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阐述人类社会三大基本结构相互间的关系
「哲学通识」7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
「哲学通识」7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身在社会,但是却很少知道,社会的样子,活得云里雾里。
我们都有必要,抽出时间,从一个哲学的高度,俯视一下人类社会。
它是长得什么样子?我们是在社会的哪个位置?我们要改造它,又应该从哪方面入手?一、经济结构1、生产力生产力是人类从自然界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
生产力要素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科学技术和管理等。
劳动资料是劳动手段,是中介,主要是指生产工具。
生产工具除了看得见的设备,还包括动力系统、控制系统等。
劳动对象是被加工的对象。
劳动对象有自然物,矿藏;有原料及半成品,如钢铁。
劳动者就是人,有体力劳动者,有脑力劳动者。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包括科学与技术两部分。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知识体系。
技术是劳动过程积累的经验与工艺。
科学是以逻辑推演在前,事实求证在后;技术是实际行动在先,经验总结在后。
科学举例:扔一块石头,越是用力,飞得越远,假如持续给够石头在空中直线飞行的这个推力,石头就可以一直在空中飞行,不会掉下,这是逻辑推演。
飞机就是这个理论的事实求证。
技术举例:中国四大发明,就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鲁班被长草割手,通过观察总结,造出了锯子工具。
这是技术。
科学是各生产要素中最爆裂的部分,它的发展,将极大升级其他生产要素。
2、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静态看)是主要以生产资料的所有制为本质,(动态看)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构成的统一体。
所有制关系是指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为谁支配。
这是个相当有趣的问题。
为什么少部分人做为统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资源,分配得大部分收益;而大部分人却沦为被统治阶级,占少部分资源,分配得少部分收益?99%的人斗不过1%的人?第一,从物质法则看,世界是物质,物质是运动的,运动的法则是递弱代偿法则。
物质本身就是失衡与运动的特性,决定世界从一个原点演化出现在的世界万物。
目前,大家比较公认的宇宙起源说,是宇宙大爆炸理论。
马哲知识点详解: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马哲从《⼈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章开始系统阐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这⼀章的基本内容包括: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本质;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的政治结构;社会的⽂化结构。
历史唯物论揭⽰⼈类社会的本质和产⽣、发展的⼀般规律,⾸先要阐明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本质,⼜必须揭⽰社会的基本结构,包括其经济、政治和⽂化结构;由于经济归根到底决定政治和⽂化,社会的三个层次的基本结构的先后顺序,也是据此⽽进⾏安排和先后阐明的。
这⼀章的重点和难点包括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类社会和⾃然界的和谐发展;社会⽣产实践和⽣产⽅式在⼈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科学技术是第⼀⽣产⼒;⽣产关系的本质;国家的本质和职能;意识形态的相对独⽴性及其社会功能;⽂化的本质和功能;社会物质⽂明、政治⽂明、精神⽂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
这⼀章和下⾯两章(即第五、六、七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和本质性内容——历史唯物主义部分,亦称唯物史观或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
其任务是揭⽰⼈类社会的本质和产⽣、发展的⼀般规律及趋势。
本部分命题的内容现实性最为突出,联系实际的直接性最为明显,要注意紧密联系我国改⾰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重⼤实际问题、思想认识问题以及全球化问题,提到唯物史观的相关原理的⾼度加以分析。
本章在历届考研应试中出过⼤量选择题,也出过不少分析题,是考研的重点。
从历年考题看,⼈和⾃然的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的⾃觉活动的关系,近⼏年围绕上述问题出了相关考题。
由于这些问题是本章的重点,仍存在继续出考题的可能性。
社会⽣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科学技术是第⼀⽣产⼒,社会三⼤⽂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具有重⼤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也是本章的重点,近⼏年长期未考,应引起注意。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教案马克思主义哲学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教案马克思主义哲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认识到社会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部分组成的统一体。
2. 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人类社会的本质(1)社会的定义:人类社会是自然界发展的最高阶段,是自然界与人类意识的统一体。
(2)社会的本质:社会是由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的,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全体社会成员的有机整体。
2. 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1)经济基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2)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道德、宗教、艺术、哲学等意识形态,是对经济基础的反映。
3. 社会发展的规律(1)社会发展的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2)社会发展的规律: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类社会的本质、基本结构及其发展规律。
