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疾病的神经介入治疗

合集下载

神经介入基础知识

神经介入基础知识

神经介入基础知识神经介入是一种采用微创技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方法。

它通过导丝、导管等器械在血管或组织中进行操作,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减少手术创伤,缩短康复时间,还可以提高治疗的精确度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神经介入的基础知识,包括其应用范围、操作步骤和常见的治疗技术。

神经介入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脊髓疾病、周围神经疾病等多种疾病。

在脑血管疾病方面,神经介入可以用于治疗脑动脉瘤、脑血管狭窄、脑血栓等疾病。

在脊髓疾病方面,神经介入可以用于治疗脊髓血管畸形、椎间盘突出等疾病。

在周围神经疾病方面,神经介入可以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颈椎病等疾病。

总之,神经介入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神经介入的操作步骤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通过影像学检查确定病变位置和范围。

其次,麻醉患者,准备手术器械和设备。

然后,通过穿刺血管或组织,将导丝或导管引入到病变部位。

最后,进行治疗操作,如血管栓塞、血管成形术、放置支架等。

整个操作过程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操作,并且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在神经介入的治疗技术方面,常见的技术包括血管栓塞、血管成形术和放置支架等。

血管栓塞是指通过导管将栓塞剂注入血管,阻塞异常血管或供应病变区域的血管,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血管成形术是指通过导丝或导管在血管内放置球囊并进行充气,扩张狭窄的血管,恢复血流通畅。

放置支架是指通过导丝或导管将支架引入血管内,支撑病变血管的壁,防止血管再狭窄或血管破裂。

这些技术各有特点,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

神经介入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可以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患者的痛苦和恢复时间。

其次,它可以提高治疗的精确度和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神经介入还可以避免传统手术所带来的一些风险,如切口感染、出血等。

因此,神经介入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越来越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重视。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全文管理标准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全文管理标准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全文管理标准1. 引言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技术,用于治疗神经血管疾病,如脑血管病变和周围血管病变。

为了确保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制定全文管理标准是必要的。

2. 目标本文档的目标是制定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全文管理标准,以确保医疗机构在实施该技术时能够遵循一致的规范和程序。

3. 管理标准3.1 技术操作规范- 医疗机构应制定详细的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操作规范,包括设备准备、手术操作、术后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 操作规范应包括必要的安全措施,如消毒要求、辐射防护等,以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3.2 设备管理- 医疗机构应建立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设备的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的购置、验收、维护和更新等方面。

- 设备管理应符合相关法规要求,并定期进行设备的检测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3.3 医护人员培训- 医疗机构应确保参与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医护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 医护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包括操作技术的培训、安全知识的培训等,以提高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

3.4 安全管理-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措施,包括事故预防、应急处理等方面。

- 安全管理应涵盖设备安全、患者安全和医护人员安全等多个方面,确保在诊疗过程中的安全性。

4. 总结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全文管理标准是确保该技术安全有效应用的重要保障。

医疗机构应制定详细的操作规范、建立设备管理制度、进行医护人员培训和完善安全管理措施,以确保诊疗过程的安全性和一致性。

---注: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的全文管理标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制定。

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新进展

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新进展

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新进展脑血管疾病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脑动脉瘤等。

这些疾病常常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微创、高效的治疗手段,在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最新进展。

一、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概述脑血管介入治疗是指在医学影像设备(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CT、磁共振等)的引导下,通过血管穿刺等方法,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器械引入脑血管,对脑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与传统的外科手术相比,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

二、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新方法1、机械取栓术急性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其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开通闭塞的血管,恢复脑血流灌注。

机械取栓术是近年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项重大突破。

通过使用特殊的取栓装置,如支架取栓器、抽吸导管等,直接将血栓从血管内取出,能够显著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2、血管内栓塞术对于脑动脉瘤等脑血管畸形疾病,血管内栓塞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随着栓塞材料的不断改进,如新型弹簧圈、液体栓塞剂等的应用,使得栓塞效果更加确切,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同时,血流导向装置的出现为大型或复杂动脉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3、颈动脉支架置入术颈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是在血管内放置支架,扩张狭窄的颈动脉,恢复血流。

与传统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相比,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器械的改进,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三、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新技术1、神经介入机器人技术神经介入机器人可以实现更加精准的导管操作,减少人为误差,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同时,机器人还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轻医生的工作强度。

