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知识点归纳整理

合集下载

《师说》知识点梳理-PPT

《师说》知识点梳理-PPT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流传)
③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名词,著作) 8、惑
①惑之不解 (疑难问题)
②则耻师焉,惑矣 (形容词,糊涂)
9、于 ①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介,比)
②而耻学于师 (介,向)
③于其身也 (介,对于)
④其皆出于此乎 (介,从)
(介,表被动,被)
13
五、词类活用
师之所存也。 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
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8
九、巩固与提高
《师说》测试题
一、 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3.彼与彼年相若,道相似
4.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5.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6.惑而不从师
7.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8.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9.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10.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11.而耻学于师
12.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9
三、 翻译下列句子 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
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 此乎?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 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㈠意动用法。
1、吾从而师之 (以……为师) 2、而耻学于师
3、则耻师焉 4、不耻相师
(以……为耻)
㈡形容作名
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adj.→n.,圣人、愚人)
14
㈢名词作动词

《师说》文言知识点梳理

《师说》文言知识点梳理

《师说》文言知识点梳理《师说》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或师焉,或不焉。

二、词类活用。

1.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2.吾未见其明也。

3.吾从而师之。

4.而耻学于师。

5.孔子师郯子。

6.小学而大遗三、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今义: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今义: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今义:4.吾从而师之。

古义:今义:5.今之众人。

古义:今义:6.小学而大遗。

古义:今义:7.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四、虚词归纳(一)之1.青,取之于蓝。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人非生而知之者。

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6.郯子之徒。

7.作师说以贻之。

8.彼童子之师。

9.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10.古之学者必有师。

1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1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4.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5.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6.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二)于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善假于物也。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而耻学于师。

5.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6.其皆出于此乎?7.不拘于时,学于余。

(三)乎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4.其皆出于此乎?5.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6.呜乎!师道之不复也可知矣!五、一词多义(一)师1.古之学者必有师。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3.吾从而师之。

4.吾师道也。

5.齐师伐我。

6.师心自用7.巫医乐师百工之人8.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二)传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4.舍相如广成传舍(三)所以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圣人之所以为圣。

六、词类活用1.吾师道也2.吾从而师之3.而耻学于师4.孔子师郯子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6.小学而大遗7.吾未见其明也8.惑而不从师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七、文言句式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高一必修三语文课文师说的知识点

高一必修三语文课文师说的知识点

高一必修三语文课文师说的知识点《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文章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教育了青年,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一必修三语文师说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高一必修三《师说》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

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

二、古今异义词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求学的人;今:有专门学问的人。

2.吾从而师之古:跟随(他)并且......;今:表因果的连词。

3.无贵无贱古:无论;今:没有。

4、今之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人。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古:风尚;今:道路,道德。

6、.小学而大遗古:在小的方面学习;今: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

7.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不一定;今:用不着,不需要。

8.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古:特殊的指示代词,“所”与介词结合,相当于“用来……的”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三、重点实词1、.传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流传)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③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授)2、师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古之学者必有师 (老师)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从师)③吾师道也(动词,学习)④吾从而师之 (意动用法,以……为师)(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3、从①惑而不从师(跟随)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自)四、重点虚词之课文中出现25次,它的用法如下:① 代词,有两种情况指代人或事物:择师而教之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类”、“这些” :郯子之徒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②作助词,有四种情况A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古之学者B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师道之不复,可知矣C表示宾语前置:句读之不知D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③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三种情况A作代词,指代自己:将哀而生之乎B作助词表示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C作动词,“到”、“往”:吾欲之南海(3)其课文中出现17次,用法如下:① 代词,有四种情况A在主谓短语中作主语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他)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那些)B复指,作主语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他们)C作兼语 :余嘉其能行古道(他)D作定语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们的)②作语气副词,有两种情况A表猜测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大概)B表感叹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欲(多么)四、词类活用①名词作动词吾师道也(名词“师”带宾语“道”,用作动词:学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师”表自动:从师。

