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诊图

合集下载

一目了然,图解脉诊(干货满满,内附脉象示意图)

一目了然,图解脉诊(干货满满,内附脉象示意图)

一目了然,图解脉诊(干货满满,内附脉象示意图)
滑脉是津液结聚浓缩的表现。

营养过剩、堆积可以导致滑脉。

因此,滑脉多提示痰病。

另有一种情况,实热烧灼津液也可以出现滑脉,通常出现在热结津液未伤或者素有痰浊的热证患者。

许多少阳证患者口苦、胸胁满、在左关脉可见滑脉,这种滑脉表现为流畅有力,是痰热的表现。

滑脉是什么样的形态呢?
应该说,滑脉是脉气的表现,而非脉形。

它是脉内脉气的一种状态。

如图,滑脉如滚珠,是指脉管内脉气流动如珠子滚过手指一般,而不是指脉管如珠串子一般。

细心总结我们就会发现,滑脉有在脉管浮浅部位、在脉管中部、在脉管底部这几种不同的情况。

1. 浮滑脉
浮滑脉即脉气滑出现在脉的浅层,提示痰浊凝结程度较轻较浅。

这种脉象在指目得脉后,轻轻按在脉管上,能感觉到脉气在脉皮下如波浪一涌而过,波动起伏不大,往往不细心就很难感觉到。

2. 中取得滑脉
脉气滑出现在中部,可见于两种情况:其一,浮取得脉,中按得滑之脉气;其二,中取得脉,按之脉气滑。

这一类滑脉的出现,有痰浊结聚较盛的可能,也有热盛的可能,也有痰热内结的可能。

这个程度的话,已经可以给人一种类似滚珠的感觉了。

3. 沉滑脉
脉气滑出现在沉部,需用力按至底才能感觉到。

代表了痰浊结聚非常深。

这时候的滑脉,感觉起来真的就像是珠子在手下的样子。

超全的中医脉诊知识!(附详细图解)

超全的中医脉诊知识!(附详细图解)

超全的中医脉诊知识!(附详细图解)脉诊脉诊,即切脉,俗称“号脉”。

中医望闻问切,切脉诊病,由来已久。

司马迁在《史记》中就记载了医家诊脉治病的内容,而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西汉)墓中出土的简帛医书中,已有“脉法”的内容。

脉象是什么?脉象是脉动应指的形象。

脉象的产生与心脏的波动,心气的盛衰,脉道的通利和气血的盈亏直接相关。

所以,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同时,血液循行脉道之中,流布全身,运行不息,除心脏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

肺朝百脉,肺气敷布,血液方能布散;脾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血液靠脾气的充养和统摄得以运行;肝藏血,主疏泄以调节血量;肾藏精,精能生血,又能化气,肾气为各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原动力。

故能反映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的综合信息。

当脏腑、气血发生病变后,必然从脉搏上表现出来,呈现病理脉象,成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

1)大小-管察气:大气旺,小气虚。

2)快慢-管察精:快精虚,慢精足。

3)硬软-管察火:硬火多,软火少。

4)浮沉-管表里:[亦可说阴阳]浮表症,沉里症。

5)匀乱-管察安危:匀则生命及心脏平安,乱则生命及心脏危险。

早期的切脉方法比较复杂,要切按头颈、手、足等多处部位的脉动。

以后逐渐简化为只切按手腕部的脉搏,称为“寸口”诊法。

在这短短寸许长的脉动部位上,古代医家做足了文章。

他们将腕横纹向上约一寸长的这段脉动分成了三“寸、关、尺”三部。

左右手的寸、关、尺部位分属不同的脏腑,认为可以反映相应脏腑的病变。

其中右寸反映肺的情况,右关反映脾胃,右尺反映肾(命门);左寸反映心,左关反映肝,左尺反映肾与膀胱。

仔细观察,大家可以发现:远端的寸部对应的是人体最上部的心、肺(上焦,呼吸与循环系统);中间的关部,对应肝、脾胃(中焦,消化系统);近端的尺部对应肾、膀胱(下焦,泌尿生殖系统)。

