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起中毒窒息死亡事故案例分析
中毒窒息-事故案例分析
![中毒窒息-事故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2feec18a76e58fafab00309.png)
违章作业——中毒窒息案例分析2008年9月10日15时,某市长山集团有限公司发生一起缺氧窒息事故,造成5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10万元。
一.单位概况长山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4月24日,位于某市太平镇,公司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经营范围是钢铁及金属磨料的生产和销售。
集团公司下设6个分厂,总资产7.28亿元,职工1465人。
2008年9月初,集团公司准备维修抽风机管道耐磨衬,9月7日与外来施工单位行泰工贸有限公司签订了维修承包合同。
该施工单位注册资本60万元,经营范围为机械、铆焊加工、耐磨材料、抗蚀陶瓷片、耐火材料防腐材料销售等。
维修工程于9月8日开始,次日上午完工。
二、事故经过2008年9月10日10时30分左右,行泰工贸有限公司两员工到长山集团测量抽风机管道维修工程量,结算工程款。
11时左右,两人与财务人员曹某等5人到烧结厂抽风机管道内测量工程量。
至15时左右,烧结厂巡检人员发现抽风机管道检查口开着,里边躺着人,就立即通知厂值班人员将管道中的5人抬出,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三、事故原因事故调查认为,该起事故是一起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直接原因是验收工作量的人员违反《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进入现场前未按照通风、检测、监护的规定,违章进入缺氧危险作业场所。
间接原因是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应急救援措施不当等。
四、事故评析一是验收人员违章作业。
《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第5条规定:当从事具有缺氧危险的所有作业时,按照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在作业开始前,必须准确测定作业环境空气中的氧气浓度,并记录下列各项:a. 测定日期;b. 测定时间;c. 测定地点;d. 测定方法和仪器;e. 测定时的现场条件;f. 测定次数;g. 测定结果。
h.测定人员和记录人员在准确测定含氧量前,严禁进入该作业场所。
但验收人员进入现场前未进行通风、检测、监护,违章进入缺氧危险作业场所,导致事故发生。
二是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运输事故--中毒窒息事故案例
![运输事故--中毒窒息事故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d5093d8084868762caaed57c.png)
供销科副科长朱某没有履行自己的安全管理职责,违反了国 务院发布的《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第4条“生产、储存、 经营、运输和使用化学危险物品的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化学危险 物品安全管理制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汽车危险货物运 输规定》第9. 1条“运输、装卸危险货物的单位必须认真贯 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和消防管理 制度,对管理、行车人员应进行安全消防知识的教育和业务技术 培训。”以及第10. 1条“运输、装卸危险货物的单位,必须配 备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和现场急救用品。特殊的防护用品的急救 用具应由托运人提供。”的规定。在该起事故处理中,朱某受到 开除厂籍处分。
贵溪农药厂厂长徐某主持全面工作,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未严肃认真地督促厂有关部门制订危险物品运输安全措施,对运输 危险物品经常雇用个体户司机的安全教育督促检查不力,负有领导 责任。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第39条 “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有关人员,由有关主管部门视情节轻重给予 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和参照江西 省人民政府赣府发(1989)49号文发布的《江西省职工伤亡事故调 查处理办法》第16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对有关领导或人员从 重处理”第六款“发生特大伤亡事故的”规定。在该起事故处理中, 徐某受到撤职处分。 厂长助理陈某协助厂长负责全面工作,按照上述有关规定,给 予降职、降级处分。 以上责任人构成犯罪的,交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致使罐体上部液相管阀门与左边伸进马路1.2m,粗85mm,离地面 高2.3m的桑树杈相撞,导致阀门下部接管部位折断。顿时,大量 剧毒的一甲胺液体迅速汽化,并由断口处喷出。车内4人闻到异 味后,立即离开汽车,边跑边喊,但因居民熟睡,只有部分群众 惊醒后跑离危险区域。槽罐内2. 4t一甲胺迅速外喷,致使周围 23万m2范围内的居民和行人中毒。中毒人数总数达595人,其中: 当场死亡6人,到医院接受治疗的589人。在接受治疗的伤员中, 有156人因重度中毒住院。截止9月29日24时止,累计有37人因中 毒过重经抢救无效死亡,其中男性17人,女性20人。此外,现场 附近牛猪鸡鸭等畜禽和鱼类大批死亡,树木和农作物枯萎,环境 被严重污染,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任。