2、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在脑血管介入治疗中,VR 和 AR 技术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加直观、立体的血管图像,帮助医生更好地规划手术路径,提高手术的准确性。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是一种用于诊断和治疗神经血管疾病的先进医疗手段,包括脑血管造影、颈动脉支架置入术、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为许多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

为了确保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安全、有效开展,保障患者的健康权益,制定严格的管理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开展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医疗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条件。

首先,医疗机构应当为三级医院,具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或者放射介入科等相关诊疗科目。

其次,医疗机构要有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对医疗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和评估。

在硬件设施方面,医疗机构应当配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等开展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所需的设备,并保证设备性能良好、运行稳定。

同时,要有专门的介入手术室,符合无菌操作和放射防护的要求。

此外,医疗机构还应当具备完善的急救设备和应急处理能力,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

二、人员基本要求从事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医务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资质。

医师应当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内科、外科或者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并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医师还需要经过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或者具备在境外医疗机构接受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培训的经历,或者在国内知名医疗机构接受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系统培训和进修学习经历。

护士应当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并经过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相关专业培训。

技术人员也应当经过相关专业技术培训,熟悉设备的性能和操作规范。

三、技术管理基本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制定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临床应用规范和操作流程,并严格执行。

在开展诊疗活动前,应当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在手术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神经血管介入质量控制方法

神经血管介入质量控制方法

神经血管介入质量控制方法1. 引言1.1 背景神经血管介入术是一种通过导管介入治疗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质量。

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神经血管介入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和效果。

由于介入手术的复杂性和风险性较高,对于神经血管介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神经血管介入术在临床上的应用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目前,我国在神经血管介入质量控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建立科学有效的质控体系和质控方法,对于提高神经血管介入术的治疗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神经血管介入质量控制的相关方法和策略,为提高介入手术的质量和效果提供参考和支持。

通过对现有质控方法的分析,可以为建立更为系统和完善的质控体系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对质控指标的设定和质量监督与评估的方法进行探讨,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神经血管介入手术的治疗水平和效果。

1.2 研究意义在神经血管介入领域,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扩大,神经血管介入手术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治疗各种血管病变,如动脉瘤、脑血管狭窄等。

随之而来的挑战是如何保证介入手术的质量和安全性。

对神经血管介入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神经血管介入手术的特殊性要求介入医生具备高超的技术水平和经验,因此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质控体系来规范医疗行为。

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不仅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还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医疗事故的风险。

通过质量控制方法的实施,可以对医疗机构和医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估,促进医疗水平的提升和医疗服务的质量激励。

神经血管介入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意义重大,不仅可以提升介入手术的质量和安全性,还可以促进神经血管介入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建立科学有效的质控体系,设定合理可行的质控指标,加强质量监督与评估工作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神经介入疗法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

神经介入疗法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

神经介入疗法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分析介入治疗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

方法选择在我院确诊为脑血管病需进行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开颅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手术有效率。

结果两组脑血管病患者在手术治疗有效率比较中,观察组手术有效率为91.50%,对照组手术有效率为83.50%,观察组手术有效率与对照组相似,差异有显著性(p<0.05)关键词:介入治疗;脑血管病;传统开颅手术;临床效果脑血管疾病作为临床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致残率,近几年以来,在生活饮食习惯等不断改变下,促使脑血管疾病发生率逐渐增加,一旦患有脑血管疾病,若是没有及时进行治疗,在病情不断发展下,则会给患者生命造成极大威胁[1]。

当前临床中主要应用开颅手术与神经介入治疗,均能取得一定的疗效。

基于此,此次就神经介入疗法的效果展开探究。

现将体会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在我院脑血管病需进行手术的患者60例,年龄35-80岁之间(平均65.4±5.6岁),男32例,女28例。

观察组30例,年龄35-80岁之间(平均65.7±5.2岁),男16例,女14例,对照组30例,年龄40-78岁之间(平均65.2±6.1岁),男13例,女17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开颅手术治疗,主要是给予患者头架安装并开展相关手术位置固定,接着给予患者硬膜外麻醉,进行开颅治疗,最后结合相关检查与患者血肿情况,合理进行引流处理[2]。

