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孙思邈的养生秘笈
药王养生十三法

药王”孙思邈养生十三法"药王”孙思邈,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生,亦是气功养生的实践家。
他在西魏时代出生,相传他活到141 岁才仙游,可见他的长寿心得实在值得学习。
他是如何获得如此长寿的呢?原因之一就是他每天都做“养生十三法”。
有养生专家根据相关资料进行了一些梳理和习练,归纳出如下药王孙思邈的养生十三法:1 .发常梳。
将双手掌互搓数次,令掌心发热,然后10 指向后,由前额开始用手疏头发,经后脑至回颈部。
早晚各做数次。
头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经常做疏头动作,可以明目,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2 .目常运。
第一个方法是——合眼或闭眼均可,用眼珠转圈,先左、上、右、下顺时针方向转;然后眼珠逆时针转圈。
重复 3 次。
第二个方法是——搓手36 下,将发热的掌心敷在眼部。
这两个方法可强化眼睛的功能,对眼疾及近视有调节的作用。
3 .齿常叩。
口微微合上,依次叩门齿、左侧臼齿、右侧臼齿,各30~50 次。
叩齿时,不用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
轻轻松松慢慢叩。
叩齿一方面可锻炼自己的精神集中的能力,一方面通上下颚经络,帮助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退化。
4 .漱玉津。
口微微闭合,舌头从门齿中间开始,沿左、下、右、上的方向(女士先沿右、下、左、上的方向转,不过,方向转反了也没有关系)转三圈;然后舌尖点依次点下鄂、上颚和门齿缝50 次(过去讲72 次)。
点下颚时意念点到肚脐和命门连线的中间或靠后一点点,点上颚时要点到头顶百会。
点完之后,口里会有许多唾液,这是先用唾液漱漱(人安静之后的唾液清凉香甜),分三次下咽。
第一次下咽是想着从身体中间直接送到命门;第二次下咽时要想着从左边(女士从右边)划个弧线到命门;第三次下咽时要想着从右边(女士从左边)划弧下到命门。
从现代科学角度分析,口水含有大量酵素,能调和荷尔蒙分泌,经常做这种动作,可以强健肠胃,延年益寿。
5 .耳常鼓。
一是两掌使劲把双耳掩上,用力内压,然后放手,应该有“噗”的一声;重复做10 下;二是双掌掩耳,将耳朵反摺,双手食指勾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10 下,要噗噗有声。
古代名医孙思邈的脾胃调理秘籍

古代名医孙思邈的脾胃调理秘籍在古代中医学史上,孙思邈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名医。
他不仅在医学理论和治疗技术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还对脾胃调理秘籍有着独到的见解。
本文将为你详细介绍孙思邈的脾胃调理秘籍,帮助你了解如何保护和改善脾胃健康。
脾胃在中医学中被视为人体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
它们的功能失调会导致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甚至是脾虚、胃寒等疾病。
孙思邈从多个方面总结了脾胃调理的方法,以下是其中一些值得注意的秘籍:1. 合理饮食孙思邈认为饮食是脾胃健康的关键。
他鼓励人们养成定时进餐的习惯,并且提倡饮食均衡、多样化。
他主张食用新鲜、天然的食物,避免过度加工和高热量的食品。
此外,人们还应该根据自身体质和季节特点调整饮食结构,比如在夏季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而在冬季选择温热的食物。
2. 注意饮食禁忌孙思邈强调避免过食或过饮,尤其是对于容易刺激脾胃的食品和饮料,如辛辣、油腻的食物、浓茶、咖啡等。
同时,他也提到了一些特殊的饮食禁忌,比如忌食生冷、寒凉、过热等食物。
这些禁忌的遵守将有助于保护脾胃健康。
3. 调节情绪在孙思邈看来,情绪波动与脾胃健康密切相关。
他认为急躁、焦虑、愤怒等情绪会对脾胃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他建议人们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通过适当的运动和休息来缓解压力,维护脾胃的正常功能。
4. 合理运动合理运动是孙思邈推荐的调理脾胃的方式之一。
他认为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消化功能,并有助于排除体内湿气。
然而,他也强调运动的量要适中,过度剧烈的运动会对脾胃产生负担,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5. 中药调理作为一位名医,孙思邈对于中草药的应用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中草药可以为脾胃调理提供有效的辅助治疗,比如在脾胃虚弱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一些能益气补血、健脾开胃的中草药来调理。
然而,在使用中草药时需要遵循医嘱,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孙思邈的脾胃调理秘籍包括合理饮食、注意饮食禁忌、调节情绪、合理运动和中药调理等方面。
“药王”孙思邈活了142岁,他的养生秘诀是什么呢?

