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筝派的演奏技法及其音乐风格(修改)
古筝浙江流派的音乐风格和演奏特点
古筝浙江流派的音乐风格和演奏特点作者:周春蕾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2期摘要:古筝是我国古老的传统民族乐器之一,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筝乐的传统流派。
本文主要探究浙江流派的形成和发展,并从音乐风格和演奏特点上对浙江流派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古筝;音乐风格;浙江流派中图分类号:J63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7)12-0126-03古筝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早在战国时期,就流传于秦地(今陕西、甘肃一带),至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
《史记·李斯列传》记载:“……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
”《汉书·盐铁论》中有:“……往者,民间酒会,各以党俗,弹筝鼓缶而已。
”回顾和分析筝乐的发展历史,特别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筝乐发展状况的归纳和梳理,根据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作曲家的不同音乐风格及音乐审美思想,有助于对我们对筝乐有更系统的了解,从而推动其发展。
学界根据筝乐的风格将其分为南北两大派别五大派系,浙江流派属于南方古筝流派之一。
本文主要对浙江流派从音乐风格和演奏技法上进行分析研究。
一、浙江流派的形成与发展浙江筝最初盛行于浙江、江苏等地,被业内人士称为杭筝和武林筝。
它东晋时期流入都城建康(即现在的南京),并一直延续下来。
在很多唐代的诗词中均有对浙江筝的描绘。
如我们熟知的白居易,就曾任职于苏州,因此,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有对古筝的描绘。
《听崔七妓人筝》:“花脸云鬟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
凭君向道休弹去,白尽江河司马头。
”在古时,很多才子都以擅长琴筝为荣,苏轼便是其中之一,他的名作《甘露寺弹筝》,所描绘的就是自己在甘露寺一处景楼上弹奏古筝的情景。
诗中写道:“多景楼上弹神曲,欲断哀弦再三促。
”他在畅游西湖的时候,偶遇一泛舟女子在湖面弹奏,有感而发写下了“凤凰山下已初晴。
水风轻,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古筝五大筝派之
古筝五⼤筝派之浙江筝派浙江筝派是中国筝乐流派的后起之秀,流⾏于浙江、江苏⼀带,因杭州旧称武林,故浙江筝曲⼜称武林筝曲。
浙江筝曲起源于“江南丝⽵乐”、“古谱《弦索⼗三套曲》”、“杭州滩簧”中的曲牌。
曲⽬的板数已突破了六⼗⼋板的体系,乐曲结构由单⼀发展到复杂,在⾳乐表现⼒、速度、⾳⾊变化等⽅⾯都有了充分发展。
部分曲⽬突破了古筝传统的五声⾳阶定⾳和演奏中的“移柱转调”。
如《海青拿鹅》。
浙江筝曲在风格上以淡雅、含蓄、明快、清秀著称;在演奏技法上除了继承传统外,还借鉴学习融汇了琵琶、三弦、扬琴、西洋乐器的演奏技法,同时对其他筝乐流派的演奏技法加以学习和发展。
浙江筝派的主要演奏技法及其特点:1、摇指摇指技法调动臂、腕⼒量,⼒度较⼤。
触弦频率快,并能保持持久。
⼀般每拍可分解成⼋个三⼗⼆分⾳符,理想的解决了筝曲旋律的歌唱性。
摇指技法还包括长摇短摇扫摇@、长摇通常⽤在两拍以上的摇指节奏均匀,连绵不断、跌宕起伏、旋律线条变化万千,配以左⼿不同声部的⾳响效果,更能展⽰古筝的魅⼒。
@、短摇通常⽤在⼀拍以内运⽤,此技法发⾳短促、⾳⾊明亮饱满、节奏感强。
@、扫摇通常⽤在快速连续的四个⼗六分⾳符。
第⼀个⾳符以右⼿中指勾指(有时⽤连勾技法,连续弹两、三个⾳),后⾯三个⾳符⼀短摇技法的⽅式弹奏。
扫摇技法能产⽣慷慨激昂的⾳乐效果,善于表达⽃志昂扬的旋律⾳调。
2、快四点3、快夹弹4、点指——双⾷点奏5、点⾳6、提弦浙江筝曲代表曲⽬:《三⼗三板》、《⾼⼭流⽔》、《霸王卸甲》、《将军令》、《⽉⼉⾼》、《海青拿鹅》、《灯⽉交辉》、《四合如意》等。
浙江筝派代表⼈物:王巽之、蒋荫椿等。
20世纪60年代浙江筝派古筝指法的演变
20世纪60年代浙江筝派古筝指法的演变
20世纪60年代是浙江筝派古筝指法演变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时期,浙江筝派的古筝演奏技巧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创新,开创了新的风格和指法。
在这一时期,浙江筝派的指法以技巧和音乐性并重为特点。
技巧方面主要包括指法的熟练程度和速度的掌握,而音乐性方面则注重表达情感和传达曲调的美感。
浙江筝派的古筝指法起初受到了传统的影响,主要采用了西方古典音乐的指法,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良。
在60年代初期,一些筝艺大师开始创新指法,注重以筝音色、音响效果和弹奏技巧来体现曲子的特点和风格。
在这一时期,筝艺大师陆羽思、林良才、嵇泽民等人对古筝指法进行了改革和创新。
他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指法,例如鹿鸣指法、滚滚指法、顿首指法等,通过改变手指的落点和力度来创造新的音效和技巧。
这些新指法的出现,使浙江筝派的古筝演奏技巧更加灵活多样。
比如鹿鸣指法可以模拟鹿鸣的声音,滚滚指法可以模拟水滚的声音,顿首指法可以模拟鼓声等。
这些新指法不仅丰富了古筝曲的表现力,还为筝艺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使他们能够根据曲调的需要自由地运用各种指法。
在指法改革的浙江筝派的古筝演奏技巧还注重发展和完善练指法。
大师们针对不同的指法进行了系统的练习,例如单指弹奏、分组指法、交换指法等。
通过这些练习,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各种指法的技巧和速度,使演奏更加流畅。
在技巧的基础上,浙江筝派的古筝指法还注重音乐性的表达。
大师们强调通过手指的力度和节奏来表达情感,使音乐更有感染力。
他们鼓励筝艺家在演奏时加入自己的情感和个性,使演奏更加生动和有魅力。
浙江筝派演奏技法解析与运用——以何占豪筝乐作品为例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㊀第18卷第3期JOURNALOFZHEJIANGVOCATIONALACADEMYOFART文章编号:1672⁃2795(2020)03⁃0085⁃08收稿日期:2020-05-03作者简介:尉愉沁(1995 ㊀),女,浙江绍兴人,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研究生,主要从事音乐表演(古筝演奏)研究㊂(杭州㊀310024)浙江筝派演奏技法解析与运用以何占豪筝乐作品为例尉愉沁摘要:根植于越地文化的浙江筝乐,以其飘逸雅致的灵气与独特的地域风韵著称㊂音乐整体呈现出柔㊁细㊁雅的特质,对浙派筝艺的演绎风格与演奏技法的发展意义深远㊂就审美解读与立美方式的视角,探讨如何恰当地运用浙江筝派演奏技法诠释越地音乐的风格和神韵,对深入探讨越地音乐与浙派筝艺具有较好的学理价值㊂关键词:古筝;浙派筝艺技法;越韵中图分类号:J632 32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越文化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古夷越文化,历经岁月积淀,逐渐成为华夏文明中的璀璨片羽㊂越地音乐作为越文化的重要部分,在千年的延续中,不断演变㊁推陈出新,显现出飘逸雅致的灵气与独特的地域风韵㊂一㊁越地文化与音乐风格越地温湿多水,江河交错,使人性象温柔;连绵的稻田㊁不尽的桑林,农耕种植与养蚕缫丝的精致细密生产方式,使人心灵静细;清新秀雅的自然环境孕育出钟灵毓秀的文化意向,使人气质文雅㊂故由自然环境㊁生产方式㊁人文环境所形成的柔㊁细㊁雅的特点几乎可以称得上是越地文化的主要特征㊂越地人创作的音乐植承越地文化的特征,自然融有柔㊁细㊁雅的质素,显现出绮丽婉约㊁缠绵悱恻之美㊂另外,越地音乐具有相对独立的社会意识形态,不仅具有柔雅㊁细腻㊁含蓄的一面,也有深沉厚实的内涵与刚性的风骨㊂如远古越族先民的‘候人歌“‘弹歌“,春秋的‘越人歌“‘越歌谣“等㊂古老的吴歈越吟,虽只见其文字,未留音响,但仍可管窥越地歌谣的委婉行伏㊁一波三折㊂‘候人歌“全曲仅一句: 候人兮猗㊂ [1]表情达意的只有 候人 二字,叠韵的感叹虚词 兮猗 用以传达涂山女待禹归的思念情㊂吴钊㊁刘东升先生认为: 这两个虚词必然配合了婉转起伏的旋律以抒发歌曲旖旎缠绵之情㊂ [2]‘弹歌“全曲八字: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3]简洁形象地描摹了古人从制具至狩猎的全过程,歌谣句短调促,节奏明快,语言朴素有力,朗朗上口,表现出越人与自然斗争的豪迈气概㊂‘越人歌“越女温柔地向楚王子诉衷情: 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㊂ [4]1005全曲意蕴深长,歌词清雅秀丽㊁极富意境㊂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㊀第18卷第3期JOURNALOFZHEJIANGVOCATIONALACADEMYOFART‘越歌谣“: 