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与免疫
第十二章 感染与免疫
真菌的致病性
➢ 致病性真菌感染:全身性疾病,局部炎症和病变 ➢ 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抗生素、放疗免疫低下,鹅口疮, 肺炎、食道炎 ➢ 真菌变态反应性疾病:蕁麻疹等 ➢ 真菌性中毒:黄曲霉菌
寄生虫的致病性
➢ 原虫:胞内感染,疟原虫感染红细胞 非洲和美洲锥虫、利什曼原虫。
➢ 蠕虫:胞外慢性感染,血吸虫
呕吐、腹泻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肠毒素 食物中毒 作用于呕吐中枢
呕吐为主、腹泻
(2)内毒素(endotoxin) ➢ 结构: ➢O-特异性多糖链:LPS中变化最多、最不稳定的一部分。 单糖的种类和数量决定LPS的不同。 ➢核心寡聚糖:LPS中变化最少、最稳定的一部分。分内 核和外核两部分,内核是所有细菌LPS都一样的部分。 ➢类脂A:是决定细菌LPS生物活性、特别是毒性的组成 部分,是内毒素的毒力成分。
大肠杆菌
霍乱弧菌
相关概念: 1.细菌致病性(Pathogenicity) 是指一定种类的细菌,在一定条 件下,对一定宿主致病的能力。 不同病原菌对宿主有一定的嗜性, 如多杀性巴氏杆菌只对动物致病; 致病性是微生物“种”的特性,即 一种微生物只能引起一定的传染 病。由种属遗传性决定。
第一节 细菌的致病力和毒力
第二节 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
天然免疫 获得性免疫
皮肤与粘膜
屏障结构 吞噬细胞
血脑屏障 胎盘屏障 补体
体液因素
溶菌酶
防御素和 干扰素 胞外菌感染的免疫
胞内菌感染的免疫
完全吞噬 不完全吞噬
第三节 宿主的特异性免疫
抗感染中的被动免疫和主动免疫
先天性免疫(种族进化)
天然被动免疫(母源抗体等)
(B)白细胞数目改变
(C)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和休克
微生物学第九章感染与免疫(共71张PPT)
二、免疫学(Immunology)
• 即是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探 索其对机体有益的防卫功能和有害的病理作 用及其机制的科学。可用以发展有效的免疫 学措施,实现动物和人类的防病、治病。
• 实际上免疫学理论和方法已经扩展到化 学分析、分子生物学、生物传感器等诸多学科 和领域。
可从一个宿主个体直接或间接传播到另一宿主个体 的疾病。
决定传染结局的三大因素:病原体;宿主的免疫力 ;环境因素。
三、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
1、细菌:
毒力(virulence) :某种微生物对一定宿主,在一定 条件下引起疾病的能力,亦称为致病性 (pathogenicity) 。强弱取决于侵袭力和毒素。
•根据刺激机体细胞产生抗体是否需要细胞辅助 又可分为:
–胸腺依赖性抗原 –非胸腺依赖性抗原。
绝大多数天然抗原属于前一种。
(四)、微生物的抗原结构
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等都是很好的抗原,由 它们刺激机体所产生的抗微生物抗体,一般都 有保护机体不再受该微生物侵害的能力。
微生物的各种化学成分如蛋白质及与蛋白质结合的 各种多糖和脂类,都可能是抗原,并可产生各种 相应的抗体。
• 现代免疫的概念具有了更为广泛的意义和更为复杂的内涵。 免疫系统是由免疫组织和器官、免疫细胞及免疫活性分子等组成 。免疫细胞对病原体或肿瘤细胞的适当应答,使之清除,执行免 疫防卫功能。另一方面,免疫细胞的不适当应答,或应答过高, 会致过敏性疾病;或应答过低,易致严重感染,对自身组织发生 应答,导致自身免疫病,均会对生物机体有害。
② 复合半抗原:复合半抗原的分子量较大,有多 个抗原决定簇.一般的半抗原都属于此类,能 与相应的抗体发生沉淀反应。二硝基氯苯、多 糖类、脂质、脂多糖等都属于这类抗原 。
免疫系统与感染的相互作用
免疫系统与感染的相互作用在我们的身体中,免疫系统就像是一支时刻保持警惕的“军队”,而感染则如同来犯的“敌人”。
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着我们身体的健康状态。
免疫系统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防御系统,它由许多不同的部分组成,包括白细胞、抗体、淋巴器官等。
这些组成部分协同工作,共同保护我们的身体免受病原体的侵害。
当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等,侵入我们的身体时,免疫系统会迅速做出反应。
首先,身体的天然屏障,如皮肤和黏膜,会试图阻止病原体的进入。
如果病原体突破了这第一道防线,免疫系统的细胞就会被激活。
白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战士”。
其中,巨噬细胞会迅速吞噬病原体,并将其分解。
而淋巴细胞则分为 T 细胞和 B 细胞,它们具有更特异性的免疫反应能力。
T 细胞可以直接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而 B 细胞则会产生抗体。
抗体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它们能够识别并结合病原体表面的特定分子,从而标记病原体,使其更容易被其他免疫细胞清除。
这就像是给敌人贴上了“标签”,方便免疫系统进行识别和攻击。
当免疫系统正常工作时,它能够有效地清除感染,使我们恢复健康。
然而,如果免疫系统功能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感染的持续或加重。
例如,如果免疫系统反应过度,可能会引发炎症反应过度,对身体自身的组织造成损害。
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等。
相反,如果免疫系统功能较弱,无法有效地抵抗病原体,就容易发生反复感染或严重的感染性疾病。
例如,艾滋病患者由于 HIV 病毒攻击了免疫系统中的 T 细胞,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严重受损,从而容易感染各种病原体,甚至是一些对正常人无害的微生物也可能导致严重的疾病。
