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四种脑血管疾病的临床鉴别要点简述
四种脑血管疾病的临床鉴别要点简述四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卒中、脑出血、脑梗死和脑瘤。
这些疾病都涉及到脑部血液供应的问题,但具体的病理机制和临床表现有所不同。
了解这些脑血管疾病的临床鉴别要点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这四种脑血管疾病的临床鉴别要点进行简要介绍和总结。
一、脑卒中脑卒中是指脑部血管发生血流受阻或破裂导致的脑缺血或脑出血,是导致死亡和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
常见的脑卒中主要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种。
1.1 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可以分为大脑动脉供血不足和脑血管阻塞两种情况。
1.1.1 大脑动脉供血不足大脑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包括头晕、头痛、意识障碍、言语困难、肢体活动障碍等。
临床上需与全身性疾病和颈椎病相鉴别。
1.1.2 脑血管阻塞脑血管阻塞是指大脑血管内形成血栓或栓塞导致脑部血液供应受限。
常见症状有突发性头痛、呕吐、偏瘫、语言障碍等。
需与其他原因导致的脑梗死相鉴别。
1.2 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是指脑部血管破裂导致脑内出血。
常见症状为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等。
需与其他引起颅内出血的疾病相鉴别,如颅脑外伤和动脉瘤破裂等。
二、脑出血脑出血是指因小动脉、小静脉或毛细血管破裂导致的脑内出血。
与脑卒中相比,脑出血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其病死率较高。
临床上常见的脑出血形式包括高血压性脑出血、动脉瘤破裂所致脑出血等。
2.1 高血压性脑出血高血压性脑出血常见于高血压患者,是由于长期高血压引起脑部血管壁的病理性改变,最终导致血管破裂出血。
临床特点为突发头痛、呕吐、意识障碍以及偏瘫等。
2.2 动脉瘤破裂所致脑出血动脉瘤是指血管壁局部扩张形成的血管畸形,当动脉瘤破裂时可引起脑出血。
临床表现与高血压性脑出血相似,但在出血前常有剧烈头痛或发作性头痛等先兆症状。
三、脑梗死脑梗死是指由于脑血管阻塞而引起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
脑梗死发病率较高,是导致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血管阻塞的部位可分为大脑动脉病变所致脑梗死、脑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脑梗死以及其他原因所致脑梗死。
脑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
脑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周元鼓;黄光否;黄启稳;廖国俏【摘要】Objective To compare and analyze clinical effects of stereotactic hematoma aspiration and craniotomy evacuation of hematoma for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HICH).Methods 60 HICH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tereotactic hematoma aspiration from May,2012 to September,2016 were selected as stereotactic group,60 HICH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tereotactic hematoma during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craniotomy group.And then,operation time,intraoperative hemorrhage,hospital stays,complications,GCS scores and ADL grad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the hospital stays and the intraoperative hemorrhage of the stereotactic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ose of the craniotomy group,the GCS score of the stereotactic group was significant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raniotomy group three days and one week after operation,and the ADL grade of the stereotactic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uperior to that of the craniotomy group six months after operation,so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of the stereotactic group was 8.33%,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23.33%) of the craniotomygroup(P<0.05).Conclusion Stereotactic hematoma aspiratio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ood efficacy,small injury and few complica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目的对比分析脑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6年9月采用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术治疗的60例HICH患者作为立体定向组,另选同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60例HICH患者作为开颅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耗时、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GCS评分及ADL分级.