君乘车,我戴笠,他日相逢下车揖㊂君担簦,我跨马,他日相逢为君下㊂ [4]1046讲述古越先民不以时空切换和境遇穷达作为交友的衡量标准,表现了深沉厚实的越文化㊂二、越地筝乐概述古筝为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长期受越地环境㊁语言等因素与越地民间音乐文化的影响,浙江筝乐的越地意蕴日益浓郁,逐渐形成了地域性音乐文化风格㊂出生于浙江诸暨的著名作曲家何占豪先生,其大部分筝乐创作,都以越文化为基底,如‘梁祝“‘茉莉芬芳“‘临安遗恨“‘陆游与唐琬“‘乱世情“‘越国西施“‘姐妹歌“等㊂这些筝曲或以越文化为背景依托,或以越地音乐为主要曲调素材,始终贯串着古韵浓郁的 越 元素,加之以通俗易懂的音乐语言与雅俗共赏的优美旋律,使得创作的音乐形象刻画入微㊁烘托的艺术意境典雅隽永㊂简要列举二三:‘临安遗恨“乐曲主部主题采用越地古曲‘满江红“音调因素展开音乐㊂古曲‘满江红“筝曲‘临安遗恨“古歌曲‘满江红“悲怆豪壮的音调特征器乐化地运用,使‘临安遗恨“具有了现代筝曲的深沉而恢宏气势,结合浙派古筝技法特有的音乐表现力,刻画出民族英雄岳飞复杂情感与凛然形象,呈现了越地音乐悲壮沉郁的豪放之美㊂‘茉莉芬芳“乐曲主题的第一次呈现即根据吴越民歌‘茉莉花“的旋律音调进行编创:民歌‘茉莉花“筝曲‘茉莉芬芳“以‘茉莉花“音乐素材,通过五声调式上下波动运行,勾勒出萦绕而柔美的旋律㊂茉莉花秀丽的姿态和芬芳,暗喻越地儿女的蹁跹柔情,体现越地音乐幽雅细致㊁清新典雅的音韵㊂再看下筝曲‘梁祝“该曲主部主题创作中化用了尹派唱腔中的特性起腔:尹派唱腔中的特性起腔:筝曲‘梁祝“的主部主题:❘尉愉沁:浙江筝派演奏技法解析与运用❘VOL 18㊀NO 3㊀2020 8以越剧音乐为素材,使乐曲具有越剧音乐柔美抒情的特点,表现出越地音乐飘逸雅致的灵气㊂上例筝乐作品在体裁㊁题材特征上都浸润着越文化的历史余韵,足以见出,越地戏剧㊁民歌的 腔 与 韵 是其音乐风格最为主要的内涵特征,因此,我们在演绎这类筝乐时,必然运用深受越地音乐风格影响的浙派筝艺技法技巧,实现表演的二度创作㊂三、越韵与浙派筝艺技法浙派古筝始于杭州,达于上海,至今已成为全国流传最广和影响最大的筝乐流派之一,也是越地文化中独具代表性的一个分支㊂正因如此,浙派古筝在演奏风格上并未单一化,不仅能表现典雅文静㊁幽雅古朴的婉约美,也能展现奔放华丽㊁气势磅礴的阳刚美㊂浙派古筝的演奏风格,与其演奏技法的运用有紧密关系㊂具有改革精神的浙派筝家们在前人的基础上开拓出诸多新型演奏技法,这些技法是浙派筝曲艺术特色的立足之本,也是浙江筝派之所以在诸多流派中脱颖而出并 独树一帜 的重要原因㊂霍夫曼在‘论钢琴演奏“中写道: 技巧好像放在抽屉里的工具,精明的艺术家会在适当的时候,为了正确的目的从中取出他所需要的工具㊂仅仅拥有这些工具是毫无意义的,什么时候和怎样去应用这些工具的那种艺术直觉才是真正有价值的㊂ [5]笔者曾对‘陆游与唐琬“‘临安遗恨“‘梁祝“等多首越地风格作品进行潜心练习及舞台表演实践,感悟颇多㊂作为古筝演奏专业研究生,我认为有必要对乐曲中浙江筝派技法的原理与具体运用进行探索㊁研究㊁总结和整理,以便后学们更好地掌握越地筝乐的风韵神髓㊂这里,以何占豪先生的筝乐作品展开讨论,探讨演奏者如何运用浙派筝艺技法准确地表现筝乐中的越地音韵㊂(一)作韵技法的运用古筝是我国富有特色的民族弹弦乐器,其最主要的特点在于演奏中运用精妙的作韵技法㊂在中国单音式音乐中,一个音往往被分解为 音头 音腹 音尾 等若干细微的过程㊂这些细微的变化过程中产生的 装饰性小音 就被人们称为 韵 ㊂[6]123从音乐音响的形态来考察,根据左手不同的作韵手法,会形成不同的音韵和风格㊂以下,我们扼要地来探讨浙派古筝特有的 行腔作韵 中的左手 按 颤 滑 等技法在精微的力度㊁速度的对比变化下产生的筝声乐韵:按音也称 按弦 ㊂古筝常用五声音阶定弦,fa㊁si(首调唱名,下同)二音一般由mi㊁la二弦下按所得㊂在浙派技法中,这种 按音 技法运用颇多㊂如下例:‘陆游与唐琬“标记处运用 按音 技法改变了乐音原本的音高㊂该音乐是典型的雅乐羽调式,因雅乐羽调式的特性音 变徵 (升fa)产生稍稍的不稳定感㊁不协和感,使音乐旋律显得古朴典雅,表现出筝曲‘陆游与唐琬“低沉悲抑的情感色彩,也展现出越地音乐深沉厚实的一面㊂此处浙派筝乐技法要求左手在右手出音前直接㊁准确地按弦,若左右手配合不当,则会产生滑音,或是造成音高的偏差㊂我们常说的 这首曲子变味儿了 就是 按音 的音准出现了问题,不仅荒腔走调,而且破坏了乐曲风格㊂颤音颤音 是古筝演奏中左手常用的一种技巧㊂ 颤音 是指在右手弹弦后,利用左手的食指㊁中指㊁无名指上下颤动琴弦形成游移性音高以产生音波变化,从而能表达人类情感的细腻变化㊂ 乐谱是作曲家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㊀第18卷第3期JOURNALOFZHEJIANGVOCATIONALACADEMYOFART记录思想感情信息的声音符号,而人的思想情感比起人类所创造的符号来说要丰富细致得多㊂ [6]129故 颤音 在谱面上一般无明显标记,只有在特殊或必须强调的地方才有符号标记,这给了演奏者极大的二度创作的空间㊂浙江筝派的 颤音 技法分得很细,演奏主体可根据对音乐风格的理解和情绪的起伏,恰当运用浙派音韵中不同的 颤音 技法,以更准确地表现越地音乐风格㊂1 轻颤音亦称一般颤音㊁普通颤音㊂常用于清淡㊁恬静,速度较慢的旋律中:‘越国西施“该例是‘越国西施“的慢板片段,音乐描绘了少女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㊂演奏时左手尽量在空弦的余音音尾加上轻颤音,以腕为中心,利用手掌本身的重力进行颤动,使琴音具有连续不断㊁绵密的水波纹状的效果,给人一种声音逐渐远去㊁意犹未尽的典雅含蓄之美,展现出越地音乐细腻㊁微妙的风情㊂此处特别要注意的是避免幅度过大㊁速度过快㊁力度过强的 颤音 ,过于夸张的音波会使音乐显得油腔滑调㊁矫揉造作,失去越地音乐古朴纤巧的风格㊂2 小颤音又称细颤音㊁密颤音㊂左手按动方法同传统颤音相同,但它不同于 轻颤音 的是颤弦幅度更小㊁频率更密,常在 按音 基础上运用㊂如:‘陆游与唐琬“在Ⅰ处 si (采用首调唱名,下同)为D雅乐羽调式中的调式变音 变宫 ,浙派作韵技法要求此处左手在按弦的基础上,加入更为细密的 小颤音 ,使音乐表现出更为细腻的越风韵味,将才女唐琬在凄婉哀怨中透出的少许含蓄缠绵表现得淋漓尽致㊂由于此处的 颤音 是在 按音 的基础上同步运用,故在演奏中尤其要注意音准,若因颤音的加入而使乐音产生游移的音效,则会偏离至哀转久绝的河南筝派的韵腔,与越地筝乐柔美含蓄的风格背道而驰㊂浙派筝乐的 颤音 技法,通过左手轻㊁重㊁快㊁慢的细微变化,根据乐曲的风格和感情需要,恰如其分地表现越地音乐若继若续㊁或轻或重㊁如泣如诉㊁悲切怨愤等艺术效果㊂滑音右手弹弦后,左手在琴码左侧对该弦有节度地按压以产生音高变化,包括上滑音㊁下滑音㊁回滑音等,其演奏方法各有不同,简要叙述如下:1 上滑音一般演奏方法为右手先弹左手再按,使弦音高向上滑至该弦上方音高,本音与上滑出的音的时值各占一半㊂过程是:弹 按 保持,如:‘陆游与唐琬“❘尉愉沁:浙江筝派演奏技法解析与运用❘VOL 18㊀NO 3㊀2020 8此处旋律是‘陆游与唐琬“的引子部分,何占豪先生用最少的笔墨刻画出最深的情感㊂演奏时,音乐客观要求将 la 音做虚化处理,浙派作韵技法是弹奏 sol 弦后上滑至 la 的音高,形成哀婉的叹息式音调㊂Ⅱ㊁Ⅲ处也用相同技巧演奏㊂这里要注意的是:此处的叹息式音调是以越文化的风情韵度,以及音乐中唐琬的生活经历和遭遇来抒发胸中之郁闷的,区别于阿炳或柴可夫斯基的叹息音调㊂演奏时配合右手坚实的音响,左手不急不缓地下按至 la 音㊂表现其情到深处的无语凝噎终化作一声叹息㊂2 下滑音一般演奏方法为左手先将弦的音高下按至该弦上方弦的音高后右手再弹弦,弹完后左手放松该弦,使该弦音高由上方弦的音高下滑至本弦音高,两音时值各占一半㊂过程是:按 弹 松㊂如下例所示:‘梁山伯与祝英台“上例为梁山伯与祝英台 草堂结拜 段落的节选,音乐展现出草桥畔春意盎然㊁草长莺飞,两人暗生情愫的画面㊂谱例标记处运用浙派作韵技法中的 下滑音 的技巧, mi 不直接演奏,由左手提前将 mi 弦按至 sol 音下滑奏出㊂配合右手柔润的音色,左手控制小三度的 下滑音 时速度要舒缓均衡,才会产生越地秀柔软语般的委婉㊁清悠婉丽的音乐气质及绵柔的神韵㊂3 回滑音是 上滑音 与 下滑音 有机结合的运用,演奏时右手先弹出弦本身音高㊁后左手按弦至该弦上方弦音高后再放松回到琴弦本身的音高㊂如下谱例所示:‘梁山伯与祝英台“上例为‘梁山伯与祝英台“抗婚段落的节选,为了更好地表现出英台悲恸难忍㊁激忿不甘的情感㊂谱例标记处可运用回滑音,左手下按时速度稍快,再慢慢放回至原本音高,这种演奏方法使音乐旋律更具曲折感,音响更富表情性,产生越地特有的 粘糯 的音效,表现出越地筝曲缠绵悱恻的音韵特点㊂在所有 滑音 技法运用中,其幅度的大小㊁速度的快慢㊁力度的强弱都会影响音乐语言的风格特点及腔韵㊂在使用这些作韵技巧时,要特别注重音与音之间连接的过程及余韵的处理和变化,这也是学习和把握越地音乐特质的要义㊂(二)弹弦技法的运用右手职弹,左手司按 是传统筝演奏定则㊂然早在20世纪20年代,从‘弦索十三套“中移植的浙江筝曲‘将军令“中,就很明确的有了 双手抓筝 的手法[7],即左手越过琴码于右侧参与弹奏㊂解放以后,浙派筝的演奏家们对演奏技艺的创新视野则更为开阔,通过在演奏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不仅将弹弦技艺进一步丰富发展,同时开拓出诸多新型弹弦技法,演绎了浙江筝乐别样的越地风韵㊂下面我们当分别讨论㊂摇指是浙派筝有别于其他各大流派最具特色的技法,浙派筝的 摇指 技法与河南派以大指大关节快速托劈构成的 摇指 