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金属矿床非金属矿床储量分类分级和级别条件

合集下载

现行金属矿产品位及规模划分表

现行金属矿产品位及规模划分表
16.58
混合矿石
0.5—0.7
1—1.5
氧化矿石
0.5—1
1.5—2

Zn
硫化矿石
0.5—1
1—2
金属万吨
三50
10-50
<10
73
58.07
37.33
混合矿石
0.8—1.5
2—3
氧化矿石
1.5—2
3—6

Al
AlO/SiO
232
露米
1.8—2.6
三3.5
铝土矿
三2000
500—
2000
<500
AlO
80—100g/t
金属吨
三1000
200—
1000
<200
52
56.97
50.58
稀有金属矿产
矿种
元糸符号
矿石工业类型
品位
矿床规模
地壳克拉克值
北祁连水
系沉积物
北山水系
沉积物
边界品位
工业品位
计算单位



矿床
Ta2O5
(Ta,

(Ta,

类型
Nb2O5
Nb)2O5
Nb2O5
Nb)2O5
Nb2O5
花岗伟晶
赤铁矿石
三25
三28-30
菱铁矿石
三20
三25
富铁
矿石亿吨
20.5
0.05-0.5
<0.05
褐铁矿石
三25
三30

Mn
Mn%

化锰
富锰矿石
I
40
22000

现行金属矿产品位及规模划分表

现行金属矿产品位及规模划分表

1—
氧化矿石
—1
—2

Zn
硫化矿石
—1
1—2
金属万吨
≥50
10-50
<10
73
混合矿石

2—3
氧化矿石
—2
3—6

Al
Al2O3/SiO2
露采


铝土矿
≥2000
500-
<500
Al2O3
Al2O3
Al2O3
坑采


矿石万吨
2000
Al2O3%
露采
≥40
≥55
坑采
≥40
≥55

Ni

化 镍 矿
原生
≥g/t

铱 钌 锇
Rh
Ir
Ru
Os

镍型
矿床
Pd
—g/t
≥g/t
伴生
矿床
Pt、Pd
g/t
Os、Ir
Ru、Rh
g/t
矿种
元素
符号
矿石
工业类型
品位
矿床规模
地壳
克拉克值
北祁连水
系沉积物
北山水系
沉积物
边界品位
工业品位
计算单位




族 金 属



松散 沉积 型矿 床
Pt+Pd
g/m3
g/m3
Pt
-9×10-9
矿种
元素
符号
矿石 工业类型
品位
矿床规模
地壳
克拉克值
北祁连水
系沉积物

储量和储量级别的划分

储量和储量级别的划分

储量reserves矿产储量(mineral reserves)的简称。

泛指矿产的蕴藏量。

其表示方式有矿石储量(简称矿石量)、金属储量(简称金属量)或有用组分储量、有用矿物储量等,多数以质量(吨、千克、克拉)计,少数以体积(立方米)计。

它不扣除未来开采和加工时的贫化与损失。

储量是矿产地质工作的一项主要成果,也是制定国民经济计划,进行矿山建设的重要依据。

中国1999年《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的储量指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即在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编制年度采掘计划的当时,经过对经济、开采、选冶、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和相应修改,结果表明在当时是经济可采或已经开采的部分。

用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可实际开采数量表述。

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阶段不同,又可分为可采储量和预可采储量。

中国对储量所下定义与以前的概念有较大变动,特别是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等,与以往有明显的变化,但与国际上的表述更为相近。

如与国际矿冶协会理事会(CMMI)的《矿产资源储量国际分类建议》、联合国《固体矿产储量/资源国际分类框架》的定义相似,但后两者将储量分为证实储量和概略储量两类。

[1](旧称可采储量或称开采储量)是经过详查或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了控制或探明的矿产资源,在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扣除了设计和采矿损失,能实际采出的数量,经济上表现为在生产期内每年平均的内部收益率高于国家或行业的基准收益率。

储量是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

根据矿产勘查阶段和可行性评价阶段的不同,储量又可分为3个类型:可采储量(111)、预可采储量(121)、预可采储量(1 22)。

矿产资源储量级别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121b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资源总量:可开发的资源总量,包括二级边界品位;保有储量:可开发的工业品位的总量;基础储量:可开发的工业品位和一级边界品位;资源量:包括矿区外围附近的边界品位。

国内矿床规模划分标准

国内矿床规模划分标准
≥1000
200-1000
<200
74
冰洲石
矿物(吨)
≥1
0.1-1
0.1
75
菱镁矿
矿石(亿吨)
≥0.5
0.1-0.5
<0.1
76
萤石
(普通萤石)
CaF2(万吨)
≥100
20-100
<20
(光学萤石)
矿物(吨)
≥1
0.1-1
<0.1
国内矿床规模划分标准(2)
77
石灰石
(电石用灰岩)
(制碱用灰岩)
矿石(亿吨)
≥100
20-100
<20
(砂矿)
矿物(万克拉)
≥50
10-50
<10
48
石墨
(晶质)
矿物(万吨)
≥100
20-100
<20
(隐晶质)
矿石(万吨)
≥1000
100-1000
<100
49
磷矿
矿石(万吨)
≥5000
500-5000
<500
50
自然硫
S(万吨)
≥500
100-500
<100
51
硫铁矿
矿石(万吨)
TR2O3(万吨)
≥50
5-50
<5
(风化壳矿床)
(铈族氧化物)(万吨)
≥10
1-10
<1
(风化壳矿床)
(钇族氧化物)(万吨)
≥5
0.5-5
<0.5
37

