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孙思邈的养生秘笈

合集下载

药王养生十三法

药王养生十三法

药王”孙思邈养生十三法"药王”孙思邈,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生,亦是气功养生的实践家。

他在西魏时代出生,相传他活到141 岁才仙游,可见他的长寿心得实在值得学习。

他是如何获得如此长寿的呢?原因之一就是他每天都做“养生十三法”。

有养生专家根据相关资料进行了一些梳理和习练,归纳出如下药王孙思邈的养生十三法:1 .发常梳。

将双手掌互搓数次,令掌心发热,然后10 指向后,由前额开始用手疏头发,经后脑至回颈部。

早晚各做数次。

头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经常做疏头动作,可以明目,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2 .目常运。

第一个方法是——合眼或闭眼均可,用眼珠转圈,先左、上、右、下顺时针方向转;然后眼珠逆时针转圈。

重复 3 次。

第二个方法是——搓手36 下,将发热的掌心敷在眼部。

这两个方法可强化眼睛的功能,对眼疾及近视有调节的作用。

3 .齿常叩。

口微微合上,依次叩门齿、左侧臼齿、右侧臼齿,各30~50 次。

叩齿时,不用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

轻轻松松慢慢叩。

叩齿一方面可锻炼自己的精神集中的能力,一方面通上下颚经络,帮助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退化。

4 .漱玉津。

口微微闭合,舌头从门齿中间开始,沿左、下、右、上的方向(女士先沿右、下、左、上的方向转,不过,方向转反了也没有关系)转三圈;然后舌尖点依次点下鄂、上颚和门齿缝50 次(过去讲72 次)。

点下颚时意念点到肚脐和命门连线的中间或靠后一点点,点上颚时要点到头顶百会。

点完之后,口里会有许多唾液,这是先用唾液漱漱(人安静之后的唾液清凉香甜),分三次下咽。

第一次下咽是想着从身体中间直接送到命门;第二次下咽时要想着从左边(女士从右边)划个弧线到命门;第三次下咽时要想着从右边(女士从左边)划弧下到命门。

从现代科学角度分析,口水含有大量酵素,能调和荷尔蒙分泌,经常做这种动作,可以强健肠胃,延年益寿。

5 .耳常鼓。

一是两掌使劲把双耳掩上,用力内压,然后放手,应该有“噗”的一声;重复做10 下;二是双掌掩耳,将耳朵反摺,双手食指勾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10 下,要噗噗有声。

古代名医孙思邈的脾胃调理秘籍

古代名医孙思邈的脾胃调理秘籍

古代名医孙思邈的脾胃调理秘籍在古代中医学史上,孙思邈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名医。

他不仅在医学理论和治疗技术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还对脾胃调理秘籍有着独到的见解。

本文将为你详细介绍孙思邈的脾胃调理秘籍,帮助你了解如何保护和改善脾胃健康。

脾胃在中医学中被视为人体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

它们的功能失调会导致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甚至是脾虚、胃寒等疾病。

孙思邈从多个方面总结了脾胃调理的方法,以下是其中一些值得注意的秘籍:1. 合理饮食孙思邈认为饮食是脾胃健康的关键。

他鼓励人们养成定时进餐的习惯,并且提倡饮食均衡、多样化。

他主张食用新鲜、天然的食物,避免过度加工和高热量的食品。

此外,人们还应该根据自身体质和季节特点调整饮食结构,比如在夏季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而在冬季选择温热的食物。

2. 注意饮食禁忌孙思邈强调避免过食或过饮,尤其是对于容易刺激脾胃的食品和饮料,如辛辣、油腻的食物、浓茶、咖啡等。

同时,他也提到了一些特殊的饮食禁忌,比如忌食生冷、寒凉、过热等食物。

这些禁忌的遵守将有助于保护脾胃健康。

3. 调节情绪在孙思邈看来,情绪波动与脾胃健康密切相关。

他认为急躁、焦虑、愤怒等情绪会对脾胃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他建议人们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通过适当的运动和休息来缓解压力,维护脾胃的正常功能。

4. 合理运动合理运动是孙思邈推荐的调理脾胃的方式之一。

他认为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消化功能,并有助于排除体内湿气。

然而,他也强调运动的量要适中,过度剧烈的运动会对脾胃产生负担,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5. 中药调理作为一位名医,孙思邈对于中草药的应用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中草药可以为脾胃调理提供有效的辅助治疗,比如在脾胃虚弱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一些能益气补血、健脾开胃的中草药来调理。

然而,在使用中草药时需要遵循医嘱,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孙思邈的脾胃调理秘籍包括合理饮食、注意饮食禁忌、调节情绪、合理运动和中药调理等方面。

“药王”孙思邈活了142岁,他的养生秘诀是什么呢?

“药王”孙思邈活了142岁,他的养生秘诀是什么呢?

