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议论文专题复习
初中语文 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 课件(28张PPT)
• 中心论点: C
分论点:A.B.D
9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 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 “ 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 疑的精神。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古代有三 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 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 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 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
了。《怀疑与学问》 自己归纳,结合文中关键语句
上文的论点是:怀疑的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础。
13
(二)怎样分析、补充论据
14
论据 证明论点的材料
1.辨别论据的类型
事实论据 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
史实以及统计数据等。
(概括:人+事)
经过实践检验的精辟理论、名 道理论据 言警句、民间谚语以及公认的
事理等
中心论点: 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
12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 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 “ 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 疑的精神。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古代有三 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 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 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 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
翻开中外历史画卷,不难发现.大凡有过卓越成就的人,都与“思 索”结下不解之缘。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在牛顿提出了天体运动方面 的定律之后,经过自己反复思索和实验,终于创立了震惊世界科坛的 “狭义相对论”。爱迪生在试制电灯的过程中,经受了上千次的失败, 终于,他成功了。他的成功就是思索的结晶。很难想象,他在每一次 失败之后,停止了思索,而最终还能发明电灯来造福人类。 《论语》 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思索是何等的重要。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第一讲 议论文知识点
第一讲议论文知识讲解与解题思路归纳议论文知识讲解1.议论文的分类:立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讲事实,摆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文章。
驳论文:通过反驳对立的论点来阐明自己的主张,称之为驳论文。
2.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3.论点:(1)中心论点与分论点,文章有且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但可以有多个分论点.(2)论点与论题论点:作者对问题的态度、看法、观点。
论题:文章所论述的问题(3)注意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4)注意一些表明论点的标志性词语:所以、因此、总之、总而言之、归根结底、其实、我认为……(5)注意论点的表现形式:往往是一个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必须是明确的表态的句子。
(关于找论点的详细说明:1、寻找文章论点解题思路:很多议论文的文章是直接指示型的,在原文中直接把观点表述出来。
观点一般出现在:A、标题在寻找议论文的观点的时候,首先要研究文章的标题,因为有些议论文的题目本身就是论点。
把握标题,对于分析和把握文章的论点至关重要。
题目本身是中心论点。
B、开头部分第一种情况:开门见山,直接把中心论点点出。
第二种情况:引出论点。
一些议论文是在初步议论之后,在第一段末尾或者第二、三自然段才摆出论点的,文章一开头先引入一定的事例或现象,并对这些事例或现象进行分析阐述之后才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再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
(事例引出;诗歌引出;现象引出)C、结尾有些议论文将论点放在文末,先列举大量论据然后进行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这个结论就是中心论点。
因此,我们找论点的顺序是标题——开头部分——结尾;当题目要求你找出某个段落的论点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先在段首找,再在段尾找,最后才去段落中间找。
找出来之后再用本段的论据去检验它,看看是不是论据要证明的内容,如果是,那么就是分论点了。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议论文的审题与立意(含答案)
