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与精气神

合集下载

太极拳的三练三调

太极拳的三练三调

太极拳的三练三调太极拳的本质是武术,当今人们练习太极拳的好处非常多,可以强身健体,坚持练习可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的三练三调。

欢迎阅读!太极拳的三练三调太极拳是整体运动,作为一种疗法,其整体性体现在“三练三调”上。

“三练”是指练精、练气、练神。

“三调”是调身(调精)、调息(调气,一呼一吸为一息)、调心(调神)。

“三练三调”是太极拳的“三要素”。

精气神是人身三宝。

世上万物都有物质、能量和信息三种素性。

“精”是人的体物质“气”是人体的能量,神是人体的信息。

精气神一方面先天受于父母,另一方面后天来自饮食的转化生成和大自然之气的吸取,也得益于自我修练。

太极拳素有“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之说。

这种说法有多种解读,其一是说练拳要经过练精、练气、练神三个阶段。

1、练精专指修练肢体,是形体运动,俗称“外练精骨皮”。

这是“外功”也叫“命功”(躯体有形之物调之命)。

2、练气专指修练呼吸,是气血和内脏运动,俗称“内练一口气”。

人体之气涵义很广。

呼吸之气是其重要方面。

通过修练外呼吸(肺呼吸)和内呼吸(组织、器官有呼吸),强化人体(血液)同外介的气体交换;促进身体各部位同血液携带的气体交换。

同时通过腹式呼吸,强化腹压变换和横膈升降,借以按磨促动横膈上下的脏腑。

3、练神专指修练大脑,是神精运动。

通过练脑强化脑神经输入、加工、传递、输出信息和发布指令信息统率调控全身的功能。

太极拳要求“意气合一”,即练神同练气合而为一,合成“内功”,也叫“性功”(意气心性活动谓之性)。

练精的招式动作外显为形,内蕴为劲。

就修练“内劲”来说,也属于“内功”。

太极拳强调“一动无不动”身躯动,内脏动、气血动、神经动,凡是能动的部位都要运动,而且同时运动,“上下相随”“左右相应”、“内外相合”,达到“形神俱备”、“性命双修”,“精气壮、精神旺、神气足,精气神三结合。

要达到精气神三结合,需要长期功夫。

初学者如想同时度过修练精气神“三关”,很难成功。

练习太极拳的五大好处

练习太极拳的五大好处

练习太极拳的五大好处相信大家对太极拳的保健功能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通过练太极拳强健身体。

心肺功能不好的人,不适合做剧烈运动,而太极拳是一项柔和的有氧运动,是练习的最佳运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练习太极拳的五大好处。

欢迎阅读!练习太极拳的五大好处好处1.锻炼神经系统提高感官功能练习太极拳要求心静用意。

练拳时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和第二信号系统处于高度的兴奋集中状态,而皮质的其他大部分地区则处于抑制状态,这对于某些慢性疾病患者十分有益。

因为打破了病理的兴奋灶,修复和改善了高级神经中枢的功能,某些局部的病灶也就逐渐减轻或消失了。

练习时的“眼随手转”和推手中的“推荡往来”,有助于视神经和皮肤反应能力得到提高。

好处2.有助于心血管系统健康练习太极拳要气沉丹田,腹式呼吸时膈肌和腹肌收缩与舒张,促进血液循环。

同时,肌肉活动时毛细血管充分开放,加速静脉和淋巴的回流速度,改善微循环,从而减轻心脏负担,有助于保持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的健康。

好处3.增强呼吸机能深长细缓的呼吸特点,对提高肺部的通气和换气功能有良好作用。

长期练习者,呼吸频率会减少,肺活量和呼吸差会增大。

好处4.促进物质代谢神经系统对内脏器官调节过程的改善,对肠胃也起到按摩作用,促进肝内血液循环,增强肾上腺素的分泌功能,改善体内的物质代谢。

长期练习太极拳,可以增进食欲,促进消化,降低胆固醇含量和软化动脉。

好处5.加强肌肉骨骼系统运动太极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弧线动作,也使得全身肌肉群和肌肉纤维运动加强,使关节囊和关节韧带在肌肉的牵拉运动中得到良好锻炼,加强了关节的稳固性、柔韧性和灵活性。

