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矫正法

合集下载

十种认知行为疗法缓解焦虑性人格障碍的技巧

十种认知行为疗法缓解焦虑性人格障碍的技巧

十种认知行为疗法缓解焦虑性人格障碍的技巧焦虑性人格障碍是一种心理疾病,常常伴随着持续的担忧、紧张和恐惧。

对于焦虑性人格障碍的治疗,认知行为疗法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下面将介绍十种认知行为疗法来缓解焦虑性人格障碍的技巧。

1. 重塑负面思维模式:焦虑性人格障碍者往往会过分关注负面的想法和体验。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来帮助他们识别并改变负面的思维模式,建立更积极的思考方式。

2. 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焦虑性人格障碍者常常担心他人的评价和否定,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感到怀疑。

在认知行为疗法中,可以通过正面肯定、自我反思等方式来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

3. 学会放松技巧:焦虑性人格障碍者常常处于紧张和恐惧的状态,学会放松技巧可以缓解紧张情绪,如深呼吸、冥想、放松肌肉等。

4. 拓宽兴趣爱好:焦虑性人格障碍者往往过于专注于自己的焦虑和担忧,可以通过参与各种兴趣爱好来分散注意力,减少焦虑情绪的出现。

5. 建立合理的目标与期望:焦虑性人格障碍者常常对自己过高要求,容易感到失败和焦虑。

在认知行为疗法中,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合理的目标和期望,减少不必要的压力。

6. 接受不确定性:焦虑性人格障碍者往往对不确定性感到恐惧,需要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来帮助他们接受并处理不确定性的情况。

7. 学会应对挑战:焦虑性人格障碍者常常回避困难和挑战,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他们学会积极的应对方式,并逐渐面对挑战。

8. 建立社交支持系统:焦虑性人格障碍者常常感到孤独和无望,建立健康的社交支持系统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

在认知行为疗法中,可以通过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来减轻焦虑情绪。

9. 健康饮食和运动:焦虑性人格障碍的出现与个体的身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适当的运动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

10. 寻求专业帮助:最后,焦虑性人格障碍者应该主动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或者医生的帮助。

他们可以为焦虑性人格障碍者提供更深入的治疗和指导。

通过以上十种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焦虑性人格障碍者缓解焦虑症状,建立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认知行为矫正技术三种认知治疗的比较

认知行为矫正技术三种认知治疗的比较
(3)应用所接受的训练(application training)
• 4.认知重建技术
应用
• Meichenbaum的自我教导训练理论获得不 少临床证据证实其确具优异的治疗效果。 这种训练方法特别适於处理和焦虑有关的 问题,例如:考试焦虑、人际焦虑、冲动 儿童、多动症及演讲焦虑等。它亦被证时 对于系统减敏感法及增强步骤有促进的功 能,显见其为良好的认知改变及认知因应 技术。
三种认知治疗的比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名称
理清行为治疗 REBT
认知治疗 CT
认知行为矫正 CBM
代表人
Ellis
Beck
Meichenbaum
相同
• 强调当事人与治疗者人之间的共同合作 • 基本假设:精神压力主要来自认知功能障碍 • 把治疗焦点放在挑战认知,以促成行为和情绪改变。 • 属于有时间限制的短期治疗,针对特定问题作教育性的处理。
种类
• 埃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 • 贝克的认知疗法 • 梅钦鲍姆的自我指导疗法 • 马尔兹比的理性行为疗法 • 戈德纳和列奥蒂的结构心理疗法 • 韦斯勒的认知评价疗法等
认知行为矫正(CBM)
• 自我内部语言的表达
• 自我指导技术的先决条件:求助者必须注 意到自己是如何想的、感受的和行动的以 及对别人的影响
焦点
• 指导性、说服性、 • 结构化
• 改变当事人自我陈
面质性
• 开放式问句

• 理性驳斥错误观 • 帮助当事人探索错误 • 帮助当事人觉察自

信念
我对话
• 不注重当事人的 • 合作的治疗关系
• 让当事人获得实际
历史
• 将失功能信念视为有 的因应技能
• 攻击情感转移的

行为矫正_认知行为疗法ppt课件

行为矫正_认知行为疗法ppt课件

thoughts)
在特定情境下自动呈现在意识中的想法,
常常不经逻辑推理突然出现,稍纵即逝。大 多数患者往往觉得这些想法很有道理,对其 情绪影响甚大。
负性自动思维的解释

负性:这些想法总是和不愉快的情绪有关;
自动:想法突现在脑中,不是周密推理的产物;
负性自动思维的内容:可以是对目前经验的解释,也 可以是对未来的消极预期,或是对过去事件的消极解 释; 具有无限追加性:一次偶然的失误被体验成重大的失 落,一连串的自动想法频繁出现。
认知疗法的分类
1、贝克认知疗法(A.T. Beck)
2、理性情绪疗法(A. Ellis)
贝克认知治疗
( Beck Cognitive Therapy )
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由A.T.Beck提出,
是当前国际上影响较深、应用较广的心理疗法 之一,大量研究认为该疗法对抑郁、焦虑、恐 怖、进食障碍、强迫症等有较好的疗效。
①脆弱性,“一个人请求帮助是软弱的表现。” ②吸引/排斥,“得不到另一个人的爱,我就不会幸 福。”
③完美主义,“一个人必须漂亮、聪明、富有、有创造 性,否则很难高兴起来。” ④寻求赞许,“为了幸福,我需要别人赞美。” ⑤依赖性,“假若我没有人可以依靠,我一定会感到悲 哀。” ⑥自主性,“我的心情是由一些我无法驾驭的因素左右 的。” ⑦认知哲学,“如我在追求目标过程中遇到了障碍,肯 定会感到厌烦。”

2、认知曲解或逻辑错误(cognitive distortion)
抑郁和焦虑的病人往往用片面的方式解 释境域或推测未来的变化,为了迎合内 心已有的消极结论(认知图式)而对事 实进行取舍,结果导致认知失真或认知 曲解。帮助病人识别自动想法中包含的 逻辑错误,成为认知治疗的核心。