第一讲议论文的审题与立意一、议论文考场作文类型1.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技巧(1) 探究寓意法①明确本义②挖掘象征义,找出寓意例: 《肩膀》本义:象征义:(2)增补信息法①增补限定词②化大为小,明确范围,缩小外延例: 《担当》担当的对象:担当的主语:(3)化意为象法①明确方向②化抽象为具体例:《谈意气》方向:具体:2.话题作文审题立意技巧(1)以小化大法①明确方向②拓展联系例:子硕问墨子道:"从事正义的事业,哪件事最为重要"墨子说:"好比筑墙一样,能捣土就捣土,能填土就填土,能递土就递土,然后墙就筑好了。
从事正义的事业也一样,能论辩就论辩,能讲解就讲解,能干具体事就干具体事,这样,正义的事业就完成了。
"请以"做好自己能做的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化大为小法(化虚为实法)①明确方向②联系个体、个人实际例:话题“心灵的选择”方向:个体实际:3.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技巧(1)提炼中心法①抓关键字、关键词、关键句②结合关键字词句,提炼中心例:有个班级获得了校运会“文明班级奖”,有人向校长提出问题:在整个竞赛过程中,并没有发现这个班的道德风尚比其他班级高在何处。
校长笑着说:你忽略了一个细节,在大家都为自己班的运动员取得好成绩欢呼雀跃时,唯有这个班的同学在为自己喝彩的同时,也不忘为别人喝彩。
关键词句:提炼中心:(2)分析倾向法①分析出题的褒贬倾向②确定情感倾向,明确立意例:一个面包师长期从他的邻居——一个农民那儿购买黄油。
有一天,他竟然发现黄油的分量不足。
以后,他定期称量,每回都是这样。
于是,面包师把农民告到了法官那里。
农民在法官面前辩解说:“面包师向我购买黄油的同时,我也一直从他那里购买同样重量的面包,并且以他的面包作为称黄油的砝码。
如果我的砝码不准,那不是我的过错,而是他的过错。
”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
褒贬倾向:立意:(3) 舍次求主法(话题通用)①明确材料多个对象②进行对象比较,构造争议性③确定立意例:有人说,仰望星空,能够看到星星的晶莹,能够感受到宇宙的浩瀚。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议论文阅读第一讲文体知识类
2025版
语文
甘肃专版
2.某个事例或道理是否适合充当论据:①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某段的分 论点。②分析所给材料,明确其论证的内容或表达的观点。③判断所给材 料的观点与文章的中心论点/某段的分论点是否一致——若观点一致,则 能够作为文章/某段的论据;反之,则不能作为论据。[答题模板:这是一 个事实/道理论据,论述了……(内容),而文章的中心论点/第×段的分论 点是……,论据有力论证了/不能论证中心论点/分论点,所以能/不能充 当论据。]
2025版
语文
甘肃专版
(九上《敬业与乐业》“积累拓展”改编)作者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 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事 例。参照这种写法,试着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一个事例。 (分析第3、4段中孔子和百丈禅师两个事例)(观点,在第8段)(补写一个事 实论据) 【答案】示例:居里夫妇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十年如一日, 非常艰辛与枯燥,但他们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 无聊的,从不抱怨叫苦。
【注】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时可能用几个分论点来证
明中心论点,有时没有分论点。中心论点与分论点是统率与被统率的关
系,分论点是中心论点的道理论据,对中心论点起支撑作用。
区分论题与论点:论题只表述了问题、范围、关系等,常是一个短语且作 者态度不明。如《论教养》,题目表明了论题,即作者要谈论和教养有关 的内容,但具体的观点是什么还不清楚。而论点是一句态度明确的判断句
2025版
语文
甘肃专版
(九上《谈创造性思维》教参“教学设计”改编)有位同学想写一篇文章, 论述“业精于勤”这个观点,他在班级搜集了这样两则材料作为论据,请 你帮他选择一下哪个论据写到文中较好?为什么? 材料一:李华同学学习上做到了三勤:勤用脑、勤用手、勤用口,三年来 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材料二:邓璐同学每天从早到晚,埋头书本,甚至一边吃饭一边看书,常 常看着看着,连饭都忘了吃。 【答案】材料二写到文中较好。两则材料都是事实论据,材料一侧重于 “多”,即多用手、多用脑、多用口,成绩才能好;材料二才是强调“勤 奋”问题,与“业精于勤”的观点一致。
议论文阅读++提取概括++论点+课件+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方法指导
1.看位置 关注文章题目、首段、尾段、过渡段(句)以及段落的首 句、尾句等,直接提取关键总结性的句子。 2.看词语 “因此”“所以”“由此可见”“归根结底”等标志性词 语,一定要格外注意。 3.提炼归纳 文章分层——提取每段或每层关键词语——整合概括。 4.赋分对照,进行检查。 检查内容是否围绕论点展开,检查答案是否合理。
1、审清题干、确定区域
2、概括段意,理清关系
(1)照应关系。 需调换的段落前或后,往往有一句话或一段内容与之对应,形成照应关系,不能 调换。 (2)递进关系。 段落之间步步深入,逐层阐述,调换后会造成逻辑混乱,不能调换。 (3)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某些文章在论述时,会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方式来,环环相扣, 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不能调换。
(一)议论文的结构 1、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
2、除此之外,还有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
总分式 并列式
总—分,分—总,总—分—总。 文章的层次、段落、论据之间是平行的、并重的。
层进式
文章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的论证方式,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地把道理说清、讲透。