观察组进行神经介入治疗,手术进行前需要将大小便彻底排空,并做好备皮与相关药物准备工作,给予患者尿常规、生化检查与心电图检查等,同时进行局部麻醉,给予患者两腹股沟严格消毒,在患者腹股沟韧带下大约1-2cm存在明显动脉波动的位置进行穿刺;给予穿刺点按压并将直导丝置入,并保证导管插入到病变位置。

神经介入治疗新途径

神经介入治疗新途径

神经介入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学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神经介入在脑血管病、肿瘤治疗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什么是神经介入神经介入是一种通过使用微创技术和影像引导,对神经系统疾病进行治疗和诊断的方法。

它利用导管、导丝等器械通过血管或其他途径进入患者体内,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

神经介入的原理是通过在体内放置微小的器械来达到治疗目的。

这些器械可以包括支架、栓塞剂、射频电极等。

在操作过程中,医生会借助实时影像引导,确保器械准确到达目标区域,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神经介入广泛应用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和诊断,包括脑血管病(如动脉瘤、脑血栓)、颈动脉狭窄、脊髓血管畸形等。

此外,神经介入还可用于肿瘤治疗,如肿瘤栓塞术、射频消融等。

与传统手术相比,神经介入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它是一种微创技术,能够减少手术创伤和恢复时间。

其次,由于操作器械较小,可以更精确地作用于病变部位,降低了治疗风险。

最后,神经介入还能提供实时影像引导,使医生能够更好地观察和控制治疗过程。

常见的神经介入技术脑血管造影脑血管造影是一种常见的神经介入技术,用于评估和观察脑血管系统的状况。

脑血管造影可以提供详细的血管解剖信息,帮助医生确定脑血管病变的位置、程度和类型。

它广泛应用于急性脑卒中、动脉瘤、颈动脉狭窄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在进行脑血管造影时,医生会先给患者局部麻醉,并在手臂或大腿上选择一个适当的动脉或静脉作为插入点。

然后,他们会小心地将导丝和导管引入到目标位置,并注入对比剂。

通过实时监控X 线或其他成像设备,医生可以清晰地看到血管的形态和血流情况。

尽管脑血管造影是一项有价值的诊断工具,但也存在一些风险和并发症。

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对比剂过敏、感染、出血以及肾功能损害等问题。

然而,在经验丰富的医生指导下,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低。

动脉瘤栓塞术动脉瘤栓塞术通过在动脉瘤内放置栓塞物来阻断其供血,从而预防动脉瘤再次破裂,常用于治疗未破裂或复发性出血的动脉瘤。

在进行动脉瘤栓塞术时,医生首先会将导丝和微导管引入动脉瘤内部。

神经介入工作总结

神经介入工作总结

神经介入工作总结
神经介入是一种以介入性手术技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方法,它通过利用影像引导和微创手术技术,对神经系统进行内部治疗。

神经介入工作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医疗技术,它在治疗脑血管疾病、脑肿瘤、脊柱疾病、神经肌肉疾病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神经介入工作的主要手段包括血管内介入治疗和神经外科手术。

血管内介入治疗是通过导管等器械从血管内部进入病变部位,进行血管扩张、栓塞、介入放置等治疗,常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和脊柱疾病。

神经外科手术则是通过微创手术技术,直接对神经系统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常用于治疗脑肿瘤和神经肌肉疾病。

在神经介入工作中,医生需要具备丰富的解剖学知识和临床经验,熟练掌握影像学技术和微创手术技术,以及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此外,医生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医学知识,掌握最新的治疗技术和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治疗风险。

神经介入工作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有效治疗一些传统手术无法达到的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血管疾病和脊柱疾病。

它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特点,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和恢复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神经介入工作在神经外科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将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总之,神经介入工作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医疗技术,它通过影像引导和微创手术技术,对神经系统疾病进行内部治疗。

医生需要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掌握最新的治疗技术和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治疗风险。

神经介入工作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将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简述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定义

简述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定义

简述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定义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是一种治疗神经血管疾病的方法,它通过介入性手术,利用影像学技术在体内直接处理病变,达到治疗的目的。

该技术在神经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脑血管病变、脑动脉瘤、颈动脉狭窄、脑静脉血栓等疾病。

本文将从定义、技术特点、应用范围、优缺点四个方面详细介绍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

