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与策略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技巧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技巧小学阶段是孩子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也是学习和成长最为关键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班级管理对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良好的班级管理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而教师在小学班级管理中,需要掌握一些策略和技巧,以便更好地管理班级,引导孩子良好的成长发展。
一、建立积极的班级文化班级管理需要建立积极的班级文化。
教师应该注重班级氛围的打造,营造一个和谐、积极的学习环境。
在这样的氛围下,孩子会更容易融入班级,愿意参与各种活动和学习。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班级的团队意识,让学生意识到班级中每个人的重要性,鼓励他们相互帮助,相互尊重,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助的氛围。
二、建立明确的规则和制度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需要建立明确的规则和制度。
这些规则和制度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和引导。
这些规则和制度应该明确简洁,可以让学生理解和遵守,也要与学生一起制定规则,让他们有参与感和责任感。
三、注重情感管理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情感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感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在学生情感受到冷暖的也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在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给予及时的关怀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和关爱。
四、激励鼓励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鼓励是非常重要的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激励和鼓励,让他们从中得到成就感和满足感。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促进他们的积极进取心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五、合理安排作业在小学班级管理中,作业安排也是需要非常注重的一个环节。
教师需要合理安排作业,让学生在家庭和学校的学习生活中保持平衡,在保证学习效果的同时也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作业的难易程度和数量,有利于学生的巩固和复习。
六、与家长密切合作小学班级管理中,与家长的密切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技巧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技巧作为小学老师,班级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
一个良好的班级管理可以保证课堂秩序井然,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提高,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素质。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想做好班级管理,需要掌握一些策略和技巧。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谈一下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技巧。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班级管理的基础。
只有师生之间建立了信任、尊重和互相理解的关系,学生才会更加愿意听从老师的教导,老师也能更好地引导学生。
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要多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成长环境,尽量做到关心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老师也要对学生严格要求,让学生知道老师是他们的朋友、引路人和严格的监管者,这样才能在学生心中建立起权威形象。
二、制定明确的班规班纪班级管理不能离开班规班纪。
老师要在开学初就和学生一起制定明确的班规班纪,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受到规范的。
班规班纪的制定要符合实际,不能过于苛刻,同时要注重执行,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
在日常教学中,老师要时常给学生进行班规班纪的宣传和强调,使学生时刻铭记在心。
三、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一个和谐的班级氛围对班级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老师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创设一些积极向上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班级的同学之间也要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在班级中形成一个相互关爱、相互尊重的氛围。
这样才能让班级管理工作更顺利,班级学习更加高效。
四、灵活运用奖惩制度在班级管理中,奖惩制度是不可或缺的。
老师要灵活运用奖惩制度,能够对学生的好的行为及时给予奖励,激励学生;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要及时给予纠正,并进行相应的惩罚。
奖惩制度一定要公平公正,不能有偏袒之嫌。
同时在奖励学生的时候,要多采用心理奖励的方式,让学生感到受到尊重和关爱,让学生知道好的行为会得到赞赏。
五、建立家校沟通渠道家长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支持者和监护人,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能够更好地管理班级。
浅谈小学班级有效管理策略
浅谈小学班级有效管理策略小学班级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一个良好的班级管理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而一个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更是孩子们学习成长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从班级管理的重要性、班级管理的方法和策略、以及班主任的角色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帮助广大小学班主任更好的进行班级管理工作。
一、班级管理的重要性班级管理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够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而糟糕的班级管理则会给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班级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班级管理的方法和策略1. 设立规章制度:在班级管理中,设立规章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班级里的规章制度应当以学校、班级的管理条例为基础,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细化。
这样既能规范学生的行为,也能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
2. 建立奖惩机制:建立奖惩机制是班级管理不可或缺的一环。
针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奖励或者惩罚,对于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态度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3. 积极引导品德教育:班主任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4. 加强班级纪律:加强班级纪律是班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班主任应该严格督促学生遵守班级纪律,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
5. 建立班级卫生制度:班主任应该定期引导学生进行班级卫生整理,教育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保持班级的整洁和卫生。
6. 加强班级活动组织:组织班级各种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营造良好的集体氛围。