3、规范答题,注意格式
答:(1)表明态度(能或者不能) (2)结合文章阐述理由 (3)阐述效果(体现议论文结构的严谨性)
学以致用
《授之以渔》 第19套《将逆境踩在脚下》第15题。
常考题型(三) 请写出某段(全文)的
论证思路。
1、审清题干,确定区域。( 全文、某段) 2、通读选文,理解内容。 3、抓关键词,划分层次。
2021
13题:A.选文写到的几种“拦路虎”,所指的内容是完全相同的。(3 分)
九年级语文中考议论文写作思路梳理专题复习教学课件
八下
第四单元 活动•探究
《庄子》二则பைடு நூலகம்
任务一:(1)要关注演讲者是怎样围绕观点来设计思路、 组织内容的。(2)《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有五处批注:一, 开场白,从获奖自然转入教育问题。二,承接传统教育引出 格物致知的话题,并赋予它新的意义。三,注意以上几段是 怎样层层推进的。四,从“学术研究”推而广之扩大到“应 付今天的世界环境”和“个人行动”;五是点明意义,提出 希望。
【案例5】
参考答案 第一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即不同 的书会塑造人不同的性格特质。作者先分别论述史书、诗歌、数 学、科学、伦理学和逻辑修辞之学的价值,然后做出总结归纳。 第二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 当之书使之顺畅”。是以类比的方式进行论述的。
归纳策略
(四)重温《谈创造性思维》(九上)四处批注:一,思考问题 的角度不同,答案也会不同。你有过类似的经验吗?二,知识和创 造力到底有怎样的关系?三,用两个疑问句将议论引向深入。四, 归纳全文,指出拥有创造力所需的诸多要素。
阅读提示:本文从“正确的答案不止一个”说起,论述了创造性 思维的重要性,点明了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关键要素,最后指出如 何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答题模式
文章开头先……,以什么样的方式提出话题(或观点), 然后围绕着话题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证,接着……,进 一步阐述了……,最后在文中结尾处总结,得出结论,提 出倡议,发出……号召,可以在适当地方添补上主要的论 证方法。
三、以法析文,巩固策略
(一)温习《最苦与最乐》(七上自读课)四处批注:一,以设问开 头,引出“最苦的事”,使人思考。二,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开始论述, 有什么作用?三,紧承上文,引出“责任完了”是人生第一乐事。四, 尽责方能得苦中真乐,照应题目。
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议论文阅读课件
2. 表达了对英法联军侵犯中国、劫掠毁灭圆明园罪行的谴责和对遭受劫难的中国的
深切同情。(概括,关键词句)
3.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后半部分)
01 概 括 ( 找 出 ) 中 心 论 点 ( 课 堂 训 练 : 选 文 的 中 心 论 点 是 什 么 ? )
仁人志士,暮年都将年轻时经受过的苦与难视作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正所谓文王拘
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苦难这碗垫底酒,一朝饮
罢,毕生甘饴。
要成绩事业须必经得住苦难的磨练。
01 概 括 ( 找 出 ) 中 心 论 点
中心论点 《怀疑与学问》
“学则须疑”
分论点一
“怀疑在消极方面是辨伪 去妄的必须步骤”
明确议论文的论证结构
1.《怀疑与学问》思考探究二:细读课文,画出文中承上启下的关键语句,梳理文章
的论证结构,完成下面的表格。
2.《敬业与乐业》思考探究一:认真阅读课文,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阐释和
论证的。
3.《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思考探究一:通读全文,看看这封书信
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述的。
才补颜不足。颜值低是一种“先天不足”,才华却是补偿这种“不足”的营养剂。 英国人戈登在他的著述中对晚清大臣曾国藩有如此描述:个子中等,身材肥胖,脸上皱纹密 布,脸色阴森,目光迟钝;穿着陈腐,衣服打皱,上面还有斑斑的油迹。可以看出,曾国藩的外 貌并不“漂亮”,可谓“颜值不高”,但他却在大风大浪中凭借过人才华,成绩一番事业, 名留青史,令人敬佩。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议论文阅读——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2025版
语文
甘肃专版
知识不是用来占有的,占有一知半解的、不确切的知识干吗?不管什么 知识,都成了你踏入未知世界的踏板。一个片段的知识,会成为你求知 路上的援兵,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起作用的接应。它虽不是答案,却是 帮你找到答案的线索。 还记得那个爱下围棋的数码工程师吗?过去,下围棋只是他的业余爱好, 但是现在,正因为他对两边都懂一点,所以,击败人类棋手的人工智能 阿尔法狗可能就是他研发的。
2025版
语文
甘肃专版
专题三 议论文阅读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2025版
语文
甘肃专版
2025版
语文
甘肃专版
一、(2024·省卷,第11~14题,12分) 像狐狸一样学习 得到
当今时代,学习的方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我们正在经历从“考试式学 习”向“破案式学习”的过渡。 过去的学习,知识的门类是固定的,问题也是清晰的。不管是一个数学 方程的解法,还是相对论到底在讲什么,所有问题都很明确,而且这些 知识都已经被体系化,以文字的方式确切地写在经典著作里,你只要去 学就可以了。
2025版
语文
甘肃专版
