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案例小组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商管理硕士(MBA)案例分析报告
《万达地产商业模式盈利关键分析》
课程名称: 《管理学》
组长: 黄种文
组员: 阮小峰、王萍、方华芬、陈洪霖、朱文娇
指导教师: 孙锐
报告日期: 2011 年5月3日
教师评阅意见:
案例成绩评阅日期
万达地产商业模式盈利关键分析
目录
一、万达对商业地产的探索 (3)
(一)第一代产品 (4)
(二)第二代产品 (5)
二、万达的商业模式调整 (6)
(一)现金流改革 (6)
(二)培养自主商业产业——组建大洋百货 (6)
(三)探索多元化融资 (7)
三、第三代产品——城市综合体的商业模式 (7)
(一)盈利模式:资金流滚资产 (7)
(二)产业链整合模式 (9)
(三)订单模式的高级阶段——持有型物业的订单模式 (11)
(四)投资平衡模式 (12)
(五)项目获取与开发模式 (14)
四、万达的商业模式复制借鉴性 (15)
我们今天对万达集团的商业模式进行了提炼和讨论,重点阐明万达以房地产起家,转入商业地产后通过整合资源、形成能力,“被动地”成长为商业地产界少见的“全程运营商”的发展历程和经验,并对其中可能被我们借鉴和改进的部分进行了初步分析。
一、万达对商业地产的探索
万达集团在20年的发展中,自2000年开始由住宅房地产向商业地产转型,在10年内成为国内最大的商业不动产运营商。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万达同样经历了2003年二代产品备受冷遇、2004年信贷调整下的紧张和收缩等逆境。但从2005年开始,随着第三代产品推向市场,万达整体进入良性轨道,在资金、商品、商业模式、企业管理等方面均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力与前景。
这不仅得益于近10年来,中国社会零售商业和城市化的超高速发展,更重要的是,万达在实践中秉承商业地产的运营实质,一边成长一边调整战略性商业模式,将之持之以恒,终于走出一条富有企业特色的发展道路。
万达三代产品定位比较
万达从第一代的单体商业楼,到分体商铺,再到目前大行其道的城市商业综合体,其演进形态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自身发展阶段有密切联系:(一)第一代产品
1、时代背景:2000年国内商业消费习惯由传统百货大楼向大型商超、现代化院
线、洋快餐等转型的时点,国内地方政府对能够引入沃尔玛、时代华纳、麦当劳等国际商业企业的项目十分青睐,也只有以这类项目拿地才能获得城市的黄金地段。
2、起步阶段:万达没有自有品牌和商业资源,主要资源是地产,因此万达以土
地为条件,迎合沃尔玛等国际品牌的需求,与其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布局国内市场,走“订单地产”的道路。第一代产品的形态相应地按品牌商家的
订单设计为由百货、商超和院线自下而上组成的商业楼宇。
3、基本思路:订单式的地产开发。
4、产品效果:成功介入商业地产领域,但无主导权,本质上还是一个平台租售
者的角色。
(二)第二代产品
1、时代背景:2002年西方商业街区以步行街的模式流行于国内,万达顺应变化,
本想对第一代产品进行创新,从中国人习惯的百货大楼改良为商业组合店,但由于缺乏现代商业运营经验,第二代产品在设计上存在重大缺陷:
●设计上全部是室外动线,室内没有步行街,项目仿佛一个人没有灵魂;●门店之间的联系被割裂,人流动线设计不符合消费者习惯;
●基本为纯商业定位,没有文化、娱乐、体育、酒店等别的业态作为支撑。
●零售类比例占总经营面积80%以上,相当是专业小商品市场的翻版。
2、转型阶段:万达开始改变“订单”模式,走自主招商之路,为此,万达需做
两手准备,一是扩大下游商家的基数,从中逐步筛选优质客户,单体商业楼明显无法承载这么多的客户,大体量的街区组合更为合适;二是自创品牌,摆脱对洋品牌的依赖,为此需要多栋独立建筑以区分不同品牌。
3、基本思路:自主招商,主导开发。
4、效果:第二代产品的市场表现出现问题,沈阳沃尔玛甚至遭遇停业,店面售
价太高,出售不理想,主力店租金低却比例重,租金回报率低。2003年~2004年万达在现金流回笼缓慢和银根紧缩双重压力下,新开工项目全部暂停,进入产品调整期。
二、万达的商业模式调整
第二代产品的困境和“订单地产”初始状态的弊端,促使万达地产在商业地产进入第二个五年时,重新思考商业模式和产品定位,持续加强商业资源的整合能力。万达总结了三大调整思路,并进行大胆的尝试。
(1)调整核心现金流模式,改变第二代产品核心地产“只租不售”和单一融资的问题,确立“如何赚”;
(2)调整商业模式中持有和销售业态组合,确立“卖什么”;
(3)强化“做对程序”的产业链内涵和“订单模式”下的资源整合运营能力,确立“怎么活”。
(一)现金流改革——商业(Mall)只租不售、降低主力店比率为何会青黄不接,后继无力?万达的结论是:原有商业地产的开发销售模式必须“大转弯”,解决商业经营回报偏低的根本问题。
从2004 年开始,万达重新组合商业业态:在主力店和单店的构成比例方面,原来购物中心(Mall)的主力店占面积的85%,单店只占15%,后来调整为主力店、单店各占50%。如果主力店比例太高,效果只是在为银行打工,根本满足不了扩张要求。
(二)培养自主商业产业——组建大洋百货
为了拓展扩张版图、增强与战略合作伙伴的租金谈判能力,万达在2002年杀入连锁百货业,于2002年与香港新鸿基、太平洋百货原管理团队合股成立大洋百货,注资2亿,万达是40%的大股东。
由于次年遭遇资金瓶颈和避免在发行REITs的关联交易,本次合作也很快终止了。但对万达开发第三代产品所需的商业业态调整、商家资源的汇集、商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