“药王”孙思邈活了142岁,他的养生秘诀是什么呢?人们常说“人过七十古来稀“,然而孙思邈却活了142岁。

活了古代高寿的两辈子,让人惊叹不已,就算放到现在,142岁的高寿也是很少见的!那么他的养生秘诀是什么呢?让我们先简单的了解一下孙思邈吧。

孙思邈出生于公元541年,一直活到公元682年。

历经四个朝代,分别是西魏、北周、隋朝和唐朝。

孙思邈从小就很好学,知识渊博,后来由于经常生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

于是,励志专心研究医学,目的是为了让天下人减少病痛的折磨,为百姓节省钱财。

早在西魏的时候,大臣独孤信就非常看好孙思邈,称他为“圣童“。

北周的时候,杨坚把持朝政,许以高官厚禄邀请孙思邈来朝做官。

孙思邈坚决不受,一心致力于医学的研究。

隋朝的时候,人们生活疾苦,孙思邈医术已经很厉害了,就去民间免费给人治病,同时收集了很多民间流传的药方。

他对古典医学有深刻的研究,对民间验方非常重视。

他行医一生,写下了《千金方》。

这部书是中国历史上临床医学百科全书,被国外的学者誉为“人类的至宝“。

唐太宗继位后,孙思邈应召入京长安。

此时孙思邈已经70多岁了,然而容貌气色、身体形态跟年轻人没有什么两样,让唐太宗很惊讶,想留他做官,被孙思邈婉言拒绝了,他仍然回到乡间行医治病救人。

孙思邈晚年的时候,专心著书,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典籍。

公元682年,孙思邈与世长辞,临终遗言是薄葬,不要杀死祭奠用的畜生;孙思邈养生秘笈:1、心态保持平衡,淡薄功名利禄;2、饮食要有节制,不要过饥过饱;3、气血注意流通,不要懒惰不动;4、生活起居有常,不要违反自然规律:从他的一生事迹可以看得出来,孙思邈无意仕途,一心只为走向医术的最高峰,他做到了!遵循他的养生秘笈,你也会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孙思邈的养生十三法有哪些

孙思邈的养生十三法有哪些

孙思邈的养生十三法有哪些养生十三法,又名聪明法是药王孙思邈提出的,孙思邈有着102岁的寿命,这在古代是极为少见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孙思邈的养生十三,欢迎大家阅读。

孙思邈的养生十三1、发常梳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

早晚各做10次。

头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经常做这动作,可以明目袪风、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2、目常运(1)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

重复3次。

(2)搓手36下,将发热的掌心敷上眼部。

这动作可以纠正近视和弱视。

3、齿常叩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无需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

慢慢做36下。

这动作可以通上下颚经络,帮助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骹骨退化。

4、漱玉津(玉津即津液) (1)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一共转12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

之后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再做一下。

(2)口微微合上,这次舌头不在牙齿外边,而在口腔里,围绕上下颚转动。

左转12圈后吞口水,然后再反方向做一次。

吞口水时,尽量想象将口水带到下丹田,因此经常做这动作,可以强健肠胃,延年益寿。

5、耳常鼓(1)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压,然后放手,应该有“扑”的一声,重复做10下。

(2)双掌掩耳,将耳朵反折,双手食指压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10下,“扑扑”有声。

这动作每天临睡前后做,可以增强记忆和听觉。

6、面常洗(1)搓手36下,暖手以后上下扫面。

(2)暖手后双手轻轻用力同时向外抚摸。

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脸色红润有光泽,同时不会有皱纹。

7、头常摇双手叉腰,闭目,垂下头,缓缓向右扭动,直至恢复原位为一次,共做6次,反方向重复。

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头脑灵活,防止颈椎增生,不过,注意要慢慢做,否则会头晕。

8、腰常摆身体和双手有韵律地摆动。

141岁药王孙思邈的养生秘诀!1把梳子,每天几分钟,头发黑又密

141岁药王孙思邈的养生秘诀!1把梳子,每天几分钟,头发黑又密

141岁药王孙思邈的养生秘诀!1把梳子,每天几分钟,头发黑又密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中医绝对是非常闪耀的一颗明珠。

随着中医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中国历史上的名医们成为了人们口中经常提起的名字。

药王孙思邈便是其中之一,他崇尚养生,并身体力行,正由于他通晓养生之术,才能年过百岁而视听不衰。

而他养生秘诀第一条就是——发常梳。

【养生秘诀——发常梳】1、梳头的工具如果用手梳头,须十指如耙,力在指腹,不要将力气浮在指尖和指甲上,会伤到头皮。

如果用梳子,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软,硬了伤头皮,软了没效用。

2、梳头的方向梳头的方向必需延着经络的方向。

头顶的经络在中央在线有督脉,中线两侧一寸左右各有一条膀胱经,头两侧耳的上方则是胆经。

所有经络梳理的方向都是由前往后,从前面的发际线梳到后颈上的发际线。

每天每个部位梳理100次。

可以把头顶和脑后分两段梳。

3、梳头的时间梳头时间要足。

和按摩的原因大致一样,能对血液循环起到促进作用的局部按摩至少要持续3分钟以上。

因此,在早晚梳头的时候可以适当加长梳头时间,以5-10分钟最佳,保持3-5秒梳一次的频率即可。

4、功效:梳头能疏通血脉,使气血流通,从而改善头部的血液循环,疏散头部的瘀血。

防止脱发,并使新发早生。

梳头还可以缓解头痛,有预防感冒、健脑提神、清心明目、解除疲劳的效果。

【脱发、白发严重?膏方内调很有效!】常梳头发能护发,但是如果我们出现了白发、脱发情况,我们就必须要重视,找对方法改善脱发白发情况,膏方是中医治疗白发、脱发的首选。

有一款古法熬制的膏方——漆黑愈首膏,此膏方有利于滋阴补肾,益气养血,激活毛囊活性,使毛乳头从血液中获得充足的营养,提高黑色素生成能力。

此方备受医生和患者青睐,一般在服用3-4个周期之后,可以白发转黑、止脱生发,并且无任何的副作用。

【天然洗发水,边洗发边护发!】1、草木灰草木灰就是稻草、秸秆烧成灰。

其中含有碳酸钾——溶于水后呈碱性,可与油脂类反应;另一方面类似活性炭,也有吸附污物的功效。

药王孙思邈“六字养生诀”,一呼一吸养五脏!