德顺酒业较大中毒窒息事故警示
![德顺酒业较大中毒窒息事故警示](https://img.taocdn.com/s3/m/15cb6079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6b.png)
黑龙江省绥化市德顺酒业“2·27”较大中毒和窒息事故警示2024年2月27日15时32分许,黑龙江省绥化市望奎县通江镇德顺酒业发生一起高处坠落引发的较大中毒和窒息事故,造成3人死亡。
一、事故单位基本情况德顺酒业为个体工商户,成立于2014年11月,经营者王某,员工为其妻和一名雇工许某(3人均在本次事故中死亡),主要产品为白酒,白酒生产主要工艺流程:粮食粉碎→加酒曲和水混合成酒糟→大锅蒸煮→发酵池发酵→大锅蒸煮酒糟出白酒。
车间共有26个酒糟发酵池(见图1)。
酒槽发酵池图1酒槽发酵车间发生事故的发酵池长3.3米、宽1.7米、深4.3米,池内酒糟已被取出一部分用于蒸酒,余下酒糟高度1.9米,池内剩余空间高度2.4米。
二、事故发生经过2月27日15时32分47秒,许某在发酵池之间的边缘行走时,一脚踩空并跌入池内(见图2)。
许某行走中踩空边缘宽约0.3米酒槽发酵池踩空处图2酒槽发酵池及许中踩空处15时33分11秒,王某夫妇跑到事发发酵池边,试图通过拖拽将许某救出,但未成功。
15时33分28秒,王某妻子跳入发酵池进行施救。
随后王某也先后三次进入发酵池施救,两人均再未出来。
15时44分58秒,王某父亲来到车间事故发酵池附近,发现3人晕倒在发酵池内,进入发酵池救援未果后,喊来邻居施救。
15时58分30秒,晕倒的3人被救出送往医院抢救。
21时左右,医院宣布3人抢救无效死亡。
三、事故直接原因初步分析经现场检测,事发的发酵池距地面2.2米处,氧气含量12.2%,未检测出一氧化碳和硫化氢。
初步判断,事故直接原因是酒糟发酵池内氧含量严重不足,许某因踩空坠入发酵池内,王某夫妇在未采取可靠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盲目施救,造成3人窒息死亡。
具体事故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四、事故暴露的主要问题事故初步暴露出以下问题:一是事发单位现场安全管理缺失。
事发发酵池缺少安全防护网等安全防护装置,现场缺少安全警示标志。
二是应急处置不当。
储存事故--中毒窒息事故案例
![储存事故--中毒窒息事故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b2b68108b52acfc789ebc97c.png)
5)污染的来源。 联碳总公司和印度公司用核磁共振光谱 分析表明,泄漏贮罐中至少有5种杂质,其中有水、铁金属离子 和碱液。事故发生前两小时,一工人冲洗过一根和贮罐相连, 但未和罐内完全密封的管道,水可能在此时流入罐中;为防止 失水,用氮气代替罐中空气,也有可能氮气中含有水分。同一 时间,工人加碱液到洗涤塔中,洗涤塔和贮罐是由一根复杂的 管道和阀门相连的,正常状态下阀门是封闭的,但有时会打开 或造成泄漏。金属离子是MIC贮罐的腐蚀产物。 6)忽视工人培训。由于工厂资金缺乏,管理人员认为赚钱 比安全重要,对工人培训逐渐减少。1982年发生销售赤字以来, 失去了许多熟练工人。事故发生时,仅有20名操作工熟悉整个 MIC工厂。另外,工人素质太低,MIC操作工应具有大学文凭, 而这里则都是高中毕业生。
(2)该井下炸药库不符合化工部颁发的《化学矿山安全规程》 第五节第471条(一) 项,关于贮存爆炸材料的‚库房必须采用不 燃性材料建筑或支护,……”的规定,是将通向4号井的回流风道用 木板、油毛毡等隔成的一个长7.3 m,宽2 m,高1.8 m的库房。 (3)仓库管理人员违反化工部颁发的《化学矿山安全规程》第 五节第473条,关于库内爆炸材料堆放要求的规定,在第1、2间库 房的木架上堆放着743 kg硝铵炸药,地面上倒放着20余包3 kg的硝 铵炸药。 (4)仓库管理人员违反化工部颁发的《化学矿山安全规程》第 五节第471条(三)项和第四节465条(四)项,关于硝铵炸药的贮 放要求的规定,在第3库房内堆放有1 000余m导火索和1032只雷管。 (5)仓库管理人员违反公安部颁布的《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 第三章第二十六条,关于‚库区和库房内要经常保持整洁。对散落 的易燃、可燃物品和库区的杂草应当及时清除。‛的规定,在第1、 2间库存放炸药的木架上,堆放着包装纸、棉纱、麻纱、零散导火 索及黑色炸药。
中毒和窒息事故案例分析
![中毒和窒息事故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4918d87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bd.png)
