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
偏误的类别
• 训练偏误——指因为教科书、词典编写不恰当或教师讲解 不好而引发的偏误。
• *他的孩子十五十六岁。 • *王林觉得他自己受了亲人的爱。 • *我热爱我的男朋友。
• 认知偏误——指因人的认知能力跟某种语言规则产生矛盾 而出现的偏误。
偏误类别
系统前偏误: 学习者无法解释、不能改正。→容忍。 系统偏误: 学习者能够解释,不能改正→引导、改正、解释。 系统后偏误: 学习者能够解释,能够改正。→提醒
• b、d、g • *陶兰是活泼和大方。 • *摩托车的我丈夫很好。 • *会唱音乐英文的人很少。 • (人/的/会/唱/音乐/英语/很/少)
偏误的类别 • 语际偏误——就是由母语负迁移引起的偏误, 是对比分析的重要内容。 • b、d、g • *陶兰是活泼和大方。 • *摩托车的我丈夫很好。 • *会唱音乐英文的人很少。 • (人/的/会/唱/音乐/英语/很/少)
目的语知识负迁移
——过度泛化/过度概括
(over — generalization)
有限的、不充分的 目的语知识
用类推的办法 不适当地套用
目的语新的现象
1. *我们下周回去美国。(带趋向补语的动词,其宾语如不能因动作而 移动位置则必需放在动词预取向不予之间,此处为趋向补语的过度 泛化。) 2. *他们父子俩在驴子上骑。 3. *他很朝三暮四。 4. 我们每天两小时学习。(两小时应为时量补语,此处为状语的过度 泛化) 5. 他做练习做得很马马虎虎。(形容词重叠后不能再用“很”修饰, 此处为副词“很”的泛化) 6. 他在看看电视呢。(表进行态的动词不能再重叠,此处为动词重叠 的过度泛化。) 7. 这个天大家都休息。(“天”前边不需用量词,此处为量词的泛 化。)
偏误分析的局限
对外汉语偏误分析教案及反思
• 个性化教学:根据学习者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资源 和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对外汉语偏误分析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 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 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 虚拟现实技术:利用虚拟现实术,模拟真实的语言环境,提
02
对外汉语偏误分析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基于母语背景的对外汉语偏误 分析方法
• 了解学习者的母语背景,分析母语与汉语之间的差异,预测可能 出现的偏误
• 语言结构差异:词汇、语法、语序等方面的差异 • 语言功能差异:表达方式、交际策略等方面的差异 • 文化差异:习惯、习俗、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 • 针对不同母语背景的学习者,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 果 • 针对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加强汉语与英语之间的对比分析,
对外汉语高级阶段的偏误分析案例
案例:高级学习者对汉语语法的学习
• 偏误类型:语法偏误,如时态错误、语序错误等 • 教学策略:加强语法教学,通过讲解、练习、案例分析等方法,帮助学习者掌握 语法
反思:
• 教学方法:是否采用适合高级学习者的语法教学方法,如归纳法、演绎法等 • 教学效果:学习者的语法水平是否得到提高,语法偏误是否得到有效纠正
减少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 针对母语为日语的学习者:加强汉语与日语之间的对比分析,
减少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 针对母语为韩语的学习者:加强汉语与韩语之间的对比分析,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对外汉语 偏误分析教学
•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教学等,提高偏误 分析的效率和质量
• 语料库建设:建立对外汉语偏误语料库,方便教师和学生查阅 和学习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摘要】:第二语言习得者在使用汉语时因语言能力的不足而出现的语病,它是系统的,有规律的,当事人一般不能改正,这就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而它往往会影响教学的进度,并使得学习者的语言能力难以取得成效,本文就简要阐述了偏误是什么,偏误分析对汉语教学的意义,偏误主要表现在汉语教学中哪些方面,偏误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对待偏误。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偏误意义方面原因策略一、偏误是什么偏误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语言时不自觉地对目的语的偏离,是以目的语为标准表现出来的错误或不完善之处,这种错误是成系统的,有规律的,反映了说话人的语言能力,属于语言能力的范畴。
要清楚理解“偏误”的含义,就必须与“失误”相区分。
失误是指在特殊情况下产生的语言错误,比如注意力不集中、疲劳、粗心或紧张等,具有偶然性。
第二语言学习者和使用母语的人都有可能发生这类错误,而且在错误发生之后有能力进行改正。
所以,它属于语言运用范畴,不能反映说话人的语言能力。
例如:①这周是6月份的第三(个)星期。
②这周是7月份的第一个星期。
这里的两个例子前一句遗漏了量词“个”,而句法环境相同的后一句却未遗漏,可见前面的错误是由于她的疏忽产生的,属于失误。
③我每天吃饭在食堂。
④我上课在教室。
这里句子明显就是偏误。
汉语中当时间状语和地点状语共同出现时,地点状语一定要放在动词或动词短语之前,时间状语之后,而这里是把地点状语放在动词或动词短语之后。
由于学习者没有把句子的语序问题弄清楚,造成一系列的错误,这就反映了说话人的语言能力,属于语言能力的范畴。
