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重难点考点总结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梳理归纳(附期中期末卷及答案)有目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梳理归纳附期中期末测试卷(含答案)目录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知识点归纳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整数部分是0)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1.8(整数部分不是0)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c+b×c=(a+b)×c(b=1时,省略b)变式:(a-b)×c=a×c-b×c或a×c-b×c=(a-b)×c减法:减法性质:a-b-c=a-(b+c)除法:除法性质:a÷b÷c=a÷(b×c)第二单元位置8、确定物体的位置,要用到数对(先列:即竖,后行即横排)。
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重点知识总结

五年级上册全册重点知识总结第一单元本单元知识盘点:1.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乘:先按整数乘法的法则去乘;数: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点: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小数,点上小数点。
提示:计算出小数乘整数的乘积后,积的小数部分末尾若出现0,要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使小数成为最简形式。
2.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计算时先转化成整数乘整数,再算出积,最后看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一共是几位,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提示: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位,小数部分末尾有0的要把0去掉。
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的解法。
无论倍数(大于1)是整数还是小数,都用乘法计算。
4.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
方法一:根据因数与积的大小关系检验。
方法二:因数位置交换再乘一遍。
方法三:用计算器来验算。
5.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先明确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再看要保留的数位的下一位上的数字是几,最后按照“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值。
提示:若近似数末尾是0,这个0必须保留。
6.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提示:运用乘法运算定律可以改变运算顺序,但不改变计算结果。
7.判断购物钱数够不够的方法。
可以采用“上舍入”和“下舍入”的方法进行估算。
“上舍入”就是取比该值大的最接近的整数,如:30.7“上舍入”为31。
“下舍入”就是取比该值小的最接近的整数,如:30.7“下舍入”为30。
8.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没有括号的小数乘加、乘减运算,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1.计算小数乘法时,不能忘记点积中的小数点。
2.小数乘整数的积的末尾有0时,一定要先点积中的小数点,再去掉积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
3.在计算小数乘法时,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需要在前面添0补位,再点上小数点。
4.判断积中小数点的位置是否正确时,先看两个因数乘积的末尾是否有0,有0时,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可以去掉0,去掉后积的小数位数少于因数中的小数位数和;没有0时,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中的小数位数和一定相同,反之计算结果就是错误的。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要点梳理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要点梳理第一单元小数乘法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整数部分是0)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1.8(整数部分不是0)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c+b×c=(a+b)×c (b=1时,省略b)变式:(a-b)×c=a×c-b×c或a×c-b×c=(a-b)×c减法:减法性质:a-b-c=a-(b+c)除法:除法性质:a÷b÷c=a÷(b×c)第二单元位置8、确定物体的位置,要用到数对(先列:即竖,后行即横排)。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梯形的面积
1.梯形的额面积公式推导。
2.梯形面积公式。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用字母表示为S=(a+b)h÷2
求梯形的面积时,不要忘记除以2 。
组合图形的面积
1.认识组合图形。
由几个简单图形组合而成的图形称为组合图形。
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
循环小数
1.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起,一个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2.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就是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小数部分的数位有限的小数是有限小数。
小数部分是数位无限的小数是无限小数。
无限小数分为:无限不循环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2.等式的两边乘同一个数或者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方程一定是等式,但是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解方程
1.方程的解与解方程。
使等式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2.根据等式的性质解不同形式的方程。
3.把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看方程左边的值是否等于方程右边的值,如果相等,所求的未知数的值就是原方程的解;否则就不是。
2.积与因数的关系:一个数(0除外)乘以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以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一般来说,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
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积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的要先点小数点,再去掉末尾的0。
积的近似数
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先算出积,再明确要保留的小数数位,然后看要保留的小数数位的下一位上的数字,大于或等于5时向前进1,小于5则直接舍去。
部编版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整数部分是0)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1.8(整数部分不是0)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c+b×c=(a+b)×c(b=1时;省略b)变式:(a-b)×c=a×c-b×c或a×c-b×c=(a-b)×c减法:减法性质:a-b-c=a-(b+c)除法:除法性质:a÷b÷c=a÷(b×c)第二单元位置8、确定物体的位置;要用到数对(先列:即竖;后行即横排)。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重难点