中毒和窒息事故案例分析目录一、中毒事故案例分析 (1)1.1 毒气泄漏事故案例分析 (1)1.1.1 事故经过 (2)1.1.2 事故原因分析 (4)1.1.3 事故预防措施 (5)1.2 化学品中毒事故案例分析 (6)1.2.1 事故经过 (7)1.2.2 事故原因分析 (8)1.2.3 事故预防措施 (9)二、窒息事故案例分析 (10)2.1 煤气泄漏窒息事故案例分析 (11)2.1.1 事故经过 (13)2.1.2 事故原因分析 (14)2.1.3 事故预防措施 (15)2.2 氮气窒息事故案例分析 (16)2.2.1 事故经过 (18)2.2.2 事故原因分析 (18)2.2.3 事故预防措施 (20)一、中毒事故案例分析2018年某化工厂发生一起苯中毒事故,造成多名工人不同程度的中毒。
事故原因是由于该厂在生产过程中未对苯进行有效的储存和处理,导致苯泄漏。
泄漏的苯与空气混合后形成可燃气体,遇火源时可能引发爆炸。
当工人进入泄漏区域时,吸入了大量的苯蒸气,导致中毒。
经送医救治,部分中毒工人的生命得以挽回,但仍有两人因中毒过重不治身亡。
2019年某食品加工厂发生一起农药中毒事故,造成多名工人不同程度的中毒。
事故原因是该厂在生产过程中未对农药进行妥善储存和使用,导致农药泄漏。
泄漏的农药与空气混合后形成有毒气体,当工人进入泄漏区域时吸入有毒气体,导致中毒。
经送医救治,部分中毒工人的生命得以挽回,但仍有一人因中毒过重不治身亡。
年某制药厂发生一起药物误食中毒事故,造成一名工人中毒。
事故原因是该厂在生产过程中未对药品进行严格的包装和标识,导致一名工人将药品误认为是食品而食用。
该员工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经送医救治,生命得以挽回,但仍需长时间的治疗和康复。
1.1 毒气泄漏事故案例分析某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因反应釜的老化及未及时维修,发生毒气泄漏事故。
由于该化工厂涉及有毒化学物质的生产,一旦发生泄漏,可能导致大量有毒气体扩散至工作环境中。
煤化工企业事故案例分析
![煤化工企业事故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1137024915f804d2b16c1d8.png)
第八篇事故案例分析一煤矿事故(一)瓦斯事故1、北岩煤矿“10·1”瓦斯窒息事故1982年10月1日,北岩煤矿3#九盘区北辅助回风巷顶头盲巷内发生一起瓦斯窒息死亡事故。
事故简述:1982年10月1日八点班,调度室安排检修任务,临时布置掘进队给采二队维修0917回风巷。
队长安排新工人王某送班中餐,并交代了行走路线。
11时,王某下井送餐。
但掘进队维修人员到13时也没有见送来班中餐,副队长派赵某去找,在一处盲巷口看到里面有矿灯,遂进去找人,同时感到憋闷,距巷口80米处,看到王某已窒息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1、井下缺少路标指示牌;2、忽视了盲巷管理,使工人误入盲巷。
事故教训:要加强对职工的“一通三防”知识培训教育,加强井下盲巷管理,巷道交叉点要及时安设路标指示牌。
2、大阳煤矿“8·14”瓦斯窒息事故1999年8月14日上午,大阳煤矿中央盘区3005右翼回风巷发生一起瓦斯窒息死亡事故,造成两人死亡。
事故简述:1999年8月14日,大阳煤矿采煤技术员赵某和通风技术员尚某两人,拆开3005右翼回风巷400 m处的栅栏,进入3005右翼回风巷,两人窒息死亡。
事故主要原因:技术员尚某、赵某安全意识不强,自主保安能力差,擅自违章拆开盲巷栅栏,冒险进入盲巷,造成了本次事故。
事故教训:要切实加强井下盲巷管理,井下废弃、不用的巷道要及时封闭。
3、唐安煤矿“2·8”瓦斯爆炸事故2002年2月8日14时左右,唐安煤矿3205工作面发生了一起瓦斯燃烧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
事故简述:2002年2月8日,采煤二队3205工作面上隅角2.2KW局扇无计划异常突然停止运转,局扇责任人李某找到电工温某准备检查电缆时,老空轰的一声扑出了火,造成本次事故。
随后,晋城矿务局救护队赶到,打好密闭墙,火情才得到控制。
事故主要原因:局扇无计划异常停止运转,造成上隅角瓦斯浓度超限,达到燃烧范围,是造成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事故教训:要切实加强井下局部通风管理及局扇的管理,防止瓦斯积聚。
中毒窒息及事故案例反思体验
![中毒窒息及事故案例反思体验](https://img.taocdn.com/s3/m/e102526d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49.png)
中毒窒息及事故案例反思体验引言中毒和窒息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意外情况,往往会导致严重的伤害甚至死亡。
通过反思事故案例,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教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些中毒窒息的案例,总结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经验和建议。
事故案例分析及反思案例一:食物中毒事件在一家餐馆就餐后,一家四口人出现食物中毒的症状,其中一个孩子因严重中毒导致生命危险。
经调查发现,食物中毒的原因是食材没有妥善保存,导致细菌繁殖。
反思:这一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为了避免食物中毒,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点:1. 餐馆和家庭要定期清洁食材储存区,确保食材的卫生。
2. 在烹饪过程中,要注意食材的新鲜度和储存时间,避免食用变质的食物。
3. 饭后及时将剩余的食物冷藏或丢弃,避免细菌和微生物滋生。
案例二:窒息事故一个小孩在玩耍时误吞了一个小玩具,导致窒息。
在紧急情况下,家长不知道正确的急救方法,导致事态恶化,最终需要医院的救援。
反思:窒息是一种常见的意外情况,我们应该掌握急救技能,以避免事态扩大化。