不同,是用食指侧面顶住大指义甲,以手腕转动带动手指快速而均匀地在弦上往返摆动㊂其优在于能够充分调动臂㊁腕的力量,使密集的音点均匀㊁恒久,且可作音乐线条和力度上大幅度的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㊀第18卷第3期JOURNALOFZHEJIANGVOCATIONALACADEMYOFART转换㊂浙派筝的 摇指 在实际运用中经过不断发展变化,在演奏方式上可分为 扎桩摇 与 悬腕摇 两类㊂这里就 长摇 短摇 扫摇 勾摇 等弹弦技法结合越地音乐的演奏进行探讨㊂1 长摇20世纪50年代末,浙派筝家代表人物王巽之先生受琵琶轮指的启发,首创 长摇 这一特殊技法,延长了音符的时值,增强了 摇指 的力度变化,以密集而快速频率的 点 来保持旋律充分的时值和连贯的音响,开创了古筝音乐更具歌唱性的表现方法㊂现 长摇 在筝曲运用中,时值短到两拍,长至一个乐汇㊁乐句,甚至一个乐段都可用此技法来演奏㊂如:‘越国西施“该段音乐表现西施身在吴国强颜欢笑㊁掩饰内心的痛苦,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思念㊂此处运用浙派技法的 长摇 ,演奏时要注意音乐的流畅性和抒情性的特点,在音与音转换时要避免因摇指技术的不足造成音响间断㊂2 短摇指一拍以内的摇指㊂动感强且具有爆发力,演奏时过弦迅速,音值较短,音色透亮㊂如下列‘陆游与唐琬“谱例中标记Ⅰ所示㊂3 扫摇20世纪60年代,浙派筝乐演奏家王昌元女士在 摇指 的基础上,加入中指向里勾扫数弦的一种新型技法㊂演奏时,注意中指的 扫 与摇指第一下 劈 的动作协调一致㊂常用于表现紧张㊁激昂的音响效果㊂如下谱例中标记Ⅱ所示:‘陆游与唐琬“该例是乐曲承上启下的连接部,音乐上预示了展开部激愤的情绪㊂标Ⅰ处运用浙江筝派的 短摇 技法,演奏时于靠近岳山约一寸的位置,要求音响短促有力㊁音量饱满㊂标Ⅱ处可调整摇指为浙派筝的 扫摇 技法,其在扫弦的配合下使音色增厚,力度㊁情绪愈加激切,展现出更为激烈㊁宏大的音响效果㊂在Ⅰ㊁Ⅱ处皆配合左手 大撮 技法在低声部作同步八度和声进行,增加了音响的厚度㊂随着四分音符到八分音符的进行及力度的强弱㊁音色软硬厚薄的变化,不断推进乐曲的情绪,增强音乐的戏剧性效果㊂4 勾摇何占豪先生的筝乐作品中不仅沿用了筝派传统 摇指 ,还创用了 勾摇 在摇指弹奏主旋律音不变的基础上中指做低八度音勾弦,起到类似打击乐演奏的特殊效果㊂如:‘临安遗恨“❘尉愉沁:浙江筝派演奏技法解析与运用❘VOL 18㊀NO 3㊀2020 8该例音乐片段用浙江筝派中的 勾摇 技法模拟沙场上战马奋蹄声的节奏音型㊂中高音区紧凑昂扬的摇指弹奏旋律与低八度厚重有力的勾弦奏出的低音相映衬,烘托出紧张而激烈的音乐氛围㊂摇指频率均匀细密,在乐句的层层递进中逐渐加强摇指力度,使音乐更具张力㊂刻画出将士们英勇无畏㊁驰骋战场的豪情,表现出越地音乐沉郁的悲壮之美㊂以上音乐片段通过浙江筝派中各种不同 摇指 技法的变化和运用,表现出越地音乐别样风姿和神韵㊂点指王巽之先生借鉴‘春天来了“中钢丝筝技法,将其整理㊁发展为双手的双抹或是勾抹交替弹弦的组合技法,可分为轮抹㊁勾点㊁扫点等㊂这种技法可由弹奏同度音扩展至八度音,甚至八度音以上的音程跨度,将音乐气氛烘托得热烈而充实㊂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该例在传统 点指 技法的基础上,发展为双手大㊁小撮交替组合的 点指 技法㊂这种技法浑宏悠长㊁嘈嘈如暴风骤雨,与密集紧凑的单线条点指相间运用,嘈嘈切切互为交错,伴随密集的 音点 和节奏,表现出玉珠落盘般的音效与动感,烘托出紧张激烈㊁声势宏大的音乐氛围㊂展现越地音乐丰富多变的层次与恢宏的气势㊂演奏时注意双手的协调,避免因仓促或拖沓而破坏音乐的气氛㊂快四点20世纪50年代前,由 勾托 与 抹托 指序组成的组合技法 四点 早在 杭帮丝竹 中已有运用,经王巽之丰富发展,其音点密度和力度大大增加㊂后浙江筝家们将其广泛运用,形成快速的特点,因此有了 快四点 的专称㊂ 快四点 在当代筝乐中应用非常广泛,在浙江筝乐作品中,已形成了常见的 惯习型 技巧,常与其他指法配合使用㊂如下谱例所示:‘茉莉芬芳“上例音乐旋律以馥郁高洁的茉莉花暗喻越地儿女的绰约风姿㊂在运用 快四点 进行演奏时,要特别注意各手指力度的均衡和控制及手指间的协调和灵活,以表现错落有致的旋律,体现出越地音乐清新素雅的音韵㊂快速琶音这种技巧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另一位浙江筝派传人张燕所作的‘浏阳河“中,演奏时注意双手的配合,右手大指弹奏主旋律后,右手的食指㊁中指及左手的大指㊁食指㊁中指要敏捷而快速地跟进㊂在何占豪先生的创作中也多次出现了此种技法,如下例:‘陆游与唐琬“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㊀第18卷第3期JOURNALOFZHEJIANGVOCATIONALACADEMYOFART该片段音乐用 快速琶音 技法演奏流动的六连音,主旋律隐伏在六连音的第一个音符中,每拍第一个音符奏重音,其余音的强弱㊁色彩变化根据旋律走向进行 上行渐强,触弦位置由弦中央向岳山靠近,音色逐渐明亮㊂下行渐弱,触弦位置由近岳山处向弦中央过渡,音色逐渐柔和㊂通过力度的强弱及音色的明暗变化表现越地音乐的婉转纤巧的风韵㊂综上所述,浙江筝派的表现技法极为丰富而多变㊂ 按音 表现出越地音乐的灵动秀婉和深沉厚实; 颤音 表现出越地音乐刚柔并蓄㊁古朴纤巧; 滑音 表现出越地音乐的柔美婉转㊁缠绵悱恻; 摇指 表现出越地音乐的抒情性与歌唱性; 点指 表现出越地音乐丰富多变的层次与恢宏的气势; 快四点 表现出越地音乐清新素雅的音韵; 快速琶音 表现出越地音乐灵动秀美的意境;等等㊂本文仅以何占豪先生的作品为例,探讨了如何恰当地运用浙派筝艺的技法演绎越地音乐特有风韵㊂相比于其他地区的音乐,越地筝乐的风韵慢板婉约雅致,更注重人文雅趣和伦理内涵,偏向于 柔 的乐象;而快板酣畅淋漓㊁灵活多变,浑厚豪放又不失细腻,具有不同于燕赵壮烈式 刚 的因子,蕴透着含蓄的激越㊂可谓柔刚兼备㊂这就客观上要求古筝演奏主体在运用浙派以上筝乐技法时掌控其 分寸感 ㊂如今,浙江筝派正以独树一帜的风韵㊁矫健儒雅的姿态㊁清越秀丽的地域色彩及独特的演奏技法与其他各筝派相映成辉㊂浙派筝家们也正孜孜不倦地深入探索新的演奏技法,广泛容纳着不同题材和体裁的音乐特征,深稽博考㊁精益求精地向前发展㊂参考文献:[1]吕不韦.吕氏春秋[M].张燕婴,王国轩,蓝旭,等译.北京:中华书局,2012:63.[2]吴钊,刘东升.中国音乐史略[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7.[3]赵晔.吴越春秋[M].崔冶,译.北京:中华书局,2019:243.[4]郭茂倩.乐府诗集[M].聂世美,仓阳卿,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5]霍夫曼.论钢琴演奏[M].李素心,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36.[6]杨易禾.音乐表演美学[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7.[7]项斯华,吴赣伯.浙江筝刍议[J].中国音乐,1991(4):2.(责任编辑:黄向苗)AnalysisandApplicationofPlayingTechniquesofZhejiangZhengSchoolTakingHeZhanhao sWorksasanExampleWEIYuqinAbstract:ZhejiangZhengmusic,whichisrootedinYueculture,isfamousforitselegantauraanduniqueregionalcharm.Themusicasawholeshowsthecharacteristicsofsoftness,finenessandelegance,whichisoffar-reachingsignificancetothedevelopmentofthedeductivestyleandperformancetechniquesofZhejiangZhengart.Fromtheperspectiveofaestheticinterpretationandbeauty,thispaperdiscusseshowtoproperlyusetheplayingtechniquesofZhejiangZhengSchooltointerpretthestyleandcharmofYuemusic.Ithasagoodtheoreticalvalueforthein-depthstudyofYuemusicandZhejiangZhengart.Keywords:Zheng;ZhengtechniquesofZhejiangSchool;theimplicationofYue。
20世纪60年代浙江筝派古筝指法的演变
20世纪60年代浙江筝派古筝指法的演变1. 引言1.1 背景介绍古筝,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历史悠久,广泛流传。
其指法技巧繁复,音色优美,受到众多音乐爱好者的喜爱和追捧。
在浙江地区,古筝音乐有着独特的发展历史和风格,其中浙江筝派古筝指法尤为著名。
20世纪60年代,浙江筝派的兴起成为古筝音乐的重要事件之一。
这一时期,浙江筝派的音乐家们开始不断探索创新,将传统古筝指法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为古筝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和魅力。
筝派音乐风格对指法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在浙江筝派的指法演变过程中,音乐家们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指法技巧和表现方式。