如此,小小的“寸口”,却俨然成为人体五脏六腑的全息窗口。

仅此还不够,在切脉的时候,还要用三种不同的指力去按压脉搏:轻轻用力按在皮肤上为“浮取”;中等度用力按至肌肉为“中取”;重用力按至筋骨为“沉取”。

舌诊、脉诊

舌诊、脉诊

中医诊断学第一章:脉诊表格·2—历代脉象著作及脉象数目:表格·3—常见相兼脉表格图妇人脉与小儿脉1、诊月经脉(1)妇人左关、尺脉勿洪大于右手,口不苦,身不热,腹不胀,是月经将至。

(2)寸关脉调和而尺脉弱或细涩者,月经多不利。

(3)妇人闭经,尺脉虚细而涩者,多为精血亏少的虚闭。

(4)尺脉弦涩者,多为气滞血瘀的实闭;脉象弦滑者,多为痰湿阻于胞宫。

2、诊妊娠脉〔1〕已婚妇女,平时月经正常,突然停经,脉来滑数冲和兼饮食偏嗜者,多为妊娠之征〔2〕妇人两尺脉搏动强于寸脉或左寸脉滑数动甚者,均为妊娠之征。

3、诊临产脉〔1〕临产妇人可出现不同于平常的脉象,其脉多浮,或脉数而滑或紧,称离经脉。

〔2〕孕妇在平时无脉的中指中节或本节的两旁出现脉搏跳动,即是临产之征。

4、诊小儿脉〔1〕诊小儿脉方法:一指定三关。

〔2〕小儿正常脉象特点:较成人脉软而速,年龄越小,脉搏越快。

〔3〕小儿病脉:①主要以脉的浮、沉、迟、数辩病证的表、里、寒、热。

②以脉的有力、无力定病证的虚、实。

③痰热壅盛或食积内停可见滑脉。

④湿邪为病可见濡脉。

⑤心气、心阳不足可见歇止脉。

诊脉概述1、三部九候诊法:上为头部,中为手部,下为足部。

上、中、下三部又各分为天、地、人三候,总称三部九候诊法。

2、仲景三部诊法:即人迎、寸口、趺阳三脉。

1、诊脉方法:诊脉以平旦〔清晨〕最正确,正确体位是正坐或仰卧,前臂自然向前平展,与心脏置于同一高度。

医者应选用左手或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指目,与受诊者体表约呈45°角为宜。

2、脉有胃气:主要反映脾胃运化功能的盛衰、营养状况的优劣和能量的储备状况。

指下具有从容、徐和、软滑。

3、脉有神:可查精气之盈亏,并与胃气的盛衰有关。

指下脉律整齐,柔和有力。

4、脉有根:主要说明肾气的盛衰。

尺脉有力,沉取不绝。

第二章:舌诊1、我国最早验舌专著:《伤寒金镜录》2、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

3、变异舌象:〔1〕变异年龄性别因素:①老年人,舌色多暗红。

中医诊脉28脉象动态图,清晰简单,中医从业者爱好者值得收藏

中医诊脉28脉象动态图,清晰简单,中医从业者爱好者值得收藏

中医诊脉28脉象动态图,清晰简单,中医从业者爱好者值得收藏脉象: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沉脉为阴,其病在里。

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

或水与血。

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

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

淋浊痢泄。

脉象: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迟脉主脏,其病为寒。

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癥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脉象:促为急促,数时一止;如趋而蹶,进则必死。

