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稳定性分级及评价指标表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3.1建筑边坡类型3.1.1边坡分为土质边坡和岩质边坡3.1.2岩质边坡的破坏形式〔表〕滑移型+崩塌型3.1.3确定岩质边坡的岩体类型应考虑因素3.1.4视为相对软弱岩质组成的边坡情况和可分段确定边坡类型情况3.2边坡工程平安等级3.2.1边坡工程平安等级〔表〕3.2.2平安等级为一级和二级的情况3.2.3边坡塌滑区范围估算3.3设计原那么3.3.1两类极限状况定义3.3.2荷载效应最不利组合〔分项系数,重要系数γο等〕3.3.3永久性边坡的设计使用年限应不低于受其影响相邻建筑的使用年限3.3.4考虑地震作用影响的原那么3.3.5边坡工程设计应包括内容3.3.6计算和验算的对象和内容3.4一般规定3.4.1设计时应取得的资料3.4.2一级边坡工程应采用动态设计法〔内容〕3.4.3二级边坡工程宜采用动态设计3.4.4边坡支护结构常用形式〔表〕参考因素3.4.5不应修筑边坡情况3.4.6防止深挖高填,后仰或分阶放坡3.4.7洞室3.4.8生态保护+自身保护措施3.4.9以下边坡工程专门论证3.4.10开挖坡角,坡顶超载,水渗入坡体3.5排水措施3.5.2截水沟〔地表水〕3.5.3排水管、管井、截槽〔地下水〕3.5.4~3.5.6泄水孔3.6坡顶有重要建〔构〕筑物的边坡工程设计3.6.1设计规定〔与根底相邻作用〕3.6.2新建边坡措施〔与相邻根底〕3.6.3新建重要建筑规定3.6.5已建档墙坡脚新建建〔构〕筑物时3.6.6位于稳定土质或弱风化岩层边坡的挡墙和根底四、边坡工程勘察4.1一般规定4.1.1一般建筑边坡工程应进行专门的岩土工程勘察;二、三级建筑边坡工程可与主体建筑勘察一并进行,但应满足边坡勘察和要求。
大型的和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的边坡宜分阶段勘察;地质环境复杂的一级边坡尚应进行施工勘察〔专门勘察+合并勘察+分阶段勘察+施工勘察对应情况〕4.1.2勘探范围+控制性勘探孔深度4.1.3勘察报告内容4.1.4变形监测、水文长观孔4.2边坡勘察4.2.1勘查前应取得的资料4.2.2分阶段勘察4.2.3勘察应查明的内容4.2.4勘探的方法4.2.5详勘的勘探线、点间距〔垂直边坡走向,数量≧2〕4.2.6三轴试验,试样数量4.2.7特殊要求、流变试验4.2.8及时封填密实4.2.9可选局部钻孔埋设检测设备4.3气象、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4.3.1三样地质勘察,满足要求4.3.2抽水试验、渗水试验、压水试验来获得水文地质参数4.3.3还宜考虑雨季和暴雨的影响4.4危岩崩塌勘察4.4.2比例尺4.4.3勘察要求〔崩塌史、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地下水〕4.4.4危岩破坏形式评定4.4.5危岩稳定性判定4.5边坡力学参数4.5.1结构面抗剪强度指标标准值〔表〕〔Ç∫〕4.5.2结构面的结合程度4.5.4边坡岩体内摩擦角折减系数值4.5.6土质边坡水土合算和水土分算五,边坡稳定性评价5.1一般规定5.1.1需稳定性评价的边坡5.1.2稳定性评价的过程5.1.3坡脚地面抗隆起和抗渗流的适用对象5.2边坡稳定性分析5.2.25类计算方法的适用对象5.2.3图例滑动法5.2.4平面滑动法5.2.5折线滑动法5.2.6渗流边坡考虑地下水作用的事项5.3边坡稳定性评价5.3.1边坡稳定性安丘系数〔表〕六、边坡支护结构上的侧向岩土压力6.2侧向土压力6.2.1静止土压力标准值eoik6.2.2静止土压力系数koi6.2.3平面滑裂面假定,土动土压力合力标准值,土对挡土墙墙背的摩擦角δ6.2.4当墙背直丽光滑、土体外表水平时,主动土压力标准值6.2.5当墙背直立光滑、土体外表水平时,被动土压力标准值6.2.6有地下水但未形成渗流时,侧压力的计算规定6.2.7形成渗流时,尚应计算〔有较陡的稳定岩石坡面〕6.2.9坡顶有线性分布荷载、均载和坡顶填土不规那么时6.3侧向岩石压力6.3.1静止岩石压力指标值6.3.2对沿外倾结构面滑动的边坡,可动岩石压力合力标准值〔岩质边坡四边形滑裂时侧向压力计算〕6.3.3对沿缓倾的外倾软弱结构面滑动的边坡,主动岩石压力合力标准值6.3.4侧向岩石压力和破裂角计算规定6.3.5根底不存在外倾软弱结构面时6.4侧向岩土压力的修正6.4.1侧向岩土压力的修正〔表〕6.4.2岩质边坡静止侧压力折减系数七、锚杆.7.1一般规定7.1.3永久性锚杆的锚固段不应设置在土地层〔三类〕7.1.4不宜采用预应力锚杆的情况〔两种〕7.1.5锚杆应进行根本试验的情况〔三种〕7.1.6锚固型式的根据7.2设计计算7.2.1锚杆的轴向拉力标准值和设计值7.2.2锚杆钢筋截面面积7.2.3锚固体与地层的锚固长度要求〔岩石与锚固体、土体与锚固体粘结强度特征值〕表7.2.4锚杆钢筋与锚固体砂浆间的锚固长度要求〔钢筋、钢绞线与砂浆之间的粘结强度设计值〕7.2.5水平刚度系数Kn7.2.6预应力岩石锚杆和全粘结岩石锚杆可按刚性拉杆考虑7.3原材料7.3.2灌浆材料性能规定〔6点〕7.3.3锚杆杆体材料选用应符合附录E要求,不宜采用镀锌钢材7.3.4锚具及其使用要求〔3点〕7.3.5套管材料要求〔3点〕7.3.6防腐材料要求〔3点〕7.3.7隔离架、导向帽和架线材料7.4构造设计7.4.1锚杆总长度的组成,并应满足的要求〔2点〕7.4.2隔离架〔方向、倒距、取值〕7.4.4锚固段〔围结灌浆〕7.4.5永久性锚杆的防腐蚀处理〔5点〕7.4.6临时性锚杆的防腐蚀处理〔3点〕7.5施工7.5.1锚杆施工前应做好的准备〔5点〕7.5.2锚杆施工规点〔3点〕7.5.3钻孔机械选择考虑因素7.5.4预应力锚杆锚头承压板及其安装要求〔2点〕7.5.5锚杆灌浆要求〔4点〕7.5.6预应力锚杆的张拉与锁定规定〔4点〕八、锚杆〔索〕挡墙支护8.1一般规定8.1.1锚杆挡墙形式分类8.1.2宜采用排桩式锚杆挡墙支护的边坡〔4种〕8.1.3可采用板助式或格构式的边坡〔1种〕8.1.4填方边坡8.2设计计算8.2.1锚杆挡墙设计内容〔8点〕8.2.2侧向岩土压力计算〔侧向岩土压力修正系数β2〕表8.2.3挡墙侧压力分布简化图形考虑因素8.2.4填方式锚杆挡墙〔三角形侧压力分布〕8.2.5递作法施工的,柔性结构的多层锚杆挡墙侧压力分布〔侧向岩土压力水平分力标准值计算enk〕8.2.6立柱荷载设计值8.2.7立柱和锚杆的水平分力计算〔规定〕8.2.8结构内力计算方法8.2.9挡板简化+考虑卸载拱效应8.2.10格构式锚杆挡墙简化8.3构造设计8.3.1立柱间距8.3.2锚杆布置的规定(7点,立柱底部设置锚杆)8.3.3立柱、挡板和格构粱≥C208.3.4立柱截面尺寸,助柱截面高度、宽度、钻孔挖孔柱直径8.3.5立柱根底8.3.6挡板和拱板厚度≥200mm8.3.7立柱配筋8.3.8格构粱尺寸8.3.9温度伸缩缝8.3.10连梁〔立格顶部〕8.3.11锚固区有建筑物根底荷载较大时8.4施工8.4.1逆作法〔可能失稳时〕8.4.2临时性结构验算〔不利工况〕九. 