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制芳烃技术进展与发展前景_董丽

生物质制芳烃技术进展与发展前景_董丽
生物质制芳烃技术进展与发展前景_董丽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2013年第32卷第7期·1526·

化工进展

生物质制芳烃技术进展与发展前景

董丽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上海 201208)

摘要:对目前利用生物质生产芳烃几种路线以及研究进展进行评述。介绍了前景较好的代表性工艺,如:Anellotech公司开发的生物质热解制芳烃(Bio-Aromatics TM)工艺、Virent公司开发的生物基氢解糖类经过催化转化制PX(Bio-Forming TM)工艺以及Gevo公司开发的生物质异丁醇制芳烃工艺,并详细分析了各工艺的原料来源、工艺流程、工艺条件等特点。分析几种生物质芳烃工艺生产成本,并对照传统石脑油裂解重整制芳烃生产成本,分析各工艺经济性后,得出结论:Anellotech公司开发的生物质热解制芳烃工艺经济性成本与经济性最佳。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生物质制芳烃的研究应当以提高原料利用效率、增加芳烃产率和选择性为重点,开发适合生物质转化反应的催化剂和反应器。

关键词:生物质;芳烃;气化;热解;水解

中图分类号:TQ 031;TQ 35;Q 8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13)07–1526–08 DOI:10.3969/j.issn.1000-6613.2013.07.013

Development of aromatics production from biomass

DONG Li

(Shanghai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SINOPEC,Shanghai 201208,China)Abstract:Research progress and production routes of aromatics from biomass are reviewed. Several promising representative processes,such as Bio-Aromatics TM developed by Anellotech which produces BTX by catalytic pyrolysis,BioForming TM developed by Virent which produces BTX by catalysis of sugars and the process developed by Gevo which produces PX from bio-based isobutanol.

Characteristics of above mentioned processes are analyzed,such as source of raw materials,process flow,process condition etc. Compared with production cost of traditional naphtha cracking process,production cost and economics of bio-aromatic processes are discussed. Bio-Aromatics TM process is most cost effective. Future research on bio-aromatics should focus on improvement of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biomass and yield and selectivity of aromatics,and development of newly catalyst and reactor fit for conversion of biomass.

Key words:biomass;aromatics;gasification;pyrolysis;hydrolysis

芳烃(包括苯、甲苯、二甲苯,简称BTX)是重要的基本有机原料,利用芳烃资源可衍生出多种产品链,广泛用于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单体、涂料、燃料、医药以及精细化学品等领域。目前国内外芳烃生产主要依赖石油资源,在芳烃联合生产装置中,在催化剂和高温高压的条件下经过加氢、重整、芳烃转化、分离等过程获得苯、甲苯、二甲苯,工艺复杂。石油等化石燃料储量有限,随着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原油价格不断上升,以石油为主导的化工工业成本也不断攀升。不仅如此,石油炼化过程中产生大量副产物及其它有毒气体和废料,严重污染环境。因此,寻找可再生、环保型的替代原料并将其转化为芳烃产品便引起了国内外许多公司和研

收稿日期:2013-01-07;修改稿日期:2013-01-29。

作者:董丽(1987—),女,硕士,助理工程师,目前从事情报调研和技术经济性分析工作。E-mail dongl.sshy@。

第7期董丽等:生物质制芳烃技术进展与发展前景·1527·

究机构的关注。

生物质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太阳能和植物的光合作用,包括植物、农作物、林产物、海产物、农林废弃物、城市废弃物(报纸、天然纤维等),相对于石化资源而言储量更加丰富,而且可再生[1]。全球每年生物质产量约2000亿吨,且80~200亿吨的原始生物质也有开发的潜力[2]。生物质通过合理转化可以生产多种有机化学品和燃料,利用生物质制芳烃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不仅可以减少芳烃生产对石化与燃料的依赖性,也是缓解全球石油资源稀缺的替代工艺。

1 生物质制芳烃工艺发展现状

近年来,全球多家石油化工公司、生物化学品公司和高校均对生物法制苯、甲苯、二甲苯工艺产生浓厚兴趣,开发了多种制备线路,并取得实验室研究成果。在生物质制芳烃工艺路线方面,除发酵路线外,与化工过程较为接近、且有发展前景的工艺路线有3条:生物质先气化为合成气,再以合成气为原料经C1化工路线生产燃料和化学品;生物含烃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热解,可生产烯烃、芳烃等产品;以生物质发酵的酮、醇类等发酵产物为原料,制备乙烯、丙烯、二甲苯等芳烃产品。国外多家公司在这些工艺开发上已取得初步成果,有的已计划建设工业装置,值得重点关注。以生物质为原料制芳烃的几种途径如图1所示。

1.1 生物质经合成气制芳烃

生物质气化是生物质利用的重要方向之一,是在高温条件下,将生物质燃料中的可燃部分转化为可燃气的热化学反应。生物质气化的原料来源广泛,可以用秸秆、薪柴、林业加工废弃物等废弃物资源,生物质气化的产品即合成气,是一碳化工的源头,可以用来生产甲醇、合成油等各种化工产品。

目前,利用合成气制芳烃的途径主要有两种:

图1 生物质制芳烃利用途径合成气经费托合成制芳烃、合成气经甲醇制芳烃。

1.1.1 合成气经费托合成制芳烃

费托合成(Fischer-Tropsch)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合成气制燃料、化学品的生产工艺。自1923年发明以来,受到广泛的关注,南非Sasol、美国Shell、Rentech等公司开发了多种费托合成技术。目前费托合成的原料合成气大多来自煤气化,以生物质作为气化原料与费托合成相结合,将合成气转化为燃料及其它化学品也是生物质利用路线之一。费托合成按其反应体系的温度可分为低温费托技术和高温费托技术两大类。以Sasol公司开发的费托合成技术为例,低温费托合成反应温度约250 ℃,绝大部分产品为烷烃,不含芳烃;高温费托合成反应温度约350 ℃,产品中烯烃和烷烃含量超过80%,芳烃含量约6%[3]。可见,虽然费托合成可作为生物质气化的一种转化方式,但其主要产品烷烃和烯烃,芳烃仅占很小的一部分。

1.1.2 合成气经甲醇/二甲醚制芳烃

目前,合成气制甲醇/二甲醚技术成熟,且国内甲醇产能过剩,将甲醇作为高附加值化学品的生产原料进行综合利用不仅能消化部分甲醇产能,也为芳烃生产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早在1985年,Mobil公司就在其专利中首次公布了甲醇、二甲醚转化制芳烃的研究成果,但芳烃产率不高[4]。2002年Chevron Phillips公司也在专利中公布了采用两种分子筛催化剂由甲醇、二甲醚为原料联合生产芳烃的技术[5]。

近年来,国内甲醇、二甲醚芳构化的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包括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的固定床甲醇、二甲醚制芳烃(MTA)技术[6]和清华大学的甲醇、二甲醚循环流化床制芳烃(FMTA)技术[7]。其主要原理是:以甲醇或二甲醚为原料,采用改性ZSM-5催化剂,将甲醇、二甲醚转化为以芳烃尾注的产物,经冷却分离将气相产物低碳烃和液相产物分离,液相产物萃取得到芳烃,低碳烃类进一步芳构化。目前,采用FMTA技术的100吨/年实验装置已连续稳定运行上千小时。2010年6月,中国华电集团已决定采用清华大学的FMTA技术在山西建设万吨级中试装置和工业化项目[8]。此外,河南煤化集团研究院与北京化工大学合作对甲醇芳构化催化剂性能改进开展研究,并取得阶段性成果[9]。

无论是生物质通过费托合成还是经甲醇制芳烃,都需要经过生物质向合成气的转化。与煤相比,生物质作为气化原料具有:挥发分高、固定碳含量

化工进展 2013年第32卷·1528·

低的特点,其灰分和热值明显低于煤炭,且生物质硫含量、氮含量低,气化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较少,对环境影响小[10],是一种优良的合成气生产原料。但生物质的能量密度低,存在气化时温度过低、过程不易控制、设备易腐蚀、生成焦油多等诸多问题。不仅如此,生物质气化过程中生物质原料中约有50%的碳被转化成二氧化碳而不是一氧化碳,气化效率低于煤炭。因此,目前合成气的生产原料仍然以煤为主,目前甲醇制芳烃新建装置都是采用煤气化产生的合成气为甲醇原料,未见采用生物基合成气生产甲醇的报道。

1.2 生物质热解制芳烃

生物质热解法制芳烃是以含烃的固态生物质(如木质、农产品、海洋植物、代谢废料、纤维废料等)为起始原料,将其加热分解产生热解产品(挥发有机物),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经脱氢、脱羰、脱羧、异构化、聚合等一系列复杂反应,获得苯、甲苯、萘、二甲苯、烯烃等产品。虽然同为全生物质流程,热解工艺不同于气化工艺。气化过程产生由CO、H2、CH4组成的合成气。而热解工艺则将生物质直接转化为液体燃料。

美国马赛诸萨州立大学对生物质木质素催化裂解制芳烃工艺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开发了Biomass to Aromatic TM工艺[11],并成立Anellotech公司致力于将其推向工业化生产。Biomass to Aromatic TM工艺以非粮食类生物质(植物秸秆、废木材等)为原料,通过CFP TM(catalytic fast pyrolysis,催化快速热解)技术制芳烃,是目前发展前景较好的生物质热解制芳烃工艺[12]。2011年,该工艺建成实验装置,Anellotech计划与合作者在2014年建成BTX产能为800万加仑(2.6万吨/年)的工业化装置[13]。

