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习
2023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六遗传的基本规律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
专题强化练(六) 遗传的基本规律、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一、选择题1.(2022·广东大埔县虎山中学阶段练习)“双性人”出现的原因是父母在形成配子时出现异常,使受精卵的基因型异常导致(如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具有双性染色体(以XXY 为例),在发育过程中可能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第二性征,甚至可能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生殖器官。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产生XXY 的受精卵的原因可能是在产生精子的过程中减数分裂Ⅰ后期异常导致B .可以通过手术切除某一性别的生殖器实现性别确定但无法改变个体的基因型C .只要有性别区分的生物就有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区别D .某些生物的雌性个体中的性染色体组成可能是异型的,如鸟类、家蚕解析:父方性染色体组成为XY ,减数分裂Ⅰ后期行为是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若减数分裂Ⅰ后期父方同源染色体XY 没有分离,会产生含有XY 的精子,然后和基因型为X 的卵细胞结合形成组成为XXY 的受精卵,故产生XXY 的受精卵的原因可能是在产生精子的过程中减数分裂Ⅰ后期异常导致,A 正确;通过手术可以切除某一性别的生殖器从而实现性别确定,但手术无法改变个体的基因型,B 正确;有些生物雌雄同体,没有性染色体,即没有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区别,如水稻,C 错误;鸟类、家蚕的性别决定为ZW 型,雌性个体中的性染色体组成是异形的(ZW),雄性个体中的性染色体组成是同型的ZZ ,D 正确。
答案:C2.(2022·广东模拟预测)黄瓜幼果的果皮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现有两批纯合黄瓜杂交,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P : 白色果皮×黄绿色果皮↓F 1: 黄绿色果皮↓○× F 2:黄绿色果皮∶浅绿色果皮∶白色果皮190 ∶ 66 ∶ 83A .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B .亲本中的白色果皮的基因型有两种C .F 2浅绿色果皮黄瓜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3D .若让F 2中黄绿色果皮个体自交,则其后代中出现白果皮的概率为16解析:图中F 2表现的性状分离比为黄绿色果皮∶浅绿色果皮∶白色果皮≈9∶3∶4,为9∶3∶3∶1的变式,因此可确定控制黄瓜果皮颜色的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位于两对染色体上,A 正确;亲本中的白色果皮的基因型有三种,若相关基因用A/a 、B/b 表示,则白色果皮的基因型为Aabb 、AAbb 和aabb 或aaBb 、aaBB 和aabb ,B 错误;结合B 项分析可知,F 2浅绿色果皮黄瓜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Bb 和aaBB 或Aabb 和AAbb ,二者的比例为1∶2,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3,C 正确;F 2中黄绿色个体的基因型为1AABB 、2AaBB 、2AABb 、4AaBb ,假设白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 、aaBB 或aabb ,则让F 2中黄绿色果皮个体自交,则其后代中出现白果皮的概率为29×14+49×416=16,D 正确。
2023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知识对点小题练6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含答案)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6.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1.果蝇的直毛与分叉毛由基因B、b控制,现让一只直毛雌果蝇与一只分叉毛雄果蝇杂交,F1中雌雄个体数相等,且直毛∶分叉毛=1∶1。
欲选F1中直毛果蝇单独饲养,统计F2中果蝇的表型(不考虑突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F2雌雄果蝇均为直毛,则B、b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直毛为显性性状B.若F2雌雄果蝇中都有直毛和分叉毛出现,则B、b一定位于常染色体上C.若F1无子代,则B、b位于X染色体上且直毛为隐性性状D.若F2只在雄果蝇中出现分叉毛,则B、b位于X染色体上且直毛为显性性状2.某植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茎高、花色和叶宽性状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将高茎红花宽叶雌株与矮茎白花窄叶雄株杂交,F1全部为高茎红花宽叶,F1自交产生的F2中雌株表型及比例为高茎红花宽叶∶高茎白花窄叶=3∶1,雄株表型及比例为高茎红花宽叶∶矮茎红花宽叶∶高茎白花窄叶∶矮茎白花窄叶=3∶3∶1∶1。
F2中高茎红花宽叶雌雄植株随机受粉获得F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矮茎性状是由位于性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B.控制花色和叶宽的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C.F2高茎红花宽叶雌株中的杂合子所占比例为5/6D.F3中高茎红花宽叶个体所占比例为9/163.(2022河北保定二模)某XY型动物群体中,直刚毛(E)和焦刚毛(e)是一对相对性状。
现让等比例的直刚毛的雌性纯合子和杂合子分别与纯合直刚毛的雄性个体杂交,F1全表现为直刚毛,且雌∶雄=1∶1。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基因E/e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正常情况下,F1出现纯合子的概率为3/4B.基因E/e一定位于X染色体上,因子代中无焦刚毛个体,推测是X e Y致死C.基因E/e一定位于常染色体上,正常情况下,F1相互杂交,F2中直刚毛∶焦刚毛=15∶1D.基因E/e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由于基因型X e Y的胚胎死亡,故群体中无焦刚毛个体4.GAL4基因的表达产物能识别启动子中的UAS序列,从而驱动UAS序列下游基因的表达。
高考二轮专题综合复习:第7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高考二轮专题综合复习第7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1.下列关于遗传规律与伴性遗传的说法,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一对杂合的黑色豚鼠杂交,一胎产仔四只,一定是3黑1白。
( × )(2)白化病遗传中,基因型为Aa 的双亲产生一正常个体,其为携带者的概率是1/2。
( × ) (3)基因型为AaBb 的个体测交,若后代表现型比例为3∶1或1∶2∶1,则该遗传可能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 √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 × ) (5)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重组类型个体在F 2中一定占3/8。
( × )(6)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 √ ) (7)一对等位基因(B 、b)如果位于X 、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这对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后代中的表现型与性别无关。
( × )(8)调查人群中红绿色盲的发病率应在患者家系中多调查几代,以减少实验误差。
( × )[解析] (1)一对杂合黑色豚鼠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白色=3∶1,出现这种比例的前提是子代的数量足够多,并且交配后的受精卵都能发育成新个体。
而本题的子代只有4只,所以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不一定符合3∶1。
(2)白化病遗传中,基因型为Aa 的双亲产生一正常个体,其基因型有两种可能, AA 或Aa,比例为1∶2,故其为携带者的概率为2/3。
(3)基因型为AaBb 的个体测交,若AaBb 、Aabb 、aaBb 的表现型相同,则后代表现型比例为3∶1;若Aabb 、aaBb 表现型相同,则基因型为AaBb 的个体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2∶1。
(4)发生自由组合的基因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而不是所有的非等位基因。
(5)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其基因型有两种可能,如AABB与aabb或AAbb与aaBB,前者重组类型个体在F2中占3/8,后者重组类型个体在F2中占5/8。