岩石锚喷支护9.1.1三类边坡对应的锚喷类型9.1.2不应采用锚喷的边坡〔2类〕9.2设计计算9.2.1整体稳定性计算规定〔2点〕、〔岩石水压力水平分力标准值ehk计算,锚杆所受水平拉力标准值计算〕9.2.2锚喷时锚杆尚应符合7.2.1~7.2.4规定9.2.3加固局部不稳定块体时,锚杆抗力规定〔加固受拉破坏;抗拉承载力;加固受剪,受剪承载力;〕9.2.4喷层对局部不稳定块体的抗拉承载力验算9.3构造设计9.3.1岩面护层形式9.3.2系统锚杆的设置要求〔4点〕、〔倾角、间距、类型、排列〕9.3.3局部锚杆的布置要求〔受拉,受剪块体〕9.3.4喷射混凝土≧C20. ≧5mpa9.3.5喷射混凝土物理力学参数〔表〕9.3.6喷射混凝土与岩面粘结力9.3.7喷射混凝土面板厚度、钢筋网9.3.8永久性边坡的现浇板:厚度、钢筋、面板9.3.9面板竖向伸缩缝9.4施工Ⅱ递作法Ⅱ类局部递作法十、重力式挡墙10.1一般规定10.1.1重力式挡墙分类10.1.2适用边坡高度±≤δ岩≤1010.1.3不采用重力式挡墙的边坡10.1.4仰斜式、解重式适用的边坡10.2设计计算10.2.1三角形分布〔坡顶无载〕10.2.2~10.2.4尚应抗滑移,抗倾覆,地基三个稳定性验算10.3构造设计10.3.1重力式挡墙材料及材料强度等级10.3.2逆坡〔坡度〕10.3.3墙顶宽度10.3.4挡墙根底埋深〔及考虑的因素〕10.3.5伸缩缝、沉降缝10.3.6填料.10.3.7基地做成台阶形〔坡度>5%〕10.4施工10.4.1座浆法10.4.2块石厚度、外露面、错缝砌筑、不留垂直通缝10.4.3分层夯实墙后填土10.4.4填方挡墙横坡坡度大于1:6时十一、扶壁式挡墙11.1.1适用范围11.1.2根底埋深11.2设计计算11.2.1除10.2.2条计算外,不需内力和配筋计算11.2.2第二破裂法11.2.3侧向压力分布〔立板〕11.2.4受力简化模型〔立板,墙踵板,墙趾板,扶壁〕11.2.5底板以上土体考虑与否11.2.6裂缝宽度〔迎≤0.2mm 背0.3mm〕11.3构造设计11.3.1砼等级,保护层,厚度,钢筋直径,间距11.3.2挡墙尺寸规定〔扶壁距高,厚度,外伸,立板〕4点11.3.3配筋率,搭接,锚固11.3.4防滑键11.3.5基底做成台阶形〔坡度大于5%〕11.3.6软弱地基成填方地基11.3.7伸缩缝11.3.8沉降缝11.3.9填料和回填质量11.4施工11.4.1施工时应做好排水,防止水软化地基11.4.2清楚杂物,砼70%后填土夯实11.4.3扶壁间回填宜对称实施11.4.4横坡坡度大于1:6时十二、坡率法12.1一般规定12.1.1优先采用坡率法12.1.2不应采用坡率法边坡12.1.3坡率法可与锚杆〔索〕,喷锚联合应用12.1.5高度较大边坡应分级放坡12.2设计计算12.2.1土质边坡坡率允许值〔±15〕〔碎石土粘土〕12.2.2岩质边坡坡率允许值〔无外倾软弱结构面〕12.2.3坡率允许值应稳定性计算边坡〔4类〕12.2.4填土边坡坡率允许值12.2.5稳定性计算考虑因素12.3构造设计12.3.1可同一坡率或者不同坡率放坡12.3.2人工压实填土〔边坡修成假设干台阶〕12.3.4排水12.3.5局部不稳定块体12.3.6永久性和临时性边坡护面措施12.4施工12.4.1开挖自上而下12.4.2雨季水的排导和防护十三、滑坡,危岩和崩塌防治13.1滑坡防治13.1.1滑坡类型〔表〕〔诱发因素,滑体特征,滑动特征〕13.1.2滑坡防治规定〔5点〕13.1.3滑坡后缘〔地表和地下排水〕13.1.4滑坡前缘〔被动区〕13.1.5减载〔主滑段〕13.1.6注浆法〔滑带〕13.1.7根据3.4.4选择抗滑结构13.1.8滑坡稳定性平安系数13.1.9载效果不利结合〔设计控数值及考虑因素〕13.1.10滑面〔带〕的强度指标13.1.11支挡设计规定〔推力分布形式,防止情形〕13.1.12滑动推力设计值计算〔设计控制值,主滑断面,滑坡推力平安系数〕13.1.13信息施工法〔分段跳槽,不宜雨季爆破〕13.2危岩和崩塌防治13.2.1危岩类型13.2.2危岩类型不同,计算模型不同〔条文说明〕13.2.3危岩治理措施〔6点〕十四、边坡变形控制14.1.1一级边坡〔需要变形控制〕14.1.2变形控制要求〔变量变形,地基变形,附加应力〕14.2.1预应力锚杆〔索〕14.2.2卸载,被动土加固〔软弱土质〕14.2.3根底在软弱面下稳定层〔临空外倾较弱〕14.2.4竖向支撑体系〔垂直变形大〕14.2.5注浆〔张开型裂隙和软弱层面〕14.2.6顶加固〔相邻建筑〕14.2.7按不利工况验算〔稳定性差边坡〕14.2.8无木成孔法〔木粘成孔法〕十五、边坡工程施工15.1.2对土石方开挖后不稳定或欠稳定的边坡15.1.3不应超载15.1.4临水排水,永久性排水15.1.5及时封闭,及时支护15.1.6一级边坡工程施工应采用信息施工法15.2施工组织设计15.3信息施工法15.4爆破施工15.4.1防止爆破对边坡和坡边建筑物的震害15.4.2局部或全部人工开挖15.4.3边坡爆破施工要求〔5点〕15.4.4地面质点震动速度15.4.5爆破震动效应15.5施工险情应急措施〔临时压重,排水,加固,排水,加强监测〕十六,边坡工程质量检验,检测及验收16.1质量检验16.1.1原材料质量检验16.1.2锚杆质量验收16.1.3管住排桩检验16.1.4钢筋16.1.5喷射混凝土护壁厚度和强度检验16.1.6质量检测报告16.2监测16.2.1边坡工程监测工程表〔监测工程,测点位置,应测,造测,不测〕16.2.2监测方案.16.2.3监测规定〔数量,因素,时间〕16.2.4监测报告16.3验收〔资料〕附录A 岩质边坡的岩体分类A—1边坡岩体类型〔I~Iv〕表注:4种特殊情况A—2岩体完整程度〔表〕完整性系数Kv附录 B 几种特殊情况下的侧向压力计算B.0.1 最大附加侧向土压力〔桩顶外线荷载)B.0.2 附加侧向土压力〔桩顶外均布荷载〕B.0.3 主动土压力(坡顶地面非水平时〕〔3种〕附录C 锚杆试验C.1 一般规定C.1.1 适用范围C.1.2 加载装置C.1.3 可进行试验的强度要求C.1.4 反力装置C.1.5 记录内容C.2 根本试验C.2.1 与工程锚杆一致C.2.2 最大试验荷载C.2.3 主要目的;锚固长度和锚杆根数〔3条〕C.2.4 循环加.卸荷载法规定(3条〕加卸荷等级与位移观测间隔〔表〕C.2.5 应终止加载〔3条〕视为破坏C.2.6 试验结果〔3条曲线〕C.2.7 锚杆弹性变形C.2.8 锚杆极限承载力根本值C.2.9 极差,粘结强度特征值C.2.10 钻取芯样C.3 验收试验C.3.1 目的C.3.2 锚杆数量C.3.3 质量有疑问的也抽样C3.4 试验荷载值C.3.5 加卸载等级.测读时间C.3.6 试验结果〔一条曲线〕C.3.7 合格条件〔2条〕C.3.8 重新抽检和全数抽检情况C.3.9 锚杆总变形量要求附录D 锚杆选型〔表〕〔类别,材料,长度,应力状况,承载设计值〕附录E 锚杆材料E.0.1 材料选择考虑因素E.0.2 物理力学性能〔钢丝.钢绞线.高强精轧螺纹钢筋)附录 F 土质边坡的静力平衡法和等值梁法F.0.1应按静力平衡法计算情况;应按等值梁法计算的情况F.0.2 静力平衡法和等值梁法计算假定〔3条〕F.0.3 静力平衡法〔锚杆水平分力,最小入土深度:入土深度).。
边坡稳定性评价基本原理及其优缺点
边坡稳定性评价基本原理及其优缺点张恒(北方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041)摘要:综述了目前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常用方法,将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分为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特点、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边坡稳定性;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边坡工程的稳定性分析历来是工程界和学术界极为关注的研究课题,而边坡稳定性分析和评价一直是边坡工程的核心问题。