主病:促因火亢,亦由物停。

左寸见促,心火炎炎;右寸见促,肺鸣咯咯。

促见左关,血滞为殃;促居右关,脾宫食滞。

左尺逢之,遗滑堪忧;右尺逢之,灼热为灾脉象:代为禅代,止有常数;不能自还,良久复动。

主病:代主脏衰,危恶之候。

脾土败坏,吐利为咎;中寒不食,腹疼难救。

两动一止,三四日死;四动一止,六七日死。

次第推求,不失经旨。

脉象:动无头尾,其动如豆;厥厥动摇,必兼滑数。

主病:动脉主痛,亦主于惊。

左寸得动,惊悸可断;右寸得动,自汗无疑。

左关若动,惊及拘挛;右关若动,心脾疼痛。

左尺见之,亡精为病;右尺见之,龙火奋迅。

脉象:短脉涩小,首尾俱俯;中间突起,不能满部。

主病:短主不及,为气虚证。

短居主寸,心神不定;短见右寸,肺虚头痛。

短在左关,肝气有伤;短在右关,膈间为殃。

左尺短时,少腹必疼;右尺短时,真火不隆。

脉象:伏为隐伏,更下于沉;推筋著骨,始得其形。

主病:伏脉为阴,受病入深。

伏犯左寸,血郁之证;伏居右寸,气郁之疴。

左关值伏,肝血在腹;右关值伏,寒凝水谷。

左尺伏见,疝瘕可验;右尺伏藏,少火消亡。

脉象: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浮脉为阳,其病在表。

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脉象:大弦急,浮取即得;按之乃空,浑如鼓革。

主病:革主表寒,亦属中虚。

左寸之革,心血虚痛;右寸之革,金衰气壅。

(医学)教你把脉脉诊图文

(医学)教你把脉脉诊图文

沉脉Deep pulse-示意图-浮中沉-如水沉石-脉图贝春花女18岁-脉象特点:举之不足,按之有余-脉位深在,如石投水病:里证,有力里实,无力里虚
相似脉象:伏脉、牢脉
示意图-伏脉-浮中沉-脉图秦学贤女26岁-左上肢无脉症,左动脉触不到,左寸口脉呈伏脉-脉象特点:重手推筋按骨始得,甚则伏而 见-主-病:邪闭,厥证,痛极
示意图-涩脉Uneven pulse-浮中沉-如轻刀刮竹-脉图-劳国光男50岁下壁心梗-脉象特点:往来艰难,涩滞不畅-为轻 刮竹,病蚕食叶-主-病:精伤血少,气滞血瘀-挟痰挟食
桡动脉radial artery-寸一一寸内九分-三部长度-关一一尺寸之间-可诊之脉为-称寸口-寸九分-又称气口-尺一一尺 一寸-脉口-寸关尺部位图-可寸口诊法(寸口脉又分为寸、关、尺三部)
“独取寸口”的原因:-寸口--手太阴肺经原穴(太渊)-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肺朝百脉
2、寸口的脏腑分属-左手-沙心-牙-多-右手:-关醇-尺
二、诊脉的部位-1、诊脉的部位-遍诊法-仲景三部诊法-人迎寸口诊法
太阳上候头角之气-耳门(中)侯耳目之气(上部)-巨婆(下)候口齿之气-人迎-++-寸口(上)候-神门(中)候心-合谷下候中 气::-五里(上)候肝-门(中)候脾(胃)-米一一g-i-中部-神阳-太冲-遍诊法切脉部位示意图-仲进景三部脉祛示意图-三 诊法
平脉的特点是有胃、有神、有根。-正常脉象受人体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相应的生理性变化,如性别、年龄、体-格、情绪、劳逸、饮 、季节气候、地-理环境等因素。桡动脉解剖异常:斜飞-脉、反关脉。
第二节-病理脉象-一、构成脉象的因素及分类
脉位分类:浮脉散脉芤脉-脉紧张度分类紧脉弦脉革脉牢脉-沉脉伏脉-缓脉濡脉-脉率分类:迟脉-脉均匀度分类:促脉-数脉疾脉-结 代脉-常见病脉分类-脉流利度分类:滑脉-脉力度分类:虚脉-涩脉-实脉-脉宽度分类:洪脉-脉长度分类:长脉-细脉弱脉微脉-短 动脉

