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俗文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论坛上人身攻击频现,网络游戏令许多青少年沉迷其中,空洞无物的“贾君鹏”莫名地流行,层出不穷的“艳照”和低俗视频…芙蓉姐姐以“S”曲线走红高校网络;最近“凤姐”非北大清华经济学硕士毕业不嫁的雷人征婚。
幻灯片18
(二)大众文化消费的多元化
一方面,大众的文化消费越来越多元;一方面却在某些强势媒体的主导下越来越趋向猎奇、盲从和跟风。认同越来越受制于消费而呈现多元化取向。
民众之所以爱这些低俗的东西,主要是源于对正统说教的不满、对官员腐败的不满、对社会不公的反感,以及长期以来对官方宣传的不信任而引发的逆反心理,源自于希望借种种反叛行为来宣泄这种不满的欲望。
四、唯物辩证法客观分析
网络文化无疑对促进现代文明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越来越在我们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当前信息化、工业化、国际化的浪潮席卷全球,网络文化总的发展发向是光明的,发展的主流是良性的。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它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矛盾表现为两个方面,分为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当前,网络文化的作用主流是好的,把它利用好引导好,完全可以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大平台,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大课堂,改善社会主义民主的流动载体,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总的说来,网络文化的作用是利大于弊,我们岂能因噎而废食,因一小玼而弃整玉的道理。
“您对低俗文化的态度?”
47.6%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十分厌恶,主动抵制”;20.3%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反对低俗,但也偶尔参与”;17.4%的受调查者认为“低俗文化可有可无,与我没有多大关系”;14.7%的受调查者认为,只是“一种娱乐方式,经常消费低俗文化”。
由此可见,从总体上看,人们对低俗文化又爱又骂。为什么爱低俗文化?主要缘于低俗文化往往能消解压力,给人感官刺激;为什么骂低俗文化?主要在于低俗文化颠覆了人们的价值观、冲击着社会道德底线,且混淆文化视听。低俗文化流行泛滥,追根截底,除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人性的扭曲和商业利益的最大化追求外,与主流文化的吸引力和引导力不足关系密切。45.8%的受调查者曾表示,“主流文化不吸引人,大众只能‘被低俗’”。
主流文化如何重塑?
您认为主流文化重塑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66.7%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媒体应该提高自律,主动拒绝为低俗文化提供平台”,排在第一位;排在第二位的是“主流文化大众化,让普通民众乐于消费”,占受调查者的58.5%;另有46.8% 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加大对低俗文化提供者的惩处和监管力度”;而选择“每个人积极响应国家抵制低俗之风的呼吁”的只占到受调查者的23.4%;选择“其他”的占到9.3%。
主流文化大众化,才能真正成其为主流。假如主流文化不能摆脱对权力依靠的习惯思维,难以养成走下圣坛,走进民众,贴近民心,被民众认同的文化自觉性,就不可能称为国家和民族精神的支柱。
而监管和惩罚作为重塑主流文化的方式之一,是一种消极的应对方法,是“堵”而不是“疏”,是“破”却没有“立”。在没有对主流文化的忠诚和信仰的情况,希望每位民众主动抵制低俗,就像要求民众无理由地绝对服从一样,已经不太现实。中国人民大学陈力丹教授表示,中国反低俗,应当借鉴美国应对“黄色新闻潮”的经验,而美国新闻媒体主动抵制低俗的行为,以及他们所推崇的道德自律和职业精神值得中国媒体人借鉴。
二、低俗文化具体表现
(一)三俗——“庸俗、低俗、媚俗”
一段时间以来,“反三俗”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焦点,所谓反三俗,就是抵制“庸俗、低俗和媚俗”的文化现象。
先是因部分电视台相亲节目传导反主流文化价值观观念,引起观众的强烈反感,最终引发广电总局发下通知,对相亲类节目中存在的造假、过度炒作、宣扬拜金主义等不健康价值观等现象进行整治,措施包括将所有该类节目改成录播、对节目内容和主题进行把关等。
披着时潮外衣的相亲节目乱象使一向“开放”的外国媒体也认定中国的相亲节目“跑偏了”,连老外也被拜金论“雷”到了:这是吸引眼球的噱头?还是当前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反映?招骂可以成名,如今已成为许多才艺平平的人出名的不二法门,在某些大众传媒的蛊惑下,但凡被骂过的人都借机出了名成了明星。
荧屏盲目追求收视率与票房
对此,我们利用唯物辩证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看待这些问题。1、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对流行文化要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流行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只看到一个方面。
2、要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流行文化中有许多因素是值得发扬和坚持的,对其不能单纯的否定和肯定,一概肯定和否定都是错误的。3、对于流行文化要坚持适度的原则,不能痴迷,否则很容易被流行文化中的不健康因素影响。
三、对正统说教的不满造就逆反心理
社会矛盾的加剧以及由此产生的逆反心理,也是造成对真善美的东西加以抵毁,主流逐渐被边缘,各种庸俗、低俗现象泛滥的原因。凡是传统认为美的东西都拿来嘲弄一番,凡是传统认为丑的东西都加以吹捧,对传统的道德教育斥之以鼻,采取抵制的态度,这种心态发展到极端时,就是对一切采取非理性的态度。
您认为当前主流文化面临哪些问题?
