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危害分析标准

合集下载

工作危害分析LEC法

工作危害分析LEC法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基准值(C)
分值 100
人员伤亡 设备损坏 生产中断
环境污染
职业健康损害
事故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分值 造成死亡≥3人;或重伤≥10人。 造成设备或财产损失≥1000万元。 造成较大以上电力安全事故。 造成大范围环境破坏。 造成人员死亡。 导致10人以上疾病或伤残、10000人撤离、恢复困难、全国通报。 严重违反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造成(3~9)例无法复原的严重职业病。 造成9例以上很难治愈的职业病。
注:以上为标准文件规定,企业应根据切合自己的 实际,制定符合自身的基准值,且基准值只能严格 于标准基准值。
LEC法计算
LEC法计算公示:D=L×E×C,使用方法如下:、
针对评估对像,根据现有的经验判断,在上述三个表格中分别选取人员伤亡、 健康伤害、设备损坏、生产中断、环境污染等风险的“L”“E”“C”分值;
术语
风险与危险源的关系
风险与危险源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本质区别。 危险源是风险的载体,风险是危险源的属性。即:风险必然是涉及哪类
或哪个危险源的风险,没有危险源,就没有风险。 其次,任何危险源都会伴随着风险。只是危险源不同,其伴随的风险大
小往往不同。
风险点与危险源的关系
每个风险点中包含若干危险源,危险源是风险点的主要构成要 素;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火力发电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DB 37/T 3202—2018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基准值(L)
分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生产中断、职业健康经济损失、环境污染
10
如果危害事件发生,即产生最可 能和预期的结果(100%)
频繁:平均每6个月发生一次
6 十分可能(50%) 3 可能(25%)

工作危害分析(JHA)法

工作危害分析(JHA)法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一、什么就是JHA?工作危害分析(JHA)又称工作安全分析(JSA)就是目前欧美企业在安全管理中使用最普遍得一种作业安全分析与控制得管理工具。

就是为了识别与控制操作危害得预防性工作流程。

通过对工作过程得逐步分析,找出其多余得、有危险得工作步骤与工作设备/设施,进行控制与预防.二、主要用途与方法JHA主要用来进行设备设施安全隐患、作业场所安全隐患、员工不安全行为隐患等得有效识别。

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相连得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得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

三、作业步骤得划分作业步骤应按实际作业步骤划分,佩戴防护用品、办理作业票等不必作为作业步骤分析.可以将佩戴防护用品与办理作业票等活动列入控制措施。

划分得作业步骤不能过粗,但过细也不胜繁琐,能让别人明白这项作业就是如何进行得,对操作人员能起到指导作用为宜。

电器使用说明书中对电器使用方法得说明可供借鉴。

作业步骤简单地用几个字描述清楚即可,只需说明做什么,而不必描述如何做。

作业步骤得划分应建立在对工作观察得基础上,并应与操作者一起讨论研究,运用自己对这一项工作得知识进行分析。

如果作业流程长,作业步骤多,可以按流程将作业活动分为几大块,每一块为一个大步骤,可以再将大步骤分为几个小步骤。

四、危害辨识对于每一步骤都要问可能发生什么事,给自己提出问题,比如操作者会被什么东西打着、碰着;她会撞着、碰着什么东西;操作者会跌倒吗;有无危害暴露,如毒气、辐射、焊光、酸雾等等。

危害导致得事件发生后可能出现得结果及其严重性也应识别。

然后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进行风险评估。

如果这些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提出建议得控制措施.统观对这项作业所作得识别,规定标准得安全工作步骤。

最终据此制定标准得安全操作程序。

1、识别各步骤潜在危害时,可以按下述问题提示清单提问.a)身体某一部位就是否可能卡在物体之间?b)工具、机器或装备就是否存在危害因素?c)从业人员就是否可能接触有害物质?d)从业人员就是否可能滑倒、绊倒或摔落?e)从业人员就是否可能因推、举、拉、用力过度而扭伤?f)从业人员就是否可能暴露于极热或极冷得环境中?g)就是否存在过度得噪音或震动?h)就是否存在物体坠落得危害因素?i)就是否存在照明问题?j)天气状况就是否可能对安全造成影响?k)存在产生有害辐射得可能吗?l)就是否可能接触灼热物质、有毒物质或腐蚀物质?m)空气中就是否存在粉尘、烟、雾、蒸汽?以上仅为举例,在实际工作中问题远不止这些.2、还可以从能量与物质得角度做出提示.其中从能量得角度可以考虑机械能、电能、化学能、热能与辐射能等.机械能可造成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坍塌、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压力容器爆炸。