感染也会对免疫系统产生影响。
一次感染可以刺激免疫系统,使其产生“记忆”。
当同一种病原体再次入侵时,免疫系统能够更快、更有效地做出反应,这就是所谓的免疫记忆。
例如,我们接种疫苗就是利用了免疫系统的这种记忆功能,通过引入无害的病原体成分,刺激免疫系统产生记忆,从而在真正遇到病原体时能够迅速抵抗。
感染与免疫知识点总结
感染与免疫知识点总结感染和免疫是人类生命中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对于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感染是指生物体被病原体侵入后,导致生理功能异常的状态。
而免疫系统则是人体抵御感染和疾病的关键防线。
本文将对感染和免疫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感染知识点1. 病原体类型: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可以生存于人体内或外;病毒是非细胞生物,需要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复制;真菌和寄生虫则是多细胞生物,感染方式与细菌和病毒有所不同。
2. 传播途径:感染病原体的传播途径有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血液传播和性传播等。
不同的病原体具有不同的传播途径,了解传播途径有助于预防感染。
3. 典型感染疾病:典型的感染疾病包括流感、肺炎、腹泻、结核病等。
这些疾病在世界范围内都有一定的发病率,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不小的威胁。
4. 预防感染:预防感染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和采取良好的饮食习惯等。
此外,接种疫苗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手段。
二、免疫知识点1. 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是由多个器官、细胞和分子组成的复杂体系,包括淋巴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等。
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和清除入侵的病原体,保护机体免受感染。
2. 免疫反应:当机体受到感染后,免疫系统会发起免疫反应,分为先天免疫和后天免疫。
先天免疫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免疫反应,提供早期的防御措施;后天免疫是一种特异性的免疫反应,能够在感染后识别并清除特定的病原体。
3. 抗体:抗体是免疫系统中的一种重要分子,可以与病原体表面的抗原结合,并通过激活其他免疫细胞来清除病原体。
人体可以产生多种类型的抗体,以对抗不同的病原体。
4. 免疫记忆:通过免疫记忆,免疫系统可以对之前感染过的病原体做出更快、更强的反应。
这使得人体对于某些疾病具有免疫保护,例如天花病毒。
三、感染与免疫的关系感染和免疫是密切相关的。
感染病原体会激活免疫系统,引发免疫反应并产生相应的效应。
感染与免疫
感染的过程:病原体进入人体 后,通过吸附、侵入、复制、 释放等阶段,完成感染过程
感染的后果:感染可能导致人 体出现发热、疼痛等症状,严 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感染引发的免疫反应
免疫反应:人体免疫系统识别 并清除病原体,引发炎症反应 和特异性免疫应答。
感染过程:病原体进入人体, 突破人体防线,引发感染。
感染与免疫在疫苗研发中的重要性
疫苗研发需要深入了解感染与免疫机制 疫苗设计需基于对病原体的免疫原性和毒力因子的认识 感染与免疫研究有助于发现新的疫苗候选株 疫苗临床试验需要基于感染与免疫的评估指标
感染与免疫的未 来展望
新发感染性疾病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添加标题
新发感染性疾病的挑战:随着全球化和环境变化,新发感染性疾病不断涌现,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接触传播:病毒通过 接触口、鼻、眼等黏 膜部位或间接接触污 染物品表面传播
消化道传播:病毒 通过污染食物、水 源等经口摄入传播
性传播:某些病毒 通过性接触传播
病原体的入侵机制
感染的来源:病原体通过空气、 接触、食物等途径进入人体
感染的机制:病原体在人体内 寄生、繁殖,破坏人体免疫系 统,引发感染症状
特异性防御机制: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通过激活特定类型的细胞来攻击和破坏被感染的细胞或外来入侵者 体液免疫:通过产生特定的抗体来中和或消除外来抗原,阻止其与细胞结合 协同作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相互协调,共同发挥特异性防御作用 调节机制:免疫系统具有复杂的调节机制,确保防御反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免疫学研究的突破与创新
新型疫苗研发:针对新型病毒和细菌的疫苗,提高预防效果和安全性
免疫疗法创新:个性化免疫疗法和细胞免疫疗法,有效治疗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感染与免疫研究进展
感染与免疫研究进展感染与免疫是人类健康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旨在了解人体对于各种病原体感染的反应机制及发展预防和治疗手段。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医学社会不断钻研感染和免疫学的新进展。
本文结合最新研究成果,简述感染与免疫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一、感染--病毒1. 神经坏死病毒神经坏死病毒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病毒,以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缺陷为主要特征。
