊椎动物、检索表
01
聚焦教材
02
分层训练
聚焦教材
1.生物学上常用___检__索__表_____来鉴定生物的种类,目前常用的是 __二__歧__分__类__检__索__表______。
2.无脊椎动物的特征:无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体内没有__脊__椎__骨____,它 们的形态各异,按照形态和结构可分类如下:
聚焦教材
腔肠动物门 扁形动物门 线形动物门 环节动物门 软体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 棘皮动物门 原生动物门
分层训练
1.“美人鱼”的学名叫儒艮,之所以被人们称为“美人鱼”,是因为母兽给幼崽喂
奶时常浮出水面,像人类哺乳的情形。你认为“美人鱼”属于( C )
A.鱼类
B.软体动物
C.哺乳动物
D.两栖类
2.千姿百态的动物王国里,有些动物的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有些动
分层训练
14.为探究沙漠中的蝎子在白天把自己的身体藏在数厘米深的沙里这个问题, 某同学模拟环境做了一个实验,如图所示,并测得以下数据:
(1)该实验中,电灯光模拟沙漠中的___太__阳__光____。 (2)根据所测得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请写出其中的一条结论: ___相__同__深__度__,__湿__泥__土__的__温__度__变__化__小__于__干__细__沙__的__(其__他__合__理__结__论__均__可__)_____。
2.4.1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 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 两栖类:生活在水中和陆地上,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
- 爬行类: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
- 鸟类:有羽毛,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
- 哺乳类:生活在陆地上,有毛发,用肺呼吸,哺乳胎生。
3.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常见动物的特点: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五大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3.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物质循环等。
4. 人与动物的关系:人类与动物相互依存,应珍惜和保护动物资源。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分类方法,掌握各类动物的特点,认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2.4.1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ຫໍສະໝຸດ 主备人备课成员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2023-2024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第四节的第一部分,即“2.4.1常见的动物”。本节课主要介绍动物的分类方法和常见动物的特点。教材中包含以下内容:
1. 动物的分类方法:根据动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殖方式等特征进行分类。
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动物的分类方法:
- 形态结构特征:比较动物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等特征进行分类。
- 生活习性:根据动物的生活环境、食物来源、繁殖方式等生活习性进行分类。
- 生殖方式:根据动物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无性生殖等)进行分类。
- 遗传关系:根据动物的遗传关系进行分类,如进化树等。
重点题型整理
1. 动物分类方法的选择题
七年级科学上册 2.4 常见的动物教案2 (新版)浙教版

2.4 常见的动物教学目标:1.学习分类,分类需要根据事物的特征,分类是有目的的2.了解动物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了解分类的依据是脊椎骨形成的脊柱3.了解常见动物的分类。
4.归纳脊椎动物各纲的主要特征和了解其中的常见代表动物;5.学习利用分支检索表,根据动物的特征来进行归类,6.通过观察了解无脊椎动物各纲的特征和了解其中的常见代表动物;7.通过观察和讨论了解昆虫的特征,能够根据特征判断某个动物是否是昆虫;教学重点:如何理解动物要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特征的归纳和记忆。
教学难点:怎样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动物的重要特征上。
教学安排:2.5课时教学过程:一.动物分类1.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根据物体的特征做过一些分类。
例如:物体根据能否生长,能否呼吸,是否需要营养等特征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大类,生物又根据能否进行光合作用可以分为动物和植物。
2.地球上现存的动物大约125万种。
(展示动物的图片)为了研究与识别它们,我们需要对它们进行分类学习。