二、偏误分析对汉语教学的意义对教师而言,通过偏误分析,教师可以了解学习者对目标语的掌握情况及其所达到的阶段;从而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进度,教学策略;同时,教师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有助于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还便于大纲、教材和词典的编撰。
使得其更好的适应学生的情况,从而促使教学有意义的进行。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汉语语法偏误分析
汉语语法偏误分析
一、什么是偏误
偏误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语言时不自觉地对目的语的偏离,是以目的语为标准表现出来的错误或不完善之处。
这种错误是成系统的、有规律的,反映了说话人的语言能力,属于语言能力范畴。
天上都是黑云,看起来下雨了,我们快回家吧!
快八点了,你起床了。
二、语法偏误的成因
主要有以下几种:母语的负迁移、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文化因素负迁移、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学习环境的影响。
什么你要买?
那个天我们没有去公园。
三、常见的语法偏误
常见的语法偏误主要有四种:遗漏、误加、误用和错位。
(一)遗漏(缺失)
是指在词语或句中缺少了某些该用的成分。
排队的人很多,厅里面热闹。
有一条蛇掉进缸。
即使你们不同意,我要买这本书。
他连最简单的汉字也写不好,复杂的汉字写不好。
二、误加(多余)
是指在不应该使用某一词语或某种句法成分时使用了该词语或成分。
我们班有十五个学生们。
我昨天不在了家。
他从来一次也没说过谎。
三、误代
误代是指由于从两个或几个形式中选用了不适合于特定语言环境的一个而造成的偏误。
我没有够的钱买车。
一件衣服被他撕破了。
生活中,谁有干涉别人的资格呢?特别是恋爱,局外人别干涉。
举办奥运会有很多好处,那就是我的看法。
四、错序
是指句中的词语或成分位置不当。
下楼两个外国人住。
上海是一个中国最现代化的城市。
他每个星期日和朋友一起都去吃韩国菜。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
error analysis)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和规律。
”.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文字应用,1992(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191页,194页.参考文献:[1]袁博平.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世界汉语教学,1995(4).[2]王德春.对外汉语教学漫议之十二两篇.汉语学习,1998(1).[3]李静.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差异.绥化学院学报,2008(4).[4]张雅冰.对外汉语教学时量补语的偏误分析.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11).[5]周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用观.语文学刊,2008(9).[6]沈锡伦.中国传统文化和语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上接第249页)“无用而累赘的东西”、“a skeleton in cupboard ”可译为“家丑不可外扬”、“沾花惹草”可译为“look for trouble ”。
又如把“外甥打灯笼——照舅(旧)”可意译为“act according tothe old ways ”,这样让人一目了然,若是硬把这句话直译成“the nephew carrying a lantern ——showing the way for his uncle (do-ing things in the old fashion )”就让人不知所云了。
因而在使用“加油”时,要看是在什么地方使用,如果在悲愤的语言环境中使用“fighting ”,无疑是给人以战斗的勇气,而“come on ”就没有那么强的意义。
(三)替代替代即转译、替换,主要包括词语创新和阐述性转译。
词语创新是综合利用音译、意译等手段创造新的词汇,例如,“Champaign (香槟酒)”、“beer (啤酒)”和“swallowtail (燕尾服)”。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对外汉语教学偏误是指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或学生在语言表达、文化传递等方面存在的错误或不准确的理解和应用。
这些偏误可能来自于教学资源的有限性、教育环境的不同、学生个人认知的误区等多种因素。
以下是我对对外汉语教学偏误的分析。
首先,语法偏误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偏误。
许多学生学习汉语时,容易在句子构造和语法规则上犯错。
例如,在句子的主谓宾结构中,学生往往会颠倒词序,导致句子语序不通顺。
或者,在疑问句中,学生容易误用疑问句结构,导致句意不明。
其次,发音偏误也是很常见的一种偏误。
与很多学生母语语音系统的不同,汉语拥有复杂而独特的音系。
因此,学生常常在发音上出现偏误。
例如,一些学生会将类似的声母或韵母混淆,并且难以发音一些带有声调的字词,导致交流中的误解。
还有,词汇偏误也是一种常见的偏误。
学习汉语的学生由于词汇量的不足,导致他们在进行口语和写作时难以准确选择合适的词汇。
例如,一些学生在描述事物或事件时,往往使用过于简单或含义不准确的词汇,导致语言交流的困难。
文化偏误也是对外汉语教学常见的问题之一、学习汉语的学生常常来自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对中国的文化理解存在差异。