师说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师说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师说的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语文知识点归纳1. 文言文阅读技巧- 理解上下文关系- 分析句子结构- 解读辨析古汉语词义2. 现代文阅读技巧- 阅读理解能力训练- 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提高写作表达能力3. 作文写作技巧- 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提高结构分析能力- 增强修辞表达能力4. 古诗文鉴赏- 理解作者情感与意境- 分析韵律格律- 识记常见古诗文5. 现代文学鉴赏- 理解作品主题与人物形象- 分析文学表达手法- 总结常见现代文学作品6. 语文知识点串讲- 串讲古代文言文章- 串讲现代文学作品- 串讲写作技巧方法二、数学知识点归纳1. 整数运算- 四则运算- 整数的混合运算- 整数加减法2. 分数运算- 分数四则运算- 分数的化简- 分数的加减乘除3. 代数式- 代数式的展开与因式分解-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4. 几何图形- 面积与周长的计算- 三角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计算- 笛卡尔坐标系5. 数据统计- 数据图的绘制- 中心倾向与离散程度-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6. 数学知识点串讲- 串讲整数、分数运算- 串讲代数式与方程- 串讲几何图形与数据统计三、英语知识点归纳1. 单词记忆- 高频单词记忆- 常见短语搭配- 单词拼写与发音2. 语法知识- 时态和语态- 各种句型结构- 名词、代词、形容词、副词的用法3. 阅读技巧- 扫描法、略读法、详读法- 理解主题与细节- 掌握上下文推测词义4. 写作技巧- 句型搭配与拓展- 写作逻辑与连贯- 提高词汇和语法运用能力5. 英语知识点串讲- 串讲常见单词与短语- 串讲语法知识点- 串讲阅读与写作技巧以上是师说的语文、数学、英语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师说》文言文知识整理

《师说》文言文知识整理

《师说》文言文知识整理《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

这篇文章论述了从师求学的道理,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为我们学习文言文提供了丰富的知识。

以下是对《师说》一文的文言文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

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表否定。

二、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3、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并且。

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

4、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

今义:没有。

5、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6、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

今义:大家,许多人。

三、一词多义1、师(1)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

(3)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2、传(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3、道(1)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

(3)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4、惑(1)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5、其(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她)的。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

(3)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4)其可怪也欤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

6、于(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

(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

(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

(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

四、词类活用1、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作动词,从师。

3、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

4、则耻师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师说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师说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师说》文言文知识点的归纳整理:一、文体知识《师说》属于古代文体中的“说”,这种文体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

既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和说明寄寓的道理。

二、虚词1. 乎:(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

(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

(4)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

2. 而:(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

(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

(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转)。

三、通假字1. 传道受业解惑(受通授,传授)。

2. 或不焉,或师焉(不通否)。

四、古今异义1. 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指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

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2.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指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译为用来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的原因(或缘由)。

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指无论,不论。

今指没有。

五、其他知识点1. 《师说》中强调了师生关系的重要性,提出了“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观点。