工作危害分析(JHA)法

工作危害分析(JHA)法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一、什么是JHA?工作危害分析(JHA)又称工作安全分析(JSA)是目前欧美企业在安全管理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作业安全分析与控制的管理工具。

是为了识别和控制操作危害的预防性工作流程。

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其多余的、有危险的工作步骤和工作设备/设施,进行控制和预防。

二、主要用途和方法JHA主要用来进行设备设施安全隐患、作业场所安全隐患、员工不安全行为隐患等的有效识别。

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

三、作业步骤的划分作业步骤应按实际作业步骤划分,佩戴防护用品、办理作业票等不必作为作业步骤分析。

可以将佩戴防护用品和办理作业票等活动列入控制措施。

划分的作业步骤不能过粗,但过细也不胜繁琐,能让别人明白这项作业是如何进行的,对操作人员能起到指导作用为宜。

电器使用说明书中对电器使用方法的说明可供借鉴。

作业步骤简单地用几个字描述清楚即可,只需说明做什么,而不必描述如何做。

作业步骤的划分应建立在对工作观察的基础上,并应与操作者一起讨论研究,运用自己对这一项工作的知识进行分析。

如果作业流程长,作业步骤多,可以按流程将作业活动分为几大块,每一块为一个大步骤,可以再将大步骤分为几个小步骤。

四、危害辨识对于每一步骤都要问可能发生什么事,给自己提出问题,比如操作者会被什么东西打着、碰着;他会撞着、碰着什么东西;操作者会跌倒吗;有无危害暴露,如毒气、辐射、焊光、酸雾等等。

危害导致的事件发生后可能出现的结果及其严重性也应识别。

然后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进行风险评估。

如果这些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提出建议的控制措施。

统观对这项作业所作的识别,规定标准的安全工作步骤。

最终据此制定标准的安全操作程序。

1、识别各步骤潜在危害时,可以按下述问题提示清单提问。

a)身体某一部位是否可能卡在物体之间?b)工具、机器或装备是否存在危害因素?c)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接触有害物质?d)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滑倒、绊倒或摔落?e)从业人员是否可能因推、举、拉、用力过度而扭伤?f)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暴露于极热或极冷的环境中?g)是否存在过度的噪音或震动?h)是否存在物体坠落的危害因素?i)是否存在照明问题?j)天气状况是否可能对安全造成影响?k)存在产生有害辐射的可能吗?l)是否可能接触灼热物质、有毒物质或腐蚀物质?m)空气中是否存在粉尘、烟、雾、蒸汽?以上仅为举例,在实际工作中问题远不止这些。

工作危害分析JHA法

工作危害分析JHA法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一、什么是JHA?工作危害分析(JHA)又称工作安全分析(JSA)是目前欧美企业在安全管理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作业安全分析与控制的管理工具。

是为了识别和控制操作危害的预防性工作流程。

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其多余的、有危险的工作步骤和工作设备/设施,进行控制和预防。

二、主要用途和方法JHA主要用来进行设备设施安全隐患、作业场所安全隐患、员工不安全行为隐患等的有效识别。

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

三、作业步骤的划分作业步骤应按实际作业步骤划分,佩戴防护用品、办理作业票等不必作为作业步骤分析。

可以将佩戴防护用品和办理作业票等活动列入控制措施。

划分的作业步骤不能过粗,但过细也不胜繁琐,能让别人明白这项作业是如何进行的,对操作人员能起到指导作用为宜。

电器使用说明书中对电器使用方法的说明可供借鉴。

作业步骤简单地用几个字描述清楚即可,只需说明做什么,而不必描述如何做。

作业步骤的划分应建立在对工作观察的基础上,并应与操作者一起讨论研究,运用自己对这一项工作的知识进行分析。

如果作业流程长,作业步骤多,可以按流程将作业活动分为几大块,每一块为一个大步骤,可以再将大步骤分为几个小步骤。

四、危害辨识对于每一步骤都要问可能发生什么事,给自己提出问题,比如操作者会被什么东西打着、碰着;他会撞着、碰着什么东西;操作者会跌倒吗;有无危害暴露,如毒气、辐射、焊光、酸雾等等。