以上这些方法和策略是班级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这些方法和策略的有效运用,可以为班级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班主任的角色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既是一个严厉的管理者,又是一个温馨的引导者。
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应该具备以下的几个方面的角色:1. 管理者:班主任是班级管理中的重要管理者,他应该严格督促学生遵守管理制度,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小学班级管理方法和措施(精选10篇)
小学班级管理方法和措施小学班级是一个孩子尤其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环境,好的班级管理可以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管理方法和措施在小学班级教育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贯穿了整个教育过程。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班级管理方法和措施,希望能够对教师提高课堂管理能力和教育质量具有一定的帮助。
一、制定班规小学班级管理需要教师与学生互相理解,尊重。
教师应该在开学前,先制定班规,向学生宣读教育班规,确保班级中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要去遵守什么规定。
这些规定可能包括课堂纪律、课外行为、社交派系、道德修养等,需要与班级成员共同商议。
二、强化纪律意识班级最重要的管理是课堂纪律,这是课堂教育质量的关键。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该注重纪律的策略和方法。
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强化学生的纪律意识,促进认真听讲、发言、参与讨论等行为:1. 语言的正面激励:鼓励学生完善自身的行为,使学生在班级中互相鼓励、支持。
2. 成果的奖励制度:在课堂上,通过发放成绩单或者其他的奖励方式,争取学生通过不断努力,提升自身的纪律意识和学习能力。
3. 规范的处分制度: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进行规范管制,如批评教育、停班留校等措施。
这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课堂环境和生活。
4. 互动交流:教师应该适当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彼此交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见。
建立促进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氛围。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班级内的教育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
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按奈不同,或者是在面对同样的物质环境时,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率。
可以尝试用讲解、问答、讨论、游戏等多种教学方式,让所有学生都能接受到最适合他/她的教学方式。
四、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一个好的教学氛围是一个良好管理的班级必须具备的特征。
教师可以营造一个愉快、鼓舞人心的教学和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鼓励乐于回答问题和提出自己的问题。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技巧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技巧小学班级管理对于教师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好的班级管理策略和技巧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创造和谐的班级氛围,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技巧。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班级管理的基础。
教师应该尽力去了解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友谊。
在对待学生时,要注意平等对待,不偏心,不歧视,要给予每一个学生充分的尊重和关爱。
师生之间的亲近和信任可以使班级更加和谐,也能够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纷争和矛盾。
二、建立明确的班规班纪良好的班规班纪是班级管理的关键。
在学生进入班级后,教师首先要向学生们解释班规班纪,明确班级管理的要求和原则,告知学生们自己所需要遵守的规定和约定。
在制定班规班纪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切实可行,不可太苛刻,也不可太宽松。
制定好的班规班纪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行为,维护好班级的秩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开展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教师要及时表扬学生的优秀表现,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保持乐观态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进取心。
四、及时有效的奖惩制度在班级管理中,奖惩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奖励或者处罚。
对于那些优秀的学生,要多加表扬,给予奖励,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做出更好的成绩。
对于表现不佳的学生,需要及时进行批评和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时改正。
奖惩制度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管理班级,维护好班级的秩序。
五、注重班级文化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营造出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班级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与策略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与策略陶行知先生说:“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他主张放手让孩子利用手、眼、脑的协同活动去动手实践,去创造。
只有在没有过多约束的情况下,学生的身心才能得到解放,他们想象的翅膀才能张开,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下放飞自我、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给学生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把他们这个年龄应该有的精神风貌还给他们,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变得更加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在这样的氛围中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动手又动脑,在手、脑协同合作的实践过程中学会自我管理,最终达到不管而“管”的境界。
一、约之以规立约并守约(一)尊重,是立约之本家有家法,班有班规。
一套行之有效的班规,是一个班级有序发展的重要前提,它能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加强学生的自我管束能力,促使他们在班级里监督他人的同时进行自我管理。
还记得刚做班主任的那几年,时常会发现班上学生正在教室外的走廊追逐打闹,其实他们都知道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在校园里很危险,是班规明令禁止的。
可是在他们以为老师看不见的地方,依然会控制不住自己的言行,在语言和动作上重复着上一次的错误。
古人云:“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万物生。
”现在想来,不是他们不想听劝导,而是天性使然。
加之年龄小的缘故,自我约束能力低。
放眼天地之间,万事万物各有其自身的规律,那些童真未泯的小学生当然不能脱俗,所以班主任在制定班规时,应该综合考虑到学生的这些成长因素,班规的制定首先要考虑的是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需要站在儿童立场,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需要,引领儿童健康成长,而不是以压制、惩罚的手段限制学生的行为。
班规,应该是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去规范学生的行为,引领他们在学习生活中自觉地纠正自己的行为偏差;班规,就像是扎根在学生心灵深处的约定,充满人性光芒,如影随形地指引着学生向着阳光、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班规的制定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也不是某些学生或家长的事,而是由学生共同参与、共同遵守的协议,得到所有学生认可的班规,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实施时,会让班级同学更加乐于遵守。