一、定义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是一种利用导管、导丝、球囊、支架等介入器材经血管进入体内,通过影像学引导,直接治疗神经血管疾病的方法。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颅内和颈动脉血管病变的治疗,包括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脑静脉血栓、颈动脉狭窄等。

二、技术特点1. 非创伤性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是一种非创伤性治疗方法,不需要开颅手术,避免了传统手术可能带来的创伤和风险,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恢复时间。

2. 准确性高该技术利用影像学技术引导,直接处理病变,操作过程可视化,准确性高,能够很好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

3. 治疗效果显著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能够有效地治疗神经血管疾病,疗效显著,不仅可以缓解症状,还可以预防病情进展。

4. 便于术后康复该技术术后恢复快,患者可以迅速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不需要长时间住院和恢复。

三、应用范围1. 脑动脉瘤脑动脉瘤是一种颅内血管疾病,常常导致颅内出血和神经功能障碍。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可以通过导管和支架等介入器材,直接治疗脑动脉瘤,减少颅内出血的发生率。

2. 脑血管畸形脑血管畸形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常常导致颅内出血和神经功能障碍。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可以通过导管和球囊等介入器材,直接治疗脑血管畸形,减少颅内出血的发生率。

3. 脑静脉血栓脑静脉血栓是一种颅内血管疾病,常常导致脑水肿和神经功能障碍。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可以通过导管和支架等介入器材,直接治疗脑静脉血栓,减少脑水肿和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4. 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是一种颈动脉血管疾病,常常导致脑缺血和脑卒中。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可以通过导管和支架等介入器材,直接治疗颈动脉狭窄,减少脑缺血和脑卒中的发生率。

神经介入疗法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

神经介入疗法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

神经介入疗法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析脑血管疾病用神经介入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时间节点范围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间,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当中选择90例列为观察对象,以是否开展神经介入疗法作为分组依据,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样本45例。

对照组用常规疗法,试验组用神经介入疗法,对比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神经缺损评分。

结果:治疗效果相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相比,试验组少于对照组(P<0.05);神经缺损评分相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神经介入疗法用于脑血管疾病中,既能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又能降低神经缺损评分,故临床可积极提倡及应用。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神经介入疗法;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神经缺损评分脑血管疾病是常见病,其是脑组织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引发的一种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其不仅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产生极大的影响,还会对其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1]。

脑血管疾病出现后,患者会出现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如失语、活动受限、偏瘫等。

近年来,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直线上升,使其成为了目前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疾病[2]。

神经介入疗法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案,其在脑血管疾病治疗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抽取脑血管疾病患者90例,探析脑血管疾病用神经介入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内容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时间节点范围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间,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当中选择90例列为观察对象,以是否开展神经介入疗法作为分组依据,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样本45例。

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23~72岁间,均值(47.58±10.56)岁。

试验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22~73岁间,均值(49.18±10.66)岁。

基线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用常规疗法,即应用氯吡格雷片(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80029)、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治疗,氯吡格雷片口服,每次75mg,每天一次;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每次100mg,每天一次。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操作流程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操作流程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操作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操作流程详解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医疗手段,主要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如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脑梗塞等。

血管内神经介入治疗的常用器械

血管内神经介入治疗的常用器械

血管内神经介入治疗的常用器械血管内神经介入治疗(endovascular neurointerventional treatment)是一种通过导丝、导管等器械进入血管腔内直接治疗血管病变的技术。