73.6%的受调查者认为“主流文化缺乏现实关怀”;54.3%的受调查者认为“宣传的多,说教的多,难以打动人心”。
由此可见,主流文化难以吸引大众,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宣教太多,缺乏现实关怀,对社会现实问题关注不够,表现形式不够贴近民生。在大众文化娱乐化的裹挟之下,主流价值观引导乏力,影响力弱化,难以招架低俗文化的冲击。
五、总结
中华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就是因为中华文化深谙唯物辩证法的精髓,能够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去其糟粕,留其精华;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一个转型发展的阶段,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建设一个文化强国,要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兴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要实现全面小康,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要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的文化核心竞争力。在当前信息化进程日益加快的时代,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网络文化不可替代的优势和荧屏滋生的“过度娱乐化”现象,固然缘由复杂,但从创作思维层面深究,根子在哲学上出了毛病。因此,从哲学思维上根除“过度娱乐化”,乃为治本。
7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新<红楼梦>何必非要林黛玉脱衣服》一文,提到《红楼梦》原著中的林黛玉是一个冰清玉洁的女子,对爱有着纯真的痴迷,从“黛玉葬花”就可以看出她内心世界的美好与柔软,怎么可以让死后的她裸体与人相见呢?这非但不能给观众现代感,反而让人觉得恶俗。“靠把经典恶俗化来吸引眼球,其实是在愚弄观者、低估读者的智力。不好好重读经典,而是曲解经典,否定经典,也是以己见取代原意的霸道批评。”
低俗文化
合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
践
教
学
报
告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指导教师朱凤琴
系 别艺术设计系
班 级环艺三班
姓名(学号)杨西(1108023014)彭佩(1108023011)
周阿香(1108023010) 张帆莉(1108023009)
合肥学院思政部制
低俗文化何以流行
一、引入
现如今整个社会过度娱乐化倾向须引起我们的警惕:以嘲笑生理缺陷、插科打诨为能事的电视剧;内容庸俗、台词粗鄙的电影;标榜“下半身写作”、“私小说”的种种所谓“还原人性”文学;性别模糊、舞台造型暴露的晚会演出……情色噱头、恶搞和炒作恶化了文艺生态,扭曲了价值导向,败坏人们的审美趣味,文化自省与价值重建已迫在眉睫。
那些“审丑”现象的推手,自己并非分不清美丑,而是故意吹捧丑的东西,这种现象在网络世界显得更加突出,许多人把这种做法当作是宣泄自己不满情绪的一种手段和方法。而另一些人则把“秀丑”作为出名获利的一种手段。甚至以绯闻和丑闻当作博取出位的手段。为了达到目的,他们往往把自己包装成反传统的英雄,甚至以调侃的方式故意把自己说成是传统道德观下的坏人,以“我是流氓,我怕谁”的出格言行标榜自己。
总之,低俗文化大行其道,凸显了主流文化存在的发展难题。主流文化大众化,成为了当前文化体制改革的新课题。要想低俗文化被“破”,主流文化就必须“立”起来。பைடு நூலகம்
三、低俗文化流行原因
(一)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兴文化业态,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授面广、传播效率高、不受时间距离的限制,节约资源节约成本的特点,深受广大网民的爱好。然而任何事物都是辨证的,网络带给人们俱多网上冲浪的乐趣时,也给我们带来俱多的挑战,一些原来我们未曾面临的问题却越来越多地困扰着我们的生活。
其后,是境外一家媒体发表题为《小沈阳:一个最低俗的中国人》,引来内地媒体一场“小沈阳vs郭德纲谁更低俗”的辩论。再后,就是有相声演员在表演时把“反三俗”作为笑料,在演出中任意调侃,用戏谑的态度应对。
此外,时下一些电视台为了争夺收视率,不少综艺节目电视剧等或多或少加进了低俗元素,公众对这一现象表达出来的不满已经成为时下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及网络等新媒体,相当热烈的话题。
市场经济,大浪淘沙,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低俗文化大行其道,某些搞低俗文化者赚得盆满钵满,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社会上的一些文化艺术部门,因固守传统,思维僵化,转型艰难,生计堪忧,为此主动投入“低俗”的怀抱。甚至连一些地方政府,也难脱低俗之风,比如曾经引起较大争议的某城市的宣传口号“一座叫春的城市”,还有西门庆故里之争,等等。
(二)、主流文化边缘化
人们对于主流文化的态度如何呢?
