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艺术中的“高雅”与“低俗”
2024高考作文押题:雅俗共欣赏 别样自精彩
2024高考作文押题:雅俗共欣赏别样自精彩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刀郎的《罗刹海市》今年7月在全网播放量突破100亿,堪称“现象级”音乐。
很多听众对其肯定,表示歌曲通俗易懂,歌词自由随性,针对社会生活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但也有不少乐评人认为这首歌旋律简单没有创新,节奏错乱不够专业,歌词浅俗而迎合大众,不够精致或深刻,难成经典音乐。
其实,无论是音乐、绘画还是影视、文学……都有“阳春白雪”的高雅文化和“下里巴人”的大众文化之争。
你更欣赏哪一种文化?请你写一份演讲稿,发表你对此的观点和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文体明确,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首先记叙了刀郎的《罗刹海市》引起的“现象级”话题。
然后写听众对这首歌的评价,认为歌曲通俗大众,自由随性,有感而发,侧重点在褒扬。
最后写一些乐评人对歌曲的评论,没有新意,节奏混乱,歌词流于表面,缺乏深度,侧重点在批评。
任务导引部分,以刀郎的音乐引出“阳春白雪”的高雅文化和“下里巴人”的大众文化的争论,并且提出你更欣赏哪种文化的问题,要求用演讲稿的形式,发表自己的观点,写出自己的思考。
写作时要注意演讲稿的形式要求。
所谓高雅文化,指的是一些知识精英在广泛收集民间作品、民间智慧的基础之上,加上自身对艺术的探索与造诣而打造出的代表文化。
所谓大众文化,指的是“为大众的”文化,即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
出题者没有明显的倾向性,作文写对高雅艺术的看法,对大众艺术的看法,或是辩证看待两者的关系都是可以的。
如果能将两者结合起来,辩证思考,讲清楚二者之间的关系,会让文章更有深度和广度。
写作时,先提出文化不仅要“阳春白雪”的高雅文化,也要有“下里巴人”的通俗,雅俗共赏才更出彩。
主体部分先论述雅是高雅,是精致,是我们对文化的一种更高追求。
浅论艺术创作中的雅与俗
浅论艺术创作中的雅与俗作者:黄欣来源:《江苏陶瓷》2016年第01期1 “雅”的定义“雅”是儒家长期培植起来的人文风貌与德尚标准,这一标准渐渐在中国的审美文化中成长,几乎所有的文人都倾慕于“雅”,如摆设的典雅、风度的高雅、言谈的文雅、趣味的高雅、衣着的淡雅等等。
总而言之,在文人心中,“雅”是人生的准则与生活的理想,换言之是他们的人生哲学与艺术哲学的体现。
我们通常把有品位的人或知识分子称为“文人雅士”,在普通大众眼里,他们总有那么雅气、雅味,哪怕是落魄子弟、穷教书匠,在骨子里依然保留着雅气,即便时运不济,他们还是要体现出与平常普通百姓的区别。
由此可见,“雅”作为中国古典美学与古老文化的象征地位与意义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文人的灵魂与内心深处。
“雅”是《诗经》中的一大品类,朱自清道:“雅是纯正不杂。
”“雅言”就是“夏言”,即当时的官话。
孔子讲学似乎就用雅言,不用鲁语。
余冠英选注《诗经》说:“雅是正,周人所认为的正声叫做雅乐,正如周人的官话叫雅言。
雅,也就是“夏”字,或许是从地名或族名而来的。
”这些言论大多是《论语·述而》与《毛诗序》得来。
“雅”经历漫长的历史沉淀,才进入审美范畴。
所谓“雅训”并非审美论断,而是伦理道德的纲要,《庄子·天地篇》则已经开始有“至言”与“俗言”对举,以为“大声不入于里耳,折杨皇荂,则瞌然而笑。
是故高言不止于众人之心,至言不出,俗言胜也。
”“至言”、“高言”大约都是雅言。
至汉代,王充《论衡》,文化称为“雅子”,赞扬讲话“优雅”,并拿“雅”与“俗”来与之比较,从这中间涵盖了对人的审美素养的评价,再者如班固《离骚序》论屈原,赞扬“其文弘博丽雅,为辞赋宗”,论证了雅、丽同为论文的一种美学标准。
在此之后,曹丕《典论·论文》说“奏议宜雅”、“诗赋欲丽”;刘勰《文心雕龙·体性》将“典雅”、“壮丽”、“新奇”并列为八种风格。
然而,“雅”、“丽”依然有别。
“雅”是庄重的文章,辞赋、丽才等文艺作品渐渐地向审美领域靠近,慢慢地演化成了社会高层次的审美心理和审美规范。
简述文学中的雅、俗,以及雅俗之间的关系
简述文学中的雅、俗,以及雅俗之间的关系(1)文学中的雅与俗①文学中的雅:高雅文学是一种典雅、正统、经典、纯粹的具有较高思想艺术价值的文学类型。
高雅文学有时又称“纯文学”“美文学”“严肃文学”或“精英文学”。
大众文学,是与“高雅文学”相对而言的一种浅近、通俗、平易、流行的文学类型。
②文学中的俗:在商业社会,大众文学又称“消费文学”,往往具有明显的赢利性和较高的商业价值。
简言之,雅文学是偏向于文雅、具有浓厚文学气息和较高文化艺术价值的文学;俗文学则是具有浅近、通俗、大众化的特点,是比较贴近生活、能为一般平民百姓所接受的文学形态。
(2)雅俗文学之间的关系①雅俗文学再现现实世界的经验方式不同雅文学更多地趋向于整体经验,俗文学则更多地趋向于单维经验。
这里的“整体经验”包含两层意思:a.指立体地、全方位地且生动地、有机地再现社会生活图景;b.指对具象世界的一般性抽象,也即以充满张力的形象语言发现新的实在,发现普遍真理。
雅文学再现生活,或许夸大、或许变形,但它是完整的,也是真实的,在假定性基础上保持着一种逻辑一贯性,甚至在细节上也是如此。
如在《红楼梦》里,贾府连接着皇宫、王府、官府、街市、寺庙、农村等,它们相互依赖、休戚相关,并每天制造出无穷的原因和结果,从而构成了独立于读者之外的有生命的世界。
而俗文学往往描述一个个孤立的、个别的事实。
俗文学也并不指向任何超出本身作品之外的微言大义,它的全部内容仅仅等于其作品自身。
如金庸的《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黄蓉、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之类人物,其关系无论如何复杂,随着故事的发展,最终会水落石出的;其情节无论如何变幻莫测,离奇古怪,但无非是好人打败坏人,正义战胜邪恶——这与其说是显现一种真理,倒不如说在表达一种愿望。
②雅俗文学在思想深度上大相径庭雅文学在努力寻求做出对社会生活的诗意表现时,总是以日常意识、现实意识或正统意识的挑战者自居。
雅文学作家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成为“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辞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的传世之作,因此,他们必须澄怀观道,将心灵沉潜到生活本体最深沉最内在的冲动之中,从而突破传统的束缚,颠覆世人的常识感,对主流话语持强烈的批判立场。
高一700字议论文:低俗与高雅
如同当下正流行的“正能量”和“屌丝”一样,人的生活亦有低俗和高雅之分。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当年仅二十五岁的诗人海子写下这句诗的时候,我想,他的脑海里一定和我一样,刹那间便被那诗句所描写的景色打动。