Biomass to Aromatic TM工艺的流程如图2。

CFP TM技术生物质所含的结构性分子(纤维素

图2 Biomass to Aromatic TM工艺的流程图[14]和木质素)局部热解为热解蒸气后,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经一系列反应最终转化为燃料产品和芳烃,同时产生焦炭、CO、CO2和水。工艺控制关键在于提高芳烃产品选择性,同时降低结焦。Anellotech公司开发的Biomass-to-Aromatic TM工艺将固态生物质原料(如木材废料、玉米秸秆、甘蔗渣等)干燥后研磨至粉末,与粉状ZSM-5催化剂混合送入高温循环流化床反应器中,以气体涡流的形式充分混合并加热;一定条件(600 ℃,0.1~0.4 MPa)下,原料粉末经过催化剂孔道时迅速转化为芳烃,并在催化剂表面产生积碳使其失活;失活催化剂和反应产物一并移至网状分离器,反应物经冷凝、提纯可获得BTX产品,催化剂则送入再生系统恢复活性后返回反应器循环利用。再生系统内部催化剂烧焦所产生的热量可用于工艺供热和供能。为防止水和氧气对反应温度控制产生不良影响,工艺过程采用无氧无水条件,反应物流以工艺产生的H2或CO/CO2气体作为载体[14]。

Biomass-to-Aromatic工艺是一种高效的生物质转化工艺,所有化学反应在一个流化床中完成,有效提高芳烃选择性和产率,具备良好的工艺可行性。其工艺设备(反应器、催化剂再生器等)与石油炼化(如FCC)装置类似,同时保证了快速的热交换和流体动力以避免催化剂结焦,可依托现有炼化装置进行改造;工艺催化剂采用石油炼化工业中广泛应用的含有多孔硅/铝构造的ZSM-5沸石,虽然催化剂具体组成尚未公开,但据称催化剂成本并不高昂。不仅如此,工艺过程所产生副产(焦炭、水、气体、烯烃等)均可得到有效利用,装置能源经济性良好[15]。

据Anellotech称,采用该工艺目前1 t生物质可生产50加仑BTX产品,产率可达40%,预计未来BTX产率可达85加仑/吨生物质[13]。当原油价格为50~60美元/桶时,由于产品无需进行进一步加工,该工艺具备与石油原料路线生产的BTX相竞争的成本优势[16]。

1.3 生物基氢解糖类经过催化转化工艺制PX

生物质原料富含植物纤维,其中的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可以通过发酵酶解或催化剂加氢分解为醇、酚醛、酮、呋喃、酸等多种小分子混合的氢解物。在一定的反应条件和催化剂作用下,氢解物可经脱氧、脱氢、环化等系列反应转化为芳烃产品。

美国Virent公司与Wisconsin-Madison大学合

第7期董丽等:生物质制芳烃技术进展与发展前景·1529

·

图3 BioForming TM工艺流程图

作,将植物纤维水解与传统催化加氢技术相结合,开发了BioForming TM工艺,于2011年宣布可从100%可再生的植物基糖类中成功制得PX产品,并为产品申请商标BioPX TM[17]。Virent公司目前正在与潜在的合作伙伴和客户探讨进一步扩大现有1万加仑/年示范装置能力大规模商品化的途径,预计2015年将建成第一个商业化生物基PX装置。

BioForming TM工艺流程如图3。

BioForming TM工艺是在美国Virent公司纤维素多糖催化(CLS)技术的基础上发展的。生产原料来源广泛,包括玉米、甘蔗和木质等生物质。工艺过程包括:将生物质原料(玉米秸秆、木材废料)水解转化为富含碳水化合物(醇、糖、醛)的水解液;利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开发的液相重整(APR)技术,将糖类混合物脱氧转化为单氧化合物(醇、醛等),同时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APR反应器为并流下行多管反应器,以活性碳负载铂和铁/铼金属的非均相催化剂,在低温(≤400 ℃)、低压(≤5 MPa)的条件发生系列反应[18];APR重整产品经连续催化缩合和加氢脱氧反应获得富含C5+烷烃、异构烷烃以及芳烃的粗产品,经简单分离即可得到高辛烷值生物汽油和PX产品。加氢重整所需氢气可使用APR反应副产氢气,也可追加外源氢气,副产C1~C4轻烃可作为工艺热源。

BioForming TM工艺所得重整产品组成与传统石油炼化的重整产品组成十分接近,如图4所示。

从产品液相色谱图和产品主要组分(表1)可以看出,Virent产品分布接近商用89号汽油,简单分离后即可作为现代商用汽油的的替代品投入使用;而富含的C7/C8芳烃组分(BTX)则可单独分

图4 BioForming TM产品液相色谱比较图

表1 BioForming TM产品组分表

组分体积分数/%

样品

链烷烃环烷烃芳烃总计石油炼化重整产品22.5 0.7 60.8

84

BioForming TM产品20.6 3.9 64.4

88.9

离作为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BioForming TM工艺将APR技术

与传统催化加氢、缩合等技术相结合,反应装置可

在现有炼化装置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每加仑产品的

投资成本仅1.75~3美元;副产烯烃既可作为副产

品也可用于装置供能,过程经济性良好。

1.4 以可再生原料制造的有机化学品制芳烃

近年来,以生物质为原料生产有机化学品的技

术层出不穷,一些生产商也另辟蹊径,先采用成熟

工艺将生物质转化为附加值较低有机化学品,再将

生物基化学品转化为附加值更高的芳烃产品。

2009年,美国Gevo公司开发了以可再生原料

化工进展 2013年第32卷·1530·

发酵制醇类的GIFT TM(Gevo’s Integerated Fermentation Technology)工艺,并以生物质醇为原料生产PX,已获得实验室产品,正与日本东丽工业公司合作建设工业化装置[19];Gevo目前与美国South Hamton Resources化学品公司合作,购买了Agri-Energy公司的生物质乙醇装置并改造成产能为1800万加仑/年的异丁醇装置,在2012年第一季度建成。另外,美国德州South Hampton Resource 公司装置上计划建设生物异丁醇基PX实验装置,预计在2014年能获得生物基PX产品。

Gevo开发的以生物基醇类(主要为异丁醇)为原料制芳烃的生产工艺流程如图5所示。

将生物质原料由GIFT TM工艺转化的C4醇类(异丁醇)[20-22]送入固定床管式脱氢反应器,采用BASF AL-3996型γ-铝催化剂进行脱氢反应,在250~350 ℃、0.4~1.4 MPa的条件下得到C4烯烃(异丁烯),异丁醇转化率超过99%;所得丁烯在聚合反应器中,以150~180 ℃、5.2 MPa下以ZSM-5为催化剂获得C8烯烃(2,4,4-三甲基戊烯、2,5-二甲基己烯),未聚合的异丁烯可作为稀释剂返回脱氢环化反应器,以有效提高PX选择性;C8烯烃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脱氢环化,在高温(400~600 ℃)低压(≤0.1 MPa)的条件下,采用含有氧化铬和铝的BASF D-1145E1/8型催化剂获得可再生PX产品,其PX选择性超过75%,纯度达99%,可直接用于进一步氧化生产PTA或PET。

该工艺可在温和环境下实现PX转化,避免在环化反应中由于高温造成的原料裂解副产物;同时,工艺可直接生产高纯度PX产品,省去了异构化、芳烃分离等复杂工艺,生产过程相对简单。缺点在于:脱氢环化催化剂在高温环境下容易积炭,每15 min需移出再生,需要多个反应器切换操作。

根据Gevo与日本东丽公司于2011年2月签订的协议,自2012年Gevo将供应 1000吨/年生物基PX,供应量将在5年内增长至5000吨/年。此外,Gevo还探索了生物基丙酮制二甲苯工艺,采用晶体粒度为2000 nm的ZSM-5分子筛作为催化剂,丙酮经过连锁反应合成异丁烯后裂解得到二甲苯产品[23],但目前还未见工业化报道。

1.5 其它生物质芳烃转化路线

除上述正在工业化的代表工艺外,多个大型石油炼化公司及高校也积极地开展生物质芳烃转化技术开发。

UOP在其专利中采用生物质原料(葡萄糖或多糖)合成DMF(二甲基甲酰胺),并与乙烯通过催化环加成(Diels-Alder)生成DMF的呋喃环,随后与氧杂双环庚烯衍生物开环并脱水得到PX[24-25]。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以生物质线性单烯(乙烯、丙烯、丁烯以及C5/C6烯烃)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对应的C5/C6共轭二烯(1,3戊二烯、2,4-己二烯等),并进一步与乙烯发生加氢环化(Diels-Alder)反应得到带有1~2个甲基的环己烯,最后催化脱氢得到甲苯和二甲苯产品[26]。

此外,采用生物质原料与传统蒸气裂解工艺相结合也是实现生物基芳烃生产的有效途径。BASF 公司以生物质热解油或木质素也作为热解原料,经临氢催化裂解反应转化为烯烃和芳烃,提纯后产品与石油炼制产品类似,且不需要改变生产装置基础设施的配置[27]。韩国SK能源公司将煤或木材液化得到生物质合成油,分离后:C1~C5组分进入轻

图5 生物质异丁醇制PX工艺流程图

第7期董丽等:生物质制芳烃技术进展与发展前景·1531·

烃分离过程生产烯烃,C6~C10组分进入芳烃分离单元和烷基转移单元,得到苯、甲苯、二甲苯产品,C11+重油经回收进入加氢单元循环利用[28]。该工艺所生产的BTX浓度高,同时选择性生产丙烯等低碳烯烃,使总产品价值得到提升。Total采用生物基油脂(如椰油)为蒸汽裂解原料,部分加氢处理后与石脑油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蒸汽裂解,产品分馏后可获得烯烃、双烯烃、芳烃和汽油等产品[29]。但该方法主要产品为C1~C4烯烃,芳烃含量较低。

2 生物质制芳烃工艺经济性分析

上述几种生物质制芳烃新工艺是目前发展前景较好的工艺路线,由于所用生物质原料、工艺特点、投资费用、技术复杂程度各不相同,其经济性存在差异。下文将通过对几种代表性工艺对比,以及芳烃产品生产成本估算对几种新工艺的工业化前景进行分析。

