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壤酸碱性分布特征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酸性土分布

土壤酸碱性状况,是土壤一个重要的化学性质,深刻影响着微生物和作物的生长,也影响土壤物理性质和养分的有效性。

1.土壤酸碱性定义

土壤酸碱性是指土壤水分中的H+和OH-的构成状况,当H+大于OH-时,称之为酸性;当OH-大于H+,称之为碱性,用pH值表示。

表1 我国土壤酸碱性分级

土壤pH值<4.5 4.5-5.5 5.5-6.5 6.5-7.5 7.5-8.5 8.5-9.5 >9.5 级别强酸性酸性弱酸性中性弱碱性碱性强碱性

2.土壤酸性形成机理

土壤酸性,根据H+和Al3+的存在方式不同,分为活性酸和潜性酸两种。

活性酸:指土壤溶液中的H+所表现的酸度,即pH值,活性酸包括:土壤中的无机酸、水溶性有机酸、水溶性铝盐等解离出的所有H+总和。

潜性酸:指土壤胶体上吸附态的H+和Al3+所能表现的酸度。潜性酸,根据测定时所用交换剂的不同,可分为代换酸度和水解酸度两类。

活性酸与潜性酸在同一平衡体系中,两种不同的酸度形态,可以互相转化。活性酸是土壤酸度的强度指标,潜在酸是土壤酸度的容量指标。潜性酸比活性酸大几千到几万倍。

3.酸性土分布

一般来讲,长江以南的土壤多呈酸性或强酸性,长江以北的土壤多呈中性或碱性。其中酸性土种类有:棕壤、褐土、娄土、灰褐土、灌淤土等。

棕壤:棕壤又称棕色森林土,主要分布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的山地垂直带谱中,如秦岭北坡、吕梁山、中条山、六盘山等高山及洮河流域的密茂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的林下。在褐土分布区之上。具有深达1.5-2m发育良好的剖面,有枯枝落叶层、腐殖质聚积层,粘化过渡层,疏松的母质层等。表土层厚约15-20cm,质地多为中壤。其下则为粘化紧实的心土层,粘粒聚集作用明显,厚约30-40,富含胶体物质和粘粒,有明显的核状或棱块状结构,在结构体表面有明显的铁锰胶膜复被。再下逐渐过渡至轻度粘化的底土层。K、Ca、Mg、Mn在表层腐殖质中有明显聚积。土壤胶体吸收性较强,土壤代换总量约5-25当量/100g土,土壤吸收性复合体大部分为盐基所饱和,盐基饱和度达80%以上。土壤呈微酸性反应,PH值6.5左右。发育在酸性基岩母质上的棕壤,pH值可达5.5-6,盐基饱和度也较低,约在60-70%。棕壤土养分释放迅速,因土壤质地粘重,结构和通透性差,水分不易入渗,在地势较高的山坡地,易受干旱威胁,在地势低洼地带,又易形成内涝。

褐土:褐土分布区为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的山地和丘陵地区,在水平分布上处于棕壤以西的半湿润地区,在垂直分布上,位于棕壤带以下,在黄土高原地区主要分布于秦岭北坡、陇山、吕梁山、伏牛山、中条山等地形起伏平缓、高度变化不大的山地丘陵和山前平原以及河谷阶地平原。褐土多发育在各种碳酸盐母质上,其成土过程,主要是粘化过程和碳酸钙的淋溶淀积过程。典型的褐土剖面包括暗灰色的腐殖质层(A层)、鲜褐土的粘化层(B层)、碳酸钙积聚的钙积层(BCa)和母质层(C层)。土体中的粘化现象明显,粘化层紧实而具有核状或块状结构,物理性粘粒含量一般在30-50%。钙积层碳酸钙含量20-30%。土壤上层

呈中性或微酸性反应,下层呈中性或微碱性。土壤代换量较高,可达20-40mg当量/100g土,代换性盐基以钙、镁为主,粘粒矿物以水云母和蛭石为主。具有良好的渗水保水性能,但水分的季节性变化明显,表现为春旱明显。土壤胶体吸收能力强,盐基饱和度高。在自然植被下,有机质含量为1-3%,但由于褐土适于耕作,大部分已辟为农地,致使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一般为1%左右),氮磷贮量少。褐土肥效反应快,但稳肥性差。由于粘化现象明显,土壤易板结,耕性较差。