在我看来,这是太过惬意的生活;面朝大海,听海浪一起一伏的声音,一声一声仿佛在我的心上撞击。
那呼啸或是平静,那怒吼或是细语,那重击或是轻轻的爱抚,都给我无限的享受。
然后往外延伸,来到海边的一座民房,房外是成片的鲜花,知名的、不知名的,鲜艳的、淡泊的,竞相开放,铺在枝头上,仿佛一片花海,与不远处的大海、大海尽头的远山、头顶上的湛蓝天空、花朵掩映着的海边民居,形成一幅优美绝伦的画卷。
这是无比高雅的生活,在如此环境下生活的人,想必一定是从容而宁静的吧!在秋日的午后携友人在院子里品一杯香茗;或是在夏日捧一本好书,在躺椅上,任凭清凉的海风拂过脸庞,带着飞鸟和天空的味道,甚至就这样睡过去,仿佛也是值得原谅的。
与这种高雅的生活形成对比的,则是现代社会的金钱价值观。
“等我有钱了,买一辆公交车,停放在公交车站,等有人上来,我就说‘不好意思,这是私家车!’网络上这样的语言很多,被很多人当作笑话来看待,但它反映的问题却不容小觑。
金钱,成了这个社会行走的”交通工具。
有人做梦每天有数不完的钱;有人花费民工一年的工资买一双鞋;有人制假卖假只为节约成本多赚钱;有人贪污受贿收取不义之财……钱,保障了生活的继续和物质的充盈,却也在不知不觉间,掩埋了人们心中的快乐和满足。
使自私的人变得贪婪,使商人唯利是图……它似乎为人类构建了一层屏障,透明却无力挣脱开来,偶尔的一个小口,也被欲望填补,屏障内的人有苦苦挣扎,有自得其乐,也有徘徊犹豫,却最终仍是被卷入这道屏障中的洪流,无法自拔。
也许不能称其为低俗,仅仅被欲望和贪婪腐蚀的心,再也看不到无私的阳光和自由的大海。
也许我不能如此高雅而惬意的度过我的余生,但至少不会如此低俗,充满欲望的度过我并不长久的一生。
怎么区分低俗、通俗和高雅
低俗 的作品是从人 的物质欲望 出发 ,刺激并满足人 的贪 占、享用 要求;高雅的作 品是从愉悦人 的精神 出发 ,满足人 的审美要求。低俗 作 品让人 回归动物的 、物质的一面 ;高 雅 通俗 则是低俗 与高雅 间的过渡地 带。但我们 一般说 的通
家跟踪老虎 ,只是 为 了研 究 ,绝不干涉老虎 的行 为。三是审 作 品让人升华精神 的、道德 的一面。 格 尔称这 为心 灵的美感。它的特点是不把对 象看 作实用的个 俗是 有方向性的 ,它是指从高 到低 的过 渡。就是说作 品内在 审 美 )水 准 已经 很 高 , 但 是 照顾 到 接 受者 的 体 ,心 中不起欲 望,与其保持 一定 的距 离。只生起一种愉悦 的 思 想 、艺 术 ( 的美感。如观众看 演 出,旅游者看 山水 。我们从欣赏角度看 接受能力,兼顾到他 的需求 ( 通常叫大众需求 ),而采用 了 老 虎 ,也 只欣 赏它的花纹 、雄姿 ,而绝不会 有捕杀的欲望或
研 究的 耐 心 。
他 能 接 受 的 方 式 。 注 意 ,这 里 的 要 害 是 “ 高 起 低 落” ,是 从
高雅的标准 出发 落实到 一个通 俗的效果 ,从 而避 免 了低俗 。
就是说人面对一物会 有三念 : 占有的欲望 、冷静 的思考 如果反过来从低俗 的标准 出发 ,就会滑 落得 更低 ,而永远不
品,它没有任Biblioteka 物欲 的刺激,全在净化心灵 ,这 无疑是最高
雅的。
但 是人 们食 人 间烟 火, 正常 的欲望还 是 要 的,还得 有 作 品去满足他 的休 闲需求 、信息需求 、知识 需求等等 ,这里
脊椎 动物 ,在它身上 自然界获 得 了自我意识 ,这就是 人。”
于 是人就有 了两面性 :动物性与人性 ,物质性 与精 神性。一 有物质 的也有精 神的,这 就是 “ 通俗” 。通俗 的标 准是不刺 般 来说 , “ 俗”是指人 动物性、物质性 的一面 ; “ 雅 ”是指 激 人 的欲 望 心 理 但 又 不 脱 离 人 的物 质 的现 实 。 所 以纯 艺 术 、
浅谈音乐的“雅”和“俗”
浅谈音乐的“雅”和“俗”作者:徐翔宇来源:《北方音乐》2015年第20期【摘要】高雅音乐和通俗音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听到的两种音乐类型,前人对这两者的研究成果也是数不胜数,本文着重从多个角度来对比研究“雅”和“俗”的对立统一,希望带给读者一些思考。
【关键词】高雅音乐;通俗音乐;雅俗共赏音乐艺术自诞生以来就存在着雅、俗之争,其实到目前为止,我们并没有具体的定义来说“高雅音乐”和“低俗音乐”具体指的是什么。
一般认为,“高雅音乐”,是具有丰富内涵和表现力来显示他它深邃美的音乐,常指交响乐、歌剧这类古典音乐,而“通俗音乐”指的是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是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富于娱乐性,手法和风格都比较自由的音乐。
从历史的角度看,高雅音乐最开始是统治阶级的工具,其目的是进行思想教化,它的高雅体现在音乐内涵和情境上。
而一些民间音乐由于本身来自于大众,就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又由于它内涵浅显,因为包含“俗”趣。
现如今,人们精神世界得到了一定程度提高,所以更重视区分音乐的“雅”和“俗”。
其实我认为,无论从哪个角度,音乐本身就是一个整体,“雅”和“俗”的区别,应该是从其对立统一中得以看待的。
简单来说,高雅音乐和通俗音乐的区别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接受群体上,高雅音乐倾向社会整体大众,通俗音乐倾向于个人爱好。
2、在传播影响上,高雅音乐注重精神实质,通俗音乐着重娱乐生活。
3、在音乐结构技法上,高雅音乐重视作品的完整性和内在魅力,通俗音乐首发风格较自由。
4、在深度上,高雅音乐以传统音乐的维护者自居,而通俗音乐基于本身固有的商业利益,更迎合于大众的心理需求。
5、从所起的作用来看,高雅音乐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满足高度的审美品位,通俗音乐满足人娱乐消遣的要求。
放眼现在的音乐圈,人们称通俗音乐这一行业为娱乐圈,可谓名副其实。
现代人们工作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对娱乐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缓解压力,大众就没有精力去专注地听音乐,这就要求通俗音乐浅显易懂,不用耗费太多时间和精力。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之论述类文本阅读:怎样理解文化的“雅”和“俗”含解析
怎样理解文化的“雅"和“俗”李德顺①对于文化的理解,不少人认为“精英文化”就是“高雅”的,而“大众文化”则是“低俗”的。
其实,文化历来就有“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分。
那么,这种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又意味着什么?②对文化之“雅”和“俗"有两种不同理解.一种理解,是取它们的价值评价含义,就是“根据文化品质的高低优劣”来规定什么属于“雅"文化,什么属于“俗”文化。
