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境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美学作业
——论述王昌龄的“三境说”
王昌龄在《诗格》中对“境”有一段精辟的论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
欲为山水诗,则张云石泉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二曰情境。
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
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王昌龄诗之三境的本质在于:创作构思过程中,“处身于境,视境于心”,就是说要以外物作基础,融情于物,神与物游之后心对境的取舍,指出了心与物对意境创造的重要性。
王昌龄将佛教术语“境”加以改造,引入了文学理论。
“境”在佛教中,原指佛教徒在参加宗教括动时所产生的一种脱离现实的虚幻状态,是一种佛教化的心灵空间;在文学理论(尤其是诗论)中,则指心理认识的对象空间。
1.物境说
王昌龄说:“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
倘要明白这段话的含义,首先必须明白其中的几个语词。
其一是“张”与“境”。
“张”的本义,《说文解字》释为“施弓弦也。
”引申出扩大、陈设等意思。
如晋代黄甫谧《三都赋》有句:“虚张异类,托有于无。
”句意为:夸张不同的事物,在虚构的事情上寄托实有的事情。
看来“张”又有了设想、虚构等义,这正是王昌龄语义所本。
“境”,一般认为原指疆界,后引申为人所处之地及其景物。
在佛学中,把人感知的一切对象称作境或境界。
从这个意义上讲,与中国传统哲学中“象”的内涵基本相同。
因此,王昌龄、皎然构建的“境象”一词实质上是同义词的组合,具体指山水自然景象。
其二,“神”与“用思”。
这两个语词显然指构思中的想象联想及加工创造。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神”“思”合用,又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总之,王昌龄“物境”一段话的基本语意是:要想写出好的山水诗,那么就要首先想象平时经历过的那些非常秀丽的山水景象,并设身处境,遨游其间,在深切体验的基础上,依据意的要求,对自然物象进行加工创造,逐步形成鲜明的意境。
这一境界主要是以景物取胜,也可以看作是对晋隋以来山水诗创作经验的总结,它的审美特征是“了然境象,故得形似”,说到底就是面对天地灵气之造化
的神秀之美,所描摹出来的形似之像,像眼睛所搜求的物象经过重新组合后的映像,物境就是由这种映像所构成的境界。
2.情境说
“情境二: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
然后驰思,深得其情。
”王昌龄对情境的表述与物境性质上基本类同。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娱乐愁怨”不仅指抽象的情感,也更偏重于日常生活中喜怒哀乐的具体情景。
将其单纯地解释为情感体验是不符合原意的。
这段话的本意应为:要想象娱乐愁怨的生活情景,并设身处地地深切体验,然后经过一番艺术构思,这样才能写出情真意切的抒情诗来。
“情境”说至少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强调调动平时的生活积累,在设身处地的想象中,重新获得更为深切的情感体验,从而有感而发,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品。
其二指写作代言体类型的诗歌。
王昌龄脍炙人口的宫怨和闺怨诗作,善于描摹揭示女性的内心活动,正是这种创作方法的产物。
“情境”中的情与“物境”中的“情”是不同的,“情境”在“物境”的基础上更进一层。
在“物境”中,心物交互作用比较单一,只是一种或少数几种情感与物交融。
而在“情境”中,各种各样的复杂情感同时迸发,创作者需要同时体味多种复杂的情感。
3.意境说
“意境三,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这里王昌龄对意境的解释采用了承上文省略的行文方法。
从上文分析可知:“物境”指经过创作而获得的山水“境象”;“情境”指人物所处的环境及情感活动情景。
这样,“物境”、“情境”,可以简化为景物形成的境象,情感活动形成的境象。
“意境”可以理解为由意而形成的一种境象,意境是一种更深层的情景交融过程,达到“真”和“意”。
“真”是艺术之本真,“真”是一个与“似”对立的范畴,“真”要求进一步表现自然山水的本体生命,还原为人与世界万物一体的本真状态,情景的交融使事物本真自然而然表现出来,达到和谐的存在本质。
拥有这样“真”的诗王昌龄称为“意”。
三境”说整体看,强调的是发端于有感,而形成真境。
这体现出王昌龄一贯的的美学观念,与“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传统的诗学观一脉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