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广西专版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专题能力训练八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专题能力训练八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一、判断题1.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 )2.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
( )3.分离定律中F1(Dd)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目相等。
( )4.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并非都是杂合子。
( )5.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 )6.杂合子自交n代后,子代杂合子所占比例为1-(1/2n)。
( )7.在揭示分离定律的过程中,孟德尔的演绎推理是若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F1产生两种配子,测交后代分离比是1∶1。
( )8.有n对等位基因且独立遗传的两个纯合子杂交,F1自交,F2中有2n种基因型。
( )9.基因型为AaBbDdEeGgHhKk的个体自交,假定这7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3对等位基因杂合、4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35/128。
( )10.配子形成过程中成对遗传因子的分离是雌、雄配子中遗传因子随机结合的基础。
( )11.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都是自由组合的。
( )12.家猫体色由X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黑猫,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黄猫,其他个体为玳瑁猫。
只有用黑猫和黄猫杂交,才能获得最大比例的玳瑁猫。
( )13.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所以基因全部位于染色体上。
( )14.性染色体既存在于生殖细胞中,也存在于体细胞中。
( )15.若F1(AaBb)自交后代比例为9∶6∶1,则测交后代比例为1∶2∶1。
( )16.由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生物才含有性染色体。
( )17.某城市兔唇畸形新生儿出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城市,研究这种现象是否由遗传因素引起的方法不包括对该城市出生的兔唇畸形患者的血型进行调查统计分析。
( )18.女儿是色盲患者,父亲一定是色盲患者;女儿是色盲基因携带者,该基因一定来自父亲。
( )19.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
新人教高三二轮专题作业6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新人教高三二轮专题作业6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一、选择题1.(2022·南昌模拟)真核生物基因可以分布在细胞核、线粒体或叶绿体中。
如图表示几种基因的位置(基因M位于线粒体中,基因A、a 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B、b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A与a遗传时遵循基因分离定律B.基因B、b控制的性状在遗传时与性别相关联C.基因M一般不会通过该生物的配子遗传给后代D.细胞内5种基因的根本区别是它们决定着不同的性状解析等位基因A、a在减数分裂Ⅰ时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其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A项正确;基因B、b位于性染色体上,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与性别相关联,B项正确;基因M位于线粒体DNA中,一般随卵细胞的细胞质遗传给后代,而该个体为雄性(细胞中有X、Y染色体),因此该生物线粒体中的基因一般不会通过配子遗传给后代,C项正确;细胞内5种不同基因间的根本差异是基因中核苷酸序列的不同,D项错误。
答案 D2.鸡属于ZW型性别决定生物,雏鸡羽毛有金色和银色两种。
研究人员让银羽母鸡与金羽公鸡杂交,发现F1的公雏均为银羽,母雏均为金羽。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控制雏鸡羽毛颜色的基因最可能位于Z染色体上B.亲代公鸡仅产生一种雄配子,导致F1的母雏仅有一种基因型C.若F1个体间自由交配,F2中两种羽色雏鸡的雌雄比为1∶1 D.可用银羽公鸡与金羽母鸡杂交,根据雏鸡羽色鉴别雌雄解析根据杂交后代雌雄出现的表型情况,设定控制该对性状的基因用S/s表示,由题意可推知,该对基因最可能位于Z染色体上,亲代基因型为Z S W(银羽,♀)×Z s Z s(金羽,),A项正确;亲代金羽公鸡纯合,仅产生一种基因型为Z s的雄配子,F1母雏仅有一种基因型Z s W,B项正确;F1(Z S Z s、Z s W)自由交配,F2性状比为Z S Z s(银羽,)∶Z s Z s(金羽,)∶Z S W(银羽,♀)∶Z s W(金羽,♀)=1∶1∶1∶1,C项正确;由于银羽为显性,银羽公鸡可能为杂合子Z S Z s,其与金羽母鸡(Z s W)杂交,后代中雌雄雏鸡中均可能出现两种羽色,因而不能根据雏鸡羽色鉴别雌雄,D项错误。
高中生物二轮复习专项训练:遗传规律与伴性遗传(含解析)
高中生物2轮复习专项训练遗传规律与伴性遗传(强化训练)一、选择题1.某植物花的红色和白色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用该种植物的三个基因型不同的红花纯系(甲、乙、丙)分别与白花纯系杂交,其子一代都开红花,子二代都出现了白花植株,且红花和白花的比例分别为15∶1、63∶1、4 095∶1。
下列描述正确是( )A.这对相对性状至少受5对等位基因控制B.只有当每对基因都有显性基因存在时才表现为红色C.让甲和乙杂交,其子二代开白花概率的最大值是1/64D.让甲与白花纯系杂交的子一代测交,其子代红花∶白花为3∶11.答案 D 由分析可知,控制花色的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红花和白花的比例分别为15∶1、63∶1、4 095∶1,说明只有纯隐性个体才会表现为白花;甲与白花杂交子二代中红花和白花的比例为15∶1时,说明子一代有2对基因是杂合的;乙与白花杂交子二代中红花和白花的比例为63∶1时,说明子一代有3对基因是杂合的;丙与白花杂交子二代中红花和白花的比例为4 095∶1也就是(1/4)6=1/4 096时,说明子一代有6对基因是杂合的,A错误。
由以上分析可知,只要有显性基因存在就会表现为红色,B错误。
让甲和乙杂交,如果两个体的显性基因均不同,由以上分析可知,则不同的显性基因有2+3=5(对),则子二代开白花的概率的最大值是(1/4)5=1/1 024,如果有相同的显性基因,则没有开白花的个体,C错误。
让甲与白花纯系杂交,子一代有2对基因是杂合的,子一代测交,其子代红花∶白花为3∶1,D正确。
2.(2020山东威海一模)某高等动物的毛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A对a、B对b完全显性,其中A基因控制黑色素合成,B基因控制黄色素合成,两种色素均不1 / 13合成时毛色呈白色。
当A、B基因同时存在时,二者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结构导致基因无法表达。
用纯合的黑毛和黄毛亲本杂交得到F1,F1毛色呈白色。
(新高考)高三生物二轮专题训练---遗传的基本规律(答案)
遗传的基本规律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遗传学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A.正常情况下,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3/4的显性和1/4的隐性B.多对等位基因遗传时,等位基因先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后进行C.孟德尔的一对和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都运用了“假说-演绎法”D.通常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配子中只含有一个基因2.假说-演绎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
下列关于孟德尔研究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的遗传实验基础上的B.“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中,F2出现3∶1性状分离比”属于假说的内容C.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说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D.“若F1(Aa)与aa杂交,能产生两种子代,且显性∶隐性=l∶1”属于演绎推理内容3.某种植物的花锤有单瓣和重瓣两种,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单瓣对重瓣为显性;在开花时,含有显性基因的精子半数不育,而含隐性基因的精子均可育;卵细胞不论含显性还是隐性基因都可育。
现取自然情况下多株杂合单瓣凤仙花自交得F1,问下列对F1中单瓣与重瓣的比值分析中,正确的是()A.单瓣与重进的比值为3∶1B.单瓣与重瓣的比值为1∶1C.单瓣与重瓣的比值为2∶1D.单瓣与重瓣的比值无规律4.某植物果实的颜色和形状分别由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先用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F2。