这里的“雅”和“俗”意味着评判一种文化现象品位的高低、情理的深浅、形式的文野、制作的精糙、走向的提高与普及等等。
这也意味着社会文化建设要以追求真、善、美为己任,扶持高雅文化,抵制庸俗文化.③但是,在日常的语言和应用环境中,人们却还是要给“雅俗"加进另一种含义,就是“根据什么人来占有和享用”来规定什么属于“雅文化”,什么属于“俗文化"。
这样,“雅文化”就可以和“精英文化”等联系在一起,是指以社会上层人群为主体、满足有较高地位人群需要的文化;而“俗文化”自然也就与“大众文化”、“平民文化”乃至“市井文化”相联系,指以社会下层人群为主体、满足一般大众需要的文化。
从逻辑上说,这种理解和划分只是反映文化有不同的主体类型和层次,如果不加进身份等级歧视和阶级偏见,应该说并不意味着“高低、优劣、贵贱”之分。
④对于“俗、雅”与“大众、精英”之间的联系,要有具体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判断,不能轻易在它们之间画等号。
不要以为“大众文化”只能是粗野简陋的,而“精英文化”则必然是高雅精致的.事实上,文化的“雅俗高低”是要在每一次的创造中具体地显现和接受评判的。
我国千古名篇《诗经》中的作品,原本是当时的民谣俚曲,却可以成为后世的风雅之师;而许多当年被视作风雅之极的宫廷御制、状元文章等,如今却大都和其他文化糟粕一道成了历史的垃圾。
《水浒》、《西游记》等小说,京剧等戏剧,中国传统工艺等,原都是来自民间的“大众文化”、“俗”文化产品,现在则成了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成了雅文化。
如何看待文化领域的“低俗、庸俗、媚俗”现象
一:如何看待文化领域的“低俗、庸俗、媚俗”现象?所谓庸俗是一种价值观层面的问题,庸俗价值观念的信奉者总是以机会主义的心态、实用主义的做法、投机取巧的方式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文化领域的庸俗表现多种多样,譬如,对他人作品抄袭和模仿,以粗制滥造追求所谓的票房;在新闻评论或者文化批评过程中,采用人身攻击的方式,达到哗众取宠的目的如果说庸俗是价值观念方面的问题,那么,低俗则是具体的判断标准问题。
低俗实际上就是低于公众普遍遵守的行为标准,也是一种不被社会普遍认可的行为。
低俗现象在文化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影视作品为了吸引公众注意,不断地突破社会公众的道德底线。
譬如,一些影视作品把色情淫秽的镜头作为自己的卖点,影视创作人员通过各种方式炒作绯闻,以此来吸引公众的注意。
这样的影视作品不是在宣扬社会公德,而是在挑战社会道德的底线。
所谓媚俗就是千方百计地迎合那些特殊群体的观点,不管是非曲直,也不顾法律规则,一味地进行道德批判。
借助于社会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激化社会公众的情绪。
一些新闻评论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流露出明显的两个凡是:凡是政府与公民之间发生争论的,不管法律如何规定,新闻评论作者总是毫无顾忌地站在公民一边;凡是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之间发生纠纷的,不管事实和理由,总是不由分说站在弱势群体这一边。
媚俗现象从表面上来看是投其所好,但是,骨子里却是一种贪婪的利益诉求。
反对庸俗、低俗、媚俗现象,要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加快制定新闻传播法等一系列文化领域的重要法律制度,一定要彻底地打击和消灭三俗文化,弘扬我泱泱中华民族的高尚情操和传统文化的精髓。
否则的话,堂堂一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每天充斥的都是那些庸俗低俗烂俗恶俗的低级趣味文化,道德败坏,人心不美,触目惊心,也实在太可怕了。
所以,在这里,我是非常坚决地支持抵制三俗、倡导大力建设中华民族高尚、美好的品德和文化的精神文明建设国策的。
二:如何理性的看待公平公正问题?何谓公平公正,公平是要人和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平等,双方作为平等主体分别承担义务并享有权利。
浅谈现代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关系
MING RI FENG SHANG69艺 术 设 计文|侯 磊浅谈现代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关系摘要:在现代艺术当中,所有的艺术都有着高雅与通俗的分别,而它们就是艺术当中两种最具有代表性的表现方式。
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的内在意义其实有着极具强烈的差别,各自的创造特点也不可混为一谈,二者均有其最为独特的魅力与价值。
高雅艺术正随着时代、社会的进步慢慢平民化。
在高雅艺术平民化的影响下,通俗艺术也在提高自身。
因都市的包容性与融合性也让民众有了接触多种音乐种类的机会,而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的当代现象一直是谈论的焦点。
而如何让大众了解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的含义以及两者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与现象也是本论文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高雅;通俗;区别;包容一、高雅艺术、通俗艺术的形成与发展1、高雅艺术高雅艺术大都由西方起源。
西方的音乐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罗马时期。
起先高雅艺术大多来源于西方宫廷,音乐家创造出华丽、优美的音乐供皇室欣赏。
高雅艺术发展的过程、时代久远,经过古代希腊和罗马时期、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巴罗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20世纪音乐时期逐渐形成。
人们看到高雅艺术这四个字,便可以知道高雅艺术指的是集高尚、风雅为一体艺术,这样看来离我们的日常生活非常的遥远。
高雅艺术体现的形式由于它演奏与产生的方法并不被人们所普遍认同,大部分的群众无法更好的体会与理解,再加上高雅艺术最早产生于贵族、知识分子之间,因而被认为是一种曲高和寡的艺术。
在人类文化积淀成长的长河中,高雅艺术的产生无疑是人类精神、审美升华的最好体现。
它在显示了人类思想的逐渐成熟、越来越有艺术追求,也正是因为它浓缩了各类人士、文化文明的精华特征,使得高雅艺术展现出它具有永恒价值的意义。
但时代在发展与进步,世界的界限与文明、文化交流的空间在不断缩小,文明史的精髓也在翻新。
这使得高雅艺术不再仅仅只属于上流社会的人才可以欣赏与触碰。
2、通俗艺术我们总想,是何时有音乐这种表现手法的。