小学班级管理的有效方法与策略
小学班级管理的有效方法与策略小学班级管理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积极心态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营造良好教育环境的关键。
一个良好的班级管理系统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他们的社交技能,并培养公民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小学班级管理方法和策略,旨在帮助教师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1. 明确规章制度和班级规范规章制度和班级规范是班级管理的基础。
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制定班级规范,并制定明确的纪律、礼仪和安全规定。
这些规定应简明扼要,易于理解,并在班级和家长会议上进行广泛宣传。
通过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和期望,学生将更容易理解和遵守规章制度。
2. 培养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氛围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氛围能够增强班级凝聚力和相互理解。
教师应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并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尊重和支持,通过课堂合作、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还应与家长保持良好沟通,及时分享学生的进展和困扰,以便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
3. 积极激励学生的学习和进步激励是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关键。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激励学生,如表扬、鼓励、奖励、比赛等。
通过公开表彰、班级奖励和个人荣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竞争意识。
同时,也需要给予学生适当的自主选择机会,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4. 建立良好的班级纪律和管理流程良好的班级纪律和管理流程可以促进秩序和效率。
教师应与学生共同制定班级纪律,包括上课纪律、作业管理、考试安排等。
同时,教师还应建立良好的管理流程,如签到制度、课堂管理、注意力引导等,以确保学生的参与和专注。
5. 提供个性化的关怀和支持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需要个性化的关怀和支持。
教师应观察学生的差异和需求,并针对性地提供帮助和支持。
这包括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提供情感支持、与家长进行沟通等。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时发现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6. 建立家校互动机制家校合作是小学班级管理的重要环节。
小学班级管理方法和措施4篇-班级管理
小学班级管理方法和措施4篇-班级管理小学班级管理方法和措施第1篇1、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素质教育就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以人的发展和人的素质提高为目标,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因此,我在开学之初,首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使学生懂得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需要科学知识,祖国的繁荣昌盛需要人才,而他们就是祖国的未来。
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的态度,每个人都建立了自己的奋斗目标,从而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
2、选拔和培养班级干部,形成良好的班风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有一个好的班级领导核心,这个核心就是班主任领导下的班委会,每学期的开学,我有意识的通过开展各科活动观察和分析,发展并挑选了一些关心集体,团结同学,有一定组织能力,开创精神和奉献精神的学生来担任班干部,当班干部选定后,我便加强培养,教育,既放手让他们开展工作,又根据实际加强指导,特别是对班干部的要求更加严格,要求他们以身作则,学习成绩优秀,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做老师的得力助手.经过不断地培养和努力,终于提高了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让他们分工协作,使学生自己管理自己,逐渐形成具有本班特色的优良班风。
3、组织学生开好主题班会,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主题班会所起到的深刻教育功能是其他任何教育形式所不能代替上的。
因为主题班会不但具有舆论导向功能,还具有自我教育的功能。
我是这样做的:刚开学,期中考试后,组织一些常规性的班会,如新学期的打算、下阶段的计划等,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选择班会主题。
这类班会针对性强,效果好,对于改善班级面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根据学校安排选择主题班会,这样有利于完成学校规定的任务。
4、运用期望效应做好转变差生的工作期望效应告诉我,教师对学生真实的爱将导致学生智力、情感、个性的顺利成长,热情期望可以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激发起内部的动力,更加发挥自己的潜力。
小学班级管理方法和措施
小学班级管理方法和措施引言班级管理是小学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班级的整体氛围。
为了有效管理小学班级,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养,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小学班级管理方法和措施,并给出一些实施建议。
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是班级管理的基础,它包括班级的核心价值观、班级精神、班级规范等。
班级文化的建设应从班级组建之初开始,通过各种活动和仪式来倡导和强化。
下面是一些班级文化建设的方法和措施:1.制定班级守则:班级守则是班级内部的行为规范,包括学习上、生活上、交往上等方面的规定。
可以由班主任和学生共同制定,通过班会等形式进行讨论,并最终形成一份班级共识。
2.组织班级活动:班级活动是促进同学之间交流和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班级活动,如班级郊游、文艺汇演、主题讨论等,鼓励学生参与其中,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班级的温暖。
3.定期班会:班会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场合,可以通过班会及时了解班级的动态,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并进行思想教育和情感沟通。
班会可以定期召开,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临时召开。
学生行为管理良好的学生行为管理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内容,它可以提高学生的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为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条件。
下面是一些学生行为管理的方法和措施:1.明确纪律规范:学生需要明确知道班级的纪律规范和行为准则,包括对迟到、早退、缺勤、互相尊重等方面的要求。
班主任可以在班级守则中明确规定,并通过班会、个别谈话等方式向学生传达。
2.建立激励机制:除了明确纪律规范,还可以通过建立激励机制来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
可以设置一些小奖励,如表扬信、奖状等,用于奖励遵守纪律的学生。
这样一来,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遵守班级规则。
3.及时处理纠纷:在班级管理中,难免会出现学生之间的纠纷,班主任需要及时处理这些纠纷,化解矛盾。
可以通过倾听双方的意见、明确问题的本质、给予合理的建议等方式来处理纠纷。
小学班级管理方法和措施
小学班级管理方法和措施1.学生分组管理在小学班级中,可以通过分组管理的方法来有效管理学生。
可以将学生按照不同的特点、能力、性格等因素进行分组,并安排不同的任务和角色,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分组管理可以帮助班级建立合作意识,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管理和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行为表现。
2.班级成员互助机制为了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和支持,可以建立班级成员互助机制。
可以安排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固定的伙伴,他们可以相互帮助、相互照顾,共同进步。