最近,科学家经过深入的研究发现,相关基因的缺陷可以导致该病毒感染。
这项研究为神经坏死病毒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2. 合胞病毒合胞病毒感染是引起佩干斯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针对佩干斯病的治疗手段较为有限,然而一项最近的研究揭示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使用仿生病毒。
仿生病毒是合成的病毒核酸,可以通过潜在作用机制来治疗合胞病毒感染。
3. 谷蛋白病毒谷蛋白病毒感染是一种罕见但有严重并发症的疾病。
一项最近的实验研究表明,可以通过基因治疗来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以加强对于谷蛋白病毒的抵御力。
二、免疫研究1. 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0(IL-10)是一种体内具有抗炎作用的蛋白质。
最近,研究人员揭示了IL-10在肠道细菌感染时的作用机制。
该研究表明,IL-10可以抑制人体免疫系统的反应,从而减少对于感染的炎症反应。
这项成果或有助于开发新的抗炎疗法,以治疗感染性疾病。
2. 抗体的活性抗体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关键元素,它可以识别并清除外界的病原体。
最近,研究人员通过大规模检查人体血液样本,揭示了抗体活性的变化规律。
这项研究可能会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抗体的作用机制,从而提高治疗感染的治疗效果。
结语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感染和免疫研究没有止境,它不仅仅是医疗领域的问题,也是我们对于生命和健康的思考。
感染和免疫研究的进展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机会,它使我们更加接近理想中的健康生活。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能够取得更多的研究成果,为人类的健康贡献更多的力量。
感染与抗感染免疫
基因疗法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修饰机体的免疫细胞或组织 ,提高抗感染免疫反应。
新型抗感染免疫药物的研究进展
抗菌药物
研究新型抗菌药物,如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以治疗细 菌感染和病毒感染。
抗炎药物
研究新型抗炎药物,以减轻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缓解症 状。
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能够清除损伤和感染的组 织,并刺激免疫系统的进一步反应 。
特异性免疫
适应性免疫应答
特异性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系统针对特定病原体的适应性反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两种方式。
细胞免疫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能够直接杀伤被感染的细胞和激活其他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和 NK细胞等。
体液免疫
B细胞产生的抗体能够与病原体结合,促进病原体的清除和破坏。
免疫系统的功能与作用机制
识别和清除病原体
01
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清除侵入机体的病原体,防止感染的发生
和扩散。
调节免疫应答
02
免疫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功能,能够根据感染的情况产生适当的
免疫应答,防止过激反应对机体造成损伤。
促进组织修复
03
免疫系统在组织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够清除死亡和受
损的细胞,促进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1 2 3
适应性免疫
人体的适应性免疫系统能够针对特定病原体产生 持久且特异的免疫反应,降低再次感染的风险。
免疫记忆
适应性免疫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免疫记忆,即人体 能够记住曾接触过的病原体,并在再次暴露时迅 速并有效地进行防御。
免疫调节
免疫系统具有调节功能,能够根据感染的严重程 度和类型来调整其反应强度,以避免不必要的组 织损伤。
感染与免疫应答
感染与免疫应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感染和免疫应答是两个紧密相关却又颇为复杂的概念。
当我们不小心受伤,或者接触到病原体时,感染就可能发生。
而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训练有素的“军队”,会迅速启动免疫应答机制来对抗这些“入侵者”。
感染,简单来说,就是病原体侵入人体并在体内生长、繁殖,导致机体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的过程。
病原体的种类繁多,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等。
这些小小的“敌人”有的通过呼吸道进入我们的身体,比如感冒病毒;有的通过消化道,像一些导致食物中毒的细菌;还有的可能通过皮肤的伤口乘虚而入。
一旦病原体成功入侵,我们的身体并不会坐以待毙,免疫应答这个强大的“防御系统”就会被激活。
免疫应答可以分为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先天性免疫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第一道防线,就像是城堡的外墙。
