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教师的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
新时期教师的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
3
教材具有基础性功能,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学 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帮助学生建立学科体 系和认知结构。
教材的编撰原则与使用策略
系统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
教材内容应具有系统性,注重知识的内在联 系和逻辑关系,避免知识碎片化和孤岛现象 。
教材应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 的实际情况,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
呈现方式
教材应以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方式呈现内容,吸引学生的 注意力和兴趣。此外,教材应注重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培 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特长发展
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和支持,促进学生的特长发展和个性化成长。
03
教材观
教材的性质与功能
1
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编写的教 学用书,能够系统地呈现学科知识和技能,为 教学活动提供指导和支持。
2
教材具有媒介性质,它既不是知识的全部,也 不是知识的权威,而是知识的载体和工具,为 教与学提供基础和支撑。
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
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 终身学习能力。
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 维能力和创造力。
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特长发展
全面发展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新时期教师的教师观、学生观、 教材观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教师观 • 学生观 • 教材观
01
教师观
新课改的实施带来哪些变化
新课改的实施带来哪些变化摘要:新课程实施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师的教材观、学生观、教学观正在发生变化;教师的角色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逐渐变化;教师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自尊心和自信心;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发挥;教师评价方式多元化;新课程实施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关键词:积极探索;合作学习;新课改一、师生的角色变化过去的课堂教学以单一的个体学习为主,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合作与交流。
新课程提倡新的学习方式,如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彼此互相沟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同时,在合作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内进行学习,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体如下。
1.明确任务。
开展合作学习的任务选择非常重要,必须选择那些具有一定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开展合作学习。
如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教师开始就提出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这是一个具有探索性同时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2.全班交流。
合作学习最终要让各小组在全班交流,分享成果。
交流的内容一是认知与技能方面的,二是过程与方法方面的,三是情感与价值观方面的。
学生的交流不仅仅是知识,同时还包括方法的交流、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交流。
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发言,记录下自己没想到的。
3.教师的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应及时关注学生学习。
教师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时地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教师在合作中应规范学生行为,发现个别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或个别小组不认真,教师都要及时地加以引导。
二、教学观念的变化在没有实施新课程之前,许多教师教材上有什么,就教什么,对教材的使用不够灵活。
现在教师们意识到,教材只是某些知识传授的载体,它给予了我们一个知识框架和结构形式,但并不是唯一形式。
要达到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师资格考试一3. 教师观
第三章教师观大纲要求:1.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2.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3.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4.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第一节一、教师与教师观:从狭义上讲,教师是指经过专门训练、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人员。
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其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小学教师作为儿童的启蒙老师,对儿童今后的成长和人生道路选择有重要的影响。
教师观是关于教师职业的基本观念,人们对教师职业的基本认识、看法和期望的反映。
包括对教师职业性质、职责和价值的认识,也包括对教师这种专门职业的基本素颜及其专业发展的理解。
(学生观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看法,他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及其态度与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
)二、教师职业的性质1、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法第三条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这是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
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教师的根本任务是促进个体的社会化,使之成为社会的一员。
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向年青一代传授人类长期积累的知识经验,规范他们的行为品格,塑造他们的价值观念,引导他们主动地、有效地学习,把外在的人类文化精华化为个体的身心发展素质,实现个体的社会化。
三、教师职业的特点——职业角色的多样化1、传道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2、授业解惑者(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父母与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7、引导者角色8、课程开发者角色(2012下单选)9、心理医生角色四、教师劳动的特点(具体内容看书)(一)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1、复杂性劳动对象的差异性、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教育任务的多样性2、创造性:因材施教(2013下单选)、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育机智(2014上单选)活动的敏感性,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及时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