药王孙思邈“六字养生诀”,一呼一吸养五脏!

药王孙思邈“六字养生诀”,一呼一吸养五脏!六字诀是我国流传下来的一种吐纳法,药王孙思邈曾奉它为长寿之法,每日练习。

它通过嘘(xu)、呵(he)、呼(hu)、呬(si)、吹(chui)、嘻(xi)6个字的不同发音、口型,利用呼吸,充分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以抵抗疾病侵袭,防止衰老。

它的最大特点是:强化人体内部的组织机能,通过呼吸导引,充分诱发和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来抵抗疾病的侵袭,防止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过早衰老。

自隋以来,历代文献对六字诀有不少论述,例如孙思邈的《千金方》,汪昂的《医方集解》,龚廷贤的《寿世保元》,冷谦的《妙龄修旨》。

明代冷谦的《修龄要旨》,把六字按照五脏的关系,与四季配属起来,拓展了其应用范畴。

春嘘明目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闲。

秋呬定收金肺润,肾吹唯要坎中安。

三焦嘻却除烦热,四季长呼脾化餐。

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尤胜保神丹。

而药王孙思邈在他的《孙氏卫生歌》中,也这样写道: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

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却热难停。

六字诀因历代流传,版本较多,2003年中国国家体育总局把重新编排后的六字诀等健身法作为“健身气功”的内容向全国推广。

六字诀呼吸法练“六字诀”讲究腹式呼吸,先呼后吸,呼气时发音。

呼气要缓慢、深长、均匀,以加大肺活量。

同时,两足开立,与肩同宽,头正颈直,双膝微屈,全身放松。

全套练习每个字做六次呼吸每个字念6遍早晚各练三遍日久必见功效口型为两唇微合有横绷之力舌尖向前并向内微缩上下齿有微缝动作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自小腹前缓缓抬起手背相对经胁肋至与肩平两臂如鸟张翼向上向左右分开手心斜向上两眼反观内照随呼气之势尽力瞪圆屈臂两手经面前胸腹前缓缓下落垂于体侧再做第二次吐字如此动作六次为一遍作一次调息疗效嘘气功可以对治目疾肝肿大、胸胁胀闷食欲不振、两目干涩头目眩晕等症口型为半张,舌顶下齿,舌面下压动作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掌心向里由小腹前抬起经体前到至胸部两乳中间位置向外翻掌上托至眼部呼气尽吸气时,翻转手心向面经面前、胸腹缓缓下落垂于体侧,再行第二次吐字如此动作六次为一遍作一次调息疗效呵气功治心悸、心绞痛、失眠健忘、盗汗、口舌糜烂舌强语言塞等心经疾患口型为撮口如管状舌向上微卷用力前伸动作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自小腹前抬起手心朝上,至脐部左手外旋上托至头顶同时右手内旋下按至小腹前呼气尽吸气时左臂内旋变为掌心向里从面前下落同时右臂回旋掌心向里上穿两手在胸前交叉,左手在外右手在里,两手内旋下按至腹前自然垂于体侧再以同样要领右手上托,左手下按作第二次吐字如此交替共做六次为一遍做一次调息疗效呼字功治腹胀、腹泻、四肢疲乏食欲不振,肌肉萎缩皮肤水肿等脾经疾患口型开唇叩齿舌微顶下齿后动作两手从小腹前抬起逐渐转掌心向上至两乳平,两臂外旋翻转手心向外成立掌,指尖对喉然后左右展臂宽胸推掌如鸟张翼呼气尽随吸气之势两臂自然下落垂于体侧重复六次,调息疗效比较适合秋季练习有润肺养肺增补肺气的功效对于各种肺部慢性疾病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外感、伤风、发热咳嗽、痰涎上涌背痛怕冷、呼吸急促而气短尿频而量少、尿道口灼痛及肺腑本身的疾病皆可用“呬”字治疗口型为撮口唇出音动作足五趾抓地,足心空起两臂自体侧提起绕长强、肾俞向前划弧并经体前抬至锁骨平两臂撑圆如抱球两手指尖相对身体下蹲,两臂随之下落呼气尽时两手落于膝盖上部随吸气之势慢慢站起两臂自然下落垂于身体两侧共做六次,调息疗效吹字功可对治腰膝酸软盗汗遗精、阳痿、早泄子宫虚寒等肾经疾患口型为两唇微启舌稍后缩舌尖向下有喜笑自得之貌动作足四、五趾点地两手自体侧抬起如捧物状过腹至两乳平两臂外旋翻转手心向外并向头部托举两手心转向上,指尖相对吸气时五指分开由头部循身体两侧缓缓落下并以意引气至足四趾端重复六次,调息疗效嘻字功治由三焦不畅而引起的眩晕、耳鸣、喉痛胸腹胀闷、小便不利等疾患“生态”盖指生命体与其环境的有机联系。