心理学中的心理治疗方法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学中的心理治疗方法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学中的心理治疗方法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学中的心理治疗方法: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治疗是一种通过与心理学专业人士交流和合作,以解决个人情绪、行为和心理问题的方式。

其中,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简称CBT)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心理治疗方法。

CBT旨在帮助个体理解和改变其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从而缓解心理问题和改善心理健康。

1. 什么是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结构化的、问题导向的心理治疗方法,强调个体对问题的思考方式和对其情绪、行为反应的影响。

CBT认为,个体对于环境刺激的反应主要取决于其对事件的认知解释。

因此,通过改变认知和行为模式,CBT能够帮助个体应对具体问题,从而促进心理健康的增长。

2. CBT的基本原理CBT基于以下几个基本原理:2.1 认知与情绪的关系:CBT认为,个体的情绪和行为是由其对事件的解释方式决定的。

如果一个人对某种情境有消极的认知解释,那么他就可能会体验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2.2 认知扭曲:CBT指出,许多人存在认知扭曲,即对现实情况的主观判断出现偏差。

常见的认知扭曲包括过度概括、以偏概全、黑白思维等。

通过认知重构,个体可以纠正这种扭曲,以更客观和准确的方式看待问题。

2.3 行为学习:CBT还强调了行为学习的概念,即通过自我观察和经验反馈来改变个体的行为习惯。

通过逐渐改变行为模式,个体可以形成更积极和适应性的行为方式。

3. CBT的应用领域CBT被广泛应用于许多不同的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3.1 抑郁和焦虑症:CBT在治疗抑郁和焦虑症方面表现出色。

通过帮助个体识别并重新评估其消极的思维模式,CBT能够减轻患者的症状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3.2 强迫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CBT也被广泛用于治疗强迫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创伤相关疾病。

通过帮助个体理解和处理与创伤相关的负面思维和行为模式,CBT能够促进康复和恢复。

3.3 成瘾和依赖:CBT在戒烟、戒酒和戒毒等成瘾问题方面被广泛应用。

认知行为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导言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旨在帮助人们改变消极、有害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以促进心理健康和精神幸福。

CBT是一种以短期为导向的治疗方法,依靠人们自我观察和自我理解的能力,帮助他们认识到思维和行为对情绪和情感状态的影响,并学会应对困难和负面情绪。

CBT的基本原理CBT的核心观念是: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直接影响和塑造我们的情绪和情感状态。

因此,如果我们能够改变我们的思维和行为,就能够改变我们的情感和情绪。

CBT通过以下几个基本原则实现这一目标:1. 认知重建:CBT通过帮助个体识别和挑战消极和有害的思维方式,使他们能够采用更加积极和现实的思维模式。

例如,如果一个人倾向于过度强调失败,CBT的治疗师会帮助他们分析并理解这种思维方式的问题,并提供替代性的、更加积极的思维方式。

2. 行为实验:CBT鼓励个体通过行为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信念的准确性。

这些实验可以是简单的行动,例如积极主动地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以证明一些关于自我的负面思维的无效性。

3. 技巧培训:CBT教授个体一系列应对技巧,以帮助他们有效地处理各种难题和负面情绪。

这些技巧包括放松练习、问题解决技巧、情绪调节技巧等。

4. 渐进曝光:CBT使用曝光疗法帮助个体逐步面对他们害怕或避免的事物。

通过渐进曝光,个体可以逐渐减少对这些事物的恐惧和焦虑。

CBT的应用领域CBT是一种灵活多样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以下是CBT在几个常见问题领域的应用:1. 抑郁症:CBT被认为是抑郁症的一线治疗方法。

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和挑战消极的思维方式,CBT可以帮助他们重建积极、健康的思考模式,并提供应对抑郁的新方法。

2. 焦虑症:CBT在治疗各种焦虑症中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通过帮助个体认识到引发焦虑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CBT可以帮助他们采用更加平衡和现实的思考方式,并学会应对焦虑的技巧。

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

具有代表性的有埃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CT)和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等。

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求治者的不良认知,从而矫正并适应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

认知行为疗法-发展历史认知疗法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的主要着眼点,放在患者非功能性的认知问题上,意图通过改呈现的心理问题。

由于文化、知识水平及周围环境背景的差异,人们对问题往往有不同的理解和认知。

所谓认知一般是指认识活动或认识过程,包括信念和信念体系、思维和想象。

具体来说,“认知”是指一个人对一件事或某对象的认知和看法,对自己的看法,对人的想法,对环境的认积和对事的见解等等。

例如:同样的一所医院,小孩可能依自己的认识和经验,把它看成是一个“可怕的场所”,不小心就会被打针;一般人会看成是“救死扶伤”之地、可帮其“减轻痛苦”;而有些老年人则可能把医院看成是“进入坟墓之门”。

所以,关键不在“医院”客观上是什么,而是被不同的人认知或看成是什么不同的认知就会滋生不同的情绪,从而影响人的行为反应。

因此,“认知疗法”强调,一个人的非适应性或非功能性心理与行为,常常是受不正确的认知而不是适应不良的行为。

正如认知疗法的主要代表人物贝克(A•T•Beck)所说:“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应不良的认知,因此,行为矫正疗法不如认知疗法。

”例如,一个人一直“认为”自己表现得不够好,连自己的父母也不喜欢他,因此,做什么事都没有信心,很自卑,心情也很不好。

认知疗法的策略,便在于帮助他重新构建认知结构,重新评价自己,重建对自己的信心,更改认为自己“不好”的认知。

认知理论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

情绪和行为受制于认知,认知是人心理活动的决定因素,认知疗法就是通过改变人的认知过程和由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观念来纠正本人的适应不良的情绪或行为。