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教育是一项伟大而神圣的事业,它关乎着个体的成长与发展,也影响着社会的进步与未来。
在教育的领域中,教学观、学生观和教师观是三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塑造着教育的形态和质量。
教学观是对教学活动的基本看法和认识。
传统的教学观往往将教学视为知识的传递过程,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现代教学观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
教学不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而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和创新的过程。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
例如,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在现代教学观中,教学的目标也不再局限于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意识,成为了教学的重要任务。
同时,教学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教学过程也不再是一成不变的预设流程,而是充满动态和生成性的。
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课堂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变化。
学生观是对学生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基本看法。
正确的学生观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潜力。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知识。
因此,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之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速度和成长轨迹,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和评价。
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他们都具有无限的发展可能。
对于暂时落后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进步。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要素主义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
要素主义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一、教育观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了解):(1)面向全体学生(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4)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5)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掌握):途径有:(1)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把握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基础教育新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2)学校管理,课外活动和班主任工作(3)举行德智体美并进的教育活动方法有:(1)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作用(主导性作用,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素养)(2)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3)引导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5)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价教育现象根据要求和素质教育观念进行分析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二、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人的劳动力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学生观的思想基础就是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本质是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社会性需要和精神需要,社会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理解)“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教育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完整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个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需要尊重、学生都有潜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从身心健康发展,主体性发展,中学生社会文化发展三个方面身心健康发展:生理心理健康的成长,生理心理健康得到社会的实现主体性发展: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所需的自觉发展,主动发展。
精品课件-新时期教师的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
一、新时期教师的角色转化
2.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帮助学生选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并确认与修正学生采取 的途径。
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
积极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建立一个民主平等,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与
25
(三)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关注学生的 关注学生的 关注学生的 生活世界 主体地位 个性化学习
26
新时期的教材观
新时期的教材观
教材不是法典,教材不是圣经,用教 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教材为教师提 供了自由度巨大的空间,对教师和学生 的要求更高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 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创 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超越教材.
3. 教师应成为教学的研究者
以研究者的心态参与到教学中去 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
学实践中的问题,对自身行为进行反思, 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对获得的经验及 时进行总结,形成规律。
7
二、新时期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要求
师生关系强调赞赏 教学关系强调帮助、引导——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有教无类,关注每个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
一切为了学生
教师的生命为了学生而燃烧,关注学生的道 德生活和人格培养
11
二、新时期倡导的学生观
学生是“人”
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
学生是发展的人
人性假设,四颗糖的惩罚——学生是 处在发展过程中的人
学生是独特的人
闻斯行诸——学生是一个有着个体差异 的群体
学生是独立的人
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学习的主体
课堂·教师·学生·教材
价值 。 只有这样 , 也 才能成为一个完整 的人 , 成为一个对