Sc(吨)
≥10
2-10
<2

矿产储量分级依据与方法

矿产储量分级依据与方法

A级储量 级储量
• 是矿山编制采掘生产计划的依据,其条件是: • (1)准确控制矿体的产状、形态和空间位置; • (2)对影响开采的断层、褶皱、破碎带已准确控 制;对夹石和破坏矿体的岩浆岩体的岩性、产状、 分布已经确定; • (3)对矿石工业品级和自然类型的种类、比例、 变化规律已准确掌握; • (4)在需要分采和地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应当 圈出矿石工业品级和自然类型
C级储量 级储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是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储量。其条件是: • (1)基本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空间位 置。 • (2)对破坏和影响主要矿体的较大断层、 褶皱、破碎带的性质和产状已基本控制。 对夹石和破坏主要矿体的主要火成岩的岩 性、产状和分布规律已大致了解。 • (3)基本确定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的种类 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
关于储量分级
• (一)储量分级的依据 • (二)地质储量的分级
(一)储量分级的依据
• • • • 1、勘探工程对矿床的控制程度 2、所采用勘探手段能取得资料的精确程度 3、所采用勘探工程的质量 4 4、矿床的地质研究程度(包括矿床的地质构造特 征研究;矿石物质成分、矿石结构构造、工业品 级和自然类型;矿体产状、形态、厚度、延伸、 空间分布及赋存规律等的研究程度 • 5、列入可供设计的地质储量,其矿石必须经过选 矿试验,确定矿石可选性; • 6、查明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和采矿技术条件
D级储量 级储量
• D级储量的用途有: • (1)为进一步布置地质勘探工作和矿山建 设远景规划的储量; • (2)对于复杂的较难求到C级储量的矿床, 一定数量的D级储量可作为设计的依据; • (3)对一般矿床,部分的D级储量,也可 为矿山建设设计所利用。其条件是:
• (1)大致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分布范 围。 • (2)大致了解破坏和影响矿体的地质构造 特征。 • (3)大致确定矿石的工业类型和品级。

各类矿床储量规模划分标准

各类矿床储量规模划分标准

≥0.5
工艺水晶 矿物吨
≥0.5
55 刚玉
矿物万吨
≥1
100—500 100—500 5—50 100—500 100—500 20—100
10—50 20—100 100—1000
500—5000 100—500 200-3000 100—1000 500—5000 10—50 0.2—2 10—100 0.05—0.5 0.05—0.5 0.1—1
40

Sc 吨
≥10
2—10
<2
41

In 吨
≥500 100—500
<100
42

Tl 吨
≥500
43

Hf 吨
≥500
44

Re 吨
≥50
45

Se 吨
≥500
46碲Te 吨≥500金刚石原生 矿物(万克拉) ≥100
47 矿
金刚石砂矿 矿物(万克拉) ≥50
48 石墨(晶质) 矿物(万吨) ≥100
≥2000 ≥2000
500—2000 500—2000
≥200
50—200
≥1
0.1—1
≥1
0.1—1
≥0.5
0.1—0.5
≥1000 200—1000
≥1000 200—1000
≥2000 200—2000
<500 <500
<50 <0.1 <0.1 <0.1 <200 <200 <200
泥用)
中国矿权网
矿区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
序号 矿种 计算单位 大型

铁矿铁矿储量分类分级和级别条件

铁矿铁矿储量分类分级和级别条件

铁矿储量分类、分级和级别条件矿产资源含量分类分级由国家专门机构——全国储量委员会制订。

一、储量分类根据我国当前技术经济条件,并考虑远景发展的需要,将铁矿储量分为两类:(1)表内储量:符合当前生产技术经济条件,能利用的储量。

(2)表外储量:由于矿物含量低,矿山开采技术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特别复杂,或对这种矿石加工技术方法尚未解决,不符合当前生产技术、经济条件,工业上暂不能利用而将来可能利用的储量。

二、储量分级和级别条件在全矿区勘探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对矿体不同部位的控制程度,将铁矿石储量分为A、B、C、D四级。

各级储量的工业用途和条件如下:A级:是矿山编制采掘计划依据的储量,由生产部门探求,其条件是:(1)准确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空间位置;(2)对于影响开采的断层、褶皱、破碎带已准确控制。

对于夹石和破坏矿体的火成岩的岩性、产状及分布情况,已经确定;(3)对于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已完全确定。

在需要分采和地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应圈出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

B级:是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储量,又是地质勘探阶段探求的高级储量,并可起到验证C级储量的作用,一般分布在矿体的浅部。

其条件是在C级储量的基础上:(1)详细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空间位置;(2)在B级范围内对破坏和影响矿体较大的断层、褶皱、破碎带已详细控制。

对夹石和破坏主要矿体的主要火成岩和岩性、产状和分布情况已基本确定;(3)对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已详细确定。

在需要分采和地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就圈出主要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

C级:是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储量。

基条件是:(1)基本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空间位置;(2)对于破坏和影响主要矿体的较大断层、褶皱、破碎带已基本控制。

对于夹石和破坏主要矿体的主要火成岩的岩性、产状及分布情况,已大致了解;(3)基本确定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

D级:是用稀疏的勘探工程控制的储量;或虽用较密的工程控制,但由于矿体变化复杂或其他原因仍达不到C级要求的储量;或物化探异常经过工程验证所计算的储量;以及由C级以上储量块段外推的储量。