他们可能不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社交礼仪、习俗等。
这种缺乏文化理解的偏误将直接影响到语言的运用和交流效果。
此外,学习策略偏误也是存在的问题。
许多学生在学习外语时,往往没有合适的学习策略。
他们可能过于依赖教师的指导,没有主动性和自主性;他们也可能没有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综上所述,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在语法、发音、词汇、文化和学习策略等多个方面都存在。
对于教师而言,要仔细分析学生的错误,并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对于学生而言,要积极主动地发现并纠正自己的错误,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只有在不断纠正和改善的过程中,才能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效果。
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
偏误分析
偏误
01
偏误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语言时不自觉地对目的语的偏离,是以目的语为标准表现出来的错误或不完善之处。这种错误是成系统的、有规律的,反应了说话人的语言能力,属于语言能力范畴。
02
例
1
句
2
分
3
析
4
我从小一直学钢琴 我从小一直学了钢琴 分类:传统分类:语法:助词的使用错误 局部性偏误:助词“了”的不理解 语内偏误:对目的语的规则不清楚(也有可能是语际偏误) 理解偏误:对于“了”的不了解 显性偏误:有明显语法结构错误
5
分析:一直”表示持续,动态助词“了”表示完成,这是两个矛盾的范畴.不过,这两个范畴有时可以共存,比如: 他一直当了30年医生. 由于有了“30年”这个时间段,把“一直”的持续限制住了.所以,“一直”、“了”可以同时用.但你的句子里没有一个时间段,却有了一个要命的“从小”,“从小”是表示“自小到现在,而且还将继续”,这样,“从小一直”和“了”就彻底对立了,无法同现、共存.
4、书包有三本书 书包里有三本书 分类: 传统分类:领属关系不清楚 局部性偏误:主语的误用 语内偏误:对目的语的规则不清楚 理解偏误:对于方位和领属关系的不了解 隐形偏误:有明显的语义不通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音偏误及教学启示
基本内容
教师还通过让学生进行大量的模仿和朗读练习,帮助他们逐步纠正这个偏误。 这个案例充分体现了对外汉语教学中加强语音训练的重要性以及采用多种教学方 法的必要性。
基本内容
总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音偏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帮助学生 克服这些偏误,提高其汉语交际能力,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自 身素质,并重视文化因素的影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学生的汉语学习提供更 加全面、有效的指导,推动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
基本内容
这些语音偏误不仅影响了学生的交际效果,还可能引发歧义,甚至造成文化 误解。
基本内容
针对这些语音偏误,对外汉语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语音训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音训练应作为重要环节加以重视。 教师应当系统地介绍汉语的声母、韵母和声调及其发音要领,使学生对这些语音 单位有明确的认识。同时,要通过大量的模仿、朗读和会话练习,帮助学生逐步 纠正语音偏误,提高发音准确性。
一、韩国学生汉语学习中的语音偏误分析
韩国学生在汉语学习中常见的语音偏误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声母方面的偏误
1、声母方面的偏误
韩国学生在学习汉语声母时,常常受到母语的影响,发出不准确的发音。例 如,韩语中没有唇齿音,导致韩国学生发汉语的唇齿音时出现困难。此外,韩国 学生容易将汉语的舌尖后音误发为舌尖前音。
基本内容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应当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情景教学、任务教学等。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 如制作语音课件、使用在线学习平台等,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汉语语音的 特征。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朗读比赛、话剧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 氛围中学习语音知识。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习者偏误分析
二、偏误释例1.语法偏误的类型主要有四种类型:遗漏、误加、误代、错序。
(1)遗漏:该用的成分而未用。
如果回家,我朋友一起喝酒。
(如果回家,我跟.朋友一起喝酒。
)我的单位每次参加了这三个法人设立的过程。
(我们单位每次都.参与这三个法人单位成立的过程。
)温阳温泉附近很多观光地。
(温阳温泉附近有.很多观光地。
)吃晚饭以后我们照很多照片。
(吃晚饭以后我们照了.很多照片)你最喜欢酒是什么?(你最喜欢的.酒是什么?)(2)误加:不该用的成分而用。
我回答对.客户。
(我回答客户。
)这个成语没有在.中国。
(这个成语中国没有。
)只要很.多听、很.多说、很.多练就能学好。
(只要多听、多说、多练就能学好。
)我还没结婚了.。
(我)159个的.宿舍间。
(159房间。
)(3)误代:该用甲而用了乙。
台湾跟.韩国热得多。