人 民的教育事业不断奉献 自己的人。 学生的人生蓝 图应 该 由学 生 自己设计 、 描绘 ; 生的人生 大厦应 该 由学 生 学 自己建造 , 教师只能是他们设计 中的指导 者 , 建造 中的 督导者 、 帮助者。 2教师应是教的主体。 为教的主体 , . 作 教师必须有 自 己独立 的人格 , 应做 思想 者 , 践者 , 实 专业 知识 的研究 者、 开拓者与创造者 。 对生活 , 自己独特 的体验与理解 有 方式 ; 对知识 , 应有 自己独到的感悟 与创造性 的见树 , 而
刻的现实意义 。
动接受转为 主动学习 , 由单一发展 转 向全 面提高 , 从而
成为健康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四、 重新确立教材观。应 明确 :
3 堂是师生共同提升的园地 。教师的成长 主要在 . 课 课堂 , 学生 的成 长主要 也在课堂 , 教师在教学 生学 中学 会如何教 , 从而成就 自己。 学生在教师教 中学 , 从而得到 发展。 师生互依互存 , 共生共长 , 这才是 “ 教学相长” 的理 想课堂 。 二、 重新确立教师观。 课堂教学 的关键要素在 教师 。
一
作为教师 , 要适应 时代 的发展需要 , 必须重新 认识 自 就 己, 树立新的教师观 。
1 . 教师不只是蜡烛 。 因为教师也是人 , 是有血有 肉的
下就考不 出理想的成 绩了。实际上 , 现在的教材 已不
人, 必须在培养学生中丰富 自己, 发展 自己 , 实现 自我的
是“ 圣经 ” 。再好 的教材终究是教材 , 而不应成为学生学 习知识 的唯一。其实 , 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早 已经是多 种多样的了。 2 . 教材是多彩 的枝叶。如果说“ 大纲是根本 , 么教 那 材就是枝叶 , 根只有一个 , 而枝叶可以有很 多 , 但我 们所
新时期教师的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
某高中物理教师注重实验教学,通过设计趣味性、探究性的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 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案例中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体现及启示
教师观
学生观
教材观
优秀教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 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 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积极性。他们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 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目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03
科学评价教材
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建立科学的教材评价机制,定期对教材进行审查和评
估,收集师生对教材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和优化教材内容。
06
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关系探 讨
三者之间相互影响机制
教师观影响学生观
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等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进而塑造学生的价值 观、人生观等。
学生地位提升
学生需要从被动的知 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 的学习者和知识的建 构者,积极参与学习 活动,发挥自己的主 体性和创造性,培养 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
教材编写与使用 创新
教材编写需要关注学 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 需求,选择具有时代 性、基础性、选择性 的内容,同时鼓励教 师根据教学实际需要 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和创造性使用。
05
新时期教材观
教材功能与作用
承载知识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具有传承和普及知识的作用,是教师 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本依据。
培养能力
教材通过设计各种学习任务和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引领价值观
教材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和教育意义的素材,引导学生树 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 感和公民意识。
新课标下高中英语教学应转变几种观念[论文]
小议新课标下高中英语教学应转变的几种观念新课标下,高中英语教师要转变教师观、教材观和评价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高中英语教学转变观念新课程标准在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导下,高中英语教学应作出相应的改革调整,在作出这种改革时,教师应先转变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评价观等。
一、转变教师观1.知识传授者变学习促进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天使,不再是学生的中心人物,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
相反,在新课程理念中,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应离开第一主角的位置,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
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在于传递知识,而在于激励和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帮助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
2.教学管理者变平等参与者传统的观念中,教师是教学的管理者,作为管理者,就要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作出安排,于是学生就处于被安排的被动地位,形成一种学生的事情教师作主的局面。
这种状态下,学生失去了学习上的自主地位。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管理者,而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名参与者。
作为参与者,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关系,彼此之间构建起一个学习共同体。
二、转变教材观新课程标准开始实施时,教材也跟着变换了,许多教师因此感到很不适应,感觉新教材内容增加了,难度加大了,以前的教学方法也不管用了,教材整体把握上困难大了许多,加之课时量有限,一学期下来还有可能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这种不适应新教材的思想都源于传统的教材观。
传统的教材观念中,教材是权威,是控制和规范整个英语教学的法定文本,有的教师甚至将教材作为教学的“圣经”来看待,不敢对教材有任何的质疑和改动,教学时也按部就班地进行。
这种保守的思维影响下,突然面对新课程新理念下的新教材,自然感觉不适应了。
实际上,教材只是一种课程资源,而且并非独一无二的课程资源,它只是服务于英语教学活动的材料与工具。
所以,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简单而忠实地转述和传授教材内容,而应当以教材内容为引领,根据学生实际组织开展相应的学习探究活动,对教材进行批判性的使用。
我的教师观学生观
• 做教师的天职是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 。学生犯错了,那是他还没认识到自己的行为 责任和后果,老师不就是先闻其道而为人师的 吗?教师可以教会学生更多万事万物中的“道 ”,更需要在精神生活中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 ,学会怎样对待自己,怎样对待他人,怎么对 待社会中的他人。 • 在做人、做事、做学问和人生追求上,学生都 极需得到教师积极的引领和教导。
• 作为教师,应该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具 有高尚的人格。其次,恪守职业道德、知 行统一,做学生的表率。作为一名教师时 刻都要牢记一点:你的学生时刻都在关注 你的一言一行,就像你时刻关注你的学生 一样。所以作为教师要懂得谨言而慎行, 知行合一。
什么是学生观? 什么是学生观?
• 学生观是人们对学生的基本认识和根本态度,是直接 影响教育活动的目的、方式和结果的重要因素。
• 学生观是教育工作者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 的学生观与教师的教育行为、教育策略和教育方法等 都是紧密相联系的。
• 我认为认识学生是主体必须能够回答三个问题
• 1、学生是什么? •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在什么地位? • 3、教育应该把学生培养成什么人?