储量分类分级的相关介绍

储量分类分级的相关介绍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储量分类分级的相关介绍储量级别是由国家有关部门或行业协会制定的,统一区分和衡量矿产储量精度(或可靠程度)与技术经济可利用性的标准。

储量类型与级别划分的目的,是便于国家与矿山企业正确掌握矿产资源,统一矿产储量的计算、审批、统计和用途,更加经济合理地做好矿产地质勘探工作。

一般说来,储量按地质控制精度分级,按技术经济可利用性分类。

目前大多数国家均统称为储量/资源分类,把地质精度与经济可行均作为储量/资源分类的因素考虑。

储量分类最早起于英国,1944 年美国矿业局与地质调查局共同提出了一个储量分类方案,这个方案经过1976、1980 年两次修改,形成了在北美和南美广为流行,世界其他国家均参照的矿产资源和储量分类原则。

这个原则有两个坐标:横坐标代表地质工作的程度,随着地质工作程度由高至低,所取得的储量或资源两被冠以探明的、推测的、假定的、假象的形容词;纵坐标代表储量或资源的经济可利用性,随着技术经济可行性的由高到低,所取得的储量或资源被冠以经济的、边际经济的和次经济的形容词。

为了区别能从地下体回收的矿产物质与地质圈定的矿物物质,美国这一分级方案又将查明的地下储量分为储量和储量基础两个概念,前者是可以从地下真正采出的部分,后者是地质圈定的部分,它包含了可采出的储量和由于设计、开采、安全等原因不能采出的部分。

按照这一分类体系,矿产资源被分为以下主要类型:储量(探明的、经济的)、推测储量(推测的、经济的)、边界储量(探明的、边际经济的)、推测边际储量(推测的、边际经济的);探明的次经济资源量、推测的次经济资源量、假定的资源量、假想的资源量。

1979 年,联合国提出了一个储量资源分类方案。

1996 年,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提出了联合国固体矿产储量/资源量分类国。

矿区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

矿区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

矿区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矿种计算单位大型中型小型贫铁矿石亿吨≥10.1-1<0.1铁富铁矿石亿吨≥0.50.05-0.5<0.05锰矿石万吨≥2000200-2000<200铬铁矿矿石万吨≥500100-500<100钒V2O5万吨≥10010-100<10原生矿TiO2万吨≥50050-500<50钛铁矿砂矿矿物万吨≥10020-100<20铜金属万吨≥5010-50<10铅金属万吨≥5010-50<10锌金属万吨≥5010-50<10铝土矿矿石万吨≥2000500-2000<500镍金属万吨≥102-10<2钴金属万吨≥20.2-2<0.2钨WO3万吨≥51-5<1锡金属万吨≥40.5-4<0.5铋金属万吨≥51-5<1钼金属万吨≥101-10<1汞金属吨≥2000500-2000<500锑金属万吨≥101-10<1镁矿石万吨>5000l000—5000<100O 铂族金属吨≥102-10<2岩金金属吨≥205-20<5金砂金金属吨≥82-8<2银金属吨≥1000200-1000<200钽原生矿Ta2O5吨≥1000500-1000<500钽钽砂矿矿物吨≥500100-500<100铌原生矿Nb2O5万吨≥101-10<1铌铌砂矿矿物吨≥2000500-2000<500矿物锂矿Li2O万吨≥101-10<1锂盐湖锂矿LiCl万吨≥5010-50<10铍BeO吨≥100002000-10000<2000锆(锆英石)矿物万吨≥205-20<5锶(天青石)SrSO4万吨≥205-20<5独居石吨≥100001000-10000<1000稀土砂矿磷钇矿吨≥5000500—5000<500稀土原生矿TR2O3万吨≥505-50<5铈族氧化物万吨≥101-10<1稀土风化壳矿床钇族氧化物万吨≥50.5-5<0.5硫铁矿矿石万吨≥3000200-3000<200。

我国现行矿产资源储量级别的规定

我国现行矿产资源储量级别的规定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我国现行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管理方法源自前苏联,主要依据地质勘探程度,并考虑当前工业技术经济条件下的开采利用情况,把矿产资源分为能利用(表内)储量、尚难利用(表外)储量和A、B、C、D、E五个级别。

实际应用中,虽经多次修订,但其基本内容仍是适应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矿业体制。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改革开放,矿业投资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

现行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方法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更不便于与国际并轨,影响了国际交流与合作。

为促进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增强与国外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我国矿业经济的发展和矿业体制改革,国家颁布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标准(简称新标准),并于1999年12月1日起开始实施,同时矿产资源储量套改工作,即在新旧标准并行期间,将原《矿产储量表》中的矿产储量数据发新标准进行全面套改、归类、实现新老储量的统一归口统计管理。

这是我国矿产资源分类与国际惯例并轨的重要变革。

1 矿产资源/储量套改的依据和业务1.1 矿产资源/储量套改工作的依据新标准实施后,由于新标准对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的分类、数据处理上有较大的改动,与原分类标准有很大的差别和不同,在统计和管理上无法对比,因此,原有《矿产储量表》中的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必须全面按照新分类标准规定的要求进行套改。

由于新的标准适用于固体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各阶段编制设计、部署工作、计算储量(资源量)、编写报告,也适用于矿产资源储量的评估、登记、统计、制定计划规划,制定固体矿产资源政策,编制矿产勘查规范、规定、指南,也可作为矿业权转让、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筹资、融资等活动的评价、计算矿产资源/储量等。