它涉及到水利水电工程、铁道工程、公路工程、矿山工程等诸多工程领域,能否正确评价其稳定性常常是此类工程成败的关键,也是确保工程安全和降低建设费用的重要环节,更是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环节。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其中定量分析方法又分为确定性分析方法和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本文简要分析了目前常用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特点、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为同行选择适合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提供一定的借鉴。
1 定性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1]主要是通过工程地质勘察,对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可能的变形破坏方式及失稳的力学机制等的分析,对已变形地质体的成因及其演化史进行分析,从而给出被评价边坡一个稳定性状况及其可能发展趋势的定性的说明和解释。
其优点是能综合考虑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多种因素,快速地对边坡的稳定状况及其发展趋势作出评价。
缺点是没有在具体的数值上进行分析,对实际工程意义不大。
定性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自然(成因)历史分析法、图解法、边坡稳定性分析数据库和专家系统等。
自然(成因)历史分析法主要根据边坡发育的地质环境、边坡发育历史中的各种变形破坏迹象及其基本规律和稳定性影响因素等的分析,追溯边坡演变的全过程,对边坡稳定性的总体状况、趋势和区域性特征作出评价和预测,对已发生滑坡的边坡,判断其能否复活或转化。
它主要用于天然斜坡的稳定性评价。
图解法可以分为诺模图法和投影图法。
诺模图法是用诺模图来表征与滑坡有关参数间的关系,并由此求出边坡稳定安全系数,主要用于土质或全强风化的具弧形破坏面的边坡稳定性分析。
桩板墙计算书
K65+260深路堑设计说明1.1 工程概况拟建的路线在走行至本路段时,地形起伏较大,设计拟以深挖路堑形式通本路段。
本段深挖路堑总长约140m。
左侧边坡设计按4级放坡开挖,坡比自上而下分别为1:1.25、1:1.25、1:1、1:1,最大坡高约33.7m;右侧边坡设计按5级放坡开挖,坡比自上而下分别为1:1.25、1:1.25、1:1、1:1、1:1,最大坡高约46.9m。
2 自然地理概况2.1 地形地貌深挖区处于构造侵蚀中低山地貌单元。
地形坡度较陡,地表多分布坡残积可塑粉质黏土,覆盖层较薄,植被较发育,多为灌木草丛和甘蔗等。
路堑边坡走向约290°,自然边坡稳定坡度约18~32°。
路堑所在山体最大高程约657.70m,最低点高程约515.50m,最大切割深度约146.20m。
2.2 气象田林县为广西至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山地,系构造侵蚀中低山陡坡地貌。
全境东北、西北、西南和中部较高。
向东南、向北逐步倾斜。
地貌类型境内以山地为主,由土山(砂岩与泥页岩组成)和石山两类组成。
境内地形较复杂、山高谷深,垂直高度差异明显,自然斜坡较陡,植被发育茂盛。
气候属亚热带季风类型,随着海拔的升高和地势的不同,形成许多区域性小气候。
极端最高气温40℃,极端最低气温为-7.3℃。
年平均气温16.4~21.6℃,年平均降雨量1204mm,年平均蒸发量为1590.1毫米,全年盛吹东南风,风向频率占30%(指县城),多年平均风速1.2m/s。
由于冬春、夏秋受两种不同性质的大气环流影响,季风气候明显,干、湿季界线分明,一般雨季(5~10月)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0%以上,干季(11~4月)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20%以下;平均无霜期长达346天,年内平均日照1696.4小时,日照充足,热能资源丰富。
2.3 水文项目区域属右江水系。
路线所经区域主要河流为驮娘江及其支流。
驮娘江是右江上游,发源于云南省大冲脑包山北麓,自西向东流入西林县,在西林县的平那村弄南屯入县境,在县境河长91.4公里,流域面积115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35.7立方米每秒,平均径流量3.378亿立方米,天然落差556米。
高边坡防治勘察与设计2022.09
2)从地质环境类似的自然山坡或人工边坡发生变形的类型和规模,来推断人工边
坡可能发生的变形类型和规模;
3)从自然边坡的坡体结构分析人工边坡可能发生的变形类型及产生的部位;
4)从作用因素的大小和快慢分析人工边坡的稳定性,如开挖引起的坡体卸荷和松
弛、渗流场、潜在滑面(带)强度降低等;
(三)高边坡的稳定性分析
坡面:冲刷、风化剥落、落石掉块(人工和自然 )
边坡:滑塌、溜滑、坍塌
各类型滑坡
黄土滑坡
二元结构边坡滑坡
断层破碎带坡体
平推式滑坡
堆积层滑坡
主轴长约200m,滑体厚约8.5~18.5m,滑坡总体积约 60万方,与线路的垂直方向约有19°的夹角。主滑面倾角
为21~30°左右。
顺层滑坡
3#监测孔
孔口标高 孔深 1103.121m 29.5m 36.4mm
2、力学计算法
1)土质和类土质边坡(含破碎岩质边坡)可用最大剪应控制的圆弧形潜在滑面进
行计算,同一种地层中,滑面参数一般情况下为同一个数值。
2)岩质边坡(含强风化岩、破碎岩质边坡),其潜在滑面要采用结构面配套,人
工勾绘潜在滑面,采用传递系数法进行计算。滑面参数C、Φ值应根据地质情况不同而
分段选取。
1、岩土体性质:一般来说,土质或类土质由于坡体力学性质较低,易发生坡体病害;沉积岩 贯通性层面发育,故该类坡体病害最为常见;对于沉积岩类的副变质岩,由于变质作用有利于提高 岩体的强度,故坡体病害相对较少。但对于岩浆岩类的正变质岩,由于往往存在变质的定向作用, 反而造成坡体病害较岩浆岩坡体更易发生。岩浆岩类坡体由于岩体强度高,故在三大岩类构成的坡 体中,坡体病害相对最少。
(三)高边坡的稳定性分析
建筑边坡工程鉴定规范GB50843-2013解读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主编单位:重庆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设计院 本规范参编单位: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中 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重庆大学,建设综合勘察研 究设计院有限公司,重庆市建设工程勘察质量监督站,广厦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 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郑生庆、陈希昌、汤启明、刘兴远、姚 刚、胡建林、 何平、林文修、周忠明、王德华、郭明田、董勇、叶晓明、冉艺、陈阁琳、何开 明、周长安、廖乾章、王嘉琳、方玉树、张培文