以下是一些急救要点:1. 如果目击到有人窒息,应立即施救并呼救。
2. 抓住受害者的背部,用力拍打背部,以促使物体自行排出。
3. 如果拍打背部无效,可以施行胸部挤压,直至物体排出或救援人员到达。
总结与建议1. 维护食物安全和卫生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尤其是在餐馆和家庭中。
2. 研究基本的急救技能,可以在窒息等情况下救助受害者。
3.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中毒和窒息事故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
4.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对于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餐馆和企业进行处罚,并加强法规的宣传和执行。
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遭遇中毒和窒息的风险,因此了解这些案例以及如何应对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反思,我们才能提高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意识,在面对突发情况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行动。
有毒有害物质事故案例
![有毒有害物质事故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e844f624ed630b1c59eeb5bc.png)
第四篇有毒有害物质事故案例第一例河北首钢京唐钢铁有限公司中毒窒息事故一、事故经过2009 年3 月21 日8 时30 分,中国第四冶金建设公司曹妃甸工程项目部闻某带领2 名民工到京唐钢铁公司连铸车间水泵房除盐水池(长20 米、宽4.6 米、高3.65 米,容积约320 立方米)进行池壁渗漏修复作业。
事先业主已将水池水位降至溢流最低点(池内剩余水深约0.5 米左右)。
13 时45 左右,闻某等2人先后下到池底(池内余水已在当天中午前排除),相继晕倒。
电工张某等2 人闻迅下池救人,也晕倒在除盐水池内。
电工安某顺爬梯下到水池一半高度时,发现池内已有4 人倒地,感觉情况异常顺爬梯回到池上。
管道安装工段长郭某带人赶至事故现场,误以为是触电导致下池人员晕倒,在断电后让管道工杨某下池救人,导致杨某缺氧窒息倒在池内。
至此,除盐水池内共5 人窒息晕倒,送医院医治无效死亡。
二、事故原因分析1、直接原因有关人员在除盐水池内作业过程中,违反《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8—88),在未经检测、不明池内环境和缺乏有效通风换气措施保障(作业人员在作业前准备了通风换气用的轴流风机,但在实际工作时没有使用)的情况下,贸然在缺氧危险场所作业,是导致本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专家组认为,事故是由稳压罐内氮气随回水管道反串到除盐水池内,造成池内氮气含量超标、严重缺氧,导致作业人员下池后窒息死亡。
2.间接原因中国第四冶金建设公司曹妃甸工程总项目经理部对地上有限空间缺氧危险作业危险性认识不足,事前没有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安全预案;对公司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作业人员安全知识水平匮乏,安全意识低;现场施救人员缺乏必要的救护知识,盲目施救,致使施救人员缺氧窒息,导致事故扩大;作业人员进行除盐水池防渗漏修复作业施工过程时,没有实施有效的安全监管。
首钢京唐钢铁有限公司作为业主方,对外埠施工单位中国第四冶金建设公司曹妃甸工程总项目经理部则存在安全监管不到位的问题。
中毒性窒息及事故案例经验总结
![中毒性窒息及事故案例经验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0b43b87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ad.png)
中毒性窒息及事故案例经验总结1. 引言中毒性窒息是一种严重的健康威胁,常常导致生命危险或严重伤害。
本文旨在总结与中毒性窒息相关的案例经验,以提供相关工作人员在应对中毒性窒息事件时的参考和指导。
2. 案例分析2.1 案例一:化学物品泄露在某化工厂,由于操作人员未正确处理气体泄露,导致大量有毒气体向环境中扩散。
数名工人中毒昏迷,其中一人因窒息而死亡。
此案例教育我们重视化学物品的安全处理和泄露应急预案的建立。
2.2 案例二:食品误吸在一餐厅,一位顾客误吸口中食物,导致食物堵塞气道,引发窒息。
幸而有抢救人员及时展开急救,并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这一案例提醒我们在食用时要注意细嚼慢咽,并保持食物的适当大小。
2.3 案例三:药物过量一名患者在医院因误服过量药物,引发中毒性窒息事件。
医护人员迅速采取急救措施,包括清除气道、实施人工呼吸等,最终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这一案例提醒我们正确使用和储存药物,及时就医并按照医嘱服用药物。
3. 经验总结基于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经验总结:- 严格采取安全措施:对于操作化学物品的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适时检查和维护设备,以减少泄露事件的发生。