2. 教学难点: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社会本质、基本结构和规律的相关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社会现象,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分析。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社会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社会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2. 讲解社会本质:阐述社会的定义和本质,让学生理解社会是由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的。
3. 讲解社会基本结构:介绍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概念,分析它们在社会中的作用。
4. 讲解社会发展规律:阐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以及社会发展的规律。
5.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社会现象,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分析。
6.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社会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关于课文解析人类社会的组织与运作
关于课文解析人类社会的组织与运作人类社会的组织与运作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话题,涉及到人类历史、社会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通过课文解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类社会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从而对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有更清晰的认识。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人类社会的组织与运作进行解析。
一、人类社会的组织结构人类社会的组织结构可以从社会群体、组织机构以及社会关系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 社会群体社会群体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包括家庭、村落、城市、国家等。
在社会群体中,人们通过亲缘关系、地域联系以及共同利益等因素形成了紧密的联系。
这些社会群体组成了一个庞大而错综复杂的网络,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础结构。
2. 组织机构组织机构是人类社会中的各种组织形式,包括政府、学校、企业等。
这些组织机构在社会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为社会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政府是社会管理和调节的核心机构,学校是培养人才和传播知识的重要机构,企业是创造财富和提供就业机会的经济组织。
3. 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互动关系。
人们通过社会关系来实现合作、交流和互惠。
社会关系可以分为亲属关系、友情关系、师生关系等多种类型,这些关系构成了社会网络的纽带,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二、人类社会的运作方式人类社会的运作方式是指人们在社会中为了实现目标和满足需求而采取的行动方式和组织形式。
1. 经济运作经济运作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运作方式之一,涉及到生产、分配和消费等方面。
通过劳动分工、市场交易以及货币流通等手段,人们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财富的创造。
经济运作的效率和公平性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 政治运作政治运作是指社会中权力的组织和运行方式。
通过政府机构、法律制度以及选举制度等手段,人们实现了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政治运作的稳定和民主化对社会的稳定和公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文化运作文化运作是社会中价值观念、信仰体系以及精神追求的传递和演变过程。
简述唯物史观视野中人类社会的五大体系
简述唯物史观视野中人类社会的五大体系以唯物史观视野来看,人类社会可以被划分为五大体系,分别是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政治制度、文化思想和社会意识形态。
这五个体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
经济基础是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它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生产力是人们生产和创造财富的能力,包括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和劳动力。
而生产关系则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相互之间的社会关系,包括所有制形式和生产组织形式。
经济基础的变化驱动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决定了社会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一系列制度和组织形式,包括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宗教信仰、教育制度等。
这些制度和组织形式反映了社会的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保障。
上层建筑的变化往往是经济基础变化的结果,同时也会对经济基础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三,政治制度是社会中权力运行的方式和规则。
它包括国家机构、政府组织、法律法规等。
政治制度的不同决定了社会的政治形态,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不同的政治制度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运行。
第四,文化思想是社会意识的集中体现,包括社会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艺术文化等。
文化思想反映了社会成员的意识和观念,同时也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文化思想的变革往往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革,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社会意识形态是指人们对社会现象和社会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包括哲学、科学、宗教等。
社会意识形态反映了社会中的不同思想流派和价值观念,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代表了不同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理念,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方向和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