2. 作者通过对比古今学者的态度,批评了当时士人自命清高、不愿从师学习的风气。

3. 文章以“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作结,表达了作者对师道失传的惋惜之情。

以上是关于《师说》文言文知识点的归纳整理。

师说的文言知识点梳理

师说的文言知识点梳理

师说的文言知识点梳理师说的文言知识一. 通假字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2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fǒu)二、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5)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6)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7)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常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三、一词多义1 师①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③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④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2.传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师说读后感本文是韩愈所写的古代散文的典范.它论证了教师的职能,作用和从师而学的必要性,批判了士大夫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和影响,从而阐明了从师而问的道理.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此句说明了老师的作用.是的,每个老师都有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的职能.无论老师的地位显贵还是低下,年少还是年长,只要能掌握真理,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好老师. 从而我想到了四川地震中用自己的身躯守护三个孩子的谭千秋老师,他可以称得上是人民的好老师,他不但为学生传道受业解惑也,而且将自己责任升华.当地动山摇的那一刻来临时,他不顾惜自己的生命,张开守护的翅膀挽救了三个孩子的生命.他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好老师. 学者,应该做到不耻下问.我们要学习古代圣人, “从师而问焉” .学无止境,不耻下问.则会“圣益圣” .不能向士大夫那样“耻学于师”则会“愚益愚”. 有时,我们在学习遇到困难后,可能很难开口向别人请求帮助,然后问题就会越攒越多.最后就不知道从何解决了。

(完整版)《师说》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师说》知识点总结

《师说》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授”,传授2、或师焉,或不焉通“否”,不愿二、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求学的人;今,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用来……的方法等;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吾从而师之古,跟随他而且;今,表示结果或进一步的行动。

4、今之众人古,一般人;今,大家,许多人。

5、圣人之所以为圣古,……原因;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6、小学而大遗古,小的方面学习;今,对儿童、少年实行初等教育的学校。

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不一定;今,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三、重点实词1、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作动词,从师学习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2、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zhuàn,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3、道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名词,道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道相似也名词,(懂得的)道理4、惑惑之不解形容词作名词,疑难问题惑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四、重点虚词1、乎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后一个是“比”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2、而人非生而知之者/犹且从师而问焉/择师而教之表承接吾从而师之表递进惑而不从师/而耻学于师/小学而大遗表转折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表并列则群聚而笑之表修饰如是而已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3、之古之学者必有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古之圣人/今之众人/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彼童子之师助词,的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提宾标志(或取消句子独立性)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吾从而师之/择师而教之/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则群聚而笑之。

(完整版)《师说》知识点总结.doc

(完整版)《师说》知识点总结.doc

《师说》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 、者,所以道受解惑也2 、或焉,或不焉通“授”,授通“否”,不愿二、古今异1 、古之学者必有古,求学的人;今,在学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 、者,所以道受解惑也古,用来⋯⋯的方法等;今,表因果关系的。

3 、吾从而之古,跟随他而且;今,表示果或一步的行。

4 、今之众人古,一般人;今,大家,多人。

5 、圣人之所以圣古,⋯⋯原因;今,表因果关系的。

6 、小学而大古,小的方面学;今,儿童、少年行初等教育的学校。

指研究文字、、音韵的学。

7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古,不一定;今,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三、重点1、古之学者必有道之不也久矣吾从而之吾道也名,老名作,从学意用法,以⋯⋯名作,学2、者,所以道受解惑也道之不也久矣六皆通之zhu,授,流àn,名,解文的著作3、道道受解惑也道之所存,之所存也道之不也久矣道相似也名,道理名,道名,尚名,(懂得的)道理4、惑惑之不解形容作名,疑惑而不从形容作,遇到疑于其身也,耻焉,惑矣形容,糊涂四、重点虚1、乎生乎吾前,其道也固先乎吾/ 生乎吾后,其道也亦先乎吾介,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后一个是“比”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气助,表反,“ ”嗟乎!道之不也久矣气助,表感,与“嗟” 用,“唉”其皆出于此乎气助,表揣,“ ”或“吧”人非生而知之者/ 犹且从而焉/ 而教之表承接吾从而之表惑而不从 / 而耻学于 / 小学而大表折授之而其句者表并列群聚而笑之表修如是而已与“已” 用,表述气3、之古之学者必有/ 道之所存,之所存也/ 古之圣人 / 今之众人 / 圣人之所以圣,愚人之所以愚 / 彼童子之助,的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道之不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矣/ 道之不复,可知矣助,取消句子独立性句之不知,惑之不解助,提志(或取消句子独立性)人非生而知之者代,指代知、道理等吾从而之 / 而教之 / 授之而其句者/ 群聚而笑之。