不考虑突变,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A.若F2性状分离比为9∶3∶3∶1,则可说明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B.若F2性状分离比为5∶3∶3∶1,则双亲的基因型一定是AAbb和aaBBC.若F2性状分离比为66∶9∶9∶16,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选择Aabb和aaBb进行一次杂交实验,可验证两对等位基因是否独立遗传5.兔子的灰色毛由显性基因B控制,控制青色(b1)、白色(b2)、黑色(b3)、褐色(b4)的基因均为B基因的等位基因。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练习-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训练
D. 若该植物花色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 , 则实验结果与上表不符
答案 B
解析 设基因与花色的关系为 b1—白色、 b2—浅红色、 b3—粉色、 b4—红色、 b5—深红色 , 组合
1 中 , 亲本的基因型为 b1b2,F 1 的基因型为 b2b2 ( 浅红色 ) 、 b1b2( 浅红色 ) 、 b1b1( 白色 ); 组合 2 中 ,
)
, 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
A. 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 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 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D. 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答案 A
解析 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用测交法 , 即用杂合子和隐性纯合子杂交 , 因此 A 项影响最小。所
选相对性状只有易于区分 , 才便于统计后代表现型 , 且所选相对性状应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
项正确。 6. 某种昆虫的翅型有长翅、正常翅、小翅
+
3 种类型 , 依次由常染色体上的 C 、C、 c 基因控制。
正常翅的雌雄个体杂交 , 子代全为正常翅或出现小翅个体 ; 基因型相同的长翅个体杂交 , 子代
总出现长翅与正常翅 , 或出现长翅与小翅个体 , 比例总接近 2∶ 1。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1/3b 2b2、 2/3b 1b2, 产生的配子为 2/3b 2、 1/3b 1, 让 F1 中浅红色个体随机交配 , 后代的基因型及其
比例为 b2b2( 浅红色 ) ∶ b1b2( 浅红色 ) ∶ b1b1( 白色 )=4 ∶ 4∶1, 因此后代浅红色个体中纯合子和杂
合子所占比例相等 ,C 项正确。 若该植物花色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 , 则实验结果与上表不符 ,D
体杂交 , 子代全为正常翅或出现小翅个体 , 说明 C 对 c 为显性 ; 基因型相同的长翅个体杂交 , 子
高考生物学二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专题突破练6 遗传规律与伴性遗传(含人类遗传病)
专题突破练6 遗传规律与伴性遗传(含人类遗传病)一、单项选择题1.烟草是雌雄同株植物,存在自交不亲和的现象,这是由S基因控制的遗传机制所决定的。
S基因分为S1、S2、S3等15种,如果花粉所含S基因与母本的任何一个S基因种类相同,花粉管就不能伸长而完成受精,如下图所示。
研究发现,S基因包含控制合成S核酸酶和S因子的两部分,前者在雌蕊中表达,后者在花粉管中表达,传粉后,雌蕊产生的S核酸酶进入花粉管中,与对应的S因子特异性结合,进而将花粉管中的rRNA降解。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S基因之间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S基因的种类多,说明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C.S基因在雌蕊和花粉管中表达的蛋白质不同D.基因型为S1S2和S2S3的烟草间行种植,子代基因型为S1S3的个体占1/32.某雌雄同株植物花的颜色由A/a、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A基因控制红色素的合成(AA和Aa的效应相同,B基因具有淡化色素的作用)。
现用两纯合白花植株进行人工杂交(子代数量足够多),F1自交,产生的F2中红色∶粉色∶白色=3∶6∶7。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用于人工杂交的两纯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一定是AABB、aabbC.红花植株的自交后代中一定会出现红色∶白色=3∶1D.BB和Bb淡化色素的程度不同,基因型为_ _BB的个体表现为白色3.(全国甲卷)果蝇的翅型、眼色和体色3个性状由3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且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与另一群基因型相同的果蝇(果蝇N)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分别统计子代果蝇不同性状的个体数量,结果如下图所示。
已知果蝇N表现为显性性状灰体红眼。
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果蝇M为红眼杂合子雌蝇B.果蝇M体色表现为黑檀体C.果蝇N为灰体红眼杂合子D.亲本果蝇均为长翅杂合子4.(全国乙卷)某种植物的宽叶/窄叶由等位基因A/a控制,A基因控制宽叶性状;高茎/矮茎由等位基因B/b控制,B基因控制高茎性状。
【强化训练】高考生物二轮专题《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专题强化训练: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1.(2016・江苏卷)人类ABO血型由9号染色体上的3个复等位基因(I A,I B和i)决定,血型的基因型组成见下表。
若一AB型血红绿色盲男性和一0型血红绿色盲携带者的女性婚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他们生A型血色盲男孩的概率为1/8B.他们生的女儿色觉应该全部正常C.他们A型血色盲儿子和A型血色觉正常女性婚配,有可能生0型血色盲女儿D.他们B型血色盲女儿和AB型血色觉正常男性婚配,生B型血色盲男孩的概率为1/42.(2016・湖南省十校联考)某植物红花和白花为一对相对性状,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A、a;B、b;C、c……),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A_B_C_……,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
现有甲、乙、丙、丁4个纯合白花品系,相互之间进行杂交,杂交组合、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组二F1基因型可能是AaBbCcDdB.组五F1基因型可能是AaBbCcDdEEC.组二和组五的片基因型可能相同D.这一对相对性状最多受四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3.(2016・山东省潍坊市统考)鸡的雄羽与母羽是一对相对性状,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母鸡只能表现为母羽,公鸡既可以是雄羽也可以是母羽。
现用两只母羽鸡杂交,F1公鸡中母羽:雄羽=3:1。
让F1母羽鸡随机交配,后代出现雄羽鸡的比例为()A.1/8B.1/12C.1/16D.1/244.(2016・江西省模拟考试)果蝇的黑背对彩背为显性,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黑背纯合子致死;红腹对黑腹为显性,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一只彩背红腹雄蝇和一只黑背黑腹雌蝇杂交,所产生的子代中()A.彩背红腹雄蝇占1/4B.黑背黑腹雌蝇占1/4C.雄蝇中红腹和黑腹各占1/2D.雌蝇中黑背和彩背各占1/25.(2016・河南省洛阳市统考)假设a、B为玉米的优良基因,位于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生物高考二轮专题强化训练:专题4 遗传规律和伴性遗传
生物高考二轮专题强化训练专题4 遗传规律和伴性遗传微专题1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及应用1.(多选)(2022·江苏淮安高中校协作体期中)番茄的花色、果色和叶型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用红花红果窄叶植株自交,子代的表型及其比例为红花∶白花=2∶1、红果∶黄果=3∶1、窄叶∶宽叶=3∶1。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控制红花的基因纯合时会有致死效应B.控制花色、叶型的基因不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C.控制果色、叶型基因的遗传一定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控制花色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答案AB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红花红果窄叶植株自交,子代的表型及其比例为红花∶白花=2∶1、红果∶黄果=3∶1、窄叶∶宽叶=3∶1,说明这三对都遵循分离定律,由于红花和红花自交,红花∶白花=2∶1,则说明红花植株中有致死现象,A、D正确;由于红花基因纯合致死,但是叶型的基因没受到影响,说明控制叶型的基因和控制花色的基因不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因而花色和叶型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控制果色、叶型基因有可能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其遗传不一定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
