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 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2)复述任安来信内容。 第二部分(3—4)说明自己忍辱不死,是 为了使自己的著述能留传后世。 第三部分(5)列举为后世传颂的古代 “非常之人”历经苦难奋发有为的事迹。 第四部分(6)介绍《史记》的体例内容, 说明自己著书的宗旨和意愿 第五部分(7)再次倾诉阻自己沉痛羞辱愤 懑的心情,答复任安的问题。
司马迁在李陵之祸后,受到了哪些肉体和精神上 的摧残?
司马迁下狱之后受尽酷刑,“交手足, 受木索,暴肌肤,受榜箠,幽于圜墙之 中。”直至受宫刑。 精神上也受到残酷的迫害,“见狱吏 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毁谤耻笑 接踵而来。
结合注释阅读第4段,概括此段的内容。
直接表明自己“隐忍苟活”的原因
不为父母妻子 不是因为缺乏勇气
3——6段作者的议论的基本路径是:
1、受辱——引决 ,士人应持的态度 2、受辱——隐忍——完成伟大的事业 (高尚的士人,如周文王等) 3、“我”受辱——学习先贤,选择隐忍 ——为了完成巨著《史记》
第 7段
• 书信的结尾。司马迁再次向任安表述沉痛 羞辱的愤懑心情,并陈说他对余生的看法。 司马迁说他不能“自引深藏于岩穴”,只 能“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这种痛苦只有自己深知。“浮沉”“俯 仰”“狂惑”等贬语,其实是作者寓悲愤 于自贬。最后与开端相照应,再次婉辞解 说无从“推贤进士”的苦衷。
明白,清楚
慎重 大概 遗憾
思垂空文以自见
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虽累百世,垢弥甚耳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 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流传
考察 耻辱
对对方的尊称 从前 缺失的样子,这里指隔了很久
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 积威约之渐也 定计于鲜也 视徒隶则心惕息 所谓强颜耳 曷足贵乎 权倾五伯 夫人莫不贪生恶死
相提并论 威力制约 态度鲜明 狱卒 不知羞耻 同“何”,哪里 超过 没有 值得
结合注释阅读第6段,概括此段的内容。
第6段:创作《史记》的目的和《史记》的内容、体例。
第5、6段文字上的联系是什么?内容上似与“推贤进士”无关, 为什么要这样写? 第5段写古代“倜傥非常之人”受辱处困,退而著书,“思垂 空文以自见”。第6段写仿效古之贤人,“就极刑而无愠色”,著 《史记》以“偿前辱之责”。 第5段的人物是第6段中自己的榜样和力量,两段共同交代了自 己忍辱负重的原因。 首先上段已经叙述了自己所受的极辱,自然会让人想到他何以 能“苟活”,在第6段对此作了回答,是因为《史记》“草创未就”, “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再者,任安是作者的好 友,对好友(也只能对好友)倾吐个人情怀是极为正常的,所以作 者说“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及罪至罔加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罔”同“网”,法网
“摩”同“磨”,消失 “底”同“抵”,都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则仆偿前辱之责 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
“失”同“佚”,散失
“责”同“债”,指下狱受刑 “剔”同“剃”,剃光
曷足贵乎
思垂空文以自见
“曷”同“何”,哪里
“见”同“现”,表现
形作动,尊重
仲尼厄而作春秋 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故述往事,思来者 退论书策以舒其愤 下至于兹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
遭受困厄
著述,编著
使……思 竹简
这里
探究 完成 恰逢
虽万被戮 难为俗人言 重为乡党所笑 以通其狂惑 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
侮辱 对 更加 用来 抒发 完全相反

同“已”,已经
因而 因为
用来
特殊句式
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 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季布为朱家钳奴
判断句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灌夫受辱于居室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 教以慎于接物 淮阴,王也,受械于陈
状语后置句
特殊句式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重为乡党所笑 虽万被戮 下流多谤议 于俗不信
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名作动,穿 名作状,像牛马一样
太上不辱先
且勇者不必死节 请略陈固陋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辱
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形作名,固执鄙陋的意见
曷足贵乎
以污辱先人 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
形作动,尊重
动词使动用法,使……受辱 名作状,像倡优一样
流俗之所轻也
古今异义
意气勤勤恳恳
恨私心有所不尽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情意 诚恳的样子
自己的心愿 非同寻常
下流多谤议
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仆以口语遭遇此祸
地位卑微,文中指处于低下卑贱地位的人
立身于世 言论
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
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文采不表于后也
夫,发语词
陷身 文章
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抒发愤懑
词类活用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道
表修饰
表转折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
然此可为智者道
主张,思想 说