“药王”孙思邈活了142岁,他的养生秘诀是什么呢?人们常说“人过七十古来稀“,然而孙思邈却活了142岁。
活了古代高寿的两辈子,让人惊叹不已,就算放到现在,142岁的高寿也是很少见的!那么他的养生秘诀是什么呢?让我们先简单的了解一下孙思邈吧。
孙思邈出生于公元541年,一直活到公元682年。
历经四个朝代,分别是西魏、北周、隋朝和唐朝。
孙思邈从小就很好学,知识渊博,后来由于经常生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
于是,励志专心研究医学,目的是为了让天下人减少病痛的折磨,为百姓节省钱财。
早在西魏的时候,大臣独孤信就非常看好孙思邈,称他为“圣童“。
北周的时候,杨坚把持朝政,许以高官厚禄邀请孙思邈来朝做官。
孙思邈坚决不受,一心致力于医学的研究。
隋朝的时候,人们生活疾苦,孙思邈医术已经很厉害了,就去民间免费给人治病,同时收集了很多民间流传的药方。
他对古典医学有深刻的研究,对民间验方非常重视。
他行医一生,写下了《千金方》。
这部书是中国历史上临床医学百科全书,被国外的学者誉为“人类的至宝“。
唐太宗继位后,孙思邈应召入京长安。
此时孙思邈已经70多岁了,然而容貌气色、身体形态跟年轻人没有什么两样,让唐太宗很惊讶,想留他做官,被孙思邈婉言拒绝了,他仍然回到乡间行医治病救人。
孙思邈晚年的时候,专心著书,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典籍。
公元682年,孙思邈与世长辞,临终遗言是薄葬,不要杀死祭奠用的畜生;孙思邈养生秘笈:1、心态保持平衡,淡薄功名利禄;2、饮食要有节制,不要过饥过饱;3、气血注意流通,不要懒惰不动;4、生活起居有常,不要违反自然规律:从他的一生事迹可以看得出来,孙思邈无意仕途,一心只为走向医术的最高峰,他做到了!遵循他的养生秘笈,你也会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孙思邈的养生十三法有哪些

孙思邈的养生十三法有哪些养生十三法,又名聪明法是药王孙思邈提出的,孙思邈有着102岁的寿命,这在古代是极为少见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孙思邈的养生十三,欢迎大家阅读。
孙思邈的养生十三1、发常梳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
早晚各做10次。
头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经常做这动作,可以明目袪风、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2、目常运(1)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
重复3次。
(2)搓手36下,将发热的掌心敷上眼部。
这动作可以纠正近视和弱视。
3、齿常叩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无需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
慢慢做36下。
这动作可以通上下颚经络,帮助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骹骨退化。
4、漱玉津(玉津即津液) (1)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一共转12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