2.1 几种生物质芳烃工艺的对比

根据对比分析,3种生物质芳烃生产工艺条件都较为温和,都未涉及严苛的高温流程,其能源经济性明显优于传统炼化工艺(见表2)。从工艺流程上看,以Gevo开发的生物质异丁醇制PX工艺最为复杂,预处理阶段需经过发酵工艺获得异丁醇,PX 转化也需要多个反应条件各不相同的反应器连续操作,工艺最为复杂;从原料来看, Gevo异丁醇工艺采用玉米作为原料,价格虽不高,但属于粮食作物,受采收季节影响较大,且需经发酵为异丁醇后才能转化为PX,原料利用率较低;Biomass-to- Aromatic TM工艺采用生物质多糖为原料,价格最高,且需加氢预处理;Biomass-to-Aromatic TM工艺采用非粮生物质:木屑作为原料,价格低廉,且仅需研磨干燥处理,是过程最简单、原料最易得的生物质芳烃生产工艺。

2.2 芳烃工艺的经济性分析

根据2011年墨西哥湾的化工装置经济性参数,对3种代表性生物质芳烃工艺进行经济性分析,并与传统石脑油裂解工艺进行对比。为统一计算标准,以各生产工艺产能为25万吨/年PX的生产装置为例,对装置建设投资费用以及PX产品的生产成本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见,PX产能同为25万吨/年的情况下,3种生物质制PX工艺中以Virent生物质水解制PX 的投资费用最高,需要10.59亿美元,但都远远低于传统石脑油裂解工艺所需的19.30亿美元。其中,

表2 3种生物质芳烃工艺条件对比

开发公司

项目

Anellotech Gevo Virent 生产工艺Biomass-to-Aromatic TM异丁醇制PX BioForming TM

工艺繁简性简单复杂简单

投资费用中低高

原料种类木屑玉米多糖

原料来源广泛有季节性广泛

原料价格低廉受市场调控较高

原料预处

理方式

研磨、干燥发酵制异丁醇氢解为小分

子有机物

反应条件低温高压低温低压低温低压

催化剂处理循环再生循环再生不需再生

表3 生物基PX工艺经济性分析

开发公司

项目

Anellotech Gevo Virent

传统炼化

公司

生产工艺Biomass to

Aromatic TM

生物基异

丁醇制PX

BioFor

ming TM

石脑油裂解

PX产能/万吨?年?125 25 25 25 总投资费用/亿美元8.49 6.09

10.46 19.30 原料种类木屑玉米糖原油

原料单价/$?t?188.18 246.1 318 904.6

原料单耗/$?t?17.897 8.66 5.60 2.845 吨产品原料成本/$?t?1696.42 1990.97 1782.19 2573.25

催化剂及辅料成本/$?t?118.02 79.62 281.63 18.08

总原料成本/$?t?1714.44 2070.59 2063.82 2591.33

副产收益/$?t?1?372.62 ?790.14 ?1212.75?1736.04

公用工程/$?t?166.88 109.08 107.69 163.16

可变成本/$?t?1408.71 1389.53 958.76 1018.45

固定成本/$?t?1156.89 110.42 210.17 83.54

总现金成本/$?t?1565.60 1499.95 1168.93 1101.98

折旧/$?t?1270.80 178.28 329.00 140.72

总生产成本/$?t?1836.40 1678.23 1497.93 1242.70

Gevo开发的生物基异丁醇制PX工艺投资费用最低,仅需6.09亿美元。

各工艺原料价格和单耗不同,使其原料成本呈

现较大差异,原油价格远远高于其它生物质原料。

所以,尽管裂解工艺原油单耗较低,其原料成本还

是远高于3种生物质芳烃工艺。3种生物质路线中,BioForming TM工艺采用糖类为原料,虽然原料价格

化工进展 2013年第32卷·1532·

较高,但单耗低,其原料成本略低于Gevo异丁醇制PX工艺,但由于其催化剂和辅料成本较高,最终二者的总原料成本不相上下;而Biomass to Aromatic TM工艺采用价格最低的木屑作为原料,加上工艺催化剂成本低廉,其原料总成本最低。

从几种工艺的PX总生产成本来看,虽然传统石脑油裂解工艺原料成本和投资相关费用最高,但由于裂解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石化副产品,这部分收益使其最终生产成本仅需1242.70美元/吨。而Gevo异丁醇制PX工艺和虽然投资费用较低,但其异丁醇原料费用较高,且副收益有限,最终生产成本高于其它两种路线。Virent公司的工艺虽然原料成本较高,但由于副产收益客观,表现出相当低的现金成本,但一旦考虑与投资相关的费用以后,其生产成本也高于石脑油裂解工艺。Anellotech公司的工艺投资费用不高,原料成本低廉、能源经济性优越,尽管副产收益有限,最终生产成本仅需836.40美元/吨,远低于石脑油芳烃装置和其它生物基路线。综上所述,成本经济性上看,只有Anellotech 公司的工艺可以与石脑油芳烃联合装置路线相竞争。

3 生物质制芳烃工艺存在的问题

与传统芳烃路线相比,生物质制芳烃工艺尚处于起步阶段,能否实现大规模生产还未得证实,在未来推广发展中,还存在许多潜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生物质目前利用的首要问题是保证物料供应的稳定性与可获得性。目前世界生物质储量远远超过化石资源,但生物质原料具有季节性、品种繁多、生产区域分散等特性,原料的获得需依赖高产量的农业经济。特别是目前我国林业和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以生物质为原料的芳烃生产规模将受到局限。

(2)生物质气化技术是气化制芳烃路线的难点,主要开发能够适应各种原料的气化技术、提高气化炉的能量转化效率、气化产物的后处理过程等。此外,通过开发新型高效催化剂提高芳烃产率也是提高生物质能源利用效率的途径。

(3)目前工业化规模的PX装置约100万吨/年,是生物基PX装置规模的4倍,而且需要建在可再生原料产地附近,要实现生物质的大规模应用,装置必须依靠高密度年产的作物生产,而国内现有农业生产模式无法满足生物质芳烃装置的原料需求,需要庞大的供应链来解决原料和运输问题,与传统供应链相比,物流成本将大幅增加。

(4)由生物质分解物向芳烃转化的工艺技术开发是热解和水解路线的关键,目前已公开的几种工艺生物质原料总转化率和总芳烃产率都不及传统石油路线。只有通过改进反应设备、催化剂等技术突破提高原料转化率和产品收率,才能使生物质芳烃转化

(5)芳烃产品的应用前景与产品纯度密切相关,生物质制化学品的产物众多、构成复杂,可控性差、有效产率低是一直存在的问题。如果不能提高目标产品的选择性和产率,生物质芳烃的生产将毫无经济性可言。

4 结语

生物质向芳烃转化路线是一条值得关注的芳烃生产路线。全球生物质资源丰富,且与化石资源相比,具备更优越的环境友好性。开发以生物质为原料的芳烃生产工艺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当前芳烃生产对石油资源的高度依赖,对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化石资源日益稀缺的情况下,利用生物质制芳烃产品的发展方向是毋庸置疑的,但目前生物质生产芳烃技术仍处于技术开发阶段。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机构开发了多种生物质制芳烃工艺,通过多种方法提高生物质利用效率和芳烃产率,取得了一定成果。有的已经实现了小规模工业化生产、投入商品市场。但由于生物质资源转化存在着原料分散、利用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等问题,生物质制芳烃在规模经济性上仍然和传统石化路线存在一定差距,还不具备替代化石资源大规模生产芳烃的条件。

长远来看,生物质制芳烃技术的开发应当以提高原料利用效率、增加芳烃产率和选择性为重点,开发适合生物质转化反应的催化剂和反应器。此外,依托现有裂解装置,将生物质资源作为部分原料,部分替代化石资源生产芳烃也是值得关注的利用方式。

参考文献

[1] 闵恩泽,吴巍. 可再生生物资源[J]. 化工进展,2002,21(5):

357-359.

[2] Lin Yan,Tanaka S. Ethanol fermerntation from biomass resources:

Current state and prospects[J]. 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2006,

69(6):628-642.

[3] 周从文,林泉. 费托合成技术应用现状与进展[J]. 神华科技,2010,

8(4):93-96.

第7期 董丽等:生物质制芳烃技术进展与发展前景

·1533·

[4] Chu Y ung-Feng ,Chester Arthur W. Aromatics production :US ,

4686312[P]. 1987-08-11.

[5] Drake Charles A ,Wu An-Hsiang Aromatics production from

oxygenated hydrocarbons :US ,20020099249[P]. 2002-07-25. [6]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甲醇转化制芳烃工艺及催化剂

和催化剂制备方法:中国,1880288[P]. 2006-12-20.

[7] 清华大学.一种甲醇或二甲醚转化制取芳烃的系统与工艺:中国,

101823929[P]. 2010-09-08.

[8] 中国石化有机原料情报中心站,华电集团拟建全球首套煤制芳烃

中试装置和工业化项目[J]. 石油炼制与化工,2011,42(2):46. [9] 中国石化有机原料情报中心站. 河南煤化与北京化工大学合作开

发煤制芳烃技术[J]. 石油炼制与化工,2011(12):15.

[10] 杜谋涛,袁晓东,郭和军.我国生物质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及展望[J].

能源与环境,2008(2):76-78.

[11] Katherine Bourzac. From biomass to chemicals in one step[R]. MIT

Technology Review ,2010-03-29.

[12] Jim Lane. Anellotech ,Umass ink license for breakthrough p -xylene

technology[R]. Biofuels Digest ,2012-11-29.

[13] Doris de Guzman. Chemicals firms venture into biomass feedstock[R].

ICIS Chemical Business ,2011-01-10.

[14] HuberGeorge W ,Cheng Yu-Ting. Catalytic pyrolysis of solid biomass

and related biofuels ,aromatic ,and olefin compounds :US ,20090227823[P]. 2009-09-10.

[15]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Systems and processes for catalytic

pyrolysis of biomass and hydrocarbonaceous materials for production of aromatics with optional olefin recycle and catalysts having selected

particle size for catalytic pyrolysis :WO ,2011031320[P]. 2011-03-17. [16] 章文. 美国开发纤维素制芳烃工艺[J]. 石油炼制与化工,2009

(40):46.