它反应迅速,但相对比较笼统,对各种病原体的识别和攻击方式较为固定。
皮肤和黏膜就是先天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就像城墙一样,阻挡着病原体的侵入。
如果病原体突破了这道防线,体内的吞噬细胞,比如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会像勇敢的战士一样冲上去,将病原体吞噬并消灭。
此外,一些细胞还会释放炎症因子,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表现为红肿、发热和疼痛。
这其实是身体在给我们发出信号,告诉我们“这里正在打仗,需要支援”。
而适应性免疫则更加“精准”和“智能”。
它就像是一支经过特训的特种部队,能够针对特定的病原体产生特异性的反应。
适应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主要由 T 细胞来执行任务。
当病原体的信息被传递给 T 细胞后,T 细胞会被激活并增殖分化为不同的效应 T 细胞,直接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
体液免疫则依赖 B 细胞产生抗体。
B 细胞在接收到病原体的刺激后,会分化为浆细胞,大量分泌抗体。
抗体能够与病原体结合,使其失去活性或者更容易被其他免疫细胞清除。
在免疫应答的过程中,免疫细胞之间的协调配合至关重要。
它们通过释放细胞因子和化学信号进行“交流”,共同制定作战策略,以达到最佳的防御效果。
感染与免疫名词解释
1、半抗原:仅具备免疫反应性而不具备免疫原性的小分子物质,称为不完全抗原,又称半抗原。
半抗原与载体结合后,可成为完全抗原。
2、细胞因子:由活化的免疫细胞或间质细胞所合成和分泌的多肽类活性分子。
3、单克隆抗体:由单一B淋巴杂交瘤细胞产生的识别抗原分子上一种抗原决定簇的特异性抗体。
4、MHC:即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是动物(尤其是哺乳动物)染色体上存在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其编码产物能够提呈抗原启动免疫应答,也可引起移植排斥反应。
5、免疫耐受:指机体免疫系统接受某种抗原作用后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状态。
6.免疫应答:机体受抗原刺激后,免疫细胞对抗原分子的识别、活化、增殖、分化,产生免疫物质发挥特异性免疫效应的过程。
7、免疫: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从而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
8、抗原: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9、抗原决定簇:指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10.抗体:是B 细胞特异性识别Ag后,增殖分化成为浆细胞,由浆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11.免疫球蛋白: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可分为分泌型和膜型两类12.补体: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与免疫有关,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13.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在适量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出现肉眼可见的沉淀物的现象。
14HLA: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15.MBL: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
16.MAC:膜攻击复合体。
1、初次免疫应答:是病原体初次侵入机体所引起的应答一般在机体初次接触适量抗原刺激7-10天后出现血清抗体;特点是潜伏期长,抗体产生慢,以IgM为主,亲活力低,产量低,维持时间短。
2、再次免疫应答:初次应答后,数日数年后,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所出现的快速、高效、特异的应答,是记忆性反应,特点是潜伏期短(2-3天),抗体产生快,以IgG为主,亲活力高,产量高,维持时间长。
医院感染与免疫功能的关系
根据感染来源,医院感染可分为内源 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体
细菌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链球菌等 。
真菌
如念珠菌、曲霉菌等。
病毒
如流感病毒、丙肝病毒、艾滋病毒等。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
通过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 物品或表面,如手、医疗 器械、床单等。
飞沫传播
通过咳嗽、打喷嚏或谈话 时产生的飞沫传播。
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隔离与保护措施
隔离措施
对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进行隔离,减少与外界的接触,降低 感染风险。
保护措施
对医护人员进行严格的消毒和防护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治疗与护理
治疗原则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护理重点
加强患者的病情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症状,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和 生活护理。