- 提高安全意识:通过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对中毒性窒息事件的认识,掌握正确的急救和自救知识。
- 建立应急预案:对可能引发中毒性窒息的场所或工作环境,应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以提高应对窒息事件的能力。
- 加强监测和检测:在可能发生中毒性窒息的场所,应加强监测和检测工作,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消除。
4. 结语中毒性窒息是一种严重的健康威胁,对工作人员和公众都带来较大风险。
通过总结案例经验,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中毒性窒息的危害,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工作环境和公共场所的安全。
希望本文能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参考。
事故伤亡案例汇总
![事故伤亡案例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a4d04150f46527d3240ce067.png)
1、员工违规操作,在停止反应釜加热的情况下进行冷却水管维修。
2、该公司未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3、该公司未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未告知员工其工作岗位的危险性。
事故教训: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在生产中尤其在涉及化学反应的生产中,单单一个温度的误差,足以造成生成物的千差万别。在上面事故中,低温的反应可以生产出企业造财富的润滑油,但是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的确是置人于死地的剧毒气体,因此,进行生产时,必须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对设备维修时,必须停机、断电,不能贪一时之快。同时,员工也应该增强安全意识,学会应急避险,发生事故时必须在保证自我生命不受威胁情况下开展救援工作,对不清楚事故因果的情况下,不能蛮干,以免造成二次的事故伤害。
案例:危机暗涌的地下水管
事故经过:
4月8日早上6时,在一处污水管道工程工地,工人何某与两工友在排污井安装污水管,安装过程中不慎挖破临近的一个旧污水井,由于旧污水井中存在大量的污水和石块,强大的水压将合谋迎面冲到并冲抛了50米,何某的头部被水中的石头击中,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原因:
1、何某进入工地作业时未佩戴安全帽。
第一类:中毒和窒息事故
中毒窒息:指在生产条件下,有毒物进入人体引起危机生命的急性中毒以及在缺氧条件下,发生的窒息事故。
案例:1•18硫化氢中毒事故
事故经过:
1月18日下午17时30分,某公司一台装有硫磺和猪油的反应釜在加热的过程中过程中冷却水管发生破裂,员工杨某和陈生在未切断电源、停止加热的情况下,对水管进行检修。这时,反应釜中因为温度过高,硫磺与猪油在超温情况下生成剧毒的硫化氢气体,大量气体冲出反应釜,站在反应釜旁的杨某吸入气体马上昏迷倒地,站在车间门口的陈某见状想跑过去救援杨某,不幸也吸入毒气昏迷,后两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有限空间作业窒息中毒事故案例分析
![有限空间作业窒息中毒事故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d6f12d7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64.png)
有限空间作业窒息中毒事故案例分析有限空间作业窒息中毒事故案例分析事件经过:2013年8月12日7时50分,___的工人___在未通风、未检查的情况下违章下井作业,很快就呼吸困难,失去知觉。
两名工友见状,下井救人,结果也在井下动弹不得。
其他人才感到问题的严重,急忙拨打119、120报警。
消防人员佩戴防护设备进入井内将三人拖拽至井口。
经现场医生抢救发现三人已经全部没有生命体征。
原因分析:经事故调查认定,这是一起典型的有限空间作业因缺氧导致窒息死亡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造成此类事故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企业管理者对中毒窒息危害认识不足,防范意识差。
作业前未对作业现场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检测,没有为作业人员配备呼吸器、防毒面具等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
2.从业人员自身安全意识淡薄,对中毒窒息事故的危险危害认识不足。
容易抱着侥幸心理冒险违章作业,导致事故发生。
3.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事故应急救援知识和技能。
不能正确的处置突发事故,盲目施救,导致事故扩大。
防范措施:1.严格执行作业审批制度,制定详细的安全作业和应急防护方案。
2.必须严格执行“先通风、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
未经通风和检测,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