结果立体定向组患者手术耗时、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均较开颅手术组明显减少,术后3 d、术后1周时GCS评分明显高于开颅手术组,术后6个月时ADL分级明显优于开颅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立体定向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开颅手术组的23.33%(P<0.05).结论脑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期刊名称】《右江医学》【年(卷),期】2017(045)002【总页数】4页(P198-201)【关键词】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术;开颅手术;高血压脑出血【作者】周元鼓;黄光否;黄启稳;廖国俏【作者单位】广西来宾市武宣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武宣 545900;广西来宾市武宣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武宣 545900;广西来宾市武宣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武宣545900;广西来宾市武宣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武宣 5459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4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al hemarrhage,HICH)是一种临床常见且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神经外科急症,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即使能挽救生命也很容易引起失语、肢体瘫痪、智障等后遗症[1]。
降纤酶
治疗前 治疗后 P
表4将治疗组及对照组分为轻、中、重三组,再次比较,表明治疗 组重型及中型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更有意义。与国内文献报道接近。
表4 不同病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x±S)
轻 型 中 治疗组 对照组 治疗组 n=14 n=12 n=21 8.92±2.89 8.50±4.64 21.35 ±4.31 13.85±8.91 型 对照组 n=22 22.63±4.99 15.0±9.47 重 型 治疗组 对照组 n=10 n=5 37.00±4.83 34.2±13.65 29.2±10.49 27.60±7.30
表1 表明治疗前两组比较,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均无 差异,P>0.05。 表1 治疗前两组各种指标比较(t或x2检验) n 性别 年龄 发病时间 男 女 36 13 30 11 >0.05 3h 6h 12h 4 21 29 4 16 24 >0.05
治疗组 49 对照组 41 P
60.87±9.45 59.00±10.76 >0.05 (19)
(32)
结
论
• 降纤酶为高效单组分抗栓、溶栓制剂, 它具有分解纤维蛋白原的作用,并可引 D-二聚体的变化,促进t-pA的释放,抑 制血小板及红细胞的聚集,降低血管阻 力,从而降低血液粘稠度。 • 与对照组相比,血纤维蛋白含量下降明 显,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D-2 聚体含 量增高,说明降纤效果有效,肯定。 •
给药方法
治疗组应用降纤酶治疗,于发病第1、3、5天分别 给予10Bu、5 Bu、5 Bu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点, 同时根据病情应用脱水、降压药物,对照组用安 慰剂治疗,用药期间避免应用其它抗凝、溶栓、抗 血小板药物如东菱克栓酶 、速避凝、蚓激酶、 Ticlid等药物。
FLAIR血管高信号在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意义及相关因素分析
FLAIR血管高信号在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意义及相关因素分析董晓宇;翟志永;佡剑非【摘要】目的:探讨颅脑MR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血管高信号(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vascular hyper-intensity, FVH)在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临床意义,分析FVH阳性的相关因素。
方法连续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颈动脉系统TIA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及TIA相关危险因素,全部患者均在发病后72 h内行颅脑MRI及MRA检查,包括FLAIR 及弥散加权序列(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对全部患者随访1个月,根据临床表现及头部磁共振弥散成像比较梗死组与非梗死组危险因素及FVH 情况。
结果142例平均年龄(63.2±11.5)岁患者中,男87例(61.27%),FVH阳性患者57例(40.14%),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颈动脉系统颅内段大血管局限性狭窄≥50%(OR=2.44,95%CI:1.09~5.49,P=0.03)以及既往缺血性卒中病史(OR=3.88,95%CI:1.04~14.5,P=0.04)与FVH阳性独立相关。
随访1个月,142例患者中进展为急性脑梗死40例(28.17%),脑梗死组症状对侧的颈部动脉易损斑块数(P=0.018)、对侧MRA显示颅内大血管狭窄≥50%(P=0.007)及对侧FVH出现率(P=0.001)显著高于非脑梗死组的患者。
结论FVH在颈动脉系统TIA患者颅脑MRI中常见,其出现与颈动脉系统颅内段大血管局限性狭窄及既往缺血性卒中病史相关;TIA症状对侧的颈部动脉易损斑块数、对侧颅内大血管狭窄≥50%及对侧FVH出现率可能与颈动脉系统TIA短期进展为急性梗死相关。
现代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观察
3 3 手术方 式 传 统 的血肿 清除及 开窗 减压 , 全身 麻 . 需 醉 , 术创 伤大 , 手 出血 多 , 术时 间长 。而 笔者采 用颅 内血 手
( 收稿 日期 :0 2— 3— 1 21 0 0 )
现 代 无 抽 搐 电 休 克 治 疗 难 治 性 精 神 分 裂 症 的 临 床 观 察
江 光 华
( 庆 市 长 寿 区第 三 人 民 医 院精 神科 三 病 区 , 庆 重 重 4 12 ) 0 2 1
摘 要 目的 : 讨 采 用现 代 无 抽 搐 电休 克 方 法 治 疗 难 治 性 精 神 分 裂 症 的 , 观 察 。 方 法 : 文 主 要 选 取 我 院 收 探 床 本
治疗指 南 [ .北 京 : 国协 和 医科 大 学 出版 社 , M] 中
2 3. 00 68 —9 7.