2.(2022·江苏扬州中学期初)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 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
则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若基因A纯合致死,个体随机交配,F2中不同基因型个体Aa∶aa=2∶1B.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基因频率A∶a=1∶1C.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第一代中只出现了Aa和aa两种基因型,则比例为2∶1D.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1∶2∶1 答案 A解析若基因A纯合致死,个体随机交配,F1中Aa∶aa=2∶1,F1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1/3A∶2/3a,F2中Aa∶aa=(4/9)∶(4/9)=1∶1,A错误;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该果蝇种群只有Aa一种基因型,基因频率A∶a=1∶1,B正确;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第一代中只出现Aa和aa两种基因型,则比例为2∶1,C正确;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1∶2∶1,D正确。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篇第四单元专题2遗传的基本规律及伴性遗传试题
第四单元专题2 遗传的基本规律及伴性遗传2017·高考仿真练(时间:40分钟满分:7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小题,共36分)1.(2016·四川成都七中检测)下列关于遗传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叙述正确的是()A.杂种显性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子代同时出现显性和隐性性状可称为性状分离B.等位基因的本质区别是控制的性状不同C.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之时,所有的非等位基因也发生自由组合D.纯合子aabb(a、b位于不同染色体上)减I后期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解析性状分离的概念是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A错误;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的基因,本质区别是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B错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之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发生自由组合,C错误;a、b位于不同染色体上,因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D正确。
答案 D2.(原创题)“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孟德尔利用该方法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
下列对孟德尔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孟德尔提出分离定律的过程为提出问题→演绎推理→作出假设→检验推理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C.“若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接近1∶1”,属于“演绎推理”的过程D.孟德尔为了验证所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解析孟德尔提出分离定律的过程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A错误。
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孟德尔所在的年代还没有“基因”一词,“基因”一词是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于1909年提出的,B错误。
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2024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提升练4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含人类遗传病
专题提升练4一、选择题1.某自花传粉植物的抗病与不抗病(分别由基因A、a控制)、宽叶和窄叶(分别由基因B、b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
该植物在繁殖过程中,存在一种或几种配子不育或合子致死(某基因纯合致死或某基因型致死)现象。
下列有关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出现抗病宽叶、不抗病宽叶、抗病窄叶、不抗病窄叶比例的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A.若为5∶1∶1∶1,可能是基因型为Ab和aB的花粉不育B.若为4∶2∶2∶1,可能是基因A和基因B纯合致死C.若为5∶3∶3∶1,可能是基因型为AB的花粉不育D.若为6∶3∶3∶1,可能是基因A纯合致死2.(2023·江西“红色十校”第一次联考)位于人的16号染色体上的α基因和位于11号染色体上的β基因都是控制人血红蛋白合成的基因,其中α基因指导合成血红蛋白的α链,β基因指导合成血红蛋白的β链,如图表示α基因和β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11号染色体和16号染色体可以自由组合B.根据β链的氨基酸序列可准确推测出β基因的碱基序列C.若肌肉细胞内α基因均正常,则该细胞能合成正常的α链D.α基因和β基因都参与控制合成血红蛋白,两者互为等位基因3.(2023·江西“红色十校”第一次联考)某玉米植株甲有对玉米螟的抗性(简称抗虫,基因A/a)和褐斑病抗性(简称抗病,基因B/b)。
植株甲自交,所得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抗虫抗病∶抗虫不抗病∶不抗虫抗病∶不抗虫不抗病=66∶9∶9∶16(已知各种配子存活率相同)。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F1中抗虫抗病纯合子占1/16B.植株甲的基因型为AaBbC.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F1中抗虫抗病个体的基因型有3种4.复旦大学某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人类单基因遗传病,并将其命名为“卵子死亡”。
该类患者的卵子出现发黑、萎缩、退化的现象,导致不育。
2021年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10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专题突破练10遗传的根本规律和伴性遗传一、单项选择题1.〔2021山东枣庄、临沂6月模拟〕果蝇的灰体和黑檀体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基因A、a限制,但是基因A的外显率为75%,即具有A基因的个体只有75%是灰体,其余25%的个体为黑檀体.现将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果蝇杂交,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A.亲本的杂交组合方式有2种B.只考虑限制体色的基因旧黑檀体都是纯合子C.假设Fi灰体与黑檀体之比为9: 7.亲本的基因型一定相同DE自由交配,获得的F?灰体和黑檀体的比例与Fi相同2.〔2021山东德州4月一模〕某闭花授粉植物的花色有紫色和白色,株高有高茎和矮茎.现用矮茎紫花植株与高茎白花植株进行杂交,结果发现F,中只有一株表现为矮茎紫花〔记作植株A〕,其余均表现为高茎紫花.B中高茎紫花自交E中高茎紫花:高茎白花:矮茎紫花:矮茎白花=27 :21 :9 :7,下列分析错误的选项是〔〕A.该植物的株高受一对等位基因限制B.F2中高茎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9种C.F2高茎紫花植株中纯合子占1/27D.植株A的产生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3.〔2021山东成海4月一模〕某高等动物的毛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A对a、B对b完全显性,其中A基因限制黑色素合成,B基因限制黄色素合成,两种色素均不合成时毛色呈白色.当A、B基因同时存在时,二者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结构导致基因无法表达.用纯合的黑毛和黄毛亲本杂交得到Fi.Fi毛色呈白色.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自然界中该动物白毛个体的基因型有5种B.含A、B基因的个体毛色呈白色的原因是不能译出相关蛋白质C.假设B的不同个体杂交,B中黑毛:黄毛:白毛个体数量之比接近3 : 3 :10.