同时,可以设立班级奖励机制,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助,例如每个学期评选出最佳团队或最佳伙伴,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表彰。
3.建立有效的班级规章制度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建立有效的班级规章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措施。
班级规章制度可以规范学生的行为和纪律,使班级秩序井然,学习氛围良好。
制定规章制度时,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需求,并制定包括纪律要求、学习安排、课堂秩序等方面的管理规定。
同时,要注重规章制度的宣传和落实,确保学生对规章制度的认识和遵守。
4.班级活动和参与机会为了增强学生的班级归属感和凝聚力,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班级活动和参与机会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可以组织包括班级文化活动、户外拓展、运动竞赛、实践体验等多样化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与合作,共同成长。
同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参与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归属感。
5.家校合作与沟通家校合作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小学班级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学校应建立有效的家校沟通机制,与家长保持持续、及时的联系和沟通。
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信、家校互动平台等方式,向家长传达班级管理的理念与目标,并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家长也可以提供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表现和需求,为班级管理和教学提供有效的参考。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技巧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技巧小学班级管理是指教师通过有效的策略与技巧,以达到良好的班级管理效果,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技巧。
首先,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小学班级管理的关键。
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以耐心、理解、关爱等积极的情感态度对待每个学生。
此外,教师应该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其次,建立积极的班级环境是小学班级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形式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为学生创造积极、愉悦的学习氛围。
例如,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同时,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也是小学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制定一些明确的班级规则和纪律,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行为准则,并通过奖励和惩罚措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使其自觉遵守规则。
此外,教师还应该制定适当的时间表和排班,合理安排学生的作息时间和活动安排,保证学生的课余时间有足够的自由活动和休息时间。
另外,注重班级团队建设也是小学班级管理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团队活动,培养学生之间的友情与合作意识。
例如,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如班级聚餐、户外拓展等,营造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可以选择学生担任一些班级职务,如班干部、班委员等,让学生有参与班级事务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领导能力。
最后,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是小学班级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一些自主学习的任务,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一些班会、班会议等形式,让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综上所述,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技巧包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的班级环境、制定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注重班级团队建设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
小学生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技巧
小学生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技巧班级管理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非常重要。
一个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够帮助教师创造一个积极、有序和安全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以下是一些针对小学生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技巧,旨在帮助教师有效管理和引导学生。
1. 建立清晰的规则与期望在班级管理中,建立明确的规则和期望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制定班级规则,确保他们理解和接受这些规则。
规则应该简明扼要,具体明确,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发展水平。
通过这样的规则,学生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能做什么,不做什么,从而保持秩序和安全。
2. 培养积极的班级氛围与文化积极的班级氛围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互相尊重、合作和分享来培养积极的班级文化。
举办团队活动和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促进班级团结与凝聚力。
同时,及时表扬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促进积极行为的发展。
3.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是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之间保持良好关系的基础。
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关注点,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管理班级。
同时,与家长保持定期沟通,分享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问题,共同解决相关问题。
教师还可以利用新技术,如在线平台或家校通讯软件,方便及时地与家长交流。
4. 应用积极的激励与奖励机制激励与奖励是管理班级中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给予表扬、奖励和奖品来鼓励学生的积极表现。
这可以帮助提高学生的动力和自我激励能力。
例如,设立“星期一之星”或者“优秀学生”等荣誉称号,以此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和积极参与班级活动。
5. 引导学生发展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教授学生如何制定学习计划、管理时间、整理学习材料等技巧,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时,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6.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和评估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和需求,个性化教学是班级管理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小学班级管理措施和方法
小学班级管理措施和方法小学班级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环境,良好的班级管理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以下是一些小学班级管理的措施和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合作精神。