3 张 新 江 , 思 羽 , 苏朋 .对 脑 出 血 血 肿 周 围脑 组 织 存 方 张
在缺 血性损 害 的认 识 [ ] 国外 医学 脑血 管病 分册 , J.
2 0 , ( ) 19 0 19 3 :6 .
静脉插管感染 ) 。 J 32 手术时机及手术适应 证 . 脑 出血 致 死 、 残 的 主 要 原 致 因 , 由 出 血 ( 肿 ) 接 或 间 接 所 致 。 出血 ( 肿 ) 占 位 皆 血 直 血 的 效应 引起高颅 压 、 疝 , 液 在凝 固 、 脑 血 自行 液 化 、 解 过 程 裂
第2 卷 第5 3 期
3 讨 论
航 空 航 天 医 学 杂 志
21年5 02 月
55 7
肿碎 吸穿刺针 与 软通 道结合 进行 治疗 , 不需 进手术 室 , 局
麻 即可 手 术 , 血 少 , 伤 小 。 患 者 痛 苦 小 , 容 易 接 受 , 出 创 且
银杏叶注射液联合人尿激肽原酶对脑梗死患者安全性及疗效观察
银杏叶注射液联合人尿激肽原酶对脑梗死患者安全性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银杏叶注射液联合人尿激肽原酶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人尿激肽原酶;观察组;银杏叶注射液联合人尿激肽原酶。
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观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血液参数的变化,并进行两组间比较。
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银杏叶注射液联合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急性脑梗死安全、疗效显著。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人尿激肽原酶;银杏叶注射液;血液参数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60例脑梗死患者,均在48 h内就诊,经CT、MRI等确诊。
排除由脑肿瘤、脑外伤及出血趋向等引起的脑梗死,入选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标准诊断[1],将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45~60岁,平均年龄(56±4.2)岁,患者梗死部位:0.5×0.8 cm2≤右侧基底节≤1.5×2.3 cm2有11例,0.5×0.5 cm2≤左侧基底节≤1.5×2.2 cm2有13例,1.0×0.7 cm2≤左侧基底节区内囊后肢区≤2×1.5 cm2有4例,观察组组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45~60岁,平均年龄57±3.8岁,患者梗死部位:0.6×0.9 cm2≤右侧基底节≤1.3×2.4 cm2有12例,0.5×0.5 cm2≤左侧基底节≤1.5×2.3 cm2有13例,1.0×0.6 cm2≤左侧基底节区内囊后肢区≤2×1.8 cm2有5例。
2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基础治疗,给予0.9%生理盐水100 ml+注射用人尿激肽原酶0.15PNA单位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间隔1 h同时给予银杏叶注射液注射液5 ml(上海新先锋药业有限公司研制)注入0.9%生理盐水250 ml中稀释静脉注射,两组疗程均为14 d。
脑出血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意义探讨
脑出血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意义探讨贾凤英【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的改变与病情轻重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对2008年9月~2010年6月62例脑出血患者入院即刻、3天、7天及14天的外周血WBC计数及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并根据病情和预后分组分别进行比较.结果:WBC计数升高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重型组及中型组较轻型组有明显差异(P<0.05),重型组较中型组有明显差异(P<0.05);恢复不良组及死亡组较恢复良好组WBC计数明显升高(P<0.05),恢复不良组与死亡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早期外周血会出现白细胞增高,白细胞总数增高提示病情严重、预后差、病死率高.外周血WBC计数可作为脑出血患者判断病情及预后的重要指标,具有临床意义.【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年(卷),期】2013(032)014【总页数】2页(P2-3)【关键词】脑出血;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预后【作者】贾凤英【作者单位】山西省大同煤矿集团公司二医院检验科 037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4脑出血(ICH)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出血,为中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起病急、进展迅速、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等特征。
为研究脑出血患者外周血WBC计数及变化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我们对我院2008年1月~2010年9月接诊的62例脑出血患者,通过对入院即刻、3天、7天及14天的外周血WBC计数及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并根据病情和预后分组分别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共62例,男42例,女20例;年龄31~75岁,平均年龄(49±2)岁,均于出血后12h内入院,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1]并经颅脑CT扫描确诊。
按照GCS评分,分为轻型组(GCS 13~15分)22例、中型组(GCS 9~12分)21例、重型组(GCS≤8分)19例,3组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探讨