《怎样理解文化的“雅”和“俗”》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doc
《怎样理解文化的“雅”和“俗”》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①对于文化的理解,不少人认为精英文化就是高雅的,而大众文化则是低俗的。
其实,文化历来就有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分。
那么,这种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又意味着什么?②对文化之雅和俗有两种不同理解。
一种理解,是取它们的价值评价含义,就是根据文化品质的高低优劣来规定什么属于雅文化,什么属于俗文化。
这里的雅和俗意味着评判一种文化现象品位的高低、情理的深浅、形式的文野、制作的精糙、走向的提高与普及等等。
这也意味着社会文化建设要以追求真、善、美为己任,扶持高雅文化,抵制庸俗文化。
③但是,在日常的语言和应用环境中,人们却还是要给雅俗加进另一种含义,就是根据什么人来占有和享用来规定什么属于雅文化,什么属于俗文化。
这样,雅文化就可以和精英文化等联系在一起,是指以社会上层人群为主体、满足有较高地位人群需要的文化;而俗文化自然也就与大众文化、平民文化乃至市井文化相联系,指以社会下层人群为主体、满足一般大众需要的文化。
从逻辑上说,这种理解和划分只是反映文化有不同的主体类型和层次,如果不加进身份等级歧视和阶级偏见,应该说并不意味着高低、优劣、贵贱之分。
④对于俗、雅与大众、精英之间的联系,要有具体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判断,不能轻易在它们之间画等号。
不要以为大众文化只能是粗野简陋的,而精英文化则必然是高雅精致的。
事实上,文化的雅俗高低是要在每一次的创造中具体地显现和接受评判的。
我国千古名篇《诗经》中的作品,原本是当时的民谣俚曲,却可以成为后世的风雅之师;而许多当年被视作风雅之极的宫廷御制、状元文章等,如今却大都和其他文化糟粕一道成了历史的垃圾。
《水浒》、《西游记》等小说,京剧等戏剧,中国传统工艺等,原都是来自民间的大众文化、俗文化产品,现在则成了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成了雅文化。
历史证明,大众文化也可以有自己的精品,有自己的高贵和优美;而精英文化也难保不出粗俗之作,也有它们的俗气、无聊和空洞。
艺术中的“雅”与“俗”
艺术中的“雅”与“俗”一、雅俗艺术的由来在中国古代,雅俗观念萌芽极早。
这对范畴的出现,意在标示层次有别的艺术趣味与格调。
女口:古人最早以“雅乐”来褒扬宫廷音乐,以“郑声”来贬低民间音乐。
故《论语》上有所谓“恶郑声之乱雅乐”之说。
以儒家观点看来,古老的宫廷“雅颂之声”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符合“礼”的规范,是完全正统、高贵的音乐;而产生于民间的“郑声”,则是极为粗野、低贱之声。
据说孔子还谈到“郑声”实为淫声的原因:“郑国土地民人,山居谷汲、男女错杂,为郑声以相悦烽,故邪僻声皆淫色之声也。
” 可见,雅贵俗贱,褒“雅”贬“俗”,乃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基本态度。
雅俗文化对于中国传统艺术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影响,这种雅俗尊卑观念直接影响了中国古代美术批评的标准。
据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所载,晋朝人庾龠夭曾批评雕塑家戴逵所做的佛像“神犹太俗,盖卿世情未尽耳”。
在这里,我们看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虽尊雅鄙俗之习仍在,但“雅”与“俗”的内涵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的剧烈动荡与变化,终于冲毁了“独尊儒术”的局面,庄老思想发生重要影响,特别是玄学之风盛行与佛教的广泛传播,“超世绝俗”便成为新的审美理想。
雅俗观念不仅是“文”与“野”之分,而且更是表现“超凡”与世俗感情之别了二、雅俗艺术的区别“雅”与“俗”同属于艺术审美过程中,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审美认知心态以及艺术创作追求,或者引用西方的美学思想可以将其定位为一对有意味的艺术形式,即“用某种特殊方式所组合的线和色彩,某些形和形之间的关系,激发着我们的审美情感”。
而“雅”、“俗”与其他审美认知的不同在与其拥有一个较为统一和相近的审美主体群,这一共有的审美主体群“以一种不明确的记忆形式积淀在人的大脑组织结构之中,在一定条件下能被唤醒、激活。
雅俗艺术的审美情感区分来源于对于艺术作品的评判和整理。
王晋中先生以“易”与“不易”进入、理解来区分俗艺术与雅艺术,更不合理。
当代视野中的“雅文学”与“俗文学”及其关系
当代视野中的“雅文学”与“俗文学”及其关系1. 引言在当代社会,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被广泛应用和讨论。
在文学界,人们常常将文学作品分为“雅文学”和“俗文学”两种不同的类型。
本文将探讨当代视野中的“雅文学”与“俗文学”及其关系,并分析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2. “雅文学”的定义与特点2.1 “雅文学”的定义“雅文学”一词最早出现在古代中国,用于描述那些高雅、精致、优美的艺术作品。
如古典诗词、古琴音乐等都被认为是典型的“雅文学”。
2.2 “雅文学”的特点(1)高尚与精致:“雅文学”强调作品中所蕴含的高尚情感和精致艺术表达。
(2)传统与经典:“雅文学”通常承载着传统和经典的意义,具有历史渊源。
(3)审美意义:“雅文学”强调审美意义,并追求观赏者情感上的享受。
3. “俗文学”的定义与特点3.1 “俗”的含义在这里,“俗”并不是指低俗或庸俗的意思,而是指与大众生活相关的、通俗易懂的文化。
3.2 “俗文学”的定义“俗文学”是指与大众生活相关、通俗易懂、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作品。
如通俗小说、网络小说等都属于“俗文学”的范畴。
3.3 “俗文学”的特点(1)大众化:“俗文学”作品通常以大众生活为题材,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2)现实性:“俗文学”更注重反映社会现实,揭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商业化:由于“俚”字所带来的商业性质,很多“俚”作品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4. “雅文学”与“俚文学”的关系4.1 互补关系尽管“雅文学”和“庸人自扰之也。
以为雅之者也。
”(2)互动关系:在当代社会中,“雅文学”和“庸人自扰之也。
以为雅之者也。