(台热得多。
)上高中时不.去过学院。
(上高中时没.去过学院。
)驻在员都.20名。
(驻在员共.名。
)……真.好的安排。
(……很.好的安排。
)我家旁边在.一家易买得。
(我家旁边有.一家易买得。
) 商店前面有.我们学校。
(商店是.我们学校。
)一点儿...奇怪的菜。
...奇怪的菜。
/ 有点儿(4)错序:成分的位置放错了。
全家人跟.一起吃晚饭。
(跟.全家起吃晚饭。
)计划工作比较多比.访问。
(计划工作比访问...多。
) 现在也.我们努力研究。
(现在我们努力研究。
)她下课以后,在教室里一直..在..学习。
(她课以后,一直教室里学习。
)复杂定语的顺序如下:①领属性名词、代词→②处所词间词互为先后→③数量短语(后面为描写性的定语)→④主谓短语、动词(短语)、介词短语→⑤数量短语面为限制性定语)→⑥形容词(短语)以及其他描写性词语→⑦不用“的”的形容词和描写性词。
例如:他那件刚买的新款丝绸衬衫。
状语的顺序是:①表示时间的状→②表示语气、关联句子的状语→③描写动作者状语→④表示目的、依据、关涉、协同的状语→⑤表示处所、空间、方向、路线的状语→⑥表示的状语→⑦描写动作的状语。
对外汉语教学中结果补语的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中结果补语的偏误分析【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学习者常见的结果补语偏误现象,探讨了造成偏误的原因和如何有效帮助学习者克服这一问题。
首先介绍了结果补语的定义和作用,然后分析了学习者在结果补语上的常见错误,并对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结果补语提出了建议。
通过对结果补语偏误进行分析,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些启示,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研究有助于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促进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提升。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结果补语、偏误分析、定义、作用、学习者、现象、原因、帮助、教师、引导、正确使用、启示、未来研究、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结果补语是一个重要的语法结构,它在句子中通常用来说明动作的结果或状态的改变。
对外汉语学习者在学习和运用结果补语时经常出现偏误现象,这给他们的语言表达和交流带来困难。
深入研究对外汉语学习者在结果补语上的偏误现象,探讨造成这些偏误的原因,并提出有效帮助学习者克服这些偏误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结果补语偏误的研究相对较少,对这一问题的系统分析和探讨尚不充分。
有必要对结果补语偏误进行深入研究,以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效果,帮助学习者更准确地掌握结果补语的用法。
本研究将重点关注对外汉语学习者在结果补语上的偏误现象,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探讨如何有效帮助学习者克服偏误,并提出教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结果补语的策略。
通过对结果补语偏误的分析和探讨,可以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促进学习者对结果补语的准确理解和运用。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对外汉语学习者在结果补语上存在的偏误现象,探讨造成这些偏误的根源所在,并提出有效的帮助学习者克服这些偏误的方法。
通过对结果补语偏误现象进行详细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从而更好地指导他们进行学习。
通过分析学习者在结果补语上的偏误现象,可以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帮助教师更加有效地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结果补语。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偏误分析一遗漏偏误顾名思义, 遗漏偏误指由于在词语或句子中遗漏了某个/ 几个成分导致的偏误。
遗漏偏误常常出现在下列情况下:1 .某些意义上比较“虚”的成分比较容易被遗漏。
这包括某些副词、连词, 特别是复句或结构中某些起关联或呼应作用的副词、连词。
在我们的资料中有遗漏偏误的复句结构有:不管⋯,[都] ⋯( 注:[ ] 中的成分为被遗漏者, 下同。
)宁可⋯, [也] ⋯另如:结构: 除了⋯以外, [ 都]⋯除了⋯以外, [也]表示强调: 一点儿[也」不⋯疑问代词活用: 谁[都/也] ⋯以上这些起关联或呼应作用的副词、连词之所以容易被遗漏,原因就在于它们的意义比较“虚”。
卜丁是关联词语, 处于句首的那些, 地位突出, 说话人要说这些话时, 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些词,二般( 实际上我们没有发现一例) 不会漏掉。
与学生的母语对比, 这些词语( 除“而且”外) 都是不出现的。
就复句结构说,虽然也有对应的成对词语, 但是在英语的复合句中只能出现其中之一,两个都用是典型的偏误。
至于“beside ”,“except ” , “ not in the least⋯, “ anyone/no one ”这些与“除了⋯以外, 都⋯” , “除了⋯以外, 也⋯” , “一点儿也不⋯”等相对应的词语,使用时根本没有与“都”, “也”等对应的成分。
这些都构成了对外国人使用这些结构的干扰, 而造成遗漏偏误。
再如外国学生在使用某些动词一结果补语词组时, 常常遗漏一个成分( 动词或结果补语) , 如:(1 ) 记[住] 听[到] 听[见] 看[见] 跑[到] 寄[给]( 2 ) [听] 完(了) [看]完(了) [做]完(了) [学]完(了)在汉语中, 这样的动补词组的两个成分,在语义上一般都是一主一次, 次要成分往往是比较“虚”的。