五年级上册重难点第一单元小数乘法1、小数乘法整数算,不同之处积中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也应该有几位小数,小数末尾0去掉。
如3.2=4×0.8 积有一位小数,因数中一共也有一位小数。
0.25×4=12、位数不够0补足3、倍数应用题,求多的用×,求少的用÷,求多少倍用÷4、一个数(0除外)×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1.01×0.99>0.992.6×0.99<2.65、小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看十分位,保留2位小数,精确到百分位......如果所看位置上比5小(4,3,2,1,0)则全舍,反之满5(5,6,7,8,9)要向前一位进一。
6、最大是4也要舍去,最小是5也要进一,四舍五入是5.24的三位小数最大是5.244,末尾写4,最小是5.235,末尾写5,前一位减1。
7、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扩大了10倍,增加了9倍,如果增加了36,36÷9=4,原数是4。
8、a×b=b×a (a×b) ×c=a×(b×c) (a+b) ×c=a×c+b×c (a-b)xc=ac-bc4.7×24÷2.4 40÷2.5÷0.4 102×0.45=4.7×(24÷2.4) =40÷(2.5×0.4) =100×0.45+2×0.45=4.7×10 =40÷1 =45+0.9=47 =40 =45.99、一个因数扩大了a倍,另一个因数扩大b倍,积就扩大了ab倍。
一个因数和另一个因数同时扩大20倍,积扩大400倍,20×20=400第二单元小数除法1、小数除法整数算,商的小数点是关键,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对齐,哪一位不够除,用0来占位子,如果有余数添0继续除。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及重难点整理,精品资料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及重难点整理,精品资料小学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小数乘法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整数部分是0)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1.8(整数部分不是0)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见2.5找4或0.4,见1.25找8或0.8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c+b×c=(a+b)×c(b=1时,省略b)变式: (a-b)×c=a×c-b×c或a×c-b×c=(a-b)×c减法:减法性质:a-b-c=a-(b+c)除法:除法性质:a÷b÷c=a÷(b×c)第二单元位置8、确定物体的位置,要用到数对(先列:即竖,后行即横排)。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1-4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1-4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小数乘法重、难点:小数乘以整数,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积的近似数:计算后如需保留几位小数的,先看需保留的后一位,如果≥5,则向前进一位,如果<5,则要舍去。
最后用“≈”连乘、乘加、乘减:在小数混合运算中,运算方法和整数乘法一样,乘法的运算规律也适用于小数中。
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必考点: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积保留几位小数)小数乘法混合运算易错点:在列竖式计算的过程中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第2单元小数除法重、难点:小数除以整数: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有余数,应在被除数的末尾添上0再除)除数为小数,要把除数转换成整数(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形式商的近似数:方法和积的近似数一样无限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循环节的确定和标注)小数乘除混合运算:在小数混合运算中,运算方法和整数混合一样,运算规律也适用于小数中。
一个数(0除外)除以一个大于0的数,商大于被除数一个数(0除外)除以一个小于0的数,商小于被除数必考点:列竖式计算小数除法(商的近似数)小数乘除混合运算从一列数中挑出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循环小数、无限小数易错点:列竖式计算除法中小数点位置的确定、无限循环小数也是无限小数第3单元观察物体能从不同的位置认定物体。
给出从一个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想象从其相对位置看到的形状。
第4单元简易方程重、难点:用字母表示数、方程的定义、解方程(根据等式的性质)必考点: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解方程易错点:在解方程过程中未知数移项中容易出错。
五年级上册数学重难点

五年级上册数学重难点一、小数乘法。
1. 重点。
- 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 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例如:计算2.3×1.5,先算23×15 = 345,因数2.3有一位小数,1.5有一位小数,共两位小数,所以2.3×1.5=3.45。
- 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 积的小数位数等于因数小数位数之和。
如0.2×0.3 = 0.06,因数共有两位小数,积也有两位小数。
- 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 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例如乘法交换律a× b=b×a,乘法结合律(a× b)× c=a×(b× c),乘法分配律(a + b)× c=a× c + b× c。
如0.25×4.78×4=(0.25×4)×4.78 = 1×4.78 = 4.78(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1.2×99+1.2 = 1.2×(99 + 1)=1.2×100 = 120(运用乘法分配律)。
2. 难点。
- 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
- 在计算小数乘法时,有时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小数点,再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末尾的0。
例如0.25×0.4 = 0.100 = 0.1。
- 小数乘法中积的大小变化规律的应用。
-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如2.3×1.2>2.3,2.3×0.8<2.3。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要能根据这个规律判断积的大小范围。
二、位置。
1. 重点。
- 用数对表示位置。
- 数对的表示方法是先列后行,例如在方格纸上,点A在第3列第4行,用数对表示为(3,4)。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知识点归纳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多位数的认识- 多位数的构成:百位、十位、个位- 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 多位数的比较大小第二单元:整数的认识- 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整数的表示和读法- 整数的加减法第三单元:小数的认识- 小数点的概念和作用- 十分位、百分位和千分位的表达方式-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小数的加减法第四单元:长度- 长度的认识和测量- 厘米和米的换算- 毫米和厘米的换算第五单元:质量- 质量的认识和测量- 克和千克的换算- 克和毫克的换算第六单元:容量- 容量的认识和测量- 毫升和升的换算- 毫升和立方厘米的换算第七单元:时间- 时间的认识和读法- 时、分和秒的换算- 时间的加减法第八单元:几何图形- 点、线、面的认识- 直线、曲线和封闭曲线的区别- 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的特点第九单元:相等- 相等的认识和表示- 不等的判断和比较- 等式的认识和解法第十单元:加法运算- 加法的意义和性质- 加法算式的解法和计算规则- 进位和不进位的加法第十一单元:减法运算- 减法的意义和性质- 减法算式的解法和计算规则- 退位和不退位的减法第十二单元:图形的位置与方向- 图形的位置关系:前、后、左、右- 图形的方向关系:上、下、左、右、前、后第十三单元:二位数的认识- 二位数的组成和读法- 二位数的大小比较- 二位数的加法和减法以上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的知识点归纳。