人类社会的五大体系即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政治制度、文化思想和社会意识形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
这些体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只有深入了解和把握这些体系的运行规律,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改造人类社会。
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
第六章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第一节社会经济结构一、生产力是人们解决社会与自然界矛盾的实际能力1、生产力及其构成要素生产力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并从自然界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它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以及科学技术和管理等要素等。
劳动资料也就是劳动手段,是指人们用以改造和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
劳动资料作为劳动者与劳动对象之间的中介。
其中,生产工具居于主要的地位,它是劳动资料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
劳动对象是劳动过程中被加工、改造的一切对象。
包括:一是被纳入生产过程中的没有经过加工的自然物;二是已加工过的物体。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合称生产资料。
它们共同构成了生产力中物的要素。
劳动者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以及知识和智力的人,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
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是起主导作用的能动因素。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只有与劳动者的劳动相结合,才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
物质生产过程就是在劳动者主导下进行的。
生产力具有物质性和社会性。
生产力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力量。
因为,构成生产力主要要素的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以及劳动者都属于物质性的要素,是作为客观实体而存在的。
生产力是现实的物质力量,它存在于人们的物质性活动之中,具有直接现实性。
生产力是一种既得的力量,有着自身客观的发展规律。
生产力还具有社会性,这是因为,它是在人们改造自然界的物质生产活动即社会劳动中形成的,是人们社会实践能力的具体体现。
同时,人们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中进行生产的。
生产力就是通过人们的分工、协作等中介形成的社会力量。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科学是人们在实践活动基础上形成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其本质是对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
技术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方法、工艺和能力的总称。
科学与技术虽有区别,但又具有内在联系,二者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和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人类社会本质和基本结构
获得物质资料
我们把人作用于自然界获得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称作生产过程。
小转折 再仔细看一下这个生产过程,会发现它由 两个方面的关系构成即:
生产 过程
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产力
人与人的关系 生产关系
生产方式
这样,构成了生产过程的社会形式,这种形式 我们把它称为: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由两个相互 联结的方面构成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实体型要素包括: 人的因素和物的要素(生产资料和劳 动对象) 非实体型要素包括: 自然科学、管理、教育
生产力是指人类改造自然、获取生活资料的能力构成 生产力的主要要素有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
生产力
劳动 劳动 劳动 科学 科学 资料 对象 者 技术 管理
实体性要素
非实体要素
辨析题:
科学技术是现实的、直接 的生产力
人的自觉活动的客观制约性: 主体选择 要服从自然规律;要以既成的社会条件为前提
必须受客观关系的制约;受自身因素的制约
社会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自然历史过 程与人的自觉活动过程的统一
唯意志论与宿命论的错误:或夸大意志的作用;或无视意识 能动性
辨析题:
社会发展有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的必然趋势,因而人的意识 无法在其中起作用
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 (1)载体不同:一是自然物质;一是社会存在 (2)展开方式不同:一是自发性;一是合目的性
历史规律的展开是主体确立目的,并依据目的确 立行为方案,予以实施的过程
历史活动为主体选择提供了广阔空间: 历史决定论把主体选择包括在内
历史偶然性、历史规律的展现过程、历史道路的多样性 都为主体选择提供了广阔空间
社会存在 件、物质过程的总称。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社会基本结构
三、社会基本结构长安大学刘强三、社会基本结构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社会意识结构三者之间的关系(5 )生产力的发展及历史演变生产力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形态,即手工生产、大机器生产和自动化生产。
这三个历史形态既有本质区别,又有内在联系。
社会意识的构成(1 )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个体意识是个人独特的生活条件和社会经历的反映,是个体实践的产物,包括个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
群体意识是一定的社会共同体的共同意识,是群体实践的产物。
群体意识包括家庭意识、集体意识、团体意识、阶层意识、阶级意识、民族意识等。
(2 )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社会心理是低水平、低层次的社会意识。
是不系统、不定型、处于自发状态的社会意识。
它表现为感情、情绪、意愿、风俗、习惯、成见、自发的倾向和信念等。
社会意识形式是自觉建立起来的,以特定的形式和较为严整的体系表现出来的社会意识,包括艺术、道德、宗教、政治和法律思想、科学、哲学等形式。