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探讨摘要】目的: 观察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21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 组。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治疗组108静滴血栓通注射液20 ml/ d, 对照组106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30 ml/ d, 用药14 d, 评价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5 %, 对照组有效率73.5 %,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结论: 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提高有效率,且患者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血栓通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复方丹参注射液Shuxuetong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Ran Qi-Bo【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ive of Xue Shuan Tong injectio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Divided 214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randomly into two groups. There were 108 patients in study group with 20 ml/d shu xue tong injection, the control group 106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dan shen injection 30 ml/d. Evaluati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neural function.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was 92.5% in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in the effective rate was 73.5%,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 05). Conclusion: The xue shuan tong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t, with fewer side effects, good tolerance.【Key words】 Xueshuantong injectio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Danshen injection【中图分类号】R973+.2 【文献标识码】B缺血性脑梗死是一种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 其治疗以扩血管为主。
4.(核心)dl-3-正丁基苯酞软胶囊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1.0
减压充分,操作简便,既可以观察血肿清除和颅内压变化,又可以在直视下发现出血点并及时完善止血。
与保守治疗及其他外科术式相比,可明显缩短病程,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尤其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参考文献:[!]张义,陈衔城,孙安,等"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中重组链激酶的局部应用[#]"中国临床神经科学,!$$$,%(&):!’%(!’$"[)]康桂全,刘宗会"*+导向脑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高血压脑出血[#]"中华神经科学杂志,!$$&,$(!):&&(&,"[&]金虎"重型高血压脑出血的超早期手术治疗[#]"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王忠诚,吴中学,赵海高,等"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作者简介:高永平(!$’/—),男,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副主任医师,现工作于山西省临县人民医院(邮编:-&&)--)。
(收稿日期:)--%(-)(-%)(本文编辑王雅洁)01(&(正丁基苯酞软胶囊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李晓玲摘要:目的观察01(&(正丁基苯酞(恩必普软胶囊)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3)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例,两组病人治疗前的一般情况、发作频度及发病至用药时间等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服用肠溶阿司匹林每次!--45,!次/日,治疗组病人服用01(&(正丁基苯酞每次)--45,&次/日,疗程为)-0。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46加入/7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46内静脉输注,!次/日,为基础药物治疗,共!,0。
结果治疗组在治疗第!天、第&天及第%天时+23发作控制率分别为&-"--7,&’"’%7和)&"&&7,明显高于对照组&"&&7,!&"&&7和,&"&&7(!!-"-!)。
34例儿童腺病毒感染临床治疗体会
例 ,其 中有 哮鸣音 的 1 1例 ,湿 l 的 1 罗音 0例。合并 其他 系 统症状 :腹 泻 6例 ,惊厥 1例 ,心肌 酶升 高 3例 ,无 心 脏 扩 大或心功能衰竭 ,尿蛋 白阳性 3例 ,肝 脾肿大 l例 ,低 钾 、低 钠血症者 各 1 。 例
1 。< O岁 6个月 4例 ,6个月 ~1岁 9例 , 一3岁 4例 , ~ 6
2 1 通 过对 两组 患儿 治疗 的疗效 标 准进 行 比较 ,见 表 1 . ,
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同时对各临床症 状消失时 间进行统 计 ,
见表 2 ,两组对 比均有显著差异 ,P< .5 00。
表 1 两组患儿疗效对 B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