医院感染与免疫功能 的关系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7
• 医院感染概述 • 免疫系统与感染防御 • 医院感染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 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医院感染管理
目录
Part
01
医院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获 得的感染,包括住院期间和院内获得 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医护人员在进行诊疗、护 理等操作时,应佩戴手套 、口罩等防护用品,以降 低感染风险。
医院应提供方便的手卫生 设施,如洗手液、干手纸 巾和手部消毒剂等。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01
抗菌药物的滥用是导致医院感 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合理 使用抗菌药物非常重要。
02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PPT课件
基于基因检测和免疫反应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接种方案,提高疫苗 接种效果。
联合疫苗接种
通过同时接种多种疫苗,减少接种次数,提高接种覆盖率。
05 抗病毒药物与治疗
抗病毒药物的种类与作用机制
核苷类似物
非核苷类似物
通过抑制病毒DNA或RNA的合成来阻止病 毒复制,如齐多夫定、拉米夫定等。
作用于病毒复制所需的酶,如蛋白酶、逆 转录酶等,如奈韦拉平、利托那韦等。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病毒的感染机制 • 人体免疫系统 • 病毒感染与免疫反应 • 疫苗与免疫预防 • 抗病毒药物与治疗
01 病毒的感染机制
病毒的传播方式
空气传播
病毒通过飞沫、气溶胶 等形式在空气中传播, 如流感病毒、SARS病毒
等。
接触传播
病毒通过接触口、鼻、 眼等黏膜或破损皮肤进 入人体,如HIV病毒、
联合用药和多靶点治疗是未来 抗病毒治疗的发展方向,以提 高治疗效果并降低耐药性。
疫苗和免疫疗法也是抗病毒治 疗的重要手段,需要加强研究
和应用。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接种方式
多数疫苗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接 种,部分疫苗可以口服或鼻喷。
接种时间
根据宝宝的年龄和疫苗种类,按照 医生建议的时间进行接种。
接种后注意事项
观察宝宝是否有异常反应,如发热、 红肿等,及时就医。
疫苗的发展与未来展望
新型疫苗研发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新型疫苗如mRNA疫苗等正在研发中,有 望为未来的传染病防控提供更多选择。
更强。
免疫系统的功能
防御功能
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清除 外来病原体,如细菌、病 毒等,以保护人体不受感 染。
2.感染与免疫
❖ 2.1.5.带菌状态 有时致病菌在显性或隐 性感染后并未立即消失,在体内继续留 存一定时间,与机体免疫力处于相对平 衡状态。 宿主---带菌者(carrier)重要的传染源
感染过程的表现
❖ 上述感染的五种表现形式在不同传染病 中各有侧重,一般来说隐性感染最常见, 病原携带状态次之,显性感染所占比重 最低,但一且出现,则容易识别。
❖ 败血症(septicemia):致病菌侵入血流后, 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性 中毒症状。鼠疫耶氏菌、炭疽芽胞杆菌等。
❖ 脓毒血症(pyemia):化脓性病菌侵入血流后, 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体的 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例如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脓毒血症,常导致多发性肝 脓肿、皮下脓肿和肾脓肿等。
病原体的致病能力
❖ 2.2.2毒力(virulence) 毒力由毒素和其他毒力因子
所组成。 ❖ 毒素包括外毒素(exotoxin)与内毒素(endotoxin)。前者
以白喉、破伤风和肠毒素为代表。后者以革兰阴性杆 菌的脂多糖为代表 ❖ 外毒素通过与靶器官的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内而起作 用。(比较) ❖ 内毒素通过激活单核-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而起作用。 ❖ 其他毒力因子有:穿透能力 (钩虫丝状蚴)、侵袭能力 (痢疾杆菌)、溶组织能力 (溶组织内阿米巴)等。
病原体的致病能力
2.2.1侵袭力(invasiveness) 是 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机 体内扩散的能力。
❖ 有些病原体可直接侵入动 物体,如钩端螺旋体。
❖ 有些细菌如霍乱弧菌需要先粘附于肠粘膜表面才 能定居下来生产肠毒素或引起感染。有些细菌的 表面成分 (如伤寒杆菌的Vi抗原)有抑制吞噬作用 的能力而促进病原体的扩散。
感染病与免疫
感染病与免疫在人类的生活中,感染病与免疫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话题。
感染病指的是由生物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入侵人体并繁殖,从而导致身体出现疾病的情况。
而免疫则是指人体自身对抗病原体的能力和防御机制。
本文将探讨感染病与免疫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提升免疫力的方法。
感染病是人类面临的一项巨大挑战。