孙思邈的养生妙法

孙思邈的养生妙法

孙思邈的养生妙法孙思邈,这位古代的养生大师,可真是个传奇人物。

他的养生妙法可不只是纸上谈兵,而是实打实的生活智慧。

提到他,大家总会想起“药王”的称号。

可你知道吗?他不仅仅是个药剂师,还是个养生达人,活了将近百岁,身体倍儿棒,真是让人羡慕得不要不要的。

先说说他的饮食吧。

他提倡“药食同源”,也就是好吃的东西,还是能治病的。

他特别喜欢一些简单又天然的食材,比如枸杞、山药、红枣,听着就让人心里暖暖的,对吧?这些东西啊,平时咱们吃吃喝喝也能碰到,别小看了它们,孙老头儿可是把它们当成了长生不老的“法宝”。

所以啊,想要身体好,咱们不妨在日常饮食中多加点这些养生食材,试试别有一番风味。

再说说运动。

孙思邈主张“动中有静”,也就是别光想着懒洋洋地窝在沙发上,适当的运动可得有。

每天早晨,阳光刚刚升起,出去走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心情自然就开朗了。

想象一下,清晨的微风拂面,鸟儿在树上欢快地歌唱,嘿,简直是人间仙境!你瞧,这样的运动不光能让身体保持活力,还能让心灵充满阳光,真是一举两得呀。

然后就是心理调节了。

孙思邈认为,心情也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说“心宽体胖”,这可不是开玩笑。

每天都得给自己一些小惊喜,偶尔听听音乐,看看搞笑的视频,逗乐自己,心情愉悦了,整个人都精神抖擞。

再说了,笑一笑十年少,保持好心情,绝对是长寿的秘诀之一。

还得提一提孙思邈的生活习惯。

他这人特别讲究规律,起床、吃饭、睡觉都有固定的时间。

你想啊,生活一团乱,身体能好吗?所以啊,咱们也得向他学习,尽量让生活有条不紊。

做到这一点,身体自然就跟着好了。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哎呀,孙思邈这老先生的养生法好像挺简单嘛。

其实啊,简单的东西往往才是最有效的。

生活中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咱们就不妨抛到一边,回归到最基本的养生理念上,反而能让自己活得更轻松自在。

哦对了,孙思邈还特别强调和谐。

他说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别总想着过度追求什么,适度就好。

这一说啊,跟咱们现代人的生活理念不谋而合。

孙思邈养生十三法

孙思邈养生十三法

孙思邈养生十三法一、调心调心为养生之首。

心之平和,则五脏六腑皆安。

当去杂念,存善念,心宽体健,疾病自远。

二、调息呼吸为生命之本。

调息即调呼吸,使之深长细匀。

清晨吸清气,夜间吐浊气,肺腑自洁,身体健康。

三、调饮食饮食为养生之基。

饮食需定时定量,五味调和,不偏嗜。

食物要新鲜,避免生冷不洁,确保脾胃健康。

四、调睡眠睡眠乃恢复体力之时。

应保证充足且高质量的睡眠,早睡早起,顺应自然,则精神焕发,身体强健。

五、调起居日常起居要有规律,保持室内外清洁整齐。

顺应季节变化增减衣物,避免过劳或过逸,使身体适应自然。

六、调环境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宜居之地,空气清新,景色宜人,有助于心情舒畅,身体康健。

七、调运动生命在于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调和气血,强健筋骨。

但需根据个人体质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避免过度运动导致伤害。

八、调经络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

通过按摩、针灸等方法调和经络,可以调和气血,舒筋活络,防治疾病。

九、调气血气血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

调气血即是通过饮食、运动、药物等手段,使气血流畅,充足平衡,从而保持身体健康。

十、调脏腑脏腑功能正常,则身体强健。

调脏腑即是通过饮食、药物、按摩等方法,使脏腑功能协调,保持身体健康。

十一、调精神精神饱满,则身体健康。

当避免过度思虑、忧郁等不良情绪,保持心情愉悦,使精神焕发。

十二、调智慧智慧使人明智,避免愚痴。

通过学习、思考等方式提升智慧,有助于明辨是非,避免过度烦恼,对身心健康大有裨益。

十三、调道德道德高尚,则内心平静。

当培养仁爱之心,注重道德修养,使内心充满善良与美好,从而身体健康,长寿延年。

综上所述,孙思邈养生十三法涵盖了身心健康的各个方面。

通过全面调理身体与心灵,我们可以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揭秘】药王孙思邈的长寿养生秘法

【揭秘】药王孙思邈的长寿养生秘法

【揭秘】药王孙思邈的长寿养生秘法【揭秘】药王孙思邈的长寿养生秘法【孙思邈养生13法】1、发常梳。

2、目常运。

3、齿常叩。

4、漱玉津。

5、耳常鼓。

6、面常洗。

7、头常摇。

8、腰常摆。

9、腹常揉。

10、摄谷道(即吸气时提肛)。

11、膝常扭。

12、常散步。

13、脚常搓。

文/柯云路对长寿之道,现在有许多说法,有的说是基因,有的说是饮食,可能都有道理;但我认为有规律的生活,锻炼并且持之以恒,可能更是长寿的原因。

许多长寿之人年轻时并不强健,有些甚至生过大病。

而一些年自诩为身体棒的人却可能被猝不及防的大病瞬间打倒,这就是所谓的“英年早逝”。

我的一位朋友张君年届中年时,终日在名利场忙碌,被查出脂肪肝和胆囊息肉也毫不在意,觉得反正要不了命,直到一天突然吐出一瓦盆鲜血住进医院,医生警告他,胃部已出现早期癌变,这才知道生命的脆弱。