建筑边坡工程鉴定与加固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appraisal and reinforcement of building slope
GB 50843-2012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9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 >的通知》(建标[2009] 88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 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 规范。
表5411安全性鉴定评级标准鉴定对象分级标准处理要求子单元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安全性要求可能有个别次要构件宜采取适当措施级构件不超过20无影响承载功能的变形整体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安全性要求可能有极少数构件应采取措施级构件不危及支护结构整体安全性局部略有影响承载功能的变形不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安全性要求可能有极少数构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级构件危及支护结构整体安全性有影响承载功能的变形严重不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安全性要求必须立即采取措施鉴定单元su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安全性要求可能有个别次要构件宜采取适当措施su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安全性要求无影响整体安全的构件可能有极少数构件应采取措施su不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安全性要求影响整体安全应采取措施可能有极少数构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su严重不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安全性要求严重影响整体安5411安全性鉴定评级标准续鉴定对等级分级标准处理要求构件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正常使用要求能正常使用不必采取措施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正常使用要求但构件可能有不影响正常使用的裂缝或其他缺欠可不采取措施不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正常使用要求影响正常使用应采取措施子单元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正常使用要求可能有个别次要构件宜采取适当措施级构件不超过构件总数的20且不含c级构件不影响整体正常使用可能有极少数构件应采取措施不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正常使用要求影响整体正常使用应采取措施鉴定单ss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正常使用要求可能有个别次要构件宜采取适当措施ss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正常使用要求有b级子单元不影响整体正常使用可能有极少数构件应采取措施ss不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正常使用要求影响整体正常使用应采取措施5412使用性鉴定评级标准55支护结构构件的鉴定与评级551边坡工程单个构件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综述
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综述摘要:随着岩土工程技术的进步,涌现了许多新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本文梳理了常见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分析与归纳各类评价方法的优缺点与适用条件,为合理选择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提供借鉴。
关键词: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1引言随着人类工程活动对工程地质条件改造的日趋频繁和范围的不断扩展,在露天矿开采、水利水电、陆地交通和城市开发建设等方面都出现了大量的边坡工程。
边坡稳定性问题一直是岩土工程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而边坡稳定性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边坡工程的成败。
本文在分析总结近年来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对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进行分类,旨在为合理选择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提供借鉴。
2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分类边坡稳定性评价应分析边坡的变形破坏模式,确定不同评价方法的适用范围与条件,才能对边坡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恰当地选用评价方法提供指导意义。
传统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分为两大类:定性评价方法与定量评价方法。
3定性评价方法工程地质定性分析法是边坡稳定性评价中起源最早,主要用于工程早期确定方案时的一种定性评价方法。
工程地质定性分析法以岩土工程勘察资料为基础,分析边坡岩土体的地质成因,筛选出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建立边坡工程地质模型,推测其可能的变形破坏模式,定性评价稳定性及其演变趋势。
对于地质条件相对简单的岩土质边坡,该法可直接得出可供工程设计和施工使用的结论;对于地质条件相对复杂的情形,该法在确定滑坡模式和变形机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为进一步定量计算边坡稳定性奠定基础。
定性评价方法中最常用的为工程地质类比法和边坡稳定性图解法。