3.作业现场必须有负责人员、监护人员。
4.在作业现场配置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通风设施。
作业人员应佩戴呼吸器、防毒面具,备有出现意外时所需的绳索、梯子等防护用品和用具。
5.加强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让他们知悉作业场所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防控措施,掌握防护用品正确使用。
中毒窒息事故案例
![中毒窒息事故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880715b6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d1.png)
中毒窒息事故案例在各类生产和生活场景中,中毒窒息事故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以下为大家列举几个典型的中毒窒息事故案例,希望能引起大家的警惕。
案例一:工厂废气泄漏导致中毒窒息在某化工园区内,一家化工厂的废气处理设备出现故障。
由于未能及时发现并修复,大量有毒废气泄漏到了工作区域。
当时,工人们正在进行日常生产作业,没有意识到危险的来临。
泄漏的废气中含有高浓度的硫化氢和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
这些气体无色无味,难以察觉。
起初,只有少数工人感到头晕、恶心,但他们并未意识到这是中毒的症状,仍继续工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毒症状逐渐加重,更多的工人出现呼吸困难、昏迷等症状。
当厂方发现异常并组织疏散时,已经有多名工人中毒倒地。
救援人员赶到后,迅速展开救援行动,但由于中毒时间较长,仍有几名工人不幸身亡,还有多人受伤住院治疗。
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设备维护不当,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废气处理设备的故障。
同时,工人们缺乏对有毒气体的认识和防护意识,没有在出现异常症状时及时撤离。
案例二:地下污水管道作业中毒窒息在一个城市的老旧城区,市政部门安排工人对地下污水管道进行清理和维护工作。
在作业前,虽然进行了通风处理,但由于管道年代久远,通风效果不佳。
几名工人在没有佩戴齐全防护装备的情况下,贸然进入管道内作业。
不久后,他们就因吸入管道内积聚的硫化氢和甲烷等有毒有害气体而中毒窒息。
地面上的工友发现异常后,立即呼救并试图救援,但由于缺乏专业的救援知识和装备,救援行动并不顺利。
最终,在消防和专业救援人员的努力下,被困工人被救出,但仍有一人不幸身亡。
这起事故暴露出市政部门在作业安排和安全管理方面存在漏洞,没有充分评估作业风险,也没有为工人提供足够的安全培训和防护装备。
案例三:沼气池清理中毒窒息在某农村地区,一位农户为了清理自家的沼气池,独自进入沼气池内作业。
沼气池内长期积聚了大量的甲烷、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气体,氧气含量极低。
中毒性窒息和事故案例总结
![中毒性窒息和事故案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8ebdcec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23.png)
中毒性窒息和事故案例总结1.引言中毒性窒息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中毒现象,它指的是因为吸入或接触有毒物质而导致呼吸系统出现障碍,最终导致窒息。
中毒性窒息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发生,也在工作场所和工业生产中时有发生。
为了加强对中毒性窒息的防范和应急处理能力,本文将通过总结几起真实案例,分析原因和教训,来提供参考和借鉴。
2.案例分析2.1 案例一:家庭中毒性窒息事故这起事故发生在某家庭。
当天晚上,一对夫妻和他们的两个孩子住在一个新装修的独立房屋中。
由于卧室内有一台正在使用的煤气热水器,建筑密封性不佳,室内逐渐积聚了大量的一氧化碳。
其夫妻和孩子因一氧化碳中毒而昏迷,幸好被邻居及时发现并送往医院,最终脱险。
这起事故教训是:在家庭使用煤气、热水器等燃气设备时,应确保通风情况良好,气体排放畅通。
同时家庭成员也要定期检查和保养设备,了解中毒的症状和应急处理方法。
2.2 案例二:工厂中毒性窒息事故这起事故发生在一家化工厂。
工厂一名工人在进行化学品搬运作业时,不慎泄漏了一种含有有毒气体的液体。
由于未佩戴防护装备,工人吸入了大量的有毒气体,导致窒息。
事后,工厂对此次事故进行了调查,并增加了对化学品的安全操作培训,同时提供了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
这起事故教训是:在工作场所,特别是对于涉及化学品操作的岗位,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同时,也应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器、防护面罩等,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3.防范和应急处理措施3.1 预防措施在家庭和工作场所定期检查和保养燃气设备和其他有毒物质的存放设备,确保正常运行和排放通畅;加强对中毒性窒息的宣传教育,普及中毒症状和应急处理方法,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工作场所应提供安全培训和个人防护装备,强化对有毒物质操作的安全管理;3.2 应急处理措施发现中毒性窒息情况时,应立即将受害者从现场转移到通风处,并及时呼叫急救人员;如有条件,对中毒人员进行急救措施,如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保持冷静,等候急救人员的到达,积极配合救治工作。