1.班干部设置与培养根据班级的规模和需要,设置适量的班干部,如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卫生委员等职位。
通过班内选举方式选举产生班干部,让学生通过竞选和民主投票参与班级管理和组织。
同时,为班干部提供培训,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才能。
2.建立班级规章制度制定班级内的规章制度,明确学生们的行为规范和责任。
规章制度应包括学生在校内的表现、作业完成质量、迟到早退规定、课间休息活动等内容。
在规则制定的过程中,可以邀请学生参与,让他们参与讨论,并得到他们的认同,更好地执行规章制度。
3.鼓励团队合作组织班级活动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可以通过团队游戏、合作性的小组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同时,可以设置班级任务,每个小组承担一个具体的任务,以竞争为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班会管理5.班级奖励制度建立积极奖励制度,鼓励学生良好表现和积极进取。
可以设置成绩奖励、劳动奖励、文明奖励等多种奖励形式。
奖励可以是口头表扬、书籍奖励、班级荣誉等,旨在激励学生,促进学习和行为的积极性。
6.班级纪律教育除了班级规章制度外,应加强班级纪律教育。
建立班级纪律委员会,负责维护班级纪律的执行和监督。
可以通过班级晨会、课堂纪律、校园巡查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和行为环境。
对于违反纪律的学生,可以进行批评教育和适当的惩罚,让学生认识到纪律的重要性。
7.班级家长联络总之,小学班级管理措施和方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和责任心。
通过以上措施和方法的实施,可以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和谐的班级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技巧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技巧小学班级管理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长环境。
良好的班级管理策略和技巧是教师必备的素养之一。
本文将从班级管理的重要性、策略与技巧的运用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班级管理的重要性班级管理是教师工作的基本功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效果。
好的班级管理可以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班级管理也是整个学校管理的一部分,好的班级管理有利于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和声誉的提升。
班级管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是每位教师都需要深刻重视的一项工作。
二、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技巧1. 建立规则和纪律班级管理的第一步是建立一套明确的规则和纪律,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在班级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规则要简明扼要,能够让学生容易理解,并且要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符合,不能过于苛刻。
规则的执行需要有相应的制度和措施,让学生知道规则是有着严格执行的。
2.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班级管理的基础,只有建立好了师生关系,才能更好地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有耐心和关心每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思想,不断与学生进行交流,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和情感连接,让学生能够在尊重、信任和愉快的氛围中成长。
3. 善于激励和奖惩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善于激励学生,让学生有积极的学习动力和信心。
激励可以是语言上的表扬和鼓励,也可以是实际行动上的奖励和奖励。
对于学生的错误行为,教师也要适时进行适度的惩戒,让学生明白自己的错误行为是不被接受的。
4.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良好的教学环境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前提,只有在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才能够更好地专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教室环境、调节班级氛围、设置学习氛围等方式,创设一个积极向上、快乐愉悦的学习氛围。
5. 引导学生参与管理班级管理不能只是教师一家独大,学生应该有参与管理的权利和义务。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技巧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技巧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而班级管理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德。
本文将从课堂管理、班级纪律和师生关系等方面,谈谈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技巧。
一、课堂管理在小学阶段,课堂管理是教师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持课堂的有序性和纪律性。
教师应该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课堂活动安排,确保每堂课的内容有序、条理清晰。
教师应该在课堂管理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观点,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需要在课堂管理中保持亲和力,以此拥有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二、班级纪律班级的纪律是班级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行为和言行受到成年人的严格监管和引导,而学校的纪律是他们必须遵守的规则。
教师需要通过制定班规班纪,明确学生在学校和班级的行为规范,教育学生遵守纪律。
教师还需要在日常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的行为,及时加以引导和纠正。
班级纪律的管理也需要与家长合作。
家长是学生行为的第一监管人,教师应该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及时将学生的表现反馈给家长,共同配合对学生进行教育。
三、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学业提高的基础。
在小学阶段,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影响尤为重要。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关怀,关注学生的心理和情感状态,及时挖掘学生的潜能,关爱他们的成长。
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注重与学生平等交流,不断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信互敬,以此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管理方法,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教育专业素养。
在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中,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要负责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监护人。
班级管理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管理技能,将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灵活的管理方法,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技巧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技巧小学班级管理是指对小学生进行班级组织和管理的工作,目的是提高教学效果、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自律和合作能力。
下面将从班级管理的策略和技巧两方面进行浅谈。
1. 以班级为单位,强化集体意识。
小学班级管理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在班级管理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可以通过班级会议、班级活动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意识到大家的个体行为对整个班级的影响。
2. 针对学生特点,制定差异化管理。
小学生个性特点明显,在班级管理中,应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差异化的管理措施。