那么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D.假设B的不同个体杂交E中白毛个体的比例为1/2,那么F?中黑毛个体的比例也为1/24.〔2021山东潍坊4月一模〕某昆虫〔XY型〕的红眼与白眼、裂翅与正常翅分别由基因A〔a〕、B〔b〕控制,其中有一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存在某种配子致死现象.一对红眼裂翅雌雄个体交配,得到的Fi表现型及数目见下表,以下分析正确的选项是〔〕表现型红眼裂翅红眼正常翅|白眼裂翅1白眼正常翅雄性个体/只1790°雄性个体/只3129卜2A.限制眼色遗传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Fi红眼裂翅雌性个体有2种基因型C.亲代产生的AY型配子致死DE中红眼裂翅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子代中纯合红眼裂翅雌性占1/85 .〔2021山东烟台6月模拟〕先天性夜盲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调查发现局部家庭中,父母正常但有 患该病的孩子.自然人群中正常男性个体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不考虑突变,以下关于夜盲 症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先天性夜盲症的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B .因长期缺乏维生素B 而患的夜盲症属于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C.女性携带者与男性患者婚配.生一正常女孩的概率为1/4D.可运用基因诊断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有该遗传病6 .〔2021山东烟台6月模拟〕果蝇的眼型和体色分别受两对等位基因A/a 、B/b 限制〔假设在性染色体上, 不考虑X 与Y 同源区段〕.让灰体正常眼雌果蝇群体与黄体正常眼雄果蝇群体随机交配,所得Fi 全 为灰体.让R 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得到F2,F2结果如下表,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现表型灰体 黄体 灰体 灰体 黄体 黄体 正常眼 正常眼 正常眼 棒眼 正常眼 棒眼 12 雎性 雌性 雉性 雄性 雉性 雄性 数量 438 146 657 219 219 73A.基因A 与基因B 的本质区别是碱基〔对〕的数量、排列顺序不同BE 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XA 和BbX A X aC.F2中雌性无棒眼的原因可能是含Xa 的雄配子致死D.Fz 雌雄性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有4种和6种 二、不定项选择题7 .〔2021山东泰安6月三模〕某雌雄异株的植物的叶片有羽状浅裂和羽状深裂两种类型,雌株叶片都是 羽状浅裂,叶形由基因A 、a 限制.某小组做了如以下图所示的杂交实验.以下相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P 羽状浅裂〔*〕x 羽状深裂〔8〕F1羽状浅裂〔早〕:羽状浅裂〔& 〕:羽状深裂〔6 〕4 : 1 : 3实脸一羽状浅裂〔早〕x 羽状浅裂〔&〕羽状浅裂〔¥〕:羽状深裂〔6〕1 : 1实脸二A.实验一 R 中羽状浅裂雌株有3种基因型,且其中杂合子占1/2B.实验二亲本雌株的基因型为AA,亲本雄株的基因型为aaC.实验一 R 雌株的基因型与实验二B 雌株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2D.假设要确定某羽状浅裂雌株的基因型,最适合选用羽状深裂雄株与之杂交8.〔2021山东青岛6月二模〕人类白化病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上,ABO 血型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上. 以下图为两个家系成员的白化病性状表现,下表为血型表现型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n-3和n-5 均为AB 血型,H-4和II-6均为O 血型.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I D T C B-rO 12 3 4n i o (Vi 12 34 in O2 3 表现型 基因型 A 型[A0、内 B 型I B I B x Pi AB 型I A I B 0型• • 11 A.人类出现白化病的根本原因是缺乏酪级酸酶无法合成黑色素B .决定ABO 血型的基因心、声、i 互为等位基因,遵循别离定律C. I -5个体可能有6种基因型,川-1为A 型血的概率为1/2D.III-1与川-2生育一个女孩,该女孩为白化病患者的概率为1/109.〔2021山东滨州三模〕某二倍体植物〔2/?=14〕的红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该性状同时受多对独立 遗传的等位基因限制,每对等位基因中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时才开红花.利用甲、乙、丙三种纯合 品系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实验一:甲x 乙〔红花〕一£红花:白花=2 709 : 3 689实验二:甲x 丙一H 〔红花〕一F2红花:白花=907 : 699实验三:乙x 丙一F 】〔白花〕一F2白花有关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限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数量至少为3对,最多是7对B.这三个品系中至少有一种是红花纯合子C.上述杂交组合中F 2白花纯合子比例最低是实验三D .实验一的F 2白花植株中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别离的比例为7/37三、非选择题10.〔2021山东济南4月一模〕现代栽培稻⑵[=24〕相对普通野生稻丧失了大量优异基因,如抗病、虫、 杂草及抗逆等基因.研究人员发现某野生水稻〔甲〕8号染色体上具有耐冷基因A,4号染色体上有抗 稻飞虱基因B,而栽培稻〔乙〕染色体的相应位置为隐性基因.将甲、乙杂交.R 自交,用某种方法检测 F?群体中不同植株的基因型,发现不同基因型个体数如下表:基因型AA Aa aa BB Bb bb 个体数量 201 1 009 798 520 1 038 517〔1〕对栽培稻乙的基因组进行测序,需要测定 条染色体上DNA 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2〕依据数据推测,抗稻飞虱性状的遗传〔填“符合〞或“不符合〕基因的别离定律,判断依据 是 .□o 正常男女 ■•患病男女 w?(3)重复上述实验发现出中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数量比总是接近于1 : 5 :4.研究人员发现R产生的雌配子均正常成活,推测可能是带有基因的花粉成活率很低.请设计杂交实验检验上述推测,并写出支持上述推测的子代性状及比例o(4)为获取能稳定遗传的抗稻飞虱优良栽培稻,科研人员选取上述实验中H栽培稻作为亲本进行自交, 每一代水稻自交后淘汰不抗飞虱的个体,那么子五代中基因型BB个体所占的比例为,参考答案专题突破练10遗传的根本规律和伴性遗传1.C解析灰体对黑檀体为显性,且基因型AA和Aa中有75%是灰体,其余25%的个体为黑檀体.即黑檀体的基因型有三种,即AA、Aa、aa,灰体的基因型有两种,因此,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组合方式有6种,A项错误;在不能确定亲本基因型的情况下,结合分析可知,在只考虑限制体色的基因的情况下,B黑檀体不都是纯合子,B项错误;假设Fi灰体与黑檀体之比为9 : 7,那么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即亲本基因型一定相同,C项正确;假设题中相对性状的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孙那么Fi的基因型为Aa,表现型的比例为灰体:黑檀体二3 :1,假设Fi自由交配,F2的基因型为AA:Aa:aa=l :2: 1,由于具有A基因的个体只有75%是灰体,其余25%的个体为黑檀体,那么F2中表现型的比例为灰体:黑檀体=(3/4x3/4) : (l/4+3/4xl/4)=9 : 7,D 项错误.2.B解析根据分析该植株株高受一对基因限制,A项正确;F2中高茎白花植株基因型A_B_cc(4种)、A_bbC_(4种)、A_bbcc(2种),所以共有基因型10种,B项错误;Fi基因型AaBbCc,所以F2高茎紫花植株(A_B_C_)的比例为(卷息而纯合子AABBCC的比例为1 3 1弓)=京,所以高茎紫花植株中的纯合子比例为1/27,C项正确;B中只有一株表现为矮茎紫花(aaB_C_),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D项正确.审题技巧根据F?中高茎紫花:高茎白花:矮茎紫花:矮茎白花=27 : 21 : 9 : 7,高茎:矮茎二3 : 1,说明该性状由一对基因型限制,用Aa表示,紫花:白花二9 :7,为9 : 3 : 3 : 1 的变式,说明由两对基因限制,用Bb和Cc表示,且双显性为紫花,其余基因型为白花.Fi 高茎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Cc.3.D 解析由题意可知,黑色的基因型为A_bb,黄色的基因型为aaB_,白色的基因型为A_B_和aabb.自然界中该动物白毛个体的基因型有5种,即AABB、AABb、AaBB、AaBb、aabb,A项正确;含A、B 基因的个体是由于译过程受阻毛色呈白色,B项正确E的基因型为AaBb,假设Fi的不同个体杂交,F?