危害导致的事件发生后可能出现的结果及其严重性也应识别。

然后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进行风险评估。

如果这些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提出建议的控制措施。

统观对这项作业所作的识别,规定标准的安全工作步骤。

最终据此制定标准的安全操作程序。

1、识别各步骤潜在危害时,可以按下述问题提示清单提问。

a)身体某一部位是否可能卡在物体之间?b)工具、机器或装备是否存在危害因素?c)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接触有害物质?d)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滑倒、绊倒或摔落?e)从业人员是否可能因推、举、拉、用力过度而扭伤?f)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暴露于极热或极冷的环境中?g)是否存在过度的噪音或震动?h)是否存在物体坠落的危害因素?i)是否存在照明问题?j)天气状况是否可能对安全造成影响?k)存在产生有害辐射的可能吗?l)是否可能接触灼热物质、有毒物质或腐蚀物质?m)空气中是否存在粉尘、烟、雾、蒸汽?以上仅为举例,在实际工作中问题远不止这些。

作业危害分析与控制管理规定范文

作业危害分析与控制管理规定范文

作业危害分析与控制管理规定范文一、引言作业危害分析与控制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

有效的危害分析和控制管理可以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作业危害分析与控制管理规定,以保障企业安全生产。

二、作业危害分析1.作业危害辨识在进行作业前,必须对作业环境进行全面梳理和辨识,识别作业可能带来的危害因素。

危害因素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机械伤害、化学物质、噪音、尘埃等。

2.危害因素评估对确定的危害因素进行评估,明确其对员工的威胁程度和危害程度。

可以采用风险矩阵、风险等级等方式进行评估,确定危害因素的优先级和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3.作业危害源控制针对危害源,应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可以通过改变工艺、改进设备、优化操作流程等方式减少危害源的发生。

在现有条件下无法完全消除危害源的情况下,应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器具等。

4.作业危害因素管控除了对危害源的控制,还需要对作业环境中的危害因素进行管控。

可以通过调整作业环境的温湿度、通风设施、照明等方面,减少作业环境对员工的不利影响。

5.作业危害分析文档对于每个作业岗位,必须编制详细的作业危害分析文档,并进行定期更新。

文档内容应包括作业环境、危害源列表、评估结果、控制措施等。

这些文档应保存在指定位置,并保证易查易得。

三、作业危害控制管理1.培训教育对作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危害分析与控制知识培训,提高其危害辨识和危害控制的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危害源辨识、危害评估方法、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等。

2.作业许可制度制定严格的作业许可制度,确保作业前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和安全审核。

作业许可制度应包括作业环境评估、应采取的控制措施、作业人员的资质要求等。

3.作业监督检查建立作业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对作业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作业监督检查应包括对作业环境、作业方式、作业人员的个人防护装备等方面的检查,并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4.事故预防机制建立事故预防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作业危害因素,预防事故的发生。

标准JHA工作危害分析表和判定标准

标准JHA工作危害分析表和判定标准
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
JZSS/QP-HSE-015.01
部门(班组):
作业名称:
编号:
评价人员: 序号 工作步骤
危害(人、 物、作业环 境、管理)
评价日期:
审核人员:
主要后果
以往事故 现有安全 控 危害发生 危害后果 风险度 发生频率 制措施 可能性/L 严重性/S R=L×S
改进/控制风险措施
3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防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照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 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或事件。
2
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危险事故或事件。
附表:危害发生可能性L值、危害后果严重性S值、风险度R判定和取值标准:
L值
危害发生的可能性L判定标准
5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4
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作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生 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1
事故氯装置设 ②材质不耐介