之后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再做一下。
(2)口微微合上,这次舌头不在牙齿外边,而在口腔里,围绕上下颚转动。
左转12圈后吞口水,然后再反方向做一次。
吞口水时,尽量想象将口水带到下丹田,因此经常做这动作,可以强健肠胃,延年益寿。
5、耳常鼓(1)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压,然后放手,应该有“扑”的一声,重复做10下。
(2)双掌掩耳,将耳朵反折,双手食指压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10下,“扑扑”有声。
这动作每天临睡前后做,可以增强记忆和听觉。
6、面常洗(1)搓手36下,暖手以后上下扫面。
(2)暖手后双手轻轻用力同时向外抚摸。
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脸色红润有光泽,同时不会有皱纹。
7、头常摇双手叉腰,闭目,垂下头,缓缓向右扭动,直至恢复原位为一次,共做6次,反方向重复。
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头脑灵活,防止颈椎增生,不过,注意要慢慢做,否则会头晕。
8、腰常摆身体和双手有韵律地摆动。
141岁药王孙思邈的养生秘诀!1把梳子,每天几分钟,头发黑又密

141岁药王孙思邈的养生秘诀!1把梳子,每天几分钟,头发黑又密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中医绝对是非常闪耀的一颗明珠。
随着中医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中国历史上的名医们成为了人们口中经常提起的名字。
药王孙思邈便是其中之一,他崇尚养生,并身体力行,正由于他通晓养生之术,才能年过百岁而视听不衰。
而他养生秘诀第一条就是——发常梳。
【养生秘诀——发常梳】1、梳头的工具如果用手梳头,须十指如耙,力在指腹,不要将力气浮在指尖和指甲上,会伤到头皮。
如果用梳子,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软,硬了伤头皮,软了没效用。
2、梳头的方向梳头的方向必需延着经络的方向。
头顶的经络在中央在线有督脉,中线两侧一寸左右各有一条膀胱经,头两侧耳的上方则是胆经。
所有经络梳理的方向都是由前往后,从前面的发际线梳到后颈上的发际线。
每天每个部位梳理100次。
可以把头顶和脑后分两段梳。
3、梳头的时间梳头时间要足。
和按摩的原因大致一样,能对血液循环起到促进作用的局部按摩至少要持续3分钟以上。
因此,在早晚梳头的时候可以适当加长梳头时间,以5-10分钟最佳,保持3-5秒梳一次的频率即可。
4、功效:梳头能疏通血脉,使气血流通,从而改善头部的血液循环,疏散头部的瘀血。
防止脱发,并使新发早生。
梳头还可以缓解头痛,有预防感冒、健脑提神、清心明目、解除疲劳的效果。
【脱发、白发严重?膏方内调很有效!】常梳头发能护发,但是如果我们出现了白发、脱发情况,我们就必须要重视,找对方法改善脱发白发情况,膏方是中医治疗白发、脱发的首选。
有一款古法熬制的膏方——漆黑愈首膏,此膏方有利于滋阴补肾,益气养血,激活毛囊活性,使毛乳头从血液中获得充足的营养,提高黑色素生成能力。
此方备受医生和患者青睐,一般在服用3-4个周期之后,可以白发转黑、止脱生发,并且无任何的副作用。
【天然洗发水,边洗发边护发!】1、草木灰草木灰就是稻草、秸秆烧成灰。
其中含有碳酸钾——溶于水后呈碱性,可与油脂类反应;另一方面类似活性炭,也有吸附污物的功效。
药王孙思邈“六字养生诀”,一呼一吸养五脏!