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意识结构之关系经济结构是基础;政治结构是核心;意识结构是灵魂;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本单元结束谢谢同学们!* 社会基本结构人类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它是由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意识结构所组成的有机整体。
社会系统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的政治结构社会的意识结构(一)社会经济结构社会经济结构主要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它们是整个社会最基本结构,其中生产力处于核心地位,是社会系统结构的根基。
所以,分析人类社会的结构,首先应从分析构成经济结构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系统入手。
(一)社会经济结构 1 、生产力(1 )生产力概念:生产力有着不同的提法,基本上是两种涵义:一是从总体及一般意义上所作的研究与规定,通常称为广义的生产力;二是从各个不同视角所作的研究与规定,通常称为狭义的生产力。
历史唯物主义是从广义上使用生产力概念。
生产力或称社会生产力,是指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并从自然界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
社会学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
社会学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社会结构是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一个社会系统中的各种社会组成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结构体系,它由各种不同的社会组织、社会角色和社会关系构成,这些组成部分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共同维系着社会的稳定和运行。
一、社会结构的要素社会结构由社会角色、社会组织和社会关系三个要素构成。
1. 社会角色社会角色即个人在社会中担任的各种身份。
这些角色可以是基于法律规定的,如公民、家庭成员、职业人员等;也可以是基于社会期望的,如父母、孩子、朋友等。
社会角色不仅决定了个体的行为方式,而且也对社会结构的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是社会结构中的另一个重要要素,它指的是在一定目标下,通过不同的组织形式将个体组织起来的社会单位。
社会组织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例如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企业等。
这些组织在社会结构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对社会运行和社会变迁起到了重要作用。
3. 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在特定社会结构中建立起来的相互联系。
社会关系可以是血缘关系,也可以是合作关系、竞争关系等等。
人们通过社会关系进行相互交往、合作、争斗等等,这些关系的变化和重构,导致了社会的变迁和演进。
二、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的关系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是密切相关的,社会变迁是社会结构不断演进的结果,而社会结构又对社会变迁产生着重要影响。
1. 社会结构对社会变迁的制约社会结构的稳定性对于社会变迁的速度和方向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社会结构稳定时,社会变迁的速度相对较慢,变迁过程比较平缓。
而当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时,社会变迁的速度就会快速加快,社会发生剧烈的转变。
2. 社会变迁对社会结构的重构社会变迁会对社会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它可以促使旧的社会结构崩溃,同时也可以孕育新的社会结构的出现。
社会变迁引发了社会结构的重构,新的社会角色、社会组织和社会关系产生,从而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三、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的案例分析历史上有许多案例可以用来说明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的关系。
社会主客体关系三层次
社会主客体关系三层次
社会主客体关系三层次
桑新民张焕
在社会历史领域里,人与自然、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个体与群体交织在一起,呈现出错综复杂的主客体关系,对社会主客体关系进行哲学概括,需要正确把握研究角度,分清不同的抽象层次。
从哲学角度研究社会主客体关系,主要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以人类社会的总体为主体,以人所认识和改造的自然界为对象所构成的主客体关系,现代社会中则主要表现为人类社会和人化自然的关系。
在这一层次上,主客体的地位是确定的,不可颠倒的。
第二层次是深人到人类社会内部,研究个体、群体、阶级之间的主客体关系。
这一层次的情况较为复杂,不仅存在互为主客体的不同认识、实践过程之间的交叉,而且主客体关系同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交织在一起,容易混淆。
第三层次是个体、阶级、以至整个人类社会在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调控、自我改造、自我发展中的主客体关系,在这种情况一F,主体和客体借助外在的中介物合为一体了。
在这三种不同的研究角度和抽象层次中,一方面,主客体关系呈现出不同的内容和状况,另一方面,这三个层次的主客体关系又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当前哲学界在对社会胜客体关系的研究中存在的概念混乱和理论分歧,一个重要原因正在于没有分清这三个不同层次的区另......。
马克思主义原理-历史唯物主义2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
社会的政治结构
社会的观念结构
社会的经济结构
是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 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即经济基础。从 内容上看,社会的经济结构就是指生产 关系。
社会的政治结构
是指建立在经济结构上的政治法律设施、 政治法律制度及其相互关联的方式,包 括政党、政权机构、军队、警察、法庭、 监狱和关于政权的组织形式、立法、司 法、宪法和规程等。政治结构又被称为 政治的上层建筑。
3、私营企业主阶层
指拥有私人资本和固定资产,并雇 佣职工( 8人以上)进行经营以获取利 润的人员。 目前,私营企业已形成一 支相当庞大的经济力量,在东部沿海特 别是像浙江省,私营企业的比重在整个 企业中已占到2/3以上。按1999年的数 据,私营企业主阶层在整个社会阶层结 构中占0.6%。
4、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渡给一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国家(人工物,一台机器)
——利维坦(Leviathan)
卢梭(1712—1778):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不平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