[17] Virent succeds in producing PX from 100% plant-based sugars[N].

Petro Chemical News ,2011-06-18:1.

[18] Huber G W ,Dumesic J A . An overview of aqueous-phase catalytic

processes for production of hydrogen and alkanes in a biorefinery[J]. Catalysis Today ,2006,111:119-132.

[19] Japan :Toray touts laboratory-scale success in production of biobased

PET Fiber[N]. Petro Chemical News ,2011-11-28:2.

[20] Matthew W Peters ,et al. Renewable xylenes produced from

biological C4 and C5 molecules :WO ,2012061372[P]. 2012-05-10. [21] Peters Matthew W ,Taylor Joshua D ,et al. Process for preparing

p -xylene from isobutanol :US ,20110087000[P]. 2011-04-14. [22] Hawkins Andrew C ,Glassner David A ,William A Evanko ,et al.

Methods for the economical production of biofuel from biomass :US ,20090226990A1[P]. 2009-09-10.

[23] Tago T ,Konno H ,Sakamoto M ,et al. Selective synthesis for light

olefins from acetone over ZSM-5 zeolites with nano-and macro- crystal sizes[J]. 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 ,2011,403(1-2):183-191. [24] Universal Oil Product Company. 对二甲苯和对苯二甲酸的碳水化

合物途径:中国,102482177[P]. 2012-05-30.

[25] Timothy A Brandvold. Carbohydrate route to para-xylene and

terephthalic acid :US ,20100331568[P]. 2010-12-30.

[26] Brookhart Maurice ,Findlater Michael ,et al. Synthesis of para-xylene

and toluene :WO ,2012061272A3[P]. 2012-07-12.

[27] Roman Prochazka ,Stefan Bitterlich ,et al. Process for preparing at

least one low molecular weight aromatic material of value from a lignin-comprising starting material :US ,20110275868[P]. 2011-11- 10.

[28] Kim Hong Chan ,Kim Yong Seung , Kim Song Won ,et al. Method

of producing valuable aromatics and olefins from hydrocarbonaceous oils derived from coal or wood :WO ,2012036484[P]. 2012-03-22. [29] Valerie Vanrysselberghe ,Walter Vermeiren. Use of free fatty acids

produced from bio-sourced oils & Fats as the feedstock for a steamcracker :US ,

20120142982[P]. 2012-06-07.

(上接第1514页)

[9] Inoue T ,Monde M. Enhancement of nucleate pool boiling heat transfer

in ammonia/water mixtures with a surface-active agen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2012,53:3395-3399. [10] Melendez E ,Reyes R. Interfacial energies of aqueous mixtures and

porous coverings for enhancing pool boiling heat transfer[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s ,2006,45:796-803. [11] Zhang J ,Manglik R M. Nucleate pool boiling of aqueous polymer

solutions on a cylindrical heater[J]. Journal of Non-Newtonian Fluid Mechanic ,2005,125:185-196.

[12] Wasekar V M ,Manglik R M. The influence of additive molecular

weight and ionic nature on the pool boiling performance of aqueous surfactant solution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2002,45(3):483-493.

[13] Zhang J T ,Manglik R M. Effect of ethoxylation and molecular weight

of cationic surfactants on nucleate boiling in aqueous solutions[J]. Journal of Heat Transfer ,2004,126(1):34-42.

[14] 胡自成,王谦,宋新南,等. 表面活性剂水溶液沸腾换热溶液物

性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1,30(8):1658-1663. [15] Manglik R M ,Wasekar V M ,Zhang J T. Dynamic and equilibrium

surface tension of aqueous surfactant and polymeric solutions[J]. Experimental Thermal and Fluid Sciences ,2001,25(1-2):55-64. [16] Kwok D Y ,Neumann A W. Contact angle measurement and contact

angle interpretation[J]. Advances in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1999,81(3):167-249.

[17] Wang Z ,Xu J H ,Zhang W ,et al. Cloud point of nonionic surfactant

Triton X-45 in aqueous solution[J]. Colloids and Surfaces B :Biointerfaces ,2008,61:118-122.

(上接第1525页)

[7] SIMSIC Company. Simulation Science Inc PRO/II 6.0[CP/CD]. California :SIMSIC Company ,2003. [8] 吴兴松,杨春生. 乙烯装置急冷系统流程模拟计算方法的探讨[J].

乙烯工业,2003,15(2):9-15.

[9] 许斌,干爱华,李鑫钢. 汽油分馏塔工艺模拟计算和比较[J]. 现代

化工,2004,24(11):52-55.

[10] 于婷婷. 乙烯装置急冷系统工艺模拟及改进研究[D]. 天津:天津

大学,2008. [11] 颜艺专,陈清林,张冰剑,等. 催化裂化主分馏塔的模拟策略与

用能分析优化[J]. 石油炼制与化工,2008,39(6):35-40.

C9芳烃石油树脂生产技术进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C9芳烃石油树脂生产技术进展 作者:米多, 刘权益, 刘建华, 宋丕霜, 陈云峰, MI Duo, LIU Quan-yi, LIU Jian-hua , SONG Pi-shuang, CHEN Yun-feng 作者单位:米多,宋丕霜,MI Duo,SONG Pi-shuang(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研究院,吉林,吉林,132021), 刘权益,陈云峰,LIU Quan-yi,CHEN Yun-feng(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电子商务部,吉林 ,吉林,132021), 刘建华,LIU Jian-hua(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吉林,吉林,132021) 刊名: 弹性体 英文刊名:CHINA ELASTOMERICS 年,卷(期):2010,20(3) 被引用次数:3次 参考文献(16条) 1.谭宁梅;庞海舰C9馏分连续压力热聚合生产芳烃石油树脂[期刊论文]-当代化工 2008(05) 2.热聚合法芳烃石油树脂生产新工艺 2003(03) 3.广东省茂名华奥集团有限公司一种以裂解C9为原料制备石油树脂的方法 2007 4.韩颖C9石油树脂的合成[期刊论文]-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1994(03) 5.张艳松;马江权;陆敏浅色C9芳烃石油树脂的合成与改性[期刊论文]-江苏工业学院学报 2007(02) 6.陆徐国;马洪玺;胡国君抽余C9合成石油树脂的研究[期刊论文]-石油化工技术经济 2008(02) 7.杨靖华;许修强;曹祖宾乙烯装置副产C9馏分制备芳烃溶剂油及石油树脂[期刊论文]-石油炼制与化工 2008(02) 8.卞克建;张志炳;丁龙福C9石油树脂的合成研究(Ⅱ)固体酸催化合成法 1996(04) 9.Kenneth Iewtas;Maria Leonor Garcia Petroleum resin and their production with BF3 catalyst 2002 10.卞克建;张志炳;丁龙富C9石油树脂的合成研究--自由基聚合法 1996(03) 11.尹宝华;董慧茹;刘国文C9-丙烯酸共聚石油树脂的合成与表征[期刊论文]-石油化工 2003(03) 12.张旭;王芳;王艳洁C9-AA水溶性石油树脂的制备及其阻垢性能[期刊论文]-化工环保 2005(05) 13.李春生;寿崇崎;顾尧C9石油树脂的改性[期刊论文]-石油化工 1999(02) 14.于翠艳;孙立欣C9-AM水溶性石油树脂的研究[期刊论文]-应用能源技术 2002(01) 15.马江权;周凯;陆敏C5/C9共聚石油树脂的加氢工艺研究[期刊论文]-江苏工业学院学报 2008(04) 16.朱明慧;李军;丛丽茹石油树脂加氢工艺的研究(I)芳烃石油树脂加氢 1993(01)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柴忠义.Chai Zhongyi C9石油树脂加氢技术进展[期刊论文]-合成树脂及塑料2009,26(6) 2.黄军左.张仕森C9石油树脂的改性技术及应用[期刊论文]-高分子通报2010(4) 3.刘秀兰.王煜.许翠红.潘广勤.Liu Xiulan.Wang Yu.Xu Cuihong.Pan Guangqin裂解C5石油树脂聚合改性技术进展[期刊论文]-石化技术与应用2007,25(5) 4.马江权.周凯.陆敏.黄荣荣.陆路德.MA Jiang-quan.ZHOU Kai.LU Min.HUANG Rong-rong.LU Lu-de C5/C9共聚石油树脂的加氢工艺研究[期刊论文]-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8,20(4) 5.李爱元.张慧波.孙向东.张永春.王斌.Li Aiyuan.Zhang Huibo.Sun Xiangdong.Zhang Yongchun.Wang Bin C5石油树脂合成工艺的优化研究[期刊论文]-工程塑料应用2009,37(10) 6.李光.Li Guang裂解C9芳烃的应用现状及展望[期刊论文]-化工科技市场2010,33(10) 7.张强.李长波.张洪林.ZHANG Qiang.LI Chang-bo.ZHANG Hong-lin间戊二烯C5石油树脂加氢改质工艺研究[期刊论文]-应用化工2009,38(12) 8.范大武.FAN Da-wu C9石油树脂的研究应用进展[期刊论文]-广州化工2009,37(5) 9.张艳松.马江权.陆敏.杨利民.黄荣荣.ZHANG Yan-song.MA Jiang-quan.LU Min.YANG Li-min.HUANG Rong-rong