中黑毛:黄毛:白毛个体数量之比接近3 : 3 :10,即3 : 3 : (9+1),说明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C项正确;假设FiAaBb的不同个体杂交,F2中白毛个体的比例为1/2,说明A和b、a和B 分别位于一条染色体上,那么F2中黑毛个体AAbb的比例为1/4,D项错误.4.C解析裂翅雌雄个体交配回雌性个体中只有裂翅,雄性个体中既有裂翅又有正常翅, 故限制翅形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A项错误;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 AaX B Y, 将两对性状分开来看,对于眼色来说R红眼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对于翅型来说,B裂翅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有共有XBXB、XBxb两种基因型,因此Fi红眼裂翅雌性个体有2x2=4(种)基因型,B项错误;亲本的基因型为AaX B X\ AaXBY,Fi中雌雄比例为(179+60) :(31+29+32+31户2 :1,说明局部含Y的配子致死,同时雄性个体红眼:白眼由 3 : 1变成1 : 1,说明含A的配子致死,故推测AY的配子致死,C项正确;Fi中所有红眼裂翅雌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6AAX B X B,1/6AAX B X\ 2/6AaX B X B, 2/6AaX B X b,Fi + 所有红眼裂翅雄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Y,让Fi红眼裂翅雌雄个体随机交配,采用配子法, 雌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6/12AXB、2/12AX\ 3/12aXB、l/12aX,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3AX15、l/3aXB、l/3aY,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子代中纯合红眼裂翅雌性(AAXBXB) 个体的比例为6/12x1/3=1/6.项错误.5.B解析父母正常的家庭中也可能有患者,说明先天性夜盲症是隐性遗传病,自然人群中正常男性个体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说明该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该类型的遗传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A项正确;因长期缺乏维生素A而患的夜盲症属于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B项错误;因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那么女性携带者(X A X a)与男性患者(X,)婚配,生一正常女孩?Axa)的概率为1 /4,C项正确;该遗传病为单基因遗传病,运用基因诊断的检测手段,可确定胎儿是否患有该遗传病,D项正确.6.D解析不同基因的碱基数目、排列顺序不同,所以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A项正确;根据B全为灰体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得到F?中灰体:黄体=3 :1,可进一步推出Fi中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均为Bbo就眼型而言,亲本正常眼雌果蝇与亲本正常眼雄果蝇杂交,F2 出现棒眼,说明亲本正常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AX:亲本正常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 A Y,那么两亲本产生的F I的雌雄个体基因型为XAXA、X A X\ X A Y. XW,且比例为1 : 1 : 1 : 1,因此Fi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AxA和BbXAx'B项正确;Fi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只有雄性个体中出现棒眼,说明雌果蝇产生的正常的xa配子,能与雄果蝇产生的Y配子结合,而雄果蝇不能产生正常的xa配子与雌果蝇产生的正常的xa配子结合,无法产生棒眼雌果蝇,因此F2中雌性无棒眼的原因是含有Xa的雄配子致死,C项正确;6中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AxA和BbXAxi雄果蝇的基因型为BbXAY和BbXW,后代雌性的基因型有BBX A X A.BBX A X\ BbX A X A. BbX A X\ bbXAxA 和bbXAX\共 6 种,不会有xax、由于xa的雄配子致死,后代雄性的基因型有BBXAY、BBX a Y. BbX A Y. BbX,、bbX A Y. bbX,Y,共6种,D项错误.7.ABC解析根据分析可知,实验一亲本基因型均为Aa,所以B中羽状浅裂雌株有AA、Aa、aa共3种基因型,且其中杂合子占1/2,A项正确;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实验二亲本雌株的基因型为AA,亲本雄株的基因型为aa,B项正确;实验一Fi雌株的基因型(1/4AA、l/2Aa、l/4aa)与实验二B雌株的基因型(Aa)相同的概率是1/2C项正确;假设要确定某羽状浅裂雌株的基因型,最适合选用羽状浅裂雄株(皿)与之杂交,D项错误.审题技巧由于雌性叶片均为羽状浅裂,根据实验一的子代雄性中羽状浅裂:羽状深裂=1 : 3,可判断羽状浅裂雄株的基因型为aa,羽状深裂雄株的基因型为AA、Aa,即实验一的亲本基因型均为Aa;实脸二的子代中雄性均为深裂(A_),亲本雄性均为浅裂(aa),所以亲本雌性基因型为AAo8.BD 解析人类出现白化病的根本原因是限制酪氨酸晦的基因发生了突变,A项错误;决定ABO血型的基因一、F、i互为等位基因,遵循别离定律,B项正确;单独考虑血型, 由于H-5为AB血型,基因型为u巴那么1_5个体的基因型可能为卜代、臼、卢卢、由、卜巴共有5种基因型,3种血型,单独考虑白化病,11-5为杂合子,1-5可能为显性纯合子或杂合子,所以综合考虑两种致病基因,I -5个体可能有5x2=10(种)基因型』-3为AB血型,H~4为O血型,所以IIL1为A型血的概率为1/2,C项错误;设限制白化病的基由于d, 11-1基因型为dd,I -1和I -2的基因型均为DdJ-3基因型为1/3DD、2/3D&H-4基因型为Dd,III-l 为Dd 的概率为(l/3xl/2+2/3xl⑵+ (1-2/3*1/4)=3/5,][-5和1【-6的基因型均为Aa,所以【11-2的基因型为1/3AA、2/3Aa,故【H-1与I1I-2生育一个女孩,该女孩为白化病患者的概率为3/5x2/3xl/4=l/10,D项正确.9.BCD 解析据实验一数据可知,植物花色性状受至少3对等位基因限制,而植物细胞共7对染色体,且限制该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故最多受7对等位基因限制,A项正确;乙、丙杂交为白花,故乙、丙两个品系必为白花,而甲分别与乙、丙杂交获得的Fi,其自交后代都满足杂合子的自由组合别离比,故甲也可不为红花,B项错误;实验一的F2白花植株中的纯合子的比例为(3+3+1)/64 +37/64=7/37,实验二的F2白花植株中的纯合子的比例为3/7,实验三的F2白花植株中的纯合子比例为1/2,故F2白花纯合子比例最低的是实验一, 比例最高的是实验三C项错误;实验一的F2白花植株中的纯合子的比例为7/37,但白花植株中决定花色的基因至少存在一对隐性纯合子,故白花的自交后代均为白花不发生性状别离,所以实验一的F2白花植株中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别离的比例为100%,D项错误.审题技巧由实脸一数据可知,红花在F2中所占比例为27/64=(3/4)3,可推得植物的花色性状至少受三对等位基因限制,实验一B红花基因有三对等位基因杂合;实脸二中B红花基因中有两对等位基因杂合;实脸三中Fi红花基因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10.答案(1)12 (2)符合F?中BB、Bb、bb三种基因型的比例为1 : 2 : 1(F2中出现性状别离且别离比接近3 :1) (3)A以B为父本,品种乙为母本,子代中耐冷个体数与不耐冷个体数的比例为1 : 4 (4)31/33解析表格中,F2群体中限制耐冷性状的植株(AA):耐冷性状的植株(Aa):不耐冷的植株(aa)-l :5 :4,耐冷性状的植株(A_):不耐冷的植株(aa户6 :4或者3 :2.F?群体中限制抗稻飞虱的植株(B_):不抗稻飞虱的植株(bb)=(520+l 038) : 517H3 : 1,说明抗稻飞虱性状遵循基因的别离定律.(1)水稻细胞中含有12对同源染色体,无性染色体,故对稻乙的基因组进行测序,需要测定12条染色体上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2)依据数据分析,F?中BB、Bb、bb三种基因型的比例为1 : 2 :1任2中出现性状别离且别离比接近 3 : 1),说明抗稻飞虱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别离定律.(3)正常情况F?中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数量比总是接近于1 :2:1.但是重复上述实验发现,F2中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数量比总是接近于1 :5:4,同时研究人员发现Fi产生的雌配子均正常成活,由此推测雄配子中A :: 4,可能是带有A基因的花粉成活率很低.可通过测交法检测被测者的配子,故以Fi为父本(Aa),品种乙为母本(aa),如果子代中耐冷个体数与不耐冷个体数的比例为1 : 4,说明父本Aa产生的带有A的雄配子中死亡3/4,存活1/40 (4)能稳定遗传的抗稻飞虱优良栽培稻基因型是BB,每代子代中均去除bb个体, 子〃代中BB的比例=(2“-1 )/(2"+1),那么到子五代中在淘汰了隐性个体后.BB所占的比例为(25-1)/(25+1)=31/33O。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课件课后习题专题突破练10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专题突破练10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一、单项选择题1•孟德尔利用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得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的遗传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 豌豆为闭花受粉植物,在杂交时应在母本花粉成熟前做人工去雄、套袋处理等,即高茎(可獲茎($)和矮茎(引>高茎( S)B.