质腐蚀
氯气外泄
其他单位发 生过
已经应用效果尚可
1
③吸收层高度
不够
①塔体安装有 倾斜
装置损环,
2
事故氯装置制 ②防腐败衬胶
作安装
有损坏
氯气外泄
已经应用效果尚可
1
③循环管道堵

3
水封
①负压时空气 ①系统氯压上

工作前安全分析管理标准

工作前安全分析管理标准

工作前安全分析管理标准1 目的和范围为规范作业危害分析,有效控制作业风险,确保作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工作前安全分析及相关审核、偏离、培训、沟通的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所属单位及承包商在生产和施工作业场所进行的所有的现场作业活动。

2 术语和定义2.1 工作前安全分析job safety analysis(简称JSA)事先或定期对某项工作任务进行风险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达到最大限度消除或控制风险的方法。

2.2 暴露频率frequency单位时间内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次数。

2.3 严重性severity可能引起的后果的严重程度。

2.4 可能性likelihood后果事件发生的几率。

2.5风险risk某一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

3 职责3.1 公司安全环保处负责组织制定、管理和维护本标准,并对本标准的执行提供咨询、支持和审核。

3.2 公司总指挥室、专业分公司和其它相关业务管理部门及公司所属单位负责组织推行、实施本标准,并提供培训、监督和考核。

3.3 基层单位负责执行本标准,并提出改进建议。

3.4 员工接受工作前安全分析培训,执行工作前安全分析程序,参与审核,并提出改进建议。

4 程序内容4.1 工作前安全分析范围4.1.1 以下作业活动应开展工作前安全分析:●新的作业;●非常规性( 临时) 的作业;●承包商作业;●改变现有的作业;●评估现有的作业。

注:工作前安全分析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培训过程。

4.1.2 以下情况可不进行工作前安全分析:●危害/风险明确且已被清楚了解的工作;●已作过JSA或已有标准操作规程的工作任务;但基层单位应审查以前JSA或操作规程是否有效,如果存在怀疑,应重新进行JSA;●已经做过的低风险工作任务且由有胜任能力的人员完成;但应对工作环境进行分析;●需要用其他专门的方法进行危害分析的工作:——与工艺安全管理有关的危害识别和风险控制;——其他专业领域:如消防安全、人机工程学、职业病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鉴定标准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鉴定标准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鉴定标准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鉴定标准一、引言工作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在工作中也可能会受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影响。

为了保护员工的健康,许多国家都制定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鉴定标准,以便监测和评估工作环境中的危害因素,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本文将探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鉴定标准的内容和重要性,并分享个人对这个主题的理解。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鉴定标准的内容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范围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粉尘、放射性物质、噪声、振动、温度、湿度、气压等多种因素。

在工作环境中,这些因素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因此需要进行检测鉴定。

对于不同行业和工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范围也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

2.检测鉴定标准的制定针对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关部门会制定相应的检测鉴定标准。

这些标准通常包括了检测方法、仪器设备、检测指标和评定标准等内容,旨在确保检测鉴定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标准的制定还会参考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以确保国内标准的可操作性和国际接轨性。

3.检测鉴定的程序和要求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鉴定通常需要经过一系列程序和要求,包括现场调查、取样分析、数据处理和结果评定等环节。

检测鉴定的过程中还需要确保检测人员的专业技术和操作规范,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检测鉴定的结果也需要进行及时的通报和记录,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鉴定标准的重要性1.保护员工健康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鉴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可以及时发现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

通过科学的检测鉴定,可以有效降低员工接触有害因素的风险,减少职业病的发生率,提升员工的工作生产力。

2.保障企业安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鉴定标准的执行,也可以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

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有助于减少事故的发生,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信誉。

工作危害分析 (J HA)

工作危害分析 (J HA)

工作危害分析(J HA)一、介绍工作危害分析步骤进行工作危害分析时,首先把整个作业活动划分成多个作业步骤,然后分析每步作业活动中的危险危害因素,判定其在现有安全控制措施条件下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若现有安全措施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应制定新的安全控制措施以保证安全生产;危险性仍然较大时,还应将其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加强管理,甚至为其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加以防控假如以上措施还不能防止事故的发生,应作出停工改变工艺等决定。