”4.2影响关系:“雅文学”和“俗文学”在社会中各自发挥着作用,相互影响。
雅文学的高尚和精致,使得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俗文学的创作,使其追求更高的艺术价值;而俗文学的大众化和现实性,也使得雅文学逐渐关注社会现实,使其更具有时代气息。
4.3转化关系: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雅文学和俗文学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现象。
低俗庸俗审美设计理念
低俗庸俗审美设计理念低俗和庸俗是审美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它们对于我们的审美感受和设计品味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低俗庸俗的审美设计理念是指那些缺乏高雅和艺术性的设计风格和表现方式。
下面我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低俗庸俗审美设计理念。
首先,低俗庸俗的审美设计常常追求炫目和张扬,过分迎合大众的浅薄审美需求。
这种设计风格往往过于夸张和肤浅,缺乏内涵和艺术性。
它们多以过度运用亮丽的色彩、大胆的图案和刺眼的装饰为特点,目的是吸引人们的眼球,而忽略了设计的深度和品味。
其次,低俗庸俗的审美设计往往违背了美学原则和规律。
这种设计风格经常忽视对比度、比例和对称等基本原则,造成视觉上的混乱和不协调。
设计过程缺少对细节和整体的把握,导致作品显得杂乱无章,毫无美感可言。
此外,低俗庸俗的审美设计常常缺乏独创性和创新性。
它们往往是对流行文化和大众审美的简单模仿和拼凑,缺少独特性和新意。
这种设计风格容易陷入平庸和陈腐,无法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甚至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
最后,低俗庸俗的审美设计容易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
这种设计风格往往渲染低级趣味和庸俗价值观,容易引发人们对美的误解和误判。
尤其是对年轻人的审美影响更加深远,他们可能模仿和追随这种低俗庸俗的审美设计,导致整个社会审美水准的下降。
综上所述,低俗庸俗的审美设计理念对于我们的审美感受和品味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它们追求炫目和张扬,忽略了设计的内涵和艺术性。
这种审美设计违背了美学原则和规律,缺乏独创性和创新性,并且容易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
因此,我们在进行审美设计时应追求高雅和艺术性,避免低俗庸俗的设计理念。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培养和提升自己的审美品味,并为社会创造出更美好的艺术作品。
2019年关于文化的议论文-文化的雅与俗
易中天的迅速走红引起广泛的社会评论,而大多体育明星与娱乐明星的走红并没引起如此大的反响。易中天将学术文化变得通俗易懂,使学术文化与平民联系起来,让“雅”与“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他与他的作品走进千家万户就是必然的了。
由此可知:学术界应当与其他行业一样,融雅入俗,化俗为雅。
所以,我认为易中天这种作法是正确的,我提倡文人由浅入深,能将俗雅相结合,灵活变通,达到“与人乐乐”这种真正高雅的境界。
《红楼梦》被拍成电视剧后,依然不失其典雅本质,而且被男女老少所喜爱,既充实、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还使《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能在平民中流传,岂不乐哉!易中天的《品三国》等一系列丛书都将雅化俗,迅速走红是必然的。
我不认为易中天是在炒作自己,作为一名教授兼作家,我想他主要是不想让雅文化不能被平民接受、传诵。文化的作用就在于教育人,可如果文化被锁在柜子里束之高阁,那就不如让雅文化变得通俗一点,让关在笼中的猴子回花果山当大王,这样俗文化便会在平民中流传,这样才能不失雅文化之作用。
所以,雅文化需要变得通俗一点。
而文化过俗亦是不幸之事。“超女”李宇春纵然被中国三分之一的人口暂时接受,可另外的三分之二抱怎样的想法呢?没有内涵的人无法被人真正地、永久地接受,就如一个妙龄美人大家见了都会说漂亮,但如缺少内涵终将难以被“高人”接受。
所以,俗文化需要变得高雅一点。
我们要使雅么一小部分文人学士才能看懂,也就是说,大多数平民百姓是看不懂的。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学术专家,深奥的道理一看就懂。但是民族精神的弘扬取决于全国民众的精神生活,民族的进步则取决于全国民众素养的进步,不将雅化俗,恐怕难以使人民大众精神生活、素养提高。正因为过于高雅的文化难以被大众接受,长此以往,也许雅文化便会成为珍品,藏在博物馆里供少数文人墨客作为谈资,或者慢慢消亡。高雅的文化不能被广泛传颂是民族一大悲事。
浅谈文化中的雅与俗
浅谈文化中的雅与俗雅文化是通过时间、历史的沉淀而日益形成的,是文化长期积累和发展的结果,是精神活动的深层境界,它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文明程度。
俗文化是随着改革开放而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文化产业。
而雅俗之间又是可以相互转化,并能做到雅俗共赏的。
“文化”一词,是当今社会中着重强调的,也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水平和审美水平息息相关的一个现代化词语。
文化,既可以用博大精深来形容,也可以用时尚前卫来感叹;既可以有雅俗之分,也可以有大众精英之别。
总之,“文化”是一个可以不断更新,包容性很强的词语。
在“文化”意义的多元发展中,雅文化与俗文化不再作为互相对立的两种概念而出现,相反,“雅与俗”越来越以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呈现在我们的思想中。
雅文化,即高雅、优雅的文化。
它意在强调一种韵味和内在,是通过时间、历史的沉淀而日益形成的。
雅文化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文明程度,是文化长期积累和发展的结果,是精神活动的深层境界,是艺术家创造精神和创造激情的高度凝炼和结晶。
雅文化又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也有其不同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
在古代,“雅”即“正”的意思,《诗经》中分为大雅和小雅;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朱熹在《诗集传》中写到:“雅者,正也,正乐之歌也。