行为矫正治疗的基本方法

行为矫正治疗的基本方法

行为矫正治疗的基本方法:从认知行为疗法到社交技能训练行为矫正治疗是一种以行为分析为基础、以认知心理学、行为心理学、社交心理学等理论为指导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应用于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社会适应障碍、情感障碍、人际交往障碍等问题的治疗。

其基本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行为矫正治疗的核心方法之一,它通过调整患者的思维方式来改变其行为。

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人的情感和行为是由其对环境的认知和评价所决定的,若能改变他们的认知和评价,情感和行为也就会相应地改变。

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帮助患者识别和了解自己的错误认知和评价;然后,引导患者和治疗师一起分析这些认知和评价的真实性、合理性和效果;最后,帮助患者重新建立起符合现实的认知和评价,以此来改变其行为。

2. 行为技能训练行为技能训练是针对患者的具体行为问题来设计的一种行为矫正治疗方法,主要是用于改善患者的人际交往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

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行为技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对问题所必需的,而许多人在这方面存在差异,需要通过训练来提高其技能水平。

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确定患者需要具备哪些行为技能;然后,采用模拟练习、角色扮演、反馈和加强等方式,训练患者相关的行为技能;最后,通过家庭和社区的实践活动来巩固和应用患者所学得的技能。

3. 社交技能训练社交技能训练是一种针对患者缺乏社交技能、人际交往障碍等问题而设计的行为矫正治疗方法,通过训练提高患者的社交技能,以此来改善和调节其情绪和行为。

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社交技能是人们进行社交交往、维系人际关系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而其缺失会导致患者的自尊心下降、人际关系紧张,需通过训练来增强。

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了解患者的社交技能缺陷和问题,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然后,采用模拟练习、角色扮演、自我观察和反馈等方法训练患者社交技能;最后,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践活动来巩固和应用患者所学得的技能。

心理健康辅导中的认知行为疗法与技巧

心理健康辅导中的认知行为疗法与技巧

心理健康辅导中的认知行为疗法与技巧心理健康在现代社会备受关注,认知行为疗法被广泛应用于辅导过程中。

本文将探讨心理健康辅导中的认知行为疗法与技巧,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心理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一、认知行为疗法简介认知行为疗法,简称CBT(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是一种以认知和行为为核心的心理治疗方法。

它认为个体的情绪和行为受到个体内部思维过程的影响,通过调整错误的认知和行为模式,帮助个体改善心理健康。

二、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原则1. 认知重构:通过认知重构,帮助个体识别并纠正负面的思维模式。

例如,将消极的思维转化为积极的思维,从而改变负面情绪和行为的产生。

2. 行为激励:通过设立目标,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并给予积极的奖励,激励个体获得心理改变。

这种激励可以包括物质奖励或者帮助个体建立自我奖励机制。

3. 环境工程:通过调整环境条件,创造良好的心理治疗环境。

例如,减少个体接触负面刺激,改善社交环境,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三、认知行为疗法的常见技巧1. 认知重构:通过问询和反思,帮助个体识别负面的思维模式,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例如,将“我无法做好这件事”改为“只要我努力,我一定能够做好这件事”。

2. 暴露疗法:针对个体的恐惧、焦虑等问题,通过逐渐暴露个体于相关的刺激中,帮助个体逐渐克服恐惧和焦虑。

3. 完全分析:帮助个体全面分析问题,客观评估问题的严重程度,并制定应对策略。

通过分析,个体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4. 行为实验:通过实践经验,帮助个体验证自己的负面思维是否符合事实。

例如,个体可以通过行为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担忧是否真实,从而更好地调整思维模式。

四、认知行为疗法的应用领域认知行为疗法广泛应用于心理健康辅导的各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情绪障碍的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个体降低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情绪自我调节能力。

2. 应对压力和焦虑: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个体应对工作、学业、人际关系等产生的压力和焦虑。

十大认知行为疗法缓解自闭症的方法

十大认知行为疗法缓解自闭症的方法

十大认知行为疗法缓解自闭症的方法自闭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发育障碍,其特征为社交互动缺陷、语言和沟通问题以及刻板和重复的行为模式。

为了帮助自闭症患者改善其认知能力和生活质量,十大认知行为疗法被提出并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这些方法和它们在缓解自闭症症状方面的作用。

方法一: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通过改变自闭症患者的思维方式来改善其行为和情绪的方法。

它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负面或不合理的思维模式,来促进积极的认知和行为。

例如,通过教授自闭症患者如何应对焦虑和挫折感,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处理日常生活中的挑战。

方法二:社交技能训练自闭症患者常常面临社交互动障碍。

通过社交技能训练,他们可以学习和提高与他人的交往能力。

这种训练可以包括模拟真实情境,教导基本的社交规则,以及给予实践和反馈。

社交技能训练能够帮助自闭症患者建立信任感、理解情绪和表达自己的需求。

方法三:情绪调节技巧自闭症患者常常难以识别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情绪调节技巧包括教授患者情绪识别、情绪表达和情绪管理的方法。

通过使用认知技巧和情绪调节策略,如深呼吸和冥想,自闭症患者可以更好地处理情绪困扰,增强情绪稳定性。

方法四:注意力训练自闭症患者通常有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通过注意力训练,他们可以提高注意力和集中力,更好地应对学习和日常任务。

注意力训练可以包括使用游戏和任务来提高患者对特定事物的注意力,并通过奖励来增强他们的动力和专注力。

方法五:感知和感知整合训练自闭症患者常常对感官刺激过敏或不敏感。

感知和感知整合训练通过提供各种刺激和活动,以帮助患者发展和调整他们的感知能力。

这种训练可以包括视觉、听觉和触觉方面的活动,如绘画、听音乐和触摸材料,以促进感官刺激的整合和适应。

方法六:结构化学习环境自闭症患者通常对变化和不确定性缺乏适应能力。

提供结构化的学习环境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日常生活中的事件。

这种环境可以包括明确的规则和指导、日常活动和学习计划的可视化等,以降低自闭症患者的焦虑和提高他们的适应性。

心理治疗中的认知行为疗法及其效果评估

心理治疗中的认知行为疗法及其效果评估

心理治疗中的认知行为疗法及其效果评估心理问题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并不罕见,而心理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干预方式被广泛应用。