二、步骤划分a)作业步骤应按实际作业程序划分,划分的步骤不可过粗,也不可过细,应经大家讨论后确定作业步骤划分时,应注意避免将进行作业活动时所需采取的安全控制措施列入,如:佩戴防护用品办理作业票等b)作业步骤的描述,语言要简练,只需说明做什么,而不必描述如何做描述作业步骤一般用动宾词组,如:停车启动泵投料包装升温等;不能用动宾词组描述的,也可用含有动词的短句,如:松开人孔盖螺栓打开人孔等。

三、识别危险、危害因素以“一段输送易燃、有毒液体的压力管道与输送泵”为对象,研究“启动泵”这一作业活动的危险、危害因素识别:a)识别人的危险危害因素与人有关的危险危害因素主要包括:在未确认输送管线是否有断开法兰垫片泄漏的情况下启动泵,易出现易燃有毒液体泄漏;在未确认输送管线上是否有盲板的情况下启动泵,易造成泵憋压,易燃有毒液体从泵密封处泄漏;在未确认输送管线流程是否正确的情况下启动泵,易燃有毒液体易进入其他设备内,造成其他设备物料溢出或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等;未按机泵操作规程进行盘车,泵轴承受应力过大;开启泵后未及时打开泵出口阀,造成泵憋压,易燃有毒液体从泵密封处泄漏;启动泵时,打手机产生电火花等b)识别设备的危险危害因素与设备有关的危险危害因素主要包括:泵的电机外壳静电接地线及接地情况不符合标准要求;泵轴防护罩未安装安装不规范或防护罩承受压力小于 1 500N;机泵润滑油杯润滑油液位低于 1/3;机泵冷却水阀门未开启、开度太小或结冰;泵密封点泄漏未及时进行维修;泵出口压力表指示不准确,易出现抽空憋压等情况;泵出口取样阀未关闭;设备、管线有沙眼,设备、管线、仪表等本身存在质量问题等c)识别环境的危险危害因素与环境有关的危险危害因素主要包括:1.泵周围存在可燃有毒气体;2.夜间作业环境光线昏暗;3.泵周围应急疏散通道不畅等。

工作危害分析(JHA]标准

工作危害分析(JHA]标准

受控状态发放号安全标准化文件工作危害分析(JHA)作业指导书版次:第A版编制:审核:批准:2010年 1月 1日发布 2010年 2月 1 日实施××××××××××公司发布工作危害分析(JHA)作业指导书一、目的为保证安全标准化风险评价程序有效实施,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二、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生产岗位及作业活动风险评价工作。

三、职责1.安全科负责本作业指导书的编制与宣贯;2.培训师负责本作业指导书的审核;3.总经理负责批准本作业指导书,并督促基层单位认真执行。

四、基本概念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危害辨识:认知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征的过程;风险:发生特定的危害事件的可能性及后果的结合;风险评价: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可接受范围的全过程;可承受风险:根据用人单位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用人单位可接受的风险。

五、风险分级准则1.基本准则风险(R)=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2.后果严重性分级原则表1 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别准则等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人财产(万元)停工公司形象5 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死亡>50 部分装置(>2套)或设备停工重大国际国内影响4 潜在违反法规丧失劳动能力>25 2套装置或设备停工行业内、省内影响3 不符合上级公司或行业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截肢、骨折、听力丧事、慢性病>10 1套装置或设备停工地区影响2 不符合本公司安全操作规程、规定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10 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公司及周边范围1 完全符合无死亡无损失无停工形象没有受损3.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分级原则表2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等级标准5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4 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监测系统,也未作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工作危害分析(JHA)法

工作危害分析(JHA)法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一、什么是JHA工作危害分析(JHA)又称工作安全分析(JSA)是目前欧美企业在安全管理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作业安全分析与控制的管理工具。

是为了识别和控制操作危害的预防性工作流程。

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其多余的、有危险的工作步骤和工作设备/设施,进行控制和预防。