事故典型案例分析
![事故典型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f273045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92.png)
天等“6.18”坍塌事故 (2012年)
崇左市天等县某新建厂房 发生整体坍塌,3名工人 当场死亡。
原因一:锅 炉房17米 高大模板支 撑失稳,单 层支撑。
原因二:项目 未报建报监、 监理未进场, 监管缺失。
原因三:高大模板支 撑方案套用底层支撑 方案,企业未审批、 未经专家论证。
其他:外架拉结不规范、 木立杆尾径不足8CM。
该项目被自治 区、市、县三 级下发过停工 整改,但依然 不落实,其他 单体建筑屋面 构架已完工。
四点教训: 梁、板、柱不宜同时浇筑混凝土。 外架不能做支撑系统,拉结应规范牢固。 支撑系统木立杆尾径应不小于8CM。 错误的操作不一定酿成事故,但事故一定是错
原因一:外架拉结不规范(斜拉、 扣件松动,且很多已拆除)。
原因二:拆卸方案 不正确,导致外架 局部集中堆载。
其他情况:该项目曾获得自治区 2014年下半年标准化示范项目。
原外架基础牢固、连墙件规范设置
三点教训:
项目施工安全生产为动态过程,一时规范 不等于长久安全(必须时刻警醒)。
外架的连墙件等重要安全措施不能随意拆 除。
原因二:项目工期拖延较久,管理缺失。
原因三:未对进场工人未 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交底。
四点教训: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进行送风和动物活体
试验。 进入有限地下空间作业前应掌握救援的基本
知识和配备相应的救援设备。 项目因外因停工后复工应先做安全检查 工人进场应先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交底。
南宁市“10.7”土方坍塌较大事故(2014年)
外架切记不得随意堆载。
宾阳县“5.5”坍 塌事故(2015年)
南宁市宾阳县某工 程,在施工现场基 坑消防水池部位, 发生砖胎模坍塌, 将3名抹灰操作工 人压倒,造成2人 死亡,1人轻伤。
化工中毒窒息事故(9例)
![化工中毒窒息事故(9例)](https://img.taocdn.com/s3/m/ca0b8c85d4d8d15abe234e0b.png)
案例一、1999年某月某日,某市危险物品储运公司一化学危险品仓库发生特大爆炸事故。
爆炸引起大火,1小时后着火区又发生第二次强烈爆炸,造成更大范围的火灾。
直到次日凌晨5时,才扑灭这场大火。
这起事故造成15人死亡,200多人受伤(其中重伤25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5亿元。
经事故调查确认:(1)该仓库立项、设计、施工以及消防验收时都报为"干杂品仓库"。
使用单位启用后,擅自存放危险化学品。
(2)仓库内长期违章存放危险化学品。
管理混乱,不同物品混装情况严重。
(3)事发时,仓库4#仓内混存的氧化剂(过硫酸铵)和还原剂(硫化碱)接触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4)储运公司编制虚假申请报告,市公安局执法不严,监督不力。
未按规定严格审查,便颁发"许可证"。
使其在不具备国家规定安全条件的情况下,经营民用爆炸物品合法化。
一、单项选择题1.有关国家标准规定,每种危险化学品出人库前均应按照合同进行检查验收、登记,经核对后方可出人库,并对验收内容作了规定。
以下选项中,_不属于规定的验收内容要求。
A.物品形状b.数量c.危险标志d.包装2.为保证安全,有关国家标准对危险化学品的储存方式作了规定。
以下选项中,_叙述是错误的。
A.储存时需将非禁忌物料之间分开规定距离(用通道),保持空间b.必要时将相互禁忌物料储存在不同建筑物c.储存时须用隔板或墙,将相互禁忌物料分隔开d.特殊情况下,在采取安全措施并经安监部门批准后,禁忌物料可以混合储存二、多项选择题3.根据有关国家标准规定,危险化学品储存安排取决于_等。
A.危险化学品密度b.危险化学品分类、分项c.容器类型d.消防要求转自学易网 4.根据有关国家标准规定,遇火、遇热、遇潮可能发生引起燃烧、爆炸或者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有毒气体的危险化学品,不得在_中储存。
A.多层楼房b.露天c.潮湿、积水的建筑物d.无避雷针的高层楼房三、简答题5.在此次事故中,储运公司主要违反了哪些法律法规?6.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危险化学品储存单位,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参考答案1 .a 2.d 3. bcd 4. bc5.(1)《安全生产法》;(2)《消防法》;(3)《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起中毒窒息死亡事故案例分析事故过程
2005年,济南市连续发生了几起地下管井作业场所中毒事故,造成多人死亡;
2005年7月11日,济南市信泰德装饰有限公司的两名工人,在车站街为济南铁路会议中心清理下水道时,先后在3m深的污水沟里窒息死亡;
2005年7月22日,济南市长清区某施工队职工在清理长城炼油厂的污水池时,两人在污水池内中毒窒息死亡。
事故原因