所以,这次矿产资源储量套改的依据必须是国家颁布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标准。

1.1.1 新标准对矿产资源/储量的分类新标准根据地质可靠程度,将矿产资源分为查明矿产资源和潜在矿产资源;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所获得的不同结果,查明矿产资源又分为: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三类共16种。

常见矿种工业指标及矿床规模划分标准

常见矿种工业指标及矿床规模划分标准

附件1:常见矿种工业指标及矿床规模划分标准备注:⒈本表来源于2002-2003年颁布实施的18个勘查规范:《铀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199-2002)、《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00-2002)、《钨、锡、汞、锑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01-2002)、《铝土矿、冶镁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02-2002)、《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03-2002)、《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04-2002)、《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05-2002)、《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06-2002)、《玻璃硅质原料、饰面石材、石膏、温石棉、硅灰石、滑石、石墨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07-2002)、《砂矿(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08-2002)、《磷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09-2002)、《硫铁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10-2002)、《重晶石、毒重石、萤石、硼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11-2002)、《盐湖和盐类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12-2002)、《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13-2002)、《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14-2002)、《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行标,DZ/T0215-2002)、《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行标,DZ/T 0216—2002);⒉低品位矿:指矿石品位介于边界品位和最低工业品位之间的矿产。

矿石边界品位是矿石有用组分含量的最低指标,为划分矿石和废石的界限;矿石最低工业品位指工业上可利用的矿段或矿体的最低平均品位,即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开发利用在技术上可能、经济上合理的最低品位。

现行金属矿产品位及规模划分表

现行金属矿产品位及规模划分表

单独矿床 伴生矿床
有色金属矿产
坑采
Cu
硫化矿石

露采
Cu%
氧化矿石
硫化矿石

Pb
混合矿石
氧化矿石

Zn
硫化矿石 混合矿石
品位
边界品位
工业品位
0.5
0.7
≥0.1—0.5
矿床规模
计算单位 大

V2O5 万 吨
≥100
10- 100
地壳
北祁连水 系沉积物
北山水系 沉积物
小 克拉克值
<10
128
66.13 40.36
0.07
残坡积类砂矿床
0.6
2—2.5
kg/m3
kg/m3
绿柱石 砂矿
绿柱石
600 g/m3
2000 — 2500
g/m3
手选锂
手选锂
机选
机选
矿物锂矿
辉石
辉石
≥10 1-10 <1
Li2O 万吨
Li 花岗伟晶岩类矿床
0.4—
0.8— 5.0—

Li2O%
0.6
1.1
8.0
盐湖锂矿
10-
碱性长石花岗岩类矿 0.5—
矿床
0.018
0.028
风化壳
0.008 重 砂 品 0.016 重 砂 品 铌砂矿 ≥2000 500 - <500
(褐钇铌




矿物吨
2000
矿或铌铁
0.010 80~100 0.020 250~280
矿)矿床
g/m3
g/m3
原生铌矿

储量和储量级别的划分

储量和储量级别的划分

储量reserves矿产储量(mineral reserves)的简称。

泛指矿产的蕴藏量。

其表示方式有矿石储量(简称矿石量)、金属储量(简称金属量)或有用组分储量、有用矿物储量等,多数以质量(吨、千克、克拉)计,少数以体积(立方米)计。

它不扣除未来开采和加工时的贫化与损失。

储量是矿产地质工作的一项主要成果,也是制定国民经济计划,进行矿山建设的重要依据。

中国1999年《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的储量指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即在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编制年度采掘计划的当时,经过对经济、开采、选冶、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和相应修改,结果表明在当时是经济可采或已经开采的部分。

用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可实际开采数量表述。

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阶段不同,又可分为可采储量和预可采储量。

中国对储量所下定义与以前的概念有较大变动,特别是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等,与以往有明显的变化,但与国际上的表述更为相近。

如与国际矿冶协会理事会(CMMI)的《矿产资源储量国际分类建议》、联合国《固体矿产储量/资源国际分类框架》的定义相似,但后两者将储量分为证实储量和概略储量两类。

[1](旧称可采储量或称开采储量)是经过详查或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了控制或探明的矿产资源,在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扣除了设计和采矿损失,能实际采出的数量,经济上表现为在生产期内每年平均的内部收益率高于国家或行业的基准收益率。

储量是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

根据矿产勘查阶段和可行性评价阶段的不同,储量又可分为3个类型:可采储量(111)、预可采储量(121)、预可采储量(1 22)。

矿产资源储量级别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121b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资源总量:可开发的资源总量,包括二级边界品位;保有储量:可开发的工业品位的总量;基础储量:可开发的工业品位和一级边界品位;资源量:包括矿区外围附近的边界品位。

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

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

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试行)国家地质总局一九七七年六月一、前言金属矿床地质勘探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其任务是为矿山建设设计提供必需的矿产资源和地质基础资料。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建国二十多年来,地质勘探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不仅探明了大量的矿产资源,而且积累了丰富的勘探工作经验,充实了地质科学理论。

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地质勘探工作应提早一个五年、一个十年为矿山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矿产资源基地。

在布局上应优先选择富、近、浅、易的矿床进行勘探。

地质勘探工作一定要在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遵循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思想和“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全面贯彻执行“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高举“鞍钢宪法”的旗帜,广泛深入地开展“工业学大庆”的群众运动。

