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校园文化德育功能实现的保障机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高职校园文化德育功能实现的保障机制

[摘要]道德的本质在于实现,而道德要实现自身的价值,必须借助于一套有效的保障机制。因此,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实现必须依据一定的外在保障,建立包括提供物质保障、建立制度制约、净化社会环境、加强基地建设和创新教育手段等多渠道、全方位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校园文化德育功能保障机制

道德作为一种从“应然”的意义上对人们行为的价值导向,其功能的实现在于其所体现的价值精神通过行为主体的伦理活动而对象化、客体化,在于其所规定的原则规范成为行为主体自觉而现实的价值选择。从这一意义而言,道德的本质在于实现,而道德要实现自身的价值,必须借助于一套有效的保障机制。从道德行为的主体来看,必须是一种自觉、自愿和自主的行为,培育获得道德自由的个体离不开道德实现的外部保障。因此,从当前高校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实现的路径来看,高职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实现必须依据一定的外在保障。

一、物质保障:加大投入与高职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实现

物质环境是校园文化的“硬件”,主要是指高职校园里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文化形态,如学校的校容校貌、校园的合理布局、建筑物的装饰、校园绿化美化的建设,以及自然山水、花草树木、名人塑像、橱窗、宣传栏、寝室、教室中张贴名人画像、书写和张贴名言警句等文化景观。物质环境是高职校园文化得以实现的物质载体,是精神文化的基础和保障。有人片面强调校园精神文化,倾向狭义的校园文化定义,将校园文化只定位于“校园精神”,轻视校园物质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校园文化建设也就变成了“空中楼阁”。“毛之不存,皮将焉附”,离开了物质环境来奢谈校园文化建设是“痴人说梦”。意大利著名教育家维多里诺认为“良好的学校环境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近代教学论体系的奠基人夸美纽斯在他的代表作《大教学论》中讲道:“学校的本身应当是一个快意的场所,教室清洁明亮,饰以地图、图表和伟人照片,并有可供游戏、散步的空地,可供观赏的花园,使学生来到学校就感到快乐。”环境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与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人塑造了环境,但同时又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对人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导向和约束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校园建设时一定要考虑到校园基础建设的育人功能,绝不能认为育人仅仅是党政、团委、学工等思想政治工作部门

的事,与己无关。要时刻牢记: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需要通过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培养,也需要物质文化环境的支持,否则,精神文化建设将失去依托而不能收到实效。物质文化环境不但包括建筑设施、园林绿化,还包括生活服务,所有这些都要围绕育人这一中心,结合本校的培养目标来设计、安排,使它们既具有方便、宜人的实用功能,又和谐、舒适,有益于紧张工作后的休息,进而熏陶情感、启迪思想。同时,学校要投入一定比例的经费,增加投资,进行校园绿化、美化,充实内部设施,建设文化长廊,全方位改善办学条件,使生活在其中的师生感到一种不同于社会其他场所的朝气、幽静、有序和整洁,让学生耳濡目染,使其心灵不断得到净化。

学校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在加大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大对校园“软环境”的建设,拨出专项资金进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绝不能认为物质文化看得见、摸得着,是面子工程,值得投资,而“软”的东西可以缓一缓,甚至可有可无,于是出现经费投入少而又少、减而又减、挪用挤占等现象。导致部分学校长期以来“走不出去”,也“请不进来”,以至于有的学生上了几年大学竟然一年听不到一场学术报告,看不到一场高雅艺术表演,参加不了一场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因此,教育部门和高校的决策者应该像江泽民同志指示的那样,成为政治家和教育家,认真审视自己身上的历史重任,把育人放到第一位,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给予充分的资金保障,使校园文化“软件不软”“硬件更硬”,确保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发挥功能。无论学校的经费多么紧张,都应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邀请著名艺术家演讲,邀请京剧、话剧、歌舞等高雅艺术进校园,广泛开展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如在学生中成立器乐队、声乐队、舞蹈队、表演队,积极组织排练演出,坚持每年举办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重大节日和重大活动都要精心组织群众喜爱的文娱、体育活动,并开展各种文艺体育比赛。这样不仅能使大学生得到锻炼、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激发爱国情感、鼓舞学习热情,也能极大地丰富和活跃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艺术素养和鉴赏水平,陶冶高雅情操,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全面发展。