35.3%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喜欢,心向往之”,45.6%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厌恶,有意规避”,15.5%的受调查者选择了“没有主流的概念,会比较喜欢跟风”,2.6%的受调查者选择了“不好说”。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主流文化的某种缺失。专家表示,当下,主流文化往往采取固守阵地的做法,思想观念僵化、内容虚化、表现形式居高临下,发展方式上存在权力化、内卷化的自残现象。面对文化传播渠道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文化消费趋势,主流文化显得力不从心,难以应对,有被逐渐边缘化的危机。
媒体应当拒绝为低俗文化提供平台排在了第一位,可谓意味深长。当前“注意力经济”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媒体媚俗为低俗文化的泛滥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主流文化的重塑,媒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主流文化大众化,让普通民众乐于消费”排在了主流文化重塑的第二位,那么应如何增加主流文化的大众接受度呢?相关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选择“主流文化主动融入大众,而非高居庙堂”的占63.6%,排在第一位;选择“加强主流文化创作的引导,弘扬核心价值观”的占55.5%,排第二位;而提倡“主流文化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改变传统面貌”的占49.3%,排第三位。
幻灯片18
(二)大众文化消费的多元化
一方面,大众的文化消费越来越多元;一方面却在某些强势媒体的主导下越来越趋向猎奇、盲从和跟风。认同越来越受制于消费而呈现多元化取向。
民众之所以爱这些低俗的东西,主要是源于对正统说教的不满、对官员腐败的不满、对社会不公的反感,以及长期以来对官方宣传的不信任而引发的逆反心理,源自于希望借种种反叛行为来宣泄这种不满的欲望。
四、唯物辩证法客观分析
网络文化无疑对促进现代文明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越来越在我们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当前信息化、工业化、国际化的浪潮席卷全球,网络文化总的发展发向是光明的,发展的主流是良性的。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它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矛盾表现为两个方面,分为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当前,网络文化的作用主流是好的,把它利用好引导好,完全可以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大平台,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大课堂,改善社会主义民主的流动载体,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总的说来,网络文化的作用是利大于弊,我们岂能因噎而废食,因一小玼而弃整玉的道理。
“您对低俗文化的态度?”
47.6%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十分厌恶,主动抵制”;20.3%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反对低俗,但也偶尔参与”;17.4%的受调查者认为“低俗文化可有可无,与我没有多大关系”;14.7%的受调查者认为,只是“一种娱乐方式,经常消费低俗文化”。
由此可见,从总体上看,人们对低俗文化又爱又骂。为什么爱低俗文化?主要缘于低俗文化往往能消解压力,给人感官刺激;为什么骂低俗文化?主要在于低俗文化颠覆了人们的价值观、冲击着社会道德底线,且混淆文化视听。低俗文化流行泛滥,追根截底,除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人性的扭曲和商业利益的最大化追求外,与主流文化的吸引力和引导力不足关系密切。45.8%的受调查者曾表示,“主流文化不吸引人,大众只能‘被低俗’”。
主流文化如何重塑?