其中,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是一种被普遍认可且被广泛研究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并探讨其效果评估方法。

一、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关注个体思维和行为之间关系的心理治疗方法。

其核心观点是,个体的心理问题往往源自于其错误的认知和负面的行为模式。

通过改变这些错误的认知和负面的行为,可以达到减轻症状、解决问题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认知行为疗法注重个体的自我观察和反思,通过帮助个体认识到思考方式对情绪和行为的影响,从而促进认知和行为的改变。

该疗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问题定义和目标设定:治疗初期,治疗师与患者一起明确问题和设定治疗目标,以便更好地制定治疗计划。

2. 个体认知模式分析:治疗师与患者一起探索个体的认知模式,包括对负面情绪和行为反应的观察和分析,以及认知偏差的辨识。

3. 负面认知的调整:治疗师与患者一起发现和纠正个体的负面思维模式,例如过度一般化、过滤和疑问思维等。

4. 实践新的认知和行为:治疗师与患者一起实践新的认知和行为模式,通过反复练习和反馈,逐步加强积极的认知和行为习惯。

二、认知行为疗法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认知行为疗法广泛应用于许多心理问题的治疗上,包括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下面以焦虑障碍为例,介绍认知行为疗法的应用过程。

焦虑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患者往往伴随着过度担心、紧张和害怕的情绪。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帮助患者发现并改变焦虑中的错误认知和不适应的行为,以减轻焦虑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初期,治疗师与患者一起明确焦虑问题的具体表现和影响,并设定治疗目标。

随后,治疗师与患者一起分析个体的焦虑认知模式,如过度担心、过滤正面信息等。

通过认知调整的训练,治疗师帮助患者改变错误的焦虑认知模式,例如辨认思维中的过度担心、不合理推理等。

认知行为治疗基本技术示范教程

认知行为治疗基本技术示范教程

认知行为治疗基本技术示范教程你有没有过那种,明明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但就是做不出来的困境?比如,明明知道吃快餐对身体不好,但每次肚子饿了就忍不住去排队;或者有时候明明知道自己很累了,但就是怎么也停不下来,一直在忙碌。

这种情况就是咱们的思维和行为出了点问题,可能根本不是缺乏自制力,而是我们脑袋里的那套“自动驾驶”模式搞错了方向。

认知行为治疗(CBT)就能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改变不太合适的思维方式,进而改善行为。

你看,不难吧!咱们平时很多反应是下意识的,觉得“哎呀,累了,吃个零食”,脑袋里其实没经过什么深思熟虑。

这个时候,我们的大脑就像是开启了自动驾驶,直接按照老习惯走了。

认知行为治疗就是要让你从“自动驾驶”中醒过来,学会“手动操作”,让自己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思维和行为背后的根源,做出更合理的选择。

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让你成为自己生活的“司机”?没错,就是这么简单。

首先啊,认知行为治疗会教我们去观察自己的思维。

很多时候,我们的思维是“黑白”的,要么就是一切都很完美,要么就觉得一切都完蛋了。

比如,今天工作不顺心,你就会想:“完了,我怎么这么没用啊?”这就是典型的“灾难化思维”。

CBT会帮你识别这种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告诉你其实并不需要把事情看得那么极端,换个角度看,你会发现问题根本没那么严重。

就像可能你只是在想“我一定做不好”,其实你完全可以做得很好。

认知行为治疗教你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不再用极端的眼光去评判自己和周围的事情。

认知行为治疗还特别强调行动的重要性。

你以为认知治疗就只是坐在沙发上思考吗?错!它其实是非常行动导向的。

如果你只停留在“想一想”阶段,那就永远只能在脑袋里打转。

CBT要求你把自己从想法变成行动,把那些负面的思维转化成实际的行为,才能让你真的改变。

比如,如果你总觉得自己不够自信,认知行为治疗的一个方法就是让你去做一些小的挑战,比如主动跟陌生人打个招呼,或者去参加一个自己有点怕的社交活动。

儿童多动症的认知行为疗法与技巧

儿童多动症的认知行为疗法与技巧

儿童多动症的认知行为疗法与技巧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发展障碍,这种疾病常常表现为过度活跃、注意力不集中和冲动行为等症状。

对于这些儿童,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儿童多动症的认知行为疗法以及一些应用技巧。

一、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将认知和行为相结合的治疗方法。

对于儿童多动症来说,认知行为疗法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认知重构:通过帮助儿童改变他们对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认知,消除负面情绪和思维的影响,提高自我控制和问题解决能力。

2. 行为技巧训练:通过设立和执行具体的行为计划,教导儿童掌握一些行为技巧,例如冲动控制、计划和组织能力等。

3. 奖惩机制:通过设立奖励和惩罚机制,加强儿童积极行为的表现,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二、认知行为疗法的具体技巧在实施认知行为疗法时,以下技巧可以帮助儿童改善症状:1. 认知重构技巧:a. 正向思考:鼓励儿童将负面思维转变为积极的正向思考,例如,“我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我可以集中注意力做事”。

b. 认知转移:帮助儿童学会在面对困难和冲突时进行认知转移,通过思维上的偏移来缓解消极情绪,从而减少冲动行为的发生。

2. 行为技巧训练:a. 时间管理:教导儿童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学习和休闲的计划,并培养按计划执行的习惯。

b. 冲动控制:使用延迟满足的技巧,教导儿童学会等待和克制冲动,例如,用倒计时法让儿童等待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某种活动。