之/ 六皆通之作以之代,他(),它()巫医百工之人/ 士大夫之族 / 郯子之徒指示代,,一4、其其惑也,不解矣/ 非吾所其道解其惑者也指示代,那些其道也固先乎吾/ 其道也亦先乎吾/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矣/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矣 / 于其身也 / 余嘉其能行古道/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其子代,他,他/ 授之而其句者/ 吾未其明也/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其不及孔子代,他的,它的其皆出于此乎气副,表揣气,大概其可怪也欤气副,与“也欤”配合表反气,相当于“ 不是⋯⋯?”“ 道⋯⋯?”5、于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不比于弟子比而耻学于 / 学于余向皆出于此乎从于其身也于不拘于表被,被6、也者,所以道受解惑也与“者” 用,表判断气道之所存,之所存也/ 非吾所其道解其惑者也表判断气其惑也,不解矣 / 吾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于其身也,耻焉停其道也固先乎吾/ 其道也亦先乎吾/ 道之不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矣/ 人,其出人也矣/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矣表停吾未其明也/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表述气其可怪也欤气助,与“欤” 用,加气表古之圣于其身也,耻焉,表折曰曰弟子云者,群聚而笑之/ 之,曰 / 三人行,必有我,表承接位卑足羞,官盛近表并列。

《师说》文言文知识整理

《师说》文言文知识整理

《师说》文言知识整理一. 通假字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2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fǒu)二、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5)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6)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7)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常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三、一词多义1 师①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③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④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2.传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③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3.道① 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③ 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4.惑① 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②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③ 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5. 乎(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4)嗟乎!师道之不传了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6. 而(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4) 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5)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6) 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7) 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8) 如是而已(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7. 之(1)古之学者必有师(结构助词,的)(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 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8)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9)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10)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不译)(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8. 其(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9. 于(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10. 也(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四、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则群聚而笑之(群,表动作的情态,成群)2.名词作动词①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②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3.名词的意动用法①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② 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二)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 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② 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③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⑤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形容词作名词,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盛:势盛位高的人)2.形容词作动词惑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三)动词的使动用法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使……学习)五、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表判断)(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表判断)(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非,表否定判断)(二)被动句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三)倒装句1.介宾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1)而耻学于师(于师学,介宾短语后置)(2)师不必贤于弟子(于弟子贤,介宾短语后置)(3)不拘于时,学于余(于余学,介宾短语后置)2.宾语前置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宾语前置)4. 省略句(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省宾语)(2)吾从(之)而师之(省宾语)(3)(其,指士大夫之族)群聚而笑之(省主语)(4)(师)位卑(者)则足羞,(师)官盛(者)则近谀(省略谓语动词)5. 固定格式庸……乎:表反问,难道……吗,哪里……呢例句: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师说知识点归纳最新完整版