您认为主流文化重塑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66.7%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媒体应该提高自律,主动拒绝为低俗文化提供平台”,排在第一位;排在第二位的是“主流文化大众化,让普通民众乐于消费”,占受调查者的58.5%;另有46.8% 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加大对低俗文化提供者的惩处和监管力度”;而选择“每个人积极响应国家抵制低俗之风的呼吁”的只占到受调查者的23.4%;选择“其他”的占到9.3%。
主流文化大众化,才能真正成其为主流。假如主流文化不能摆脱对权力依靠的习惯思维,难以养成走下圣坛,走进民众,贴近民心,被民众认同的文化自觉性,就不可能称为国家和民族精神的支柱。
而监管和惩罚作为重塑主流文化的方式之一,是一种消极的应对方法,是“堵”而不是“疏”,是“破”却没有“立”。在没有对主流文化的忠诚和信仰的情况,希望每位民众主动抵制低俗,就像要求民众无理由地绝对服从一样,已经不太现实。中国人民大学陈力丹教授表示,中国反低俗,应当借鉴美国应对“黄色新闻潮”的经验,而美国新闻媒体主动抵制低俗的行为,以及他们所推崇的道德自律和职业精神值得中国媒体人借鉴。
二、低俗文化具体表现
(一)三俗——“庸俗、低俗、媚俗”
一段时间以来,“反三俗”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焦点,所谓反三俗,就是抵制“庸俗、低俗和媚俗”的文化现象。
先是因部分电视台相亲节目传导反主流文化价值观观念,引起观众的强烈反感,最终引发广电总局发下通知,对相亲类节目中存在的造假、过度炒作、宣扬拜金主义等不健康价值观等现象进行整治,措施包括将所有该类节目改成录播、对节目内容和主题进行把关等。
披着时潮外衣的相亲节目乱象使一向“开放”的外国媒体也认定中国的相亲节目“跑偏了”,连老外也被拜金论“雷”到了:这是吸引眼球的噱头?还是当前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反映?招骂可以成名,如今已成为许多才艺平平的人出名的不二法门,在某些大众传媒的蛊惑下,但凡被骂过的人都借机出了名成了明星。
荧屏盲目追求收视率与票房
对此,我们利用唯物辩证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看待这些问题。1、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对流行文化要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流行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只看到一个方面。
2、要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流行文化中有许多因素是值得发扬和坚持的,对其不能单纯的否定和肯定,一概肯定和否定都是错误的。3、对于流行文化要坚持适度的原则,不能痴迷,否则很容易被流行文化中的不健康因素影响。
三、对正统说教的不满造就逆反心理
社会矛盾的加剧以及由此产生的逆反心理,也是造成对真善美的东西加以抵毁,主流逐渐被边缘,各种庸俗、低俗现象泛滥的原因。凡是传统认为美的东西都拿来嘲弄一番,凡是传统认为丑的东西都加以吹捧,对传统的道德教育斥之以鼻,采取抵制的态度,这种心态发展到极端时,就是对一切采取非理性的态度。
您认为当前主流文化面临哪些问题?