从此张君改弦更张,不仅作息规律,而且重视锻炼。

锻炼的好处不言自明,现在虽早已年过花甲,但每次单位体检都是他春风得意的时刻——身体没任何大毛病。

正是和这位张君一道,我们又“山外青山楼外楼”遇到了更典型的人物。

那天我们相约去香山,下山时路遇一位须发皆白、精神矍铄的老人,只见他肩背帆布挎包,手柱登山杖,正靠在树边休息,一脸少有的安详。

这安详吸引我们停下来与他搭话。

先问他多大年纪,答84岁。

再问常来吗?老人笑了:只要不下刀子,每天都来。

家住附近?老人摇头:远着呢,在朝阳。

怎么来?坐地铁,再倒公交,方便得很。

我“恭维”老人:这样的年纪还天天爬山,身体真是好。

老人来了兴致,说其实不然。

他年轻时是个不爱动的人,能躺就不坐,能坐就不站,能站绝不走。

“越是这么着,身体越差;身体越差,越不爱动弹”。

打击在老人退休后的第二年来临,先是老伴突发脑溢血去世,儿女那时早已各自成家,孤身一人守着空荡荡的房子使他备感抑郁。

不久又查出了癌症,“被吓得不轻”,所幸还算早期,及时治疗后一直靠吃药维持,身体却一天不如一天,血压高、心脏病都来了。

“药王”是如何获得长寿的呢?

“药王”是如何获得长寿的呢?

[标签:标题]药王孙思邈是一个上寿之人,据说他活了141岁。

他是如何获得长寿的呢?原因之一就是他每天都做养生十三法。

有养生专家根据相关资料进行了一些梳理和习练,现归纳出如下13种药王养生秘诀:1、发常梳。

将双手掌互搓数次,令掌心发热,然后10指向后,由前额开始用手疏头发,经后脑至回颈部。

早晚各做数次。

头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经常做疏头动作,可以明目,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2、目常运。

第一个方法是合眼或闭眼均可,用眼珠转圈,先左、上、右、下顺时针方向转;然后眼珠逆时针转圈。

重复3次。

第二个方法是搓手36下,将发热的掌心敷在眼部。

这两个方法可强化眼睛的功能,对眼疾及近视有调节的作用。

3、齿常叩。

口微微合上,依次叩门齿、左侧臼齿、右侧臼齿,各3050次。

叩齿时,不用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

轻轻松松慢慢叩。

叩齿一面方面可锻炼自己的精神集中的能力,一方面通上下颚经络,帮助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退化。

4、漱玉津。

口微微闭合,舌头从门齿中间开始,沿左、下、右、上的方向(女士先沿右、下、左、上的方向转,不过,方向转反了也没有关系)转三圈;然后舌尖点依次点下鄂、上颚和门齿缝50次(过去讲72次)。

点下颚时意念点到肚脐和命门连线的中间或靠后一点点,点上颚时要点到头顶百会。

点完之后,口里会有许多唾液,这是先用唾液漱漱(人安静之后的唾液清凉香甜,分三次下咽。

第一次下咽是想着从身体中间直接送到命门;第二次下咽时要想着从左边(女士从右边)划个弧线到命门;第三次下咽时要想着从右边(女士从左边)划弧下到命门。

从现代科学角度分析,口水含有大量酵素,能调和荷尔蒙分泌,经常做这种动作,可以强健肠胃,延年益寿。

5、耳常鼓。

两掌使劲把双耳掩上,用力内压,然后放手,应该有噗的一声;重复做10下;二是双掌掩耳,将耳朵反摺,双手食指勾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10下,要噗噗有声。

这动作要在每天临睡前做,可起到增强记忆和听觉的效果。

药王孙思邈24个医学贡献和养生十三法

药王孙思邈24个医学贡献和养生十三法

药王孙思邈24个医学贡献和养生十三法药王孙思邈,是中国古代医学史上一位非常著名的医学家,他的医学思想、理论和医学经验成果在古代医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中医药之源”。

孙思邈医学经典著作《傅山堂集》中记载着他的医疗经验和治疗方法,包含24个医学贡献和养生十三法。

以下是对其中一些内容进行的简单介绍。

一、表里双调法孙思邈提出的表里双调法是指,在治疗疾病时,需要同步调节人体表里,才能达到治疗的效果。

他认为,诸多病症是由于人体内部的阴阳不平衡所导致的,如果在治疗时没有同时调节内外,很难取得良好的疗效。

二、泻是药不是饭法在治疗疾病时,孙思邈反对滥用泻药,他认为泻药只是一种药物,不是食物。

如果患者没有胃肠道疾病,既没有腹泻,又没有便秘,就不要轻易使用泻药,以免药物对健康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三、攻补相济法孙思邈认为,治疗疾病并不是简单地攻击病灶,而是需要填补病灶所产生的空虚,即“补”。

同时,也需要将病灶所积聚的热毒排出体外,即“攻”。

孙思邈认为,攻补相济是治疗疾病最基本的原则。

四、阴阳调和法孙思邈认为,阴阳是人体健康的重要保障,阳气不足,则人体则容易疲乏、生病;阴气不足,则人体则容易出现代谢失调、内分泌失调等问题。

所以,在治疗某些疾病时,孙思邈强调阴阳的调和。

他认为,只有让阴阳达到平衡,才能实现治疗的目的,达到健康状态。

五、草木调神法孙思邈认为,人的身体不仅需要药物和针灸的帮助,还需要草木的“精气”来调养。

他提倡在生活中多接触自然环境,特别是草木,以达到身心调和的效果。

六、寒温调度法孙思邈在医学上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寒温调度法。

他认为人体具有寒热之分,如果身体出现寒凉症状,就需要使用一些温热的药物进行调理。

如果身体出现发热症状,就需要使用一些清热解毒的药物。

七、整齐有序法孙思邈认为,人的身体器官是相互依存的,人体内外器官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在医学上,他提倡整齐有序的调理,通过合理的肢体活动、饮食起居和健康保健,让身体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下,达到预防和调理的效果。

孙思邈的养生方法有哪些?