师说知识点归纳最新完整版

师说知识点归纳最新完整版知识点归纳最新完整版:知识点1:数学1.1数的运算:加减乘除。

1.2代数:方程、不等式、函数以及解析几何。

1.3几何:点、线、面、体的性质与关系,三角函数、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

1.4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随机事件、概率、期望、方差、常见分布等。

1.5微积分:极限、导数、微分、积分、曲线的凹凸性、最值等。

知识点2:物理2.1力学:牛顿三定律、动量守恒、功、能量、摩擦力等。

2.2热学:热力学定律、温度、热量、相变等。

2.3电磁学:电荷、电场、电势、电流、电磁感应、电磁波等。

2.4光学:光的传播速度、折射、反射、干涉、衍射等。

2.5原子物理与核物理:原子结构、放射性衰变、核反应等。

知识点3:化学3.1元素与化合物:元素周期表、离子键、共价键、化学平衡等。

3.2化学反应: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等。

3.3酸碱与盐:酸性、碱性、中性溶液,酸碱滴定等。

3.4有机化学:有机物的命名、结构与性质,有机反应等。

知识点4:生物学4.1细胞生物学: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生长、分裂与增殖等。

4.2遗传学:遗传基因、遗传变异、遗传规律等。

4.3生物进化与分类学:生物进化的机制、种的形成和分类系统等。

4.4生物生态学:生态系统、生物圈、物种关系、生态平衡等。

4.5人体生理学:人体器官结构与功能、代谢、神经调节等。

知识点5:地理学5.1地球与地图:地球概况、地图投影、地球自转与公转等。

5.2自然地理:陆地、水域、气候、水循环等。

5.3人文地理: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

5.4区域地理:不同地域的特点、发展现状等。

知识点6:历史6.1古代史:历史的起源、古代文明、朝代更迭等。

6.2近代史:近代世界历史、社会变革、世界两次世界大战等。

6.3现代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

6.4中国古代文化:诗歌、文学、音乐、戏剧等。

6.5世界文化: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特征。

知识点7:语文7.1词汇与语法:词义辨析、句法规则、修辞手法等。

(完整版)《师说》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师说》知识点归纳

《师说》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

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

二、古今异义词1古:求学的人;今:有专门学问的人。

2古:跟随(他)并且.。

.。

.;今:表因果的连词。

3古:无论;今:没有。

4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人.5古:风尚;今:道路,道德.6、古:在小的方面学习;今: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

7古:不一定;今:用不着,不需要:(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译为用来……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的原因(或缘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9(古)句子停顿的地方。

(今)看字发出声音。

三、重点实词1、。

传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流传)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③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④朔气传金柝(动词,传递,传送)⑤舍相如广成传舍(名词,客舍)2、师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老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从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③吾师道也(学习)④师必退(军队) 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⑤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⑥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3、从①惑而不从师(跟随)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自)⒋道1、有碑仆道(名词,道路)2、吾师道也(名词,道理)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4、策之不以其道(名词,规律)5、何可胜道也哉(动词,说)6、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四、重点虚词之课文中出现25次,它的用法如下:①作代词,有两种情况指代人或事物择师而教之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类”、“这些”郯子之徒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②作助词,有四种情况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古之学者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师道之不复,可知矣表示宾语前置句读之不知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③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三种情况作代词,指代自己君将哀而生之乎作助词表示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作动词,“到”、“往"吾欲之南海(3)其课文中出现17次,用法如下:①作代词,有四种情况在主谓短语中作主语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他)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那些)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那些)复指,作主语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他们)作兼语余嘉其能行古道(他)作定语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们的)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们的)②作语气副词,有两种情况表猜测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大概)表感叹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欲(多么)于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自)拜送书于庭(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在)学于余(耻学于师)(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于其身也(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对于)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比较,比)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四、词类活用①名词作动词吾师道也(名词“师"带宾语“道",用作动词:学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师"表自动:从师.下文“则耻师焉"、“师道之不复"中“师”同此) 或师焉(名词“师”充当“或"的谓语,用作动词:从师)不耻相师(名词“师"表自动:学习)②意动用法吾从而师之(名词“师”由一般只连接动词不连接名词的“而"与动词“从”连接,用作意动:以……为师)而耻学于师(形容词“耻”带宾语“学于师”,用作意动:以……为耻。

师说知识点归纳

师说知识点归纳

师说知识点归纳《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

这篇文章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知识要点。

一、文学常识1、作者韩愈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2、文体“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

《师说》就是论述从师学习道理的文章。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

(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

2、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3)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并且。

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

(4)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3、一词多义(1)师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擅长某种技术的人或者是乐师。

③吾师道也动词,学习。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2)传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③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3)道①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

③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4、词类活用(1)吾从而师之师:意动用法,以……为师。

(2)而耻学于师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3)孔子师郯子师:意动用法,以……为师。