人体的免疫系统是我们抵御感染病的第一道防线。
当人体被细菌或病毒感染时,免疫系统就会启动,并释放白血球等免疫细胞来迎击入侵者。
这些免疫细胞会产生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并将其消灭,从而保护身体免受感染。
然而,并非每个人的免疫系统都是一样强大的。
一些人可能天生免疫系统较弱,容易感染疾病。
而另一些人则具有强大的免疫能力,即使接触到病原体也能抵御感染。
那么,我们如何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呢?首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提高免疫力的关键。
充足的睡眠、健康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都是增强免疫力的重要因素。
睡眠不足会导致免疫系统受损,容易感染病菌。
而健康的饮食可以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包括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物质,这些都有助于增强免疫功能。
此外,适度的运动也可以促进免疫细胞的运作和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
其次,保持心情愉快也是提高免疫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压力和负面情绪会损害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心情愉快、积极向上的心态有助于激发免疫系统的积极作用,增强身体对抗病原体的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放松自己,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此外,注重个人卫生也是预防感染病的有效方法。
勤洗手、常通风、避免接触已感染的人或物品等都可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在特殊时期,如流感季节或疫情爆发时,戴口罩也是有效的防护措施之一。
除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外,疫苗接种也是提高免疫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疫苗通过引入被削弱或杀死的病原体,来激活免疫系统,让人体产生针对特定病原体的抗体。
这样,在真正接触到病原体时,免疫系统便能迅速做出反应,保护身体免受感染。
总结起来,感染病与免疫密切相关。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愉快的心情、注重个人卫生和接种疫苗都是提高免疫力的重要途径。
感染与免疫关系的深入研究
感染与免疫关系的深入研究自COVID-19疫情爆发以来,病毒感染和免疫系统的关系备受关注。
而在病毒感染和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一种错综复杂的联系。
感染是一种通过病原体侵入细胞并破坏细胞功能的过程,而免疫系统则是一种自身防御机制,以保护我们的身体免受病原体的侵害。
本文将深入探讨感染与免疫系统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一些新的研究成果。
一、感染种类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不同种类的微生物感染会对免疫系统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细菌感染往往会引发免疫系统的炎症反应,使炎症细胞聚集在感染部位并释放一些化学物质来杀死病原体。
而病毒感染则会引发免疫系统的细胞免疫和髓质免疫反应。
细胞免疫是指通过特殊细胞来攻击病毒,例如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
髓质免疫是指通过抗体来阻止病毒侵入细胞。
因此,在处理不同种类的感染时,免疫系统会采取不同的反应方式。
二、免疫系统对病毒感染的作用病毒感染的过程中,免疫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病毒侵入细胞后,会利用细胞提供的机器来复制自己的DNA或RNA。
当病毒复制完成后,会破坏宿主细胞并释放病毒,使得病毒进一步侵入和感染细胞。
在这个过程中,免疫系统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反应,以保护细胞免受病毒的侵害。
这些反应包括细胞免疫和髓质免疫反应,这些反应会产生抗体和炎症细胞。
这些抗体和炎症细胞会攻击病毒,并阻止其在宿主细胞中继续复制和扩散。
因此,当我们被感染时,我们的身体会依靠免疫系统来对抗病毒。
三、免疫系统的缺陷会导致感染免疫系统的缺陷可能导致感染的发生。
当免疫系统无法识别病原体时,抵御病原体就会变得更加困难。
而一些疾病和医疗操作也可能破坏免疫系统。
例如,某些药物可能会对免疫系统产生负面影响,从而使我们的身体更加容易受到感染。
此外,人们的免疫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这也会增加感染的几率。
当我们的免疫系统受到负面影响时,我们的身体就不再能够有效地应对病原体。
四、新的免疫研究成果近年来,在病毒感染和免疫系统之间的关系方面进行了许多新的研究。
感染和抗感染免疫
复习思索题
1、简述抗胞外菌感染旳免疫机制。 2、什么是干扰素?它有哪些生物学活性?
简述干扰素激活及其抗病毒机制 3、简述NK细胞及中和抗体旳抗病毒机制。 4、抗病毒免疫旳连续时间与哪些原因有关?
感染和抗感染免疫
抗感染免疫机制
1、固有免疫
主
2、适应性免疫
要
抗细菌感染免疫
内
1、抗胞外菌感染旳免疫
容
2、抗胞内菌感染旳免疫 抗病毒感染免疫
1、固有免疫
2、适应性免疫
3、感染旳结局与免疫旳连续时间
抗感染免疫机制
一、固有免疫:
1、特点: 2、构成: (1)屏障构造:
涉及皮肤黏膜、血脑、胎盘屏障。 作用: 机械性阻挡、
CTL:可经过其抗原受体辨认病毒感 染旳靶细胞,裂解和细胞凋亡靶细胞, 到达清除或释放在细胞内复制旳病毒体, 从而在抗体旳配合下清除病毒,所以被 以为是终止病毒感染旳主要机制。