太极拳的练习对于畅通经络、刺激穴位等都十分有益。

有的项目到了一定年龄作不了。

比如武术长拳,有的全国或世界武术冠军,年轻时体力好的时候拿冠军,但一过鼎盛时期。

到一定年龄,弹跳力等体力一差就不行了,很多人身体上还留下伤病,就难以象以前那样练习了。

太极拳平平稳稳,年龄大了更适合,比较容易接受。

张三丰太极太极拳及内功理论

张三丰太极太极拳及内功理论

张三丰太极拳及内功理论一、大道论(一)上篇夫道者,统生天、生地、生人、生物而名,含阴阳动静之机,具造化玄微之理,统无极,生太极。

无极为无名,无名者,天地之始。

太极为有名,有名者,万物之母。

因无名而有名,则天生、地生、人生、物生矣。

今专以人生言之。

父母未生以前,一片太虚,托诸于穆,此无极是也。

无极为阴静,阴静阳亦静也。

父母施生之始,一片灵气投入胞中,此太极是也。

太极为阳动,阳动阴亦动也。

自是而阴阳相推,刚柔相摩,八卦相荡,则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矣。

故男女交媾之初,男精女血,混成一物,此即是人身之本也。

嗣后而父精藏于肾,母血藏于心,心肾脉连,随母呼吸,十月形全,脱离母腹。

斯时也,性浑于无识,又以无极伏其神,命资于有生,复以太极育其气。

气脉静而内蕴元神,则曰真性。

神思静而中长元气,则曰真命。

浑浑沦沦,孩子之体,正所谓天性天命也。

人能率此天性,以复其天命,此即可谓之道,又何修道之不可成道哉!奈何灵明日著,知觉日深,血气滋养,岁渐长成,则七情六欲,万绪千端,昼夜无休息矣。

心久动而神渐疲,精多耗而气益惫,生老迫而病死之患成,并且无所滋补,则疾病频生。

而欲长有其身,难矣。

观此生死之道,人以为常,诚为可惜。

然其疾病临身,亦有求医调治,望起沉疴,图延岁月者,此时即有求生之心,又何益乎?予观恶死之常情,即觅长生之妙术,辛苦数年,得闻仙道。

仙道者,长生之道也,而世人多以异端目之。

夫黄老所传,亦正心、修身、治国、平天下之理也,而何诧为异端哉?人能修正身心,则真精、真神聚其中,大才、大德出其中。

圣经曰:“安而后能虑”,富哉言乎!吾尝论之矣,有如子房公之安居下邳,而后能用汉报韩;诸葛君之安卧南阳,而后能辅蜀伐魏;李邺侯之安养衡山,而后能兴唐灭虏。

他若葛稚川之令勾漏,赵清源之刺嘉州,许真君之治旌阳,是皆道成住世,出仕安民者。

彼其心,不皆有君父仁义之心哉?予也不才,窃尝学览百家,理综三教,并知三教之同此一道也。

儒离此道不成儒,佛离此道不成佛,仙离此道不成仙。

杨氏太极拳24式的养生功效

杨氏太极拳24式的养生功效

杨氏太极拳24式的养生功效杨氏太极拳24式是我国传统武术的瑰宝,练习太极拳的好处是强身健体,常练太极拳可预防疾病,太极拳具有降血压等作用。

下面就和店铺一起来看看杨氏太极拳24式的养生功效吧!坚持练杨氏太极拳24式的养生功效杨氏太极拳24式代表着我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在武术中名列前茅,杨氏太极拳24式的适应面广,参加练习的人众多。

过去练太极拳的人较少,现在就多了,社会上到处可见。

杨氏太极拳24式总的特点是缓慢柔和,式式均匀,姿势舒展,劲在内涵,一般人都能接受。

太极拳过去属于武术项目,在历史上主要用于攻防。

现在武器越来越发展了,过去只凭拳、脚、腿,刀、枪吕械这类武器是近代发展起来的。

练习杨氏太极拳24式能增强体质,女性练习杨氏太极拳24式能疏通经络,对内分有调节作用,延迟衰老。

相对武术的作用比较小了,但是还有用处,比如,部队近距离的战斗,公安部门对敌人的擒拿格斗,还用得着武术。

太极拳属于武术范畴,“武术”就是劲加技巧,有攻有防。

有人称太极拳为“太极拳武术”,既是武术,如果没有攻防的内容,就像没有生命,没有灵魂一样。

太极拳属于武术,它的一举拳,一抬足,都包含着攻与防。

讲究手眼身法步。

杨氏太极拳24式是一项多功能的活动,它不只局限于武术,它随着社会的发展,除攻防作用外,还具有健身、养生、医病、益智、陶冶情操、调节生活、创造健康的心理、优雅的气质、高尚的追求等作用。

练杨氏太极拳24式可以达到修身养性,延年益寿的目的,因为杨氏太极拳24式舒展、外形优美,一般都会用作美学欣赏,正是因为如此,其发展前景不可估量。

有人说杨氏太极拳24式就是气功,我认为它不是一般的气功,气功要求意守丹田,而杨氏太极拳24式则要求气沉丹田,两者是有区别的。

在动作上,武术要窥测对方动向,要看对方动静,你来我往,和意守丹田不同。

由于气功本身的特点决定,它没有这个内容,精气神表达不出来,练太极拳应该是两目炯炯有神,否则神情表达不出来,神情是内在的,是太极拳最基本的内容,讲究劲的内涵,所以杨氏太极拳24式讲究内涵,不是不使劲的。

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太极修炼内功,温养“精、气、神”

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太极修炼内功,温养“精、气、神”

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太极修炼内功,温养“精、气、神”打太极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式,但是要打好太极你还要学着点。

修炼内功就是涵养“精、气、神”太极拳的内功,实际就是武术的“精、气,神”。

从传统医学来讲,“精、气、神”是人体的三宝。

除了培养”精,气、神”外,练习太极拳还要练胆,要培养随机应变的能力。

当然,如果为了健身练习太极拳,那么只培养“精、气、神”就可以了。

练习太极拳时,如何培养自己的”精、气、神”呢?王宗岳、武禹襄等老前辈们的拳论对此论述得非常清楚。

总结这些历代太极拳大师们的论述,结合自己的练拳经验,我认为练习太极拳修炼内功,大体上要做到以下五点。

大师经验之谈!五点要素炼内功第一要素:心静不胡思乱想,武禹襄说:“身虽动,心贵静。

”李亦畲的《五字诀》中首先要求的就是“心静”,所谓“心不静,意不专”。

心静以后,神意才能专注,练拳才能从容不迫,体态自然。

第二要素:意专太极拳讲究“用意不用力”。

用意就是用心的意思。

《十三势歌诀》说:“式式存心揆用意”,也是意专的意思。

只有心静、意专,练拳时才能精力集中,目的明确。

第三要素:神舒精神要舒展、舒畅。

武禹襄说:“内固精神,外示安逸。

”就是讲精神要集中,外表要平静,不能剑拔弩张。

这也就是要求蓄神——把精神涵养好。

练拳时既不能精神涣散,也不能精神过于紧张,以至于到剑拔弩张的程度。

所以,要神舒体静,神意舒展,也就是精神集,同时神气又要舒展舒适。

第四要素:气畅呼吸要舒畅。

太极拳要求养气,所谓“气以直养而无害”。

练拳要”以气运身,务令顺遂”;“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

这里的气不是呼吸之气,而是中医讲的内气。

内气运行要顺遂流畅,发于丹田,达于四梢。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身体舒畅,呼吸细长慢匀,同时还要腹部放松,气沉丹田。

所以歌诀说:“腹内松静气腾然”。

这是锻炼内功的法门。

按照中医学讲,人体一呼一吸,心肾相交,水火相济,这样,就会产生内气。

所以腹部松静后,在气沉丹田的腹式呼吸时,在丹田就会产生“气腾然”的感觉。

形容练武之人的精气神-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形容练武之人的精气神-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形容练武之人的精气神-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练武之人的精气神是指他们在修炼武技过程中所散发出的一种特质和气息。