社会现象,私有制的无限统治是这种状况的根
源,所以应当限制大资产阶级的“财产自由”。
自然状态(不平等几乎不存在)
孤独、自在而和平的生活——个人的独立
7、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
指在商业、服务行业中从事非专业性的体力和 非体力劳动的工作人员。总体来说目前中国的 商业服务业还很不发达,而且产业层次比较低, 主要还是一些传统商业、餐饮等服务业,绝大 多数员工的社会经济地位与产业工人较为类似。 但在一些大或特大城市,一些新兴的服务业, 如金融、保险、科技、教 育、旅游、通讯、传 播、客货运、娱乐、房地产、期货、证券、社 区服务等正在蓬勃发展,预示着这个阶层未来 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现阶段这个阶层在社会 阶层结构中的比重为12%,其中约1/3是农民工。
社会学中的社会结构知识点归纳
社会学中的社会结构知识点归纳社会结构是社会学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涉及到社会中各种组织、组织间关系以及个人在这些结构中的地位和角色。
社会结构的理论框架对理解社会的运作方式和社会变迁有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综合归纳社会学中的社会结构知识点,对其进行梳理和阐述。
一、社会结构的定义和基本概念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制约的总体结构。
它由社会组织、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等要素构成,反映了社会中的秩序、分工和权力分配等方面的情况。
社会结构是社会秩序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基础。
二、社会结构的组成要素1. 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家庭、学校、政府、军队、企业等组织形式。
这些组织通过规定成员之间的地位、权力和角色,构建了社会结构中的各种关系。
2. 社会制度:社会制度是社会结构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教育制度、法律制度等。
这些制度规定了社会中各个方面的运作方式和规范,为社会结构提供了基本的框架。
3. 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结构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方式。
包括亲属关系、友谊关系、工作关系、政治关系等。
这些关系反映了社会结构中的权力、地位和角色等因素。
三、社会结构的层次和类型1. 社会结构的层次:社会结构可以分为宏观层次和微观层次。
宏观层次关注整个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微观层次关注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
2. 社会结构的类型:社会结构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划分。
常见的分类方式有功能性结构、冲突性结构、符号互动主义结构等。
四、社会结构的功能和作用1. 社会结构的功能:社会结构通过分工、协调和控制等方式,实现了社会的稳定和有序。
它通过提供规范和指导,促进了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2. 社会结构的作用:社会结构不仅影响了个体的行为和选择,也影响了社会制度的运作和发展。
它对社会的稳定性、变革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五、社会结构的变迁和转型社会结构是社会不断变革和发展的产物,它随着历史的进程而不断演变和转型。
人类社会三大基本结构相互间的关系
人类社会三大基本结构相互间的关系人类社会三大基本结构相互间的关系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事物,前者是人对物的能力,后者是人与人的关系,能力就是能力,关系就是关系,如果把能力看成是内容范畴,把关系看成是形式范畴,相对应的辩证关系倒也能成立,可问题就是它们的客体方偏偏不能对应,人对物的能力呼应着人与人的关系,两者的内核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我们有什么资格把它们互为对立统一?人对物能力所呼应的人对物关系(物的所有权或使用权);人与人关系所呼应的人对人(劳动力的所有权或使用权)能力,又搁到哪里去了?如果照以上的定义,实在要表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那么用皮毛关系来阐述,看来是最适合的了!正是由于生产关系相对于生产力,不是辩证的统一,所以造成了思维上的混乱,把人的劳动能力狭隘化,劳动能力仅等同于生产力,不承认人与人相互能力的客观存在。
人与人(劳动力)的相互能力偷换成了人与人的关系,由此,生产关系在理论与现实中始终得不到最充分地表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个补丁始终伴随其左右,因而,在整个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体系中,劳务商品没有丝毫的立身之地,剩余价值也是十分地笼统,全世界都在分割工人的剩余价值!真不知道马克思怎样看待他家保姆的工作,是看不上她的家务能力呢,还是人与人的关系影响了他对此类能力的逻辑判断?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基于自然(生产资料)所构成的相互关系,是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使用权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大环节中的反映,它表现为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生活关系人们在非生产劳动的过程中,基于劳动力所构成的相互关系,是劳动力的所有权、使用权在生产(服务)、交换、分配、消费四大环节中的反映,它表现为劳动力的所有制。
生产关系和生活关系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是,它们的出发点却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生产资料(基于物),而后者是劳动力(基于人)。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社会学入门知识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基本认识
社会学入门知识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基本认识社会学入门知识: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基本认识社会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现象的学科,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其中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作为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现象和社会动态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概念、特点以及相互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社会关系的概念和特点社会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它是社会存在的基本要素,是构成社会的基础。