希望对您有帮助!。
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重难点总结

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重难点总
结
本文旨在总结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重难点内容,
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一、数的读写比较
在这一部分,学生需要掌握如何读写和比较多位数的整数。
重
要的知识点包括:
- 多位数的整数如何读写:按照位权原则,根据数字在整数中
的位置来读写;
- 多位数的整数比较大小:比较每一位上的数字,从高位开始
逐位比较。
二、数的前后顺序
在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学会找出一组数的前一个数和后一个数。
重要的知识点包括:
- 前一个数:在给定数的基础上减去1;
- 后一个数:在给定数的基础上加上1;
- 给定一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或后一个数),通过逆运算找出这个数。
三、数的加减运算
这一部分是数的加减运算的基础,学生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 数的加法:对于两个数相加,首先对齐个位数,然后按位相加,注意进位运算;
- 数的减法:对于两个数相减,也要对齐个位数,按位相减,注意借位运算。
四、附加题
在这一部分,学生将面对一些附加题目,需要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
这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前面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以上是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重难点内容总结,希望对学生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五年级数学上册重点、难点、考点大汇总!

❶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交换律 a×b=b×a 或 ab=ba 或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或(ab)c=a (bc) 或(a·b )·c=a· (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或(a+b)×c=ac+bc 或(a+b)·c=a·c+b·c
2023 年最新整理——学习备考资料
五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
❶小数乘法计算法则:1.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2.点小数点时,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
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❷一个乘法算式中,一个数(个数(0 除外)乘小于 1 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如:3×0.8<3
❸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 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❶小数除法计算法则:1.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2.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
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末尾用 0 补足);3.然后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❷一个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则商>1;
植树问题:
两端都不栽
只栽一端(封闭图形植树) 两端都栽
棵树=总长÷间距—1
棵树=总长÷间距
棵树=总长÷间距+1
1/2
2023 年最新整理——学习备考资料
本文由作者精心整理,校对难免有瑕疵之处,欢迎批评指正,如有需 要,请关注下载。
2/2
被除数<除数,则商<1。
❸一个除法算式中,当除数小于 1 时,商比被除数大;
当除数大于 1 时,商比被除数小。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完整版)第一单元小数乘法一、小数乘整数(一)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联系1、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计算小数乘整数,可以根据计量单位间的关系进行单位转化,先把小数转化成整数,再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二)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算法1、算理(1)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小数点向右①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②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③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小数点向左:①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
②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 10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③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0;(2)积的变化规律: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2、算法(1)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整数的要点:①把小数乘整数转化成整数乘法进行计算。
小数乘法中一般右端要对齐,不必把相同数位对齐。
②处理好积中小数点的位置。
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积中也应该有几位小数。
注意:当积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 时,要依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
二、小数乘小数(一)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和算法1、算理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a倍,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 b 倍,积扩大到原来的(a×b)倍。
2、算法(1)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①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小数乘法中一般右端要对齐,不必把相同数位对齐。