采用 S S 1 . P S 70软件 进行 统计 分析 ,计 量 资料 用 X±S 表示 ,计 数资料采用 x 检 验 ,组问 比较 采用 t 检验 ,率 的
比较 采用 x 检验 。P< . 5为有统计学意义。 00
2 结 果
20 0 9年 1 月至 2 1 0 1年 9 就诊 于我 院的d J 腺病毒 呼 月 ,L 吸道感 染患儿 ,所有 患者 咽拭子 免疫荧光测 定 A V抗原 均 D 为阳性 ( 采用美 国 A I 光定 量 P R分 析仪 ) B荧 C ,符合 腺病 毒感染诊断标 准 J 。其 中男 2 0例 ,女 l 4例 ,年龄 4月 一
临 床 研 究
Cl i a e e r h i c l r s ac n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_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为短暂的、可逆的、局部的脑血液循环障碍,可反复发作,少者1~2次,多至数十次。
多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以是脑梗塞的前驱症状。
2.可表现为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3.每次发作持续时间通常在数分钟至1小时左右,症状和体征应该在24小时以内完全消失。
二、脑卒中(一)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是指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或颅内异常血管网症等出血引起。
1.发病急骤。
2.常伴剧烈头痛、呕吐。
3.一般意识清楚或有意识障碍,可伴有精神症状。
4.多有脑膜刺激征,少数可伴有脑神经及轻偏瘫等局灶体征。
5.腰穿脑脊液呈血性。
6.C T应作为首选检查。
7.全脑血管造影可帮助明确病因。
(二)脑出血好发部位为壳核、丘脑、尾状核头部、中脑、桥脑、小脑、皮质下白质即脑叶、脑室及其他。
主要是高血压性脑出血,也包括其他病因的非外伤性脑内出血。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诊断要点如下。
1.常于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
2.发作时常有反复呕吐、头痛和血压升高。
3.病情进展迅速,常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和其他神经系统局灶症状。
4.多有高血压病史。
5.C T应作为首选检查。
6.腰穿脑脊液多含血和压力增高(其中20%左右可不含血)。
(三)脑梗塞1.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1)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
(2)大多数发病时无明显头痛和呕吐。
(3)发病较缓慢,多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进行,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见于动脉炎、血液病等。
(4)一般发病后1~2天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
(5)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
(6)应作CT或M RI检查。
(7)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应含血。
2.脑栓塞(1)多为急骤发病。
(2)多数无前驱症状。
(3)一般意识清楚或有短暂性意识障碍。
(4)有颈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5)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含血,若有红细胞可考虑出血性脑梗塞。
(6)栓子的来源可为心源性或非心源性,也可同时伴有其他脏器、皮肤、粘膜等栓塞症状。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任中秀辽宁本澳市铁路医院神经内科本溪117000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最初由Flicker等人提出,包括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关的所有各种方式和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目前尚无有关VCI的病理学诊断标准,病理学资料仅可在临床诊断之后用以支持或证明疾病的存在。
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员的增加,VCI不断上升,对VCI研究成为现今的重大课题。
VCI是一个广泛的临床病理范围,各种血管病因和血管病理改变所致的各种类型VCI 的临床表现有很大区别。
VCI的病理改变以白质损害为主,在组织病理学上,白质损害表现为病灶性病变与弥漫性病变。
两者呈现不同比例或不同程度组合。
其临床特征与病理改变关系还有待研究[m。
轻微的病理学改变包括脑血管病变,嗜银颗粒(AGs)及lewy小体出现,新皮层的老年斑(SP),以及颖叶腹内侧出现神经元纤维缠结(NFTs)。
一般认为,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缺血是认知功能障碍的病理基础,且大多是微小的,包括急性微出血或小出血灶,微梗死,腔梗或小灶状的缺血或出血性梗死[m。
有意义的是皮层下弓状纤维和麟服体常常是相对保留的区域。
1关于分类标准对VCI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目前,多将VCI分三个临床亚型:(1)血管性非痴呆认知功能障碍(CIND);(2)血管性痴呆(V AD) ; ( 3)混合性痴呆(MD) e2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像学表现与病变部位、体积和数量相关。
小的体积((1^}30m1)也可致痴呆,如在丘脑部位;但在皮层下各部位,梗死灶的数量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比体积更为密切。
在MRI上可见脑室扩大,白质内有多发的长T,、长T:信号。
皮层萎缩,海马萎缩。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发现额叶、颖叶、杏仁核和丘脑的氧代谢降低[3〕。
大多数认知障碍的患者,从病史中可发现有感情淡漠、定向障碍、人格改变,以及自我注意的减退等方面的变化。
在临床研究中,对脑组织进行CT扫描或MR影像学观察,通常可见进展缓慢的大脑皮质弥漫性萎缩,其特点是脑沟变宽和侧脑室扩大。
尤瑞克林联合血塞通治疗78例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尤瑞克林联合血塞通治疗78例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目的:观察尤瑞克林与血塞通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