混合芳烃的生产技术

混合芳烃的生产技术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芳烃生产技术及其研究进展,并指出芳烃生产技术的发展前景。同时还介绍了产品苯、甲苯、二甲苯的市场价格及市场前景等。 关键词:芳烃生产技术;催化重整;芳烃抽提;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aromatic production technologie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its research progres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aromatic production technologies. It also introduced the product benzene, toluene, xylene market price and the market foreground. Keywords:Aromatic production technologies;Catalytic reforming; Aromatic extraction; 芳烃是石油化工工业的重要基础原料。在总数约八百万种的已知有机化合物中,芳烃化合物占了约30%,其中BTX芳烃(苯、甲苯、二甲苯)被称为一级基本有机原料。随着石油化工及纺织工业的不断发展,世界上对芳烃的需求量不断增长。据统计,2002年全球苯、甲苯、二甲苯的消费量分别为33.6,15.0,23.3Mt,预计2008年将分别达到42.1,19.1,33.5Mt,未来5年全球平均年需求增长率仍维持在4%以上[1]。最初芳烃生产以煤焦化得到的焦油为原料。随着炼油工业和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芳烃生产已转向以催化重整和裂解汽油为主要原料,以石油为原料的芳烃国外约占98%以上,国内约占85%以上。 本文主要介绍芳烃的生产技术,同时综述了其最新的研究进展和产品的市场分析。 一芳烃生产技术 目前,石油芳烃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通过现代化的芳烃联合装置来实现。通常芳烃联合装置来实现。通常芳烃联合装置包括催化重整、裂解汽油加氢、芳烃分离等装置。 1.1催化重整 催化重整在芳烃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全世界大约70%的BTX 芳烃来自炼油厂的催化重整装置。催化重整一般都采用含铂的催化剂,因此,通常又称作铂重整。铂重整工艺按催化剂再生方式,主要有半再生重整、连续重整和循环再生重整三种形式。按照加工能力统计,这三种重整的比例大约为6:3:1。 连续重整工艺一般采用铂—锡系催化剂,并以UOP公司的CCRPlaformer工艺(采用叠合床反应器)和IFP公司的Aromizer工艺(采用平移流动的移动床工艺)为代表。与其他两种重整工艺相比较,连续重整增加了一个催化剂连续再生系统,可将因结焦失活的重整催化剂进行连续再生,从而保持重整催化剂活性稳定,并且随着操作周期的延长,催化剂的性能基本保持稳定,因而连续重整具有装置规模大、运转周期长、对原料的适应性好、生产灵活性大、操作苛刻度高、反应压力低、氢油比低、产品的辛烷值高、产物收率高、氢产高等特点。另外,连续重整工艺流程复杂,装置的投资和能耗也比其他两种工艺高。 1.2 芳烃抽提技术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以环丁砜为溶剂的Sal-folane工艺,苯纯度为99.9%时,苯的回收率可达99.95%,甲苯回收率99.8%,二甲苯回收率超过98%。

生物质气化技术概述

生物质气化技术概述 1. 背景 生物质气化以木头等为原料,在氧气不充足情况下,加热使木头等生物质裂解产生合成天然气,再用合成天然气加热却暖或发电。生物质气化与传统的烧木头等方式加热不同,传统烧木头、秸秆等是在氧气充足情况下燃烧,而生物质气化是在氧气不充分情况下加热。 气化的基本定义为:不完全氧化的热化学反应过程,把含碳物质转化成一氧化碳、氢气、二氧化碳及碳氢化合物如甲烷等。反应温度一般大于700?C,一般在700-1000?C 间。 生物质气化主要过程如下: 生物质预处理后→进入气化炉→加氧气或水蒸气→燃烧气化→产生的气体出来除 焦油→气体冷却→气体净化(除硫化氢、除二氧化碳)→甲烷化→合成天然气(合成气)。 合成气在此作为加热及其他燃料驱动蒸汽机及发电机发电。合成气进一步加工,比如经过费-托反应可以生成液体生物柴油。此过程在二战时,被德国比较大规模地采用,弥补石化柴油不足。 如今,生物质气化的研究与应用主要以奥地利、芬兰、英国和德国为主要国家。 2. 生物质气化主要工艺 2.1生物质气化过程发生了如下反应:

1)水-气反应:C+H2O=H2+CO 2)还原反应:CO2+C=2CO 3)甲烷化:C+2H2=CH4 4)水-气转换反应:CO+H2O=CO2+H2 CO热值:12.64MJ/Nm3 H2热值:12.74~18.79MJ/Nm3 CH4热值:35.88~39.82MJ/Nm3 空气、氧气和水蒸气可作为气化媒介。但不同媒介对过程与结果有不同的影响。空气便宜,但产出气的热值低;氧气贵,产出气热值高;用水蒸气做媒介产生热值与氧气相当,但也耗费比较高的热能。 2.2 生物质气化炉类型 生物质气化炉主要分三种类型,但还6~有其他个性化炉子: 1. 固定/移动床气化炉 -向上排气炉(气体与原料对流) -向下排气炉(气体与原料同方向流动) -错流移动床 2. 流化床气化炉 -循环流化床 -气泡流化床 -气流床(携带床,Entrained flow bed)

加拿大ENERKEM气化热解法生物质酒精技术简介

加拿大ENERKEM气化热解法生物质酒精技术简介 中国地区总代理 加拿大绿洲企业有限公司

ENERKEM气化热解技术与气化焚烧的区别?ENERKEM气化热解技术的要点是通过控制空气或者氧气的供给,使得很小部分的原材料燃烧,产生的热能供给剩余的大部分原材料的热解,是一个自动的热化学反应过程,整个气化热解过程只有10秒钟; ?热解又称干馏、热分解或炭化,是指有机物在无氧或缺氧的状态下加热,使之分解的过程。即热解是利用有机物的热不稳定性,在无氧或缺氧的条件下,利用热能使化合物的化合键断裂,由大分子量的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量的可燃气体/液体/固体的过程; ?热解和焚烧的相似之处:两者都是热化学转化过程; ?热解和焚烧的主要区别: (1)焚烧的产物主要是CO2和H2O, 而热解产物主要是可燃的低分子化合物, 气态的有H2、CO、CH4和CxHy等; (2)焚烧是固体废物中的主要可燃物质碳和氢的氧化反应, 是一个放热过程,而热解则是一个吸热过程,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来使有机化合物分解。 (3)焚烧只能将产生的热量用来即时发电或供热,而热解的产物是燃料气及燃料油可再生利用,且易于贮存和运输。

ENERKEM技术的工艺路线

ENERKEM技术的环保优势 ?非粮作物为原材料--来源广泛--第二代生物质能源; ?原材料预处理脱水阶段可以产出饮用级别的水,生产工艺不耗水;?非发酵法工艺--节省大量水资源--亦无大量污水产生; ?可控有限燃烧为热解供热,节省能源,亦无有机物焚烧时产生的酸性气体如HCI,HF,NOx的二次污染;从而也没有酸性气体对设备的腐蚀;?热解式气化--低温缺氧热解(700度/3个大气压以下),碳源转化充分(95%),不产生如二恶英,呋喃等含氯高分子剧毒气体(700-850度);?有限燃烧--无直火焚烧炉搅拌作用--极少产生含Hg,Ph,As,Pb的飞尘;?气化后可燃气体纯度高,H2/CO/CO2比例精确,氯/硫/重金属含量低,便于液化成甲醇乙醇,分离的不纯气体可再回用提纯,增加产量;?固态废渣数量少(15%),无公害可直接填埋,亦可用于生产建材;?绿色生产体系,满足严格的北美环保排放标准。 ?出色的节能减排项目。

芳烃工艺流程简述

工艺流程简述 1)总工艺流程 直馏石脑油和加氢裂化石脑油混合后在石脑油加氢装置(NHT Unit)通过加氢处理及汽提脱去硫、氮、砷、铅、铜、烯烃和水等杂质。在连续重整装置中把石脑油中的烷烃和环烷烃转化成芳烃,并副产大量的富氢气体。其中一部分产氢用于异构化、歧化和预加氢装置,其余部分则送到炼厂其它加氢装置。 连续重整装置的重整油经过脱戊烷塔脱去C5-馏分进入重整油分离塔。乙烯裂解汽油从边界来后先与重芳烃塔顶物流换热后进入重整油分离塔。塔顶C6/C7送到SED装置把C6/C7馏分中的芳烃和非芳烃分开。混合芳烃和歧化汽提塔底物混合送到苯-甲苯分馏装置的苯塔。苯塔顶产生高纯度的苯产品,塔底物流送到甲苯塔。甲苯塔顶生产C7芳烃,其中一部分C7芳烃与重芳烃塔塔顶物流混合送到歧化装置,其余部分作为汽油调组分送出装置。 甲苯塔底物料与重整油塔底物料、异构化产物混合送到二甲苯塔,二甲苯塔塔顶的混合二甲苯送到吸附分离装置,在这里PX作为产品被分离出来。含有EB、MX 和OX的吸附分离抽余液去异构化装置,PX达到新的平衡。异构化脱庚烷塔底物循环回二甲苯塔。二甲苯塔底的C9+送到重芳烃塔,重芳烃塔顶物料C9组分一部分送到歧化装置,其余部分作为汽油调和组分送出装置。重芳烃塔塔底物料作为燃料油供装置内使用。 2)直馏石脑油加氢装置 直馏石脑油进入原料缓冲罐(1510-D101),由预加氢进料泵(1510-P101A/B)泵送与预加氢循环压缩机(1510-K101A/B)来的循环氢混合后进入预加氢进料换热器(1510-E101A/B/C)和预加氢进料加热炉(1510-F101),加热后进入预加氢反应器(1510-R101)和脱氯反应器(1510-R102)。 已脱除硫、氮、氯的预加氢反应产物与硫化氢、氨及含氢气体一起通过与原料换热,再注入凝结水以溶解因冷却可能在下游设备形成的氨盐。再经预加氢产物空冷器(1510-A101),预加氢产物后冷器(1510-E102)冷却后进入预加氢产物分离罐(1510-D102)。预加氢产物分离罐顶含氢气体和补充氢混合经循环压缩机入口分液罐(1510-D103)进入预加氢循环压缩机(1510-K101A/B)循环使用。 预加氢产物分离罐(1510-D102)底液体通过液位控制进入预加氢汽提塔

中级职称 生物质与生物质气化 考题

单选题 1.以下哪个被认为是当前生物质气化的技术瓶颈?(5.0分) A.水分问题 B.灰分问题 C.焦油问题 D.温度问题 我的答案:C√答对 2.固定床气化过程中,下列哪个阶段的温度最高?(5.0分) A.干燥层 B.热解层 C.氧化层 D.还原层 我的答案:C√答对 3.下列选项属于下吸式固定床气化炉优点的是()。(5.0分) A.气化效率高 B.燃气热值高 C.焦油量较低 D.热利用率高 我的答案:C√答对 4.固定床气化过程中,下列哪个是生物质反应的第一阶段?( 5.0分)