以上第一组是前为主, 后次; 第二组是前为次,后为主。
外国学生的偏误恰恰是遗漏了次要成分。
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是指通过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错误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从中找出造成错误的原因,帮助学生纠正和避免错误的学习方法。
对于对外汉语教学而言,偏误分析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语言学习情况,同时也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辅助,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汉语。
偏误分析的概念最早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C.肯迪提出,他认为学生的错误不仅仅是错误,而是可以被看作是一种信息。
这种信息能够揭示出学生的思维过程,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语言特点和学习策略。
因此,对于对外汉语教学而言,偏误分析是非常有价值的。
首先,偏误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找到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通过仔细分析学生的语言错误,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不同语言层面的掌握情况。
比如,如果一个学生经常出现词义混淆的错误,那么教师就可以判断该学生在词汇理解方面存在问题。
通过这种分析,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辅导和帮助,使他们在语言学习中逐渐克服困难,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偏误分析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的语言学习过程都存在着差异,他们对语法规则、词汇记忆和听力理解等方面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
通过偏误分析,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个体特点,然后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材料。
比如,对于那些在听力理解方面存在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增加听力练习的时间,并使用一些适合学生水平的听力材料,以加强他们的听力能力。
此外,偏误分析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选择和采用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分析,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的策略是否得当。
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一些低效的策略,教师可以指导他们选择更加合适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然而,偏误分析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学生的错误可能是多种因素导致,包括母语干扰、语言环境等,因此仅仅以偏误分析为基础来判断学生的语言能力是不准确的。
对外汉语偏误分析案例
对外汉语偏误分析案例对外汉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受到越来越多非华裔学习者的关注和学习。
然而,由于中文和其他语言之间存在着差异,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偏误。
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对外汉语学习中常见的偏误,以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语。
第一种偏误是词语搭配偏误。
例如,有的学习者在表达“开车”时会误用“做车”,这是因为在其母语中“做”和“开”可能是同义词或者近义词,导致了对汉语中“开车”这一固定搭配的错误理解。
此时,需要学习者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入和输出来逐渐纠正这一偏误。
第二种偏误是语法偏误。
比如,有的学习者在使用“了”这一语法标记时会出现偏误,例如错误地使用“我吃了饭了”来表达“我已经吃饭了”。
这是因为在学习者的母语中可能没有类似的语法结构,导致了对汉语语法的错误掌握。
针对这种偏误,学习者需要系统地学习汉语的语法规则,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语法运用能力。
第三种偏误是语音偏误。
由于汉语和其他语言在语音系统上存在差异,因此学习者在发音时很容易出现偏误。
比如,“sh”和“s”在某些语言中可能没有区分,导致学习者在发音时无法准确区分“十”和“是”。
对于这种偏误,学习者需要通过模仿标准发音、反复练习来逐渐纠正。
第四种偏误是习惯用法偏误。
比如,有的学习者在表达“我很高兴”时可能会误用“我很快乐”,这是因为在其母语中“高兴”和“快乐”可能是同义词或者近义词,导致了对汉语中的习惯用法的错误掌握。
针对这种偏误,学习者需要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来逐渐纠正。
综上所述,对外汉语学习中的偏误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大量的实践是可以逐渐纠正的。