”古人视“雅”为正统地位,认为一切音乐文学的其他要素都要以雅为中心,随雅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雅文化又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即指那些具有实验性、示范性、民族代表性的文化精品,包括表现重大题材具有较高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文艺创作以及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影片、著作等。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雅文化都以其独特的魅力与内涵带领着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进步,它是社会中文化发展的风向标,是文化进步的领头军,是文化更迭的新鲜血液。
在现代社会中“雅文化”却有一种“缩水”的趋势。
首先,雅文化要求欣赏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和修养,并且只有通过反复品味才可理解其深刻内涵。
这一特点使它的欣赏者的数量难以与俗文化相匹敌。
【课外阅读】如何区分低俗、通俗和高雅
【课外阅读】如何区分低俗、通俗和高雅“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
”文化的价值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焦点。
文化的大众化,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然而,从“拳头加枕头”的影视剧,到以贬损歧视为噱头的语言类节目;从鼓吹“强者为王”的成功学书籍,到一些网站用“标题党”招徕点击……在制造者、受众与市场的共同作用下,一些公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既呈现新鲜活泼通俗的特质,也存在低俗庸俗媚俗的因素。
大众化的文化形态,接受面广,影响较大。
文化要“大众化”,才能实现公众文化权利、满足公众文化需求。
同时,也应该思考:文化在实现更广泛传播的“大众化”同时,如何去除其中“三俗”的因素,承担起思想启蒙、价值引导的“化大众”功能?王蒙:俗不可怕,可怕的是只有“俗”“民众就是革命文化的无限丰富的源泉”,大众使文化获得了可贵的独创性、多元性。
这种大众文化与我们所说的“高雅文化”、“主流文化”有什么联系?王蒙:不错,民众是革命文化的源泉。
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源泉并不等同于文化的成果。
尤其是一切文化精品,都不仅是、也不限于源泉的原生态。
源泉需要大师大家、需要文化人才乃至天才人物的挖掘、提炼、加工与创造、再创造;也需要一定的努力、有时候是极大的努力去传播、去普及。
仅仅有源泉不等于有了革命文化,而且今天的文化更广泛更深刻得多。
文化不仅是革命的动员,而且是我们的人生的智慧、历史的积淀、学术的精华、生活的质量、提升的阶梯、审美与思辨的魅力所在。
北京故宫当然不是革命文化的果实,但仍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可以被普罗大众所利用汲取,也仍然有利于对于反封建的革命使命的理解。
“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俗的东西猖狂蛮横,占领一切平台。
您认为当前一些文化产品在追求所谓“大众化”中,存在哪些“庸俗低俗媚俗”的问题?王蒙:文化要为大众服务,但如果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准就是全部人口的平均水准,那么这个国家的文化层次将会降低乃至瓦解。
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准是由这个国家的文化精英与文化高端成果所定位的,我们不能不正视这一点。
雅“俗”标准的辨析
雅”“俗”标准的辨析什么是雅、什么是俗究竟什么是“庸俗、低俗、媚俗”?社会各界存在着不同的认识。
这些认识之间的差别,甚至可以大到完全相反。
笔者研究雅俗文化问题将近20年,当年的博士论文就是探讨抗战期间中国文学“超越雅俗”的课题。
学术界已有的认知,“雅”和“俗”本来没有褒贬色彩,只是类别上的不同。
“雅”本来是“夏”,指的是周王朝统治的核心地区,相当于我们今天说的“文化中心地区”。
而“俗”指的是其他地区。
我们不能说非文化中心地区的文化,就比中心地区“低下”,正像今天不能说一个四川人、广东人、东北人,就不如北京人有文化。
根据著名美学家、《民国通俗小说论稿》的作者张赣生的研究,中国人产生“俗”这个概念,大约是在西周时代。
殷商的甲骨文和铜器铭文中均未见有“俗”字。
到西周恭王(前968—前942)时所作卫鼎和永盂的铭文中已有“俗”字,用于人名;宣王(前827—前782)时意指礼法,已具“风俗”的意思;同时代的毛公鼎铭文中的“俗”则当作“欲”解。
西周铜器铭文并不常见“俗”字,现知仅数例,用法大体如此。
从传世古籍来看,《易》、《诗》、《书》、《左传》和《论语》等重要典籍中均未见“俗”字,这不会是偶然现象,它似乎证明“俗”的观念在春秋时代尚未得到普遍确认。
进入战国时代以后,“俗”成了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如《孟子》云:“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庄子》云:“差其时,逆其俗者,谓之篡夫;当其时,顺其俗者,谓之义之徒”,《管子》云:“渐也顺也靡也久也服也习也谓之化,……不明于化,而欲变俗易教,犹朝揉轮而夕欲乘车”,《周礼》云:“以俗教安,则民不愉,”《礼记》云:“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
”如此等等指的都是风俗或民俗,即某一民族或地区由习惯形成的特定生活方式。
风俗之“俗”本无所谓褒贬意,故《荀子》云:“无国而不有美俗,无国而不有恶俗。
”风俗作为一种人类社会文化现象,它不是个人有意或无意的创作,而是社会的、集体的现象,是一种非个性的、类型的、模式的现象,它体现在一般人的生活中,由此又引申出“俗”的另一层含义——“世俗”,在“俗”字前加上“世”字,是指一般情况,虽然含有“平凡”的意思,但并不一定就是“俗不可耐”,如《老子》云:“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墨子》云:“世俗之君子,皆知小物而不知大物”,都是指一般的见识不高明而已。
是否应该禁止低俗文化成为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禁止低俗文化成为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禁止低俗文化成为辩论辩题。
低俗文化是指那些追求低级趣味、不讲究品位和道德的文化现象。