这几起事故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第一名工人中毒晕倒后,其他人员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盲目救援,
前赴后继,造成群死群伤。
上述事故发生后,济南市有关职能部门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责任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分析,认定几起事故均属
于责任事故。
事故原因主要是用人单位没有对职工进行必要的教育培训;职工缺乏基本的安全常识;施工单
位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善。
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并在全市进行了通报。
但遗憾的是,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致使同类事故一再发生。
因此,有必要对事故中致人死亡的有害气体做进一步
分析,让居民和职工了解其性质和危害,以便更好地加以防范。
2003年,长清化粪池伤亡事故发生后,调查组委托山东省科学院对事故现场的气体取样进行了化验。
化验分
析报告显示,化粪池内有害气体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氢、一氧化碳、沼气等。
这里仅以硫化氢为例,对其性质
和危害加以分析。
硫化氢为无色,具有臭鸡蛋味,属二级毒物,是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明显的刺激作用。
低浓度时,对
呼吸道及眼的刺激作用明显。
浓度越高,全身性作用越明显,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窒息症状。
硫化氢
的局部刺激作用,是由于接触湿润粘膜与钠离子形成的硫化钠引起的。
硫化氢的全身作用是通过与细胞色素
氧化酶中三价铁及二硫键起作用,使酶失去活性,影响细胞氧化过程,造成细胞组织缺氧。
由于中枢神经系
统对缺氧最为敏感,因此首先受害。
高浓度时,则引起颈动脉窦的反射作用,使呼吸停止;更高浓度时,可
直接麻痹呼吸中枢而立即引起窒息,造成电击样中毒。
在城市地下,纵横交错地分布着大量污水管线,厂区、居民区等散布着成千上万的污水管井和化粪池,一些
角落堆积着许多生活垃圾。
由于污水和垃圾中富含大量蛋白质等有机物,产生大量硫化氢、一氧化碳和沼气
等有毒有害气体和沼气等有毒有害气体,加之大部分污水管井、污水池是密闭的,空气不流通,有毒有害气
体得不到散逸,长久集聚在井底、池内,致使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过高。
当作业人员直接下到井中、池内管道
内进行作业时,有毒有害气体经呼吸道侵入人体,极易的导致急性职业中毒的发生,造成人员伤亡。
上述几
起事故,就是高浓度的硫化氢吸入人体后,造成急性中毒而引起的。
防范措施
第一,要利用多种形式对职工、居民和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常识和职业安全卫生知识宣传教育,让大家了解硫
化氢、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的性质、危害,知道哪些地方容易产生有害气体,如何预防这些气体的危害,提高从业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
第二,各有关单位要建立、健全地下管井疏通作业操作规程,为从事管井疏通作业人员配备职业危害防护设
备及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毒口罩、安全绳等;
第三,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定期对容易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场所进行检查,及时清理垃圾、粪便、纸浆等有机物,保持市容清洁,特别是夏天高温季节,防止有机物发酵后产生硫化氢等有害气体;
第四,有关单位要配备快速气体检测仪,及时掌握污水池及地下管井等场所有毒有害气体的种类及浓度,采
取必要的通风排毒措施,严禁在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超标时无防护、冒险作业;
第五,建立、健全本单位地下管井及有害气体场所作业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演练。
一旦发生井下急性硫化
氢等有毒气体中毒事故时,救援人员切忌盲目进入池内或管道内救人,一定要在佩戴防毒口罩,系好安全绳,并有专人监护的条件下施救,避免不必要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
如发生急性中毒,应立即将患者撤离现场,移至空气流通外,保持其呼吸道的通畅,有条件的还应给予吸氧;有眼部损伤者,应尽快用清水反复冲洗;
对呼吸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对休克者应让其取平卧位,头稍低;对昏迷者应及时清除口腔内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将中毒者送至医疗机构进行救治。
事故教训
上述几起事故,偶尔发生一起尚可理解,同类悲剧一再重复发生,就值得认真总结和反思了。
许多事故的直接责任者,同时也是受害者,他们大多数是死于无知,而真正应该对事故负责的是这些单位的管理者。
规章制度不健全、宣传教育不落实、安全管理不到位才是造成群死群伤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