3.1工程地质类比法工程地质类比法属于定性分析,其内容有历史分析法、因素类比法、类型比较法和边坡评比法等。
该方法主要通过岩土工程勘察,首先对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分析。
如对有关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等因素进行综合调查、分类,对已有的边坡破坏现象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了解其成因、影响因素、发展规律等;并分析研究工程地质因素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然后结合所要研究的边坡进行对比,得出稳定性分析和评价结果。
地质灾害稳定性、危害程度判别和危险性分级表
地质灾害稳定性判别、危害程度和危险性分级表
1、地质灾害稳定性分为稳定性差、稳定性较差、稳定性好三级。
2、地质灾害危害程度按灾情和险情分为小、中、大、特大四级;当需要按三级划分时,可将大和特大均视为大。
3、下表适用于地质灾害调查和危险性评估。
表1 滑坡稳定性野外判别表
表5 地质灾害危害程度(灾情和险情)分级标准
注:①灾情分级——灾情采用“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栏指标评价;
②险情分级——险情采用“受威胁人数”和“潜在经济损失”栏指标评价。
表7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表
表8 地质灾害危性分级表。
边坡岩体稳定性分级方法综述
一
、
引 言
边 坡稳 定性 的重 要 影 响 因 子 。 ( 3 )地 质 强 度 指 标 GS I 法 在 研 究 含 节 理 岩 体 的 破 坏 准 则 时 , Ho e k和 B r o wn
边 坡 岩 体 稳 定 性 分 级 是 综 合 多 种 影 响 因 素 对 边 坡 稳 定性 进 行 定 性 或 半 定 量 的评 价 方 法 。准 确 的 分 级 能 反 映 岩 体 的 固
第1 4卷 第 1 期
2 01 4笠
中 国
水
运
VoI .1 4 J an uar y
No .1 2 01 4
1月
C h i na W ater Tr an sp or t
边 坡岩体稳定性 分级方法综述
杨 秋 芳 ,张 菊连
( 1 中交 第 三航 务 工 程勘 察 设 计 院 有 限公 司 ,上 海 2 0 0 2 3 2 ;2上 海 申元岩 土 工 程 有 限公 司 ,
有属性 ,对 认识边坡岩体 稳定性、合理选取 参数 以及采取 适 当 的加 固措 施十分重 要 ,因此岩体分 级仍然是边坡稳 定性评 价 中一个 非常重要 的分 支。岩体分级 始于 地下工程 ,并在 这
一
( 1 9 8 8 )I 6 】 提 出了基于 RMR岩体分 级法 来确 定岩 体的材料 指标 。考虑 到实 际使 用 RMR 的不便 及在 破碎 及软 弱岩体中
边 坡 岩 体 分 级 方法 的 研 究 趋 势 和 发 展 方 向 。
二 、现 有边 坡 岩 体 分 级 方 法 简 述
i . 常 规 岩 体 分 级 方 法
所需岩体参 数少 ,且可在不做任 何测试的情况通过 肉眼观测
济南市港西路改建工程边坡稳定性评估
济南市港西路改建工程边坡稳定性评估港西路改建工程部分路段需要对边坡进行机械开挖或爆破开挖,本次工作主要针对该部分边坡在开挖施工前、开挖施工准备期、开挖施工后及运营期边坡的状态进行稳定性分析。
标签:边坡水文地质稳定性1引言济南市港西路是济南市区通往南部山区的重要南北通道,由于年久失修,坑槽、网裂、沉陷等路面病害严重,交通事故频发,严重影响车辆通行,同时存在安全隐患,急需对港西路进行拓宽改造。
根据设计,部分路段需要对路堑边坡进行开挖,甚至需要进行爆破。
现针对拟开挖边坡K3+500~K3+750、K8+200~K9+300段进行安全稳定性分析与评价,并论证爆破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2工程概况港西路全线长约17.7公里,采用I级公路标准改建,设计速度均为6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为24.5米。
本次评估区段为K3+500~K3+750和K8+200~K9+300两处,共计约1300m。
3工程地质条件3.1气象、水文济南地处中纬度内陆地带,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干燥少雨,夏季炎热多雨。
济南地区在6~9月大量集中降水,12月至翌年3月降水量较小。
降水量在空间上分配也有差异,南部山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大于北部平原。
线路区附近发育的河流主要有锦秀川水库、大汉峪沟、蟠龙水库、龙湾水库。
3.2地形地貌线路区跨越低山丘陵、山间盆地多个地貌单元,地形南高北低,地形地貌较复杂,评估区主要为低山丘陵,地形起伏较大。
3.3地质构造区域内地壳中生代燕山期强烈活动,岩浆侵入形成闪长岩、辉长岩体等,形成了NNE、NNW和近EW向的三组断裂。
与线路区较近的断裂主要有港沟断裂、东坞断裂。
新生代喜山运动初期,本区属隆起阶段,造成地层向北及北东倾斜,缺失古近系。
区内新构造活动不发育。
3.4水文地质场区水文地质单元属于济南市白泉泉域上游,属于地下水补给径流区,场区内地下水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二种地下水类型。
通过调查发现评估区段地下水均埋藏较深,K3+500~K3+750段地表水亦不发育,对工程影响较小;K8+200-K9+350段地表水稍发育,现有边坡坡面有裂隙水渗出,该段边坡受水的影响较大。
输电线路杆塔边坡稳定性及治理措施
输电线路杆塔边坡稳定性及治理措施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电力设施已成为人们生产及生活的基本保障,也是社会进步的基石。
近年来,国家对输电线路工程的投资力度越来越大,输电线路项目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在人工、材料及能源方面投入不断增加。
所以,做好施工质量及安全管理,是保障输电线路项目建设成果的重要举措。
输电线路工程涉及杆塔施工,其大多建在自然斜坡上。
由于边坡稳定性差,输电线路塔跨度大,边坡顶部承载大量荷载,不利于边坡的稳定,甚至威胁到输电线路的安全。
因此,加强输电线路杆塔边坡稳定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输电线路;杆塔塔基;边坡稳定性;措施引言我国的地理环境具备一定的复杂性,输电线路工程设计人员应结合施工地点的地理环境来进行施工设计。
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选择不同的施工技术,从而间接地提升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的效率。
其中基础工程作为输电线路塔杆施工的重要内容,它能够使塔杆更具安全性与稳定性,而输电线路杆塔大部分建立在野外,其塔基施工过程中所处地理位置恶劣,导致边坡稳定性较差。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分析输电线路杆塔边坡稳定性与治理方式,以期保证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