它可应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颈动脉狭窄、脊髓血管畸形等相关疾病。

在血管内神经介入治疗中,常用的器械主要包括导丝、导管、支架、脱落器等。

导丝(guidewire)是血管内神经介入治疗的最基础、最常用的器械之一。

导丝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和建立通路,以便将其他器械送入病变部位。

导丝通常由金属或合金材料制成,有良好的辅助引导能力和强大的弹性。

导丝分为刚性导丝和软性导丝两种类型,具体的选择则根据病变的特点和治疗的需要进行决策。

导管(catheter)是另一种常用的器械。

导管通常由柔性塑料材料制成,在血管内进行引导和输送药物及其他治疗器械。

导管分为诊断导管和介入导管两种。

诊断导管是用于检查和观察血管病变的情况,而介入导管则是用于治疗血管病变。

导管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病变的位置、形态和大小等因素。

支架(stent)是一种常用的器械,用于治疗血管狭窄或闭塞。

支架通常由金属或合金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径向力。

它可以扩张血管,保持血管通畅,并防止血管壁的再狭窄。

根据具体治疗目的和需要,支架还可以分为覆膜支架、药洗支架和裸支架等不同类型。

覆膜支架是在支架表面涂覆一层药物,并通过药物释放起到抑制血管再狭窄的作用。

药洗支架是通过封装药物在支架树脂上,使其可以在血管病变部位释放出药物。

裸支架则没有药物涂层,通常用于治疗较简单的血管狭窄。

脱落器(stent retriever)是一种用于血栓切除的器械,主要应用于急性脑卒中的治疗。

脱落器主要由金属或合金丝制成,通过丝状结构的设计可以将血栓夹住并抽出,以恢复血流。

脱落器操作简单,通过经血管插管进入大脑血管,并将脱落器导入到血栓所在的部位,再通过锁定和拉拔等操作将血栓取出。

除了以上介绍的常用器械,还有一些其他辅助器械也常常被使用。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最新研究全文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最新研究全文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最新研究全文1. 引言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是在神经放射学领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它通过导管技术,对脑血管疾病进行介入治疗。

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影像学、临床诊疗技术的进步,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

本文将对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

2.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发展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0年代至1980年代,主要是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的兴起,如动脉瘤栓塞、血管内支架植入等;第二阶段是1990年代至2000年代,介入诊疗技术逐渐成熟,如血管内介入治疗脑卒中、动脉狭窄等;第三阶段是2010年代至今,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进入个性化、精准化治疗时代,如定向溶栓、机械取栓、血管内介入治疗神经系统肿瘤等。

3.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优势与传统的神经外科手术相比,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具有微创、安全、有效、可重复性强等优点。

它通过血管内导管,对病灶进行精准治疗,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和患者痛苦。

同时,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还可以为患者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4.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应用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在脑血管疾病治疗方面有广泛应用,包括:动脉瘤栓塞、脑卒中、神经系统肿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等。

近年来,随着研究深入,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5.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1) 机械取栓技术:机械取栓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脑卒中的新技术,通过导管取出血栓,恢复脑血流。

目前,国内外多家研究机构正在开展机械取栓技术的研究,不断优化手术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2) 定向溶栓技术:定向溶栓技术是通过导管将溶栓药物直接注入病灶部位,提高药物浓度,加速血栓溶解。

该技术有望提高脑卒中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风险。

(3) 神经系统肿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通过血管内介入技术,将化疗药物、生物制剂等直接注入肿瘤血管,实现对神经系统肿瘤的精准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入栓塞动脉瘤治疗过程
囊内栓塞
致密填塞和瘤颈覆盖
基底动脉尖动脉瘤栓塞
患者 ,女 ,45岁 , 重影伴阵发性头痛 4h为主诉入院。查体 : 意 识清楚 , 双侧瞳孔等大 , 约 3.0mm, 对光反射灵敏。颈项强 直 ,Kernig 征阳性 ,Lasegue 征阳性 , 双侧巴宾斯基征阴性 , 血常规、血沉、肝功能、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均未示异常。 头颅 CT 提示 : 鞍上池及双侧大脑脑沟见条索状高密度影 ; CTA检查显示 : 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见一橡胶型瘤样突 起;行全脑DSA检查发现: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 在全麻下行介入填塞术 ,术中动脉瘤发生破裂 ,经迅速置入 弹簧圈后,出血止住,动脉瘤瘤体消失。术后患者诉有头痛, 并且出现右侧肢体偏瘫,当即抗凝扩容抗栓,给予尼莫地 平等对症处置后痊愈出院。
目前存在的问题
神经介入的普及不够
医生观念需要转变
治疗费用相对高
水平参差不齐
报 告 总

