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动而不紧,缓而不急。 异常--微弱:宗气虚;
其动应衣:宗气外泄。
2、按胸胁:
(3)按腹部
辨疼痛:拒按——实; 喜按——虚; 辨腹胀:叩之浊音-实证 叩之空声-实证 辨肿胀: 有波动感-水臌;无波动感-气臌。 辨虫积:指下如蚯吲蠢动
切诊
(4)按 俞 穴
“举”为轻手浮取 “按”为重手沉取 “寻”为用力不轻不重,委屈求之
切诊
总按
8
切诊
单按
切诊
错误的诊脉手法
正常脉象
脉位-不浮不沉,中取即得 脉数-不快不慢,一息四至 脉势-从容和缓,应指有力 脉形-不大不小,不滑不涩 脉律-均匀无歇止
正常脉象
构成脉象的八个要素: 脉位:脉管的浅深 至数:脉搏的频率 脉长:脉动的范围长短 脉力:脉搏的强弱 脉宽:脉管的粗细 流利度:脉来的通畅程度 紧张度:脉管的弛缓程度 均匀度:脉动的节律
按胸胁
1.按胸部 2.按胁下
按脘腹(胃脘、腹部)
辨满痛
按之充实,痛而拒按, 叩之浊音-实证
按之空虚,痛而喜按, 叩之空声-虚证
辨肿胀
有波动感-水臌 无波动感-气臌
辨肠痈 辨积聚 辨蛔虫
按肌肤
1.辨寒热 肌肤热而喜冷-阳证、热证 肌肤冷而喜温-阴证、寒证 2.察润燥 肌肤湿润-汗出或津液未伤 肌肤干燥-无汗或津液已伤 3.诊肿胀 水肿-按之凹陷不起 气肿-按之凹陷,随之而起者 4.审痈疡 阴证-按之肿硬不热,根盘平塌漫肿 阳证-按之高肿灼手,根盘紧缩
治疗 针灸、敷贴、耳针、埋线、放血等
濡脉、弱脉、微脉异同




脉形细小而软弱

细而无力
浮细无力
沉细无力
诸虚、湿 气血不足、阳虚
极细极软,按之欲绝, 似有似无,起落模糊。
气血大虚、阳气衰微
(13) 长脉
切诊
1,、脉象特征:脉体较长,超过寸关尺。
《诊家正眼》:“长脉迢迢,首尾俱端,直上直下, 如循长竿。”
按手足
辨手足冷热
俱冷-阳虚或阴盛 俱热-阴虚或阳盛
辨手掌冷热
手足心热-内伤发热 麻疹患儿,中指尖独冷-发疹
按俞穴
• 肺病:中府、肺俞、太渊 • 肝病:期门、肝俞、太冲 • 胃病:胃俞、足三里 • 肠痈:右下腹压痛,阑尾穴压痛
二、 按 诊
一、按诊的方法与意义
(一)按诊的方法:触、摸、按、叩。 (二)注意事项
芤脉 【脉象】浮大中空, 如按葱管。 【主病】失血、伤阴
革脉 【脉象】浮而搏指, 中空外坚,如按鼓皮 【主病】精血大亏, 阳气外浮
长脉
切诊
1,、脉象特征:脉体较长,超过寸关尺。
《诊家正眼》:“长脉迢迢,首尾俱端,直上直下, 如循长竿。”
《濒湖脉学》:“ 长脉不大不小,迢迢自若,如循 长竿末梢,为平;如引绳,如循长竿,为病。”
态度认真、举止大方,遵守医德; 手法轻柔、熟练敏捷,避பைடு நூலகம்刺激; 先轻后重、由浅入深,密切观察。
二、按诊的内容
按肌肤 按胸胁 按脘腹 按俞穴
1、按 肌 肤
辨寒热 肌肤热而喜冷——阳证、热证 ; 肌肤冷而喜温——阴证、寒证 。 察润燥 肌肤湿润——汗出或津液未伤
按尺肤
“尺肤”:肘部内侧至掌后横纹处的一段皮 肤。
切诊
(14) 短脉
1、脉象特征:只现于关部,它部不显。 李中梓:“ 两头低而沉下,中间突而浮起。”