“学生是什么?” 学生是什么? 学生是什么
• 我认为,在当今新的教育环境下,在 以人为本、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引导 下,对于工作在教书育人第一线的教 师来说,首要的是将被社会无限拔高 甚至被扭曲的教师职业角色,回归正 常的状态,将其从高高的圣坛上撤下 来,走向生活,走进社会,对教师的 职业角色进行恰如其分,合乎职业特 点的重新定位。
• 我个人以为教师职业角色应当是多元化的角色:
• • • • • 教育者:相对于受教育者而言。 老 师:长者。 教书匠:艺人。 先 生:先知者。 教 授:传授知识、技能的人。
转变观念,改变课堂——谈道德与法治教师的学生观与教材观
自2016年9月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以来,一线教师积极投入实践,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效。
作为一线教研员,笔者听取了大量道德与法治课,迫切感受到只有高素养的道德与法治教师才能引领学生在道德实践活动中获得乐趣,得到发展。
那么,高素养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精神气质呢?笔者认为他们在学生观、教材观上都应该有鲜明的特质。
一尧学生观毋庸置疑,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服务对象是学生。
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在生长、发育中,他们的大脑正处于飞速发展时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有待提升,他们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感,好玩好动却缺乏持久性……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必须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学情有正确的判断,对学生的心智特点有准确的把握才能事半功倍地展开学科教学工作。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必须具备的第一素养就是有正确的学生观,即牢记学生是儿童,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时刻做到教学的形式、教学的内容等都必须符合学生的儿童性这一特征。
如何做到符合学生的儿童性特征呢?那就是心中有儿童,教学的形式要紧扣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
(1)紧扣学生的年龄特征。
现代教育科学研究表明,讲授法是遗忘率最高的教学方法,它忽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内在需要,是高耗低效的。
更何况,小学阶段的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搞“一言堂”,单方面以为只要自己面面俱到地把课程内容讲完,学生就能全盘接受。
相反,当教学内容以活泼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时候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
教师必须将想要传达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隐藏在儿歌、童谣、故事、动画等教学形式里,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推动他们的实践,最终实现学生的道德成长。
(2)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
除了形式上要贴近儿童,更重要的是内容也要与学生的生活有关联。
学生身边的人和事是与学生生命发生过共鸣的事例,是最能引起学生内心“化学反应”的教学内容。
这样的内容会使学生倍感亲切,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打开他们的心扉,让他们对学习内容有更加强烈的探究欲望。
新型师生观
新课程下的师生观新的课程标准使课程由传统专制走向合作民主,使教师由高高在上走向引导参与,使学生由被动接受下走向主动探究,使课堂教学由“三尺讲台”走向“表演的舞台”。
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主导课堂,成为了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了课堂名副其实的主人。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新课程下的教师观课堂上长期以来只是教师具有“有所权”,可以控制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活动;可以制定教学内容,评判学习成绩;可以左右学生的爱好;可以规划学生的安排;可以让学生言听计从。
教师总是习惯根据自己设计好的思路进行教学,将一株英姿焕发的小树剪掉枝,修掉叉。
不准学生有任何不服从“领导”的行为和举措,按自己铺好的路让学生去走,是绝对的权威,严重的阻碍了学生个性发展和兴趣爱好,抑制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新课程下教师观截然不同,教师重新调整了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地位,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提问者转化为参与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剪枝修叉者转化为施肥浇水者,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化为“平等中的首席”。
同时,对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由过去的“一刀切”转变为因人施教,因需施教,由过去的抑制转变为培养、激发、鼓励。
传统教育下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已被合作,探究学习所代替,教学过程不只是过去的照本宣科,而是师生合作,共同质疑,共同思考,共同解惑,共同体验的过程,也是朋友之间同发展的课程,共同体验的课程,共同丰富的课程。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成为了教学活动中的“导演”,课余生活中的朋友,闲暇时的知心人。
二、新课程下的学生观新的课程理念,更为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为注重人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已经成为了时代的呼声。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只是“收录机”,无论上什么课只是打开开关“录”下来,在头脑中录制下来,形成“磁带”,在老师提问或考试时候“播放”出来,老师让什么时候“录”就“录”,让什么时候“播”就“播”。