杂交实验过程运用了正反交实验C•两亲本杂交子代表现为显性性状,既证明了孟德尔的遗传方式又否定了融合遗传演绎”过程指的是对测交过程的演绎D.实验中运用了假说一演绎法,雌雄个体中性状分离比差异原因的分析,最可能的是()A. 无角为显性性状,且有角和无角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B. 有角为显性性状且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雄性亲本产生的隐性配子有1/2不育C. 有角为显性性状且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子代中雌性有角个体中有3/4死亡杂合子个体在雄性中表现有角而在雌性中表现无角D. 有角和无角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或雌雄个体均为一半有角、一半无角,与题干不相符,则有角和无角基因不位于X染色体上,A项错误;若有角为显性性状且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雄性亲本产生的隐性配子有1/2不育,则子一代产生的雌雄个体有角和无角的比例为2:1,与题干不相符,B项错误;若有角为显性性状且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子代中雌性有角个体中有3/4死亡,计算出子一代中有角与无角的比例,与题干不相符,C项错误;若有角和无角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杂合子个体在雄性中表现有角而在雌性中表现无角,计算出子一代雄性中有角与无角比例为 3 : 1;雌性中有角与无角比例为 1 : 3,与题干相符,D项正确。
3. (2019福建厦门质检)鹦鹉控制绿色(A)、黄色(a)和条纹(B)、无纹(b)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
两纯合亲本杂交,F1全为绿色条纹,F2的表现型比例为7 :1 :3 : 1,研究得知F2表现型比例异常是某种基因型的雄配子不育导致的。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亲本的表现型是绿色无纹和黄色条纹B. 不育的雄配子和基因组成是Ab或aBC. F2中纯合子占1/4,杂合子占3/4D. 对F1中的雌性个体进行测交,子代的表现型比例为 1 : 1 : 1 : 1答答案A解析由题意可知,F1全为绿色条纹,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F1基因型为AaBb,若无致死现象,则F2的表现型比例应为9(A_B_) : 3(A_bb) : 3(aaB_) : 1(aabb)又知后代出现7 : 1 : 3 : 1的异常比例是某种基因型的雄配子不育导致的,根据数量差异,可推知不育的雄配子基因型应为Ab或aB。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四 第2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强化训练
第2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考纲要求 高考印证 备考策略 2013 2014 20151.孟德尔实验的科学方法(Ⅱ) 1.命题趋势:以遗传学实验或遗传系谱图为背景,结合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等知识进行考查。
2.备考指南:(1)比较辨析法区别遗传的相关概念。
(2)规律总结法突破分离定律解题技巧,以一个题总结出一类题的解决方案。
(3)以基因型、表现型的推断及概率计算为核心,结合遗传实验的设计和特定条件下自由组合定律的变式应用进行复习。
(4)结合对应的遗传图谱或遗传病实例,突破伴性遗传。
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Ⅱ) T32(1)T32(1) 3.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伴性遗传(Ⅱ) T32(2)T32 T32(2) 4.人类遗传病的类型(Ⅰ)5.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Ⅰ)6.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Ⅰ) 7.实验: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1.(2015·高考全国卷Ⅱ,T32,10分)等位基因A 和a 可能位于X 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
假定某女孩的基因型是X A X A 或AA ,其祖父的基因型是X A Y 或Aa ,祖母的基因型是X A X a 或Aa ,外祖父的基因型是X A Y 或Aa ,外祖母的基因型是X A X a 或Aa 。
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能否确定该女孩的2个显性基因A 来自于祖辈4人中的具体哪两个人?为什么?(2)如果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那么可判断该女孩两个X A 中的一个必然来自于________(填“祖父”或“祖母”),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外,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另一个X A 来自于外祖父还是外祖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突破练10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1.(2019山东济宁期末)水稻体细胞有24条染色体,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
非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而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
下列有关水稻的叙述,正确的是()A.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必须用纯种非糯性水稻(AA)和糯性水稻(aa)杂交,获得F1,F1再自交B.用纯种非糯性水稻(AA)和糯性水稻(aa)杂交获得F1,F1再自交获得F2,取F1花粉加碘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蓝黑色花粉粒占3/4C.若含有a基因的花粉50%的死亡,则非糯性水稻(Aa)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是2∶3∶1D.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2.(2019福建厦门外国语学校月考)某哺乳动物有角与无角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有角父本与无角母本杂交后产生的子一代中:雄性中有角与无角比例为3∶1;雌性中有角与无角比例为1∶3。
关于子代雌雄个体中性状分离比差异原因的分析,最可能的是()A.无角为显性性状,且有角和无角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B.有角为显性性状且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雄性亲本产生的隐性配子有1/2不育C.有角为显性性状且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子代中雌性有角个体中有3/4死亡D.有角和无角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杂合子个体在雄性中表现有角而在雌性中表现无角3.(2019福建厦门质检)鹦鹉控制绿色(A)、黄色(a)和条纹(B)、无纹(b)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
两纯合亲本杂交,F1全为绿色条纹,F2的表现型比例为7∶1∶3∶1,研究得知F2表现型比例异常是某种基因型的雄配子不育导致的。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亲本的表现型是绿色无纹和黄色条纹B.不育的雄配子和基因组成是Ab或aBC.F2中纯合子占1/4,杂合子占3/4D.对F1中的雌性个体进行测交,子代的表现型比例为1∶1∶1∶14.(2019山东济宁期末)如图所示,某种植物的花色(白色、蓝色、紫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D、d和R、r)控制。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植株DdRr自交,后代紫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1/6B.该种植物中能开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C.植株Ddrr与植株ddRR杂交,后代中1/2为蓝花植株,1/2为紫花植株D.植株DDrr与植株ddRr杂交,后代中1/2为蓝花植株,1/2为紫花植株5.(2019山西太原期末)下列关于人类性染色体和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遗传上不一定与性别相关联B.理论上,X染色体单基因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C.某对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该等位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D.正常情况下,男性的生殖细胞和某些体细胞可不含Y染色体6.(2019湖南长沙长郡中学月考)果蝇的X、Y染色体有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X、Y染色体同源区段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出现性别差异B.通过杂交组合1可判断刚毛对截毛为显性C.