这种精气神不仅仅是简单的身体力量和技术的展示,更重要的是一种心态和精神状态的体现。

练武者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和修炼,使自己的身心得到了全面的培养和提升,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精气神。

首先,练武之人的精气神体现在他们对于自身修行的坚持和毅力上。

练武是一项需要长期持续努力的活动,他们需要不断地磨砺自己的技巧和身体素质,经历各种挑战和困难。

他们能够克服疲惫、艰辛和挫折,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展现出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决心。

其次,练武之人的精气神体现在他们对于自我要求和自律的态度上。

练武者注重修身养性,他们不仅仅要锻炼身体的力量和技巧,更注重打造一个强健的意志和健康的思维方式。

他们严格要求自己,按照规范和纪律来进行训练,不断克服自己的懒惰和不足,在每一次的修炼过程中努力超越自我。

此外,练武之人的精气神还表现为他们的专注和沉稳。

在修炼过程中,练武者需要高度的专注力和反应能力。

他们学会了屏弃外界的杂念,只专注于自身的身体动作和呼吸节奏,对实现技艺的精准和高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练武者需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稳定,不被外界干扰动摇,以保持自身的冷静和理智。

综上所述,练武之人的精气神是一种融合了身体力量、毅力和决心、自律和专注、沉稳和平静的精神特质。

他们通过长期的修炼和锻炼,使自己达到了身心的完美统一,并在实际行动中展现出了这种独特的气质。

练武者以其精气神的内外表现,为我们树立了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活力和自律精神的榜样。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在本篇文章中,将会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练武之人的精气神。

首先,会介绍练武之人的悟性和毅力,这是他们坚持不懈地修炼的基石。

其次,会探讨练武者的身心调和以及对自我要求的追求,这些是练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接着,会谈论练武之人的自律和决心,以及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展现的勇气和坚毅。

练太极拳目视种类及其目视技术应用与把握

练太极拳目视种类及其目视技术应用与把握

练太极拳目视种类及其目视技术应用与把握练太极拳目视种类太极拳中通过眼神的表达可以看出精气神及将要表达的意,眼神既是目。

眼晴是心灵的窗户。

通过统计与观察,从太极拳健身功理与动作的运行线路上看,目视的种类有以下几种。

经常用到的目视法:目视前方、目视前下方、目光内涵、目光平视等,这些都是常用的自然而然的目视方法。

一般出现在预备式、起势、收势等动作中。

伴随动作的目视法:目视的方法是与肢体的协调转动和手势的变化,整体的气息、经络的运动。

眼法从类型分,分为注视和随视两种。

注视多用于静止性或定势动作;随视则是眼随身体主要活动部位进行运动,以达到眼与手、身法、步密切一致的目的。

比如陈式太极拳,要求眼法紧密配合手法的缠绕折叠,步法的进退转换,身法的高纵低卧、回旋倚侧,缠丝劲的逆顺缠绵,使眼、身、手、步有机地融为一个整体。

练陈式太极拳,在―般惰况下眼神随拳势的主要手或前手中指运行。

拳论说:“意之所向,全神贯注。

”又如,以20式简化太极拳中的手挥琵琶为例,习者应该了解手挥琵琶式做法、四肢躯干和头部的开始位置、运动路线和止点位置,眼先顾前手,后看前方,同时配合两臂开时则吸气,两臂合时则呼气。

手挥琵琶既是前手似握住对方的前臂的肘外侧,后手握住对方前伸臂的腕内侧,两手合力的动作。

这是练者应理解动作用眼神的含义。

再如,太极剑用眼目视方法`定势时,目视前方或视剑指或剑;换势运转时,要做到精神贯注,势动神随,神态自然。

太极拳目视与脏腑肌体的关系《内经》指出:天有日月,人有两目。

中医理论认为眼睛的重要性犹如日月。

根据天人合一思想、认为天之精气宿于星月,人之精气在于两目。

《灵枢.大惑》也有这样的说法:五脏六腑之精气、皆注于目而为之精。

精之窠为眼,认为眼睛和人体精气的盛衰有着密切的关系。

目视与全身脏腑经络都有密切的关系。

中医认为,人体的经络都直接或间接与眼有着关系。

眼通过经络与脏腑贯通,与脏腑保持有机的联系。

脏腑的机能如果发生了异常的变态,就可以反映在眼的有关部位上,显示出各种不同的征象。

太极拳的四大精神要领

太极拳的四大精神要领

太极拳的四大精神要领太极拳的四大精神要领太极拳的本质是武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太极拳在养生和教育上有重大意义,我们今天学习太极拳的四大精神要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太极拳的四大精神要领。

欢迎阅读!太极拳的四大精神要领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内家拳,习练太极拳要做到内外双修,太极拳是一种深层内涵的功夫。

太极拳讲究含而不露,“养我浩然之正气”。

太极拳在攻防方面讲求“沾连粘随”、“舍己从人”、“引进落空”和“后发制人”。

这里很重要的是积极的“随”,在“随”中寻找变化,不提倡主动进攻;技击中还讲究“点”到为止,不争输赢高低,而是在悠闲高雅、妙趣横生的太极推手中,去探求哲学与力学的真谛。

这种谦和的精神与道家的“贵柔”、“无为”、“不争”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

太极拳的精神要领1、自信中正向上,柔中寓刚太极拳不是一味地讲柔,更不是柔弱无能,而是处处带掤劲,柔里藏刚,棉里藏针,极柔软然后极坚刚。

攻防技击上注重以圆破直,化而后发,“化”是为了“发”,化即是发。

太极拳在技击中,还讲究“得机得势”,就是讲在变化中始终占据主动的地位。

强调中正安舒,与提倡“一身正气”的理念也是相合的。

学习太极拳要掌握正确的身法,身体要保持中正安舒,不偏不倚,这样才能达到练拳的效果。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使人们更加注重“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更加注重自然的自强之道,而淳朴传统的太极拳正是使人类的身心均处于一种积极自信的状态之中去展示健康的形体,健康的追求与健康的精神。