②点小数点时,看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积的小数位数不够的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小数乘法,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如果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三、探究因数和积之间的大小关系(一)一个数(0 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在平时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各种知识点吧?知识点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重要的内容。
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学习目标:1.探索小数乘法、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2.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培养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3.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4.理解简易方程的意思及其解法;5.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学习难点:1.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2.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3.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4.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5.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6.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三、知识点概念总结:1.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
2.小数乘法法则: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位数不够,就用“0”补足。
3.小数除法: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4.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5.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6.积的近似数:四舍五入是一种精确度的计数保留法,与其他方法本质相同。
统编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最新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知识点梳理

统编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最新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知识点梳理
本文档旨在梳理统编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最新五年级上册数学
第七单元的知识点。
以下是该单元的重点内容:
1. 三角的初步认识
- 了解三角形的构成要素:顶点、边、角。
- 掌握不同类型三角形的命名方法:按边长度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按角度大小分为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
形和锐角三角形。
2. 三角形的分类
- 研究根据边长和角度特征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 掌握根据边长判断三角形类型的方法:等边三角形的三边相等,等腰三角形的两边相等,普通三角形的三边都不相等。
3. 三角形的性质
- 理解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性质。
- 掌握根据三角形边长关系判断三角形类型的方法: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没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普通三角形。
4. 三角形的画法
- 研究如何根据已知条件画出符合要求的三角形。
以上是统编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最新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的知识点梳理。
希望本文档能对您的研究有所帮助。
Note: The above response is a sample and can be revised or expanded further as per requirements.。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小数乘法》一、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1、先将小数转化成整数2、再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3、最后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4、如果积的小数部分末尾若出现0,要去掉小数末尾的0,使小数成为最简形式。
二、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1)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2)点小数点时,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3)积的小数位数如果不够,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4)积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的要把0去掉。
三、积与因数的关系一个因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因数大;一个因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因数小。
四、求一个数的小数倍数是多少的问题的解题方法:用乘法计算,即用这个数乘小数倍数。
五、小数乘法的常用验算方法:(1)根据因数与积的大小关系检验;(2)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重新计算;(3)用计算器验算。
六、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1、先算出积,然后看要保留数位的下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求出结果,用“≈”表示;2、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四舍五入法:小于5,把它和右边的数全舍去,改写成0大于5,向前进1,再把它和右面的数全舍去,改写成0由于小数的末尾去掉0和加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取小数的近似数时不用把数改写成0,直接去掉。
2.205≈2 (保留整数)2.205≈2.2 (保留一位小数)2.205≈2.21 (保留两位小数)3、如果求得的近似数要保留数位的数字是9而后一位数字又大于5需要进1,这时就要依次进一用0占位。
如6.597 保留两位小数为6.60。
特别注意:在保留整数、(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省略(亿···万···十分位、百分位···)后面的尾数、精确到(亿···万···十分位、百分位···)这类题目,都可以用划圆圈的方法来完成。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和复习要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和复习要点一、数与代数1整数的认识概念:整数包括正整数、零和负整数,不包括小数和分数。
性质:整数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但除以零没有意义。
特点:整数在数轴上表示为离散的点。
举例:1、2、3、0、-1、-2等都是整数。
2小数的认识概念:小数是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组成的数。
性质:小数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但小数点要对齐。
特点:小数可以表示比整数更精确的数量。
举例:0.5、1.23、4.567等都是小数。
3分数的认识概念:分数表示整体的一部分,由分子、分母和分数线组成。