孙思邈的养生方法有哪些?

孙思邈的养生方法有哪些?药王孙思邈被誉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医学家之一,他提出了许多有效的养生方法。

这些方法简单易行,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健康。

在这里,我将与大家分享孙思邈的十三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孙思邈强调饮食的重要性。

他建议人们每天饮用温开水和茶水,并且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

他还提倡定时进餐、咀嚼慢吞咽,保持心情愉悦。

孙思邈认为适当运动对健康也至关重要。

他建议人们每天坚持锻炼,可以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缓解压力。

除此之外,孙思邈还注意到了睡眠的重要性。

他建议人们每天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并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好的睡眠可以促进身体恢复和细胞分裂。

按摩也是孙思邈推崇的养生方法之一。

他认为通过按摩可以刺激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还可以缓解疼痛和疲劳。

除了这些方法,孙思邈还提倡精神养生。

他建议人们保持心情愉悦、心态平和,并且避免过度疲劳和焦虑。

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孙思邈还注意到了呼吸的重要性。

他建议人们每天进行深呼吸,并尽量呼出浑身所有浊气,让新鲜空气进入肺部以改善呼吸系统。

孙思邈还强调了观察自己身体状态的重要性。

他建议人们定期进行体检,并且注意身体变化。

及早发现问题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疾病。

孙思邈提出了不要过度用药的观点。

他认为药物有时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应该尽可能避免过度依赖药物。

孙思邈的十三法虽然简单,但是非常实用。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持身体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和孙思邈的养生方法一样,品牌蜜能眼霜同样受到消费者的好评和青睐。

据三甲医院大夫介绍,该产品具有高效保湿、提亮肤色和淡化细纹等功效,十分适合长时间使用。

希望大家在养生过程中也能注意到这个品牌的存在,让自己更加美丽动人!。

药王孙思邈长寿秘密,一生勤练「六字养生诀」,借发音使五脏安宁

药王孙思邈长寿秘密,一生勤练「六字养生诀」,借发音使五脏安宁

药王孙思邈长寿秘密,一生勤练「六字养生诀」,借发音使五脏安宁《六字诀》之起源,可远溯于《庄子·刻意》篇:吹呴呼吸,吐故纳新。

到南北朝时代,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写道:吐气六者谓吹、呼、嘻、呵、嘘、呬,皆为长息吐气之法。

再到唐代名医孙思邈,奠定了六字诀治病之基础。

传至明清时期,便逐渐规范形成了当今的《六字决》。

1、“吹字诀”,调理肾。

在五脏之中,肾乃封藏之本,不宜泄;练习时,腰部进行丹田开合运动,能够排出腰肾疲劳之气;通过运动,从腰部、尾骶部向下按摩,在腰腹部按摩,增加身体收摄之力;做完后向内抱,进行收气;为避免肾气过度耗散,吹字诀的练习要适可而止。

可以不出声,只做动作,不去吐气,从而调节腰肾。

2、“呼字诀”——调理脾胃、按摩人体胃肠、促进肠胃蠕动呼字诀,对应人体的脾胃,因此在吐气时,能吐出胃肠、胸腹中的浊气,从而调理脾胃。

其动作是以腰腹和丹田为中心,进行开合运动,同时将口腔打开,形成身体中外特定的气性。

四季长呼脾化餐,表示呼字诀统摄其它五个字诀,动作虽简单,却是五行中最重要的此外,这种开合动作能直接按摩人体胃肠,促进肠胃蠕动,达到养生目的。

3、“嘻字诀”——疏通胆经、少阳经、三焦经,调整全身气机嘻字诀的练习,要有喜悦之相。

通过腰腹部的开合,与胸腹腔上焦的开合,疏通胆经、少阳经、三焦经,调整人体全身气机。

练习者从膻中按到肚脐,再带着愉悦心情,做向上伸展动作,犹如心花绽放,一层层展开。

做向下内按压动作,将浊气按到下肢,通过脚底排出。

针对胸腔郁闷、工作久坐导致的气机不畅,练习嘻字诀,能起到放松身心的作用。

4、“呵字诀” ——吐气降心火;运用动作,配合身体气机的升降循环,在插掌、捧掌中,吐气并沿任脉下降;它能锻炼人体的腰、膝及肩肘,达到心肾相交的目的;此节主要包括拨掌、转掌、捧掌等动作,需进行六遍;而人体唾液会增多,应自然地吞咽到小腹中去。