太极拳的精神要领2、包容海纳百川,大度适度佛家讲究“慈悲为怀”多行善事,大度包容。

太极拳也是处处求圆,柔和圆活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开放胸怀;太极拳讲求顺乎自然,含蓄、贵和、不争的博大胸襟。

能包容才能开放。

太极拳的体系始终是开放的。

由于开放,才能广泛地吸收中国武术各流派的精华,来不断地充实和丰富自我,才能最大限度地从祖国传统文化中吸取养料,完善自我。

现代人学习太极拳能提高心理素质,扩大胸襟,学习太极拳要容纳百川,太极拳是门博大精深的功夫。

太极拳和中医学之间,存在这么多相通之处

太极拳和中医学之间,存在这么多相通之处

太极拳和中医学之间,存在这么多相通之处1、阴阳五行中医讲:“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神明之府也。

”太极拳讲:阴阳分,天地判,始成太极。

所谓阴阳分是指阴静阳动、阴息阳生;天地判是指清浊二气分、阴阳相交化生万物。

由此可见中医与太极拳理论对于揭示宇宙的基本规律上看法是一致的。

在中医理论中,讲阴阳对立、阴阳消长、阴阳互根、阴阳转换,并且用这些规律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

病理变化,以用其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

而太极拳理论是以太极图为中心而推演的,图中黑白分别为阴阳的各自属性,S线代表阴阳的消长变化和运动中的平衡关系,其中黑中之白眼、白中之黑眼,代表着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并隐喻着阴阳中具有无限可分性。

在中医治疗学中有寒热、虚实、表里等阴阳属性不同的病症,有温、清、补、泻和解表、治里等相应治法。

在太极拳运动中则有动静、开合、刚柔、虚实等阴阳属性之不同,并有动静变化、开合鼓荡、虚实分明、刚柔相济等阴阳属性不同的人体内外运动变化。

在中医学中,五行学说是用来取类比象进行推演、归类人体的脏腑之间的生理功能病理影响的相互关系,以及用来指导临床诊断、拟定治则的。

其具体方法是以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间的生克乘侮关系进行推演的。

而在太极拳法中,讲掤、捋、挤、按、採、挒、肘、靠八门,进、退、顾、盼、定五步,也是按五行区分和掌握生克变化规律的。

由此可知中医学与太极拳在阴阳五行理论上是相通的。

在养生治病的目的上也是一致的。

二者都强调要不断地调整阴阳关系、和五行生克乘侮关系(只是一是用药物,一是用动作导引而已),从而达到人体内环境的平衡,即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2、气血关系中医学认为气、血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人体脏腑、经络、组织器官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血的调和与通畅是人体健康的关键。

太极拳着重于对精、气、神的修练,尤其在锻炼时要求以意导体、以体导气,从而使气血运行流畅而致平和。

太极实践感悟心得体会(3篇)

太极实践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从接触到太极拳这一古老而深邃的武术文化,我便被其独特的魅力所吸引。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对太极拳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收获了许多感悟。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太极实践心得体会。

一、太极的哲学内涵太极拳起源于中国古代的道家哲学,其核心思想是“阴阳平衡”。

这种哲学思想贯穿于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要求我们在练习过程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身体的协调。

通过太极拳的练习,我逐渐领悟到了阴阳平衡的真谛,也学会了如何将这种平衡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1. 内外兼修太极拳讲究内外兼修,即注重身体锻炼,更注重心灵修养。

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将内心的宁静与外在的动作相结合,使身心达到和谐统一。

这种内外兼修的理念使我更加注重内心的平静,从而在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时,能够保持冷静和从容。

2. 以柔克刚太极拳强调以柔克刚,即在力量上追求柔和、圆滑,而非刚猛、猛烈。

这种理念使我认识到,在处理人际关系和解决问题时,应学会以柔克刚,用智慧和耐心去化解矛盾,而不是盲目地使用强硬的手段。

3. 道法自然太极拳强调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规律。

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观察周围的环境,感受自然的变化,并以此调整自己的动作。

这种道法自然的思想使我更加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使我在生活中更加注重顺应自然规律。

二、太极的健身功效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的健身方式,具有许多独特的健身功效。

1. 提高身体素质太极拳的练习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灵活性、改善心血管功能等。

通过太极拳的练习,我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身体素质也得到了改善。

2. 改善心理健康太极拳的练习有助于缓解压力、调节情绪、提高睡眠质量等。

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内心的平静与愉悦,这也使我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

3. 增强免疫力太极拳的练习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

通过太极拳的练习,我的免疫力得到了增强,使我更加健康地度过每一天。

三、太极的修身养性太极拳不仅仅是一种健身方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艺术。

2023年最新的有一种智慧叫太极拳

2023年最新的有一种智慧叫太极拳

2023年最新的有一种智慧叫太极拳有一种智慧叫太极拳太极拳太极文化,是最代表中华文化精神气的智慧了。

近代以来,由于西方文化的冲击,人们的思维参照系中,没有种植太极文化的种子,所以,对其不了解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不应对中华文化里这样好的东西视而不见。

因为,太极文化关乎我们人生之路的质量和份量,关乎我们身心健康的纯度和深度;观乎生命优化的宽度和长度。

既然是文化,就有了以文教化的意味在里边。

用什么来教化,主要用传统文化中的圣贤思想、修身理念、太极修养。

教是传承、传递、传播、传人之意,指的是过程;化是融合、混化、铸造、启迪之意,指的也是过程。

教化的指向是人心,目的是让人心与圣贤为伍,牵手经典,亲近自然,净化身心,改变参照系,促进人的智慧和能力变成自由自觉。

有关太极文化的更全面的内涵,可阅读本人编著的《太极拳与人类文化》、《太极拳经典著述选读》、《太极拳发展简史》等著作;更应该阅读笔者恩师王壮弘老师口述,本人和师兄整理的《上善若水王氏水性太极拳讲记》和王壮弘老师亲自撰写的《太极拳的智慧》等著作。

