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硬膜外血肿的诊断与治疗 - czgkwco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髓硬膜外血肿的诊断与治疗
沧州市中心医院骨一科李书奎程才
脊髓硬膜外血肿(spontaneous spinal epidural hemotomas SSEH)首次报告是Jackson 于1869年,是临床少见疾病,近年国内李雷等和赵宪林等的两组报告,分别为5例和6例。发病率为百万分之一,约占脊髓硬膜外压迫症的0.3—0.9%,但实际上SSEH发病率可能比报导的多见,因有些病例因未能认识或因无条件行MRI检查而漏诊。
Foo和Rossier统计155例脊髓硬膜外血肿,其中自发性占41%,继发性最主要原因是抗凝治疗占21%,脊髓血管畸形占6.8%,其它血液系统疾病、肝硬化,腰椎穿刺医源性并发症非常少见。1987年Mattel 等统计300例文献报告的脊髓硬膜外血肿,其中一半以上患者是自发性的出血。发病年龄由6个月到79岁不等,但90%患者是中年和青年,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别,主要发病部位在胸段、上下扩展为胸颈段和胸腰段,Sklar最近报告的一组SSEH,认为在颈椎的发病率占优势,这可能和他们的病例多为创伤,且颈椎又是创伤的多发部位有关。
一病因
Lonjon认为SSEH是一个相当含糊的概念,与轻微外伤、血液病浸润、抗凝治疗(阿斯匹林、或过量的大蒜摄取)、椎间盘突出、血管畸形等多种疾病有关,但也有相当数量的病例始终也不能找到病因,多数学者认为,出血源是脊髓硬膜外静脉,因在脊髓硬膜外动脉很少,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中,我们也常看到椎管内静脉丛扩张充血,椎体静脉丛缺乏静脉瓣,不能抵抗压力,当剧烈的胸、腹腔增高时而自发破裂,如排便、咳嗽和打喷嚏时。Gundry 和Heithoff 认为SSEH可能是由于邻近的腰椎间盘脱出,使脆弱的脊髓硬膜外静脉丛破裂,这是腰椎管SSEH发病与腰间盘突出关系密切的原因。且大多数SSEH发生在硬膜背侧,少数发生在腹侧,同时伴有邻近的间盘突出,所以提出了间盘突出是静脉源性SSEH的原因之一。
Beatty和Wi nston脊髓硬膜外动脉是出血源,因为Crock和Yoshizawu研究的椎体和脊髓血液供应结果,表明脊髓硬膜外动脉网,要比以往认识的丰富和发达,且硬膜外间隙有一定的容量伸缩性,在硬膜外麻醉时,在数分钟内可向硬膜外腔注入1520ml的药液,所以当静脉出血时因速度慢、血量少不易导致脊髓压迫症状,但当小动脉破裂时,出血速度快、量较多,容易引起脊髓受压,而引起功能障碍。赵宪林报告组的临床患者,支持脊髓硬膜外动脉性出血,因为患者都是突然发病,病情迅速发展导致截瘫或脊髓半横断症状,几乎没有临床症状慢性型和缓慢加重过程。
二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下的青壮年男性,发病部位多见于上胸段、下颈段,腰段少见,这可能和腰椎管内径较大,内容物为马尾代偿能力大有关,即使出现症状也较缓慢,症状轻或不典型,临床难以发现。典型的症状是:突发后背、颈、肩胛区的疼痛,根性放射痛,在几分钟或几小时内,出现疼痛部位以下运动感觉障碍,并产生脊髓压迫症状是该病的主要临床特征。症状的出现常发生在脊柱弯曲、扭转、翻身等动作后,以及胸腹腔压力突然增高,如:排便、咳嗽、喷嚏之后。应与急性椎间盘脱出、急性脊髓缺血、脊髓硬膜外肿瘤或脓肿、脊椎炎、脊髓炎、心绞痛、胸或腹动脉瘤破裂等疾病相鉴别。
三辅助检查
脑脊液检查可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脊髓内血肿鉴别。
MRI 是最具权威性的诊断方法。T1加权像的随时间推移,发生的动态信号变化最具诊断价值。1.5T高场强和轴位梯度回波的T2加权像,能很好的判断血肿的部位。
SSEH 的MRI信号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超急性期(24小时内)血肿信号为等信号或稍高的T1和混杂的T2信号。急性期(1—3天)为等T1和短T2信号,在急性血肿期出现T2的低信号,是由于出现了脱氧血红蛋白所致。慢性期(7—14天)由于有包膜形成,Gd—DTPA 增强扫描,血肿呈环形强化。
脊髓硬膜外血肿早期诊断与治疗对预后非常重要,如怀疑脊髓硬膜外血肿应立即行MRI或CT检查。对无条件早期做MRI检查者应严密观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Sklar EM指出脊髓硬膜外血肿MRI影像学特点:(1)在T1加权像上表现多种信号强度,主要是等信号、高信号,在T1加权像上表现多种信号区域伴有高信号;(2)象硬膜外脂肪帽状盖在脊髓背侧;(3)与脊椎骨结构直接延续;(4)对脊髓硬膜外脂肪、蛛网膜下腔和脊髓有压迫征象;(5)血肿通常在脊椎管内侧后方。
治疗
一经确诊脊髓硬膜外血肿后,应立即行椎板减压血肿清除术。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治疗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研究显示,从症状开始到手术时间间隔与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呈负相关,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与神经恢复程度也呈负相关。Lawton 等主张手术应在症状出现后12小时内进行,超过12小时,神经恢复较慢或不完全。但Suzuki H 等报告有未经手术治疗而自行恢复的病例。这可能和出血的程度不同有关。所以对临床症状轻、不再进展或已有早期恢复,MRI显示血肿有吸收趋势者,可在动态MRI的观察下,进行保守治疗更为合理。这是因为手术治疗会有一些并发症,以及有术后再出血的可能。
为沧州市第三届骨科研讨会准备
2004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