1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1.1边坡岩体、土体的因素边坡自身的岩体与土体物质构成与边坡与边坡稳定性之间有着直接性的联系,例如石英、强化风岩、坡积土层、全风化岩等重要物质构建而成的边皮,假使边坡土体的物质构成比较容易溶蚀、风化,其就会很难具备一个相对较强的抗风力,且假使积水问题出现在该种类型的坡土之中,这势必会损坏到自身的安全稳定性,从而就会影响到力学参数,最终边坡失稳。
另外,所处的位置属于膨胀性土,土中含水量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膨胀或收缩变形,特别是在场地膨胀性土层厚度不一,均匀性不一、不同部位处含水量的变化以及建筑物基底压力不等等原因时,就会导致地基土不均匀的隆起或下陷,使得建筑物产生墙体开裂、地面隆起或下陷等破坏。
1.2人为因素在边坡在进行人工开挖之后,那么损坏边坡原先岩体结构和土体,从而导致部分边坡转变为陡坎状,随即就会导致边坡表面发生渗透、积水问题的概率变大,在出现这部分问题的时候,就会使得边坡重量变大,随即很有可能会引发崩塌的现象。
用CAD绘制赤平投影图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程序,学习
2009.8 南方国土资源 35
科技 园地
◆k e ji yua n di◆
产状 150°∠70°为例,绘制赤平投影图。 (1)启动 CAD,点击赤平投影工具按钮,出现赤平
投影参数输入对话框(见图 1),按对话框内各栏的内容 输入相应的参数后,点击“确定”,再指定赤平投影图要 放置的位置,程序自动根据对话框内的参数将两两结 构面与边坡组合,绘制出赤平投影图和参数图表(见图 2),点号即为编号(可不填),出图比例可不选,同一点 位最多可输入 5 组结构面参数,两两结合后共有 10 幅 赤平投影图(见图 3)。
(2)解读:图 2 上半部为赤平投影图,下半部为参 数图表和相对关系平面、剖面示意图。
a、赤平投影图:图面反映了两结构面组合形态及 与边坡的平面位置关系,以及两结构面相交的交割线 产状。交割线产状表明了两结构面形成的切割体发生 位移时的移动方向。
b、参数图表:上半部分为基本参数和计算结果,下 半部分为结构面、交割线与边坡的平面、剖面位置关系 示意图。第一个示意图反映两结构面产状与边坡产状
(2)启动 CAD,点菜单条上的“工具”→加载应用程
序,出现“加载 / 卸载应用程序”对话框,点击下面的“内 容”→“添加”(打开 CAD 安装盘:\Program Files\AutoCAD 2005\Support)→双击 cpty.vlx→关闭→关闭。
(3)设置赤平投影工具按钮: a、将鼠标放到左边工具条上,点右键,出现自定义 菜单条,点最下面的“自定义”,出现自定义对话框; b、鼠标置于“用户定义的按钮”上,按下左键不放, 将按钮拖到任意工具条上的任意位置松开左键,此处 出现一个空白按钮; c、不关闭自定义对话框,点击刚放的空白按钮,在 自定义对话框名称栏内填上工具名称“赤平投影”,在 “与此按钮关联的宏”栏内 ^C^C 的后面加上命令名 “_cpty”(注意:“_”是在英文输入状态下同时按住上档 键和减号键而得); d、点击右上部的“编辑”,出现“按钮编辑器”对话框, “ 打 开 ”→CAD 安 装 盘 :\Program Files\Auto CAD 2005\Support 文件夹,双击“cpty.bmp”文件→保存→关闭; e、回 到 自 定 义 对 话 框 ,点 击“ 应 用 ”→“ 是 ”→“ 关 闭”,安装完毕,刚设置的空白按钮已成为画赤平投影 的工具按钮,关闭 CAD。
公路深挖路堑边坡稳定性分析
公路深挖路堑边坡稳定性分析摘要:随着我国基建项目的推广和发展,作为交通要素重要组成之一的公路工程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扩大,并不断在地形环境条件不利的偏僻山区等地区得到建设,大幅提升了当地的经济条件和居民生活水平。
山区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尤其是需要进行土石方开挖的路堑区段,将必然涉及边坡的稳定性控制问题,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边坡稳定性,则极有可能存在塌方、滑坡等潜在的安全隐患,不利于道路通行安全。
在实际项目中,边坡岩体的强度参数往往较难确定,且相应的滑动带土样难以定位和取样,因此为边坡加固方案提供准确参考,就需要采取有效方式获取土体抗剪强度参数。
下面本文就公路深挖路堑边坡稳定性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公路;深挖路堑;边坡稳定性;1 工程概况某省道公路K5+720—K5+843段;全长约1049.684m,该路堑属于两侧开挖,所在场地为斜坡地形,总体变化不大,斜坡坡度30°~40°,自然状态下稳定。
开挖边坡处表层覆盖粉质黏土,层厚0.90m;其下为强风化泥岩,岩芯呈碎块—短柱状,该层节理裂隙极发育,裂隙面可见泥质充填,遇水易崩解、软化,层厚10.90m。
中风化泥岩,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芯呈短柱状,局部为块状,抗风化能力弱,遇水易崩解、软化,层厚21.30m,本次勘察未能揭穿。
总而言之,该边坡地层岩性主要由强—中风化泥岩组成,属于岩质边坡。
斜坡产状为156°∠45°,表层覆盖少量粉质黏土,其下为强风化泥岩,强风化层厚度约为10.90m,中风化泥岩,层厚21.30m,无不良地质现象存在,现状稳定;该处开挖边坡坡体主要由强—中风化泥岩组成,属于岩质边坡,岩层产状287°∠49°。
据调查,坡体受地表风化和区域构造影响,主要发育两组节理:J1:产状95°∠65°,密度4条/m,节理面闭合,较光滑,泥质充填;J2:产状150°∠73°,密度4条/m,节理面粗糙,泥质充填,节理裂隙面结合较差,按40°~50°开挖坡角考虑,边坡结构面、交线、开挖坡面关系如图1所示。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3.6.3 新建重要建筑规定建筑边坡类型分为土质边坡和岩质边坡。
岩质边坡的破坏形式为滑移。
在已建档的墙坡脚新建建筑物时,需要考虑位于稳定土质或弱风化岩层边坡的挡墙和基础。
4.5.6 土质边坡水土合算和水土分算边坡稳定性评价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坡脚地面抗隆起和抗渗流的适型和崩塌型。
需要评价的边坡应根据一般规定进行评价。
五、边坡稳定性评价需要进行稳定性评价的边坡应根据一般规定进行评价。
评价过程中需要确定两类极限状况,并考虑荷载效应最不利组合、永久性边坡的设计使用年限、地震作用影响的原则等因素。
计算和验算的对象和内容也需要在设计时考虑。
边坡工程安全等级分为一级和二级。
在设计时应取得相关资料,且一级边坡工程应采用动态设计法,而二级边坡工程宜采用动态设计。
边坡支护结构常用形式可以参考相关因素,但不应修筑边坡情况。
为避免深挖高填、后仰或分阶放坡等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生态保护和自身保护措施。
对于开挖坡角、坡顶超载、水渗入坡体等问题,需要进行专门论证。
水排放措施可采用截水沟、排水管、管井、截槽等方式。