社会关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社会关系是人类社会的特有属性。
与动物界的关系相比,人类的社会关系更为复杂、多样化,并且有着更高层次的组织形式。
其次,社会关系是动态的。
社会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例如,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之间的交往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也在不断改变。
再次,社会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相互依赖的,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网络中,并通过社会关系获得资源和支持。
最后,社会关系是价值的体现。
社会关系是人们因为共同的利益或共同的价值观而建立起来的,它既反映了社会的组织结构,也体现了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身份认同。
二、社会结构的概念和特点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各个社会单位(如家庭、组织、社群等)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整体结构。
社会结构对于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社会结构具有稳定性。
社会结构是由社会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所构成的,这些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稳定。
例如,家庭作为社会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和功能。
其次,社会结构具有层次性。
社会结构可以被看作是由不同层次的子结构所组成的体系。
例如,社会结构可以由个体、家庭、组织和社区等不同的层次构成。
再次,社会结构具有功能性。
社会结构通过分配社会资源和规范社会行为,对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不同的社会结构在实现不同的功能上具有差异性。
人类社会三大基本结构相互间的关系
人类社会三大基本结构相互间的关系人类社会三大基本结构相互间的关系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事物,前者是人对物的能力,后者是人与人的关系,能力就是能力,关系就是关系,如果把能力看成是内容范畴,把关系看成是形式范畴,相对应的辩证关系倒也能成立,可问题就是它们的客体方偏偏不能对应,人对物的能力呼应着人与人的关系,两者的内核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我们有什么资格把它们互为对立统一?人对物能力所呼应的人对物关系(物的所有权或使用权);人与人关系所呼应的人对人(劳动力的所有权或使用权)能力,又搁到哪里去了?如果照以上的定义,实在要表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那么用皮毛关系来阐述,看来是最适合的了!正是由于生产关系相对于生产力,不是辩证的统一,所以造成了思维上的混乱,把人的劳动能力狭隘化,劳动能力仅等同于生产力,不承认人与人相互能力的客观存在。
人与人(劳动力)的相互能力偷换成了人与人的关系,由此,生产关系在理论与现实中始终得不到最充分地表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个补丁始终伴随其左右,因而,在整个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体系中,劳务商品没有丝毫的立身之地,剩余价值也是十分地笼统,全世界都在分割工人的剩余价值!真不知道马克思怎样看待他家保姆的工作,是看不上她的家务能力呢,还是人与人的关系影响了他对此类能力的逻辑判断?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基于自然(生产资料)所构成的相互关系,是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使用权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大环节中的反映,它表现为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生活关系人们在非生产劳动的过程中,基于劳动力所构成的相互关系,是劳动力的所有权、使用权在生产(服务)、交换、分配、消费四大环节中的反映,它表现为劳动力的所有制。
生产关系和生活关系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是,它们的出发点却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生产资料(基于物),而后者是劳动力(基于人)。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社会结构与人类社会的组织
社会结构与人类社会的组织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各种社会集团、组织和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方式和模式。
它是人类社会的组织形态,是人类社会运行的基本制度和机构安排。
社会结构的变化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社会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组成元素社会结构包括社会成员,社会关系,社会组织和社会制度四个方面。
1. 社会成员:社会成员是社会结构的基本组成单位,包括个人、家庭、社区等。
一个社会的社会结构要素有其特定的社会成员构成。
2. 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指社会成员之间的互联互动关系,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等。
这些关系构成了社会结构中的网络。
3. 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是指在社会结构中形成的各种组织形式和机构,比如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团等。
社会组织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的运行和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4. 社会制度:社会制度是指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协调社会关系而形成的一系列制度规范和规则,包括法律制度、经济制度、教育制度、道德制度等。
社会制度是社会结构的基石,确保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二、社会结构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社会结构对人类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决定了社会中的权力分配、资源分配和角色分工。
具体来说,社会结构影响着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阶层:社会结构决定了社会中的阶层分布和阶层之间的关系。
不同的社会结构会导致不同的社会阶层分化现象,影响着人们的社会地位和收入分配。
2. 社会交往:社会结构决定了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方式。
不同的社会结构会影响人们的社交圈子、结交朋友的机会和方式等。