对动物分类时,也要先仔细观察和研究,了解动物的具体特征,在根据这些特征进行分类。
3.P37活动:对鸡,蚕,鲤鱼,蝙蝠进行分类根据水生还是陆生:水生动物(鲤鱼)和陆生动物(鸡,蚕,蝙蝠)根据有没有羽毛:有羽毛的动物(鸡)和没有羽毛的动物(蚕,鲤鱼,蝙蝠)有没有翅膀:有翅膀的动物(鸡,蝙蝠)和没有翅膀的动物(蚕,鲤鱼)会不会飞。
4.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脊椎动物(鸡,鲤鱼,蝙蝠)和无脊椎动物(蚕)二.脊椎动物(动物中最高等的)1.有脊椎骨的动物称为脊椎动物,没有脊椎骨的动物称为无脊椎动物2.P39讨论3.分类:根据它们不同的形态特征可将它们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①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身体的表面有鳞片。
②两栖类的幼体与鱼有些相似,生活在水中,有尾无四肢,有鳃呼吸;它的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也生活在水中,无尾有四肢,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第二章第4节常见的动物》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上册

《常见的动物》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观察、了解和描述常见动物,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动物分类知识,培养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加深对动物生态及生物多样性的理解。
二、作业内容1. 动物图片识别:学生需从老师提供的常见动物图片中,选择并标出至少五种不同种类的动物,并对每一种动物的外观特征、习性进行简短的文字描述。
此过程可培养学生的识别和观察能力。
2. 动物资料搜集:学生需要收集每种所选动物的详细信息,包括分类地位、生态习性、生活环境等,并将这些信息整理成一份简明扼要的报告。
这不仅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能锻炼他们的信息搜集和整理能力。
3. 制作动物主题海报: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收集的资料,设计一张以所选择动物为主题的海报。
海报需包含动物的图像、简介和生态特征等内容。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4. 小组合作展示:学生将根据组内讨论结果,在课堂上对所选动物的特性进行小组展示,展示形式可以是PPT报告或口头讲述。
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作业要求1. 图片识别:所选择的动物必须真实存在,并能够准确识别其种类;描述需准确、简洁,能反映动物的主要特征和习性。
2. 资料搜集:信息来源需可靠,报告内容需客观、准确;报告格式需清晰、易于理解。
3. 制作海报:海报设计需美观大方,内容需准确完整;需包含动物的基本信息、生态特征等。
4. 小组合作展示:小组内成员需共同参与讨论和准备,展示时需条理清晰、表达流畅;能正确回答老师和同学的提问。
四、作业评价本作业将根据以下标准进行评价:1. 图片识别准确性及描述的准确性;2. 资料搜集的全面性和报告的客观性;3. 海报设计的创意和美观程度;4. 小组合作展示的流畅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五、作业反馈1. 老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并给出相应的评价和建议;2. 学生根据老师的反馈,对作业进行修改和完善;3. 老师将选取优秀作业进行展示和表扬,以激励学生;4. 学生对作业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于后续学习。
《第二章第4节常见的动物》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上册

《常见的动物》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观察、描述和分类等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常见动物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及生态环境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为后续动物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作业内容本作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动物种类认知:学生需从课本和资料中搜集至少五种常见动物的资料,包括名称、特征、生活习性等,并绘制出每种动物的简笔画或剪贴画。
2. 观察记录:学生需在家长的陪同下,选择一种常见动物进行实地观察,并记录其生活环境、行为特点等,形成一份观察报告。
3. 动物分类:学生需根据动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将所搜集的动物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依据。
4. 动物故事创作:结合所学知识,编写一篇以某种动物为主角的故事,注意在故事中融入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三、作业要求为确保作业质量,本作业有如下要求:1. 资料收集:所搜集的动物资料应真实可靠,图像绘制应尽可能接近真实比例和形态。
2. 实地观察:实地观察需确保记录内容的真实性,记录过程中注意观察的细节和背景信息。
