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名言释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兵者,诡道也

孙子兵法点明用兵的奥妙。诡道之运用,必须无形,所有默策阴谋,不可外传于人,以免敌人预知而有备,另外还需要随机应变,往往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而异。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一、诡诈藏形,令敌失备 诡诈藏形,即隐藏我方的实力、企图,而惑敌、制敌。行诡道之术,首先要设法伪装自己的真实企图,以假象掩盖真相,以形式掩盖内容,使对方造成虚幻的错觉,使敌手难以料定我的本意。 三十六计中的“声东击西”也属于此计。 二、示以小利,诱而克敌 利用人类贪婪的心理,往往可以使敌人上当,并进而歼敌。 孙子曰: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孙子兵法*虚实篇》 孙子曰: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孙子兵法*势篇》在与敌作战时,敌指挥官若贪图利益而不善观察其中的危害,就可以用小利去引诱他;若敌指挥官有勇而无谋,不长于随机应变,就可以预设埋伏来击破他。


二、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出自于《孙子兵法-计篇》原文意思是:在敌人没有准备时,突然发起攻击,使我方的攻击出乎敌方意料之外,这是军事取得胜利的奥妙之处,不可以预先规定的。
世界万事都是变幻莫测,谁能根据战争的情况做好充分的准备,谁就能掌握住战争的主动权,谁就有可能获得胜利;“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就是讲究一个主动权的把握,主动就灵活,被动则挨打,这个思想对于古代和现代的人们都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它指导我们以最好的方法,最高的效率,最快捷的方式去达到我们的目标。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重视的是先机的掌握和运用:在敌我双方未形成对峙,敌人还没有做好准备时,打他一个措手不及,损失最小,胜算最大。要做到“攻其不备,出其不意”,至少要做到以下四点:一、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地点;二、要准确的掌握敌方是不是真的没有防备或者防备较差;三、要隐藏好自己的意图,不要敌人发现,否则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甚至自取灭亡;四、要有足够的力量能够一举击败敌人,不至于反过来自己被打败。
当然,战争中也要靠自己创造条件,让敌人疏于戒备,从而使自己能“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取得战争的胜利。做到这一点,将领们必须学会隐藏自己的军队或者自己的进攻意图,营造出一些假势,迷惑敌人,“兵者,诡道也”!让敌人错误的判断自己的目标,对自己不加防范,从而达到自己“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意图。
“攻其不

备,出其不意,以奇制胜”,打破常规,用对手意想不到的新奇手段战胜对手,以变应变,也正是宇宙间一切事物运行的普遍规律。唯物辩证法认为,宇宙间万物万事都是发展变化的,唯有发展变化的规律是不变的。出奇制胜强调的是变化,反对的是模式化。


三、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

见《孙子兵法·行军篇》,敌人离得很近却保持沉默,这是依仗其地势险要;敌人离得很远却张牙舞爪地挑战,是想要引诱对方前进。
此四句是对敌我双方的心理分析:敌人逼近而安静,是依靠他所占据的有利地形,因而我们必须小心,耐心,使敌人的有利地形发挥不了作用;敌人相隔甚远却主动挑战,是想引诱我们冒进,因而我们切不可操之过急,更不可孤军深入。
这几句启发我们要懂得军事心理学,要善于分析敌人的表现和军事迹象,采取相应的军事对策。


四、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匆食。

春秋·孙子《孙子兵法·军争篇》。敌人伪装失败退却,切勿追赶;敌人士气正盛时,切勿进攻;敌人为引诱你投下的诱饵,切匆吞食。
前人说:“兵不厌诈”,两军对抗时,各种计谋层出不穷,孙子根据不同情况,提出几条要注意的原则,那就是:敌人伪装败走,不可追赶,因敌人定有埋伏;敌人士气旺盛时,不可进攻,因胜军如虎,必避其锐气;至于敌人设下的诱饵更要小心,不能图占小便宜吃了大亏。只有对敌人的意图与实力有充分的了解,并正确采取对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并战而胜之。
《军争篇》,论述如何争夺制胜的有利条件,使自己掌握作战主动权的问题。首先,必须了解各诸侯国的政治动向,必须熟悉地形,必须使用向导,做到情况明。其次,必须行动统一,步调一致,做到“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第三,要求指挥正确,机动灵活,“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做到以上几点,才能在战争中处于有利的位置。


五、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智—智力,一个人没有脑子不行,更何况是一个将领呢?
信—诚信,一个将领要言必出,诺必果,这样才有人愿意跟随你;
仁—仁爱,要懂得爱民如子,就像有一壶酒倒进河里与士兵分享,即使喝到的是水,但都明白将军的心;要懂为士兵吸疮,也能使其感恩只进不退;
勇—勇气,一个将领不可能连一点勇气都没有,但我觉得更大的勇应该是魄力,敢于承担责任的魄力,这才是大勇;
严—严明,一个将军要懂严明军纪,这也是孙武为什么要