研究组应用尤瑞克林联合血塞通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复方丹参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疗效。
结果:尤瑞克林与血塞通联合治疗组基本治愈率为26.9%,总有效率为93.6%;复方丹参治疗组基本治愈率为11.5%,总有效率为6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尤瑞克林与血塞通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中应用。
标签:注射用尤瑞克林;血塞通粉针剂;急性脑梗死脑梗死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饮食谱的改善,急性脑梗死成为脑部疾病中的常见病。
其发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
脑卒中的发病机制是多方面的,其中血流不足是很重要的原因[1]。
现对于脑梗死的主要治疗方法有: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活血化瘀、建立侧支循环、保护缺血半暗带等药物治疗。
我院研究了应用尤瑞克林联合血塞通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情况,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于我院住院1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4例,女72例,年龄42~79岁,平均(593±3.2)岁。
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2]在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得到修订并广泛应用,所有患者根据诊断依据均行CT或MRI检查得到确诊。
所有患者治疗前排除严重出血性疾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体质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单纯腔隙性脑梗死、既往有脑梗死并遗留有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合并严重心、肺、肝、肾、血液等其他系统严重原发疾病患者;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由于主观或客观因素依从性差,不能依据试验治疗方案进行者。
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8 例,两组发病年龄、性别、既往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脑出血急性期高血压治疗临床论文
脑出血急性期高血压治疗的临床体会433200湖北洪湖市中医医院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4.055脑出血急性期血压常较高,过高的血压可导致病情时一步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有效地控制血压对稳定患者病情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就我院自2004年5月~2007年5月收治46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高血压治疗的临床体会作一总结。
资料与方法46例患者中,男30例,女16例,年龄45~75岁,平均64.5±8.5岁,患者均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其中基底节出血在26例,丘脑出血11例,脑叶出血9例,入院时收缩压180mmhg的34例,其中>200mmhg 的12例,舒张压105mmhg的30例。
治疗方法:本组均给予20%甘露醇、甘油果糖脱水降颅压、止血、保护脑细胞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治疗。
对于收缩压105mmhg 的患者,先行脱水降颅压,静脉注射速尿20mg,1~2次/日,动态观察血压变化,如果血压控制不理想,口服卡托普利片25mg,3次/日,尼莫地平片20mg,3次/日,对于血压特别高,收缩压>200mmhg,舒张压>120mmhg的患者,在脱水降颅压的同时应进行降压治疗,如一般降压效果不理想者可应用硝普钠50~1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滴,根据血压情况调整滴速,也可选用酚妥拉明持续静滴维持。
上述几种方法均需缓慢降压,3~5天内达到理想水平,维持血压在160/100mmhg左右的水平,不能降得太低。
结果4例出血量大的患者在1周内死亡,其余患者在血压控制后,病情平稳。
讨论脑出血急性期血压升高是机体对疾病的反应,脑出血患者由于血肿占位效应,加上周围脑组织水肿使颅内压升高,延髓受压引起血管舒缩中枢调节功能障碍,使血压升高,严重的高血压常预示病情危重,当血压持续升高时,可使血肿扩大,加重脑组织受压、移位,危及生命,此时积极控制血压对防止再出血、挽救生命是非常重要的。
昂丹司琼治疗后循环脑梗死所致呕吐论文
昂丹司琼治疗后循环脑梗死所致呕吐论文摘要:目的观察昂丹司琼对后循环脑梗死所致呕吐的临床疗效。
方法纳入后循环脑梗死伴眩晕及恶心呕吐症状者60例,随机分设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昂丹司琼止呕),记录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有效人数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不良反应未增加。
结论使用昂丹司琼治疗后循环脑梗死呕吐效佳且安全。
关键词:后循环脑梗死;呕吐;昂丹司琼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近年来在我国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部分后循环脑梗死可引起严重眩晕、恶心、呕吐症状,既增加患者痛苦,也增加了误吸、内环境紊乱的风险,有可能成为进展性脑梗塞的诱因,影响患者的预后,增加了致残率。
昂丹司琼作为一种预防和治疗呕吐用药,具有药效强且不良反应少的特点。
昂丹司琼用于治疗化疗、术后、内科系统疾病等所致的严重恶心呕吐,已有很多的研究,但对后循环脑梗死所致的严重呕吐研究较少。
我科于2010年2月~2013年8月使用昂丹司琼注射液治疗后循环脑梗死伴严重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的患者,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按照就诊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治疗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54.7±8.6)岁;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l5例,年龄(55.3±8.3)岁。