有的老前辈不主张写书,因为功夫到了一定阶段,每天都有新的进展,甚至以今(天)否(定)昨(天) 不过,这只是进入了有无境界之后才发生的事情。

处在有为境界的时候,还是应该用语言表述的,也应该有入门的教程,这样,学者才能有路径而行太极之道啊!在进入太极之道的时候,让我们简单的梳理一下太极拳的起源、基本要旨和太极智慧吧!一、太极文化的起源中华传统文化,绵绵5000年。

这期间,所孕育的儒家、道家、佛家文化,宛如支撑中华大地的三大支柱,日久弥新;每个中国人,都应与之亲近,从中汲取生命智慧,寻找到成就事业的活力源泉。

太极拳的诞生,源于中华核心思维和思维模型太极伏羲一画开天地,画出了震古烁今的太极图,从此中华有了核心思维;周文王推演八卦,使得中华后代子孙能以六十四种思维模型来认知世界;孔子注解《易经》,给中华核心思维和认知世界的模型安上了翅膀(十翼)。

对太极八法五步的感悟1000

对太极八法五步的感悟1000

对太极八法五步的感悟10001、太极拳要求必须面向东方和南方,但是王城校区东操场的主席台在西方,为了更适应,我们要面向西方练习,防止少数队员迷失方向。

2、本周小组练习争取好成效:小组逐个人逐排纠正每个错误动作到位,动作整齐,打出太极的刚劲,有刚柔并济的特色,有气势。

3、有4个动作一定要整齐化一,并且脚步震动要大声,像军训一样跺脚有声:左移步左挤势、右移步右挤势、右移步右肘势、左移步左肘势。

4、练出精气神,在练太极拳前先放一遍《中国功夫》,内练一口气,外筋筋骨皮,站如松,坐如钟,松活弹抖,练出刚柔并济,在太极拳方队比赛中才能取得冠军。

5、要求学生课余时间自己练习压腿踢腿、站桩、劈叉、俯卧撑等基本功。

首先,练太极拳从起势开始起,始终要求大学生面带微笑,舌头轻轻抵上齿龈,因为我们是自愿来练习太极拳的,而不是被逼迫的。

太极拳要求松活弹抖,弹抖才能体现出凛然不可侵犯的正气,使太极拳始终在武林中立于不败之地。

原地做左肘势、右肘势、左靠势、右靠势四个动作时,要采用逆腹式呼吸法,体现出弹抖的刚劲力从我校官网运动会公告里下载的太极拳五步八法比赛用音乐来看,后半部分面的右移步右肘势,右移步右靠势,左移步左肘势,左移步左靠势,这四个动作非常急促时间短,我认为就是打出太极拳的刚劲即攻击力。

要采用逆腹式呼吸法,即吸气时肚子是瘪的呼出后肚子恢复原状,这就暗合了太极大师运用丹田之气发力。

同时做右移步右肘势和左移步左肘势两个动作时,脚步要使劲跺脚造成声音很响亮,显得动如脱兔,静若处女,很有气势,这样就是真正的从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太极拳了,而避免做成现在流行的太极养生健身操。

中定左右独立势,平衡力要求更高,很多学生站立不稳站不久。

要求大学生吸气,独立腿站立不要太直,腿和胳膊当然都是似曲非曲似曲非曲,全脚掌着地,在比赛当中站立不稳者,可以5个脚指头紧抓地面(仅限个人练习耐力时用),收小腹,重心上提至肚脐眼处(符合人体黄金分割线),挺胸拔背(含胸拔背是始终贯彻的),抬头睁大眼,肛门收缩上提,身体从头顶的百会穴,到裆部的会阴穴,再到脚底的涌泉穴,保持中正,从头到脚像一根木桩,方能显出我们中华武术魂——站如松。

分析太极拳的“开”与“合”

分析太极拳的“开”与“合”

分析太极拳的“开”与“合”太极拳中有很多对称关系,学习太极拳要掌握太极拳的运动规律,常练太极拳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太极拳的特点柔和缓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分析太极拳的“开”与“合”。

欢迎阅读!分析太极拳的“开”与“合”太极拳的开合是对称关系,也是相辅而生的关系,练习太极拳的拳架,要分清开合关系。

一、内与外的划分内外相合,想了解内外相合,得先知道什么是“内”与“外”,内外是如何划分的,如何存在的。

从形上划分,内与外分别是身体为内、四肢为外;从意上划分,内与外分别是意为内,形为外;从心划分,意为内,神为外。

二、内与外的“开”知道了内与外分别代表了什么,接下来就得知道他们是如何“开”的,没有“开”哪来的“合”,开与合互为阴阳,既对立又统一,下面讲一讲开与合的对立关系。

开合的表现形式有很多,只有静心练习太极拳,才能感受到开合变化的奇妙。

1、纯形的“开”先得把身体与四肢区分开,然后再练开。

四肢是四肢,身体是身体,他们互为阴阳,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缺一不可。

先得练开它们,让它们各自独立存在,然后才是相互的配合。

2、形与意的“开”形的开实现以后,又涉及到意与形的开,意与形也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缺一不可。

形是客观存在的,意在没有练拳的时候与形配合的不是很好,练拳的效果之一就是让意与形的“契合度”无限地提高,最终达到完美的结合,相互独立,又形影不离,从宏观到微观处处如此。

3、神与意的“开”一神二意。

平时神与意是合在一起的,有时候是分开的,太极拳在练习的过程中,神与意一直是分开的,它们之间也存在着互为阴阳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缺一不可。

练内家拳,自己的神与意必须得练开,否则不能称之为内家拳,才能实现太极拳的好多功能,练拳者,不能不重视。

太极拳要求用意不用力,用意念带动身体运动,做到节节贯穿,太极拳是一项整体运动。

三、内与外的“合”练拳先把内与外分开,分开后才能相合,开与合互为阴阳,它们同样也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前面讲到了开合对立的关系,下面讲一下开合统一的关系。