《濒湖脉学》:“ 不及本位,应指而回,不 能
满部。” 2、临床意义:主气病。
有力为气郁,无力为气损。 气郁不能展,气虚不能鼓动故脉短。
伏脉
切诊
1、脉象特征:比沉脉更深,需重按着骨始 可得,甚至伏而不现。
中医诊断学
—脉诊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医诊断学教研室
杨爱萍
※ 掌握诊脉的部位和方法;
※ 掌握常见病脉的脉象与临床意义;
目 ※ 熟悉脉诊的原理,脉象的生理变异;
的 ※ 熟悉相兼脉概念与主病规律;



了解遍诊法、三部诊法概念、方法。
求 ※ 授课方式:CAI教学 课堂讲授 实验教学
※ 课 时:理论课6节 实验课5节
饮、宿食停滞; 无力为脏气虚弱、阴血衰少
病理脉象(5): 脉律
13.结脉
【脉象】脉来缓而时一止, 止无定数。 【主病】有力为阴盛气结、 寒痰血瘀、症瘕积聚;无 力为气血虚衰
14.代脉
【脉象】脉来时止, 止有定数,良久方来。 【主病】主脏气衰微
1)脏气衰微,无力 继续,故脉歇止难复。 《诊家正眼》“代主脏衰,
脉象类比、相兼脉和真脏脉
3、脉宽类: 大(粗)--大、虚、洪、芤、实; 小(细)--细、弱、濡、弦。
4、脉力类: 虚--虚、弱、濡、微; 实--实、弦、紧。
怪脉
病情深重,胃气衰败,真脏脉现。 (1)无胃之脉:弦硬不柔,如循刀刃。
偃刀脉、弹石脉 (2)无根之脉:浮大无根,按之消失。
釜沸脉、鱼翔脉、虾游脉 (3)无神之脉:脉率无序,脉形散乱。
诸虚劳损 湿病
11.洪脉
12.细脉
实热
虚象
病案分析
男,49岁,右侧颜面灼痛,局部不 红不肿,便秘,舌苔黄燥而厚,六脉 皆洪,尤以右寸关为甚。
分析 病位在头面部,属于三阳经络受邪,六脉 皆洪,洪脉主经络大热,血气燔灼,阳热 亢盛之症,右寸关甚说明热在肺胃二经甚, 所以应以清热泻火,宣清导浊为治则。
寸口又称“气口”、“脉口” 寸部— 关部—桡骨茎突内侧 尺部—
脉诊方法
1.时间 2.体位
坐位或平卧位 (手臂与心脏于同一水平) 3. 指法
脉诊方法
总按:三指平布,同 时用力按脉。
指法:
123...布单举指按按寻: 与先总定按关位,后定单按寸会按一:个某尺分脉一别象部脉用 ,一 重象指 点。单 体
《濒湖脉学》:“ 长脉不大不小,迢迢自若,如循 长竿末梢,为平;如引绳,如循长竿,为病。”
“过于本位脉名长,弦则非然但紧张, 弦脉与长争较远,良工尺度自能量。”
脉长度分类 长脉
2、临床意义:主阳证、实证、热证。
多由邪气盛实,正气不衰,邪正搏击所致。 《素问·脉要精微论》:“长则气治。” 正常人气血旺盛,精气盛满,脉气盈余。
病理脉象(2): 脉数
3.迟脉(慢) 【脉象】脉率减慢, 一息脉来不足四至。 【主病】寒证
4.数脉(快) 【脉象】脉率增快, 一息五至以上。 【主病】热证
缓脉(慢、无力;快于
迟,慢于平)
【脉象】一息四至, 来去缓怠。 【主病】湿证、脾胃 虚弱
疾脉(更快) 【脉象】脉来急疾, 一息七八至。 【主病】热证
牢脉
切诊
1、脉象特征:实大弦长,沉取始得,坚着不移。 李中梓:“ 牢有二义,坚牢固实之义,又深居 在内之义。”
《脉说》:“ 沉而有力,劲而不移,实大弦长, 牢之体也。”