两组资料比较,年龄、性别及病程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的诊断标准执行[1]。
1.3纳入标准①急性起病,经头MRI诊断为小脑梗死或脑干梗死;②均出现以恶心、呕吐为主的胃肠道损害症状,多伴有明显眩晕;③暂无手术治疗指证。
1.4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改善循环、抗血小板聚集、抑酸、补液治疗。
卒中后抑郁障碍早期识别和综合治疗干预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卒中后抑郁障碍早期识别和综合治疗干预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将20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治疗。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抑郁情况。
结果:观察组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综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降低抑郁发生率。
关键词:治疗;脑卒中;抑郁;卒中后抑郁障碍(PSD)是因发生脑卒中而引起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病率可达35%以上,患者往往表现出情绪低落、兴趣降低、自暴自弃等消极情绪,并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导致脑卒中患者康复减缓,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目前,对于PSD发病机制并无明确结论,相关因素涉及心理学、生物学、社会学等多个方面。
因此,加快对PSD临床特点的探究,对于尽早介入治疗,改善患者抑郁状态具有促进作用。
2002年5月~2023年7月,我院对10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实施综合治疗,效果满意。
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本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200例,男100例,女100例;年龄43~82岁,平均63.2岁。
其中脑梗死110例,脑出血90例。
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脑卒中诊断标准;均在2周内发病;住院时间>21 d;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3)。
排除标准:①随访期死亡的患者;②脑卒中发病前已确诊为抑郁症患者;③精神障碍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治疗,成立治疗小组,由5名医护人员组成,其中主治医师任组长,其余4名均为主管医师。
根据患者病情和个体情况制订针对性治疗措施,同时培训、考核病区医护人员关于脑卒中相关知识,要求责任医生严格按治疗措施进行护理。
《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要点
《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要点1996年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至今仍被作为我国脑血管病诊断的主要依据,然而,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国内外对脑血管病分类认识的不断加深,迫切需要对我国主要脑血管病的诊断要点进行更新修订。
本文参考了脑血管病国内外相关诊治指南,经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学组指南共识专家委员会反复讨论,修订而成,供广大临床和科研工作者参考。
一、缺血性脑血管病(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要点】:1. 突发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符合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表现,一般在24h内(多数不超过1h)完全恢复,可反复发作。
2. 头颅MRI弥散加权成像(DWI)未发现相应急性脑梗死证据,为影像学确诊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无条件行DWI检查时,头颅CT/MRI常规序列未发现相应梗死灶,可作为临床诊断依据;无法得到影像学责任病灶证据时,仍以症状/体征持续时间不超过24h为时间界限标准。
3. 排除非缺血性病因。
(二)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诊断要点】:1. 急性发病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少数可为全面性神经功能缺失。
2. 头颅CT/MRI证实脑部相应梗死灶,或症状体征持续24h以上,或在24h内导致死亡。
3. 排除非缺血性病因。
附1:由于病因学不同,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各有特点。
1.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2. 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3. 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4. 其他原因所致脑梗死:5. 原因未明的脑梗死:附2: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临床过程复杂。
1. 脑分水岭梗死:2. 出血性脑梗死:(三)脑动脉盗血综合征【诊断要点】:1.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1)发作性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或上肢缺血症状;(2)患侧上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收缩压比健侧低20mmHg 以上,或锁骨上窝可闻及动脉杂音;(3)血管成像检查发现锁骨下动脉近端严重狭窄或闭塞,血管超声或DSA证实椎-基底动脉血液逆流至患侧锁骨下动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项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内科杂志,1996,29
(6):
379."