二、主要用途和方法JHA主要用来进行设备设施安全隐患、作业场所安全隐患、员工不安全行为隐患等的有效识别。

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

三、作业步骤的划分作业步骤应按实际作业步骤划分,佩戴防护用品、办理作业票等不必作为作业步骤分析。

可以将佩戴防护用品和办理作业票等活动列入控制措施。

划分的作业步骤不能过粗,但过细也不胜繁琐,能让别人明白这项作业是如何进行的,对操作人员能起到指导作用为宜。

电器使用说明书中对电器使用方法的说明可供借鉴。

作业步骤简单地用几个字描述清楚即可,只需说明做什么,而不必描述如何做。

作业步骤的划分应建立在对工作观察的基础上,并应与操作者一起讨论研究,运用自己对这一项工作的知识进行分析。

如果作业流程长,作业步骤多,可以按流程将作业活动分为几大块,每一块为一个大步骤,可以再将大步骤分为几个小步骤。

四、危害辨识对于每一步骤都要问可能发生什么事,给自己提出问题,比如操作者会被什么东西打着、碰着;他会撞着、碰着什么东西;操作者会跌倒吗;有无危害暴露,如毒气、辐射、焊光、酸雾等等。

危害导致的事件发生后可能出现的结果及其严重性也应识别。

然后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进行风险评估。

如果这些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提出建议的控制措施。

统观对这项作业所作的识别,规定标准的安全工作步骤。

最终据此制定标准的安全操作程序。

1、识别各步骤潜在危害时,可以按下述问题提示清单提问。

a)身体某一部位是否可能卡在物体之间b)工具、机器或装备是否存在危害因素c)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接触有害物质d)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滑倒、绊倒或摔落e)从业人员是否可能因推、举、拉、用力过度而扭伤f)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暴露于极热或极冷的环境中g)是否存在过度的噪音或震动h)是否存在物体坠落的危害因素i)是否存在照明问题j)天气状况是否可能对安全造成影响k)存在产生有害辐射的可能吗l)是否可能接触灼热物质、有毒物质或腐蚀物质m)空气中是否存在粉尘、烟、雾、蒸汽以上仅为举例,在实际工作中问题远不止这些。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 标准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 标准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标准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的标准包括以下几点:
1.检测目的:评估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判定是否符合国家
和行业相关标准的要求。

通过检测,可以了解危害因素的浓度、接触途径和暴露时间等信息,为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2.检测对象: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

常见的化学因
素包括有毒气体、有害化学物质、粉尘、噪声等;物理因素包括辐射、振动等;生物因素包括细菌、病毒等。

3.检测方法:根据不同的检测对象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例如气体
检测仪、化学分析法、微生物学分析法等。

4.检测周期:通常每年至少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进行一次
全面检查。

5.检测结果处理:收到定期检测报告后,应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并将结果存入职业健康档案。

定期检测结果应及时向工人公布。

6.管理要求:建立职业病危害定期检查制度,将定期检查纳入年度
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计划,明确负责部门或负责人,所需检验费用纳入年度预算。

至少每年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检测范围应包括所有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

审核技术服务机构的现场调查记录、抽样检测方案、抽样检测记录;对技术服务机构现场采样检测过程进行拍照或录像。

总之,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的标准是评估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
以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按照规定周期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处理和公布。

同时,加强管理要求,建立完善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制度。

作业危害分析与控制管理规定范本

作业危害分析与控制管理规定范本

作业危害分析与控制管理规定范本一、目的为了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工作环境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减少作业危害对员工的伤害,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本企业所有作业场所,包括生产车间、办公区域以及其他作业场所。

三、危害分析1. 风险辨识通过风险辨识,确定作业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危害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机械伤害、电气伤害、物体坠落、化学物质暴露、高温或低温等。

2. 危害评估针对风险辨识得出的危害因素,进行全面评估,确定危害的严重程度和可能引起的后果。

3. 危害控制基于危害评估,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危害的发生和后果的产生。

包括但不限于:工艺改进、设备更新、个人防护装备的配备和使用等。

四、管理要求1. 作业指导书制定作业指导书,明确作业过程中的危害因素和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及作业人员应遵守的安全操作规程。

2. 培训与教育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关的安全培训和教育,使其具备必要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能够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和工具。