这些新的指法演变,不仅丰富了古筝音乐的表现手段,也为古筝音乐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技术创新与传统指法的融合,是浙江筝派古筝指法演变的重要特点之一。
浙江筝派的音乐家们在保留传统指法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探索新的演奏方式和技巧,使古筝音乐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在未来的发展中,浙江筝派古筝指法的演变将对古筝音乐产生深远的影响。
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探索,浙江筝派的音乐家们将为古筝音乐注入更多的活力和时代气息,推动古筝音乐不断向前发展,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2. 正文2.1 传统古筝指法特点传统古筝指法是中国古筝音乐的基础,被认为是古筝演奏的灵魂所在。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左手五音指法:传统古筝演奏中,左手主要采用的是五音指法,即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分别对应五声音阶。
这种指法要求演奏者能够准确地控制每一个手指,以实现音准的准确和连贯。
2. 右手揉弦技法:古筝的右手揉弦是其独特的演奏技法之一。
演奏者通过手指的揉动和滑动,可以在弦上产生各种不同的音色、音质和音效,从而丰富了曲目的表现力和表现手段。
3. 音符连接:传统古筝指法注重音符之间的连接和过渡,要求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保持音乐的连贯性和流畅性,使得曲目更具有表现力和韵味。
20世纪60年代浙江筝派古筝指法的演变
20世纪60年代浙江筝派古筝指法的演变1. 引言1.1 背景介绍20世纪60年代是中国古筝音乐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浙江筝派古筝指法逐渐形成并得到广泛传播的时期。
浙江筝派是中国古筝音乐的重要流派之一,其指法技巧独特,音乐风格独具特色。
在60年代,浙江筝派古筝指法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和创新,对中国古筝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浙江筝派古筝指法融合了南方和北方的音乐特点,既有江南水乡的柔美和风情,又有北方的豪放和粗犷。
在60年代,浙江筝派古筝指法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技法体系,包括执弦、弹击、滑拨、揉挝等多种技巧,使得演奏更加丰富多彩。
通过对60年代浙江筝派古筝指法的起源、特点、演变过程以及对今日古筝演奏的影响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筝音乐的发展历程,同时也有助于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音乐文化遗产。
【请继续下一个目录的内容输出。
】1.2 目的和意义浙江筝派古筝指法在20世纪60年代的演变是中国古筝音乐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的发展对于古筝演奏技巧的提升和音乐创作的丰富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60年代浙江筝派古筝指法的研究和总结,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筝演奏技术的演变过程,探讨古筝音乐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本文还将探讨60年代浙江筝派古筝指法的重要性,解释其对古筝音乐发展的意义,展望未来古筝音乐的发展方向。
这有助于促进古筝音乐的传承与创新,推动古筝艺术在当代的发展,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做出贡献。
2. 正文2.1 浙江筝派古筝指法的起源浙江筝派古筝指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古时的筝曲曲调优美,音韵悠扬,但演奏技巧还并不十分独特。
直到20世纪60年代,浙江地区的古筝演奏家们开始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探索,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浙江筝派古筝指法。
浙江筝派古筝指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当时古筝演奏家们的共同努力和创新。
他们在吸收传统技巧的基础上,融合了地方民间音乐元素,创造出了更具浙江地域特色的古筝指法。
这种指法强调了对音色的细腻把握和对曲调的准确表达,使得演奏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古筝浙江流派的音乐风格和演奏特点
097古筝是我国传统的民俗乐器,早在战国时期流传于秦地,到目前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古筝发展历史中,艺术家的音乐风格不同,筝乐不断形成了对应的流派。
现如今,古筝的传统流派主要分为南北两大派别、五个派系,浙江流派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派。
一、古筝浙江流派的形成和发展在浙江、江苏等地最早盛行浙江筝,业内人士又将浙江筝称为杭筝、武林筝。
浙江筝派和“杭州滩簧”说唱音乐及江南丝竹音乐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古筝早期的地位较低,主要以伴奏的角色出现在观众的面前。
自20世纪20年代,浙江杭州成立了国乐研究社,浙江流派的筝乐演奏搬上了正式舞台。
自20世纪50年代,在上海音乐学院从事古筝教学工作的王巽之老师将浙江流派古筝筝乐的音乐风格、演奏方法以及优秀曲谱进行综合整理,带领并培养了众多优秀古筝学习者,提升了浙江流派古筝的地位。
就浙江流派古筝的音乐风格和演奏特点来说,浙江筝曲的节奏旋律有三大特点:其一,乐曲大多都是三段曲式结构,即慢板、中板、快板;其二,乐曲主要以“四点”技法为主,旋律上多出现八度、三度的跳跃;其三,乐曲音色明朗,节奏活泼明快,时常出现切分节奏。
浙江流派的筝曲演奏特点主要表现在右手、左手弹奏方面。
其中,右手弹奏的技巧包括点指、摇指、快弹夹等,将快速托、抹技法相结合。
而左手弹奏技巧主要包括点音、提弦、快速点滑等,将左手弹奏的吟、揉、按、滑等小幅度动作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
二、古筝浙江流派的演奏要求(一)具有良好的乐感和节奏感要实现浙江流派古筝筝乐的长期发展,弘扬浙江流派的古筝艺术,保持浙江流派的古筝筝乐在当下的地位,浙江流派的古筝演奏者就应该明确推动古筝艺术发展的因素,明确筝乐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前提。
对于古筝演奏者来说,音乐乐感和节奏感是演奏的基本音乐素养。
一般来说,浙江流派的筝乐曲目都具有一定的情感,而在曲目的欣赏和鉴赏过程中,古筝演奏者需要根据曲目将自身的情感投入古筝演奏中,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浙江流派古筝演奏的质量及其有效性,另一方面情感的投入能够逐渐丰富古筝演奏者的精神生活,不断发展浙江流派古筝艺术。
浙江筝派的艺术特征及演奏特点分析 ——以《银河碧波》为例
浙江筝派的艺术特征及演奏特点分析——以《银河碧波》为例作者:陆媛媛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9期陆媛媛(南通大学,江苏南通 226001)摘要:本文以古筝曲《银河碧波》为例,通过对其演奏特点的分析研究,来探析浙江古筝流派的艺术特征及其共性的演奏特点。
关键词:古筝;浙江筝派;银河碧波中图分类号:J63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1)09-0222-02筝,是民族乐器中的瑰宝,雅俗共赏的奇葩,它源于秦而盛于唐,已有近3000年的历史。
它以清丽柔和优美悦耳的音色,清韵迷人丰采多姿的表现,赢得了海内外的众多知音。
在它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外观构造和技法,都有了很大的改革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和演奏体系。
浙江筝派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成为中国诸多古筝流派中较为重要的流派之一。
一、浙江筝派的艺术特征浙江筝曲和江南丝竹有着密切的联系,曲目有许多是相同的。
江南丝竹明朗、细腻、绮丽、幽雅,在浙江筝曲中,像《云庆》、《四合如意》等比较多地保留了江南丝竹音乐早期的形态,有清香的泥土气息,“四点”手法的运用也不少,它以明朗的音色和轻快的节奏,速写了一幅幅江南水乡的民俗画。
浙江筝曲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些优秀的传统古曲,乐曲以移植琵琶曲为多,如《月儿高》、《将军令》、《海青拿天鹅》等等,“凡十三套,无一不能”。