3.【考点:文意理解辨析】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认为,在当今时代,“考试式学习”已经过时了,我们必须运用 “破案式学习”。 B.作者认为,“像狐狸一样学习”是未来社会最好的学习方法。 C.知识就像财富,不管什么时候,都是占有得越多越好。 D.文中引用《知识大迁移》中关于收入的调查结论,证明“像狐狸一样 学习”是有效的。
2025版
语文
甘肃专版
但是今天,传统的学习模式正在遭遇巨大的挑战。原因很简单:第一, 人类的知识总量已经太大了,大到任何一个人,用任何一种方式都无法 消化,哪怕只是一个门类的知识;第二,知识的确定性正在丧失,知识 本身在频繁更新,今天还是共识,明天可能就不是了。越来越多的知识, 处于学科之间的模糊地带。问题越来越多,但是确切的答案越来越少。 因此,“考试式学习”就难以为继。
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议论文阅读(论证方法及作用)课件
论
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证 方
参考答案: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人才经受磨练的益处和国家治理方法的失误加
法
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经受磨练的作用。
及
例4“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以保持的。”《论美》
作
参考答案: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美比作盛夏水果,证明了美的形貌难以保持
论 证
恶懒为首。”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真是“掠奋别人勤劳结果”的
方 盗贼。我们对于这种人,是要彻底讨伐,万不能容赦的。……今日所讲,专为现在有职业
法 及现在正做职业上预备的人一学生一说法, 告诉他们对于自己现有的职业应采何种态度。
河北省2024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项
考点清单
1.本文主要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举例说明其什么作用。 2.划线句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本段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河北省2024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项
河北省2024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项
技巧清单
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 举例论证:引用……的事例,具体有力的论证了……的分论点,进而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增强 了说服力。 道理论证:引用……的名言、谚语等,充分有力的论证了……的分论点,进而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 点。增强了说服力。 比喻论证:将……比作……,生动形象的论证了……的分论点,进而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便于 读者理解。 道理论证:作者把……和……对比,更加突出的论证了……的分论点,进而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用
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的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河北省2024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项
河北省2024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项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议论文结构的写作技巧》课件
把勤奋作为规则,做人就会更充实。(分论点一)“天道酬勤”这句古训,已经潜移默化的成为无数成功人士做人的规则。(过渡语)鲁迅自小便于三味书屋一起演绎着勤奋的故事,正是他的勤奋,让他在人生的道路上游刃有余,即使面临的是人生的大转折——弃医从文,他也没有遇到转行带来的难处,这正是他以勤奋为人生规则的收获,他由此积累了知识的力量,精神的毅力,更让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运用事实论据)所以,把勤奋作为人生行动的规则,在勤奋中充实自我,即使遇到突然的转变也不会惊慌失措,反而会让你在与人生对弈时得心应手,使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成为你这盘棋最终的王者。(评论扣题)
析 四环节的具体要点(三)运用论据
(四) 论据之后的分析总结 脱开个例,引到同一类例子的共性上去,总结共同的规律和事物的普遍性 ,起到依次类推的作用 ,不要重复引语中的语言,不要重复概述事例的语言。
析 四环节的具体要点
析 结尾段
学生读:《敬业与乐业》结尾段:“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不舍。今天所讲,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我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分析:结尾段总结全文,得出结论“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提出希望。 老师小结:结尾段联系现实,提出实施或希望,得出结论或再次强调中心论点
赏 三分--主体段落
主体段落三段,用三个分论点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议论,论证更严密,思路更清晰。用三个分论点来论证中心论点 ,三段之间结构关系用并列式、递进式关系来写。中考范文1《勇于挑战,胜己为赢》 分论点①挑战自我需要不惧困难的勇气; ②挑战自我需要笃行不怠的坚持; ③挑战自我需要咬定青山的毅力。” 中考范文2《躺平有负韶华,奋斗方能出彩》分论点①面对逆境不躺平,奋斗可以自强矣; ② 面对逆境不躺平,奋斗可以脱贫矣; ③ 面对逆境不躺平,奋斗可以为国奉献矣。 齐读上面的两个文段,说说他们之间的关系。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议论文阅读(含解析)