以毛主席的哲学思想为武器、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做好地下情况的侦察工作,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要正确处理地质勘探工作中的手段与目的、数量与质量、局部与整体、科研与生产、理论与实践、需要与可能等关系,加强地质科学研究,做好综合勘探综合评价,搞好领导干部、工人、技术人员和地质勘探、矿山设计、基建(生产)两个“三结合”,加快勘探速度,提高勘探质量,从矿山建设的全局出发,多快好省地完成地质勘探工作的任务。

地质工作划分为地质勘探、基建地质和生产地质三个阶段,本规范总则是地质勘探阶段的工作原则和要求。

它是在总结我国二十多年来金属矿床地质勘探、矿山建设和生产经验的基础上,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后制定的,作为审查验收提供矿山建设设计的金属矿床地质勘探报告的技术标准,原则上也适用于纳入国家计划正规设计的小型矿床。

二、矿床勘探和研究程度的基本要求为了满足矿山建设设计在确定矿山生产规模、产品方案、开采开拓方案、矿山总体布置和矿山建设远景规划以及对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矿石选冶性能等方面提供必须的基础资料,金属矿床地质勘探研究程度应达到以下几项基本要求:⒈勘探并研究矿床(区)地质特征和矿山建设范围内矿体总的分布情况。

储量计算与比较评价

储量计算与比较评价

储量计算与比较评价矿产储量,简称储量,一般是指具有一定地质研究与控制程度的已查明的矿产资源。

意义:矿产储量是国家和地方合理规划工业布局,制定国民经济计划与资源政策的重要依据;是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实施资源宏观调控,安排矿产勘查计划、矿山开发与生产计划和管理的重要依据。

一、储量的数量和质量及其分类分级1 矿产储量的单位:1.矿产储量多以质量单位(吨、公斤、克拉(1克拉=2×10-4kg),少数以体积单位(m3)表示其数量。

2.有色金属多以吨(t)表示,贵金属矿床以公斤(kg)表示,多要求分别计算矿石和金属储量;3.黑色金属(如铁)和某些非金属矿产如煤、磷灰石、耐火粘土等则只要求计算矿石储量;4.某些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特种非金属矿产有时需计算有用组分(如WO3、Ta2O5)或有用矿物储量。

5.一般金属矿产储量是矿体体积与矿石质量(如类型、体重、品位)的函数。

按不同矿种、矿床类型和不同矿山产量,人们常以不同的数量标准把矿床与矿山规模分别划分为特大、大、中、小型几类。

储量的质量指标(或标准)是指矿产储量的可用程度和可靠程度。

它是资源储量分类(分级)的依据。

其目的是便于正确掌握国家的矿产资源,统一矿产资源储量的计算、审批、统计和管理,便于评价储量的经济价值与用途,也更加有助于规范和经济合理地做好矿产地质勘探工作。

储量的可用程度主要包括时间、技术与经济三个方面的涵义。

即决定于在现有的工业生产水平和技术经济条件下,储量的可采程度(具体指标如回采率——回采的工业矿量在该采矿单元储量中所占的百分比;贫化率——所采下、运出矿石品位与原地质品位相比的品位降低率,主要因混入围岩、夹石或高品位工业矿石丢失所造成),矿石可选程度(指标如选矿回收率——需选矿石在经选矿后的精矿产品中有用组分的质量与入选原矿中该成分质量的百分比);金属矿石原料的可冶程度(指标如冶炼回收率——指经冶炼最后所得产品中的金属质量占原料中此种金属质量的百分比)及其工业利用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即工艺流程是否成熟和先进,投入和产出相比是否有利可图,同时,是否违背国家有关矿业法规和环境保护政策等。

矿山储量规模划分标准2023

矿山储量规模划分标准2023

矿山储量规模划分标准2023一、矿山储量规模划分标准概述矿山储量规模划分标准是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矿山储量进行合理划分和评价的重要依据。

矿山储量规模划分标准主要包括金属矿山、非金属矿山、煤炭矿山和石油矿山等类型。

这些标准对于指导矿产资源开发、保护环境和促进矿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2023年矿山储量规模划分标准的具体内容1.金属矿山金属矿山储量规模划分标准主要根据矿石类型、矿石品位、开采技术条件等因素进行划分。

2023年的标准将金属矿山划分为大型、中型、小型和微型四个类别。

具体划分依据包括:矿石类型、矿石品位、开采技术条件等。

2.非金属矿山非金属矿山储量规模划分标准主要根据矿产品种类、矿产资源类型、开采技术条件等因素进行划分。

2023年的标准将非金属矿山划分为大型、中型、小型和微型四个类别。

具体划分依据包括:矿产品种类、矿产资源类型、开采技术条件等。

3.煤炭矿山煤炭矿山储量规模划分标准主要根据煤炭资源类型、煤质、开采技术条件等因素进行划分。

2023年的标准将煤炭矿山划分为大型、中型、小型和微型四个类别。

具体划分依据包括:煤炭资源类型、煤质、开采技术条件等。

4.石油矿山石油矿山储量规模划分标准主要根据油气藏类型、油气田规模、开采技术条件等因素进行划分。

2023年的标准将石油矿山划分为大型、中型、小型和微型四个类别。

具体划分依据包括:油气藏类型、油气田规模、开采技术条件等。

三、2023年矿山储量规模划分标准的意义和影响2023年矿山储量规模划分标准的实施,对于指导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促进矿业产业结构调整、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这一标准有利于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优化矿山布局,同时也有利于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和保护工作。

四、我国矿山储量规模划分标准的现状与展望我国目前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矿山储量规模划分体系,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矿山产能过剩、资源浪费严重等。