3. 分类准确:动物分类应依据科学依据进行,分类结果应准确无误。
4. 故事创作:故事内容应与所学知识相符,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流畅。
5. 作业格式:所有作业内容需以电子文档形式提交,包括文字描述、图片等。
四、作业评价本作业的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准确性:资料收集和实地观察的准确性。
2. 创新性:故事创作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3. 逻辑性:分类依据的科学性和逻辑性。
4. 表达能力:文字描述的清晰度和表达能力。
5. 综合评价:综合以上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给出等级和评价意见。
五、作业反馈作业提交后,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并针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进行指导和纠正。
同时,教师将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表扬,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在下一课时,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反馈,分析学生的优缺点,提供学习建议,并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指明方向。
《第二章 第4节 常见的动物》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上册

《常见的动物》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对常见动物的观察和记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2. 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增强对动物多样性的认识。
3.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二、作业内容1. 观察与记录:学生自行选择家中常见的动物(如狗、猫、鱼、鸟等),进行观察和记录。
观察内容包括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环境、活动习性等,记录可以采用表格或图片等形式。
观察时间为一周,完成后提交观察报告。
2. 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动物进行深入研究。
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获取信息,小组内讨论动物的生活习性、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讨论完成后提交小组报告,报告中需包含小组讨论的成果和疑问。
3. 作业要求:(1)独立完成观察任务,真实记录观察结果;(2)小组讨论时积极参与,尊重他人观点;(3)报告内容要客观、准确,字数不少于XX字。
三、作业评价1. 观察报告:根据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分析能力进行评价,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2. 小组报告:根据报告的内容质量、讨论效果和问题提出情况进行评价,分为A、B、C、D四个等级。
3. 评价结果将作为平时成绩的参考,并向家长反馈。
四、作业反馈1. 学生:学生应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自我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2. 家长: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和老师的工作,关注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支持和鼓励,促进孩子的学习进步。
3. 教师:教师应定期收集和分析学生的作业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每个学生实现自己的潜能。
通过本次作业的设计,旨在通过观察、记录、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常见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同时,也希望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与交流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观察生物第4节常见的动物(2)作业设
计(新版)浙教版
第4节常见的动物(2)
1.无脊椎动物大约有 _万种,根据他们的形态特征不同可以分为八大类,分别是__ _、 _、 _、 __、 _、 _、 __ 、__ _。
2.动物中成员最多的家族是 __,它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 __,体表有一层 _,身体分为_ _、 _、 _三部分,有 _对足,一般有___ _对翅,根据是否对人类有益,把它们分为 _和 _。
【夯实基础】
1.许多既有趣味性又富含哲理的歇后语都与动物有关。
如“地里的蚯蚓——能屈能伸”、“长颈鹿的脖子丹顶鹤的腿——各有所长”、“春蚕结茧——一丝不苟”、“蚂蚁搬家——大家动口”、“瓮中捉鳖——十拿九稳”等,老师将这些动物分成了两大类,其归类的依据最可能的是( )
A.生活环境的不同
B.体内有无脊柱
C.运动方式的不同
D.呼吸方式的不同