这些文化现象常常会对社会风气、道德观念和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应该被禁止成为辩论辩题。
首先,低俗文化对社会风气产生不良影响。
低俗文化往往以低级趣味和庸俗内容吸引观众,导致社会风气趋向低俗化,使人们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受到损害。
例如,一些低俗综艺节目和网络内容的流行,使得人们对于高雅文化的追求和欣赏能力下降,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
其次,低俗文化对道德观念产生负面影响。
低俗文化往往会传播不良价值观念,包括攀比虚荣、暴力血腥、不良性行为等,这些内容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例如,一些低俗电视剧和网络游戏中的暴力和色情内容,会使青少年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念,甚至导致不良行为的产生。
最后,低俗文化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低俗文化中常常包含负面情绪和暴力内容,这些内容会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引发心理问题。
例如,一些低俗综艺节目和网络内容中的恶搞和羞辱行为,容易引发观众的负面情绪,对心理健康造成伤害。
因此,基于以上理由,低俗文化应该被禁止成为辩论辩题,以保护社会风气、道德观念和人们的心理健康。
反方观点,不应该禁止低俗文化成为辩论辩题。
低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表达的价值。
因此,不应该将其禁止成为辩论辩题。
首先,低俗文化也是一种文化表达。
作为文化的一种形式,低俗文化也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受众群体。
一些低俗文化作品可能会反映社会底层群体的生活状态和情感表达,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表达价值。
其次,禁止低俗文化成为辩论辩题可能会损害言论自由。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低俗文化也应该有其被讨论和辩论的空间。
如果将其禁止成为辩论辩题,可能会对言论自由产生不利影响,限制人们对于文化现象的讨论和思考。
最后,低俗文化也有其受众群体。
一些人可能会因为自身的文化背景、审美观念或者情感需求而对低俗文化产生共鸣和喜爱。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雅与俗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雅与俗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笔。
在众多作品中,我们发现一个独特的概念:雅与俗。
雅与俗指的是文学风格的不同方向。
雅与俗的概念已经有了数千年的历史,从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期开始形成,并一直延伸至今。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讨论雅与俗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表现。
一、雅与俗的介绍雅与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常见的概念之一。
古代文学作品一般被分为两类:一类是雅文学,一类是俗文学。
雅文学一般是指高雅的文学作品,比如《红楼梦》等,这类作品一般被认为是文化的高峰;而俗文学一般是指大众化的文学作品,比如《水浒传》等,这类作品则更注重通俗性、情节曲折、内容生动。
雅与俗早在先秦时期就形成了,它们之间的较量和补充一直贯穿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中。
在天下大定的唐朝时期,文学也达到了一个高峰,出现了大批的高雅文学作品和流行文学作品。
宋代时期,文学更加紧密地围绕着“雅”与“俗”的关系,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和不同。
二、雅与俗在不同文学形式中的表现在诗歌中,雅与俗是很明显的。
在唐诗中,成就“雅”的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而成就“俗”的有白居易、杜甫等。
李白的诗歌豪迈,生动有趣,可以被认为是俗文学的代表作之一;而杜甫的诗歌则更注重内涵和深度,相当于高雅文学。
唐代最为典型的“俗诗之王”是白居易,他的诗歌内容丰富,生动形象,打破了以往诗歌的规范,更具通俗性。
可以说,唐诗的雅与俗之争达到了高峰,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个高潮。
在小说中,雅与俗的体现也很明显。
例子中,白话小说《红楼梦》显然是一部高雅文学代表作,其中的语言和意象都具有很高的厚度和深度。
而《水浒传》则成为代表性的俗文学作品。
小说《聊斋志异》则融入了文人独特的嗜趣与风雅,既有深度,又不乏生动有趣。
三、雅与俗的继承与发展时至今日,雅与俗依然存在于中国文学中。
在当代,随着社会进步的步伐加快,旧时的雅俗之隔已不明显,文学风格更加多元和包容。
更多的新的文学作品,在形式上和风格上都嫁接了东西方文化的特点,具有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审美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化艺术中的“高雅”与“低俗”
作者:贺一超
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05期
摘要:文章从“高雅”与“低俗”出发,围绕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标准问题展开进行论述,对文化发展过程中应该如何去接欣赏高雅低俗文化作出一定程度的讨论。
关键词:文化;高雅;低俗;群众
首先,我觉得这个问题比较难以讨论。
为什么难以讨论,难就难在这些个文字上,比如“俗”字,《说文》中说“俗,习也”,也就是说低俗可能是民间的一种行为习惯。
那么何为“雅”,《白虎通·礼乐》说道:“雅者,古正也”,就是说“雅”是一种合乎规范的标准。
现在问题出来了,这两个字貌似都在说一种意思。
一个是在说一种行为习惯,另一个字是在说古代的正统标准。
那么这两个字如果放在艺术之中,我们应该取哪个呢?貌似两者都是对的。
“雅”字就不用说了,那么“俗”字作为“风俗”解释也是说得通的,因为鲁迅先生曾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长期的风俗习惯是否能变成“雅”,答案是肯定的。
想想看,我们现在所谓的“雅”,哪一个不是来自很久很久以前的“俗”?