二、制度构建:校园制度构建与高职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实现

在社会发展中,制度以强制性的方式制约和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邓小平曾经说“制度是决定因素”。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文化的规范性功能就其本质来说,是对相同文化环境下的个体建立起一套必须共同遵守的制度和标准,而这种制度和标准的划一性则使生存于其中的个体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趋同性的特点,从而使个体按照相同或相似的模式发展。而要构建具有共同的理想追求和价值观念的校园群体文化,就必须建立一整套科学规范的体现高职院校教育目标、培养方式、办学理念、环境规划、管理模式等个性特征的规章制度。高职院校不能一味地模仿和复制普通高校的制度模式,必须处处突出高职院校的

办学特色和办学特点。在制定各种校园制度时,无论从宏观的学制、考试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招生就业制度到微观的课堂制度、就寝、就餐制度、宿舍规范等方面都要体现“职业”的特点和文化发展的规律,符合学院自身的实际。要打破和废除传统单一的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学生制度,尤其要废除过去在计划经济时代制定的不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要求的规章制度,用既“合法”又“合理、合情”的充满人情味的校园制度代替过去以惩罚为目的的制度。校园制度的制定与出台要合乎程序,要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学生的声音。有条件的学校要建立正常的校园新闻发布制度,让学生及时了解学校的发展和动态,积极参与学校制度的建设。在高职校园文化开展过程中,要按照学校和学生个体成长的规律,构建德性的制度文化,通过各种校园规章制度,处处传递伦理信息,时时表达伦理的心声,通过道德的制度衍生具有优雅举止、行为规范、人性完善、明理守法的青年;制度构建要以职业生涯设计为主导,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怎样才能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要打破传统的、单一的闭卷考试定优劣标准的考试制度,建立能力、态度、知识并重的考核制度,按正确的方法考核和引导学生,考核体系必须围绕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综合能力进行创新和改革;要从党的教育方针出发,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与发展方向做出进一步规定和具体要求,使校园里的每一条规章制度都体现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教育法规,使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政策的影响与熏陶,使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符合社会规范。

三、环境整治:净化社会环境与高职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实现

校园文化是一种亚文化、微观文化,它必然受到社会宏观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校园文化又是开放的文化,校园的围墙是有形的,但是校园人之间的思想交流、校园内与校园外的思想交流却是无界的。校园成员通过各种文化传播媒介、学术交流活动,获得许多新信息、新思想,校园文化无时不与社会大文化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社会上各种新观念、新文化、各种知识体系与价值观念无时不对校园文化产生影响。正因如此,校园文化被称为社会发展的“晴雨表”。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在极大地解放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人民的生活领域和认知领域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特别是网络时代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好像生活在一个虚幻的世界里,加之大学生辨别能力差、抵抗能力弱,容易被蒙蔽,缺乏应有的自我约束力,对社会上良莠不齐的现象难分真伪,这一切都给高职校园文化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一个单一的工程,而是一个牵扯到社会大系统的综合工程。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环境创造人”“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人”。中央有关学校德育工作的文件中明确指出,要把优化育人环境列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计划,作为培育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内容来抓。为此,高职院校一方面要加强对校园育人环境的综合治理,加大绿化、美化、净化校园环境的力度,积极争创“文明高校”和“园林式单位”。挖掘校史资源,建设“校史馆”“荣誉室”和“校友文献库”等,培养师生的荣誉感和上进心。充分利用宣传牌、阅报栏、橱窗和公益广告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