太极拳的健身原理及特点介绍

太极拳的健身原理及特点介绍

太极拳的健身原理及特点介绍传统太极拳运动,讲究自然、协调、平衡,当中的运动规律是非常有助于协调人的生理机能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的健身原理介绍。

欢迎阅读!太极拳的健身原理介绍太极拳的健身作用已经被长期的大量的实践所验证,也有很多体育工作者、医学家、科学家进行了原理性研究。

从传统的养生、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等方面都得到论证。

其中一些主要原理有:1、呼吸方式科学太极拳强调腹式呼吸,不管是用自然呼吸还是拳势呼吸,都强调腹式呼吸。

呼吸还配合意念,就是吸气时内气沿脊椎督脉上行,呼气时内气沿前胸任脉下沉,小腹则是吸凹呼凸。

这种呼吸锻炼扩大了肺活量。

科学实验表明,肺活量的大小与力量的大小及生命长短成正比。

诸如,人体处于睡眠状态,呼吸深、细、匀、长的必是强健者,而呼吸短促无力或长、短不匀者,非病即弱无疑。

呼吸波的长短、粗细是一个人的体质强弱的标志。

所以说,太极拳健身在呼吸上很是注重。

2、气血运转流畅,促进血液循环太极拳锻炼要气达梢节。

人体从外形的四肢八节、筋骨皮到内在的五脏六腑、精气神,都离不开血液的滋补润泽。

良好的血液循环、充盈的血液供给,既是人体各部功能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也是决定人体生命长短的根本条件。

太极拳行功走架,竖项贯顶,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内气上至百会、下通涌泉、达于四梢,促进了血液循环,还疏通了经络,加快了循环频率,大动脉畅通无阻,毛细血管经久不衰,四肢百骸肌肤延缓了老化。

长期坚持太极拳锻炼,则气血饱满,健康长寿。

3、汗腺通畅,保证了新陈代谢人体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废物,除通过眼、耳、鼻、口七窍和谷道排泄外,机体内分泌主要靠汗腺外排。

除此,汗毛与汗毛孔尚具有保温、散热的自然调节功能。

因此,中医有“汗腺通则百病不侵,汗腺堵则乱病缠身”一说。

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和提高,冬有集中供暖,夏有空调、电扇,免受寒暑之苦的同时,却又导致了人体皮肤保暖、散热功能的下降。

真法太极拳同修是内炼精气神的最佳模式

真法太极拳同修是内炼精气神的最佳模式

真法太极拳同修是内炼精气神的最佳模式作者:沈凤萍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版》 2012年第2期俗话说:天有三宝日月辰,人有三宝精气神。

如果说日月星辰是天地自然的必然存在,没有它们就无所谓天地宇宙;那么精气神就是人体生命最根本的保证,没有精气神也就没有生命活动的存在。

精气神之于人生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所共知。

人们的养生保健活动,讲究的就是对精气神的调养。

那么什么方法,怎样的生活方式最能补充养育精气神;什么样的锻炼方法,怎样的生活才是最好、最有效的健康生活方式。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告诉我们,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戒烟限酒;这方面人们都在努力实行。

在我国传统的成千上万的养生保健方式方法中,笔者体会,太极拳与真气运行法结合的锻炼,对培养充实精气神,保持健康的身体及充沛的精神和体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是充养精气神的最佳锻炼模式。

何谓精气神所谓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有后天和先天的区别:先天之精来源于父母,内藏于肾,称无形元精;后天之精来源于水谷,为有形的精华。

精的不足或朽败可招致人的衰老;它的蜇藏和不断新生可使人长寿。

精的充足旺盛,是青春活力的基础。

所谓气,是人体生命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

也有后天与先天之分:后天之气即由口鼻出入的呼吸之气和脾胃汲取的水谷精气相结合,一方面推动人体血液循环,另一方面又能滋养脏腑、四肢百骸,从而产生功能活动;先天之气自先天而来,是贮藏于肾的真元之气。

气不但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原动力,而且能变化成体内的各种奇妙的潜能。

比如通过净化思维、意念活动,排除杂念,净化精神,心平气和,使大脑处于一种相对入静的状态,就能达到保健祛病的目的。

所谓神,是人身心中的主宰。

因为它的灵动知觉,变化无方,所以称之为神。

有神之于身,一往一来,失之必乱,治之必定。

而神更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在混沌无知无觉中,忽然的一点灵光发现,就是我之先天元神,或称我之本性。