中国每年新增急性脑梗塞100-150万,能够及时神经介入治疗 比率极低。1/3患者具有颅内血管狭窄和颈部血管狭窄,没有得到进 一步治疗,再次出现脑梗塞病例非常多,急性脑梗塞的传统治疗存 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通过介入方法治疗,效果确实有效。每年有接 近1/3的患者可以进行支架治疗,但是由于观念和技术的原因,很多 人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导致脑梗死,病残病死。
颈 动 脉 搏 动 不 对 称 消 失
音颈 动 脉 区 听 诊 有 血 管 杂
狭血 窄管 超 声 发 现 斑 块 较 大
上两 侧 血发 流现 速血 度流 相方 差向 反 以向 ,
血 管 高 密 度 征
TCD
20mmHg
30
急性脑梗塞的溶栓治疗
脑梗塞急性期的传统治疗效果有限,如果在
时间窗内通过认真评估,部分患者采用介入方法进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支架治疗
中国每年有100万左右的缺血性脑血管治疗,其中接近 1/3的患者可以进行支架治疗,但是由于认识和技术的原因, 很多人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导致脑梗死,病残病死率显著 升高。
缺血性脑血管介入治疗部分指南 解读
颅内动脉血管支架治疗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内科治疗为首选(Ⅰ级 推荐,A级证据) 药物治疗无效以后在有条件的医院可行支架 植入治疗(Ⅲ级推荐,C级证据)
术前侧位 术前正位 术后正位
术后侧位
颅内血管狭窄 支架成形治疗
患者 ,男 ,62岁,因头晕反应迟钝伴记忆减退 1年
住院,既往有高血压病8年,入院后诊断为脑供血不
足,行DSA检查提示右侧颈内动脉开口狭窄达95%以
上,给予颈内动脉开口放置约 8×40mm大小的支架, 术后显示狭窄段已完全打开,术后一周发现患者头 晕症状完全消失,反应迟钝与记忆减退已明显改善, 生活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病例选择的标准:
(1)临床检查(超声、TCD、MRA、DSA)证实有颅内颈内
动脉及其远端包括MCA及ACA主干、颅内椎动脉段、基底动 脉的狭窄(大于或等于70%); (2)临床反复的与狭窄血管供血相一致的神经功能障碍 (TIAs或中风发作),内科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无效。病 变呈逐渐加重的趋势。 (3)治疗前6个月之内出现症状。 (4)患者及家属同意。
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尚不推荐球囊或支架治 疗( Ⅰ级推荐,A级证据)
缺血性脑血管介入治疗部分指南 解读
颅外动脉血管支架治疗
症状性颅外动脉狭窄内科治疗无效时选择血 管内支架成形术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Ⅰ级 推荐,A级证据) 无症状性颅外动脉狭窄重度(70%以上)推荐球 囊或支架治疗( Ⅲ级推荐,B级证据)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发病率 死亡率 城市 农村 患病率
脑血管病是中国第一位死亡原因
传统药物治疗脑血管疾病的 局限性 防治脑血管病,传统药物疗法具
有很大的局限性:通过降压、降 糖、降脂和抗栓等对因治疗,虽 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很好的预防 作用,但对于业已形成的血管内 斑块无法清除,其中有一部分患 者即使正规按要求服药,仍然阻 止不了中风的发生与复发。而对 于血管狭窄所致的顽固性头晕、 高级皮层功能减退等,神经科大 夫们更是许多困惑。
神经介入学的发展
内科学 外科学
介入科学:外周介入、心脏介
入、神经介入 开始晚于国外,进步迅速,
气氛活跃,水平不低于国外。
技术力量格局分布
各区形成技术力量相对雄厚的中心