活 化 旳 Th1 : 可 经 过 分 泌 I F N γ 、 TNF 多种细胞因子发挥抗病毒作用。
抗病毒免疫连续时间
抗病毒免疫连续时间旳长短因病毒种类而 不同,具有下列特点:
1.型别单一、可产生病毒血症旳病毒,产生旳免 疫力较为牢固,且连续时间较长。如水痘、天花、 腮腺炎、麻疹、脊髓灰质炎病毒和乙型脑炎病毒 等。
病毒感染与免疫ppt课件
感染(delayed viral infection)
12
2)持续性病毒感染
➢ 病毒和机体两方面的因素:
1.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无力完全清除病毒 2.病毒存在于受保护的部位或发生突变 3.某些病毒的抗原性弱,难以产生免疫应答 4.某些病毒在感染过程中形成DIP,干扰病毒的增殖
1、杀细胞效应 (cytocidal effect )
➢ 病毒在宿主易感细胞内增殖造成细胞破坏与死亡 的感染。
➢ 体外培养细胞感染杀细胞病毒,光镜下可见细胞 形态的改变称病毒的细胞病变效应(CPE)
机制:
➢ 病毒的早期蛋白影响宿主细胞代谢
➢ 病毒蛋白的毒性作用
➢ 引起细胞溶酶体膜破裂
➢ 损伤细胞器
10
1)急性病毒感染
特点: 潜伏期短,发病急 病程数日至数周 恢复后体内不再有病毒并常获得特异性免疫---特 异性抗体可作为受过感染的证据 流行性感冒病毒、腮腺炎病毒
11
2)持续性病毒感染 (persistent viral infection)
➢ 病毒可在机体内持续存在数月数年数十年。 ➢ 可出现症状,也可不出现症状而长期带病毒,成为 重要的传染源。
的抗体。 ➢ CFAb、HIAb一般没有保护作用,可用于血清学诊断。
45
中和抗体 (neutralizing antibody)
作用机理 中和抗体是针对病毒表面抗原的抗体。 与病毒表面的抗原决定簇结合,使病毒失去吸附
和穿入的能力,但不能直接灭活病毒。更不能对 已进入细胞内的病毒发挥作用。 中和抗体的抗病毒作用,主要是预防感染的发生 及蔓延。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细菌是一种微生物,它们普遍存在于人类生活的环境中。
虽然只有少数细菌引起疾病,但它们可以导致一系列疾病,从感冒到更严重的感染性疾病,比如肺炎、脑膜炎和食物中毒等。
人类体内的免疫系统可以对抗细菌感染,这包括自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两种防御机制。
细菌感染的原因细菌感染通常通过细菌进入人体开始,它们可以进入人体通过吸入、食入、或者延申到身体周围的组织等多种途径。
某些细菌最初可能并未引起症状,但它们将在人体中繁殖并导致感染,特别是免疫系统处于弱化状态的人。
细菌通常生长得很快,它们会释放出毒素以损伤宿主细胞。
这些毒素可能会导致发热、头痛、呕吐、腹泻等症状。
一些细菌还可以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比如中毒性休克和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免疫系统的自然防御当细菌进入人体后,自然免疫功能处于首要地位,它是身体对抗细菌感染最早启动的一种防御机制。
自然免疫是一个对尚未见过的外部威胁或感染做出迅速反应的体系。
自然免疫主要有以下功能:•阻止细菌进入人体:皮肤和黏膜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它们的主要功能是防止细菌进入体内。
当皮肤和黏膜受损时,自然免疫会释放一些蛋白质,如细胞因子和干扰素等,以防止细菌进入人体。
•消除已经进入人体的细菌:自然免疫还可以直接杀死细菌。
它会释放吞噬细菌的白血球和吞噬细菌的酵素等物质。
适应性免疫系统的防御当细菌成功进入人体后,适应性免疫就会发挥重要作用。
适应性免疫是一种保护人体免受疾病侵害的特殊免疫机制。
它有两种类型的反应:•细胞免疫:细胞免疫的主要作用是杀死几乎任何类型的细胞,包括感染的细胞和癌细胞等。
它能够分泌特定的酶以摧毁细胞。
•体液免疫:体液免疫主要参与抗体的产生和分泌,以中和和清除细菌和其他外来物质。
抗生素的使用虽然免疫系统可以治愈许多细菌感染,但某些情况下治疗更需要依赖药物干预。
治疗细菌感染时,抗生素是最常见的药物类型之一。
抗生素是为杀死细菌而设计的,可以通过抑制其生长和复制来治疗感染。
然而,滥用抗生素会造成细菌的抗药性,使某些细菌对特定类别的抗生素变得不敏感或完全免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然免疫的组成包括:
生理屏障
细胞因素
体液因素
其它
蚌埠学院 食品与生物工程系
17
细胞因素-吞噬细胞
主要指体内各种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及
其它各种异物的能力
蚌埠学院 食品与生物工程系
18
蚌埠学院 食品与生物工程系
19
蚌埠学院 食品与生物工程系
20
吞噬结果
完全吞噬: 病原体被吞噬后,被杀死并消化分解,不能 消化的残渣排出体外。
完全吞噬:
有些病原体,如结核杆菌、麻风杆菌、布氏杆菌等 胞内寄生菌,具有抗吞噬溶酶体形成或抗溶菌酶等 逃避机制,在免疫力低下的机体内,虽被吞噬,却 不能杀死,反而随吞噬细胞移动,造成扩散。
蚌埠学院 食品与生物工程系 21
细胞因素-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 NK)
某些肿瘤细胞和微生物感染细胞可以成为NK 细胞的靶细胞。
5
(1) (2) (3) (4) (5)
呼吸道感染 消化道感染 创伤感染 接触感染 垂直传播
蚌埠学院 食品与生物工程系
6
二、病原体及其致病性
决定感染结局(疾病或者非临床症状) 的3个因素:
(1) 病原体的致病能力 (2) 宿主的免疫力 (3) 环境
病原体(pathogen) 寄生于生物(包括人)机体并引起疾病的微生 物,又称为病原微生物(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 )。
蚌埠学院 食品与生物工程系 7
1. 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的致病性是对特定宿主而言,能使 宿主致病的为致病菌,反之为非致病菌, 但二者并无绝然界限。
条件致病菌(opportunistic pathogen) 或机会致病菌:在一般情况下不致病, 但在某些条件改变的特殊情况下可致病!