73.6%的受调查者认为“主流文化缺乏现实关怀”;54.3%的受调查者认为“宣传的多,说教的多,难以打动人心”。
由此可见,主流文化难以吸引大众,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宣教太多,缺乏现实关怀,对社会现实问题关注不够,表现形式不够贴近民生。在大众文化娱乐化的裹挟之下,主流价值观引导乏力,影响力弱化,难以招架低俗文化的冲击。
五、总结
中华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就是因为中华文化深谙唯物辩证法的精髓,能够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去其糟粕,留其精华;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一个转型发展的阶段,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建设一个文化强国,要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兴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要实现全面小康,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要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的文化核心竞争力。在当前信息化进程日益加快的时代,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网络文化不可替代的优势和荧屏滋生的“过度娱乐化”现象,固然缘由复杂,但从创作思维层面深究,根子在哲学上出了毛病。因此,从哲学思维上根除“过度娱乐化”,乃为治本。
7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新<红楼梦>何必非要林黛玉脱衣服》一文,提到《红楼梦》原著中的林黛玉是一个冰清玉洁的女子,对爱有着纯真的痴迷,从“黛玉葬花”就可以看出她内心世界的美好与柔软,怎么可以让死后的她裸体与人相见呢?这非但不能给观众现代感,反而让人觉得恶俗。“靠把经典恶俗化来吸引眼球,其实是在愚弄观者、低估读者的智力。不好好重读经典,而是曲解经典,否定经典,也是以己见取代原意的霸道批评。”
低俗文化
合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
践
教
学
报
告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指导教师朱凤琴
系 别艺术设计系
班 级环艺三班
姓名(学号)杨西(1108023014)彭佩(1108023011)
周阿香(1108023010) 张帆莉(1108023009)
合肥学院思政部制
低俗文化何以流行
一、引入
现如今整个社会过度娱乐化倾向须引起我们的警惕:以嘲笑生理缺陷、插科打诨为能事的电视剧;内容庸俗、台词粗鄙的电影;标榜“下半身写作”、“私小说”的种种所谓“还原人性”文学;性别模糊、舞台造型暴露的晚会演出……情色噱头、恶搞和炒作恶化了文艺生态,扭曲了价值导向,败坏人们的审美趣味,文化自省与价值重建已迫在眉睫。
那些“审丑”现象的推手,自己并非分不清美丑,而是故意吹捧丑的东西,这种现象在网络世界显得更加突出,许多人把这种做法当作是宣泄自己不满情绪的一种手段和方法。而另一些人则把“秀丑”作为出名获利的一种手段。甚至以绯闻和丑闻当作博取出位的手段。为了达到目的,他们往往把自己包装成反传统的英雄,甚至以调侃的方式故意把自己说成是传统道德观下的坏人,以“我是流氓,我怕谁”的出格言行标榜自己。
总之,低俗文化大行其道,凸显了主流文化存在的发展难题。主流文化大众化,成为了当前文化体制改革的新课题。要想低俗文化被“破”,主流文化就必须“立”起来。பைடு நூலகம்
三、低俗文化流行原因
(一)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兴文化业态,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授面广、传播效率高、不受时间距离的限制,节约资源节约成本的特点,深受广大网民的爱好。然而任何事物都是辨证的,网络带给人们俱多网上冲浪的乐趣时,也给我们带来俱多的挑战,一些原来我们未曾面临的问题却越来越多地困扰着我们的生活。
其后,是境外一家媒体发表题为《小沈阳:一个最低俗的中国人》,引来内地媒体一场“小沈阳vs郭德纲谁更低俗”的辩论。再后,就是有相声演员在表演时把“反三俗”作为笑料,在演出中任意调侃,用戏谑的态度应对。
此外,时下一些电视台为了争夺收视率,不少综艺节目电视剧等或多或少加进了低俗元素,公众对这一现象表达出来的不满已经成为时下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及网络等新媒体,相当热烈的话题。
市场经济,大浪淘沙,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低俗文化大行其道,某些搞低俗文化者赚得盆满钵满,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社会上的一些文化艺术部门,因固守传统,思维僵化,转型艰难,生计堪忧,为此主动投入“低俗”的怀抱。甚至连一些地方政府,也难脱低俗之风,比如曾经引起较大争议的某城市的宣传口号“一座叫春的城市”,还有西门庆故里之争,等等。
(二)、主流文化边缘化
人们对于主流文化的态度如何呢?
35.3%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喜欢,心向往之”,45.6%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厌恶,有意规避”,15.5%的受调查者选择了“没有主流的概念,会比较喜欢跟风”,2.6%的受调查者选择了“不好说”。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主流文化的某种缺失。专家表示,当下,主流文化往往采取固守阵地的做法,思想观念僵化、内容虚化、表现形式居高临下,发展方式上存在权力化、内卷化的自残现象。面对文化传播渠道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文化消费趋势,主流文化显得力不从心,难以应对,有被逐渐边缘化的危机。
媒体应当拒绝为低俗文化提供平台排在了第一位,可谓意味深长。当前“注意力经济”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媒体媚俗为低俗文化的泛滥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主流文化的重塑,媒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主流文化大众化,让普通民众乐于消费”排在了主流文化重塑的第二位,那么应如何增加主流文化的大众接受度呢?相关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选择“主流文化主动融入大众,而非高居庙堂”的占63.6%,排在第一位;选择“加强主流文化创作的引导,弘扬核心价值观”的占55.5%,排第二位;而提倡“主流文化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改变传统面貌”的占49.3%,排第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