这些乐曲所表现的题材范围比较广,演奏手法和技巧也比较丰富,像双手抓筝的技巧,在1814年荣斋所编的《弦索十三套》中,已记录了双手抓筝的手法,浙江筝名家王巽之先生和前辈蒋荫桩先生,在20年代使用过这一手法。
浙江筝以“弦索十三套曲”和“江南丝竹”“杭滩”为源,故曲目的板数已突破了68板的体系。
乐曲也由单一的乐思发展到复杂的乐曲结构。
在演奏风格上,一般节律都比较明快、流畅、秀丽。
同时,又由于浙江筝所表现的题材内容比较广,手法比较丰富,因而在风格表现上并未完全单一化。
20世纪60年代浙江筝派古筝指法的演变
20世纪60年代浙江筝派古筝指法的演变20世纪60年代是中国古筝乐坛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浙江筝派古筝指法演变的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浙江筝派古筝指法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创新,为古筝演奏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和挑战。
本文将对20世纪60年代浙江筝派古筝指法的演变进行详细介绍,并探讨其对古筝艺术的影响。
20世纪60年代初期,浙江筝派古筝指法以“开放、创新、探索”的精神,积极探索古筝演奏的新路子。
在此期间,古筝演奏家们开始尝试将西方音乐元素融入古筝演奏中,例如使用和声、对位法等技巧,这些新的技术手段为古筝演奏带来了更为丰富的表现力和演绎方式。
浙江筝派古筝指法在60年代也经历了对传统技巧的重新思考和改良。
传统的古筝指法多以扫弦、撩弦、揉弦为主,而在60年代,演奏家们开始尝试新的指法技巧,比如直指弦、锁弦等手法,这些新的指法技巧为古筝演奏增添了更多的表现手段和表现形式,使古筝音乐更为多样化和富有活力。
60年代也是浙江筝派古筝指法在乐曲演奏方面有了新的突破。
传统的古筝音乐注重乐曲的表达和传统曲目的演绎,在60年代,浙江筝派古筝演奏家们开始尝试演奏一些新的曲目和新的音乐形式,不断拓展古筝音乐的领域和内容,并在演奏技巧上进行创新和提高,使古筝演奏更为多样化和富有创意。
在这个时期,浙江筝派古筝指法经历了技术革新和理念更新,从指法技巧、曲目演奏到音乐形式,都呈现出更为多元化和丰富化的趋势。
古筝演奏家们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突破,为古筝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和魅力。
20世纪60年代是浙江筝派古筝指法演变的关键时期,是古筝演奏技术和表现形式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这个时期,浙江筝派古筝指法不仅在技术上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更重要的是在音乐思想和音乐理念上得到了更新和提升,为古筝音乐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今天的浙江筝派古筝指法已经不再是60年代初期的那种传统形式,而是一种充满创新和活力的古筝演奏技术和风格。
它融合了传统技法和现代表现手法,使古筝演奏更加丰富多彩,更具个性化和表现力,成为了古筝乐坛的一大特色。
浅析浙江筝派的演奏技巧r——以《将军令》为例
浅析浙江筝派的演奏技巧r——以《将军令》为例卜晋雯【摘要】《将军令》这首著名的古筝独奏曲,最早可以追溯到清荣斋所汇编的《弦索备考》,该曲被其中的"弦索十三套"收录,后又经过浙派筝曲的著名演奏家王巽之的精彩改编,最终使其成为筝曲中的典范之作.笔者首先即从该曲的溯源入手进行研究,然后又认真分析了其巧妙的结构组成,接下来细致地分析和讲解了该曲在演奏中惯用的一些手法和技巧:"摇指""快速点弦""快四点""点奏"和"抓弦".为了使乐曲的演奏效果达到预期目的,在该曲的演奏过程中根据情感的表达和演奏的实际需要,在对传统的优秀演奏方法进行传承的同时,又结合时代特色大胆创新,别出心裁地采用一些演奏技巧和方法,这样不仅使古筝的音乐表现力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同时也对现代古筝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效可行的指导.【期刊名称】《音乐时空》【年(卷),期】2017(000)017【总页数】2页(P16-17)【关键词】浙江筝派;《将军令》;演奏技巧【作者】卜晋雯【作者单位】安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632.32浙江筝派在在弹奏形式上清丽秀美,倾向于婉约素雅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主旋律和音乐韵味比较和谐。
为此,本文根据自己所学并结合具体曲目进行分析,现总结杭筝共有三个突出特征是其它筝派所不具备的:第一,杭筝在弹奏技巧上与其它筝派最明显的差别在于左手的伴奏相对更繁杂,多以旋律编配和声为主,其常用的弹奏技巧包括点指、快四点等;第二,以音响作为切入点加以创新,在音响上提供了启发,为了新古筝曲的创作上拓展了新的想法,开拓了全新的创作方法。
(一)历史文化的原因杭州一直以来享誉盛名,其地处沿海,在古时陆路交通极为不便的时代,其凭借沿海地域的优势,交通相对其它地区更加便捷。
这样的环境奠定了当地文化和艺术发展的基石,所以这一地域在古时就有开放的市井文化。
浅析浙江筝曲之技法与演奏风格r——以《将军令》为例
浅析浙江筝曲之技法与演奏风格r——以《将军令》为例邹宜宁【摘要】浙江筝派在我国的流派之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影响.浙江筝主要流行于杭州地区,现在广泛分布于浙江、江苏一代.浙江筝曲以淡雅、含蓄、明快、清秀的风格著称,《将军令》这一乐曲在创作技法与演奏风格上就充分展现了浙江筝曲的演奏风格.【期刊名称】《黄河之声》【年(卷),期】2017(000)021【总页数】2页(P119-120)【关键词】浙江筝曲;技法;演奏;风格;《将军令》【作者】邹宜宁【作者单位】三峡大学艺术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正文语种】中文浙江筝派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包括地理历史原因、风格与特点、演奏技法及代表人物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各种原因等。
本文以《将军令》为例来进行探讨分析。
筝在我国的弹拨乐器之中是最有历史性的其中一个,它在先秦时期就开始流行于民间。
根据研究,春秋时期,筝已在中国广泛传播。
在晚唐五代时期杭州成为一个有名的文化城市,到南宋时期,那时的皇宫后庭和民间的筝已在杭州传播广泛。
在建国后,浙江筝派通过各方专业人士的研究及传播在各方面都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与创新,其中王巽之先生的贡献最为突出。
在古代,传统筝原来只有十五、十六根弦,直到20世纪60年代,在王巽之先生与徐振高先生、戴闯先生共同努力的改良下,最终非常不易的开发出了s型的改良筝,改良后的筝琴弦的数量增加到21弦。
这款筝相比传统筝不但增加了琴弦的数量,加大了共鸣箱,使音域的范围更加广泛,而且美化了古筝的样式。
演奏者用该筝既能奏出《高山流水》的优美娴雅、《月儿高》的轻柔雅静,又能奏出《寒鸦戏水》的画情诗意或《战台风》的气吞山河。
使其适合演奏曲目风格更加多样化。
在演变的过程中保留原有特色,在之前的曲目中有所创新,也象征着浙江筝派无论是从筝的品种,还是曲目的多样都更加的丰富,扩展出了越来越多的新领域,也从侧面显示出,我国浙江筝派发展的美好前景。
本文主要通过对浙江筝派的研究,浅谈浙江筝派的技法以及演奏的风格。
20世纪60年代浙江筝派古筝指法的演变
20世纪60年代浙江筝派古筝指法的演变20世纪60年代是中国古筝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浙江筝派古筝指法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为中国古筝指法的演变历史留下了重要的一笔。
在这个时期,一些著名的古筝演奏家们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创造出了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古筝指法,使得传统的古筝演奏技术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本文将对20世纪60年代浙江筝派古筝指法的演变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浙江筝派古筝的背景和特点。
浙江筝派古筝是中国古筝的主要流派之一,其源自浙江地区,因此得名。
浙江筝派古筝的特点是音色纯净、轻盈、婉转,演奏时注重音韵和情感的表达,非常注重古筝的演奏技巧和艺术表现。
浙江筝派的古筝演奏家们以其细腻的演奏技法和感人的音乐表达享誉中外,成为了中国古筝乐坛的重要代表。
20世纪60年代,正值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时期,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古筝演奏家们也开始积极探索古筝演奏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希望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音乐的需求。