议论文阅读一、(12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把鲜花和掌声送给“备份英雄”①10月16日凌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伴月升空,由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组成的“新太空出差三人组”开始了为期半年的空间站生活。
至此,我国圆梦太空的航天员已有13位,这一数量是我国所有航天员人数的三分之一。
今年早些时候,执行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的聂海胜在天宫号空间站展示了一张我国现役共34位航天员的合影。
其中有一个人显得很特别,他是我国第一批航天员中唯一尚未执行飞天任务又仍在现役的邓清明。
自1998年宣誓成为一名航天员,23年间,邓清明每一天都在为实现飞天梦想而努力。
因为微弱的差距,他先后错过了成为神舟九号、十号、十一号执飞航天员的机会,并数次进入备份乘组。
每一次从零开始备战,邓清明都和主份航天员一样完成同样数量、难度和标准的训练。
②如今,55岁的邓清明依然坚持训练。
他说他永远记得,和自己同为第一批航天员的陈全说过,不管主份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我绝不容忍自己在号角催征时,还没有准备好。
”通过媒体报道,人们了解了邓清明的故事,给予了他不亚于任何飞天航天员的肯定和赞扬——“虽未披甲征战,已是鞠躬尽瘁。
”“鬓微霜,又何妨?”“你同样是中国航天的英雄。
”③事实上,除了邓清明,在中国航天史上,还有包括陈全等在内的5名直到退役也没能飞上太空的航天员。
然而,正是有了他们与战友间相互督促、你追我赶的训练,才让我国拥有了各方面素质均过硬的飞天好手;正是因为他们坚持多年一丝不苟地执行备份任务,才让所有参与发射任务的人既踏实又安心。
在那些圆梦太空的航天员中,最海胜也曾3次备份,驾驶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顺利对接的刘旺,则为那一刻整整准备了14年!④这样的“备份英雄”,同样存在于其他领域。
在2015年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上,经过严格训练的女飞行员陶佳莉作为备份和编队战机一起起飞,但没有通过天安门广场。
她说,这也是一种受阅,检阅的是集体主义精神和对待不同分工的工作态度。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含答案)
第三讲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一、议论文的论证1.议论文的三要素、、2.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二、即学即练【例题1】请判断下面的论述,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不摧眉折腰事权贵,顾炎武不做清朝的高官……古今有志气、有骨气的人,都不以高官厚禄为荣,居下有节,自强不息。
他们的高尚品质永远为后世传诵。
相反,那些曾荣耀一时、富贵一生的人,现在却早已被时间的长河冲刷得无影无踪了。
( 《谈骨气》)A.比喻论证B. 举例论证C. 对比论证D. 道理论证【例题2】以“真情”为话题,运用比喻论证写一个精彩段落。
120字左右。
【例题3】请用西游记的例子证明“逆境有利于人才成长”。
【例题4】请根据题目《青年人应当勇立潮头》和苏洵“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
”论述,写一段论述。
【例题5】按要求写作。
方孝孺在《指喻》中说“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意为:“天下的事故,通常发生在极为细微,隐而不显的地方,最后成为莫大的祸患。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写一段 250 字左右的议论性文字,阐述你的理由。
要求:观点鲜明,举出事例,使用两种以上论证方法。
不得抄袭、翻译原文。
三、论据的基本知识指立论的根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事实。
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例题6】苏格拉底认为:“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干出众的人,而是那些善于利用每一时机去发掘开拓的人。
”柏拉图说:“尊重人不应该胜过尊重真理。
”这些是什么论据?A. 事实论据B. 道理论据四、论据从哪里来课内(1) 理想·信念·追求·奋斗①曹操《观沧海》《龟虽寿》:“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现作者旷达的胸襟与宏伟的政治抱负。
②刘禹锡《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表现作者追求高洁人格和高雅情趣。
③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少年杜甫的壮志豪情与宏伟抱负。
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议论文复习课件
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 做这类题目,就是把文章的引论、本论、结论具体化地陈述出来。
首先提出论点: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 的不二法门,再分要有业、要敬业、要 乐业进行论证,有序地阐明其重要性, 最后指出责任心和兴趣是解决问题的方 法。
体育课不应该取消
B 立论 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01
寻找或提炼论点
1.位置法 (1)从题目入手,捕捉文章中心论点
① 题目是一句话的即为观点。题目是中心论点有这样两个原则:一是该题目必须为肯定句; 二是该题目必须为判断句。
② 有的题目是由并列短语构成的,论点则是二者之间的关系。如“敬业与乐业”——“敬 业与乐业的关系是什么?”文中回答二者关系的句子便是论点。(思考格式:标题+“的关系是 什么”)