A.干燥层 B.热解层 C.氧化层 D.还原层 我的答案:A√答对 5.固定床气化炉中提供主要热源的是()。(5.0分) A.干燥层 B.热解层 C.氧化层 D.还原层 我的答案:C√答对 6.生物质的元素组成中,与煤炭相比,下列哪个元素的含量比较高?(5.0分) A.C B.H C.O D.S 我的答案:C√答对 7.生物质气化生产的可燃气体主要用于发电。目前小型系统常采用()气化炉和()发电。(5.0分) A.固定床;燃气轮机

B.流化床;燃气轮机 C.流化床;内燃机 D.固定床;内燃机 我的答案:D√答对 8.秸秆的化学组成中,下列哪个组成含量最高?(5.0分) A.纤维素 B.半纤维素 C.木质素 D.提取物 我的答案:A√答对 9.下列哪个不属于生物质的热转化技术?(5.0分) A.燃烧技术 B.气化技术 C.热解技术 D.沼气技术 我的答案:D√答对 10.在气化技术路线中,通常规模最小的是?(5.0分) A.下吸式固定床 B.上吸式固定床 C.流化床

芳烃生产现状及新技术发展趋势探讨

芳烃生产现状及新技术发展趋势探讨 摘要:芳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原料,国内芳烃市场目前存在供应缺口,随 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能耗物耗是芳烃生产技术发展的 趋势。文中对传统芳烃生产技术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我国芳烃生产技术的 主要进展与研究成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芳烃;生产现状;发展趋势 1 芳烃生产现状 目前,石油芳烃大规模的工业生产主要通过现代化的芳烃联合装置来实现,而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主要包括了以下四个环节: 催化重整、裂解汽油加氢、芳 烃抽提、芳烃转换。 (1)催化重整技术。催化重整技术是现代化石油工业生产中提高石油质 量和生产石油化工的重要手段,我们就字面意义来解释说明,催化重整,从本质 上来说,就是将已经或待提炼的化学原料进行催化,并且通过再次处理提高其应 用原料的质量。催化重整是以石脑油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烃类分子重新 排列成新分子结构的工艺过程。其主要目的为: ( 1) 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组分;( 2) 为 化纤、橡胶、塑料和精细化工提供原料。就目前芳烃的生产应用技术中,催化重 整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除其本身的原料预处理与重整两个工序外,还需增加芳烃抽 提与精镏装置。催化重整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按照对目的产品要求的不用,其 程序也存在着差异。就化工系常用的加工方案来说,其方案包括了预处理、催化 重整、溶剂抽提、芳烃精馏的联合过程。 (2)裂解汽油加氢。芳烃在生产萃取的过程中需要经过高温裂解这一环节。而在高温裂解这一环节中,在以粗汽油作为裂解的原材料时,大约每1t乙烯会产生同等质量的裂解汽油。而裂解汽油中进行芳烃的回收时,需要进行两端加氢: 第一段采用重金属加氢,而第二段则采用非贵金属加氢,其根本作用是在萃 取BTX后,需要对其进行杂质的去除处理。 (3)芳烃抽提。芳烃抽提在本质上来说就是芳烃的萃取,是利用萃取剂 在混合物质中将芳烃分离出来。该技术手段的核心是通过芳烃萃取剂的特殊化学 性质,将混合成分中的芳烃萃取出来,然后在后续的精馏分离,从而得到较高纯 度的芳烃。但是,该项技术手段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多数化学原料的化学性质 较为不稳定,所以在萃取的过程中极易出现失误。 2 芳烃生产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与提高,化工行业对 于化学原料以及各类建筑材料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芳烃生产技术的发展, 我国化工业在研发的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①技术设备落后。芳烃生产技术,从根本上来说是通过化学实验来实现化学物质的萃取,使其达到一定的浓度从而 应用到化工企业中去。但是,该项技术在研发与创新时,由于科研技术人员在研 发的过程中,技术设备相对落后,为研发创新所提供的硬件设备达不到所需的要求,所以芳烃生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达不到要求,最终使得芳烃及相关化学原料 在生产萃取的过程中,满足不了所需条件;②无法从根本保障芳烃的纯度。芳烃生产技术的创新与研发,其从根本上是为了保障芳烃的纯度能够达到所需标准, 但是由于科研技术人员在研发的过程中,设备技术条件落后,从而导致其在芳烃

芳烃技术进展及成套技术开发

芳烃技术进展及成套技术开发 吴巍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 摘要:概述了以生产BTX芳烃为目标的现代芳烃联合装置的主要工艺单元结构及其作用,介绍了催化重整、芳烃抽提或抽提蒸馏、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二甲苯异构化、对二甲苯吸附分离各单元技术的最新进展,以及中国石化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情况。中国石化采用自主研发的芳烃成套技术,在海南炼化建成一套年产600kt PX 的芳烃联合装置,2013年底投产成功并已完成考核标定,结果表明各项工艺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能耗明显降低,成套技术可靠、先进。 关键词:石油化工;芳烃;生产技术;发展 Advance in Aromatics Production Technologies of Aromatics Complex Wu Wei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Processing, SINOPEC,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ct:The typical process scheme stucture and main purpose of a modern aromatics complex for BTX production are summarized. The recent progresses in the five technologies such as catalytic reforming, aromatics extraction or extractive distillation, toluene disproportionation and transalkylation, xylene isomerization, and adsorptive seperation for PX recovery are introduc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SINOPEC has developed its proprietary aromatics production technologies and successfully commercialized them in an aromatics complex with 600kt/a PX production capacity in Hainan Refinery. Keywords:petrochemical;aromatics production;technology;advance 1 前言 芳烃是含有苯环结构的碳氢化合物的总称,其中最简单且最重要的是苯、甲苯和二甲苯(包含对二甲苯、邻二甲苯和间二甲苯三种异构体),统称为BTX芳烃或轻质芳烃,也常常被简称为芳烃。芳烃具有较高的辛烷值,除苯之外,其最大用途是作为高辛烷值汽油组分。据统计,在总数约八百万种的已知有机化合物中,含有苯环的化合物占约30%,因而在化学工业中,BTX芳烃属一级基本有机原料,是生产纤维、树脂、橡胶等合成材料以及有机化工中间体和产品的重要基础原料。芳烃在国民经济和石化行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BTX芳烃用作基本有机原料时,不同产品的需求差异很大,其中苯和对二甲苯(PX)是最大的两个品种,2012年全球消费量分别达到43.5Mt、33.0Mt,二者在BTX芳烃消费总量中占比超过了80%,远高于一次生成的比例。因此,芳烃生产主要涉及芳烃生成、芳烃间转化和芳烃分离三类技术。 2 芳烃联合装置 石油芳烃是BTX芳烃的主要来源,生产BTX芳烃的原料已可拓展到液化气(LPG)、重整拔头油、凝析油等轻烃以及催化裂化轻循环油(LCO)等,但迄今仍以石脑油占绝大多数。主要通过石脑油催化重整和蒸汽裂解两个过程分别得到重整生成油及副产得到裂解加氢汽油,再经过一系列芳烃分离和芳烃间转化过程,即可得到各种芳烃产品作为石化原料。通常将生产苯、甲苯及二甲苯各异构体产品的装置称为芳烃联合装置。目前,典型的芳烃联合装置主要包括催化重整、芳烃抽提或抽提蒸馏、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 1作者简介:吴巍,男,教授级高工,长期从事石油化工、有机化工产品和中间体合成催化剂及工艺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电话:010-********,Email:wuwei.ripp@。

【创新案例】生物质热解气化技术

【创新案例】生物质热解气化技术 1背景 随着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各国政府都越发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应用。生物质气化技术作为新一代生物质利用技术,具有能源转化效率高、设备简单、投资少、易操作、占地面积小、不受地区、燃料类型和气候限制等特点,在为工业生产提供生产必须的电和热(热水/蒸汽)的同时,副产品可被用于制备炭基肥、活性炭及冶金行业保温材料等。项目环保性能和经济性能俱佳,对于降低工业生产用能成本,促进我国能源利用朝着绿色可持续方向迈进具有重要意义。 2解决方案 费曼能源采用国际领先的全新一代生物质气化技术,该技术通过精准控制热解可以将生物质转化为高品质合成气,合成气可用于燃烧生产工业生产必须的电能及热能(热水/蒸汽),副产品生物炭具有较高的商业利用价值。由于副产品的高效利用可显著降低电能及热能的生产制备成本,在帮助工业企业实现低碳化绿色生产的同时,显著降低工业企业用能成本。目前,可利用的生物质原料包括:稻壳、竹屑、木屑、烟叶梗、山核桃壳、棕榈壳、椰子壳、玉米芯渣、甘蔗渣、柚子壳、酒糟、制药残渣、造纸剩余物、干化污泥、高聚物废弃物等。3生物质热解气化反应原理4设备示意图5技术对比与其他

生物质供热应用方式相比,生物质热解气化的优势如下:6案例根据国家及江苏省政府清洁能源替代燃煤锅炉的相关政策,江苏泰兴化工园区内的多家化工企业,急需淘汰燃煤锅炉。费曼能源作为项目所有者及实施方,以“生物质天然气”多能互补方式,以稻壳为原料,为园区企业提供热蒸汽等清洁能源,副产物稻壳炭作为保温材料销售给钢厂或有机肥公司。 项目地点:江苏泰兴项目规模:18t/h(15t/h 备用)原料用量:2.66万吨/年蒸汽产量:6.45万吨/年稻壳碳/灰分量:0.63 万吨/年客户类型:食品、化工、印染、电池等所有生产用热企业解决问题:(1)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吨蒸汽使用成本降低20元/吨以上(2)降低企业清洁化改造成本,蒸汽管网直接连通各用热企业 (3)帮助企业实现绿色生产,彻底杜绝自备锅炉环保不达标而造成的非生产性停产。技术创新:“生物质天然气”多能互补方式该项目的产品分为能源产品(热蒸汽)和副产品(稻壳炭)。其中能源产品是客户主要的需求,副产品销往附近钢厂用于熔炼工艺保温材料,为项目创造另一部分收益。稻壳炭还可进一步深加工,做成炭基肥等,真正实现(农业能源环保)循环经济生态圈。