通过杂交组合2,可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D.通过杂交组合3,可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7.某科研小组用一对表现型都为圆眼长翅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子代中圆眼长翅∶圆眼残翅∶棒眼长翅∶棒眼残翅的比例,雄性为3∶1∶3∶1,雌性为5∶2∶0∶0,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圆眼、长翅为显性性状B.决定眼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子代圆眼残翅雌果蝇中杂合子占2/3D.雌性子代中可能存在与性别有关的致死现象8.(2019福建漳州质检)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遗传病再发风险率估算需要确定遗传病类型B.调查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时需要选择多个患病家系进行调查C.抗维生素D佝偻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D.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比较高,环境因素对其发病无影响9.(2019河南驻马店期末)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假设在一个数量较大的群体中,男女比例相等,X B的基因频率为80%,X b的基因频率为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群体男性中的X b的基因频率高于20%B.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不可能生出患色盲的孩子C.在这一人群中,X b X b、X b Y的基因型频率依次为2%、10%D.如果不采取遗传咨询、基因诊断等措施,该群体中色盲的发病率会越来越高10.(2019广东佛山质检)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如下,其中深色个体代表患者。
已知Ⅰ-1不携带致病基因,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Ⅲ-5和Ⅲ-6很可能携带致病基因B.Ⅱ-6与某正常女性结婚,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2C.需要对Ⅲ-8进行基因诊断来确定其是否携带致病基因D.由图中女患者多于男患者可判断此病最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1.(2019湖南常德期末)鸡的芦花(显性)和非芦花(隐性)由性染色体上非同源区段一对等位基因(A、a),毛腿与光腿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某正常个体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牝鸡司晨”是我国古代人民早就发现的性反转现象,原来下过蛋的母鸡,却变成了公鸡的样子,且发出公鸡样的啼声。
从遗传的物质基础和性别控制的角度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2)某养鸡场欲通过一次杂交实验,达到根据后代羽毛特征对早期的雏鸡按雌雄分开饲养的目的,请选择亲本基因型:。
(3)现用一只正常毛腿芦花公鸡与另一只正常毛腿芦花母鸡交配,后代中出现了3/16光腿芦花鸡,则说明毛腿性状为(填“显性”或“隐性”)。
(4)如果上图所示母鸡性反转成公鸡,这只公鸡与基因型为bbZ a W正常母鸡交配,则子一代的性别及比例为,若子一代无性反转现象,则子一代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子二代中基因型有种,其中光腿芦花雌鸡的比例为。
参考答案专题突破练10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1.C解析要验证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可以用纯种非糯性水稻(AA)和糯性水稻(aa)杂交,获得F1,F1再自交,也可以用纯种非糯性水稻(AA)和糯性水稻(aa)杂交,获得F1,取F1花粉加碘染色,A项错误;用纯种非糯性水稻(AA)和糯性水稻(aa)杂交,获得F1,F1再自交获得F2,取F1花粉加碘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蓝黑色花粉粒占1/2,B项错误;若含有a基因的花粉50%死亡,则非糯性水稻(Aa)产生的花粉为2/3A、1/3a,卵细胞为1/2A、1/2a,则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是AA∶Aa∶aa=2∶3∶1,C项正确;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可产生稻穗,但没有米粒,D项错误。
2.D解析若有角和无角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无角为显性性状,则子一代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全为无角,或雌雄个体均为一半有角、一半无角,与题干不相符,则有角和无角基因不位于X染色体上,A项错误;若有角为显性性状且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雄性亲本产生的隐性配子有1/2不育,则子一代产生的雌雄个体有角和无角的比例为2∶1,与题干不相符,B项错误;若有角为显性性状且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子代中雌性有角个体中有3/4死亡,计算出子一代中有角与无角的比例,与题干不相符,C项错误;若有角和无角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杂合子个体在雄性中表现有角而在雌性中表现无角,计算出子一代雄性中有角与无角比例为3∶1;雌性中有角与无角比例为1∶3,与题干相符,D项正确。
3.A解析由题意可知,F1全为绿色条纹,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F1基因型为AaBb,若无致死现象,则F2的表现型比例应为9(A_B_)∶3(A_bb)∶3(aaB_)∶1(aabb),又知后代出现7∶1∶3∶1的异常比例是某种基因型的雄配子不育导致的,根据数量差异,可推知不育的雄配子基因型应为Ab或aB。
不育的雄配子类型为Ab或aB,而亲代为纯合亲本,故不可能为绿色无纹(AAbb)和黄色条纹(aaBB),A项错误,B项正确;因雄配子类型Ab或aB 致死,以Ab致死为例分析,基因型为AaBb的雌雄个体交配,影响AABb(1/16)、AAbb(1/16)、AaBb(1/16)、Aabb(1/16)四种类型的个体,F2中其他基因型占12/16,纯合子占3/12=1/4,杂合子占3/4,C项正确;F1中的雌性个体基因型为AaBb,因其配子均正常,故进行测交,子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表现型比例为1∶1∶1∶1,D项正确。
4.A解析DdRr自交,后代中D_R_(蓝色)∶D_rr(紫色)∶ddR_(紫色)∶ddrr(白色)=9∶3∶3∶1,后代紫花占6/16,紫花纯合子DDrr占1/16,ddRR占1/16,共2/16,可知后代紫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1/3,A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D_rr或ddR_,即DDrr、Ddrr、ddRR、ddRr四种,B项正确;Ddrr×ddRR→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Rr(蓝色)∶ddRr(紫色)=1∶1,C项正确;DDrr×ddRr→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Rr(蓝色)∶Ddrr(紫色)=1∶1,D项正确。
5.D解析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遗传上与性别相关联,A项错误;理论上,X 染色体单基因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B项错误;某对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该等位基因的遗传仍然遵循分离定律,C项错误;正常情况下,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X和Y这对同源染色体分离并分别进入到不同的子细胞中,所以男性的生殖细胞可能不含Y染色体,男性成熟的红细胞(属于体细胞)没有细胞核,因此不含Y染色体,D项正确。
6.C解析根据杂交组合1可知,刚毛为显性,截毛为隐性,其基因型分别用B、b表示;根据杂交组合2、3子代性状可知,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特点是隐性母本将隐性性状遗传给子代雄性个体,而杂交组合3中F1中雄性都是刚毛,说明控制刚毛和截毛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X、Y染色体同源区段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出现性别差异,A项正确;通过杂交组合1可判断刚毛对截毛为显性,B项正确;杂交组合2中,若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P截毛(X b X b)×刚毛(X B Y)→F1刚毛(X B X b)∶截毛(X b Y)=1∶1,若基因位于同源区段上,则P截毛(X b X b)×刚毛(X B Y b)→F1刚毛(X B X b)∶截毛(X b Y b)=1∶1,两种情况下F1结果相同,因此不能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C项错误;杂交组合3中,若基因位于同源区段上,P截毛(X b X b)×刚毛(X b Y B)→F1截毛(X b X b)∶刚毛(X b Y B)=1∶1,故通过杂交组合3,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