3. 奖惩机制:a. 成功奖励:设立奖励机制,鼓励儿童在学习、行为等方面的改善。

奖励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口头表扬和肯定。

b. 处罚措施:合理使用适度的惩罚方式,以减少儿童不良行为的发生,例如限制某些娱乐活动的时间。

三、认知行为疗法的效果评估在进行认知行为疗法时,及时评估疗效对于指导治疗的效果至关重要。

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作为评估的指标:1. 症状改善程度:通过观察儿童的行为表现和自我陈述来评估症状的改善程度,例如儿童是否更加专注、冲动行为是否减少等。

行为矫正中的认知疗法

行为矫正中的认知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在行为矫正的基本框架内,从认知的视角来分析和矫正个体的问题行为的方法,通称为认知行为矫正。

其基本假设为:行为不仅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更受到个体认知的调节和影响;不仅通过控制环境可以改变行为,通过改变个体的错误认知也可以达到改变行为的目的。

一认知治疗1、认知治疗及其基本原理2、认知治疗的基本技术3、认知治疗的基本过程4、认知治疗的主要应用二理性情绪行为疗法1、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2、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基本过程3、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基本技术认知治疗一认知治疗及其基本原理1、认知治疗是指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技术来改变当事人不良情绪和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的总称。

其基本观点是:认知过程是行为和情感的中介;适应不良行为和情感与适应不良性认知有关。

2、基本原理——Beck提出的情绪障碍认知理论。

Beck认为,心理问题“不一定都是由神秘的、不可抗拒的力量所产生,相反,它可以从平常的事件中产生,例如错误的学习,依据片面的或不正确信息作出错误的推论,以及不能妥善地区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别等等。

”他提出,每个人的情感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自身认识外部世界、处世的方式或方法决定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了他内心体验和反应。

Beck归纳了在认知过程中常见的认知歪曲的五种形式:(1)任意推断:即在证据缺乏或不允许分时便草率地作出结论;(2)选择性概括:仅根据个别细节而不考虑其他情况便对整个事件作出结论:(3)过度引伸(过度泛化):在单一事件的基础上作出关于能力、操作或价值的普遍性结论,即从一个具体事件出发引伸作出一般规律性的结论;(4)夸大或缩小:对客观事件的意义作出歪曲的评价;(5)极端思维:即要么全对,要么全错。

把生活往往看成非黑即白的单色世界,没有中间色。

认知理论的出发点在于确定认思想和信念是情绪状态和行为表现的原因。

Beck 论证说:抑郁症病人往往由于做出逻辑判断上的错误因而变成抑郁,歪曲事情的含义而自我谴责;一件在通常情况下很小的事情(如溅出饮料)会被他看成生活已完全合逻辑的推论,用自我贬低和自我责备的思想去解释所有的事件。

心理疾病的认知矫正方法

心理疾病的认知矫正方法

心理疾病的认知矫正方法心理疾病是指个体内在情绪、思维和行为方面存在的一种紊乱状态,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为了帮助患者重建健康的心理状态,认知矫正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疾病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心理疾病的认知矫正方法。

一、焦虑症的认知矫正方法焦虑症是一种常见且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者常常感到过分担忧、紧张和恐惧。

认知矫正在焦虑症的治疗中非常重要。

1.核心信念的矫正焦虑症患者通常有一些不合理的核心信念,比如认为自己无法应对任何困难或者在社交场合中会出丑。

认知矫正的关键是帮助患者理解这些信念的不合理性,并通过证据和逻辑的分析来矫正这些信念。

例如,让患者思考过去成功的经历,以证明他们具备应对困难的能力。

2.焦虑思维的替代焦虑症患者常常有一些特定的焦虑思维,比如过度关注负面事件和对可能的未来威胁的过度担忧。

认知矫正的方法包括帮助患者意识到这些焦虑思维的存在,并将其替换为更现实和积极的思维方式。

例如,让患者试着找出负面思维的证据不足之处,或者鼓励他们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正面事物。

二、抑郁症的认知矫正方法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者常常感到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无力感。

认知矫正在抑郁症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1.负面思维的转变抑郁症患者往往有一些负面的自我评价,比如认为自己是无能、无用或者无价值的。

认知矫正的方法包括帮助患者对这些负面评价进行权衡,寻找证据证明这些评价是不准确或者片面的。

同时,鼓励患者培养积极的自我评价和对自己的正面认同。

2.认知失真的矫正抑郁症患者常常存在一些认知失真,比如过度概括、过滤和否定。

认知矫正的方法包括帮助患者意识到这些思维失真的存在,并通过逻辑和证据的分析来矫正这些认知失真。

例如,让患者尝试思考一个负面事件的多个解释,以获得更客观和全面的认知。

三、强迫症的认知矫正方法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者常常陷入强迫性思维和行为中。

认知矫正在强迫症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如何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改善情绪失控和暴力倾向

如何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改善情绪失控和暴力倾向

如何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改善情绪失控和暴力倾向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它主要通过调整人的认知和行为模式来改善情绪失控和暴力倾向。

本文将介绍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和运用技巧,以帮助读者理解如何运用这一方法改善情绪失控和暴力倾向。

第一部分: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是:我们的情绪和行为受到思维方式的影响。

通过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1.1 认知歪曲:认知行为疗法指出,我们的思维方式往往存在着认知歪曲,即对事物的看法和解释常常偏离客观事实,这些认知歪曲会导致我们产生消极情绪和不恰当的行为反应。

1.2 情绪-思维-行为链:认知行为疗法认为,情绪、思维和行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我们的情绪会受到思维方式的影响,而我们的行为也会受到情绪和思维方式的驱动。

通过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第二部分: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改善情绪失控对于情绪失控的治疗,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运用认知行为疗法:2.1 意识到认知歪曲:首先,我们需要意识到我们的认知歪曲,也就是那些不客观、消极的思维方式。