未来,我国矿山储量规模划分标准将不断完善,以适应矿业发展需求。

常见金属矿床非金属矿床储量分类分级和级别条件

常见金属矿床非金属矿床储量分类分级和级别条件

常见金属矿床非金属矿床储量分类分级和级别条件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常见金属矿床、非金属矿床储量分类、分级和级别条件一、铁矿储量分类、分级和级别条件<一>、储量分类根据我国当前技术经济条件,并考虑远景发展的需要,将铁矿储量分为两类:(1)能利用(表内)储量:是符合当前生产技术经济条件的储量。

(2)暂不能利用(表外)储量:是由于有益组份或矿物含量低,矿体厚度薄,矿山开采技术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特别复杂,或对这种矿石加工技术方法尚未解决,不符合当前生产技术、经济条件,工业上暂不利用而将来可能利用的储量。

<二>、储量分级和级别条件在全矿区勘探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对矿体不同部位的控制程度,将铁矿储量分为A、B、C、D四级。

各级储量的工业用途和条件如下:A级—是矿山编制采掘计划依据的储量,由生产部门探求。

其条件是:(1)准确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空间位置;(2)对于影响开采的断层、褶皱、破碎带已准确控制。

对于夹石和破坏矿体的火成岩的岩性、产状及分布情况,已经确定;(3)对于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已完全确定。

在需要分采和地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应圈出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

B级—是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储量,又是地质勘探阶段探求的高级储量,并可起到验证C级储量的作用,一般分布在矿体的浅部—矿山初期开采地段。

其条件是在C级储量的基础上:(1)详细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空间位置;(2)在B级范围内对破坏和影响矿体较大的断层、褶皱、破碎带的性质、产状已详细控制。

对夹石和破坏主要矿体的主要火成岩的岩性、产状和分布情况已基本确定;(3)对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已详细确定。

在需要分采和地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应圈出主要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

C级—是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储量。

其条件是:(1)基本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空间位置;(2)对破坏和影响主要矿体的较大断层、褶皱、破碎带的性质和产状已基本控制。

现行金属矿产品位及规模划分表

现行金属矿产品位及规模划分表
g/m3 0.05—0.07
g/m3
2.5—4.5 g/t 1—1.5 g/t 0.16—0.18
g/m3 0.14—0.16
g/m3 0.18—0.20
g/m3 0.16—0.18
g/m3
金属吨 金属吨
≥20 ≥8
5-20 2-8
地壳
北祁连水 北山水系

克拉克值 系沉积物 沉积物
Pt 1.81×10-9
20—250 g/m3
首选绿 机选
柱石 BeO(%)
(%)
首选绿 机选
柱石 BeO(%)
(%)
0.04 — 0.06
0.05 — 0.10
0.08 — 0.12
0.2— 0.7
品位
边界品位
工业品位
0.04 0.05 0.08 0.2 —



0.7
0.06 0.10 0.12
0.05
0.10


0.07
Al2O3 11.14
Al2O3 11.7
51
30.07 15.8
25
11.74 7.09
矿种 钨 锡 铋 钼 锑
元素 符号
W Sn Bi Mo Sb
矿石 工业类型
原生锡矿 砂锡矿
硫化矿石
露采 坑采
品位
边界品位
工业品位
0.064—0.1
0.12—0.20
0.1—0.2 0.02
0.2—0.4 0.04
22×10-9
角闪石/磁铁矿—萤石 型矿床
铁锂云母 0.05—0.1
注:(1)边界品位、工业品位除注明外,其他单位均为%。 (2)地壳克拉克值、北祁连水系沉积物、北山水系沉积物单位:Au、Ag、Hg、Sc、铂族金属为 10-9;氧化物为%;其他元素为 10-6。

最新储量和储量级别的划分

最新储量和储量级别的划分

储量和储量级别的划分储量reserves矿产储量(mineral reserves)的简称。

泛指矿产的蕴藏量。

其表示方式有矿石储量(简称矿石量)、金属储量(简称金属量)或有用组分储量、有用矿物储量等,多数以质量(吨、千克、克拉)计,少数以体积(立方米)计。

它不扣除未来开采和加工时的贫化与损失。

储量是矿产地质工作的一项主要成果,也是制定国民经济计划,进行矿山建设的重要依据。

中国1999年《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的储量指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即在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编制年度采掘计划的当时,经过对经济、开采、选冶、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和相应修改,结果表明在当时是经济可采或已经开采的部分。

用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可实际开采数量表述。

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阶段不同,又可分为可采储量和预可采储量。

中国对储量所下定义与以前的概念有较大变动,特别是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等,与以往有明显的变化,但与国际上的表述更为相近。

如与国际矿冶协会理事会(CMMI)的《矿产资源储量国际分类建议》、联合国《固体矿产储量/资源国际分类框架》的定义相似,但后两者将储量分为证实储量和概略储量两类。

[1](旧称可采储量或称开采储量)是经过详查或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了控制或探明的矿产资源,在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扣除了设计和采矿损失,能实际采出的数量,经济上表现为在生产期内每年平均的内部收益率高于国家或行业的基准收益率。