希望学习者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和纠正自己的偏误,从而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汉语。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摘要】本文将从教学偏误的定义与分类、对外汉语教学中常见的偏误、造成教学偏误的原因、改进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以及教师在避免偏误方面的作用等方面展开分析。
通过对外汉语教学偏误的深入研究,可以发现其重要性并提出改进方法,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文章还探讨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并强调了对外汉语教学偏误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的偏误问题,提高教学效果,为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引言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正文定义分类常见原因改进方法教师作用结论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结语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学偏误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不断发展,教学偏误已成为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提高教学质量。
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学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教育内容,因此研究如何避免教学偏误、提高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际教学中,教学偏误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会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深入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偏误成为当下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通过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造成教学偏误的原因,从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
部分的出现,将为本文后续内容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研究基础。
1.2 研究目的的内容:对外汉语教学偏误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对教学偏误的定义、分类、常见类型、原因以及改进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帮助对外汉语教学者更好地了解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
本文还将探讨教师在避免偏误方面的作用,旨在引导教师更加关注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加深对外汉语教学偏误的理解,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进一步完善对外汉语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
语病诊断 对外汉语
京剧我们看的×懂,听不懂 。:句末“了”表示在过去时间已经发生或已 结束的事情;还可表示新情况的出现,即变化。
“了1”:动词后的“了”表示该动作结束。 “着”:动词后的“着”表示动作正在进行,也 可以表示状态的持续,还可以表示存在。
看懂 写完 猜到 记住 看懂画 写完作业 猜到我 记住这件事
看清楚 写对 猜错 记好 看清楚字 写对数量 猜错年纪 记好时间
趋向补语
表示动作的趋向。有简单趋向补语(来和去)和复 合趋向补语(进来、进去 等)。动词后带有趋向补语 还有宾语时,如果宾语是处所词,要放在“来”、“去” 的前边;如果是表示事物的名词,可以放在“来”、 “去”的前边,也可以放在后边,但意思有区别。
妈妈翻一本画报给孩子讲故事。 妈妈翻着一本画报给孩子讲故事。
在北京学习这半年多的时间里,我有过×很大进步。 在北京学习这半年多的时间里,我有了很大进步。
他说他去年去了西藏。 他说他去年去过西藏。
这个星期我游泳过三次。 这个星期我游过三次泳。
2012年我来过北京旅行一次。 2012年我来北京旅行过一次。
“过来、过去”: “过来”表示力所能及或力所不及 老师留那么多作业一晚上做得过来吗? 那么多书我一个人可拿不过来。
病句分析
听说考了90多分,他非常高兴起来。 听说考了90多分,他非常高兴。 新老师刚走进教室,我们就鼓掌起来。 新老师刚走进教室,我们就鼓起掌来。 老师一起完头,我们就一起唱了下去。 老师一起完头,我们就一起唱了起来。 你们说的话我都听懂了,但是我写不来。 你们说的话我都听懂了,但是我写不出来。
可能补语
表示动作或状态的可能性,其语法形式是动词(有 时是形容词)和结果补语或趋向补语之间加上“得”。
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
3、我的家乡很多下雪 我的家乡很少下雪
分类: 传统分类:词汇 :副词的用法 局部性偏误:反义词辨析不清 语内偏误:对目的语的规则不清楚 理解偏误:对于副词的不了解 隐性偏误:有明显的语义不通
分析:“很多”和“很少”表面上是个意义对立、用法相同的两个词语,只要能用“很 多”,就可以按相同的用法使用“很少”.但这是一种误解.