正是在这个时期,浙江筝派的一些杰出的古筝演奏家们开始了他们的尝试和创新,为浙江筝派古筝指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我们不得不提到浙江筝派的著名古筝演奏家姚明莹。
姚明莹是浙江筝派古筝的代表人物之一,她在古筝演奏技术上的创新和突破对浙江筝派古筝指法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姚明莹在60年代开始尝试使用新的指法,注重手指的柔韧性和灵活性,使得古筝演奏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柔性。
她在古筝演奏中加入了更多的滚弦和抹弦的技巧,使得古筝音乐更加丰富多彩。
她还尝试使用不同的手指力度和幅度,使得音乐的节奏更加流畅,更具有动感。
姚明莹的创新古筝指法深受浙江筝派的一些年轻的古筝演奏家的认可和推崇,并且逐渐成为了浙江筝派古筝指法的主流。
在这个时期,浙江筝派的古筝演奏家们还通过与其他地区古筝演奏家的交流和合作,学习和吸收了其他地区的古筝演奏技术和风格,使得浙江筝派古筝指法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古筝浙江派的演奏风格及特点
古筝浙江派的演奏风格及特点古筝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乐器,被誉为“东方之魂”,在演奏风格上有多个不同的流派,其中浙江派是其中之一、浙江派古筝演奏风格独具特色,具有独特的音乐韵味和表现力,受到了广大古筝爱好者的喜爱和推崇。
浙江派古筝演奏风格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流畅婉转的演奏技巧:浙江派古筝注重演奏的流畅与婉转,强调音乐的连贯性和表现力。
演奏时,演奏者常采用细腻的指法和柔和的力度,使音符之间自然地过渡,音乐旋律呈现出一种流畅而优美的感觉。
2.典雅高贵的音乐气质:浙江派古筝音乐具有典雅高贵的气质,表现出一种深沉内敛的美感。
演奏时,演奏者常注重表现音乐的内涵和情感,通过音色的把控和情绪的表达,使音乐更具韵味和感染力。
3.勾勒清晰的音乐轮廓:浙江派古筝演奏注重音乐轮廓的清晰勾勒,强调音乐的结构和层次。
演奏者在演奏时,通常会准确地把握每个音符的音准和时值,保持音乐的节奏感和层次感,使整个曲目的结构清晰明了。
4.细腻动人的音色表现:浙江派古筝演奏在音色表现上十分注重细腻和动人。
演奏者通过细心调节手指的力度和位置,使每个音符的音色变化丰富多样,表现出音乐的情感和内涵,打动人心。
5.高难度的技术要求:浙江派古筝演奏技巧要求较高,演奏者需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演奏经验。
在演奏曲目时,常常包含复杂的音乐结构和技术要求,考验演奏者的技术水平和表现能力。
总的来说,浙江派古筝演奏风格具有流畅婉转、典雅高贵、音乐轮廓清晰、音色表现细腻动人和技术要求高难度等特点。
演奏者在演奏时需要注重音乐的表现力和情感表达,通过细致的演奏技巧和丰富的音乐感悟,展现出古筝音乐的独特魅力和韵味。
浙江派古筝演奏风格不仅体现了华夏民族音乐的传统魅力,也展现了古筝音乐的现代魅力,深受广大乐迷的喜爱和推崇。
浅谈浙江古筝的特点及风格
浅谈浙江古筝的特点及风格内容提要:浅谈浙派古筝的起源,摇指,特别是长摇的基本特点及应用,浙派古筝的一些表现手段、风格。
关键词:长摇、戏剧性、抒情性、艺术风格浙派古筝起自浙江杭州,盛于上海,传遍全国,是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中国古筝流派。
因杭州是一个具有弹筝历史传统的城市。
据《白居易集》记载:唐代白居易在杭州任太守时,有一名随身歌伎,名谢好,善弹筝歌唱,而诗人本身也常以弹筝自娱。
唐末五代时杭州已成为文化名城。
南宋都城。
临安,即今杭州,宫廷和民间的筝已在杭州广泛流传。
筝曲曲目《会群仙》等都被记录在南宋周密所辑的《武林旧事》一书中。
至明代开始,筝已在各种丝竹乐曲、套曲中被广泛的运用。
特别是曾经盛传的杭州滩簧说唱音乐中,筝也是主要的伴奏乐器。
二十年代,杭州出现的国乐研究生,除经常演奏江南民间的丝竹乐外,还演奏弦索十三套等大曲,所用弹拔乐器有三弦、琵琶、扬琴,等等。
今天的浙江筝曲就是由杭州滩簧、江南丝竹乐、弦索十三套等演变而来。
建国后,浙江筝得到空前的发展,其中浙江筝派主要传人王巽之先生的贡献最为突出,这就是浙江筝为什么得以广泛流传与发展的背景。
一、主要演奏技法特点有1、摇指。
浙江筝派的“摇指”是区别与其它筝派的一根弦“摇指(长摇),具有使原来只靠手指弹拔的一个个断音变成一片连音的功能,即右拇指在一根弦上较长时间的托劈。
如筝曲《将军令》开始部分,用大段快速,均匀、细密而有力的摇指技巧演奏,出首饱满、结实,音头带有爆发力,并且重音清楚,在左右手轻重、快慢配合下,使人感觉到好似号角轰鸣的吹打声,使音乐故事在绘声绘色中展开,由于浙派筝运用的是长摇这一特技,使激愤、抒展的情绪毕尽于古筝中,这种音乐更能激起人们的共鸣。
如筝曲《霸王卸甲》既描定霸王的失败,又刻画他威武不屈,此曲调虽然低沉,却隐藏着一种悲壮的力量。
“楚歌”、“别姬”为全曲高潮。
“楚歌”的声声悲切,凄凉就是通过隐隐约约的持续长篇“摇指”技巧来表现的。
至五十年代起,“摇指”手法的成功运用,已经作为浙江筝派的特定演技而区别于其他流派。
浅析浙江筝曲之技法与演奏风格——以《将军令》为例
浅析浙江筝曲之技法与演奏风格——以《将军令》为例浅析浙江筝曲之技法与演奏风格——以《将军令》为例浙江筝曲是中国民族音乐中的一种重要流派,其演奏技法与风格独具特色,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艺术魅力。
本文以《将军令》为例,对浙江筝曲的技法与演奏风格进行浅析。
一、筝曲基本技法浙江筝曲的基本技法有六大系列:指法、笔法、速度、音符演奏、技巧、韵律。
其中,指法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系列,也是筝曲演奏中最具有挑战性的部分。
筝曲演奏者需要用手指轻而有力地扣动筝弦,以产生清晰而富有感染力的音响效果。
指法的好坏决定了筝曲演奏的纯熟程度和音乐表现力的高低。
笔法是指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的按弦顺序和力度掌握,也是筝曲演奏中不可或缺的技法之一。
速度则与曲目的表现力和气氛密切相关,演奏者需要在准确掌握曲调的基础上,凭借自身的感性把握,运用适当的速度和加强或减轻演奏的力度来传递曲目的情感。
音符演奏是指筝曲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对各类音符的掌握,包括音程、音量、音色和音质等方面。
技巧则是筝曲演奏中的一些特殊技法,如层叠、跳弦、急转弯等。
韵律则是指筝曲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对曲子节奏感和韵律的掌握,体现了筝曲演奏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二、《将军令》的演奏风格《将军令》是浙江筝曲中最为著名的代表作之一,曲调优美、深情浓郁,具有浓郁的古典风韵和高贵的气息。
该曲高潮部分的演奏极具变化和波动性,随着情感的推进,音乐旋律也越来越激烈和激动人心。
在演奏《将军令》中,筝曲演奏者需要熟练掌握指法,拥有强健的手腕和灵敏的手指,才能演绎出该曲中各种不同的音响效果。
此外,演奏者从节奏感上对曲子进行了概括和理解,通过强弱相间的按弦,形成了清晰、有力而优美的旋律,使得《将军令》在听众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结语总体来看,浙江筝曲的演奏技法和风格具有独特的特征和价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军令》作为浙江筝曲中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筝曲演奏者高超的技艺和高尚的艺术追求,令听众们倍感惊叹。
20世纪60年代浙江筝派古筝指法的演变
20世纪60年代浙江筝派古筝指法的演变20世纪60年代是中国古筝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也是浙江筝派古筝指法经历演变的阶段之一。
在这一时期,浙江筝派古筝指法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创新,为古筝演奏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本文将从浙江筝派古筝指法的传统基础、演变的历程以及对古筝演奏技术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浙江筝派古筝指法的传统基础浙江筝派古筝指法的传统基础可以追溯到宋代的古筝演奏技术,当时杭州地区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古筝演奏技法。
这些传统技法包括了古筝的基本演奏姿势、手指的运用方法、音程的控制和转换等,为后来浙江筝派古筝指法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明清时期的古筝演奏技术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形成了中国南方独有的古筝演奏风格。
浙江筝派古筝指法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包括了指法的灵活多变、音色的细腻柔和等。
在这一时期,古筝演奏家们对古筝指法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尝试。