对于自律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设置奖惩机制,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合作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进行小组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
3. 推行民主管理,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能力的关键时期,在班级管理中应倡导民主管理,让学生参与决策和管理的过程。
在班级事务上,可以进行班会投票,让学生参与决策,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班级管理的基础,只有学生与教师之间相互信任、理解和尊重,才能有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2. 重视奖励和激励机制。
奖励和激励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口头表扬、奖状、小礼物等方式对学生的优秀行为进行奖励和激励,鼓励他们在学习和班级管理上表现出色。
对学生的进步和努力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进步。
3. 灵活运用班级管理工具。
班级管理工具是教师进行班级管理的重要辅助手段。
班级值日表、班级议事规则、班级管理手册等,可以帮助教师规范班级管理,明确学生的责任和义务。
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工具,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
4. 加强家校合作。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
在班级管理中,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技巧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技巧小学班级管理是教师们日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一个良好的管理策略和技巧可以帮助老师有效地管理好班级,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文将就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技巧进行探讨,希望能对广大小学教师有所启发。
一、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首先要做的是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具有不同的性格、兴趣和学习习惯。
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不能一刀切的对待每个学生。
只有了解学生的需求,才能更好地进行班级管理工作。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良好班级管理的基础。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感到被尊重、被重视。
教师也要在学生间建立起良好的协作关系,让学生们感受到师生间的真诚合作,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三、规范学生行为小学生的行为表现通常比较活泼好动,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规范和引导。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需要明确班级的规章制度,让学生明确自己在班级中应该遵守的规矩。
并且,在日常教学中及时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纠正,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错误的,如何改过自新。
四、灵活的课堂管理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方式和方法进行班级管理。
既要保持课堂秩序,又要使课堂富有活力。
可以适当采用师生互动、游戏化教学等形式,让学生在快乐学习的氛围中更好地完成任务。
五、注重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是小学班级管理的重要环节。
班级文化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学生在这个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着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
教师可以借助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团结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让他们在和谐、积极的班级文化中茁壮成长。
六、及时沟通与家长合作在班级管理中,教师需要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
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品行表现等,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并与家长一起合作,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努力。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技巧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技巧小学班级管理是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和指导的过程。
一个良好的班级管理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班级管理的目标、策略和技巧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班级管理的目标班级管理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律性、主动性和合作精神,创建一个积极、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
通过良好的班级管理,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社交能力。
二、班级管理的策略1. 明确规章制度: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制定班级的规章制度,明确班级规范和纪律要求。
教师要将规章制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情境相结合,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这些规则,并在实际中加以贯彻执行。
2. 班干部的设置:班干部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力量,他们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管理班级。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能力,选定合适的学生担任班干部,赋予他们一定的权力和责任。
教师要定期与班干部开展谈心谈话,及时了解班级的情况和学生的需求。
3. 组织活动:班级活动是促进班级凝聚力和友谊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定期组织一些班级活动,如集体游戏、社区服务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友谊、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 激励机制: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机制,通过表扬、奖励等方式来激励学生。
教师可以设立荣誉称号、奖励证书等,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
教师也要教育学生,让他们明白努力和积极参与是得到奖励的前提。
5. 家校合作:班级管理不仅要有教师的努力,也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教师应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与家长共同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问题,形成教师、学生和家长三方合力。
三、班级管理的技巧1. 班级分组: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性格特点,合理分组。
分组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也要在分组中注意均衡,避免造成学习上的差距。
2. 课堂管理: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准备充分,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技巧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技巧小学班级管理是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管理的一种方式,旨在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浅谈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技巧。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班级管理的关键。
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和互动。