(完整版)新课程改革三大基本理念
(完整版)新课程改革三大基本理念1、关注学生发展。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理念。
这一理念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即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
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实现目标。
在进行学生教学发展过程中,老师的角色定位也很关键,正确的做法,老师应是一个引导者、方法的建立者,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
2.强调教师成长。
依据新课程评价目标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要沿着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向发展。
其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的课堂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
3、重视以学定教。
新课程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体现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教”的“以学定教”的评价思想,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
提倡“以学定教”,主要从学生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六个方面评价。
①情绪状态:学生是否具有浓厚的兴趣,对学习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否能长时间保持兴趣,能否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学习过程是否愉悦,学习愿望是否可以不断得以增强。
②注意状态:学生是否始终关注讨论的主要问题,并能保持较长的注意力;学生的目光是否始终追随发言者(教师或学生)的一举一动;学生的倾听是否全神贯注,回答是否具有针对性。
③参与状态: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习活动;是否积极主动地投入思考并踊跃发言,兴致勃勃地参与讨论和发言,是否自觉地进行练习。
④交往状态:看整个课堂气氛是否民主、和谐、活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友好分工与合作;是否能虚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发言。
遇到困难时,学生能否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基础教育改革PPT课件-新课程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
• 而B老师的教学是一种“插秧式”的教学,这种教 学其实就是试图维护严格的甚至苛刻的课堂秩序, 即极端的课堂纪律,通过这种方式来确立所谓的 教师权威。
• B老师“以知识、学科为本位”,把学生当作“学 科人”,而不是真正的“生命、成长中的完整的 人”。他力图完成教学内容和任务,剥夺了学生 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权利,忽略了学生的兴趣、 需求、情感,不重视学生的生心发展特点,是一 种传统的教学活动
他们有的站在椅子上,有的一蹦一跳,脖子伸得老
长,平时上课就坐不住的索性冲出座位,涌到窗前。
他们你扒我,我推他,争先恐后地向外张望
• ——原来是两辆红色的消防车由南向北从窗前驶过
• ……
• 教室里恢复平静后,A老师灵机一动,便放弃了 原来的教学内容,而让同学把刚才的所见、所闻、 所想说出来,写下来。结果,同学们个个情绪高 涨,说得头头是道,写得也很精彩,乐得老师满 脸堆笑。
案例
•
老师正在上《为你打开一扇门》一课,突然,
从窗外传来一阵急促的“的嘟”——“的嘟” 声,这
声音犹如一块巨石落入平静的水面,教室里顿时喧
闹起来。紧接着,像有谁下了一道命令:“向左看
齐”,所有的学生都向左边看去。这是怎么回事,
还没等老师喊出话来,坐在靠窗边的同学已经站起
来,趴在窗台上向外张望,其他的同学更是着急,
• 4、新课程教学观以人的发展为本位。传统的学科 教学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这种以学科 为本位的教学是传统教学的缺陷。改革教学必须 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 的发展为本位。学科本位论的错误不在于学科本 身,而在于指导思想。学科教学依然要体现和重 视学科知识的特点,遵循学科发展的规律,但是 一定要以人的发展为本,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 健康发展。这意味着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 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道德生活和 人格养成。
更新理念 适应新课程标准
尽快更新理念,适应新课程标准天津五中铁丽彬摘要:高中教师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应在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和评价观四个方面更新理念,提高认识,从而使新课程标准顺利实施。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理念,教师,学生,教材,评价在新一轮课改中,从以往的教学大纲到现在的课程标准不仅从术语上变化,总体框架和体例上都有变化,更重要的是英语教育教学理念的变化。
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突破了以往的按照“学科——单元”来编排组织的课程模式。
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建立新的外语教育教学的理念,使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是高中英语课程更加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
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这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高中英语教师应尽快新课程标准,那么更新理念是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