2、临床意义:阴寒内盛,疝气症瘕。 脉理:阴寒内积,阳气沉潜于下,故脉来沉而 实
大弦长。
病理脉象(5): 脉律
15.促脉
【脉象】脉来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 【主病】 有力为阳盛热结,气血、痰
《濒湖脉学》:“ 不及本位,应指而回,不 能
满部。” 2、临床意义:主气病。
有力为气郁,无力为气损。 气郁不能展,气虚不能鼓动故脉短。
病理脉象(4): 脉势
11.洪脉 【脉象】脉体宽大, 充实有力,状若波涛 汹涌,来盛去衰。 【特点】宽大势盛有 力 【主病】气分热盛
邪盛正衰
12.细脉 【脉象】脉细如线, 但应指明显。 【特点】细小清晰 律整 【主病】气血两虚
“过于本位脉名长,弦则非然但紧张, 弦脉与长争较远,良工尺度自能量。”
脉长度分类 长脉
2、临床意义:主阳证、实证、热证。
多由邪气盛实,正气不衰,邪正搏击所致。 《素问·脉要精微论》:“长则气治。” 正常人气血旺盛,精气盛满,脉气盈余。
切诊
短脉
1、脉象特征:只现于关部,它部不显。 李中梓:“ 两头低而沉下,中间突而浮起。”
按诊
概念
对病人的肌肤、手足、脘腹及腧穴 等部位施行触、摸、按、压,测知病 变的一种诊断方法。
注意事项
◆态度认真、举止 大方,遵守医德 ◆手法轻柔、熟练 敏捷,避免刺激 ◆先轻后重、由浅 入深,密切观察
按诊(palpation)
内容 (一)按胸胁 (二)按脘腹 (三)按肌肤 (四)按手足 (五)按腧穴
源流
起源于扁鹊 奠基于《内经》 成书于《脉经》 绘图于《察病指南》 发扬于《频湖脉学》
脉诊形成机理
1.心脏搏动—动力
2.气血运行—基础
3.五脏协同—前提
心主血脉 肺主气,朝百脉 脉为血府 脾主运化,统血 宗气推动 肝主藏血
脉诊部位
1.遍诊法(“三部九候”) 2.三部诊法(人迎、寸口、趺阳) 3. 寸口诊法(临床常用)
正常脉象
2.特点: 有胃 有神 有根
3.变异因素: 桡动脉异位 季节 地域 年龄 体格
病理脉象(1): 脉位
1.浮脉(表浅) 【脉象】轻取即得, 重按稍减 【主病】表证、虚证
浮紧 浮缓 浮数 浮滑
2.沉脉(深沉) 【脉象】轻取不应, 重按始得 【主病】里证
沉迟 沉缓 沉弦 沉涩
1.浮脉
2.沉脉
而硬。
坚搏抗指。
【主病】肝胆、诸痛、 【主病】寒、痛、
痰饮
宿食
“弦云其象”
“紧云其力”
均为脉管紧张度高
病案分析
女,30岁,常感脘腹胀痛,食纳不 佳,恶心呕吐,舌苔白而微腻,左脉 弦细,右关紧。
分析
紧脉主寒、痛,为历代医家所公认,临床 凡因受风寒而导致的疼痛,常见紧脉,乃正 气与邪气相搏,脉道紧张所致,右关紧为寒 郁中焦,左脉弦细为肝胃气逆。
3.迟脉
4.数脉
病理脉象(3): 脉形
5.虚脉(空虚无力) 【脉象】三部脉举之 有余,按之空虚。 【主病】虚证
6.实脉(充实有力) 【脉象】三部脉举按 均有力。 【主病】实证
5.虚脉
6.实脉
7.滑脉(流畅) 【脉象】往来流利, 如珠走盘,应指圆滑。 【主病】痰饮、食滞、 实热
8.涩脉(不流畅) 【脉象】脉细而迟, 往来艰涩不畅,如 轻刀刮竹。 【主病】伤精、血少 气滞血瘀、痰食内阻