(3)看中间,提炼论点 有的文章在中间提出中心论点。如《敬业与乐业》开篇先引用《礼记》《老子》中
的“敬业乐群”“安其居、乐其业“,然后才引出中心论点: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 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通过论据反推论点
分析论据,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都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看它证明什么问 题,肯定什么,支持什么,即可得出文章的论点。
3.摘录法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如:
《怀疑与学问》中:中心论点:“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分论点一:怀疑是从消 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分论点②: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 条件。区别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要明确: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
4、将论据置入最佳位置,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1)仔细阅读提供的论据材料,对其内涵进行分析,把握其所表达的思
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复习 专题16 议论文、说明文阅读(学生版)
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复习专题16 议论文、说明文阅读(2024·北京·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这就为我们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方向。
努力培养、造就更多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打造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迅速发展、壮大国家战略人才队伍,已成为我国实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的重要任务。
因此,我们应。
②究竟什么是“拔尖创新人才”?所谓“尖”,即在从事的领域,有开阔的学术视野、高水平的业务素养和技能,能够占据前沿领军地位;所谓“新”,是指能够创造新知识、开拓新领域、发明新技术。
这样的人才,能够在引领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方向上发挥关键作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需要。
③作为拔尖创新人才,还必须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要以时代、国家需要为己任,勇于担当。
正如七十多年前,钱学森、邓稼先等一批科学家,以国家利益为先,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回到祖国,在极度艰苦的条件下,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
正是这样一批具有高尚爱国情怀、强烈担当意识的顶尖人才,勇敢地担起了强国的时代重任,在国家发展和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新时代的拔尖创新人才,也应该像钱学森、邓稼先等科学家那样肩负起国家和时代使命。
④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要明确自主创新这一培养方向。
当今世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
自主创新能力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大量自主知识产权,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才能开辟新领域、新赛道。
我国自主开展的5G技术研究,从标准引领到应用规模化发展,从技术突破到与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这项研究已成为“产业数字化”的重要基础,在国际上赢得了机遇和发展空间,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证实了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议论文写作技巧》课件
开头举苏东坡的例子,引用苏东坡的诗句,引出本文的论题和中心论点。
考情分析 议论文写作思路 写作要点精讲 例文赏析
清欢
③日本学者写了一本《清贫思想》,他建议人们采取清贫的生活方式,淡 化对名利、地位、权力的追逐,追求一种内心丰盈美好的恬淡生活。美国人普 兰特的《简单生活》认为, 简单生活是“表现真实自我的有明确意义的生 活”,是“丰富、健康、和谐的生活”。清贫思想也好,简单生活也罢,提倡 的都是清欢。
⑧清欢,人生的真味,做人的真谛,让我们用一生追寻。 (根据袁浩文章改写)
如何做到“清欢”。总结全文,与开头相呼应。
考情分析 议论文写作思路 写作要点精讲 例文赏析
梳理文章脉络
开头:举苏东坡的例子,引用苏东坡的诗句,引出本文的论题和中心论点。 正文:1.通过事实论据,正面论证清欢更是一种至高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
常 考考情题分型 析 议论文精 写讲 作思路议论写文作略要讲点精讲文言文例精文讲赏析
4.事起——由事入题 引用事件或有关材料,合乎情理地导出论点的方法。这种写法能由 浅入深,以小见大地揭示深刻道理。