2.下列动物中,摄取和排泄是同一开口的是( )
A.草履虫 B.水螅
C.蚯蚓 D.海星
3.[2015·台州]下列四种动物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
4.千姿百态的动物王国里,有些动物的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有些动物则没有。
在下列生物中,全属于无脊椎动物的一组是( )
A.家鸽、壁虎、青蛙 B.蝗虫、蚯蚓、蜈蚣
C.鲫鱼、家兔、螳螂 D.蚂蚁、蜜蜂、鲨鱼
5.[2015·聊城]下列诗句中的各种动物,不具备“体表都有外骨骼,身体和足均分节”特征的是( )
A.谁家新燕啄春泥 B.春蚕到死丝方尽
C.蝉噪林逾静 D.早有蜻蜓立上头
6.如图246所示的蜱虫体表有外骨骼,虫体分颚体和躯体两部分,腹面有足4对,每足6节。
根据上面的描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图246
A.蜱虫具有昆虫的结构特点
B.蜱虫属于节肢动物
C.蜱虫是新发现的物种
D.蜱虫属于脊椎动物
7.在观察蚯蚓运动的实验中,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这样做的目的是( )
A.有利于蚯蚓的运动
B.有利于蚯蚓的正常呼吸
C.便于蚯蚓留下运动痕迹
D.保持蚯蚓身体的柔软性
8.河蚌虽然身体柔软,但它的外表面有贝壳保护,因此它属于( ) A.节肢动物 B.软体动物
C.扁形动物 D.鱼类
9.下列昆虫中全部对人类有益的一组是( )
A.螳螂、蜜蜂、家蚕、苍蝇
B.蝗虫、蜻蜓、蝴蝶、蚊子
C.天牛、蚜虫、蝗虫、蝉
D.七星瓢虫、螳螂、家蚕、蜜蜂
10.在一个夏日的夜晚,森林里要召开一个别开生面的“昆虫”聚会,以研究怎样更适应现在日益严峻的环境,大会组委会不应向下列的哪种动物发出邀请( )
A.蟋蟀 B.蜈蚣
C.蝴蝶 D.苍蝇
11.如图247为几种常见昆虫,请根据以下检索表,写出图中各动物的名称。
图247
检索表:
1a体表被鳞片2
1b体表无鳞片3
2a腹部细长、触角棒状菜粉蝶
2b腹部肥大、触角羽毛状棉铃虫
3a前翅发达,后翅退化成平衡棒果蝇
3b前翅狭长革质,后翅宽大膜质蝗虫
A. _ B.____ _
C. _ D.___ __
12.读图248并回答问题。
图248
(1)蝗虫的身体分 _、 _、 _三部分,体内没有骨骼,却在体表长着
一层保护身体的 _。
(2)蝗虫成为农业上的第一害虫,在我国历史上曾多次成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蝗灾已被基本控制住。
蝗灾形成的原因是蝗虫( )
A.繁殖力强
B.喜欢嚼食植物的茎叶
C.能长途迁移
D.以上三项都是
13.棉蚜是棉花的害虫,个体比芝麻还小,数量又多。
如果每平方米棉田里放进3~5只七星瓢虫,就能取得明显的治蚜效果。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里, _是益虫, _是害虫。
(2)“以虫治虫”对环境有什么好处?
_ 。
【能力提升】
14.成语“金蝉脱壳”中的“壳”指的是( )
A.外骨骼 B.皮肤
C.翅 D.细胞膜
15.海洋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鲜美食品,如血蛤、海蜇、对虾、石斑鱼等,它们分别属于( ) A.软体动物、腔肠动物、节肢动物、鱼类
B.腔肠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
C.节肢动物、腔肠动物、软体动物、鱼类
D.鱼类、软体动物、腔肠动物、哺乳动物
16.下列节肢动物中,属于昆虫的是( )
17.某小组在探究“蚯蚓运动”的实验中,建立的假设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糙纸上的运动速度更快。
为验证假设,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玻璃和糙纸都是水平放置
B.斜置的糙纸和水平放置的玻璃
C.水平放置的玻璃和斜置的糙纸
D.潮湿的玻璃和干燥的糙纸
18.[2015·漳州]“我们的妈妈呢?我们的妈妈在哪里?”你一定还记得故事《小蝌蚪找妈妈》里这句经典的问语。
图249为根据该故事情节发行的一套水墨邮票,请据图回答:
图249
(1)属于节肢动物的有 _。
(2)生殖可以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的动物是 __。
(3)根据体内有无 _,可将虾、蟹分为一类,鱼、乌龟和青蛙分为另一类。
【拓展创新】
19.小亮打开橱柜发现许多蟑螂。
小亮想:蟑螂喜欢什么食物?于是他找来蟑螂可能喜欢的食物如米饭、巧克力、咖啡、话梅,并设计了一套透明实验装置。
他将许多蟑螂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放进几个透明装置内,如图2410所示,然后观察对比得出结论。
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2410
(1)选用透明实验装置的好处是
_ 。
(2)四组实验中用的蟑螂有何要求
_ 。
(3)实验中应观察什么量
_ 。
(4)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_ _
参考答案
120 原生动物节肢动物环节动物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线形动物扁形动物棘皮动物昆虫节肢动物外骨骼头胸腹 3 2 益虫害虫
夯实基础
1.B
2.B
3.A
4.B
5.A
6.B
7.B
8.B
9.D 10.B
11. 菜粉蝶蝗虫棉铃虫果蝇 12. 头胸腹外骨骼
D 13. 七星瓢虫棉蚜避免了环境污染
能力提升
14. A 15.A 16.D 17.A 18. 虾、蟹乌龟脊柱
拓展创新
19. 有利于观察蟑螂的行为数量相等,生命活力相当相同时间内通过隧
道进入食物盒的蟑螂数量四种食物中,蟑螂最喜欢吃巧克力,最不喜欢吃话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