药王孙思邈“六字养生诀”,一呼一吸养五脏!六字诀是我国流传下来的一种吐纳法,药王孙思邈曾奉它为长寿之法,每日练习。
它通过嘘(xu)、呵(he)、呼(hu)、呬(si)、吹(chui)、嘻(xi)6个字的不同发音、口型,利用呼吸,充分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以抵抗疾病侵袭,防止衰老。
它的最大特点是:强化人体内部的组织机能,通过呼吸导引,充分诱发和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来抵抗疾病的侵袭,防止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过早衰老。
自隋以来,历代文献对六字诀有不少论述,例如孙思邈的《千金方》,汪昂的《医方集解》,龚廷贤的《寿世保元》,冷谦的《妙龄修旨》。
明代冷谦的《修龄要旨》,把六字按照五脏的关系,与四季配属起来,拓展了其应用范畴。
春嘘明目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闲。
秋呬定收金肺润,肾吹唯要坎中安。
三焦嘻却除烦热,四季长呼脾化餐。
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尤胜保神丹。
而药王孙思邈在他的《孙氏卫生歌》中,也这样写道: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
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却热难停。
六字诀因历代流传,版本较多,2003年中国国家体育总局把重新编排后的六字诀等健身法作为“健身气功”的内容向全国推广。
六字诀呼吸法练“六字诀”讲究腹式呼吸,先呼后吸,呼气时发音。
呼气要缓慢、深长、均匀,以加大肺活量。
同时,两足开立,与肩同宽,头正颈直,双膝微屈,全身放松。
全套练习每个字做六次呼吸每个字念6遍早晚各练三遍日久必见功效口型为两唇微合有横绷之力舌尖向前并向内微缩上下齿有微缝动作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自小腹前缓缓抬起手背相对经胁肋至与肩平两臂如鸟张翼向上向左右分开手心斜向上两眼反观内照随呼气之势尽力瞪圆屈臂两手经面前胸腹前缓缓下落垂于体侧再做第二次吐字如此动作六次为一遍作一次调息疗效嘘气功可以对治目疾肝肿大、胸胁胀闷食欲不振、两目干涩头目眩晕等症口型为半张,舌顶下齿,舌面下压动作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掌心向里由小腹前抬起经体前到至胸部两乳中间位置向外翻掌上托至眼部呼气尽吸气时,翻转手心向面经面前、胸腹缓缓下落垂于体侧,再行第二次吐字如此动作六次为一遍作一次调息疗效呵气功治心悸、心绞痛、失眠健忘、盗汗、口舌糜烂舌强语言塞等心经疾患口型为撮口如管状舌向上微卷用力前伸动作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自小腹前抬起手心朝上,至脐部左手外旋上托至头顶同时右手内旋下按至小腹前呼气尽吸气时左臂内旋变为掌心向里从面前下落同时右臂回旋掌心向里上穿两手在胸前交叉,左手在外右手在里,两手内旋下按至腹前自然垂于体侧再以同样要领右手上托,左手下按作第二次吐字如此交替共做六次为一遍做一次调息疗效呼字功治腹胀、腹泻、四肢疲乏食欲不振,肌肉萎缩皮肤水肿等脾经疾患口型开唇叩齿舌微顶下齿后动作两手从小腹前抬起逐渐转掌心向上至两乳平,两臂外旋翻转手心向外成立掌,指尖对喉然后左右展臂宽胸推掌如鸟张翼呼气尽随吸气之势两臂自然下落垂于体侧重复六次,调息疗效比较适合秋季练习有润肺养肺增补肺气的功效对于各种肺部慢性疾病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外感、伤风、发热咳嗽、痰涎上涌背痛怕冷、呼吸急促而气短尿频而量少、尿道口灼痛及肺腑本身的疾病皆可用“呬”字治疗口型为撮口唇出音动作足五趾抓地,足心空起两臂自体侧提起绕长强、肾俞向前划弧并经体前抬至锁骨平两臂撑圆如抱球两手指尖相对身体下蹲,两臂随之下落呼气尽时两手落于膝盖上部随吸气之势慢慢站起两臂自然下落垂于身体两侧共做六次,调息疗效吹字功可对治腰膝酸软盗汗遗精、阳痿、早泄子宫虚寒等肾经疾患口型为两唇微启舌稍后缩舌尖向下有喜笑自得之貌动作足四、五趾点地两手自体侧抬起如捧物状过腹至两乳平两臂外旋翻转手心向外并向头部托举两手心转向上,指尖相对吸气时五指分开由头部循身体两侧缓缓落下并以意引气至足四趾端重复六次,调息疗效嘻字功治由三焦不畅而引起的眩晕、耳鸣、喉痛胸腹胀闷、小便不利等疾患“生态”盖指生命体与其环境的有机联系。
孙思邈的养生妙法

孙思邈的养生妙法孙思邈,这位古代的养生大师,可真是个传奇人物。
他的养生妙法可不只是纸上谈兵,而是实打实的生活智慧。
提到他,大家总会想起“药王”的称号。
可你知道吗?他不仅仅是个药剂师,还是个养生达人,活了将近百岁,身体倍儿棒,真是让人羡慕得不要不要的。