可以通过记录我们的自我对话和情绪变化,来寻找其中的认知歪曲。

2.2 挑战认知歪曲:一旦我们意识到自己的认知歪曲,我们需要通过提出证据和合理的思考方式来挑战这些歪曲。

我们可以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这种思维方式有没有客观事实的支持?有没有其他更合理的解释?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是别人对待同样的情境,他们会怎样看待?2.3 更换积极思维:经过挑战之后,我们需要尝试更换那些消极的思维方式为积极的思维方式。

例如,将“我不能做到”替换为“我可以一点一点地进步”;将“一切都是糟糕的”替换为“每件事情都有积极的一面”。

这样的积极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缓解情绪的负面影响。

第三部分: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改善暴力倾向对于暴力倾向的治疗,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运用认知行为疗法:3.1 情绪调节:了解自己情绪的变化和触发暴力倾向的因素,例如愤怒、挫败感等。

行为矫正-认知行为疗法

行为矫正-认知行为疗法
定期的复诊和随访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治疗效果的持久性。
治疗师的角色与培训
治疗师在认知行为疗法中扮演着 关键的角色,他们需要具备扎实 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治疗师需要接受系统的培训和认 证,以确保他们能够有效地应用
认知行为疗法。
治疗师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建立以 及治疗过程中的沟通技巧也是影
认知行为疗法的发展历程
起源
认知行为疗法起源于20世纪60年 代,由A.T. Beck等心理学家提出,
最初用于治疗抑郁症和焦虑症。
发展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CBT逐渐扩展到其他心理问题和障 碍的治疗,如进食障碍、创伤后应 激障碍等。
当前状况
目前,CBT已成为心理治疗领域中 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 临床实践和研究中。
03
CHAPTER
认知行为疗法的应用
抑郁症的治疗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认知 行为疗法通过改变负性思维模式和行 为习惯,帮助患者重新建立积极的心 态和应对方式,从而缓解抑郁症状。
认知行为疗法强调识别和改变消极的 自我对话和思维模式,通过积极的思 维训练和行为激活,提高患者的自尊 和幸福感。
焦虑症的治疗
04
CHAPTER
认知行为疗法的实施过程
评估与诊断
收集信息
收集患者的病史、家族史、生活 环境等信息,了解患者的认知、
情感和行为状况。
诊断
根据收集的信息,对患者的心理 问题进行诊断,确定认知行为疗
法是否适用。制ຫໍສະໝຸດ 目标根据诊断结果,制定治疗的具体 目标,包括改善患者的不良认知 模式、情绪调节能力以及应对方
情绪与认知
情绪
情绪是认知的重要成分,对人的思维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认知行为疗法认为情绪的产生与人的认知评价有关,通过调 整不良的认知评价可以改善情绪状态。

行为矫正认知行为疗法课件

行为矫正认知行为疗法课件
❖ 方法
四栏作业(即“情境、情绪、自动想 法、合理想法”三栏)帮助患者寻找 合理的替代想法;(认知治疗日记)
认知治疗每日记录示范

情境
情绪
自动想法

合理回答
(1)说明引起不 (1)说明 愉 快 情 绪 的 事 件 ; 悲伤、焦虑

(1)记下情绪之前 产生的自动想法;
(1)写下对自动想 法的合理回答;
⑤过度夸大和过分缩小:夸大自己的失误、缺陷的重要性,而贬抑自 己的成绩或优点;如因为偶然的开玩笑并无恶意地撒一次谎,于是 认为自己完全丧失了诚信。
6、个人化(personality):将一切不幸、事故等归因
于自己的过失,引咎自责,主动为别人的过失或不幸 承当责任;
7、选择性消极注视:选择一些消极的细节,忽略其他 方面,以至整个情绪都染上了消极的色彩;
2、初步治疗
鼓励患者活动(打破情绪→行为→思维→情绪的恶 性循环)
活动安排表(activity scheduling)
目的: ①增加活动,有利于患者感觉好转,减少疲劳感; ②改善思考能力,打破恶性循环; ③帮助患者了解行为、情绪和认知的关系,发现和抑郁
有关的负性自动想法。
活动安排表
计划
每天早晨开始按小时制订计划
3、深层的功能失调性假设(underlying dysfunctional assumptions)或图式(schemas)
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这种功能失调性的 认知假设是潜在的,通常不再进入意识接受审查, 但它们却是支配人们日常行为的规则。由于功能失 调性认知假设存在,患者对某些重大事件表现出脆 弱性,由此派生出大量负性自动想法。
④重复的适应性自我对话(rehearsal)

认知行为疗法如何调整心理疾病中的狂躁行为

认知行为疗法如何调整心理疾病中的狂躁行为

认知行为疗法如何调整心理疾病中的狂躁行为心理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其中狂躁行为是一种常见的症状。

狂躁行为表现为情绪波动大、冲动、不理智等症状,给患者和周围人带来不小的困扰。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下面将详细介绍认知行为疗法如何调整心理疾病中的狂躁行为。

一、认知行为疗法概述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通过改变个体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模式来改善心理健康的疗法。

它基于认知理论,认为个体的情绪和行为是由其对外界事件的认知和解释决定的。

通过调整认知、改变行为来减少心理疾病症状和促进康复。

二、认知行为疗法在调整狂躁行为中的应用1. 情绪识别与调控狂躁行为常常伴随情绪波动大,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识别和调控自己的情绪。

通过让患者意识到情绪的表现形式和对生活的影响,帮助他们更好地认知和接受情绪,从而减少冲动和不理智行为的发生。

2. 认知重构狂躁行为常常伴随着消极的认知模式,例如过度一味地强调自己的缺点和困难,认知行为疗法通过认知重构来改变这种消极的认知模式。

治疗者和患者一起探讨患者的认知偏差,帮助他们更客观地看待自己和周围的环境,从而调整行为。

3. 问题解决技能的培养狂躁行为常常伴随着冲动和不理智,认知行为疗法通过培养患者问题解决技能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困难和挑战。

治疗者和患者一起制定问题的解决方案,帮助患者分析问题、制定目标,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从而减少不理智和冲动行为。