新课程标准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制定的。
为适应新课程标准,高中英语教师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更新教学理念。
1.更新教师观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要从过去那种将教学内容机械地分割,单一地学习地传统课时教学中脱离出来,树立从整体上考虑具体教学程序安排的概念,要强调围绕一个主体进行整体设计,在一个时段内,英语教师要引到和鼓励学生就某一个主题开展丰富的英语语言实践活动。
在过程中一点一滴地积累,逐渐地培养学生应有地基本英语素养,促进学生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地发展。
因此,英语教学的焦点不是教师如何教,而是学生如何学的问题。
教师应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不再是演讲者,而是课堂活动的设计者和参与者。
教师要在教学中运用自己的知识能力,帮助学生发展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还要在教学的各个方面做好示范,与学生一起投身于感知,体验和合作探究的活动之中。
2.更新学生观高中阶段的英语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其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公民的外语素质。
除了为高等学校输送合格人才外,高中英语教育更重要的是满足学生心智和情感态度的发展需求以及高中毕业后就业、升学和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
课堂.教师.学生.教材
课堂.教师.学生.教材作者:尹旭华来源:《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09年第06期课程改革的施行,远程教育的发展,深深地影响着课堂教学。
教育教学要重新认识课堂及其教师、学生、教材等诸组成要素,树立新的课堂观、新的教师观、新的学生观和新的教材观。
一、重新确立课堂观。
现代课堂应是“具有开放性、整体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具有以下这些特征:1.课堂是教与学的统一体。
现代课堂,既应重视教师的教,更应重视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材、教具等物质要素都是为教学服务的。
教师应敢于走下讲台,学生也应敢于走上讲台。
变学生“听”为学生“问”,变森严的师生关系为平等的教学合作关系,从而形成教学互动、和谐平衡的新型课堂。
2.课堂是师生对话的场所。
教学过程是师生多向对话的过程。
对话是平等的、多样的、多向的交流。
建立“对话”式的课堂,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改革课堂教学的结构与模式,创建灵活互动的对话课堂,形成朝气蓬勃的对话场所,具有重要而深刻的现实意义。
3.课堂是师生共同提升的园地。
教师的成长主要在课堂,学生的成长主要也在课堂,教师在教学生学中学会如何教,从而成就自己。
学生在教师教中学,从而得到发展。
师生互依互存,共生共长,这才是“教学相长”的理想课堂。
二、重新确立教师观。
课堂教学的关键要素在教师。
作为教师,要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就必须重新认识自己,树立新的教师观。
1.教师不只是蜡烛。
因为教师也是人,是有血有肉的人,必须在培养学生中丰富自己,发展自己,实现自我的价值。
也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成为一个对人民的教育事业不断奉献自己的人。
学生的人生蓝图应该由学生自己设计、描绘;学生的人生大厦应该由学生自己建造,教师只能是他们设计中的指导者,建造中的督导者、帮助者。
2.教师应是教的主体。
作为教的主体,教师必须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应做思想者,实践者,专业知识的研究者、开拓者与创造者。
请结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
1、请结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对自己的某节课(或某一单元)的教学设计(或教案)做一具体分析。
《一元一次方程》案例分析这节内容是10月18号的比赛科课题,讲授内容是第三章的第一节内容:一元一次方程课前我对教学设计进行了细致的修改。
教学内容设计为以下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二)观察计算,探究新知(三)基础训练,例题精讲(四)小试牛刀,巩固训练(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之前,我自己大概了解新课改的内容,通过这次培训,深入学习了有关新课改的背景和理论知识之后,我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对自己之前设计的这节课进行了深入分析。
首先,谈谈我在学了有关新课程的理论知识之后的一点点认识。
新课改要求教师具有新的学生观、教材观、课堂观、教学活动观和评价观。
1、新的学生观:要把学生看作知识的建构者。
学习是经验的重新组织和重新理解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是自主的学习者。
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能、天赋等得以发挥,性情得到陶冶,个性得到发展。
2、新的教材观:要把教材看作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与中介。
3、新的课堂观:课堂是师生开展多种活动从而建构知识、探究真理、发展能力、加强沟通、陶冶情操的地方。
4、新的教学活动观:传递知识只是教学的一个很小的目标,教学更应该是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同时也应该是师生对话、交流、合作的过程。
5、新的评价观:应把它看作促进师生发展的一个途径。
关于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评价观: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倡导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包括学生在课堂中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
从新课改的理念出发,就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建立评价学生全画发展的指标体系。
也就是说,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