他们从传统的古筝演奏技术出发,结合西方音乐理论和技术,尝试运用新的手法和技巧,打破古筝演奏的传统边界,为浙江筝派古筝指法的演变带来了新的动力。
古筝演奏家林玉英对古筝指法的改革尤为重要。
她在传统的浙江筝派古筝指法基础上,融合了西方音乐的技巧,创造了新的古筝演奏方式。
她在演奏时采用了更为细腻的手法和更为丰富的演奏技巧,使得古筝的音色更为饱满,演奏更为生动。
古筝演奏家顾嘉德也对古筝指法进行了探索和创新。
他提出了古筝演奏“变化而不失本色”的观念,通过探索古筝演奏的音韵特点,发展了各种不同的指法技巧和演奏风格,为浙江筝派古筝指法的多样化创造了条件。
三、对古筝演奏技术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浙江筝派古筝指法的演变对古筝演奏技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筝演奏技术的多样化得到了加强,古筝演奏家们在演奏过程中不再受制于传统的古筝指法,而是可以根据曲目的需要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指法技巧和演奏方法。
古筝演奏的表现力也得到了提高。
由于新的古筝指法技巧的引入,使得古筝演奏家们可以更为自由地在演奏中表现情感,音乐的表现力得到了更大的发挥。
20世纪60年代浙江筝派古筝指法的演变
20世纪60年代浙江筝派古筝指法的演变●陈崇尚[摘要]古筝,春秋战国时期流行于秦地,故称为秦筝。
古筝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形成中国现今古筝的九大流派。
以《战台风》《将军令》为例,着重论述20世纪60年代浙江筝派古筝指法的演变,通过古筝形制的改良、传统技法和创新技法的对比、乐曲之间的对比来说明浙江筝派指法的演变对后世古筝音乐创作的影响,以及对以后古筝界的发展有哪些推动作用,希望通过论述,能对今后人们学习浙江筝派古筝音乐有所助益。
[关键词]古筝形制改良;浙江筝派;指法演变;《战台风》;《将军令》作者简介:陈崇尚,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
一、古筝历史发展简述古筝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乐器,关于古筝最早的记载见于《史记·李斯列传》的《谏逐客书》:“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
”说明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有筝的出现。
根据后汉刘熙《释名》筝条所说:“施弦高急,筝筝然也。
”可以推断古筝的名字是以音响效果命名的。
这些材料说明了古筝的历史源流和出处。
早在唐宋年间,古筝就在江浙地区流行,从一些古诗词中我们可以发现其身影。
古筝后来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直至20世纪末期,逐渐形成了中国古筝的九大流派———陕西筝派、河南筝派、山东筝派、潮州筝派、客家筝派、浙江筝派、福建倻筝派、朝鲜筝(伽琴)、蒙古筝(雅托噶)。
曹正先生引用毛主席诗词“茫茫九派流中国”来比喻中国古筝流派繁多的局面。
每个古筝流派都有其特有的演奏方式、音乐风格特征和代表曲目,如河南筝派的《上楼》《陈杏元落院》、山东筝派的《凤翔歌》《四段锦》、客家筝派的《蕉窗夜雨》《出水莲》等。
每个流派的音乐特色都与本地传统的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文化息息相关。
二、浙江筝派音乐风格及古筝形制改良浙江筝派又称武林筝派,流行于浙江、江苏地区。
浙江筝派在杭州滩簧音乐、杭帮丝竹音乐和江南丝竹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浙江筝派的音乐风格与杭滩音乐和杭帮丝竹乐是一脉相承的关系,这与当地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的风格是紧密联系的。
浙江筝派的演奏技法及其音乐风格(修改)
浙江筝派的演奏技法及其音乐风格(修改)目录摘要1.浙江筝曲的音乐风格特点及其形成原因1.1历史文化的原因 1.2地域文化的原因 1.3代表人物的个人原因2.浙江筝派特有指法及其在曲中的作用2.1摇指及其在曲中的作用 2.2快四点及其在曲中的作用3.名曲欣赏结论参考文献浙江筝派的演奏技法及其音乐风格摘要:筝是我国特有,古老且重要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
它的音色醇美,音域宽广并有着丰富的演奏技巧,在表演上极具张力。
古筝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传播与发展过程中也因地域差异而形成了南北不同筝派共九种。
其中浙江筝派是重要的派系之一。
浙江筝又称武林筝,杭筝。
流行于江苏,浙江一带,和说唱音乐“杭州滩簧”及江南丝竹乐有着密切的关系。
浙江派筝曲有文曲和武曲之分。
文曲多典雅文静,厚重古朴; 武曲则奔放华丽,气势磅礴。
在浙江筝曲中,快四点,双八度,长摇等是常用的演奏技法,它们的恰当使用形成了浙江筝曲独特的音乐风格。
本文通过浙江筝曲的音乐风格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浙江筝派特有指法及其在曲中的作用、名曲欣赏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旨在探讨浙江筝派的演奏技法及其音乐风格。
关键词:浙江筝派;自身感受;演奏技法;音乐风格1.浙江筝曲的音乐风格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浙江筝派在演奏风格上清丽秀美,长于含蓄淡雅的艺术表现,其旋律音韵和谐。
文曲多典雅文静,厚重古朴; 武曲则奔放华丽,气势磅礴。
与其它筝艺流派相比较,浙江筝派的主要音乐风格特点是:(1)部分曲目突破了古筝传统的严格的五声音阶的调弦定音和演奏中“移柱转调”。
如:《海青拿鹤》。
这为新筝曲的创作,打开了新的思路,在音响上提供了启示。
(2)由于乐器形制的改革、弦制的改变、音域的扩展、甲片的稳定、技法的丰富等因素的形成,音乐的表现幅度也增强了。
(3)主要通过快四点,快夹弹,点指,快速点弦,提弦,左手由单纯伴奏及为旋律配和声,发展为复杂的节奏型及复调。
一个流派承传在某一个地区,是经过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复杂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因素中,经过孕育、生长、开花、结果全过程,由渐变、突变、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摘要1.浙江筝曲的音乐风格特点及其形成原因1.1历史文化的原因1.2地域文化的原因1.3代表人物的个人原因2.浙江筝派特有指法及其在曲中的作用2.1摇指及其在曲中的作用2.2快四点及其在曲中的作用3.名曲欣赏结论参考文献浙江筝派的演奏技法及其音乐风格摘要:筝是我国特有,古老且重要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
它的音色醇美,音域宽广并有着丰富的演奏技巧,在表演上极具张力。
古筝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传播与发展过程中也因地域差异而形成了南北不同筝派共九种。
其中浙江筝派是重要的派系之一。
浙江筝又称武林筝,杭筝。
流行于江苏,浙江一带,和说唱音乐“杭州滩簧”及江南丝竹乐有着密切的关系。
浙江派筝曲有文曲和武曲之分。
文曲多典雅文静,厚重古朴; 武曲则奔放华丽,气势磅礴。
在浙江筝曲中,快四点,双八度,长摇等是常用的演奏技法,它们的恰当使用形成了浙江筝曲独特的音乐风格。
本文通过浙江筝曲的音乐风格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浙江筝派特有指法及其在曲中的作用、名曲欣赏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旨在探讨浙江筝派的演奏技法及其音乐风格。
关键词:浙江筝派;自身感受;演奏技法;音乐风格1.浙江筝曲的音乐风格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浙江筝派在演奏风格上清丽秀美,长于含蓄淡雅的艺术表现,其旋律音韵和谐。
文曲多典雅文静,厚重古朴; 武曲则奔放华丽,气势磅礴。
与其它筝艺流派相比较,浙江筝派的主要音乐风格特点是:(1)部分曲目突破了古筝传统的严格的五声音阶的调弦定音和演奏中“移柱转调”。
如:《海青拿鹤》。
这为新筝曲的创作,打开了新的思路,在音响上提供了启示。
(2)由于乐器形制的改革、弦制的改变、音域的扩展、甲片的稳定、技法的丰富等因素的形成,音乐的表现幅度也增强了。
(3)主要通过快四点,快夹弹,点指,快速点弦,提弦,左手由单纯伴奏及为旋律配和声,发展为复杂的节奏型及复调。
一个流派承传在某一个地区,是经过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复杂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因素中,经过孕育、生长、开花、结果全过程,由渐变、突变、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形成浙江筝曲所有的这种特殊音乐风格,总体来说能归纳为三个原因。