先说说他的饮食吧。
他提倡“药食同源”,也就是好吃的东西,还是能治病的。
他特别喜欢一些简单又天然的食材,比如枸杞、山药、红枣,听着就让人心里暖暖的,对吧?这些东西啊,平时咱们吃吃喝喝也能碰到,别小看了它们,孙老头儿可是把它们当成了长生不老的“法宝”。
所以啊,想要身体好,咱们不妨在日常饮食中多加点这些养生食材,试试别有一番风味。
再说说运动。
孙思邈主张“动中有静”,也就是别光想着懒洋洋地窝在沙发上,适当的运动可得有。
每天早晨,阳光刚刚升起,出去走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心情自然就开朗了。
想象一下,清晨的微风拂面,鸟儿在树上欢快地歌唱,嘿,简直是人间仙境!你瞧,这样的运动不光能让身体保持活力,还能让心灵充满阳光,真是一举两得呀。
然后就是心理调节了。
孙思邈认为,心情也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说“心宽体胖”,这可不是开玩笑。
每天都得给自己一些小惊喜,偶尔听听音乐,看看搞笑的视频,逗乐自己,心情愉悦了,整个人都精神抖擞。
再说了,笑一笑十年少,保持好心情,绝对是长寿的秘诀之一。
还得提一提孙思邈的生活习惯。
他这人特别讲究规律,起床、吃饭、睡觉都有固定的时间。
你想啊,生活一团乱,身体能好吗?所以啊,咱们也得向他学习,尽量让生活有条不紊。
做到这一点,身体自然就跟着好了。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哎呀,孙思邈这老先生的养生法好像挺简单嘛。
其实啊,简单的东西往往才是最有效的。
生活中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咱们就不妨抛到一边,回归到最基本的养生理念上,反而能让自己活得更轻松自在。
哦对了,孙思邈还特别强调和谐。
他说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别总想着过度追求什么,适度就好。
这一说啊,跟咱们现代人的生活理念不谋而合。
孙思邈养生十三法

孙思邈养生十三法一、调心调心为养生之首。
心之平和,则五脏六腑皆安。
当去杂念,存善念,心宽体健,疾病自远。
二、调息呼吸为生命之本。
调息即调呼吸,使之深长细匀。
清晨吸清气,夜间吐浊气,肺腑自洁,身体健康。
三、调饮食饮食为养生之基。
饮食需定时定量,五味调和,不偏嗜。
食物要新鲜,避免生冷不洁,确保脾胃健康。
四、调睡眠睡眠乃恢复体力之时。
应保证充足且高质量的睡眠,早睡早起,顺应自然,则精神焕发,身体强健。
五、调起居日常起居要有规律,保持室内外清洁整齐。
顺应季节变化增减衣物,避免过劳或过逸,使身体适应自然。
六、调环境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宜居之地,空气清新,景色宜人,有助于心情舒畅,身体康健。
七、调运动生命在于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调和气血,强健筋骨。
但需根据个人体质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避免过度运动导致伤害。
八、调经络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
通过按摩、针灸等方法调和经络,可以调和气血,舒筋活络,防治疾病。
九、调气血气血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
调气血即是通过饮食、运动、药物等手段,使气血流畅,充足平衡,从而保持身体健康。
十、调脏腑脏腑功能正常,则身体强健。
调脏腑即是通过饮食、药物、按摩等方法,使脏腑功能协调,保持身体健康。
十一、调精神精神饱满,则身体健康。
当避免过度思虑、忧郁等不良情绪,保持心情愉悦,使精神焕发。
十二、调智慧智慧使人明智,避免愚痴。
通过学习、思考等方式提升智慧,有助于明辨是非,避免过度烦恼,对身心健康大有裨益。
十三、调道德道德高尚,则内心平静。
当培养仁爱之心,注重道德修养,使内心充满善良与美好,从而身体健康,长寿延年。
综上所述,孙思邈养生十三法涵盖了身心健康的各个方面。
通过全面调理身体与心灵,我们可以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1岁药王孙思邈的13个简单易行的养生秘笈
孙思邈,是隋唐著名的医药学家,被人称为“药王”。
他亦是养生的实践家。
相传他活到141岁,百余岁时犹视听不衰,神采甚茂。
他注有《老子》、《庄子》,撰有《千金要方》、《福禄论》和《摄生真录》等。
孙思邈先生善参天地与人质的同一性。
在人类疾病与天地灾变面前,他曾说:“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
”
当弟子请教养性之要,他回答说:“天有盈虚,人有屯危,不自慎,不能济也。