4. 行为替代狂躁行为常常伴随着消极行为,认知行为疗法通过行为替代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狂躁情绪。

治疗者和患者一起思考和制定替代行为,如采用放松技巧、寻求支持等方式来代替消极行为,从而减少不适当的行为发生。

5. 自我监测狂躁行为常常伴随着行为的冲动和不理智,认知行为疗法通过自我监测来帮助患者意识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患者被要求记录自己的狂躁行为和情绪波动,以便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行为模式和触发因素,从而提前预防和调整不适当的行为。

三、认知行为疗法的优势和注意事项1. 优势认知行为疗法具有疗效确切、疗程较短、操作性强等优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行为矫正法梦新懋(Donald Meichenbaum,另译作麦新懋)的“认知行为矫正法”(Cognitive Behavior ModificationCBM)是一种主要以理性行为为手段的心理治疗法。

这是一个自我指导的治疗法(self-instructional therapy),基本上是重建认知的一种形式,重点在于改变当事人的自我暗示(self-verbalizations)。

根据梦新懋(1977)的看法,自我暗示对一个人行为的影响就像别人的影响一样(《认知行为改变术》)。

概念“认知行为矫正法”(Cognitive Behavior ModificationCBM)是一种主要以理性行为为手段的心理治疗法。

这是一个自我指导的治疗法(self-instructional therapy),基本上是重建认知的一种形式,重点在于改变当事人的自我暗示(self-verbalizations)。

认知行为矫正技术强调求助者必须:1、打破行为的刻板定势;2、注意到他人行为的影响力;3、注意到自己的感受和行为。

历史认知行为矫正技术(CBM)由梅肯鲍姆(Donald Meichenbaum)提出。

梅肯鲍姆,新进的临床心理学家,1963年在伊利诺大学研究所攻读临床心理学,并参与精神分裂症的语言训练方案。

目前任教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并担任认知治疗与研究学报(Cognitive Therapy & Research)的副编辑。

著作及论文繁多,代表作:《认知行为改变术》(Cognitive Behavior Modification:An Integrative Approach,1977)。

致力于整合凯利(G. Kelly)、艾里斯、贝克以及辛格(J. Singer)等人的认知-语义治疗论的临床技术与现行行为治疗技术之间的横沟。

基本原理假设1、行为改变是透过一系列的中介历程,包括内在语言的交互作用、认知结构、行为以及因行为而产生的结果而发生的。

2、人们对自己所说的什么话会影响(决定)他们对其它事情所采取的行动。

认知机能评定的目的就是指评定人们的内部对话(internal?dialogue)是如何影响行为的、如何受到其它事件或行为过程的影响的。

内部对话的机能1、人际语言与内在语言有着非常相似的形式,它们都为中介性行为提供了某种程度的原则和作用。

因此,自我指导和人际指导的内部过程有着相似的形式。

2、内部对话还可以影响到人们对压力的反应。

人们对压力的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受人们对压力源的评价、对自己感到的唤醒的归因、以及对自己的应付能力的评估等因素的影响。

3、人们对于压力情境以及自己应付能力的自我语言会影响到他们在这种情境下的行为。

人们在这种情境下的焦虑水平也与这种和情境有关的自我评价有关。

4、如果个体只看重自我,他的机能上的不足及对自我的不满等思想,他的焦虑水平就高;如果只注意到外部情境,并有较高的应付水平,这时的焦虑水平就低。

5、认知也可以影响到生理反应和情绪状态。

在心境和自我语言之间有着某种关系。

思想可以影响行为。

6、人有很多行为是自动化的或由习惯产生的,在行为之前并不会先想一想(习惯经常是迅速而有效的)。

要改变行为,就必须在行动之前先想一想。

这样的思想(即内部语言的产生)能使不适应行为“去自动化”,即“去习惯化”(deautomatize)并为产生新的适应性行为提供基础。

内部对话的结构内部语言的第二个重要的机能就是对认知结构(Cognitive?structure)的影响和改变。

认知结构为一系列特殊的自我语言提供意义系统或概念系统。

认知结构可控制并影响思想策略,寻找并选择某种思想。

学习新的技能需要认知结构的改变。

认知结构的改变形式1、吸收(absorption),即新的结构吸收了原来的结构;2、替代(displacement),即原来的结构又伴随着新的结构一起起作用;3、综合(integration),即原来结构中的成份在更具理解性的新的复杂结构中仍然存在。

4、认知结构决定了内部语言的实质,而内部对话又可以改变认知结构,是个良性循环。

行为如何改变第一阶段:自我观察改变过程的第一阶段是学习如何观察自己的行为。

当他们接受治疗时,他们的内心对话以负面的自我暗示和负面形象为特征,此时的关键是,使他们乐于以及能够去倾听自己的心声。

这一阶段包括:增加对自己的想法、感觉、行为、生理反应以及与人互动的方式的敏感度。

例如,如果沮丧的当事人希望产生建设性的改变则必须先认清自己不是负面想法和感觉的「牺牲者」。

沮丧来自自我暗示的内容。

虽然自我观察是改变的必要过程,但不是充分条件。

在治疗过程中,当事人需要一个新的认知结构,使他们能以新的观点来看待自己的问题。

而这种重建认知的过程是通过当事人和治疗者共同努力而促成的。

第二阶段:开始一新的内心对话经过初期的接触,当事人开始了解自己的适应不良行为,并开始注意有哪些机会可以导致行为、认知和感觉的改变。

如果当事人希望改变,他们对自己所说的话必须能引起一个新的行为链(behavioral chain),一个与不良行为不相容的锁链。

当事人在治疗中会学习去改变过去的内心对话。

这种内心对话会引导出新的行为,进而影响认知的重建。

第三阶段:学习新技能矫正过程的第三阶段则是教导更有效的应对技能,并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加以练习。