对于坡顶有重要建筑物的边坡工程设计,需要根据与基础相邻作用和与相邻基础的情况进行设计规定和新建边坡措施。
四、边坡工程勘察一般建筑边坡工程应进行专门的岩土工程勘察。
对于二、三级建筑边坡工程,可与主体建筑勘察一并进行,但应满足边坡勘察和要求。
对于大型的和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的边坡,宜分阶段勘察。
对于地质环境复杂的一级边坡,还应进行施工勘察。
勘探范围和控制性勘探孔深度需要在勘察前确定,勘察报告内容应包括变形监测和水文长观孔等信息。
在边坡勘察中,需要查明勘察应查明的内容,并采用相应的勘探方法。
4.2.5 勘探线和点间距(垂直边坡走向,数量≥2)需要详细勘察。
4.2.6 三轴试验需要进行,试样数量应符合要求。
4.2.7 需要进行流变试验,并满足特殊要求。
4.2.8 勘察过程中需要及时封填和密实。
4.2.9 可选部分钻孔埋设检测设备,考虑气象、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
格构锚杆计算
Ri = Ni tan ϕi + cili
Ti = Wi sin θi + PWi cos(αi − θi )
Ni = Wi cos θi + PWi sin(αi − θi )
Wi = Viuγ + Vidγ ′ + Fi
PWi = γ W iVid
i = sin αi
γ ′ = γ sat − γ W 因此,滑坡稳定系数 Fs 的求解公式为
平江县木金乡滑坡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计算书
计算书
1 计算工况及荷载组合
本次滑坡属自然滑坡,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02 第 5.3.1 条及 13.1.8 条规定,及《滑坡防治工程设计
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相关规定,并参考《三峡库区三
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技术要求》相关要求,本次滑坡稳定性计算
5 滑坡稳定系数及剩余下滑力计算
计算剖面 1-1' 2-2' 3-3'
滑坡稳定性计算成果表
表 10
工况
最后条块 剩余下滑力(kN)
安全系数
滑坡稳定系 数
稳定状态
工况 1
80.16
1.20
1.153
基本稳定
工况 2 工况 1 工况 2 工况 1 工况 2
94.22 49.54 56.80 86.72 94.33
4 ---
---
---
---
[水面信息] 采用总应力法 考虑渗透力作用 不考虑边坡外侧静水压力
水面线段数 6 水面线起始点坐标: (-5.000,-2.500)
水面线号 水平投影(m) 竖直投影(m)
1
路基边坡稳定性评价分析
路基边坡稳定性的评价分析摘要:路基是路面结构的支撑体,在实践中常常出现的路面损坏现象大部分都是由于路基强度不足,稳定性变差,在外荷载作用下产生过量变形所致。
路基的施工质量是获得坚实而又稳定的路基和保证路基路面整体具有良好使用性能的关键。
如何快速可靠地进行路基施工质量的评价、有效地进行路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和及时消除路基施工的质量隐患,是确保高等级公路路基路面质量和使用寿命的关键技术之一。
本文结合实例,对杭徽高速公路临安汪家埠至昌化段的路基基础进行评价。
关键字:路基基础评价稳定性一、工程概况杭徽高速公路临安汪家埠至昌化段,全长67.992km,路线起于汪家埠,经青山、青山水库、牧家桥、锦城、玲珑、徐家坞、化龙、章东、横塘岭、藻溪、上肇、下肇、松溪、大吉岭、赤兰畈、於潜、太阳、下玉山、界头、芦岭,终于昌化。
其中汪家埠-徐家坞段(k21+100~k44+712)为新建路段,徐家坞-昌化段(k44+712~k89+092)为利用现02省道一级公路改高速公路段。
路基宽度:新建段33.5m,改建段22.5m,桥涵与路基同宽。
二、路基基础评价1、填方路基主要分布于山间河谷冲积平原,山间河谷及两侧坡麓地带。
路基土主要有第四系冲洪积亚粘土、含角砾(碎石)亚粘土、含亚粘土角砾(碎石)和第四系残坡积含角砾(碎石)亚粘土、含亚粘土角砾(碎石)及风化基岩。
地表农田区分布有薄层软塑状耕植土和池塘底部薄层流塑状的淤泥,另在汪家埠、柯家村、杨岱村分布有少量软塑状亚粘土,其埋深>5m,层厚2.0m~8.0m,除此之外未发现其它软弱层。
区段内,路基土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土层压缩性低,强度较高,地基土承载力在180~400kpa之间。
大部分需清除表层浮土和塘泥,经压实后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
路基处理措施:⑴清除表层浮土压实后再堆填。
⑵基底坡度大于1:5的山坡地带,宜挖台阶,台阶宽2m,阶面内倾2%-4%。
台阶面岩为松散岩类,应压实后再堆填。
建筑边坡工程鉴定规范GB50843-2013解读
三 构件 au、bu、cu、du
承载能力、连接和构造
正常 使用 性鉴
定
等级
Ass、Bss、Css
子单元评级综合分析
附属工程 等级
地基基础
支护结构
附属结构
排水功能 As、Bs、Cs 影响边坡正常使用的地基基础变 形、损伤
使用状况
位移 功能与状况
as、bs、cs
-
变形,裂缝,缺陷、损伤 ,腐蚀 空间位移 -
5.1.3 在下列情况下,可进行边坡工程正常使用性鉴定:
1 使用维护中需要进行常规性的检查; 2 边坡工程有特殊使用要求的鉴定。
5.1.4 当边坡工程存在耐久性问题时,应进行边坡工程耐 久性鉴定。
5.2 鉴定的程序与工作内容 5.2.1 边坡工程鉴定程序可按图5.2.1进行。
受理委托
初步调查
明确鉴定目的、范围、 内容和要求
3.2.3 当边坡工程遭受洪水、泥石流等灾害后需进行特殊项目 鉴定时,特殊项目鉴定评级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如火灾鉴定) 3.2.4 鉴定对象的目标使用年限,应根据边坡工程的使用历史、 当前的工作状态和今后的使用要求确定。对边坡工程不同鉴 定单元,根据其安全等级可确定不同的目标使用年限。
3.2 边坡工程鉴定
3.2.1 边坡工程鉴定适用于建筑边坡工程安全性、正常使用性、 耐久性和施工质量等的鉴定。(一定程度上回避了可靠性问 题,仅提到了施工质量问题!) 3.2.2 边坡工程鉴定应明确鉴定的对象、范围和要求。鉴定对 象应由委托单位确定,可将建筑边坡工程整体作为鉴定对象, 也可将鉴定单元、子单元或构件作为鉴定对象。
② 客观原因:边坡工程岩土特性复杂多变,破坏模式、计算参数及计算理 论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高速公路弃渣场安全稳定性评价探讨
高速公路弃渣场安全稳定性评价探讨2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 710100)摘要:弃渣场稳定性分析评价暂没有完整成熟的方法及评价标准,本文通过对新建铁路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陕西段)BLZQ-1标石鼓山隧道一号斜井弃渣场进行工程地质详细调查,参考多种行业评价规范,分析验算评价弃渣场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分析评价弃渣失稳引发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性,对弃渣场进行安全度分类,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弃渣场;地质灾害;稳定性评价1 石鼓山隧道一号斜井弃渣场地质环境条件1.1气象水文(1)宝鸡市多年平均降水量847mm,最大降水量1149mm(1981年),最小降水量502mm。