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1.为短暂性的、可逆的、局部的脑血液循环障碍,可反复发作,少者1~2次,多至数十次。
多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以是脑梗塞的前驱症状。
2.可表现为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3.每次发作持续时间通常在数分钟至1小时左右,症状和体征应该在24小时以内完全消失。
二、脑卒中
(一)蛛网膜下腔出血
主要是指动脉瘤、脑出血畸形或颅内异常血管网症等出血引起。
1.发病急骤。
2.常伴剧烈头痛、呕吐。
3.一般意识清楚或有意识障碍,可伴有神经症状。
4.多有脑膜刺激征,少数可伴有脑神经及轻偏瘫等局灶体征。
5.要穿脑脊液呈血性。
6.CT应作为首选检查。
7.全脑血管造影可帮助明确病因。
(二)脑出血
好发部位为壳核、丘脑、尾状核头部、中脑、桥脑、小脑、皮质下白质即脑叶、脑室及其他。
主要是高血压性脑出血,也包括其他病因的非外伤性脑内出血。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诊断要点如下。
1.常于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
2.发作时常有反复呕吐、头痛和血压升高。
3.病情进展迅速,常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和其他神经系统局灶症状。
4.多有高血压病史。
5. CT应作为首选检查。
6.腰穿脑脊液多含血和压力增高(其中20%左右可不含血)。
(三)脑梗塞
1.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
(1)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
(2)大多数发病时无明显头痛和呕吐。
(3)发病较缓慢,多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进行,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见于动脉炎、血液病等。
(4)一般发病后1~2天内意识清楚或进度障碍。
(5)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
(6)应作CT或MRI检查。
(7)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应含血。
2.脑栓塞
(1)多为急骤发病。
(2)多数无前驱症状。
(3)一般意识清楚或有短暂性意识障碍。
(4)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
(5)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应含血,若有红细胞可考虑出血性脑梗塞。
(6)栓子的来源可分为心源性或非心源性,也可同时伴有其他脏器、皮肤、粘膜等栓塞症状。
3.腔隙性梗塞
(1)发病多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2)多无意识障碍。
(3)应进行CT或MRI检查,以明确诊断。
(4)临床表现都不严重,较常见的为纯感觉性卒中、纯运动性请偏瘫、共济失调性轻偏瘫,构音不全-手笨拙综合征或感觉运动性卒中等。
(5)腰穿脑脊液无红细胞。
4.无症状性梗塞
为无任何脑及视网膜症状的血管疾病,仅为影像学所证实,可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作为临床诊断。
三、脑血管性痴呆
1.符合第四版《精神病诊断和统计手册》中痴呆诊断标准。
2.急性或亚急性发病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3."既往和近期有卒中发作史。
4.病程波动,呈阶梯样进展。
5.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等。
6.Hachinski缺血量表计分≥7分。
7.CT及MRI证实脑内多灶性皮层或皮层下缺血性改变。
四、高血压脑病
有高血压病史,发病时常有明显的血压升高,特别是舒张压,常伴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视乳头水肿等症状和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