故养性必先知自慎也。
”
孙思邈创建的养生十三法,流传至今:
1.发常梳
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
早晚各做10次。
头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
经常做这动作,可以明目袪风、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2.目常运
(1)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
重复3次。
(2)搓手36下,将发热的掌心敷上眼部。
这动作可以强化眼睛,纠正近视和弱视。
3.齿常叩
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无需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
轻轻松松慢慢做36下。
这动作可以通上下颚经络,帮助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骨退化。
4.漱玉津
玉津即津液、口水。
(1)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一共转12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
之后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再做一下。
(2)口微微合上,这次舌头不在牙齿外边,而在口腔里,围绕上下颚转动。
左转12圈后吞口水,然后再反方向做一次。
吞口水时,尽量想象将口水带到下丹田。
从现代科学角度分析,口水含有大量酵素,能调和荷尔蒙分泌,因此经常做这动作,可以强健肠胃,延年益寿。
5.耳常鼓
(1)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压,然后放手,应该有“扑”的一声。
重复做10下。
(2)双掌掩耳,将耳朵反折,双手食指压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10下,“扑扑”有声。
这动作每天临睡前后做,可以增强记忆和听觉。
6.面常洗
(1)搓手36下,暖手以后上下扫面。
(2)暖手后双手同时向外圈。
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脸色红润有光泽,同时不会有皱纹。
7.头常摇
双手叉腰,闭目,垂下头,缓缓向右扭动,直至恢复原位为一次,共做6次。
反方面重复。
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头脑灵活,防止颈椎增生。
不过,注意要慢慢做,否则会头晕。
8.腰常摆
身体和双手有韵律地摆动。
当身体扭向左时,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在前的右手轻轻拍打小腹,在后的左手轻轻拍打“命门”穴位。
反方向重复。
最少做50下,做够100下更好。
这动作可以强化肠胃、固肾气、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9.腹常揉
搓手36下,手暖后两手交叉,围绕肚脐顺时针方向揉。
当自己的身体是一个时钟。
揉的范围由小到大,做36下。
这动作可以帮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胀。
10.摄谷道
即提肛。
吸气时提肛,即将肛门的肌肉收紧。
闭气,维持数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后呼气放松。
这动作无论何时都可以练习。
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至30下。
相传这动作是“十全老人”乾隆最得意的养生功法。
11.膝常扭
双脚并排,膝部紧贴,人微微下蹲,双手按膝,向左右扭动,各做20下。
这动作可以强化膝头关节,所谓“人老腿先老、肾亏膝先软”。
要延年益寿,要由双脚做起。
12.常散步
挺直胸膛,轻松地散步。
最好心无杂念,尽情欣赏沿途景色。
民间有个说法,“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
虽然有点夸张,不过,散步确实是有益的运动。
13.脚常搓
(1)右手擦左脚,左手擦右脚。
由脚跟向上至脚趾,再向下擦回脚跟为一下。
共做36下。
(2)两手大拇指轮流擦脚心涌泉穴,共做100下。
常做这动作,可以治失眠、降血压、消除头痛。
脚底集中了全身器官的反射区。
经常搓脚可以强化各器官,对身体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