5、“嘘字诀” ——调肝脏,疏通肝经嘘字诀,以丹田开合,转腰穿掌,对应带脉的核心穴位——章门穴。

跟着名人学养生——孙思邈养生十三法

跟着名人学养生——孙思邈养生十三法
搓手36下,手暖后两手交叉 ,围绕肚脐顺时针方向揉。 当自己的身体是一个时钟。 揉的范围由小到大,做36下 。这动作可以帮助消化、吸 收、消除0.摄谷道 (即提肛)
吸气时提肛,即将肛门的肌肉
收紧。闭气,维持数秒,直至
不能忍受,然后呼气放松。这 动作无论何时都可以练习。最 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至30下。 相传这动作是十全老人乾隆最 得意的养生功法。
孙思邈长寿养生十三法
6.面常洗 搓手36下,暖手以后上下扫 面。 暖手后双手同时向外圈。 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脸色 红润有光泽,同时不会有皱 纹。
孙思邈长寿养生十三法
7.头常摇
双手叉腰,闭目,垂下头,
缓缓向右扭动,直至恢复原
位为一次,共做6次。反方 面重复。这动作经常做可以 令头脑灵活,防止颈椎增生 。不过,注意要慢慢做,否 则会头晕。
LOGO
跟着名人学养生
——药王强身健体十三法
修正健康屋连锁机构
中国古代最长寿的医学家,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是中国古代著名医
药学家,亦是养生的实践家 。相传他活到141岁才仙游 ,百余岁时犹视听不衰,神 采甚茂,可谓古之聪明博达
长寿者也。
孙思邈长寿养生十三法
1.发常梳
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
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
回颈部。早晚各做10次。
头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经常做
这动作,可以明目祛风 、防止
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孙思邈长寿养生十三法
2.目常运 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 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后用力睁 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 。重复3次。
孙思邈长寿养生十三法
8.腰常摆

孙思邈的十个养生方法

孙思邈的十个养生方法

孙思邈的十个养生方法
《孙思邈的十个养生方法》
1. 饮食调理:孙思邈强调饮食调理对于养生的重要性,建议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少食油腻及高热量食物。

2. 调节作息:孙思邈主张早睡早起,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

3. 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对于保持身体健康非常重要,孙思邈建议每天保持适当的运动量。

4. 气功养生:孙思邈提倡练习气功,对于调节呼吸、增强体质有很大的帮助。

5. 精神调节:保持愉快的心情对于养生同样至关重要,孙思邈建议通过冥想、音乐等方式来调节心情。

6. 中草药调理:孙思邈主张食疗和草药调理,他认为中草药对于强身健体有很大作用。

7. 养生按摩:孙思邈倡导定时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疲劳。

8. 精神养生:孙思邈认为精神修养同样重要,他推崇读书、诗词、绘画等方式来养护心灵。

9. 常题万愈方:孙思邈认为预防胜于治疗,他主张保持身体的平衡,避免过度劳累。

10. 定期体检:孙思邈主张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健康问题并进行调理和治疗。

“药王”孙思邈的“十二少”长寿之道

“药王”孙思邈的“十二少”长寿之道

“药王”孙思邈的“十二少”长寿之道
孙思邈,是我国医药实践上最长的一位医药学家,被人誉为“药王”,活了101岁。

他曾提出“十二少”作为养生之道,意在教人心胸开朗,志闲少欲,豁达舒畅。

这“十二少”是: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努、少好、少恶行。

孙思邈年近百岁,身强体健,神釆奕奕。

因此,不断有人问他长寿的秘诀。

他总是笑笑说:“四体勤奋,每天劳动,行医看病,上山釆药,节制饮食,细嚼慢咽,食不过饱,酒不过量。

饭后漱口,睡不张口,这就是我的养生之道。

”。

“药王”孙思邈 养生十三式

“药王”孙思邈 养生十三式

“药王”孙思邈养生十三式【简介】药王孙思邈是一个上寿之人,据说他活了141岁。

他是如何获得长寿的呢?原因之一就是他每天都做养生十三法。

有养生专家根据相关资料进行了一些梳理和习练,现归纳出如下13种药王养生秘诀:1、发常梳。

将双手掌互搓数次,令掌心发热,然后10指向后,由前额开始药王孙思邈是一个上寿之人,据说他活了141岁。

他是如何获得长寿的呢?原因之一就是他每天都做养生十三法。

有养生专家根据相关资料进行了一些梳理和习练,现归纳出如下13种药王养生秘诀:1、发常梳。

将双手掌互搓数次,令掌心发热,然后10指向后,由前额开始用手疏头发,经后脑至回颈部。

早晚各做数次。

头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经常做疏头动作,可以明目,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2、目常运。

第一个方法是合眼或闭眼均可,用眼珠转圈,先左、上、右、下顺时针方向转;然后眼珠逆时针转圈。

重复3次。

第二个方法是搓手36下,将发热的掌心敷在眼部。

这两个方法可强化眼睛的功能,对眼疾及近视有调节的作用。

3、齿常叩。

口微微合上,依次叩门齿、左侧臼齿、右侧臼齿,各3050次。

叩齿时,不用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

轻轻松松慢慢叩。

叩齿一面方面可锻炼自己的精神集中的能力,一方面通上下颚经络,帮助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退化。

4、漱玉津。

口微微闭合,舌头从门齿中间开始,沿左、下、右、上的方向(女士先沿右、下、左、上的方向转,不过,方向转反了也没有关系)转三圈;然后舌尖点依次点下鄂、上颚和门齿缝50次(过去讲72次)。