蚌埠学院 食品与生物工程系 8
蚌埠学院 食品与生物工程系 2
11.1 感染
一.感染途径 二.病原体及其致病性(以细菌为例)
11.2 免疫
一.非特异性免疫 二.特异性免疫
11.3 免疫学实际应用
一.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二.血清学反应 三.免疫标记技术 四.免疫预防
蚌埠学院 食品与生物工程系 3
第一节 感染
一.感染途径
二.病原体及其致病性(以细菌为例)
病原菌致病力的强弱称为毒力
• 侵袭力 • 毒素
1)侵袭力(invasiveness): 病原菌突破宿主防线,并能于宿主体内 定居、繁殖、扩散的能力,称为侵袭力。
1. 吸附和侵入能力; 2. 繁殖与扩散能力; 3. 对宿主防御机能的抵抗能力。
蚌埠学院 食品与生物工程系 9
2)毒素(toxin) 细菌毒素按其来源、性质和作用的不 同:
蚌埠学院 食品与生物工程系 11
(2)内毒素(endotoxin)
• 来源于G-的胞壁物质脂多糖(LPS), LPS 中的有毒组分是其脂质部分—脂质A。当 菌体裂解时释放,作用于白细胞、血小板、 补体系统、凝血系统等多种细胞和体液系 统,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血压下各种G-的内毒素作用相似,且没有器官特 异性。
蚌埠学院 食品与生物工程系 22
体液因素
正常血液、淋巴液、组织液中含有的多种抗 菌物质,直接杀死病原体的作用不如吞噬细 胞的作用强大,配合作用。包括: 补体系统
蚌埠学院 食品与生物工程系 12
外毒素与内毒素的比较
• 1mg肉毒毒素纯品可杀死2亿(2000万)只小鼠或一 百万只豚鼠,中毒的死亡率几近100%,但及时注射 抗毒素及对症治疗可使之降低。1mg 破伤风毒素可 杀死100万只小鼠,1mg 白喉毒素可杀死1000只豚鼠。
蚌埠学院 食品与生物工程系 13
• 感染(infection),又称传染,是机体 与病原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而引 起的病理过程。
•
免疫(immunity), 生物体能够辩认自 我与非自我,对非我做出反应以保持 自身稳定的功能,称为免疫
1
蚌埠学院 食品与生物工程系
感染过程的发展和结局
• 大多数的感染为亚临床的、不明显的、不产生任 何显著的症状与体征。 • 有些病原体在最初感染后,潜伏影响可持续多年。 • 病原体亦可与宿主建立起共生关系。 • 疾病
NK细胞属于淋巴细胞,主要分布于外周血和脾脏, 具有不须事先致敏,不须其它辅助细胞或分子的参 与而直接杀伤靶细胞的功能。NK细胞通过释放穿孔 素(perforin) 和颗粒酶造成靶细胞死亡,也可通过 释放肿瘤坏死因子(TNF) 杀伤靶细胞。而且NK细胞 活性较其它杀伤细胞更早出现,因此在抗肿瘤、抗 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蚌埠学院 食品与生物工程系
4
一、感染的途径
感染(infection,又称传染):机体与病 原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病 理过程。决定其结局(疾病或者非临床 症状)有3个因素:病原体的致病能力、 宿主的免疫力和环境.
外源性感染:来源于宿主体外的感染,主要来自病 人、健康带菌(毒)者和带菌(毒)动、植物。 内源性感染:当滥用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或某些因 素致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宿主体内正常菌群引 起的感染。 蚌埠学院 食品与生物工程系
第二节 免疫
一.非特异性免疫 二.特异性免疫
蚌埠学院 食品与生物工程系
14
传统的免疫概念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即抗传染免疫。
蚌埠学院 食品与生物工程系
15
I、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是
机体的一般生理防卫功能,又称天然免疫;是 在种系发育过程中形成的,由先天遗传而来, 防卫任何外界异物对机体的侵入而不需要特殊 的刺激或诱导。抗感染过程中,首先发挥作用。 随着特异性免疫的形成,两者互相配合,扩大 作用。
外毒素 内毒素
蚌埠学院 食品与生物工程系
10
(1)外毒素(exotoxin)
病原细菌,主要是一些G+,在生长过程中合 成并分泌到胞外的毒素(如破伤风痉挛毒素、 白喉毒素等);或者存在于胞内,当细菌溶解 后才释放的毒素(如痢疾志贺菌的肠毒素)。
特点 (1) 通常为蛋白质; (2) 抗原性强; (3) 可选择作用于各自特定的组织器官; (4) 不同病原菌产生的外毒素不同,所引起的症状也不同; (5) 毒性作用强,中毒剂量小(μg/kg); (6) 不稳定,对热和某些化学物质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