3. 社会行为:社会结构对人们的行为方式和规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不同的社会结构会导致不同的社会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
4. 社会机会:社会结构决定了社会中人们获得机会的方式和机会的分配。
不同的社会结构会带来不同的社会资源分配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机会。
三、社会结构的变革与发展社会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而不断调整和演变。
人类社会基本矛盾
人类社会基本矛盾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如下:1、这两对基本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规定社会的性质和基本结构,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形态不断进步,就是这两种矛盾互相作用的结果,社会形态在矛盾中进步,在解决矛盾中完善。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新的重要范畴,它对人们从总体上考察社会历史,全面地把握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及其发展变化的基本线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两对基本矛盾包含着3个要素,即生产力、生产关系或者叫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它们之间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着。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这就构成了以生产力发展为最终动因的整个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运动,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下面以封建社会解体到资本主义社会过度为例,介绍一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封建社会末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资产阶级逐渐发展壮大,文艺复兴运动使得生产力中“人”的因素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随后开始了圈地运动和海外的殖民掠夺,即有了国内生产空间,又有了海外殖民地市场。
这个时候,封建主义生产关系明显的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封建制度下既不允许社会化大生产,又要设法镇压新兴资产阶级的兴起;旧的封建上层建筑明显不适合经济的发展,旧的经济基础也面临破产。
于是资产阶级革命在欧洲开始了,革命成功后,就建立起新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上层建筑,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建立了牢固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
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经济,政治,文化。
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
经济,政治,文化。
经济与社会经济结构。
经济一般是指与一定生产力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关系和是英语语境,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社会经济制度。
他同生产力的统一构成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是社会上层建筑赖以建立的基础。
一生产力。
1生产力的含义和生产力的构成。
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以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实际能力。
生产力由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三个实体性要素构成。
2生产力的物质性和社会性。
生产力是在人的劳动过程中形成的,并且只存在于人的劳动过程之中,所以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力量。
生产力具有物质性和社会性。
第一生产力具有物质性。
即客观性。
a生产力是由物质要素构成的物质力量,其形成和发展变化是不一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生产力对于每一代人而言都是一种即定的力量是前一代人实践的结果,又是后一代人实践的起点和物质基础。
生产力具有社会性,生产力是由无数个人的劳动能力所构成的,但单个人的劳动能力并不能。
成为生产力,社会生产力是通过一定的社会结合方式形成的社会力量。
二生产关系。
1.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一定的,必然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关系。
生产关系具有客观性。
第一,生产关系实质上是人们在生产中形成的物质利益关系,经济关系。
第二。
一定的生产关系总是统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变化发展固定到底也是由生产力的变化发展决定的,每一代人再开始进行生产时,面临的生产力以及有这种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都是既定的。
2.生产关系的构成。
生产关系有其自身的内在结构筒动态看,生产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
从静态看,生产关系分为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形式三个方面。
第一,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第二,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交换关系。
第三,产品的分配关系也有它直接决定的消费关系。
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起着决定的作用,这种决定作用主要表现为。
A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生产劳动的前提。
人类社会的结构与功能探究
人类社会的结构与功能探究1. 什么是人类社会的结构人类社会的结构是指人们在社会中形成的各种组织、机构和关系的总体。
这些结构包括家庭、社区、组织和国家等不同层次和规模的集体。
人类社会的结构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复杂的网络,其中每个组织和个体都扮演着特定的角色和功能。
2. 人类社会结构的层次有哪些人类社会结构可以分为多个层次。
最基本的层次是家庭,它是社会结构的基石,提供了个人的情感支持和基本生活需求的满足。
在家庭之上,社区是一个更大的层次,它包括邻居、学校、教堂等组织,为成员提供了更广泛的社交和资源支持。
在社区之上,组织是一个更为复杂的层次,包括企业、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等,它们有着特定的目标和职能,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和产品。