二十八脉的示意图、脉象、示意图解、主病之欧阳术创编

二十八脉的示意图、脉象、示意图解、主病之欧阳术创编

二十八脉的示意图、脉象、示意图解、主病脉象由脉位、脉力、脉率、脉形等的混合演变构成28脉。

脉象示意图即以图象表达脉象的位置、力量、形状和频率等。

以便初学脉学者易于识别掌握。

脉象示意图,将正常人的脉搏力量假设作6个脉力单位,在示意图上以五个黑格表示。

脉象由脉位、脉力、脉率、脉形等的混合演变构成28脉。

脉象示意图即以图象表达脉象的位置、力量、形状和频率等。

以便初学脉学者易于识别掌握。

脉象示意图,将正常人的脉搏力量假设作6个脉力单位,在示意图上以五个黑格表示浮、中、沉,每部脉象分别用三图表示之。

代表诊脉时浮中沉三候。

正常人脉的宽度,假设作两个单位计算,在示意图中于脉搏升波的基底部用两个黑格表示,如脉细则填画一个或一个半横格,大脉、洪脉较正常为宽则填画两个半或三个格,以示比正常脉象宽的倍数。

正常脉的波峰,假设为7个波,为正常人脉搏跳动的次数。

1.浮脉(一)脉象:轻按即得,浮泛于皮肤之表。

举之则泛泛流利,按之则稍减而不空。

(二)浮脉体状诗: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三)图解:以浮取上边之黑线为皮层,其波峰透出黑线,表示脉搏浮泛于皮肤之上,其脉力浮取脉力较猛,正常脉力一般为五个脉力单位,在最上大黑线中为五个小黑格。

浮脉的脉力,浮取超过正常,故浮取黑线中为6格;中取较弱,故在中取部位为5格;重取有的为4个脉力单位,在沉取部位画4格。

脉形一般不宽,故在起波基底横线上,绘两个格。

说明浮脉脉力,浮取较猛,中取稍软,而重取显弱。

而浮脉在持脉时毫不加压,即明显的泛泛于皮肤之上。

若轻按不显,中取方见,重取明显,即非浮脉。

(四)主病:浮脉主表,为六淫之邪侵入肌表,当外邪侵袭肌表,人体之气血为捍卫机体,而趋向于表,故脉应之而浮。

浮脉虽属外邪袭表之征,但有虚实之分,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

不论表实表虚,只要脉现浮象,必有发热恶寒头痛身痛之表证。

表实者可发汗以宣邪,麻黄汤主之。

表虚者,可解肌散风,桂枝汤主之。

【中医学课件】脉诊

【中医学课件】脉诊


肌肉



筋骨

一息
脉象的生理变异
1、与年龄、性别、形体有关:
年龄:越小脉越快(婴儿120-140次/分) 体质:身高者脉长,身矮者脉短;瘦人脉浮,肥人 脉沉
2、与精神情志有关: 3、与季节、地理、气候有关:
春弦、夏洪、秋浮、冬沉 4、几种生理变异:斜飞脉、反关脉
(四) 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
脉象种类繁多,为便于掌握,历来都 曾把它进行分类。《内经》、《伤寒论》分 阴阳两类。《诊家枢要》以浮、沉、迟、数、 滑、涩六脉统领诸脉。徐灵胎《回溪脉学》 以浮沉、迟数、虚实为纲领,较为实用。
肺主气 朝百脉

血充脉盈
脾胃(为血 生化之源)
气运血行
应指
脉搏
脉 象
肾藏精 为元气之根
肝 藏血调节血量 主疏泄调畅气机
【脉象形成原理图】
(二)诊脉的部位和方法
1、脉诊的部位 (1)遍诊法(三部九候法):
上部、中部、下部
(2)仲景三部诊法:寸口、趺阳、太蹊
(3)寸口诊法:寸口是指桡骨茎突内侧的一段 桡动脉。又称“气口” “脉口”
寸口脉象为什么能反映五脏六腑的病变? “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
何谓也?” “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
[含义] : 寸口——手腕部桡骨茎突内侧的一段动脉 (桡动脉),又称气口或脉口。 寸口诊法——指单独切按桡骨茎突内侧 一段桡动脉的搏动,根据其脉动形 象,以推测人体生理病理状况的一 种诊察方法。
• 左手
心(君火) 肝(木) 肾(水) 阴、血、精
右手
肺(金) 脾(土) 肾(相火) 阳、气
寸关尺与脏腑配属原理 • 1、此配属符合五行的原理: • 2、符合阴阳(气血)的原则:肺主气,脾气主

