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学习要点
一、重庆谈判
1、背景:①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②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为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③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毛泽东在周恩来的陪同下到达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2、时间地点:1945年8月28日至10月10日重庆
3、人物:国民党——蒋介石共产党——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
4、结果: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内容:坚决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统一的基础上建立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
)
5、双方主要分歧:对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合法地位的问题,国共双方未达成协议。
6、意义:中共在政治上处于主动地位,扩大了中共的影响,赢得了民心,使国民党处于被动地位。
二、内战全面爆发
1、时间:1946年6月
2、标志: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
3、国民党重点进攻的目标:陕甘宁解放区(结果:毛泽东、周恩来撤离延安,转战陕北,指挥解放战争,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经过多次战役,粉碎敌人的进攻)
三、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时间:1947年夏
2、经过: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向国民党统治区发动大规模进攻,直接插入敌人兵力空虚的大别山地区。
3、结果: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4、意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四、三大战役——与国民党进行主力决战
1、背景: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奋战,消灭国民党军队200多万,国民党主力收缩在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周围,主力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2、时间: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
3、战役名称: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1)辽沈战役(1948年9月至11月)
①指挥员:林彪、罗荣桓
②参战部队:东北人民解放军
③结果:解放东北全境。
(2)淮海战役(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①指挥员: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②参战部队: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
③影响结果: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3)平津战役(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①指挥员: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②参战部队:华北解放军和东北解放军
③结果: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④北平和平解放:1949年初,由于中共的争取,北平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
4、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
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五、渡江战役
1、时间:1949年4月20日至6月1日
2、指挥:毛泽东和朱德
3、结果: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垮台,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六、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
1、从战争性质上看,蒋介石勾结美帝国主义发动反攻反人民的内战,违背了人民意愿和历史发展潮流,失去了民心,以致士气低落、作战不利;中共所进行的解放战争属于维护人民利益的战争,深得人心。
2、从政权性质看,国民党代表大地主打资产阶级的利益,是帝国主义侵华工具,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人民的利益,因而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
3、经济上,国民党统治腐败,经济陷于崩溃,中共在解放区开展了生产运动和土地改革,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4、军事上,中共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了正确的作战方针,抓住有利时机,及时开展战略反攻和主力决战,消灭国民党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