《太极拳论(郝月如)》全文-古籍

《太极拳论(郝月如)》全文-古籍

太极拳论(郝月如)《太极拳论》,系太极拳的文献资料,中国人对于著作常喜好托古,假借古人之名为作者,传承给后世的人。

太极拳界重要的拳论有两篇,一是张三丰的《太极拳经》;一是王宗岳的《太极拳论》,虽然实际的作者有待考究,但是仍被太极拳界奉为圭臬,影响学习太极拳的人甚深。

值得注意的地方是,传统中国武术界门户之见甚多,而太极拳的支派亦甚众,然而所有的太极拳门派均不约而同地尊崇王宗岳《太极拳论》为太极拳界至文,足见其地位重要。

郝月如拳论大集合郝月如是郝为真的儿子,是武禹襄第四代传人,与孙禄堂同辈。

月如先生拳理拳艺俱精,且有一定文化。

其拳论进一步丰富了武禹襄及李亦畬的理论。

是太极拳重要文献之一。

太极拳不在样式而在气势,不在外面而在内。

平日行功走架,须研究揣摩空松圆活之道,要神气鼓荡,全身好似气球,气势贵腾挪,身体有如悬空。

两手无论高低屈伸,一前一后,一左一右,皆能灵活自如。

两腿不论前进后退,左右旋转,虚实变换,无不随意所欲。

日久功深,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之境。

明白原理,练熟身法,善于用意,巧于运气,到此地步,一举一动,皆能合度,无所谓不对。

习太极拳者必先求尾阎正中。

正中者,脊骨根对脸之中间也。

迈左步,左胯微向左上抽,用右胯托起左胯;迈右步,右胯微向右上抽,用左胯托起右胯;则尾阎自然正中。

能正中,则能八面支撑;能八面支撑,则能旋转自如,无不得力。

次则步法虚实分清:虚非全然无力,内中要有腾挪,即预动之势也;实非全然占煞,内中要贯注精神,即上提之意也。

切记两足在前弓后蹬时不要全然占煞,应该分清一虚一实,否则即成双重之病。

两肩须要松开,不用丝毫之力,用力则不能舍己从人,引进落空。

沉肘即肘尖常向下沉之意。

前膊和两股注意内中要有腾挪之势,无腾挪则不灵活,不灵活则无圆活之趣。

又须护肫,肫不护则竖尾无力,便一身无主宰矣。

又须养气,气以直养而无害,即沉于丹田,涵养无伤之谓也。

又须蓄劲,劲以曲蓄而有余,并须蓄敛于脊骨之内。

神注则气聚,气聚则太极成:“开合、鼓荡”之体悟

神注则气聚,气聚则太极成:“开合、鼓荡”之体悟

神注则气聚,气聚则太极成:“开合、鼓荡”之体悟《和美太极》中国专业太极微刊李经梧老师说:“轻灵活泼求懂劲,阴阳既济无滞病,若要四两拨千斤,开合鼓荡主宰定。

”就是说只有会了开合鼓荡才能言懂劲,才能“引进落空合即出”。

故练太极拳讲开合,实际上练形意拳和八卦掌都应讲开合,只不过以前老拳师们叫法不一。

懂开合是内家拳的基本要求,开合的能量大小是衡量一位武师内功好坏的标准。

武功水平的不同又导致对开合不同的理解。

我体悟开合、鼓荡作如下释义。

外开合:拳式无非是一起一落,一去一回,一来一往而已。

‘以手为例,一去一回或一往一来手的运行路线是两个半圆弧,或一个圆,即去的半圆弧为开,回的半圆弧为合;弧的一端是起始,另一端是终止,内径日:“物极之谓变”,开到极点即变为合,合到极点即变为开,此是拳式躯体的开合,叫外开合。

内开合:开合是什么?开合是内劲的运用,开合又是练内劲的方法。

所谓内劲,王培生老师说:“丹书云,‘虚无一气’乃天地之根,阴阳之宗,万物之祖,即金丹是也。

所谓金者,本质空固之意,丹者元气充满之形,此即拳之内劲,也是拳之奥旨。

”内劲即是金丹,金丹又叫“灵根”,叫“圣胎”,叫“人身太极”。

孙禄堂先辈把“金丹”叫“太极一气”。

“人身太极”简称太极,是练武“修道”、“神气合”、“神形合”、“天人合一”所生化的产物,是经过正确修炼在人身丹田中生化的高能物质。

此物质是能量、信息的统一体。

练武功就是锻炼、培养、壮大、圆满这种能量场,这种信息场。

过去凡得道之武功家、拳师,无一不是由“太极一气”的开合鼓荡之运用遨游天下,驰骋江湖的,故一直视为不传之秘。

所以有“宁传十手不传一口”之说。

故开合是太极的运用,开合又是修练太极的方法。

太极是“精气神”三宝的凝聚物。

炼太极靠精气神三品大药。

神为主宰,气为动力,精为基础。

气由神生,神注则气聚,气聚则太极成。

太极即先天真一之气,藏之为真空,发之为妙有,是人身至宝,是武功之内劲。

天气平时洋溢于四体之中,沁润于百骸之内,无处不有,无时不然。

练太极拳对五脏六腑有好处

练太极拳对五脏六腑有好处

练太极拳对五脏六腑有好处太极拳虽属于中华武术的范畴,也可说成是中国医学的组成部分之一。

太极拳以其独特、完整、科学的锻炼方法和理论体系,以及良好、确切、普遍的保健的作用和医疗效果,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今天店铺就来详细介绍太极拳的养生功效,欢迎阅读。

练习太极拳对五脏六腑有什么好处?太极拳,根据阴阳、脏腑、经络、气血学说创造的锻炼方法和动作要领,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意气为君骨肉臣”;三调整:调心、调气、调身;九要领:静、聚、贯、顺、沉、畅、松、正、整。

在练习时要做到心神安静,内外放松,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神形合一,意气相依。

还要长期锻炼,持之以恒,从而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一、强心“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练太极拳特别强调“心静用意”,用意识引导动作,使心神安静,意念集中,机体放松,脏腑之间发挥正常的功能,从而取得相对平衡。

心神安定,可使思维敏捷,语言流利。

心气运行流畅,更能发挥其统辖血液循环的功能,减少和消除体内瘀血。

血液通畅充盈,面色自然红润。

二、养肝练太极拳时,意境清静,情绪安宁,以意行气,内外放松,动作轻柔圆活,如春风杨柳,生气盎然,可使肝气舒和条达,从而肝体得养,肝血得藏,有助于脾胃消化,不致横逆克土。

练拳时以意运气的腹式呼吸,有助于行气活血。

眼神贯注动作,动作圆活连贯,对养肝明目、舒筋活络大有好处。

三、健脾练拳时的腹式呼吸,“气势宜鼓荡”,内脏加强蠕动,好比对肠胃等内脏器官进行自我按摩,使三焦气机通畅,脾胃升降和顺,新陈代谢加强,中土运化水谷功能健旺。

心情舒畅,饮食自然香甜。

化源增加,营养充足,肌肉丰满光泽,四肢强健灵活。

脾气旺盛,营血充盈,统血功能亦必正常。

四、补肺练太极拳要求气沉丹田,从而加强了肺主气的功能,增加了肺活量,有利于肺的肃降。

通过吐故纳新,能进一步推动气血在全身的运行,使身体各部都得到营养与活力。

练拳时使肺的呼吸与皮毛的开合联系起来,与动作的开合虚实和起伏转换结合起来,练拳后皮肤温暖或微微出汗,有利于肺气的宣发和水道的通调,并能充卫固表,不易感冒,使皮肤润泽,感觉灵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拳与精气神
在中国传统太极拳理论中,精、气、神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们是构成太极拳内功学说的基本要素。