斩杀吴王爱妃的苦心。无论是一个将军,还是一个管理者掌握了这五个要素,也就明白了管理的真谛,可谓将道。


六、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对于敌方三军,可以挫伤其锐气,可使丧失其士气,对于敌方的将帅,可以动摇他的决心,可使其丧失斗志。所以,敌人早朝初至,其气必盛;陈兵至中午,则人力困倦而气亦怠惰;待至日暮,人心思归,其气益衰。善于用兵的人,敌之气锐则避之,趁其士气衰竭时才发起猛攻。
这就是正确运用士气的原则。用治理严整的我军来对付军政混乱的敌军,用我镇定平稳的军心来对付军心躁动的敌人。这是掌握并运用军心的方法。以我就近进入战场而待长途奔袭之敌;以我从容稳定对仓促疲劳之敌;以我饱食之师对饥饿之敌。这是懂得并利用治己之力以困敌人之力。不要去迎击旗帜整齐、部队统一的军队,不要去攻击阵容整肃、士气饱满的军队,这是懂得战场上的随机应变。
一个团队在于士气和斗志,这也是一个团队的灵魂,如果一个团队连灵魂也失去了,那么跟行尸走肉也没什么区别了,虽生犹死。一个团队的核心人物必须要有一颗恒心,这颗心就是坚忍,拿破仑说过,胜利属于最坚忍之人!


七、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上等的军事行动是用谋略挫败敌方的战略意图或战争行为,其次就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攻城,是不得已而为之,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在实际运用上,可分为两个范畴、四个层次。“伐谋”和“伐交”属于“不战”思维;“伐兵”和“攻城”属于“慎战”思维。其一,“上兵伐谋”是指依靠谋略运用,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手段的综合运作,不待对立双方矛盾激化即先期解决争端。其二,“其次伐交”是指当矛盾已经显现时,动员本国和有关国家的力量,显示决心,造成压倒优势或力量制衡,辅之晓以利害,经过折冲与妥协,达到不诉诸武力而达成战略目的。其三,“其次伐兵”是指动用部分军事力量,在敌方政治、经济重心之外解决敌人,以便把战争损害减少到最低限度。其四,“其下攻城”是指在上述三项努力无效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即攻取敌方战略要地乃至全部领土。
孙武再次强调列兵非好战、慎战思想。应当尽量用谋略、交际来解决问题,动手动脚实属无奈,能避免就避免。当然如果文的不行,只能用武的,这实在是无奈之举。
但必须承认,在军事对抗中,完全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结局,即使处于优势与主动地位的一方,也是

不容易实现的。


八、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以正规的形式交战,以异于正规的形式获得胜利。战争中一开始时局势不太明朗,双方旗鼓相当时就是“以正合”的阶段,而到后来局势开始明朗,到了决战时刻时就是“以奇胜”的时候。
用兵和做人一样,有着让人看到并着重关注的面牌,但更有让人不易察觉的底牌,而底牌才是制胜的关键。就像李自成过分关注吴三桂这张面牌,却无视了多尔衮这张底牌。正所谓“睁着眼睡觉,闭着眼数钱—没真的。”有时为了更加诡秘,甚至以正为奇,以奇为正!
“以正合”就是要有实力,“以奇胜”就是要有智慧,所以,首先要有实力,结合智慧才能获胜。


九、识众寡之用者,胜。

懂得根据兵力多少面采取不同战法的,就能取得胜利。用兵之道,在于灵活机动。善战者必须根据手中的兵力而采取不同的战术。如可以围而歼之;可以诱敌深入,分面歼之;可以集中兵力,攻其薄弱的一翼;可以避实就虚,打了就走。总之,必须视手中有多少兵力,敌人有多少兵力,正确分析敌我力量的对比,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这样,才能获得胜利。
所以说:知己知彼的人,百战百胜, 了解自己而不了解敌人的, 胜负几率各半; 对自己和敌人都不了解的, 每战必输。


十、鸟穷则搏,兽穷则噬。

陷于绝境,没有出路。鸟逼急了就要啄人,兽逼急了就要咬人。这两句说明“困兽犹斗”的道理,以此比喻在战争中对敌人不要逼得太紧,穷追不舍,否则敌人会和你拼命,使你受到不应有的损失。对此,有种说法叫“穷寇匆追”。
所谓兵者,置之死地而后生。如果把敌军逼入绝境,敌人会背水一战,士气一定高涨,此时的敌人个个是猛虎,如果放敌人一条生路,敌人会争相逃命,哪有士气可言?如果异地再战,这股敌人有失败的经历,如同惊弓之鸟,是敌人中最容易的对手,也就是敌人的最薄弱的环节,照准这个环节一刀砍去,哪有不胜之理?
士气不好的部队,其士兵往往把保命视为第一要务,因此打起仗来很容易就会一触即溃,结果被胜利方尾追堵截,形成“穷寇”局面。但若被四面围死,那么其最初的“保命”意愿便无法达成,在绝望之下,他们必然会转而拼个鱼死网破。因此,若敌军的残兵突然拼命一般地掉头杀来,惊恐之下,常会付出较大的伤亡,甚至比在开战之初时伤亡还大!
所谓“敌存灭祸,敌去招过”。穷寇勿追,乃是经典的军事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