4、书包有三本书 书包里有三本书
分类: 传统分类:领属关系不清楚 局部性偏误:主语的误用 语内偏误:对目的语的规则不清楚 理解偏误:对于方位和领属关系的不了解 隐形偏误:有明显的语义不通
分析:先比较两个句子: (1)我有两本书. (2)桌子上有两本书. 这两个句子都是“有”字句,但(1)是表示领属的,“书”归“我”所
分类: 传统分类:语法:助词的使用错误 局部性偏误:助词“了”的不理解 语内偏误:对目的语的规则不清楚(也有可能是语际偏误) 理解偏误:对于“了”的不了解 显性偏误:有明显语法结构错误
分析:“了”有两个位置:(1)紧挨在动词后面;(2)句尾.因此,只能说: 我等了三个小时公交车 我等三个小时公交车了 只有一种情况“了”可以在“三个小时”后面,那就是宾语“公交车”被省略的
他一直当了30年医生. 由于有了“30年”这个时间段,把“一直”的持续限制住了.所 以,“一直”、“了”可以同时用.但你的句子里没有一个时间段,却有了 一个要命的“从小”,“从小”是表示“自小到现在,而且还将继续”,这 样,“从小一直”和“了”就彻底对立了,无法同现、共存.
2.我等三个小时了公交车 我等公交车等了三个小时
对外汉语教学
偏误分析
1、我从小一直学钢琴 我从小一直学了钢琴
分类:传统分类:语法:助词的使用错误 局部性偏误:助词“了”的不理解 语内偏误:对目的语的规则不清楚(也有可能是语际偏误) 理解偏误:对于“了”的不了解 显性偏误:有明显语法结构错误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20世纪60年代后期,人们在语言学习实践中认识到许多语言的语法错误并非来自母语的干扰,也不能通过母语和目的语对比来加以解释,“对比分析”在预测语言错误中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人们就把研究的焦点转移到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来,注意语言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的错误,并对其加以分析,以期发现和了解语言学习的策略和过程。
一、偏误分析理论的提出最早提出偏误分析理论的是语言学家科德,他在1967年发表的论文《学习者偏误的意义》中提出偏误的概念,并将“偏误”和“错误”加以分析。
他认为“错误”具有偶然性,属于语言行为范畴;“偏误”具有系统性,属于语言能力范畴。
偏误分析对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确定偏误的来源,并以此说明外语学习的心理过程,以及偏误在学习者语言系统中的地位。
1972年L .Slinkier在论文Inter language提出中介语理论,为深入研究“偏误和习得”奠定了基础。
偏误分析在语言学习理论中介语假说中发展起来。
1984年中国学者鲁健骥发表论文《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的发表,标志着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界对这一领域研究的开始。
他以L .Slinkier的中介语理论为基础首次引入“偏误”“中介语”“化石化”三个概念,区分“偏误”与“错误”的不同,总结了中介语的内涵,性质,及其产生的5个原因。
二、偏误分析研究自偏误分析理论引入我国以来,很多学着对偏误分析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国内偏误理论分析在近30年的不断探索中,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
笔者在认真阅读中国知网上近30篇有关偏误分析的论文后,对现阶段的偏误分析研究成果的从不同角度进行小结,大多是前人研究的成果,只是希望此篇文章能、让初学者对于偏误分析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一)偏误的来源即偏误产生的原因1.语际迁移即母语向目的语迁移。
学生在学习目的语的时候,通常已经很熟练地掌握了自己的母语,这样在学习其他的目的与的时候就发生了语际之间的转移,很多学生受母语的影响根深蒂固,导致不能在学习目语的时候抛弃母语的影响,就导致了这种偏误的产生。
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一、本文概述《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了偏误分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其具体应用。
文章首先介绍了偏误分析的基本概念,即在学习外语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学习者产生的语言偏误,并通过分析这些偏误,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语言规则,提高语言能力。
接着,文章分析了偏误分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包括帮助学生发现并纠正错误、提高教学效果、促进语言习得等。
然后,文章结合具体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探讨了如何进行偏误分析,包括收集语料、识别偏误、分析原因、制定教学策略等步骤。
文章总结了偏误分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展望。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读者能够深入理解偏误分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掌握偏误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教学中,以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我们也希望本文能够引起更多学者和教师的关注和研究,共同推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二、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偏误分析是对外汉语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建立在一系列理论基础之上,包括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等多个学科。
这些理论为偏误分析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据此制定更有效的教学策略。
语言学理论是偏误分析的基础。
根据普遍语法理论,人类天生具有学习语言的能力,而偏误则是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通过对偏误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学习者在语言规则掌握上的不足,进而调整教学方法。
语言习得理论也强调环境和学习者个体差异对语言习得的影响,这为偏误分析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
心理学理论在偏误分析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认知心理学认为,语言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涉及信息的输入、处理和输出。
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可能会因为认知策略、记忆能力等因素导致偏误的产生。
通过心理学理论的指导,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习者偏误的心理机制,从而帮助他们更有效地纠正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我们正在公园散散步呢 我们正在公园散步呢 分类: 传统分类:词汇:动词的重叠式 局部性偏误:动词的重叠式和一般式 语内偏误:对目的语的规则不清楚 理解偏误:动词的重叠式 隐性偏误:有明显的语义不通 分析:“散散”是动词重叠形式,动 词重叠式在不同情况下可以表示尝 试、短时、轻微等意思.在这个句子 里,“散散步”应该是表示短时间地散 步.然而,短时间也是持续性的,而 “正在”是表示动作在进行中.这是 两个矛盾的范畴,不可同现.