最大暴雨日总降雨量达169.7mm,暴雨(≥25mm)年出现日数为21.8天,连阴雨(≥16天)平均每年出现3.3-3.8次,且连阴雨总是与暴雨相继出现,每年多集中在夏秋季。
(2)水文:张家沟河:属于渭河一级支流。
发源于渭河南岸,流经石鼓镇张家沟村后注入渭河,具长年流水。
流域面积9.5km2,总长9.5km,河道平均比降78.95‰,上游河道狭窄;中下游河道逐渐变宽。
堆渣处为渐变宽处。
1.2地形地貌张家沟沟谷上宽180-200米,底宽30-60米左右,具少许长年流水,由南向北流过,沟床宽2-3米,沟床位于张家沟沟底左侧,低于沟底平面2-3米,距挡墙前沿约60米。
弃渣场位于张家沟右侧支沟,沟长400米,沟谷呈V形谷。
沟谷上游宽100m,沟底宽约15-30m,两侧坡体较缓25-30°。
弃渣场海拔一般655-660m,沟口海拔640m。
汇水面积1.3地层岩性区内出露第四系地层有全新统人工堆积物(Q4ml)、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和全新统黄土及新近系。
(1)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为粘性土,深灰色,湿,结构松散,出露于张家沟表面一级阶地。
(2)全新统坡积物(Q4dl):为粘性土,灰白色,稍湿-湿,结构松散,分布于无名沟内斜坡及沟内。
灰岩矿露天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方案
第18卷第3期2020 年7 月27矿业工程M"n"ngEng"neer"ng灰岩矿露天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方案谷岩(中钢石家庄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21)摘要:为了系统分析某水泥灰岩矿边坡稳定性,对全矿区划分为7个分区,依次通过工程地质类比法、赤平投影法分析法和数值模拟三种方法进行分析,分析结果与现场观测基本一致%结果表明:数值计算正常工况安全系数均大于1.15,地震工况安全系数均大于1.10,边坡发生大规模整体滑坡的可能性较小。
关键词: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数值模拟中图分类号:TD872 TU45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 — 8550 (2020) 03 — 0027 — 040引言某水泥灰岩矿已开采多年,目前山体边部矿体 已被大量开采用于生产水泥或建筑石料%由于是整合矿山, 整合前各矿山的多年不规范开采形成大量不规则掌子面,矿区内掌子面南北长约1 700 m , 掌子面高80〜150 m 0为保证生产安全,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对露天采场边坡现状进行稳定分析%1矿山边坡现状及分区根据矿区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将现有露天采场 边坡划分为7个分区-1],并根据《非煤露天矿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1016 —2014)》确定边坡危害 等级划分,详见表1。
表1露天采场边坡分区表边坡分区边坡产状/ (9 倾向/倾角边 坡 高 度/ m边坡主要地层按边坡高度分级边坡危害等级I 分区270/45〜635$〜62)2 Z 3、)2 Z 4四级%级&分区270/49〜2843〜52)2 Z 3、)2 Z 4四级&级%分区$0/73$36)2Z 4、)3g 2三级%级'分区90/56〜42245〜250Oil 、)3Oiy 、)3'、)35 g 2、)3gl 、)2Z 4三级%级V 分区90/57〜43$70〜260巳)3C 、)3g 2、W s g 1、)2Z 4三级&级)分区90/5687〜$45巳)3C 、)3g 2、W s g 1、)2Z 4三级&级"分区50/76〜6$72〜$22巳)3C 、)3g 2、W s g 1、)2Z 4三级%级2边坡稳定性分析2 . 1工程地质类比法按工程地质类比法, 对各边坡分区的安全性分析,见表2。
(14)排土场边坡形成和发展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边坡稳定设计与监测第一节露天矿水文及工程地质条件概况一、水文地质概况矿区属半沙漠、干旱-半干旱高原大陆性气候,阳光辐射强烈、日照丰富,冬季寒冷漫长,夏季炎热短暂,春季少雨多风。
年平均降水量350mm,且多集中于7、8、9三个月,年平均蒸发量2492.1mm,为年平均降水量的7倍。
最大冻土深度2.04m。
矿区内无地表水系,矿区边界外北部为奎洞沟,南部为蔓茎沟,均为季节性沟谷,旱季干涸无水,雨季暴雨过后可形成短暂的洪流,自西向东流入束会川,向东南流入勃牛川,向南与乌兰木伦河在陕西省境内汇入窟野河,最终注入黄河。
矿区内直接充水含水层和间接充水含水层的含水空间以裂隙为主,孔隙次之,属孔隙、裂隙充水矿床。
最下一层可采煤层6-2煤层位于本区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上,直接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弱(q<0.1L/s·m),其补给源以贫乏的大气降水为主,火烧岩体含水层的富水性在局部地段虽然较强,但其对矿井充水的影响仅发生在局部,据此将矿区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第一~二类第一型,即孔隙--裂隙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二、工程地质概况本区各主要可采煤层顶、底板,多以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构成直接顶底。
地质报告对各可采煤层的顶底板均采取了岩石物理力学试验样,进行测试。
测试结果:泥岩单向抗压强度均小于300kg/cm2,属软弱岩石;粉砂岩单向抗压强度400~600kg/cm2,多为500kg/cm2左右,属于半坚硬岩石;砂岩类岩石抗压强度变化范围较大,胶结不好的砂岩,抗压强度一般小于300 kg/cm2,属软弱岩石;胶结好的砂岩,抗压强度介于400~600 kg/cm2,属半坚硬岩石。
从以上测试结果看,该矿区煤层顶底板均为软弱——半坚硬岩石,岩石抗压强度低,稳固性差。
因此,本区工程地质类型属第一类第二型,即以软弱岩层为主,工程地质条件中等的矿床。
三、构造概况兰家塔煤矿位于东胜煤田东南部,基本构造形态与东胜煤田一致,为一向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倾角1°~3°,区内无断层及较大褶皱,亦无岩浆岩侵入,地质构造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