1.1历史文化的原因富庶的江南苏杭,是我国封建社会城市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七八百年前的南宋时期曾为都城。
加之地处华东沿海,交通的便利,商业集市的繁华,形成市井文化的开放意识,成为近现代以上海为代表的“南派”都市文化的一个重要支系。
在这种文化土壤和社会环境中保存和发展起来的浙江筝曲,不可能不受到求新求变社会时尚的影响。
于是,浙江武林筝曲与主要流传于农村和城镇的河南、山东等地域的筝曲在音调、句式、风格、意蕴等方面便有所不同。
1.2地域文化的原因我国的代表性筝派河南筝派、山东筝派、浙江筝派、潮州筝派、客家筝派的艺术风格都受其所在地域的戏曲音乐、民间音乐影响很深。
以河南、山东、浙江三派为例,它们的母体音乐分别是河南曲子、山东琴书、杭州滩簧(及江南丝竹),它们的曲调分别与各自地区的民间音乐音调有密切的关系。
这三个地区的民间音乐分属中原、齐鲁、吴越三个不同的文化区。
在地理位置、地貌、气候、生产生活方式、交通、历史文化传统、民族、宗教、语言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音乐风格和气质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其中,河南、山东两省的地理位置毗邻,同属北方语系,加之黄河连贯,所以河南筝曲与山东筝曲在结构和风格上较为接近,而它们与浙江筝曲之间的差别就比较明显。
1.3代表人物的个人原因作为近现代浙江筝派主要传承人的王巽之先生,出身于城市知识分子家庭,自幼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四处寻师访友学习民族乐器演奏,尤擅演奏古筝、三弦、洞箫,解放前即在杭州和上海国乐界极赋盛名。
他还曾在旧政府财界和商界任职,交游甚广,眼界开阔。
1956年被聘为上海音乐学院(当时称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古筝和三弦专业教师后,又注重借鉴、吸收其它乐器和不同筝乐流派的演奏技法。
因此,经他移植、整理、改编的筝曲,在结构形式和表现技巧等方面,相对于其它流派民间筝曲而言,便有了较大的拓展,含有一定的创作成分。
王巽之本人文化层次较高,在筝艺上更注重修养和创新,他对古曲进行研究,由单一的乐曲发展到复杂的乐曲,突破了六十八板的体系,在把握筝曲之魂的同时发挥个人特点,在意境的表达、情操的陶冶、技法的灵活运用等各方面都走出了新天地。
2.浙江筝派特有指法及其在曲中的作用2.1摇指及其在曲中的作用浙江筝派的“摇指”,即右姆指在一根弦上较长时间地快速托劈演奏。
摇指的具体方法是把右手小指支撑在前岳山处,食指侧面顶住大指弹片,以小指为轴心,手腕转动带动手指快速连续劈托形成的大指摇。
五十年代末,王巽之先生为使筝曲《将军令》能具备合奏的特有气势,并受琵琶轮指的启发,首创在一根弦“摇指”(长摇)的这一特技,取得较好的效果。
20世纪50年代起,“摇指”手法的成功应用,使它已作为浙江筝派的特色演技而区别于其他流派。
如今“摇指”手法已成为我国古筝演奏常采用的演奏技法。
传统古筝曲《月儿高》是一首文曲,同时在现代被王中山老师改写成琵琶与古筝合奏版本。
风格淡雅、朦胧,写尽了月色皎洁迷离。
它描写了月亮从海上升起直到西山沉没这一过程中的种种景色和意韵。
这里有浩瀚的海涛,也有涓涓的细流;有幽静的庭院,也有广阔的田野;有如洗的碧空,点点的繁星,也有奔流的江河,清凉的风露;既有对现实世界的精致描写,又有对月中世界的绮丽想象。
整个画面银光灼灼,诗意朦胧,令人迷醉。
全曲华丽缠绵,表现出摇指的绵长细密。
由于“摇指”具有使原来只靠手指弹拨的一个个断音变成一片连音的功能,使抒展的情绪毕尽于古筝音乐之中,使得《月儿高》这首乐曲更能激起人们的共鸣。
《月儿高》的乐曲是鲜明如画的,从而抒发了作者那种久久凝视夜空时所感受到的宇宙悍然君临的气势,就在这乐声的应和之间跃然而出了。
2.2快四点及其在曲中的作用快四点这种技法在其他流派的筝乐中也有所采用,但不像浙江筝用得这么突出,明显地形成了一种演奏的特点,并有了专称。
快四点是勾、托、抹指法派生出来的一种组合技法,即由勾托、抹托指序组成的四点技法,这种技法的特点是速度快,弹奏时强调中指的演奏力度,特别适宜节奏明快、活泼、旋律流畅的乐段,快四点技法的出现同浙派筝的源流有密切的关系。
浙江筝曲和过去流行的一种说唱音乐“杭州滩簧”有深厚的血缘关系,杭州滩簧有慢板、快板和烈板三种基本唱腔,筝作为伴奏乐器在其中加花伴奏,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四点”演奏手法。
浙派筝传统曲目风格淡雅清丽,音乐典雅含蓄,旋律流畅优美,在演奏技法上不太强调左手的“以韵补声”,而特别注意右手的清弹,右手“快四点”是其最具代表性的演奏技法之一。
这种技法常常和快夹弹结合起来运用。
在演奏时除有速度快的特点外,还在乐曲中使用次数较多,能使旋律线条更加清晰,犹如珠落玉盘。
快四点技法在实际运用中经常与其他的技法结合使用,发展出许多新的表现形式。
如王昌元创作并演奏的筝曲《战台风》中,高潮段落在表现码头工人与台风顽强搏斗并连夜奋战的激烈场景时,运用快四点、密摇等传统技法,并创造性地使用双抹、扫摇等新技法,使紧张强烈的音响效果逐层递进,最后推向乐曲高潮。
曲作者在传统四点指法的基础上创出扫摇四点奏法,把快四点的演奏技术推上了新的台阶。
在练习这首《战台风》时,技巧要点是手指干净利落,触到琴弦立即离开,不可有杂音,手掌重心向下,第一关节快速勾弦后立即放松,要有力度和弹性,音色饱满。
又如传统曲目《将军令》。
此曲原是一首广为流传的器乐合奏曲(在明清时期就已经流行),其合奏曲谱最早见于1814年荣斋所编的《弦索十三套》即《弦索备考》一书中。
此曲旋律与琵琶名家华秋苹先生琵琶谱《将军令》基本相同。
1935年,杭州国乐研究社用铅字印制过合奏曲谱中的筝分谱,从此曲谱中可明显看出“双手抓筝”手法早已经被运用。
浙江筝派名家王巽之先生依据合奏曲移植改编了此曲(1957年,《将军令》一曲的工尺谱被译成五线谱,1958年至1961年间,《将军令》被重新定谱,左右手演奏技法都比过去要丰富的多)。
《将军令》是浙江筝派的代表性曲目之一,是一首壮怀激烈的独奏作品,描绘了“军情急,军令至,将军点兵赴疆场,金戈铁马军威壮”的古代战争情景的传统作品。
该曲是一首左右手密切配合演奏的作品,音调激烈雄劲,跌宕起伏,气势恢宏,风格华丽。
乐曲分为雄壮鼓角、将军发令、兵队疾进、沙场鏖战与得胜回营五个部分。
演奏中左手的肉音音色醇厚,恰如雄壮鼓角;右手摇指与左手大撮组合刻画了兵队疾进、准备迎战的场面,等等,是一首武曲。
在练习传统曲目《将军令》时,一开始就用右手密集的强有力的长摇旋律与左手十六分音符的快四点技法的配合,弹奏出古代将士威风凛凛的气势和雄壮有力的号角声,渲染军情紧急的气氛。
3名曲欣赏《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
”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以表达一种知音难觅的情怀,《高山流水》蕴涵天地之浩远、山水之灵韵,诚可谓中国古乐主题表现的最高境界。
《高山流水》是中国传统器乐曲中较具代表性的作品,首创了双八度演奏技巧,演奏时,需要依靠大臂的力量将手掌重心下移,所弹出的音色应该沉稳厚重,给人山的辽阔,雄伟之感。
描写流水段时,作者用强弱来表现了水流的或湍急或徐缓,给人以宁静祥和之感。
弹奏《高山流水》,首先情感要投入,要具有想象力。
从对乐曲本身的理解出发,到对大自然的热爱;从对大自然的热爱,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崇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借曲抒情,以曲言志。
要带着这种情感,去处理作品,完成作品,让一个个带着情感的音符,从心底滚动而出。
正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中国,山和水自古以来就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象征。
时至今日,当西方文化正在一点点地侵蚀古老东方文明的时候,当现代社会中所继承下来的传统几乎荡然无存的时候,当我们言必称美国的时候,一曲《高山流水》还可以让我们回想起那古老的传说,让我们感受到一丝超然的思想境界,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震撼力量。
浙江筝曲有清香的泥土气息,它以明朗的音色和轻快的节奏,速写了一幅幅江南水乡的民俗画。
演奏者在演奏筝曲时应注意发挥个人特点,不仅仅为了表达自身的灵活技法,最重要的是表达出对意境的感悟,来达到一种与筝曲的情感融合,更能在这种融合中体现出只属于自己的独特诠释。
结论:通过本文的研究,结合自身在演奏筝曲时的各种心得和感受发现,浙江筝派演奏手法和技巧丰富,浙江筝曲所表现的题材广泛。
浙江筝派艺术是盛开在我国艺术园地里的一朵奇葩,它必将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中国的艺术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1]黄汝芬对浙江筝派的理解 [J]《铜仁学院学报》铜仁学院出版社 2009第2期第100页[2]陈巡风近代浙江筝派的发展及影响 [J] 《音乐世界》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第12期第38页[3]袁静芳中国传统音乐概论[M] 上海音乐出版社第221页[4]周耘古筝音乐[M] 湖南文艺出版社第63页[5]王丽对古筝指法的观点[J] 《音乐世界》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1 第34期第1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