最高层次是国家,它统一管理着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事务。
3. 人类社会结构的功能是什么人类社会结构的功能是指各个结构对社会整体运行的贡献和作用。
每个社会结构都有特定的功能,这些功能相互联系、相互依赖,使得社会能够正常运转。
家庭的功能包括提供情感支持、照顾儿童、传递文化和价值观等。
家庭是一个人最早接触到的社会结构,它对个人的身份认同、道德观念和生活技能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社区的功能包括提供社交网络、资源共享、社会控制等。
社区是个人与外部世界相互联系的桥梁,它为个人提供了社交支持、互助合作和自我认同的机会。
组织的功能包括生产和分配资源、提供服务和产品、促进社会发展等。
组织是社会中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它们通过组织成员、管理资源和实施决策来实现特定的目标。
国家的功能包括维护社会秩序、制定法律和政策、提供公共服务等。
国家是社会最高级别的组织,它通过权力和行政机构来管理社会事务,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公正。
4. 人类社会结构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人类社会结构的相互关系是密切相连的。
家庭是社会结构的基础,它为个体提供了基本的生活需求和情感支持,同时也是社区和组织的来源。
社区是家庭的扩展,它为个体提供了更广泛的社交网络、资源共享和社会参与的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哲学
题目:全面阐述人类社会三大基本结构相互间的关系
提交时间:2007年11月30日
全面阐述人类社会三大基本结构相互间的关系
(请参照此文章的格式)
人类社会系统虽然包含着许多因素,但概括起来主要有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社会意识……..*****。
要认识社会历史的本质,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和客观规律,必须首先了解人类社会的这些基本结构。
一、社会的经济结构
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指一定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它是整个社会大系统的物质基础。
物质资料的生产********社会经济结构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两个子系统入手。
1、社会生产力结构
生产力是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方面。
要了解社会的经济结构,必须首先了解社会的生产力结构,即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影响和改造自然界获得。
生产力包括参与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一切物质的和技术的要素。
其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有形的实体性要素和无形的非实体性要素。
(1).生产力的有形的实体性要素主要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
劳动者是生产力有形实体要素中最活跃,最积极、起主导作用的要素。
因为劳动者是生产活动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根据自己的目的和需要来制造和使用劳动资料,发现、改造和利用劳动对象。
(2).生产力的无形的非实体性要素主要包括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
附着性要素:科学、技术、教育等,这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科学是正确反映自然、*******************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对当代生产力的发展来说,它起着第一位的作用,因此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结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丰富和发展,******************。
其次,必须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
和提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轨道上来。
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
2、社会生产关系结构
社会生产关系是社会的经济结构即生产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除了与自然界发生关系外,人与人之间还要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是指同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人们在生产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即人们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总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这种关系是客观的、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二、社会的政治结构
要深入了解******************。
社会的经济结构是基础,社会的政治结构是建立在经济结构基础之上的,是经济结构的集中表现,并且是为经济结构服务的。
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准确、全面地理解整个社会的结构。
三、社会意识结构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根据社会意识形式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以及是否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特点,社会意识形式可以区分为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即社会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的其它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意识形态的主要形式有艺术、道德、宗教和政治法律思想等等。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的表现是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这种反作用表现在性质和程度两个方面。
---------------------,但在发展过程中,二者会出现不平衡的现象。
在社会的有机体中,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状况是社会发展水平的基本标志。
除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互相制约和互相作用外,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也都是互相制约和互相作用的,三者所构成的三对辩证关系构成人类社会的具体的历史的有机体。
我们的基本目标则是实现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