储量是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

根据矿产勘查阶段和可行性评价阶段的不同,储量又可分为3个类型:可采储量(111)、预可采储量(121)、预可采储量(122)。

矿产资源储量级别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121b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资源总量:可开发的资源总量,包括二级边界品位;保有储量:可开发的工业品位的总量;基础储量:可开发的工业品位和一级边界品位;资源量:包括矿区外围附近的边界品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金属矿床非金属矿床储量分类分级和级别条件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常见金属矿床、非金属矿床储量分类、分级和级别条件一、铁矿储量分类、分级和级别条件<一>、储量分类根据我国当前技术经济条件,并考虑远景发展的需要,将铁矿储量分为两类:(1)能利用(表内)储量:是符合当前生产技术经济条件的储量。

(2)暂不能利用(表外)储量:是由于有益组份或矿物含量低,矿体厚度薄,矿山开采技术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特别复杂,或对这种矿石加工技术方法尚未解决,不符合当前生产技术、经济条件,工业上暂不利用而将来可能利用的储量。

<二>、储量分级和级别条件在全矿区勘探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对矿体不同部位的控制程度,将铁矿储量分为A、B、C、D四级。

各级储量的工业用途和条件如下:A级—是矿山编制采掘计划依据的储量,由生产部门探求。

其条件是:(1)准确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空间位置;(2)对于影响开采的断层、褶皱、破碎带已准确控制。

对于夹石和破坏矿体的火成岩的岩性、产状及分布情况,已经确定;(3)对于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已完全确定。

在需要分采和地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应圈出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

B级—是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储量,又是地质勘探阶段探求的高级储量,并可起到验证C级储量的作用,一般分布在矿体的浅部—矿山初期开采地段。

其条件是在C级储量的基础上:(1)详细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空间位置;(2)在B级范围内对破坏和影响矿体较大的断层、褶皱、破碎带的性质、产状已详细控制。

对夹石和破坏主要矿体的主要火成岩的岩性、产状和分布情况已基本确定;(3)对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已详细确定。

在需要分采和地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应圈出主要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

C级—是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储量。

其条件是:(1)基本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空间位置;(2)对破坏和影响主要矿体的较大断层、褶皱、破碎带的性质和产状已基本控制。

对夹石和破坏主要矿体的主要火成岩的岩性、产状和分布规律已大致了解;(3)基本确定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

D级—其用途是:(1)作为进一步布置地质勘探工作和矿山建设远景规划的储量;(2)对于复杂的较难求到C级储量的矿床,D级储量可供边探边采使用;(3)对一般矿床,部分的D级储量,配合B+C级储量或C级储量可供矿山建设设计利用。

其条件是:(1)大致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分布范围;(2)大致了解破坏和影响矿体的地质构造特征;(3)大致确定矿石的工业类型和品级。

D级—储量是用稀疏的勘探工程控制的储量;或虽用较密的工程控制,但由于矿体复杂或其他原因仍达不到C级要求的储量;或物化探异常经过工程验证所计算的储量;以及由C级以上的储量块段外推的储量。

二、锰矿储量分类、分级、级别条件和储量计算的有关规定<一>、储量分类根据我国当前技术经济条件,并考虑远景发展的需要,将锰矿储量分为两类:1.能利用(表内)储量,是符合当前生产技术经济条件的储量。

2.暂不能利用(表外)储量:是由于有益组份含量低,或有害组份含量高,而矿石加工技术方法尚未解决;矿体厚度薄;矿山开采技术条件或水文地质条件特别复杂,不符合当前生产技术经济条件,工业上暂不能利用而将来可能利用的储量。

<二>、储量分级和级别条件依照勘探研究程度和控制程度,将锰矿储量分为A、B、C、D四级,各级储量的工业用途和条件如下:A级--- 是矿山编制采掘计划依据的储量,由生产部门探求,其条件是:1.准确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空间位置。

2.对于影响开采的断层、褶皱、破碎带已准确控制,对于夹石和破坏矿体的火成岩的岩性、产状及分布情况,已经确定。

3.对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已详细确定。

在需要分采和地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应圈出主要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

B级--- 是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储量,又是地质勘探阶段探求的高级储量,并可起到验证C级储量的作用,一般分布在矿体的浅部—矿山首期开采地段。

其条件是在C级储量的基础上:1.详细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空间位置,相邻剖面矿体形态基本对应。

2.破坏和影响矿体的较大褶皱、破碎带以及较大的断层的性质已查明,其产状规模已较准确地控制,夹石的岩性、产状、分布情况已基本确定。

3.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的种类及其比例已确定,变化规律已查明。

在需要分采和地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应圈出主要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

C级--- 是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储量,其条件是:1.基本控制矿体形状、产状和空间位置。

2.破坏和影响主要矿体的主要褶皱、破碎带和较大断层的性质已了解,其产状规模已基本控制。

对夹石的岩性、产状和分布情况已大致了解。

3.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的种类及其比例已基本确定,变化规律已了解。

D级--- 其用途有:①作为进一步布置地质勘探工作和矿山建设远景规划的依据;②一般矿床,在有C级以上的储量配合条件下,部分D级储量,可供矿山建设设计所利用;③对于较难求到C级储量的复杂矿床,D级储量可供边采边探使用。