图解中医脉诊,28种脉口诀

图解中医脉诊,28种脉口诀

图解中医脉诊,28种脉⼝诀国学医养堂2020-05-10脉诊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医学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

《史记》中记载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便是以精于望、闻、问、切的⽅法特别是以脉诊著名的。

要有效地治疗疾病,⾸先必须有正确的诊断。

现代医学利⽤科学技术的有关成就,诊断疾病的⼿段越来越多了。

但在古代,医⽣诊病主要靠眼望、⼝问、⽿听、⿐闻、⼿摸等⽅法。

这在古代世界许多国家⼏乎都是这样,⽽且各国都有⾃⼰丰富的经验。

我国古代医学在诊断疾病⽅⾯采⽤的脉诊,是⼀项独特诊法。

脉诊⼜叫切脉,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也是辨证论治的⼀种不可少的客观依据。

图⽂解释脉象: 脉诊歌 1、浮脉:浮在⽪⽑,如⽔漂⽊;举之有余,按之不⾜。

【主病】浮脉为阳,其病在表。

⼨浮伤风,头疼⿐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便不利,⼤便秘涩。

【兼脉】⽆⼒表虚,有⼒表实。

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

浮芤失⾎,浮短⽓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伤,浮濡⽓败。

2、沉脉:沉⾏筋⾻,如⽔投⽯;按之有余,举之不⾜。

【主病】沉脉为阴,其病在⾥。

⼨沉短⽓,胸痛引胁;或为痰饮。

或⽔与⾎。

关主中寒,因⽽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

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

淋浊痢泄。

【兼脉】⽆⼒⾥虚,有⼒⾥实。

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3、迟脉: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息。

【主病】迟脉主脏,其病为寒。

⼨迟上寒,⼼痛停凝;关迟中寒,癥结挛筋;尺迟⽕衰,溲便不禁,或病腰⾜,疝痛牵阴。

【兼脉】有⼒积冷,⽆⼒虚寒。

浮迟表冷,沉迟⾥寒;迟涩⾎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4、数脉:数脉属阳,象为太过;⼀息六⾄,往来越度。

【主病】数脉主腑,其病为热。

⼨数喘咳,⼝疮肺 ;关数胃热,邪⽕上攻;尺数相⽕,遗浊淋癃。

【兼脉】有⼒实⽕,⽆⼒虚⽕。

脉诊图文详解

脉诊图文详解
外越)。 脉位分类 浮脉
1)主表证--外邪侵袭,人体正气趋向
于表,故脉浮。
2)主里虚--久病精气衰竭,阴不敛阳,
虚阳外越。
相类脉——浮
(1)散脉
脉象特征:浮大无根,应指散漫,按之消失。
临床意义:为元气耗散,脏腑精气欲绝。
切 诊
《濒湖脉学》:“至数不齐,涣散不收。”
(二 )
脉诊的部位
切 诊
2、仲景三部诊法: 寸口、趺阳、太蹊
意义: 寸口——候脏腑病变。
趺阳——候胃气。 太溪——候肾气。
3、寸口诊法:
寸口脉象为什么能反映五脏六腑的病变?
切 诊
“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
(1)寸口为脉之大会。全身脏腑气血皆通过百脉朝 会于肺,将脏腑的生理、病理变化反映于寸口脉象。 (2)寸口脉气明显。寸口是手太阴经经穴和输穴, 其经气流注最旺盛之处,脉气搏动显著。 (3)可反映宗气盛衰。寸口亦太阴,肺脾关系密切, 脉气相通。脾胃吸收水谷精微上输于肺化生宗气, 布散全身,脉气变见于气口。 (4)寸口位置固定,部位表浅,便于诊察。 故通过切寸口脉可了解全身气血盛衰变化。
寸关尺的定位
2、再定寸、尺: 关前为寸 关后为尺
切 诊
1、先定关:以高骨(桡骨茎突)为标记
3、脏腑划分——寸关尺分候脏腑
左手 心 右手