脉症顺逆与从舍
1.脉症相应
实证,新病,暴病-阳脉,实脉 虚证,久病,缓病-阴脉,虚脉
2.脉症不相应
脉症的从舍-常用于寒热、虚实的真假
(1)症真脉假-舍脉从症 腹痛,便秘,舌红苔黄-胃肠燥热 脉沉迟-热结胃肠,脉道不通
(2)症假脉真-舍症从脉 四肢厥冷伴身热烦渴舌红-假寒 脉洪数-热闭于内,格阴于外-真热
尺肤缓(松弛)—— 主热
尺肤急(绷急)—— 主寒
尺肤热甚
—— 主热病
尺肤凉
—— 主阳虚
尺肤柔润温和 —— 气血调和
尺肤干涩
—— 津枯,气血虚
(2)按 手 足
辨手足冷热 俱冷——阳虚或阴盛; 俱热——阴虚或阳盛。
辨手掌冷热 手足心热——内伤发热; 麻疹患儿,中指尖独冷——发疹。
3、按胸腹
(1)按虚里:虚里(心尖搏动处)
脉诊小结
主痛—弦、紧、代、促 主血瘀—涩、结 主痰饮—滑、涩、弦、促、结 主湿——细、缓、濡 主食积—滑、促、涩、紧 脉律失常—促、结、代
思考题
1.词解:寸口诊法、遍诊法、 举按寻、胃神根。 2.试述正常脉象的特点及变 异因素?四季平脉的生理变 异特点? 3.试述十六种脉的脉象特征 及主病? 4.试述弦、紧脉;滑脉、涩 脉;促、结、代脉如何鉴别?
病案分析
男,35岁,一年来经常发生眩晕,头 重脚轻,恶心呕吐,胸闷痰多,舌质红, 苔黄而腻,脉两关滑大。
分析
两关滑大,乃病在肝脾,脾不健运,湿停 为痰,肝火挟痰上扰清窍,发为眩晕。
病因病机
《内经》: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朱丹溪:无痰不作眩
9.弦脉
10.紧脉
【脉象】端直而长, 【脉象】脉势紧张有
如按琴弦,脉势较强 力,状如牵绳转索,
危恶之候”,“心疼夺食,
脉三动一止,良久不能
自还。”
2)又主痛症、七情
惊恐、跌仆损伤。
“惊则气乱。”
结脉、代脉、促脉异同




脉律失常而有歇止
异 不规则歇止,歇止时间短 有规则歇,歇止时间长
数而时一止 缓而时一止 时而一止,良久方来
切诊
2、相似脉鉴别与比较
一、相类脉比较 1、脉位类:
浮--浮、芤、虚、濡、洪; 沉--沉、伏、牢、弱。 2、脉率类: 迟--迟、缓、涩、结; 数--数、洪、滑、促。
《诊家正眼》“ 推筋着骨,得始其形。”
2、临床意义:邪闭、厥病、痛极(伏而有力) 多因邪气内伏,脉气不得宣通所致。 如气闭、寒闭、热闭、火闭、痛极、 霍乱等可见。
切诊
动脉
1、脉象特征:脉动如豆,见于关部。 《脉经》:“ 动脉见于关上,无头尾,大 如豆,厥厥动摇。”
2、临床意义:多见于惊恐、疼痛。 特点:滑、数、短。
雀啄脉、屋漏脉、解索脉
(六)诊妇人脉 (七)诊小儿脉
相兼脉
词解 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一或符合脉象相兼
出现的脉。
主病 各组成脉象主病的总和。
浮紧 浮缓 浮数 浮滑
= 浮脉 +
(表证)
紧(寒) 缓(湿、弱) 数(热) 滑(痰)
脉诊临床意义
1.识别疾病的病位和病性 2.推测疾病的病因和病证 3.判断疾病的进退和预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