娄土:主要分布在潼关以西、宝鸡以东的关中平原地区,在山西的南部,河南的西部也有一定面积的分布。娄土是褐土经人为长期耕种熟化、施肥覆盖所形成的优良农业土壤。其剖面构型大体可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为娄化土层,由耕作层、犁底层和老熟化层所组成,质地中壤,颜色灰棕色,呈粒状结构或团粒结构。下部为自然褐土剖面,由古耕作层、粘化层、钙积层和母质组成。粘化层一般呈枝柱状结构,棕褐色,质地粘重。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在1%左右。保水保肥,耕性较好,土层深厚,适种性广。

灰褐土:灰褐土亦称灰褐色森林土,它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山地森林垂直带森林土壤,主要分布在六盘山、吕梁山、大青山、乌拉山、贺兰山等地的海拔1200-2600m,即栗钙土或棕钙土之上,亚高山草甸之下。在黄河上游的大通河、洮河等主要支流也有分布。

灰褐土成土母质多样,土壤剖面层次分化明显,由残落物层、腐殖质层、粘化层、钙积层和母质层组成。土壤有机质分布深且含量高,表土一般为6-13%,钙积层出现部位有高有低,钙积层碳酸钙含量一般是10-16%。土壤酸碱性变化较大,表土微酸一酸性,粘化层中性一碱性,钙积层为碱性。土壤胶体全部为盐基所饱和,代换性阳离子以钙为主,土壤代换量很高,一般是20-50当量/100g土,甚至更高。

灌淤土:灌淤土是长期利用富含泥沙的河水灌溉,在淤积和耕作施肥交替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特殊农业土壤,多分布在河套平原、银川平原及沿黄河的一些地方。

灌淤土由灌溉熟化层和底土或埋藏土层组成。灌溉熟化层又可分为新灌淤层、近代灌淤层和老灌淤层三部分。灌淤土的主要特征是全剖面比较均一,熟化程度较高,具有较好的耕性、结构性、保肥性、持水性和透水性。

4.土壤酸碱性的识别

一.看土源:一般采自山川,沟壑的腐殖土,多呈黑褐色,比较疏松,肥沃,通透性良好,是比较理想的酸性腐殖土。如:松针腐殖土,草炭腐殖土等。

二. 看土色:酸性土壤一般颜色较深,多为黑褐色,而碱性土壤颜色多呈白、黄等浅色。有些盐碱地区,土表经常有一层白粉状的碱性物质。

三. 看地表植物:在野外采掘花土时,可以观察一下地表生长的植物,一般生长野杜鹃、松树、杉类植物的土壤多为酸性土;而生长柽柳、谷子、高梁等地段的土多为碱性土。

四. 凭手感:酸性土壤握在手中有一种“松软”的感觉,松手以后,土壤容易散开,不易结块;碱性土壤握在手中有一种“硬实”的感觉,松手以后容易结块而不散开。

五. 看浇水后的情形:酸性土壤浇水以后下渗较快,不冒白泡,水面较浑;碱性土壤浇水后,下渗较慢,水面冒白泡,起白沫,有时花盆外围还有一层白色的碱性物质。

六. 用pH试纸来测土壤的酸碱性,方法为:取部分土样浸泡于凉开水中,将试纸的一部分浸入浸泡液,后取出,观察其颜色的变化,然后将试纸与比色卡相比较,若pH值=7,土壤为中性;若pH值<小,则为酸性;若pH值>7,则为碱性。

5.土壤酸性的调节

酸性土壤的特点是“酸”(pH值在6以下)、“瘦”(速效养分低,有机质低于1.5%,严重缺有效磷)、“粘”(土质粘重,耕性差)、“深”(土色多为红、黄、紫色)。

通过施用石灰性物质(石灰石粉、生石灰、熟石灰),种植绿肥,增加灌溉次数,增施碱性肥料等措施可调节土壤酸碱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