(例如,无法面对失败的人也许会因为害怕不能成功而逃避行为。

重建认知可帮助当事人改变对失败的负面看法,使他们能更愿意参与自己所期望的活动)。

同时,当事人应不断地告诉自己新的句子,并观察和评估产生的结果。

当他们在情境中表现不同行为时,他们会从别人身上获得不同的反应。

借助告诉自己有关新学会的行为及其结果,会大大地影响这些新学会的行为的稳定性。

认知行为矫正技术应对技能方案应对技能方案(coping-skills programs)的理论基础是,借助学会如何修正认知盒子(cognitive set ),可以获得更有效的策略去处理有压力的情境。

简而言之,有一种含有五个步骤的处理程序,可用来教导这些应对技能:1、借助角色扮演和心像,使当事人置身在引起焦虑的情境中。

2、要求对方评论其焦虑水准。

3、教导对方去察觉在压力情境中引起焦虑的认知。

4、借助重新评价自我暗示的过程,帮助对方检查这些想法。

5、根据这个再评过程,要求对方再去注意焦虑的水准。

研究结果证明,应对技能方案能成功地处理说话焦虑、考试焦虑、恐怖症、生气、缺乏社交能力、药物成瘾、酒精中毒、性生活障碍和儿童的社交退缩问题(Meichenbaum,1977,1986)。

压力免疫训练在应对技能方案中有一种特殊的应用,就是教导当事人借助“压力免疫”(stress inoculation)策略去管理压力。

梦新懋(1985)在使用认知治疗法的技术中发展出压力免疫法,这是将生理上免疫的原理推广应用到心理与行为上;先让当事人有机会成功地处理较温和的压力刺激,然后逐步发展对较强刺激的容忍能力。

这个训练的假定是借助改变在压力情况下的自我暗示与信念,而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梦新懋的压力免疫训练不只关心教导当事人特别的应对技能,他的方案是设计成使当事人对压力的处理有所准备,并使他们有改变的动机,以及能处理抗拒故态复发等情形。

压力免疫训练(简称SIT)包括:给予讯息、苏格拉底式对话、重建认知、解决问题、放松训练、行为预演、自我监控、自我教导、自我增强及改变环境等技术的组合。

这个治疗法在设计上是教导应对技能,使人们能处理当前的压力与未来的困难。

梦新懋为压力免疫训练设计了一个三阶段模式:1、概念阶段。

2、技能获得与练习阶段。

3、应用与持续改变阶段。

概念阶段在压力免疫训练的最初阶段--概念阶段,其最主要的重点在于与当事人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协助对方对于压力的本质有较好的了解,并在这种互动关系中重新获得概念。

治疗者在这个阶段里应取得对方的合作,双方一起对问题的性质重新思考。

一开始,治疗者会用简单的字眼设计一个要领性架构,协助对方了解自己在不同压力情境下的反应方式,了解认知与情绪对于制造与延续压力所扮演的角色,以及通过教诲、苏格拉底式的质询,以及引导自我察觉的过程来教导对方。

当事人前来接受治疗,通常是由于感受到自己是外在环境、思想、感受与行为的牺牲者。

给予的训练包括教导对方察觉自己在压力中的角色。

他们获得此察觉的方式,是通过系统化地观察自己的内心对话,以及检视这些内心对话所产生的适应不良行为。

这种自我监控在所有的治疗阶段都必须持续进行。

当事人在认知治疗中应使用开放性日记,有系统地记录自己的想法、感觉和行为,治疗者在教导这些应对技能时,应弹性地运用技术,对于当事人个人的、文化的、情境的环境应保持敏感性。

本法也用以处理有强迫性行为(或观念)症状的人、多动儿、自闭者与精神分裂患者(Meichenbaum,1977,1985)获得技能与练习阶段压力免疫训练的第二个阶段--获得技能与练习,重点在于提供对方各种应用在压力情境中的行为与认知应对技术。

这个阶段也包含「直接行动,诸如:收集恐惧的资料、明确地确认何种情境会带来压力、做一些不同的事情来减低压力,以及学习有关胜利心理的放松方法等。

训练包括认知应对技能,让当事人了解适应与适应不良的行为皆与内心对话有关。

他们学会不同的自我暗示方式,并不断地反复练习。

梦新懋(1986)对于这个阶段不断灌输的内心对话提供如下:对于承受压力我应如何作准备?(我必须做什么?我能拟定一套处理压力的计划吗?)我如何面对处理对我会产生压力的事情?(我可以用哪些方法来处理压力?我如何面对这个挑战?)我如何应对困窘的感觉?(我现在能做什么?我如何阻止我的恐惧?)我如何强化自我暗示?(我如何给自己打气?)由于这是压力管理方案的一部分,因此也会教给对方各种行为的应对方法,有些还包括:放松训练、社会技能训练、时间管理训练及自我教导训练。

咨询员会协助当事人改变生活型态,诸如:重新评估事情的优先次序、培养支持系统、采取直接行为去改变压力情绪。

治疗者介绍给当事人许多放松的方法,并教导对方使用这些技术去减低压力所引起的情绪亢奋。

通过教导、示范与引导,对方逐渐学会渐进放松的技能。

其他建议学习的放松方法还有冥想法、瑜珈法、肌肉紧缩与放松法及呼吸控制法。

此外,放松法也包括一些活动,例如,散步、慢跑、园艺栽培、编织及其他身体的活动。

梦新懋强调放松法对于心理状态与生理状态的效果是一样的。

应用与持续改变阶段在压力免疫训练的第三阶段--应用与持续改变阶段,重点放在小心地将改变从治疗中转移到实际的生活中,并予以维持。

教导应对技能显然是一种复杂的程序,依不同的处理方法而不同。

对当事人而言,单单暗示他们新的观念尚不足以导致改变,他们必须练习新的自我暗示,并把新技能应用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并且一旦学会认知和行为的应对技能后,就必须开始练习行为作业,而这些作为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