C8芳烃分离技术

C8芳烃分离技术 C8芳烃异构体是指一个分子中有8个碳原子的各芳烃异构体。这些异构体包括:邻二甲苯(ortho—xylene,简称ox)、间二甲苯(metaxylene,简称ox)、对二甲苯(para—xylene,简称PX)和乙基苯(ethyl —benzene,简称EB)。 C8芳烃主要来源于石油馏分的催化重整生成油和裂解汽油以及炼焦副产粗苯。1、C8芳烃分离理论基础 表l中列举了各C8芳烃异构体的分离特性数据,其物化性质相近,采用一般的精馏技术难以分离出高纯度的产品。 表2 C8芳烃各组分物理性质 表2可知C8芳烃各组分凝固点差别较大,且对二甲苯分子形状是狭长形的,间二 甲苯则接近于圆形.囤此可用低温结晶法分离C8芳烃。 C8芳烃各组分的分子形状及偶极矩,极化度均有差别,各异构体与某些溶剂的接合 能力也有差异。因此可用溶剂萃取法、分子筛吸附法,反应蒸馏法及膜渗透法(全蒸发过 程)等进行分离。 表2中间二甲苯性质与其它组分还有一明显差别——相对碱度。因此可用加强酸的 化学方法将间二甲苯与其它组分分离。 表3 C8芳烃各组分挥发度 表4 C8芳烃各组分相对于邻二甲苯的挥发度

2、C8的分离技术 2.1 精密精馏法 该方法的基本工艺为多塔流程。先在第一塔中从塔釜分离出相对挥发度较低的邻二甲苯,纯度约为98%。该塔需110~120块塔板,回流比为R=14~18。塔顶馏出物对、间二甲苯等进入第二塔,第二塔塔顶馏出物为95%上的甲苯。当甲苯在混合二甲苯中浓度低于某一值时塔顶馏出物为99%以上的乙苯,塔釜分出对、间二甲苯。该塔共需360块塔板,回流比R=90~100。精密精馏法的优点是技术成熟,缺点是能耗高,设备庞大。 2.2 结晶分离法 结晶分离是利用原料中不同组分之间凝固点的差异,或者说利用各组分在液一固两相平衡时的浓度差,使一部分组分凝固成固相结晶,而实现分离的。在操作时还可重复运用“部分熔融-部分结晶”来提高分离效果和产品纯度。由表1可见,OX、MX、PX和乙苯的熔点差别很大,特别是PX熔点较高,可以利用深冷结晶方法把PX从Cs芳烃中分离开。在分子筛吸附分离技术出现之前,结晶分离是工业上唯一使用的分离PX的方法。 PX结晶分离在工业生产中一般采用两段或多段结晶法,固一液分离采用离心机。第一段结晶着眼于提高回收率,尽可能把PX都结晶下来,此时得到的结晶中含PX 80%~90%,其余10%~20%是与PX一起结晶出来的其他C8芳烃。第二段结晶着眼于提高产品纯度,把一段滤饼经过重新熔融一结晶或部分熔融一部分结晶,分掉其他C8芳烃,使PX纯度可达99%以上。 2.3 吸附分离法 吸附分离法是目前分离混合二甲苯的主要方法,它利用固体吸附剂对各二甲苯异构体的不同吸附能力而实现各组份的分离。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了模拟移动床吸附分离技术,使 C8芳烃的分离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它使分离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能耗也大大降低。80年代以来建设的C8芳烃分离装置,90%以上采用此项技术。 吸附分离法的优点是能一步获得高达90%的对二甲苯收率,且产品纯度可达到99.5%以上;其缺点是生产中需使用价格昂贵的特殊分子筛做吸附剂,生产操作仍需在较为复杂的自动控制下进行。 2.4 结晶分离与吸附分离联合法 联合方案把结晶分离与吸附分离的优点结合起来。联合方案中的吸附分离部分进行了简化,把原来5个塔段简化为4个塔段。用两个回收塔代替了原来的4个回收塔采用甲苯为解析剂,有较高的生产能力和较少的工序。吸附分离部分得到的PX纯度低(90%~95%),但PX回收率非常高。来自吸附分离部分的PX

对二甲苯生产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对二甲苯生产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摘要:现如今,我国的经济在迅猛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阐述了甲苯歧化和 烷基转移、二甲苯异构化、甲醇芳构化、甲苯选择性歧化及甲醇甲苯选择性烷基 化等对二甲苯生产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各种技术的优势及不足。分析表明,与甲醇制芳烃技术相比,甲醇甲苯选择性烷基化制对二甲苯技术具有对二甲苯选 择性高、流程短、无需吸附分离等方面的显著优势,是实现煤经甲醇(和甲苯或苯)制对二甲苯产业发展的最佳选择;采用芳烃联合装置与甲醇甲苯选择性烷基 化技术耦合,理想状况下可实现对二甲苯增产40%以上,同时不副产苯。提出了 对二甲苯生产工艺技术的发展趋势:发展甲醇甲苯选择性烷基化制对二甲苯技术,既利于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保障聚酯产业链安全,还有助于形成煤化工和石油 化工技术互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关键词:二甲苯;生产技术;研究进展 引言 对二甲苯作为炼油和化工的桥梁,既是芳烃产业中最重要的产品,亦是聚酯 产业的龙头原料。目前,对二甲苯应用中约97%用于生产精对苯二甲酸(PTA),其 余用于医药、溶剂、涂料等领域。近年来,随着我国聚酯产业的飞速发展,对二 甲苯供不应求,利润率居高不下,引发项目建设热潮。未来几年,对二甲苯产能 将集中释放,供需格局将发生巨大变化。本文就对分离技术进行简要介绍并对市 场进行分析,为企业应对未来市场变化提供参考。 1对二甲苯生产工艺技术 现在全球美国环球油品公司(UOP)和法国Axens公司拥有整套且比 较成熟的对二甲苯生产工艺技术,2011年我国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对二甲 苯整套生产技术。其中UOP是世界领先的芳烃生产工艺技术供应商,截至20 14年,UOP已经为100多套联合成套装置和700多套单独芳烃生产工艺 装置发布了许可。本文主要以混合二甲苯为原料,装置采用无歧化流程,即由二 甲苯精馏、异构化、产品分离三个单元组成。其中二甲苯精馏是通过精馏除去混 合二甲苯原料中除二甲苯之外的其它组分;异构化是将精馏后二甲苯中的1,2 -二甲苯(邻二甲苯)、1,3-二甲苯(间二甲苯)和乙苯转化为1,4-二 甲苯(对二甲苯),最大限度地生产需要的PTA原料;PTA原料分离是将异 构化产物中的1,4-二甲苯与反应后还存在的1,2-二甲苯和1,3-二甲 苯等进一步分离,从而得到纯度符合要求的1,4-二甲苯。工艺全部采用美国 UOP(环球油品公司)的成套专利技术。其中,吸附分离采用ParexTM 工艺技术和ADS-37吸附剂,该工艺利用吸附分离原理选择分离生产高纯度 的1,4-二甲苯,利用模拟移动床原理实现固液相连续逆向分离;异构化工艺 采用IsomarTM工艺技术和乙苯异构型催化剂I-400,可充分利用C 8芳烃资源,最大限度地生产1,4-二甲苯。 2二甲苯异构化技术 2.1甲苯一甲醇烷基化工艺 以甲苯和甲醇为原料,在一定的反应条件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就会发生烷基化反应,从而得到对二甲苯以及其他附加产品,这个过程就是甲苯一甲醇烷基化工艺。甲苯一甲醇烷基化工艺以分子筛为催化剂,采用氢气或氮气或水蒸气为反应载气,对二甲苯选择性可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甲苯一甲醇烷基化工艺作为一种新型 的生产工艺,与传统生产工艺相比具有诸多优点。首先,极大地降低了原料的消耗,