(4)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师说知识点梳理

师说知识点梳理

师说知识点梳理《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是古代论师道的重要文献。

以下是对《师说》知识点的详细梳理。

一、文学常识1、作者韩愈(768 年-824 年 12 月 25 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2、背景韩愈所处的中唐时期,社会上仍沿袭着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贵族子弟无论学业如何,都可凭门第做官。

因此,当时士大夫中普遍存在着“耻学于师”的风气,韩愈对此深感不满,于是写下了这篇文章,批判当时“耻学于师”的社会陋习,倡导从师学习的风尚。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

(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

2、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并且。

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

(4)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

今义:大家,许多人。

3、一词多义(1)师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学习)③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2)传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③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3)道①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③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4、词类活用(1)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3)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4)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5)位卑则足羞(形容词作动词,感到羞耻)5、虚词(1)之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②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知识和道理)③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⑤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⑦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助词,表揣测语气)(2)其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③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代词,他们)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⑤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3)乎①生乎吾前(介词,在)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比)③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呢)三、重点句子翻译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文言知识梳理

《师说》文言知识梳理

《师说》文言知识梳理一、通假字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二、词类活用吾师道也──名词用作动词,学习或师焉──名词用作动词,学习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名词作动词,低于。

吾从而师之──“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而耻学于师──“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位卑则足羞──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耻辱,以……为羞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用作名词,圣人,愚人小学而大遗──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形容词用作名词,疑难问题其贤不及孔子──形容词用作名词,才能三、古今异义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建树和成就的人。

师者,所以传道受也解惑也所以古义:用来……的,……的凭借。

今义:表结果。

愚人之所以为愚所以古义:……的原因。

今义:表结果。

吾从而师之从而古义:从,随从;而,表承接,可不译。

今义:连词,因此就。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众人古义:一般人。

今义:众多的人。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小学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给少年儿童以全面的基础教育。

师不必贤于弟子不必古义:不一定。

今义:不需要。

余嘉其能行古道古道古义:古人的从师之道。

今义:古代沿用至今的道路。

四.特殊句式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判断句翻译:老师,是(可以)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判断句翻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翻译: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不拘于时,学于余──被动句翻译:不受世俗的限制学于余──状语后置句翻译:向我学习师不必贤于弟子——状语后置句翻译:老师不一定胜过学生而耻学于师——状语后置句翻译: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省略句翻译: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

《师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师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师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一、段落结构梳理
第一段:(作用:全文总纲)
总论点: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第二段:(作用:第一个分论点,正反对比论证中心。


论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论据:1.古之圣人,从师而问。

今之众人,耻学于师。

2.士大夫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则耻师焉。

3.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群聚而笑
第三段:(作用:第二个分论点从正面论证中心)
论点:圣人无常师。

论据:孔子从师的行为;孔子从师的言论。

第四段:(作用:总结全文)
写作缘由:不拘于时,能行古道。

二、写作特点
1、论点鲜明,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说理透辟。

2、运用了对比论证方法,使说理更加有力。

3、行文中大量使用对偶与排比句式,增加文章气势。

4、顶真修辞手法的运用。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传授,讲授
②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表否定。

师说文言知识归纳总结(必备3篇)

师说文言知识归纳总结(必备3篇)

师说文言知识归纳总结(必备3篇)师说文言知识归纳总结第1篇【师】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擅长某种技术的人或者是乐师)③吾师道也:(名词做动词,学习)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作动词,从师)⑤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⑥则耻师:(动词拜师)⑦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老师)(者也判断句)【之】①择师而教之:(代词,指代人)②郯子之徒:(代词,这)③古之学者:(结构助词,表示修饰或领属关系,译为“的”)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名词性的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

)(不是“取消句子独立性”。

因为“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的,即“之”后必是动词;而两个“所存”是“所词短语”,“所词短语”都是名词性的。

)⑤句读之不知:(宾语前置标志)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代指前面的“六艺经传”,译为它们。

