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必背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2.文化扩散:文化的时间现象即文化的扩散,文化从文化源地产生之后,一直处于随时间的扩散过程中,结果使文化区有的在扩大,有的在缩小。文化扩散可以分为两类,即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
4.形式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文化区。
5.功能文化区:不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而是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功能文化区因其中心位置及边界的界线确切、中心功能性作用、区内的功能联系而与形式文化区具有显著差异。)
6.乡土文化区:是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情感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思除灾感情上有所反应外,有的还有一种符号作标志。
7.扩展扩散:是指某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大。这种扩散现象的特点是空间上的连续性,新的分布区由旧的分布区扩大而形成,旧的分布区较小,而位于新的分布区内。
11.迁移扩散:人是文化的载体。某种文化现象与拥有这种文化现象的人或集团紧密联系。某种文化下的人或群体迁移到新的地方时,会将该文化传播到该地。与其原文化区在空间上不连续。
12.文化整合:在一个文化系统内,各文化层次,各层次的文化特质在功能上形成协调,这就是文化系统实现了文化整合。
13.人文景观:亦称为文化景观,是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
14.人口: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群体。
15.人口分布: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
16. 人口转变:是指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产率)的过渡。
17.人口转变模式:是指不同类型的国家或地区人口转变过程与经济再生产类型之间的相关规律。
18. 人口构成:是指人口系统内部不同属性之间的比例关系,也称人口结构。
19.人口移动:是包括所有人类个体在空间位置上的移动。
20.人口迁移:是指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
21.人口流动:是指暂时离开居住地的人口位置变动。
22.人口容量:即人口承载量,是指地球及其各个部分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所可能容纳和抚养的最多人口数量。
23.适度人口:(适度人口概念建立在人口容量概念的基础上,是人口容量的主要组成部分。)适度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它实际上是一种理想的人口数量。经济适度人口:在最有利的条件下达到最高生活水平(即按人口平均的最高产量和最高收入)的人口,也是获得最大经济福利的人口;实力适度人口:即指除去考虑每人平均的最高生活水平外,还要考虑国家的政治和军事所需要的人口。(实力适度人口数量上要高于经济适度人口。)
25.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地区、社会制度、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27.地理人种:地理条件对体质、血型系统、免疫系统和遗传基因上有一定影响,导致地理区范围内的人群具有一定共性,这些人群称为地理人种。
28.人种:即人类的种族,是指具有共同起源并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
29.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31.语言:是指用习惯的记号、姿势、符号,特别是音节分明的口头声音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是人类思维的物质外壳。
32.宗教:(恩格斯)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头脑中的虚幻的反映。
33.民族机能分布区:指按民族的聚居地域而建立的行政管理体制。
34.伊斯兰教、“和平”,又译作伊斯俩目,指顺从和信仰创造宇宙的独一无二的主宰安拉及其意志,以求得两世的和平与安宁
35.基督教:基督教为信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的统称,其中包括天主教,正教,新教和其它一些较小教派。
35. 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种现象及关系的总和。
36.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存,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37.旅游业:是指旅游者自居住地到目的地再回到居住地的旅游活动全过程服务的全部相关企业的总和。
38.文化移植理论:当两种文化相互碰撞时,两者都会通过“借用”的方式向对方靠拢。这种借用并不是对等的,而往往是较先进的文化影响较落后的文化。
41.旅游动机:是指直接推动人们进行旅游的内部动因或动力。
42.旅游地文化:是指在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一种复合文化形态。
43.最小的旅游时间比:是指人们从居住地到旅游目的地的单程旅行时间与在旅游目的地游玩时间的比值小于某个临界值时,人们就会作出旅游的决策,这个比值就称最小的旅游时间比。
44.政治地理单元:在一定地理环境及社会文化条件下形成、由具体政治组织或集团支配,具有一定范围的地理区域称为政治地理单元。
45.城市体系: 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城镇有机整体。
46.地理物象:地理物象是指地理环境以及事物通过知觉、认知过程反映在人们头脑中的形象(映像)。
47.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
48.文化:(泰勒)文化定义为:“一个复杂的体系,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其它作为社会一员的人类从社会中获取的各种能力与习惯。”
49.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在地图上常被称为居民点。
50.城市: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以第二和第三产业活动为主的人口高度集中的居民点。
51.农村:不同于城市、城镇而从事农业的农民聚居地。是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者聚居的地方。
53.城市地域结构;是城市地城内,与各种功能活动相应的地域分异和功能区在空间上的组合。
54.城市化:城市化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及农村生活方式转变为城市生活方式的过程。
55.谱系分类法:是指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将世界上的语言比拟为具有生物学上的亲属关系,认为同一语系中的语言具有相同的起源,并按其亲属关系的远近、亲疏划分为不同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