芳烃生产技术综述_孙玉净

综述专论 化工科技,2000,8(4):70~75 SCIENCE &T ECHNO LOG Y IN CHEM ICA L I ND UST RY 收稿日期:2000-05-10;修回日期:2000-07-24作者简介:孙玉净(1966-),女,吉化集团公司设计院工程师,学士。主要从事化工工艺设计工作。参加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及石油化工建设工程技术经济水平调查与研究———基本有机原料(软科学)”工作。*“石油及石油化工建设工程技术经济水平调查与研究———基本有机原料(软科学)”1999年获吉化集团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该论文是其中的一部分。 芳烃生产技术综述 * 孙玉净,牛晓旭 (吉化集团公司设计院,吉林吉林 132021) 摘 要:简述目前芳烃的主要分离和转化方法以及技术进展,并对我国芳烃技术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芳烃;生产技术;抽提;歧化;异构化 中图分类号:T Q 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511(2000)04-0070-06 1 芳烃的分离与转化 芳烃资源主要来自3个方面:炼焦工业的副产粗苯和煤焦油,石油炼制工业中的重整油,烯烃 制造工业的联产品裂解汽油。后两者都是以石油烃为原料的石油芳烃,目前石油芳烃已成为芳烃的主要来源。1995年美国石油苯和甲苯产量分别占其总量的98.33%和99%以上,西欧为94%和96%以上,日本为88.6%和96%,我国石油苯 已占全国其总产量的70%[1]。 目前,芳烃的大规模工业生产是通过现代化的芳烃联合装置实现的。典型的芳烃联合装置通常由石脑油加氢、重整或者裂解汽油加氢等生产芳烃的装置以及芳烃转化和芳烃分离装置构成。实践证明,芳烃联合生产装置以其先进的生产技术、强大的处理能力、多元化的生产形式等优越性,成为目前我国生产芳烃的主要来源。1.1 芳烃抽提 芳烃的分离是芳烃生产的重要步骤。通常采用蒸馏、溶剂抽提(溶剂萃取)、吸收及结晶分离等方法。由于采用了性能优异的溶剂和有效的萃取装置,目前芳烃生产中多采用溶剂抽提的方法。 目前已工业化的溶剂抽提工艺主要有5种, 见表1。 其中,环丁砜溶剂溶解能力强、选择性好、分离容易、溶剂损耗少、无毒价廉,并能从芳烃原料 中经济、高回收率地获取高纯度芳烃,在世界上广被采用。 Udex 法工业化最早,最初抽提溶剂是二乙二醇醚(二甘醇)。经改进后采用了四甘醇或三甘醇为溶剂,使工艺流程得以简化,这样可以加大装置处理能力,降低能耗,提高芳烃收率,节省投资和操作费用,此工艺称为Tetra 工艺。另外,国外最近工业化的Carom 工艺,是Tetra 工艺的发展,在四甘醇溶剂中加入助溶剂(甲氧基三乙二醇),可以提高选择性。 目前Udex 法与环丁砜抽提法成为芳烃抽提的2种主要工艺方法。 Distapex 工艺,流程复杂、能耗较大、水分馏塔和进料加热器要用不锈钢制造。世界上只有4套装置采用此法,近年来未见有新装置投产[1] 。 Octenar 抽提蒸馏工艺流程简单,设备投资省,操作费用低,公用工程和能耗低,特别适用于裂解加氢汽油和焦化轻油的加工。当使用催化重整油为原料时,可在进抽提蒸馏之前切割成C 6和C 7~C 8馏分,其中C 6馏分进入Octenar 工艺系统生产苯,C 7~C 8馏分直接调入汽油。由于省去了水洗系统和白土处理系统,因此与液液抽提相比,所需热量少,投资费用低,操作简单,缺点是苯产品纯度不高。 另外,最近报道的美国G TC 公司开发的芳烃抽提蒸馏新工艺也有一定的特点,其原理是采用

生物质气化技术

生物质气化技术 一、常见生物质气化炉类型 1、生物质气化按照使用的气化炉类型不同分为固定床气化和 流化床气化两种。固定床气化炉是将切碎的生物质原料由 炉子顶部加料口投入固定床气化炉中,物料在炉内基本上 是按层次地进行气化反应。反应产生的气体在炉内的流动 要靠风机来实现,安装在燃气出口一侧的风机是引风机, 它靠抽力(在炉内形成负压)实现炉内气体的流动;靠压 力将空气送入炉中的风机是鼓风机。固定床气化炉的炉内 反应速度较慢。按气体在炉内流动方向,可将固定床气化 炉分为下流式(下吸式)、上流式(上吸式)、横流式(横 吸式)和开心式四种类型。 a、 下流式固定床气化炉示意

气固呈顺向流动。运行时物料由上部储料仓向下移动,边移动边进行干燥与热分解的过程。在经过缩嘴时,与喷进的空气发生燃烧反应,剩余的炭落入缩嘴下方,与气流中的CO2, 和水蒸气发生反应产生CO 和H2。可以看出,下吸式气化炉中的缩嘴延长了气相停留时间,使焦油经高温区裂解,因而气体中的焦油含量比较少;同时,物料中的水分参加反应,使产品气中的H2含量增加。 b、 上流式固定床气化炉示意 气固呈逆向流动。在运行过程中湿物料从顶部加入后被上升的热气流干燥而将水蒸气带走,干燥后的原料继续下降并经热气流加热而迅速发生热分解反应。物料中的挥发分被释放,剩余的炭继续下降时与上升的CO2及水蒸气发生反应产生CO和H2。在底部,余下的炭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为整个气化过程供热。由图2 , 可见,上吸式气化炉具有结构简单,操作可行性强的优点,但湿物料从顶部下降时,物料中的部分水分被上升的热气流带走,使产品气中H2的含量减少 横流式固定床气化炉示意

芳烃转化过程综述

芳烃转化过程综述 摘要本文献系统介绍了芳烃的基本定义及其主要产品苯、甲苯、二甲苯的主 要特点以及其在工业上的主要应用,综述了近些年来对芳烃生产、转化、分离技术在科学研究与生产发展的概况及国内外芳烃产品生产技术的发展形势与生产格局,并展望了未来芳烃生产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芳烃,转化,苯,发展 1.概述[1] 芳烃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的简称,亦称芳香烃,也是含苯结构的碳氢化合物的总称。这类化合物从其碳氢比来看,具有高度不饱和性,但实际确实比较稳定的。与脂肪烃和脂环烃不同,其化学行为是:比较容易进行取代反应,不易进行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这种特性曾作为芳香性的标志。我们常说的芳烃,一般指分子中含有苯环结构的芳烃,而不含苯环结构的芳烃,称为非苯芳烃。芳烃中的“三苯”(苯、甲苯、二甲苯,简称BTX)和烯烃中的“三烯”(乙烯、丙烯、丁二烯)是化学工业的基础原料,具有重要地位。芳烃中以苯、甲苯、二甲苯、乙苯、异丙苯、十二烷基苯和萘最为重要,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洗涤剂、增塑剂、染料、医药、农药、炸药、香料、专业化学品等工业。对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化学工业所需要的芳烃主要是苯、甲苯、二甲苯。苯可以用来合成苯乙烯、环己烷、苯酚、苯胺及烷基苯等;甲苯不仅是有机合成的优良溶剂,而且可以很撑异氰酸酯、甲酚,或通过歧化和脱烷基制备苯;二甲苯和乙苯同属C8 芳烃,二甲苯异构体分别为对二甲苯、邻二甲苯和间二甲苯。工业上常用术语的“混合二甲苯”实际上是乙苯和三个二甲苯异构体组成的混合物。对二甲苯主要用于生产对苯二甲酸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与乙二醇反应生成的聚酯用于生产纤维、胶片和树脂,是最重要的合成纤维和塑料之一;邻二甲苯主要用途是生产邻苯二甲酸酐,进而生产增塑剂,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等;间二甲苯的主要用途是生产间苯二甲酸及少量的间苯二腈,后者是生产杀菌剂的单体,间苯二甲酸则是生产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基础原料;乙苯的主要用途是制取苯乙烯,进而生产丁苯橡胶和苯乙烯塑料等。C9 芳烃组分中,异丙苯用于生产苯酚/丙酮的量最大,但在C9 芳烃组分中的含量太低,故工业上均由苯烃法生产。偏三甲苯主要用于生产偏苯三酸,进而生产幼稚增塑剂、醇酸树脂涂料、聚酰亚胺树脂、不饱和聚酯、环氧树脂的固化剂等。相当数量的偏三甲苯还用于维生素E等药品的生产。均三甲苯用于生产均苯三酸(进而制取醇酸树脂和增塑剂)以及染料中间体、橡胶和塑料等的稳定剂。C10 芳烃中均四甲苯的主要用途是生产均苯四酸酐,进而制取聚酰亚胺等耐热性树脂,大量用与国防和航空工业等尖端部门,也用佐环氧树脂的固化剂和耐高温增塑剂。对二已苯用佐对二甲苯吸附分离中的脱附剂。萘主要用于生产染料、润滑剂、杀虫剂、防蛀剂等。

芳烃产业发展未来前景展望 -2016

芳烃产业发展未来前景展望 2016.1 原标题:我国芳烃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贸易新趋势 在系统分析我国芳烃产业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芳烃技术新进展及动向,剖析了我国芳烃市场及贸易新趋势,提出了原料保障、技术创新等产业可持续发展展望的主要建议。 我国芳烃产业现状分析 国家出台的有关政策 国务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3年本)》(国发〔2013〕47号) 调整了对新建PX项目的核准政策,将核准项目的权限下放到省级政府。 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下发了《对二甲苯项目建设准入条件》(征求意见稿)。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的《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南》在石油和化工重点行业发展方向中指出,对二甲苯(PX)力争自给率达到85%等。 PX能耗标准也在紧锣密鼓制定之中,由中国化工信息中心牵头起草的《对二甲苯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该标准由国家发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提出,并将成为发改委新建和改扩建节能评估、发改委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节能量、工信部淘汰落后产能以及未来碳交易、碳审计的依据。 我国芳烃产业产能和产量

芳烃PX-PTA产业链我国PX-PTA-PET构成的中国芳烃产业链继续保持世界一流水平,在产能、产量又取得了新进展。 我国PX产能达到1237万t/a,在全球4193万t/a的PX产能中占到29.6%的份额,超过美国、韩国、日本等PX主要生产国,产能位于世界第一。 我国PTA产能已经突破4000万t/a,成为世界PTA生产第一大国,民营PTA成为产业主力已成定局。 芳烃产品截至目前,我国PX企业有15家,2014年国内PX产能在1237万t/a左右,需求1800万t,进口量563万t,满足国内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石化2套产能83万t/a的PX装置,增加外购原料混二甲苯策略,全年生产PX达93万t/a,创产量新高。2013年12月,海南炼化公司60万t/aPX工程产出99.8%高纯度PX,一次试车成功。标志着中石化芳烃成套技术大型工业化装置应用成功,打破了国外长期垄断局面,成为继美国环球油品公司(UOP)、法国石油研究院(IFP)之后,全球第3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化芳烃技术专利商。 芳烃技术新进展及动向 目前,生产苯(B)、甲苯(T)及二甲苯(X) 即BTX芳烃的原料主要包括来自于5个方面:一是来自催化重整的芳烃;二是来自石脑油蒸汽裂解副产品的芳烃组分;三是来自煤焦油加氢与催化裂化轻循环油(LCO)中的芳烃等;四是来自甲醇制芳烃(MTA);五是来自纤维素等生物质,生产芳烃等拓宽原料来源的新工艺与新技术也在积极的研发过程中。主要生产芳烃新技术列举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