2.我等三个小时了公交车 我等公交车等了三个小时 分类: 传统分类:语法:助词的使用错误 局部性偏误:助词“了”的不理解 语内偏误:对目的语的规则不清楚(也有可能是语际偏误) 理解偏误:对于“了”的不了解 显性偏误:有明显语法结构错误
分析:“了”有两个位置:(1)紧挨在动词后面;(2)句尾. 因此,只能说: 我等了三个小时公交车 我等三个小时公交车了 只有一种情况“了”可以在“三个小时”后面,那就是宾语 “公交车”被省略的时候: 我等三个小时了 (此时“了”在句尾)
4、书包有三本书 书包里有三本书 分类: 传统分类:领属关系不清楚 局部性偏误:主语的误用 语内偏误:对目的语的规则不清楚 理解偏误:对于方位和领属关系的 不了解 隐形偏误:有明显的语义不通 分析:先比较两个句子: (1)我有两本书. (2)桌子上有两本书. 这两个句子都是“有”字句,但(1)是表示领属 的,“书”归“我”所有;(2)是存在句,表示某个地方 存在着某个东西——桌子上存在着两本书.两个句子最 重要的区别在于(1)的主语是拥有者,(2)的主语是 处所,而处所通常是地方(北京、中国、外面、旁边等) 或者是“名词+方位词”(桌子上、屋子里、树下、房 后等). 你句子中的“书包”不可能是书的拥有者,只能是 处所,但你没用“里”.
3、我的家乡很多下雪 我的家乡很少下雪 分类: 传统分类:词汇 :副词的用法 局部性偏误:反义词辨析不清 语内偏误:对目的语的规则不清楚 理解偏误:对于副词的不了解 隐性偏误:有明显的语义不通 分析:“很多”和“很少”表面上是个意义对立、用法相同的两 个词语,只要能用“很多”,就可以按相同的用法使用“很少”.但 这是一种误解. (1)这两个词真正对立的情况只有做谓语的时候: 商店里的顾客很多/很少. (2)做定语时用法上就有些不同了: 屋子里有很多人.(很少×) 屋子里只有很少的人.(“很少”一般要带“的”) (3)“很少”是个副词,表示不经常,跟“经常”构成反义词, 而并不跟“很多”构成反义词,因为“很多”没有副词的身份: 我很少/经常逛商店.(很多×) “很少下雪”中的“很少”就是副词,若想说相反的意思,只 能说“经常下雪”,却不能说“很多下雪”.Βιβλιοθήκη 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
1、我从小一直学钢琴 我从小一直学了钢琴 分类:传统分类:语法:助词的使用错误 局部性偏误:助词“了”的不理解 语内偏误:对目的语的规则不清楚(也有可能是语 际偏误) 理解偏误:对于“了”的不了解 显性偏误:有明显语法结构错误
分析:一直”表示持续,动态助词“了”表示完成, 这是两个矛盾的范畴.不过,这两个范畴有时可以共存, 比如: 他一直当了30年医生. 由于有了“30年”这个时间段,把“一直”的持 续限制住了.所以,“一直”、“了”可以同时用.但你 的句子里没有一个时间段,却有了一个要命的“从 小”,“从小”是表示“自小到现在,而且还将继续”, 这样,“从小一直”和“了”就彻底对立了,无法同现、 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