3. 管理责任明确安全管理责任的分工和权限,落实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责任,确保作业危害控制措施的有效执行。

4. 安全检查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记录检查结果和整改情况。

5. 事故调查与分析对发生的事故进行调查,找出事故原因和责任,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6. 紧急救援建立健全的紧急救援机制,明确紧急事故的处理流程和责任,确保及时有效的救援措施。

7. 安全风险评估定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对作业环境和风险进行重新评价,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和完善安全控制措施。

五、违规处理对于违反本规定的行为,根据轻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口头警告、书面警告、停工整顿、处罚款、调整工作岗位等。

六、附则1. 本规定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2.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作业场所的现行管理办法和规定与本规定相冲突的,以本规定为准。

以上为作业危害分析与控制管理规定的范本,旨在帮助企业制定并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

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

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为确保员工的安全与健康,我公司重视对工作危害的分析与评价。

以下是我们对各岗位工作危害的具体分析和评价记录。

1.办公室工作岗位危害分析与评价(1)环境因素:办公室内温度过高或过低、噪音、照明不足等。

对策:-调整室内温度,保持舒适的工作环境。

-定期检查维护空调、暖气等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转。

-安装噪音吸收器材,减少环境噪音的干扰。

-提供充足的照明设备,确保员工工作时的视觉舒适。

(2)肌肉骨骼疾病危害:长时间坐姿、不正确的坐姿、缺乏适当的休息等。

对策:-提供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办公家具,如可调节高低的办公椅、人体曲线支撑的椅背。

-鼓励员工时常做适当的伸展活动,并定期进行体育活动,增强身体素质。

-提供适合员工的坐垫、腰靠等辅助设备,减少肌肉骨骼疾病的发生。

(3)电脑辐射危害:长时间使用电脑、不正确的工作姿势、电脑屏幕辐射等。

对策:-员工每小时工作50分钟后,应休息10分钟,避免长时间连续使用电脑。

-调整电脑屏幕的亮度、对比度和分辨率,使其符合人眼的视觉需求。

-安装防辐射屏幕过滤器,减少辐射对身体的不利影响。

2.车间操作工岗位危害分析与评价(1)化学品危害: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接触、吸入等。

对策:-提供充足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面罩、护目镜等。

-建立良好的通风系统,保证车间空气流通。

-对员工进行化学品的正确使用培训。

(2)机械设备伤害:操作不当、设备维护不良等。

对策:-建立严格的操作规程,员工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才能操作设备。

-定期检查和维护机械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转。

-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如安全围栏、急停按钮等。

(3)体力劳动损伤:长时间劳动、重物搬运等。

对策:-合理安排工作岗位,避免员工长时间重复劳动。

-提供合适的人力或机械设备协助搬运重物。

-员工参与体能训练,并提供相应的防护设备。

3.实地工作岗位危害分析与评价(1)高处坠落危害:悬崖峭壁、高楼屋顶等。

对策:-搭设安全护栏、安全网等防护设施。

-员工佩戴合适的安全带等个人防护装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标准化文件
工作危害分析(JHA)作业指导书
版次:第A版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0年 1月 1日发布 2010年 2月 1 日实施
××××××××××公司发布
工作危害分析(JHA)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
为保证安全标准化风险评价程序有效实施,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二、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生产岗位及作业活动风险评价工作。

三、职责
1.安全科负责本作业指导书的编制与宣贯;
2.培训师负责本作业指导书的审核;
3.总经理负责批准本作业指导书,并督促基层单位认真执行。

四、基本概念
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危害辨识:认知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征的过程;
风险:发生特定的危害事件的可能性及后果的结合;
风险评价: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可接受范围的全过程;
可承受风险:根据用人单位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用人单位可接受的风险。

五、风险分级准则
1.基本准则
风险(R)=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
2.后果严重性分级原则
表1 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别准则
3.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分级原则
4.风险等级判定准则
六、工作危害分析(JHA)步骤
1.划分作业活动
风险评价过程中为减少遗漏环节,应对所有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划分,并收集和登记必要的信息。

作业活动除了包括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外,还必须包括不常见的、临时性的活动,例如:维修、异常处理等活动。