不少古代医学家和养生家为了阐述精、气、神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特殊作用,往往把它与自然界万物赖以生存的一些基本物质共同比喻为“三宝”,这就是所谓的“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风、火、水;人有三宝:精、气、神。


正像中国养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等其他重要理论概念一样,精、气、神的出现也与传统哲学存在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管子则认为,万事万物均由“精气”构成,他们“凡物之精,比(化)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于胸中,谓之圣人。

是故此气,杲乎如登于天,杳乎如入于渊,淖乎如在于海,卒乎如在于己(当作“山”)。

”(《管子.内业》)在管子的学说中,精气不但是构成客观世界,包括人在内的物质本源,而且作为人体生命活动三要素的精、气、神还具有互相化生的特性。

后世的养生学家正是在此基础上,逐渐赋予了作为生命活动的三要素的精、气、神以独特的理论见解。

精的基本含义
在祖国养生理论中,“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

根据“精”的来源、功能和作用又可分为“先天精”和“后天精”。

其中“先天精”,又叫“元精”,它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基础,主要来源于父母的精、血,被视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始微观物质。

《黄帝内经》称:“人始生,先成精。

”指的就是这种先天之精;“后天精”又称“脏腑之精”,它主要来源于后天五谷饮食之营养,通过肺的呼吸调节,脾胃的消化吸收,从而将营养物质的精微部分转化到人体的各个腑脏而构成。

“精”尽管存在“先天”、“后天”之别,但二者又是相辅相成,互为依存的。

“先天之精”要依靠“后天之精”的不断补充,“后天之精”则必须依赖“先天之精”的活力,而且它们还共同储存于人的两肾之中,形成所谓“肾精”。

祖国养生学认为,肾精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要素之一,它主要发挥以下三种生理功能:
推动人体生长发育。

一个人如果肾脏精气充盈,生长发育就正常;反之则会出现发育迟缓或未老先衰等异常现象。

参与人体生殖繁衍。

无论是两性副性特征的发育、性机能的成熟、或者是生殖能力的获得,都与肾精的盛衰盈亏密切相关。

濡养人体脏腑组织器官。

人体的肾精在充盈有余的情况下,既可通过正常的生理渠道排泄体外,形成男性的泄精和女性的月经,也可以在必要时转化为其他形式,如气血津液等等,输送到脏腑器官去发挥濡养作用。

鉴于“精”具有上述重要生理功能,所以传统养生理论向来十分重视“养精”、“保精”和“炼精”的养生作用。

《黄帝内经》就提出:“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素问.金匮真言论》)。

在具体的实践中,我国古代养生家也摸索出了一整套以增加饮食营养调补“后天之精”、以节制房事固养“先天之精”的行之有效的养精方法。

气的基本含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切生命现象均被视为“气”活动的结果。

这就是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所说的:“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自天地至于万物,无不赖以生者也。

”作为中国
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祖国养生学也持有类似的观点,认为“气”是一种极微小而且处在活动状态的精微物质,它构成并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全过程。

中国养生学认为“气”的生成主要与肾、脾胃、肺等脏腑器官密切相关。

其中肾藏来自父母的先天精气;脾胃从各种饮食营养物质中汲取水谷精微之气;肺从自然界呼吸空气。

“气”的存在是通过一定的生理功能表现出来的,这些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推动作用。

“气”具有推动脏腑组织活动和促进血脉运行的作用。

温煦作用。

“气”具有维持人体正常温度,保持身体与外界环境协调平衡的功能。

防御作用。

“气”具有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的能力。

固摄作用。

“气”具有控制人体血、汗、尿、精不外泄的功能。

气化作用。

“气”具有维持脏腑功能正常活动和精、血、津液新陈代谢过程顺利进行的作用。

从“气”所具有的上述生理功能中可以看出,它与“精”一样,也是人体生命活动赖以进行了重要物质基础。

所谓“人含气而生,精尽而死”,正强调了“气”和“精”同属构成生命活动的物质要素。

祖国养生理论十分强调“养气”、“补气”和气功锻炼,其着眼点正在于此。

神的基本含义
在中国养生理论中,“神”通常是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现象的总称这样一种基本概念出现的,它包括了在大脑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以及脏腑、经络、营卫、气血、津液等全部机体活动功能和外在表现。

“神”的生成主要以先天之精为基础,以后天的精气为补养培育而成。

所以“神”的盛衰与精、气的盈亏密不可分。

只有作为生命物质要素的精气充足,作为生命活动功能外在表现的“神”才可能旺盛。

至于“神”的生理功能,祖国医学认为主要体现在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上。

人的整个机体,从大脑到内脏,从五官七窍到经络、气血、精、津液,以至肢体的活动,都无一不是依赖“神”作为维持其正常动转的内在活力。

正因为“神”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所以《黄帝内经》明确地得出了“得神者昌,失神者死”的重要论断。

祖国养生文化也正是在此观念影响下,才逐步形成了“形神兼养、养神为先”的鲜明民族特色。

从以下分析中可以看出,精、气、神在传统养生理论中是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出现的。

其中精、气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而神则被视为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或称为生命结构的总体功能信息。

三者之间具有互相资生的内在联系:精充气足则神全,神躁不安则伤精耗气;精气不足,神也易浮躁不宁;只有精、气、神充盈,机体的生命活动才可能在健康状态中运行。

从养生保健的角度来看,正常的生命活动除了有赖于作为生命物质基础的精气充盈之外,同时还要力求精气处于有规则的流通状态之中。

《吕氏春秋.达郁》篇指出:“血脉欲其通也……精气欲其行也。

若此,则病无所居,而恶无由生矣。

”传统太极拳其主要机理就在于促进精气流通,以使病体康复。

精气流通作为传统养生理论指导原则之一,其本质要义不外乎协调阴阳气血,使机体各种功能处在最佳状态,从而有益于养生长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