这是宾语前置句式)⑦士大夫之族:(这些人)⑧古之圣人:(的)⑨师道之不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⑩吾从而师之:(代词,他)师百工之人:(代词,翻译为“这些”)【其】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人称代词,他)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指示代词,那(些))③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人称代词,他们)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人称代词,他们的)⑤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人称代词,他们的)⑦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表揣测)【惑】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疑难问题)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道】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③吾师道也:(名词,道理)④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乎】①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推测,吧)②生乎吾前:(介词,表时间,在)③固先乎吾:(介词,表比较,比)【于】①耻学于师:(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向)②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在)③于其身也:(介词,表示对象,对,对于)④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示比较,比)⑤不拘于时:(介词,表示被动,受,被)【传】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③六艺经传:(名词,传文)【无】①孰能无惑:(没有)②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论)【焉】①则耻师焉:(他们)②或师焉或不焉:(助词:不译)③犹且从师而问焉:(兼词:于之)师说是韩愈的一篇著名文章,写的是从师求学的道理。

《师说》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最新)

《师说》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最新)

《师说》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最新)《师说》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最新)《师说》,是有关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

文章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教育了青年,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师说》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师说》文言文知识点梳理1通假字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讲授⒉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表否定⒊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读,通"逗”,阅读中的断句2古今异义⒈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求学的人今: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用来……的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⒊吾(从而)师之古:跟随并且今:表目的或结果,是连词⒋(无)贵无贱古:不论;不分今:没有⒌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古:风气今:道理⒍(句读)之不知古:句子中间需要停顿的地方,读dòu今:看着文字发出声音,读dú7.圣人无(常)师古:永久的;固定的今:平常的⒏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不一定今:用不着、不需要⒐年十七,好(古文)古:秦汉的散文今:“五·四”之前的文言文的统称⒑今之(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大多数人⒒(小学)而大遗古:小的方面学习了今:初级正规教育学校。

3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则(群)聚而笑之(群,表动作的情态,成群)2.名词作动词①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②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3.名词的意动用法①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② 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二)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② 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③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⑤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形容词作名词,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盛:势盛位高的人)2.形容词作动词惑而不从师(惑: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而耻学于师(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三)动词的活用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习,使……学习)4特殊句式(一)宾语前置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说》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传道受业解惑(“受”通“授”,传授)
2、或不焉,或师焉(“不”通“否”)
二、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

(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译为㈠用来……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㈡……的原因(或缘由)。

(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无论,不论。

(今)没有。

4、小学而大遗:(古)①小的方面;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

(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5、句读之不知:(古)句子停顿的地方。

(今)看字发出声音。

6、今之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

(今)许多的人。

7、吾从而师之:(古)跟随。

(今)连词,表目的和结果。

8、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不一定。

(今)不需要。

三、一词多义
(1)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2、吾师道也(动词,学习)
3、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6、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2)传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2、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
4、朔气传金柝(动词,传递,传送)
5、舍相如广成传舍(名词,客舍)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们的)
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代词,他,他们)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表远指,那)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大概,或许)
5、其可怪也欤(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真的)
6、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
7、其出人也远矣(代词,指圣人)
8、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
(5)于
1、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
2、拜送书于庭(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在)
3、学于余(耻学于师)(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
4、于其身也(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对于)
5、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比较,比)
6、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6)之
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
2、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4、句读之不知(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类,这些)
6、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往)
7、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8、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结构助词。

取消独立性)
9、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代“六艺经传”)10、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
11、蚓无爪牙之利(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12、吾欲之南海(动词,到、往)
四、词类活用
1、其下圣人也亦远矣(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
2、而耻学于师(意动用法,以……为耻)
3、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或大的方面)
4、位卑则足羞(意动用法,以…为羞)
5、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6、吾师道也(名词作动
五、文言句式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宾语前置句)
2、不拘于时,学于余。

(介宾短语后置句、被动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