作业活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类:
(1)厂房内外的各作业地点(场所);
(2)生产过程或所提供服务的各个阶段;
(3)有计划的工作和临时性的工作;
(4)确定的任务。

作业活动划分的总要求是:所划分出的每种作业活动既不能太粗,如包含多达几十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也不能太细,如每个作业步骤都作为单个作业活
动。

任务类似、设备类似、工艺基本相同,且在同一车间内的作业活动可以统一考虑。

各评价小组人员应在仔细分析研究本部门(车间)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列出本部门(车间)的作业活动类型。

各项作业活动所需信息可能包括以下几方面:
(1)作业场所;
(2)通常(偶然)执行此任务的人员;
(3)受到此项工作影响的其他人员(如访问者、承包方人员、公众);
(4)已接受此任务的人员的培训;
(5)为此任务准备好的书面工作制度和(或)持证上岗程序;
(6)可能使用的装置和机械;
(7)可能使用的电手动工具;
(8)原材料须用手移动的距离和高度;
(9)所用的服务(如压缩空气);
(10)工作期间所用到或所遇到的物质;
(11)所用到或所遇到的物理形态的物质(如烟气、气体、蒸汽、液体、粉尘、粉末、固体);
(12)与所进行的工作、所使用的装置和机械、所用到的或所遇到的物质有关的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包括作业规程);
(13)现有的控制措施;
(14)过去发生过的危害性事件、事故和疾病的信息。

各评价小组人员应针对本部门(车间)的各项作业活动,通过现场实际调查或与现场作业人员访谈,了解各项作业活动的有关信息。

根据以上要求,填写《作业活动清单》
2.危害辨识
根据作业活动信息,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找出各项作业活动中的潜在危害性事件(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事件)。

在对各项作业活动进行仔细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找出各项作业活动中的主要事故类型,分析可能导致这些事故的危害性事件,并对造成这些危害性事件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现场实际的控制措施,提出应进一步改进的措施,控制或减少危害性事件的发生,从而控制或减少事故的发生。

危害辨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别进行:
(1)从危险物质人手,考虑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故(火灾、爆炸、中毒、灼伤、冻伤等);
(2)从机械设备、机动车辆、手动工具人手,考虑会对人或物产生什么危害;
(3)对物理因素进行分析,包括电、噪声、振动、电磁辐射、运动物(抛射物、飞溅物、堆料垛滑动等)、粉尘与气溶胶等;
(4)对作业环境进行分析,包括作业空间狭窄、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气温过高、气温过低、高温高湿、地面打滑等;
(5)有无生物性危害,如致病微生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等;
(6)从心理、生理因素分析,包括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等。

在对导致危害性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时,可以从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管理方面的缺陷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3.风险分级
按照风险分级准则确定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等级和后果严重性等级,进而确定风险度和风险等级,巨大风险、重大风险、中等风险为不可接受风险。

4.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根据风险风险分级确定的级别决定是否需要改进安全控制措施和实施期限。

选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下列因素:
(1)如果可能,应完全消除危害或消灭风险来源,如用安全物质取代危险物质;
(2)如果不可能消除,则努力降低风险,如使用低压电器;
(3)可行的情况下,尽量使工作适合于人,如考虑人的心理和生理接受能力;
(4)利用技术进步改进控制;
(5)措施用于保护每一个人;
(6)应将技术控制与程序控制结合起来;
(7)计划小应有诸如机械安全防护装置的维护需求;
(8)对于个人防护设备的使用,只有在所有其它叮选择的控制措施均被考虑之后才可作为最终手段予以考虑;
(9)应急安排的需求;
(10)主动测量参数对于是否符合控制标准来说是必要的;
(11)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自身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和可选技术等因素,确定优先顺序,制定措施消减风险,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程度。

控制措施采取之后,应该再做一次风险评价,确定风险是否降低到了可容忍的程度。

倘若风险尚未降低至可接受程度,应进一步采取措施,直至将风险降
低至可接受程度。

对判定的巨大风险和重大危险,应建立《重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进行记录,并定期更新。

七、相关文件
《安全标准化风险评价程序》
《作业活动清单》
《设备设施清单》
《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
《重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