北京:天坛医院、宣武医院
上海:华山医院、长海医院 广州:珠江医院
神经介入治疗方法
全脑血管造影术(DSA) 急性脑梗塞的超早期介入溶栓、取栓术 脑动脉狭窄血管成形术
体麻木和一过性言语不清等。
二.出血性脑血管疾病:
1.蛛网膜下腔出血(80%脑动脉瘤引起);
2.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等。
第一部分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 治疗
急性脑梗塞的及时诊断治疗
中国每年新增急性脑梗塞100-150万,
能够及时行动脉溶栓并诊治病因的几乎可以
忽略不计。1/3患者具有颅内血管狭窄和颈部 血管狭窄,没有得到进一步治疗,再次出现 脑梗塞病例非常多。
脑血管病中心 吴云虎
脑血管疾病发病现状
右图为我国7个城市和21 省农村脑血管病流行调查 结果。 城市和农村相比发病率略 高,死亡率稍低,时点患 病率显著增高。 据此估算,全国每年新发 脑卒中约200万人,死亡 约150万人,存活的患者 约600~700万人,其中约 3/4的患者有不同程度地丧 失劳动能力,重度致残者 约占40%。
溶栓前
溶栓中
大脑中动脉闭 塞的溶栓治疗
溶栓后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溶栓治疗
患者 ,女 ,66 岁 ,因突发右侧肢体无力伴嗜睡 2 小时住 院,评估后,给予尿激酶 24 万单位缓慢注入目标血 管,此后经过一系列综合治疗,患者未留下后遗症。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溶栓治疗
患者,男,61岁,因突发头晕呕吐伴意识水平渐下降5小时住 院,评估后,给予尿激酶约15万单位缓慢注入目标血管, 经过治疗,患者仅留下左侧肢体轻度瘫痪后遗症。
点评:本例患者无任何卒中危险因素,起病突然,血 管造影发现其左侧椎动脉成串珠样改变,MRI发现桥 脑左侧梗死灶,可以确诊为:纤维肌营养不良,只是 本例发生在椎动脉非常少见。
提高对脑血管病变的认识
不易行支架治疗的狭窄
第二部分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介入治疗 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病因---动脉瘤破裂 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
排除的标准:
(1)中风后遗留有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 (2) 6个月以上慢性的完全闭塞; (3)慢性的完全闭塞长度大于10mm; (4)慢性的完全闭塞,在造影上看不到闭塞的远端 显影。 (5)MCA、ACA远端及PCA狭窄或闭塞。
通过DSA提高对脑血管病变的认 识
纤维肌营养不良:(fibro muscular dysplasia,FMD)是1938 年Lea dbetter和Bur kand 首先描述其特点: A: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可见于儿童。 B:非炎症、非动脉硬化性、节段性、多灶性动脉血管病。 C:主要累及全省中等大小的动脉(颈内动脉和肾动脉居多),本 例累及椎动脉罕见。 D:表现为动脉的狭窄、闭塞、动脉瘤或夹层。 C:染色体显性遗传 E:诊断靠动脉造影,可以发现特征性串珠样改变。
缺血性脑血管介入治疗部分指南 解读
哪些脑梗死应该进行血管造影呢? 青 年 人 卒 中 频 繁 发 作 TIA 进 展 性 梗 死 分 水 岭 梗 死 流 域 性 脑 梗 死 梗因 死过 快 过 度 血 压 下 降 发 生 同 一 区 域 反 复 梗 死
缺血性脑血管介入治疗部分指南 解读
哪些脑梗死应该进行血管造影呢? 差双 大侧 于脉 搏 不 对 称 或收 无缩 脉压
目前我们对脑血管狭窄认识
脑血管病中,缺血性卒中占多数,约为80%。
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25%脑梗死归因于颈动脉病变,其中12%为腔隙性脑梗死 颈内动脉狭窄程度是有无中风风险、影响预后的标志之一
21
目前我们对脑血管狭窄认识
颈内动脉狭窄:白种人的发生率远较东方人为高,但东方人的颅 内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 颈动脉狭窄同侧脑梗塞的发病率高达90-95%,同时颈内动脉狭窄 是进行性卒中的重要因素。 颈动脉狭窄引起卒中的主要机理:栓塞、血流动力学及混合机制。
行接触溶栓,效果确实有效,与静脉溶栓相比成功 率高,并发症相对较少。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溶栓治疗
6-12小时以内 CT无出血(最好有Diffusion) CT无明确新鲜梗塞灶 超选择 接触性溶栓 尿激酶或r-TPA 术后抗血小板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溶栓治疗
患者,男,56岁,因突发右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1小时住 院,评估后,给予尿激酶约50万单位缓慢注入目标血管, 经 过 治 疗 , 患 者 仅 留 下 左 侧 肢 体 轻 度瘫 痪 后 遗症 。
术前
术中
术后
颈动脉狭窄的支架成形治疗
患者 , 男 ,56 岁 , 因反复发作左侧肢体无力及麻木 2 个
月住院 , 既往发现高血压病 10 多年,有 30 多年吸烟
史。入院后诊断前循环系统 TIA, 行 DSA 检查提示右 侧大脑中动脉始段狭窄达 75% 以上 ,2.5mm 球囊扩张 后给予放置约3×15mm大小的冠脉支架,术后显示 狭窄段已完全放开,术后患者TIA症状未再发生.
22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局部麻醉或神经安定镇痛 • 选择右侧股动脉穿刺 • 导管导丝在血管内走行 • 找到狭窄部位 • 在路径图的指引下 • 球囊扩张,支架释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