其条件是:1.大致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分布范围。

2.大致了解破坏和影响矿体的地质构造特征。

3.大致确定矿石的工业类型和品级。

<三>、储量计算的有关规定1.储量计算必须依据工业主管部门所确定的工业指标进行。

2.锰矿储量计算按探明的自然状态矿石计算,不计算金属锰的储量。

含杂质多而开采中极易获得净矿石的堆积锰矿床,应计算净矿石储量。

不同矿石类型的储量,一般应分别计算;不同工业品级的储量,当不能单独圈定时,可用统计法计算。

采空区储量应扣除。

露天开采地段的储量应单独计算。

3.对锰矿石在选治过程中综合回收的有工业价值的伴生组份,应单独计算储量。

锰矿石中的铁一般不算储量,当其局部富集成铁矿石时,可按铁矿石工业指标计算铁矿石储量。

4.锰矿石储量计算单位用“万吨”。

5.单剖面单工程控制的矿体不能计算C级及C级以上储量。

附录1天然放电锰矿石(锰粉)及化工用二氧化锰的参考技术标准(一)关于天然放电锰矿石(锰粉)的技术标准,国家尚未作出正式统一规定。

根据冶金部、轻工部两系统有关企业沿用的标准,综合如下:<%;Pb<%。

i0但各厂矿、企业使用上述标准时,尚存在以下问题:(1)有的锰粉二氧化锰含量高,但放电时间短;也有锰粉二氧化锰含量低,而放电时间长。

(2)影响电池储存性能的关键不是全铁含量多少,而是可溶铁的含量,因此,用全铁指标不合理,应改用可溶铁作标准。

(3)测定放电时间所采用的条件,如电阻、终止电压、温度以及放电时间是用连续放电或用间断放电计算等,生产放电锰粉的单位和电池厂等有关企业,使用的方法和要求也不够统一。

(二)化工用二氧化锰矿粉,国家尚无统一的技术标准,现各厂矿企业多要求二氧化锰含量大于50%以上才能使用,对其它元素的含量要求:制硫酸锰时,Fe≤3%;Al2O3≤3%;CaO≤%;MgO≤%。

制高锰酸钾时,Fe≤5%;SiO2≤5%;Al2O≤4%。

3三、岩金矿储量分类、分级和储量计算矿产储量是地质勘探工作的主要成果之一。

因此,必须准确掌握储量分类、分级和计算的一般原则,合理的选择储量计算方法和确定各种参数,正确动用各级储量划分级别的条件,以保证储量计算的可靠性。

<一>储量分类、分级和级别条件1、根据我国当前技术经济条件和发展需要,将岩金矿产储量分为能利用(表内)储量和暂不能利用(表外)储量两类。

2、在矿床勘探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对矿体不同部位的控制研究程度,将岩金矿储量分为A、B、C、D四级。

A级储量全部由生产部门探求,地质部门探求的B、C、D级储量,其用途和条件如下:B级--- 是矿山建设设计的依据,也是地质勘探阶段探求的高级储量,并可起到验证C级储量的作用。

一般分布在矿体的首采部位。

其条件是:(1).详细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空间位置;(2).对圈定范围内破坏和影响矿体较大的断层、褶皱、破碎带的性质已查明,产状已详细控制。

对夹石和破坏主要矿体的主要岩浆岩的岩性、产状和分布情况已基本确定;(3).对矿石工业类型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已详细确定;C级--- 是矿山建设设计主要依据的储量。

其条件是:(1).基本控制了矿体的形状、产状和空间位置;(2).对破坏和影响主要矿体的较大断层、褶皱、破碎带的性质和产状已基本控制。

对夹石和破坏主要矿体的主要岩浆岩的岩性、产状和分布规律。

已大致了解;(3).基本确定矿石工业类型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D级--- 其用途有:(1)为进一步布置地质勘探工作和矿山建设远景规划的储量;(2)一般矿床中,部分D级储量也可为矿山建设设计所利用;(3)对于小而复杂的矿床用较密工程间距也难探获C级储量的矿床,D级储量也可以考虑作为矿山建设设计依据。

其条件是:(1).大致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分布范围;(2).大致了解破坏和影响矿体的地质构造特征;(3).大致确定矿石的工业类型;D级储量是用稀疏的勘探工程控制的储量;或虽用较密的工程间距控制,但由于矿体变化复杂或其他原因仍达不到C级要求的储量,以及由C级以上的储量块段外推或配合少量工程控制的储量。

<二> 储量计算的一般原则1.必须根据工业部门正式下达的工业指标圈定矿体,进行储量计算。

2.根据不同的勘探手段和工程分布情况,选择合理的储量计算方法。

按矿体、储量级别、类别和块段等分别计算矿石量、平均品位和金属量。

块段划分原则上与工程间距的基本网度相同,避免块段太大。

凡需要而且能够分采、分选在地质上能对应相连的矿石类型,应分别圈定和计算储量。

3.矿体的连接与外推,一定要遵循矿床的规律合理连接,推定的距离也不应该都是工程间距的一半,而要考虑矿体的地质规律。

4.计算的储量是实际探获的储量,不扣除开采和选矿的损失量,但应扣除采空区的储量。

5.对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伴生有用组份,对能利用的共生矿产,应计算储量。

6.应根据样品的基本化学分析结果为基础,计算金属量。

7.金矿石量用吨表示,金金属量用公斤表示;面积、体积、矿石量、金属量取整数,厚度、品位、体重取到小数点后两位。

对所取位数以后一位采用四舍六入,五逢单进双舍原则处理。

<三> 确定储量计算各项参数的要求参与储量计算的各项参数,应以实际测定数值为依据。

1.面积测定:可用几何图形法或求积仪测定,用求积仪测定两次的误差不超过规定的误差时,以二次测定的平均值为准。

几何图形要尽量划得少而简单,以减少误差,储量计算图件,比例尺不小于1:1000。

2.平均品位计算:单工程平均品位,在样品长度不等的情况下,用加权平均法;当样长大致相等,可用算术平均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