聪明的读者此时就会想到有个成语叫“雅俗共赏”,是因为“雅”代表着一种文化,“俗”也代表着一种文化,虽然“俗”的文化可能不上台面,但是随着时间的积淀,终有一天会变成“雅”的文化。
因而能提出“雅俗共赏”这个词的古人,也是乐于强调思想和文化的碰撞的。
在建国以后,毛主席也强调“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
何为“百花齐放”?“大王花”也是一种花,你不能不让它开。
虽然这种花实在不值得欣赏,但是它没有威胁到人们的生活环境,放在那里也不完全是坏事,等到哪一天,人们能意识到它里面有它的价值的时候,这种花反而变成了宝。
有时候艺术作品其实际价值的难以鉴别之处便在于此。
所以有时候某些文化机构打着整治“低俗”文化的旗号,在这里就要慎重了。
首先“低俗”二字界定上就非常地困难,如果一种很火热的文化样式因为某些语言上,动作上不达标被贴上“低俗”的标签,从而被禁播、禁演的话。
是否会因为这个“俗”字而侵犯了本身艺术欣赏水准不高的群众的利益?
其次,我们可以看到西方一些国家,也存在过大量低俗文化内容。
比如某些欧美的街头文化、乡村文化。
这些文化说不定哪天就变成“雅”的文化,或是确实有些已经进入了中国,对部分民众的生活的某些方面产生了影响,而这些外来文化的入侵对本国民众并未造成任何本质上的影响。
而国内土生土长的山寨文化却被贴上了各种“低俗”的标签,虽然这些山寨“文化”的功能与外來文化是一样的,但是始终不会被一部分人所接受。
虽然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但同
样也可以看到很多文化并不是完美的,世上并无完美的事物。
而如果一种“低俗”文化,不影响群众的生活,那么需要什么样地理由完全将其拒绝呢?
笔者并不是反对整治低俗文化,但是在笔者看来,某些文化形式的整改已经是很严重的整改措施了,更别说禁止和呼吁抵制。
对于粮食上涨、民工不发工资,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强硬的手段,而对于文化上的一些缺陷,强制干涉不一定能产生效果,甚至反而会产生民众的反感。
文化有时候是一朵花,风一吹它就倒。
因此要小心地呵护,没准一阵风就把什么都刮没了。
那么文化当政者应该如何去做,笔者认为应该多去学习,只有自己多学习,才不会因为某一天遇到了一个非主流创意而认为是在破坏秩序、挑战道德底线。
其实很多人说的“多一颗包容的心”的具体的办法也是应该去多学习,因为学得多了,也就“见多识广”、“见怪不怪”了。
因为学得多了,才能有效地引导民众去吸收积极的文化,如果学得少了,视野和鉴赏水平都跟不上普通民众的欣赏水平,又谈何积极引导呢?
其次就是应该利用市场来进行自然地调节、文化的自我调节。
文化有的时候真的是很脆弱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众对文化的欣赏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原先所谓俗的文化来不及进行更新来满足民众的要求,就很快会被淘汰,会被新的文化形式所取代。
读者们请思考一下,有哪一种经典的文化可以算得上是很俗的?能随着岁月流逝积淀下来的文化,几乎都是高雅的。
这同时也说明了文化在民众的内心发展中也是从所谓的“俗气”走向“高雅”的一个过程,原本世上并无“俗气”之说,也未有“高雅”之词。
所谓的“俗气”和“高雅“也是人类本身创造出来的词汇来作为对于一种文化是否能接受的态度而已。
所以,笔者的第二点建议是:不论是低俗的文化,还是高雅的文化,都应该靠群众不断地将其完善,而不是通过强制的手段进行干预。
虽然“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提出快接近一个世纪了,但是在当下仍然有着非常大的现实意义!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地域乃至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都有着不同的文化生活习惯,从而也就有了不同的文化接受态度。
所谓低俗和高雅真的很难判定。
当然,官方是可以建立一个极为触犯底线的标准一刀切的。
但是底线之上呢?这就需要群众有着自己的鉴赏与审美,自身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所谓“低俗”的文化也会随着群众的欣赏而不断改变自己。
这便是笔者希望能够见到一种文化发展状况,这种文化的发展也必将促进我们每个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东汉,许慎著《说文》,现行版本可参考中华书局或各古籍出版社的发行版本.
[2]东汉,班固等人著《白虎通义》,现行版本可参考商务印书馆《白虎通德伦》中的《礼乐》篇.
[3]鲁迅的《故乡》选自《呐喊》(《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4]毛泽东的关于“双百方针”具体提出亦可参考“人民网”中《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缘起》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