而用流俗人之言也 用之所趋异也 采用,引申为“附和”
因为

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 然后是非乃定 才 才 竟然 的 代词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之 而用流俗人之言 藏之名山 以 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以至是,言不辱者 以稍陵迟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退论书策以舒其愤
此文大意是讲“刑余之人”难以“推贤进士”,唯有隐忍苟 活,著书以偿前辱之债。 复信目的:对任安“推贤进士”的期望“略陈固陋”。(第2段)
复信内容:①地位低下(主上所戏弄,流俗之所轻),身遭极辱, 不能胜任。(第3段) ②效古之贤人忍辱负重,退而著书,“思垂空文以自 见”。(第4-6段) ③再次表现自己无可比拟的忧愤处境,点明自己有负 嘱托的原因。(第7段)
被动句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 韩非囚秦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屈原放逐
特殊句式
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 安在其不辱也
若望仆不相师
省略句 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
其他重点实词和虚词
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 好像 抱怨 代词指对方 效法 采用
审矣,何足怪乎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恨私心有所不尽
报任安书
任 安 司马迁 :慎于接物,推贤进士 :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因 为
地位卑微,死不足惜
奇耻大辱,无颜苟活 身处困境,走向衰落 忍辱偷生,古今一体 文传后世,隐忍苟活 身处逆境,期望成功 所 以 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苟活的原因 极度的痛苦 自身的遭遇 抑郁、激愤
思考:从课题和背景介绍看,这是一封复信,其回复的内容是什么呢?又是怎样具体 展开的?
形作动,轻视
一词多义
就 亦颇识去就之分 卒,终 完成 靠近,引申为承受
草创未就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重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士大夫者 重为乡党所笑 为 难为俗人言也 重为乡党所笑 为十表,本纪十二 故士有画地为牢慎Βιβλιοθήκη 更加 对被写作 作为
而 摇尾而求食 古者富贵而名磨灭者 表修饰 表转折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第4-5段
列举古代被人称颂的“倜傥非常之人” 受辱后“论书策,以舒其愤”的例子 .
司马迁对生命与事业的崇高信念,是基于他对历史 上杰出人物历经磨难而奋发有为的事迹的观察和认识; 是基于他对古代学者历经苦难,献身著述的传统的继承 和发扬。他发现,往昔“富贵而名摩灭”的人,“不可 胜记”,只有“倜傥非常之人”,即对历史和文化做出 贡献的人,才能不朽。他认为,文王、孔子、屈原、左 丘明、孙膑、吕不韦、韩非等人的著述,以及《诗经》, 都是古代“圣贤发愤之所为作”;都是作者“有所郁结, 不得通其道”,“述往事,思来者”,把苦苦思索得到 的知识,著述成文,留给来者去思辨验察。这些古代 “贤圣”历尽磨难,强志不屈,“退论书策,以舒其愤, 思垂空文以自见”,为人类做出了贡献。
文章结构特点及主旨: 总分总结构 借回答任安“推贤进士”, 围绕一个“辱”字,诉说了自 己的不幸遭遇和精神上难以形 容的苦痛,表现了自己发愤著 书、雪耻传名的顽强意志。
通假字(结合《成才之路》)
其次诎体受辱
其次关木索 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
“诎”同“屈”,弯曲
“关”同“贯”,套上 “枪”同“抢”,撞击
结合注释阅读第5段,概括此段的内容。
西伯拘而演《周易》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仲尼厄而作《春秋》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大底贤圣发愤之所为作
∈受辱后“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终于成 功
相信自己也能成功
进一步表明自己“隐忍苟活” 的原因
让文采流传后世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 《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 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 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 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热情歌颂了这些古代圣贤,他们虽然 身处逆境,备受迫害,但并不因此而消沉,而 是努力给后人留下有价值的东西。作者以此作 为对自己的激励,表现了司马迁那种坚强的意 志,顽强奋斗的精神。 作者为什么要引这么多古人发愤著书的事迹?
课文的第3段:阐述自己荣辱观、生死观。
内容上有几个层次?与无法“推贤进士”有何关 系? 两个层次。 (1)自己史官地位低微,“为流俗之所轻”, 与“蝼蚁”无异; (2)自己身受极辱,如虎陷“槛阱”,“积 威约之渐也”。 上面两点都交代了自己不能完成任安期望的“推 贤进士”的任务的原因。
思路分析: (1)作者先叙述自己卑微的身份。 (2)接着写卑微的地位带来的后果:我的死是无足 轻重的。命如蝼蚁草芥,有什么价值可言? (3)引出人的生命价值,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生命的价值是轻是重,要自己选择。 (4)然后,摆出士人对于羞辱与生死的态度:士人 一方面洁身自好,不使自己受到羞辱,一方面当羞辱 加身时,决计自杀,以死保持自己纯洁的名声。但是 作者笔锋一转,举出古代周文王等一大批王侯将相受 辱的事例,说明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微不足道的草民, 都有可能受辱,受辱是人生常事,不足为奇。那么, 没有在受到羞辱前自杀,已受辱再自杀,已经迟了, 自杀没有什么意义了。 以此引出下文:阐述自己受辱后不自杀 的原因 。
结合注释阅读第7段,概括此段的内容。
第7段:表明自己现在的心情和对人生的看法。
最后一段里哪些句字照应前文,哪些句子写 作者当时的处境和心情?
第7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此段在内容上又回到作者目前的悲惨处境 上,描写自己“肠一日而九,居则忽忽若有所 亡,出则不知其所往”的无限痛苦和寂寞,从 而回应第1段,结构十分严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