洛杉矶郊县3个黑人孩子,在早餐前正埋头写着感谢母亲的话。细看其内容,却只是诸如“路边 的野花开得真漂亮”、“昨天吃的比萨饼很香”、“昨天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之类的 简单句。我心头一震。原来他们写给妈妈的感谢信不是专门感谢妈妈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而是记录 下他们幼小心灵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他们还不知道什么叫大恩大德,只知道对于每一件美好的 事物都应心存感激。
——斯蒂芬•茨威格《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一团火焰熄了,另一团火焰燃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议论文阅读考点专题复习(一)一、常考题型及分值(8分)(3分)1、议论文的三要素(2分)2、论点的类型(2分)3、论点应该符合什么要求(3分)4、如何找文章论点(中心论点、分论点)(3分)5、如何概括文章中心论点(2分)6、论据的类型(3分)7、如何补写论据(3分)8、论据的作用(2分)9、区分论证方式和论证方法(3分)10、论证方法及其作用(3分)11、议论文开头的形式(3分)12、议论文开头的作用(2分)13、议论文结尾的作用(2分)14、议论文中设问句的作用(3分)15、议论文中段落于段落之间的联系(2分)16、议论文的结构特点(2分)17、议论文的语言特点(2分)18、根据课文容,选择题1道。
二、真题演练在大学中文系2012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市2014年中考试题①亲爱的同学们,上午好!你们叫我回家,让我有幸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分享我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的特殊喜悦。
②跟你们一样,我们那时的中国依然贫穷却豪情万丈,而今天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在苦苦寻找迷失的幸福,无数和你们一样的青年喜欢用“囧”形容自己的处境。
③其实,你们这一代人,有着远比我们当年更优越的条件,更广博的见识,更成熟的心,站在更高的起点。
我们想说的是,站在这样高的起点,你们不缺前辈大师的荫庇,更不少历史文化的熏染。
《诗经》《楚辞》的世界,老庄孔孟的梦想,白杜甫的词章,构成了你们生命中最为激荡的青春时光。
我不需要提醒你们,人生将以怎样的平庸世故消磨这份浪漫与绚烂,也不需要提醒你们,人生将以怎样的平庸世故消解你们的万丈雄心;更不需要提醒你们,走入社会,要如何变得务实与现实,因为你们终将以一生浸淫其中。
④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
你们或许不相信了,因为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
因此,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
⑤我知道,你们这一代人的社会化远在你们踏上社会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国家的盛事集中在你们的大学时代,但社会的问题也凸显在你们的青春岁月。
你们有我们不曾有的机遇,但也有我们不曾经历的挑战。
⑥文学理论无法识别毒奶粉的成分,古典文献挡不住地沟油的泛滥。
当利益成为唯一的价值,很多人把信仰、理想、道德都当成交易的筹码,我很担心,“怀疑”会不会成为我们时代否定一切、解构一切的“粉碎机”?我们会不会因为心灰意冷而随波逐流,世故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而大学会不会像有人所说的,“有的是人才,却并不培养精英”?⑦我有一位多年前毕业的同事,在谈到社会、时代时,他特认真地对我说:“这个社会需要的适应,而是坚守。
”这让我想起中文系百年时的一老照片:一群衣衫褴褛的知识分子,器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间。
这应当就是国人眼里北大人的形象。
不管将来的你们身处何处,不管将来的你们从事什么职业,是否都能常常自问,作为北大人,我们是否还存有那种浩然之气?那种精神的魅力?“天地之心,生民之命,往圣绝学”,是否还能在我们心中激起共鸣?⑧马克思曾慨叹,法兰西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骨气的人。
今天的中国,同样如此,也正因此,中文系给我们的教育,才格外珍贵。
从母校的教诲出发,20多年社会生活给的我最大启示是:当许多同龄人都陷于时代的车轮下,那些能幸免的人,不仅因为坚强,更因为信仰。
⑨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大家!16.选出下列对文意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2分)A.⑥段中“粉碎机”这个词语是指具有否定、解构能力的怀疑心态。
B.⑦段中作者引用了同事的话,“这个社会更需要的不是适应,而是坚守”。
这里的“适应”就是要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坚守”就是坚持正确的东西,坚守自己的道德、理想等。
C.从容可以看出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演讲稿;本文议题比较严肃,但是容丰富,情感真挚,语言生动活泼,感人肺腑,发人深省。
D.在演讲中,演讲者以学姐的身份,真情投入,联系自己和在座同学的学习生活,对比当今和过去,深刻地分析了两个时代的不同特点,精辟论述了北大中文系学生最需要的思想品质,这对我们也很有启示。
1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18.作者为什么要写老照片上的那群知识分子?阅读⑦段,结合文章简要回答。
(4分)19.读了这篇文章,你思想上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简要谈谈。
(3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6---19 题(11分)。
——市2015年中考试题有的人读的书也不算少,如鲁迅所说,他们“从周朝人的文章,一直读到明朝人的文章,非常驳杂,脑子给古今各种马队践踏了一通之后,弄得乱七八糟,但蹄迹当然是有些存的,这就是所谓有所得”。
还有一些“潦倒而至于昏聩的人,凡是好的,他总归得不到”。
前者缺乏独立思考能力,读书处于一种完全被动的全盘接受状态;后者则存在着“有色眼镜”的偏见,他只能接受那些与他的利益和偏见一致的东西。
这样的态度最多只能做书籍的“俘虏”,是无法从中真正得到益处的。