点下颚时意念点到肚脐和命门连线的中间或靠后一点点,点上颚时要点到头顶百会。

点完之后,口里会有许多唾液,这是先用唾液漱漱(人安静之后的唾液清凉香甜,分三次下咽。

第一次下咽是想着从身体中间直接送到命门;第二次下咽时要想着从左边(女士从右边)划个弧线到命门;第三次下咽时要想着从右边(女士从左边)划弧下到命门。

从现代科学角度分析,口水含有大量酵素,能调和荷尔蒙分泌,经常做这种动作,可以强健肠胃,延年益寿。

药王孙思邈的养生秘诀

药王孙思邈的养生秘诀

药王孙思邈的养生秘诀
孙思邈,隋唐时代名医,他活了101岁。

孙思邈的养生秘诀可概括为"忌、动、乐"三个字。

忌:指的是生活要注意节制检点,禁忌放纵欲望。

孙思邈有一首“四不贪歌”:酒色财权四道墙,人人都在里面藏;有人能跳墙外来,不是神仙便寿长。

这首歌形象生动地告诉我们,只有清心少欲,才能气血生化,五脏六腑皆能得其养,延年益寿。

动:即生命在于运动。

孙思邈有一首“养生歌”: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会用三宝天地通。

意思是说,只要养炼精、气、神,就能长寿。

那精、气、神从哪里来呢?从运动中来。

孙思邈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非常喜欢练道家的气功。

另外,孙思邈还酷爱书法,练书法时必凝神静气,排除杂念,静中求动,心神合一。

练气功与写书法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讲求入静、心平气和,都能很好调整内脏器官的功能。

孙思邈还经常步行,其全身气血流畅,新陈代谢旺盛。

故孙思邈到了迟暮之年还能精神抖擞地行医、著书。

乐:就是说人生于世应快快乐乐。

孙思邈一生无忧无虑,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他性情乐观,始终把自己看成是孩童。

他认为,人的精神对健康很重要,情感反常,喜怒无度,杂虑太过,牢骚太盛,就会影响脑神经,都会引起脏腑功能失调和新陈代谢障碍。

孙思邈还善于找乐子,他有多方面的爱好,像下棋、种花、钓鱼等,这些爱好既能充实生活,又使心情愉快。

无病而终,享尽天年的孙思邈还留给后人一本医学著作《千金方》,其养生方法尽在其中。

孙思邈此举,可谓功德无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1岁药王孙思邈的13个简单易行的养生秘笈
孙思邈,是隋唐著名的医药学家,被人称为“药王”。

他亦是养生的实践家。

相传他活到141岁,百余岁时犹视听不衰,神采甚茂。

他注有《老子》、《庄子》,撰有《千金要方》、《福禄论》和《摄生真录》等。

孙思邈先生善参天地与人质的同一性。

在人类疾病与天地灾变面前,他曾说:“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


当弟子请教养性之要,他回答说:“天有盈虚,人有屯危,不自慎,不能济也。

故养性必先知自慎也。


孙思邈创建的养生十三法,流传至今:
1.发常梳
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

早晚各做10次。

头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

经常做这动作,可以明目袪风、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2.目常运
(1)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

重复3次。

(2)搓手36下,将发热的掌心敷上眼部。

这动作可以强化眼睛,纠正近视和弱视。

3.齿常叩
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无需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

轻轻松松慢慢做36下。

这动作可以通上下颚经络,帮助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骨退化。

4.漱玉津
玉津即津液、口水。

(1)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一共转12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

之后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再做一下。

(2)口微微合上,这次舌头不在牙齿外边,而在口腔里,围绕上下颚转动。

左转12圈后吞口水,然后再反方向做一次。

吞口水时,尽量想象将口水带到下丹田。

从现代科学角度分析,口水含有大量酵素,能调和荷尔蒙分泌,因此经常做这动作,可以强健肠胃,延年益寿。

5.耳常鼓
(1)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压,然后放手,应该有“扑”的一声。

重复做10下。

(2)双掌掩耳,将耳朵反折,双手食指压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10下,“扑扑”有声。

这动作每天临睡前后做,可以增强记忆和听觉。

6.面常洗
(1)搓手36下,暖手以后上下扫面。

(2)暖手后双手同时向外圈。

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脸色红润有光泽,同时不会有皱纹。

7.头常摇
双手叉腰,闭目,垂下头,缓缓向右扭动,直至恢复原位为一次,共做6次。

反方面重复。

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头脑灵活,防止颈椎增生。

不过,注意要慢慢做,否则会头晕。

8.腰常摆
身体和双手有韵律地摆动。

当身体扭向左时,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在前的右手轻轻拍打小腹,在后的左手轻轻拍打“命门”穴位。

反方向重复。

最少做50下,做够100下更好。

这动作可以强化肠胃、固肾气、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9.腹常揉
搓手36下,手暖后两手交叉,围绕肚脐顺时针方向揉。

当自己的身体是一个时钟。

揉的范围由小到大,做36下。

这动作可以帮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胀。

10.摄谷道
即提肛。

吸气时提肛,即将肛门的肌肉收紧。

闭气,维持数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后呼气放松。

这动作无论何时都可以练习。

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至30下。

相传这动作是“十全老人”乾隆最得意的养生功法。

11.膝常扭
双脚并排,膝部紧贴,人微微下蹲,双手按膝,向左右扭动,各做20下。

这动作可以强化膝头关节,所谓“人老腿先老、肾亏膝先软”。

要延年益寿,要由双脚做起。

12.常散步
挺直胸膛,轻松地散步。

最好心无杂念,尽情欣赏沿途景色。

民间有个说法,“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

虽然有点夸张,不过,散步确实是有益的运动。

13.脚常搓
(1)右手擦左脚,左手擦右脚。

由脚跟向上至脚趾,再向下擦回脚跟为一下。

共做36下。

(2)两手大拇指轮流擦脚心涌泉穴,共做100下。

常做这动作,可以治失眠、降血压、消除头痛。

脚底集中了全身器官的反射区。

经常搓脚可以强化各器官,对身体有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