在与学生相处时要保持平等和尊重的态度,不要恶意批评或讽刺学生,要耐心聆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给予学生表达自己的机会。
只有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教师的管理。
教师应该制定明确的班级管理规则。
班级管理规则应该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规范,学生作业的要求,以及违反纪律的处罚措施等。
在制定规则时,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规定的规则要具体而明确,学生容易理解和遵守。
教师还应该和学生一起制定部分规则,让学生有参与感,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
注重班级的组织与管理。
教师应该合理安排课堂的布置,为学生创造一个舒适、整洁、有秩序的学习环境。
在时间管理方面,教师要做好课堂时间的控制,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不浪费和拖延学生的时间。
教师还要注重班级的管理,对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难,并提供适当的帮助。
第四,注重班级的协作与合作。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或合作项目,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借鉴和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建立起一个互帮互助的班级氛围。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力,通过榜样的力量来引导学生的行为。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需求,在班级管理中要注重差异化的管理。
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观察,了解学生的个体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帮助和支持。
教师还可以采用个别辅导或一对一的指导方式,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学生克服问题,取得进步。
小学班级管理需要教师运用一系列的策略与技巧。
这包括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制定明确的班级管理规则、注重班级的组织与管理、注重班级的协作与合作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等。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技巧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技巧班级管理是小学教育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习惯,同时也关系到班级的和谐氛围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为了能够有效地实现小学班级管理的任务,需要采用一些科学的管理策略和技巧,以下从三个方面阐述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和技巧。
1.建设和谐班级建设和谐班级是小学班级管理的首要任务,它需要在班级管理中不断塑造一种良好的班级氛围和文化氛围,让每个学生在班级中感受到家的温馨和师友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自觉遵守班规和积极融入班集体中的意识。
建设和谐班级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认真制定班级规章制度和班会制度,让学生自己制定班规;让学生自己进行班级评价和建设,让学生自己参与班级权利和义务悉数制定;让家长和教师密切沟通,加强家校联系,形成家校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2.尊重学生个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每个学生天生具有不同的个性和特点,班级管理的任务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个性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具体做法:了解学生的个性,抓住学生的特点,给予及时的专业指导;制定不同的教育计划,因人而异地进行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切实有效的教育。
3.建立良好家校关系,深入开展家长工作小学班级的家长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班级管理工作之一。
而家长工作的核心是要建立起良好的家校关系,使得家长可以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的过程当中来,更好地为学生成长发挥作用。
具体做法:定期与家长进行会谈,保持信息的畅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班级中的表现和学习状况;加强与社区联系,开展对学生家庭环境的走访;组织家长参与到班级公共事务的决策和管理中,让家长在班级管理中感到被尊重和被重视。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班级管理的前提和保障,只有师生之间建立了信任和尊重的关系,才能最大限度地改善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学习和行为状况。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和管理工作,让新生适应教育管理环境;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声音,改善班级管理;在班级管理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建立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尊重老师,提高自身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与策略李光霞众所周知,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沿阵地,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班级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一个班级班风、学风,甚至整个学校的校容、校貌。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班主任应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参与者和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这一工作性质决定了班主任要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要深入细致地做好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工作。
今天,我就结合平时的工作经验,点滴积累,来谈谈我是怎样管理班级的。
一、建立一个优秀的班干部队伍要带好一个班,不怕班里有后进生,就怕没有得力的班干部。
一个好的班干部核心一旦形成,就能使一个松散的班级变成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班主任也自然会从繁杂的琐事中解脱出来,更有利于集中精力搞好教育教学工作。
每个班级都是个小社会,这个小社会是由四面八方来自不同村寨、不同家庭孩子组成的,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班级几十号人单凭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管理,力量是不够的。
所以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首先要进行班干部队伍组建,挑选他们当中能起带头模范作用的学生当班干部,才能对本班同学进行监督管理。
班主任在挑选班干过程中要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选举产生,同学们才有理由服从他(她),班主任对班干部日常行为准则要客观、公平对待,做到赏罚分明,在班干部做错时应给予严厉批评而不是采取包庇、纵容、放任自流的态度,而班干做对、做得好的时候,班主任要及时给予表扬,这样既可以树立班干威信还能给同学树立榜样,犯错班干也能及时纠正错误。
二、抓好学生一日常规,形成良好的班风。
长期以来,我针对班上学生实际,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了学习习惯的培养。
首先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势,每天提醒他们注意习惯的培养。
读书时要求全班同学都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
只要做作业,就不停地提醒纠正不良姿势。
当学生起来发言时,则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态度自然大方,并且说话时声音要响亮,吐词要清楚。
在听的能力方面,则要求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记在心中,“吃透”别人说话的内容和中心意思。
这些办法对学生听的习惯养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现在学生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的正确姿势逐步养成,增强了自控能力,课堂秩序有明显好转。
三、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在班级里得到发展。