鲁迅强调“自己思索”,不能把自己变成“书橱”;如果“只能看别人的思想艺术”,就无异于“脑子里给别人跑马”,就会导致思想的“硬化”,使读书的效果走向反面。
思索并不是一种苦思冥想的心反省活动,它以社会现实为根据,还必须同时“自己观察”,“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这也就是联系实际,因此他强调“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这其实就是鲁迅自己读书的态度和方法,他从来不盲从书本,而是把书的容同社会实际联系起来,加以观察和思索。
因此他常常能取精用宏,从常见的书籍中得出人们没有看出的精辟的新意。
譬如对于“二十四史”(《》),他既不像传统学者那样把这些所谓正史视为信史,也不是如五四时期某些人把它看成“相斫书”、“独夫的家谱”,而是在同野史和杂说的比较中,在同现实中“古已有之”的许多现象的观察中,经过认真的思考,认为只要善于清除历来史官那种“装腔作势”的涂饰,这些史书是写出了“中国的灵魂”的。
他说:“只因为涂饰太厚,废话太多,所以很不容易察出底细来。
正如通过密叶投射在莓苔上面的月光,只看见点点的碎影。
”所以要从书中获得真正的教益和可靠的知识,就必须能够拨开遮掩月光的密叶,使“碎影”成为普照的清辉。
对文学作品也是这样,他既充分地肯定了如《儒林外史》的“秉持公心,指摘时弊”,如《红楼梦》的“正因写实,转成新鲜”的杰出成就,也尖锐地指出了许多旧小说的掩盖矛盾、粉饰现实的“瞒”和“骗”的实质。
他强调要“睁了眼看”,就是细心观察历史和社会的实际,认真思索,看这些文艺作品究竟是否正视和反映了现实和人生。
只有这样,才能认识文艺作品的价值并从中获得教益。
从鲁迅的大量杂文中可以看到,他确实把“所读的书活起来”了,因此常常能够揭示要害,看出实质。
例如历来被认为是田园诗人的渊明,当有的文章宣扬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泯灭一切忧喜”的“静穆”,并且举出渊明“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的时候,鲁迅针锋相对地指出:“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而且说明“历来的伟大的作者,是没有一个‘浑身是静穆’的”。
渊明的集子是有目共睹的普通书籍,鲁迅之所以能够正确理解它的容实质,并及时对错误论调给以批驳,就因为他与那些关在“象牙之塔”里死读书的学究们对书的态度不同。
他在读书的同时,始终把社会实践放在很重要的位置。
在对待书籍的态度上,我们首先应该向鲁迅学习。
16.对本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自然段中“这样的态度”,指它前面所说的“前者”和“后者”这两种态度。
“前者”指“脑子给古今各种马队践踏”的读书法,“后者”指“潦倒而至于昏聩的人”的读书法。
B.第二自然段的例证既有读史学著作----“二十四史”,又有读文学作品----《红楼梦》、《儒林外史》,体现了举例的典型性。
C.本文运用了对比说理的方法,将鲁迅的读书态度和方法与某些人作对比;作者这样写主要是要让我们清晰地认识到某些人读书态度、方法的错误和鲁迅的读书态度、方法的正确。
D.全文不仅使用鲁迅关于读书的言论,而且运用鲁迅读书实践的事例来阐述问题,告诉我们,在读书时,要把社会实践放在很重要的位置。
17.根据文章的容,用简洁的语言归纳中心论点。
(3分)18.开篇第一段在全文的论证中有什么作用?请简答。
19.鲁迅先生的读书态度和方法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引发我们很多关于读书的感悟。
请选取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一段话。
(至少引用一句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100 字以)(3分)(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7-19题。
( 8分) ——市2016年中考试题①中国绵延几千年的文学,贯穿始终的,就是肩负建构民族精神之使命。
传统文学以养护人心、培育人格见长,尤其高扬民族气节。
古往今来,中国文学使命的履行,围绕这两个进行。
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中华传统文化里,社会的治理与发展,离不开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
文学对民族精神的建构,也正由此入手。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智者歌其思”寓于其间。
所思的重要容之一,就是运用“比德”方式,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
《诗经》涉及玉的篇章多达30余首,以玉之高洁,比附人品之典。
中国文字中,与赞美有关的汉字,无论指涉人还是事,许多带有玉字偏旁,其用意都是肯定、赞美对象具有玉石般高洁的品质。
中华文明史上的典人物,其人格的高尚与坚定无不与文学的建构要旨相契相合。
③与此相应,作为文论“开山的纲领”,“诗言志”在理论的源头处确立了文学的基本观念,赋予了文学建构的使命,其核心要素就是励志,尤其是言志者的自励:文学对人品的建构,首先体现为作者自身节操的砥砺。
这一文学观念是在千百年积淀中形成的选择性“集体认同”。
④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不仅对个人品格的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精神的建构,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
历史上,中华民族面临强敌入侵时,总能升华坚韧的民族意志,决不屈服,奋起反抗,保家卫国。
值此期间,可歌可泣的人物与事迹不计其数,相伴而生的诗篇,惊天地,泣鬼神。
⑤当代作品中,抗日题材电视连续剧《亮剑》继承文学塑造个人品格、建构民族意志的传统,倡导亮剑精神:面对强敌,一定要迎上前去亮剑、决战,哪怕倒在对手剑下,虽败犹荣。
正是凭借这种精神,中国人民第一次获得鸦片战争以来抵御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
⑥同志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中华民族的精神建构,已绵延数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