统括胸以 上及头部
肺 脾 (胃) 肾
(命门)
肝(胆)
心 肝 肾

统括膈以 下至脐上


统括脐以 下至足部
肺 脾 肾
(二) 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平息和体位
切 诊
脉象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切 诊

脉诊入门基础:中医二十八脉及全部脉象(动态图解)

脉诊入门基础:中医二十八脉及全部脉象(动态图解)

脉诊⼊门基础:中医⼆⼗⼋脉及全部脉象(动态图解)中医切诊⽅法是指医⽣⽤⼿指触按病⼈的动脉搏动,以探查脉象,从⽽了解病情的⼀种诊断⽅法。

切脉的部位可分为遍诊法、三部诊法、⼨⼝诊法三种,其中常⽤的是⼨⼝诊法和。

⼨⼝位于两⼿腕后桡动脉搏起动处,分为⼨、关、尺三部。

掌后⾼⾻处为关,关前为⼨,关后为尺。

⼨⼝脉可分候脏腑之⽓,左⼨候⼼,⼩肠;左关候肝、胆;左尺候肾、膀胱;右⼨候肺,右关候脾、胃;右尺候肾。

切脉应注意时间、姿势、指法。

时间应选在清晨病⼈未活动时,若病⼈活动,应休息15分钟左右再进⾏脉诊。

病⼈可坐位或卧位,⼿臂伸平,⼿⼼向上,使⼿臂与⼼脏接近于同⼀⽔平。

切诊时,三指要同时切脉,⽤⼒要平衡,由轻到重,分为浮取、中取、沉取三种指⼒。

诊脉时间应不少于1分钟。

健康⼈脉象应为⼀次呼吸跳4次,⼨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尺脉沉取应有⼒。

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1、浮脉【体象歌】浮在⽪⽑,如⽔漂⽊;举之有余,按之不⾜。

【主病歌】浮脉为阳,其病在表。

⼨浮伤风,头疼⿐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便不利,⼤便秘涩。

【兼脉歌】⽆⼒表虚,有⼒表实。

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

浮芤失⾎,浮短⽓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伤,浮濡⽓败。

2、沉脉【体象歌】沉⾏筋⾻,如⽔投⽯;按之有余,举之不⾜。

【主病歌】沉脉为阴,其病在⾥。

⼨沉短⽓,胸痛引胁;或为痰饮。

或⽔与⾎。

关主中寒,因⽽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

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

淋浊痢泄。

【兼脉歌】⽆⼒⾥虚,有⼒⾥实。

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3、迟脉【体象歌】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息。

【主病歌】迟脉主脏,其病为寒。

⼨迟上寒,⼼痛停凝;关迟中寒,癥结挛筋;尺迟⽕衰,溲便不禁,或病腰⾜,疝痛牵阴。

【兼脉歌】有⼒积冷,⽆⼒虚寒。

二十八种脉象的脉诊歌诀(附动态图解)