实践证明,要建立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须使学生爱这个集体。
要使学生爱这个集体,老师首先除了要对每个学生付出爱。
班级里,在不同层次学生管理中,我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1)、对优秀学生严格要求,一丝不苟。
因为他们虽然学习成绩优良,思想进步,但同样也具有孩子共同的生理、心理特征,同样有缺点和不足。
这就不能对他们偏爱,不能对他们的缺点视而不见。
应该既爱他们好的一面,又从爱护出发,批评其缺点和不足,支持他们、鼓励他们又要严格要求他们。
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不因为某个学生是班干部而偏袒,做错事情的时候一样的惩罚。
(2)、对后进生宽厚和容忍。
后进生心理普遍存在自尊与自卑的矛盾。
我们要全面、深入、客观地了解他们,及时发现他们点滴的积极因素,把他们心灵中微弱的火花点燃起来,并积极创造条件,使他们能够施展所长,让他们通过亲自实践,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的自尊心一步步得到满足,从而把老师的要求变为他自身的内在需要。
四、细心帮扶每一位孩子,尤其是问题学生,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
小学生就如一株株娇嫩的花枝,需要精心地培育,才能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一个班主任要全面地关心每一个学生,从课内到课外,从学习到游戏,从生活习惯到思想品德,都要细心地扶持。
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通过热心地引,细心地扶来体现的,使孩子们初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著名教育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我们碰到的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可能就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好的教育契机和突破口,未曾唤醒学生的人格心灵。
所以,班主任除了要全面关心每一个学生外,还特别要对那些顽劣儿童更细心的扶持,要发现他们的长处,正面引导,使之克服缺点,不断进步。
如我班张泽瑜他是个男孩,他三年级从其他学校转到我班上,孩子很聪敏,思维灵活,但是,他的学习习惯非常差,从进我们这个班开始,一星期有四天作业都不能按时完成,每天组长叫来的小纸条上他的名字都赫然在列;他的作业本永远都是弄得皱皱巴巴,写的字真像鬼画符似的,我得猜;他还有一个最大的毛病,骂同学,打同学。
每天其他同学来告状,使我不胜其烦。
可是,我发现每次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时候,都能抓住问题的关键,说的也很有条理,我就及时表扬了他,以后,他回答问题更积极;再到后来,我发现他的知识面很广,尤其科学知识方面,当时我就问他,你是怎么知道的,他说从书上看来的,我又一次表扬了他。
于是,我发现,他经常一下课就在坐在楼道的图书角上认真的看书,对此,我在班里大加表扬,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并鼓励他克服缺点。
通过一段时间的耐心帮助,他进步较快,这学期,他每天都能按时完成作业,成绩也提高很快,这次基础测试他90多分,高出全班平均成绩。
这个孩子的改变让我一下子醒悟过来,原来,老师一个微不足道的表扬,竟能使一个孩子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这个孩子的改变让我一下子醒悟过来,原来,老师一个微不足道的表扬,竟能使一个孩子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从此之后,我对其他的孩子也采取这种激励办法——与家长沟通,告诉家长你的孩子有进步了,如今天交作业了,今天上课发言了,今天的作业写得比较工整了等等,我极力搜寻他们身上可以用来表扬的点点滴滴,报告给家长,每个父母听到老师对孩子哪怕一句的肯定和表扬,都幸福得不知所以。
这种快乐,他(她)会传递给孩子,首先孩子从父母那里得到多了认可,出于对爸爸妈妈今天给他们从来没有过的好脸色,他们会比以前认真地完成作业,这样,我第二天又找到了在班上表扬他的机会。
就这样,渐渐的,不写作业的孩子越来越少。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的爱一旦被孩子理解和接受,他们同样对老师充满爱,就会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师的教育。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力量,可以主宰人生。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
”因此,我十分重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措施落实,效果明显。
下面谈几点做法:(一)、强调校规制定班规,规范养成教育。
先哲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
”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
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也应从学生的认知出发。
我校把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所以我利用第一周的早读和班会课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
其次,通过民主讨论增补制定各班的班规。
(二)、捕捉时机进行行为习惯教育捕捉时机进行行为习惯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时机,再施以教育将是事倍功半,甚至积重难返。
刚开学时,学生随手丢垃圾的现象非常严重,每天打扫干干净净的教室,第二天早读刚上完,地上的纸片随处可见,中午一回来,教室里隐隐约约可见一些粉笔头,这些都是班上同学有意中和无意中丢的,学生的随意性比较强,针对这一情况,要抓住关键期对学生卫生习惯的教育,找准学生丢垃圾最为严重的一刻,故意不让学生打扫,抓住教室一团糟的情况,才着手做学生的教育工作,召开主题班会,让学生分析这些垃圾是怎样形成的,当你见到这些垃圾你有什么想法,对那些随便丢垃圾的同学你想说些什么?使学生在热烈的谈论氛围中、在同伴的互相交流中,认识到随手丢垃圾的不良习惯对同学们的健康成长不利,改正自己不良行为。
小学生年龄小,可塑性比较大,若教育得法、疏导有方,就有可能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果小学生养成了不良习惯,再来纠正必将会付出太多,仍可能收效甚微。
因此行为习惯教育要抓好时机,把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抓小、抓早、抓细、抓紧、抓实。
有的放矢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让他们在具体、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去体验、感受,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行为习惯教育要常“训练”、勤督促小学生的特点就是活泼好动,自制力差。
俗话说:“养成一种坏习惯只要一天,而形成一种好的习惯需要一生。
”只有通过教育训练,持之以恒,才能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
任何一种习惯都是在教师严格的“训练”下,学生有意识的反复训练中养成的。
为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我充分利用2分钟预备铃的时间,训练学生对学习用具的准备及摆放,利用课间的时间强化学生对教室卫生的清洁以及桌椅的摆放,……将行为习惯的养成落实到实处。
当然,习惯培养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积年累月,才能达到目的。
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它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这样,教师的勤督促显得更为重要了。
平时发现做得不够好的学生,教师要及时指出,帮助他纠正;在对孩子进行培养时,要有耐心,反复督促,不能放松;即使孩子出现反复的情况也不要气馁,这是正常的现象,通过努力是可以解决的。
久而久之,使学生化外来的强制性转为内在的自觉行为习惯,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六、做好家校联系工作家校联系工作是学校班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家庭的文化层次的特殊化,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就应该给家长灌输一些现代教育的理念,为了方便与家长们沟通,我建了一个微信群,在群里与家长们交流,沟通,在群里表扬有进步的学生,时常给家长们转发推荐一些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文章,让家长知道从哪些方面教育孩子,怎样教育孩子,并随时与老师配合。
建立家委会,家长中选出一些负责的家长成立家委会,帮助我组织各种班级活动,五一去枣园春游,去青石台野炊,元旦搞联欢会,六一儿童节班级联欢会等等。
总之,要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不仅要有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方法,还要自己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
人无完人,我们一定要用心、用情、用智、用法,快乐地走进每一位学生,了解他们,帮助他们。
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加强学习,努力工作,从班级管理抓起,教书育人,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