二十八种脉象的脉诊歌诀(附动态图解)
【体象歌】弦如琴弦,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指下挺然。 【主病歌】弦为肝风,主痛主疟,主痰主饮。弦在左寸,心中必痛;弦在右寸,胸及头疼。左 关弦兮,痰疟癥瘕;右关弦兮,胃寒膈痛。左尺逢弦。饮在下焦;右尺逢弦,足挛疝痛。 【兼脉歌】浮弦支饮,沉弦悬饮。弦数多热,弦迟多寒。弦大主虚,弦细拘急。阳弦头痛,阴 弦腹痛。单弦饮癖,双弦寒痼。 19、动脉
【体象歌】散脉浮乱,有表无里;中候渐空,按则绝矣。 【主病歌】散为本伤,见则危殆。左寸之散,怔忡不寐;右寸之散,自汗淋漓。左关之散,当 有溢饮;右关之散,胀满蛊疾。居于左尺,北方水竭;右尺得之,阳消命绝。 26、芤脉
【体象歌】芤乃草名,绝类慈葱;浮沉俱有,中候独空。 【主病歌】芤脉中空,故主失血。左寸呈芤,心主丧血;右寸呈芤。相搏阴伤。芤入左关,肝 血不藏;芤现右关,脾血不摄。左尺如芤,便红为咎;右尺如芤,火炎精漏。 27、伏脉
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歌】沉脉为阴,其病在里。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或水与血。关主中寒,因 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淋浊痢泄。
【兼脉歌】无力里虚,有力里实。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 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体象歌】长脉迢迢,首尾俱端;直上直下,如循长竿。 【主病歌】长主有余,气逆火盛。左寸见长,君火为病;右寸见长,满逆为定。左关见长,木 实之殃;右关见长,土郁胀闷。左尺见之,奔豚冲兢;右尺见长,相火专令。 10、短脉
【体象歌】短脉涩小,首尾俱俯;中间突起,不能满部。 【主病歌】短主不及,为气虚证。短居主寸,心神不定;短见右寸,肺虚头痛。短在左关,肝 气有伤;短在右关,膈间为殃。左尺短时,少腹必疼;右尺短时,真火不隆。 11、洪脉
【体象歌】伏为隐伏,更下于沉;推筋著骨,始得其形。 【主病歌】伏脉为阴,受病入深。伏犯左寸,血郁之证;伏居右寸,气郁之疴。左关值伏,肝

中医脉诊二十八部脉

中医脉诊二十八部脉

中医脉诊二十八部脉浮脉类浮脉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表证,亦主虚证洪指下宽大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热邪亢盛濡浮而细软主虚,又主湿散浮散无根,稍按则无,至数不齐元气离散,脏腑之气将绝芤浮大中空,如按葱管失血伤阴革弦急中空,如按鼓皮精血虚寒沉脉类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里证伏重手推筋按骨始得,甚则伏而不见邪闭,厥证,痛极牢沉按实大弦长阴寒内实,疝气,症瘕迟脉类迟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寒证缓一息四至、来去缓怠湿证,脾虚涩脉细而缓,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气滞血瘀,精伤血少结脉来缓慢,时见一止,止无定数阴盛气结,寒痰血瘀数脉类数脉率增快,一息脉来五至以上热证,亦主虚证促脉来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阳盛实热,气滞血瘀疾一息七至以上,脉来急疾阳极阴竭,元气将脱动脉形如豆,厥厥动摇,滑数有力痛,惊虚脉类虚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虚证,多为气血两虚微极细极软,似有似无,至数不明阴阳气血诸虚,阳虚危候细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气血两虚,诸虚劳损,主湿代脉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脏气衰微,跌扑损伤,主湿弱柔细而沉气血不足短首尾俱短,不能满部有力为气郁,无力为气损实脉类实脉三部脉举按均有力实证滑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痰饮,食滞,实热紧脉来紧张,状如牵绳转索寒,痛,宿食长首尾端直,超过本位阳气有余弦端直而长,如按琴弦肝胆病,痛证,痰饮,疟疾歌括脉理兮,用心细,三法四中要熟记。

人脉难,需勤理,察形辨象非容易,浮沉迟数力为中,扩充各脉真消息,此理需明未诊前,免之新医,吃脉记,经为一贯用心机,指下回声诊妙记。

浮脉:轻寻有、按无有,浮脉漂然肉上游,水帆木浮未定向,浮脉中间仔细究,有力恶风见表实,无神无力指虚浮,浮脉里有七瓣(浮紧、浮缓、浮滑、浮数、、浮迟、浮虚、浮洪),其中理性要经验。

洪脉:洪脉满指波涛似,来时力状去自然。

脉洪阳盛虽夏旺,非是火盛治灾凡。

实脉:实毕毕更属长,举按充实力最强,新病逢时是火盛,久病逢时或气痛。

长脉:长脉直过本位前,迢迢自弱类长杆,心肾身强气本状,实脉相联似剑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