性质:分数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运算时需要通分或约分。
特点:分数可以表示不可分割的数量关系。
举例:1/2、3/4、5/6等都是分数。
4因数与倍数概念:一个整数能被另一个整数整除,则后者是前者的因数,前者是后者的倍数。
性质: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特点:一个数的所有因数中,1和它本身总是因数;一个数的倍数总是比这个数大。
举例:12的因数有1、2、3、4、6、12;12的倍数有12、24、36、48等。
5奇数与偶数概念:能被2整除的整数是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是奇数。
性质:奇数与偶数的和或差是奇数;奇数与偶数的积是偶数。
特点:除2外,任何偶数都是合数;任何奇数都不能被2整除。
举例:2、4、6、8等都是偶数;1、3、5、7等都是奇数。
二、空间与几何1图形的变换概念:图形的变换包括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
性质: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但改变图形的方向;轴对称图形关于对称轴对称。
特点:平移和旋转是图形位置的变化;轴对称是图形形状的对称性。
举例:推拉窗户是平移;旋转门是旋转;蝴蝶的翅膀是对称的。
2图形的面积概念:面积是指一个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所占的大小。
性质:面积可以用平方单位来衡量,如平方厘米、平方米等。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小结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
元知识点小结
本文档旨在总结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的知识要点。
以下是该单元的主要内容:
1. 数的认识和数的读法:
- 学生需要掌握0到9999的数字的读法和认识。
- 需要学会用汉字表示数字。
2. 十、百、千、万位数:
- 学生需要了解数字的各位数的含义和表示方法。
- 需要学会通过数字的各位数来读写数字。
3. 数的比较:
- 学生需要学会使用大于、小于和等于的符号来比较数字的大小关系。
- 需要学会通过大小关系来排列数字的顺序。
4. 几个数的分辨方法:
- 学生需要学会通过观察数字的位数和大小来判断它们的大小关系。
5. 排列数字:
- 学生需要学会按照给定的顺序排列数字。
- 需要掌握数字从小到大和从大到小两种排列方式。
6. 数的构成和分拆:
- 学生需要学会将数字拆分成个位数和十位数,理解数字的构成和分解的概念。
以上是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的主要知识点。
希望本文档能够帮助您复习和总结这些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 运算。 如: 1.5 ×3 表示 1.5 的 3 倍是多少或 3 个 1.5 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 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 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 多少。 如: 1.5 ×0.8 (整数部分是 0)就是求 1.5 的十分之八是 多少。
1.5 ×1.8(整数部分不是 0 )就是求 1.5 的 1.8 倍是多 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 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 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 0 要去掉,把小数 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 0 占位。
3、规律:一个数( 0 除外)乘大于 1 的数,积比原来的
数部分不够除,商 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 0 再
除。
11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
扩大相同的倍数, 使除数变成整数, 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
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注意: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
0补
足。
12 、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
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
-2-
一个点,要能用数对表示。
第三单元
小数除法
10 、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
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如: 0.6 ÷0.3 表示已知两个因
数的积 0.6 ,一个因数是 0.3 ,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11 、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
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
-1-
数大; 一个数( 0 除外)乘小于 1 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
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 a×b=b ×a 乘法结合律: (a×b) ×c=a ×(b×c) 乘法分配律: (a+b) ×c=a ×c+b ×c 或 a×c+b ×c=(a+b)
h=S 平÷a
三角形
三角形的面积 = 底 X 宽高÷2
S 三=aXh ÷2
已知:三角形的面积和底,求高
H=S 三 X2 ÷a
梯形
梯形形的面积 =(上底 + 下底) X 高÷2
S 梯= (a+b ) X2
-6-
13 、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
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 0 除外),商不变。 ②除数不变,
被除数扩大(缩小) ,商随着扩大(缩小) 。③被除数不变,
除数缩小,商反而扩大;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商反而缩
小。
-3-
14 、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 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 小数。 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 出现的数字。如 6.3232 ……的循环节是 32. 简写作 6.32
-4-
20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方程必须满
足的条件:必须是等式 必须有未知数两者缺一不可) 。使方
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
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21 、解方程原理:天平平衡。 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
减、乘、除相同的数( 0 除外),等式依然成立。
22 、10 个数量关系式:加法:和 =加数 +加数 一个加
数= 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差 =被减数 -减数
被减数 = 差 +减数
减
数= 被减数 -差
乘法:积 =因数×因数
一个因数 =积÷另一个因
数
除法:商 =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 =商×除数 除数 =
被除数÷商
23 、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不一定都是等式。
24 、方程的检验过程:方程左边 =……
25 、方程的解是一个数; 解方程式一个计算过程。 = 方 程右边 所以, X= …是方程的解。
15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 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小数分为有限 小数和无限小数。
第四单元 可能性 16 、事件发生有三种情况:可能发生、不可能发生、一 定发生。 17 、可能发生的事件,可能性大小。把几种可能的情况 的份数相加做分母,单一的这种可能性做分子,就可求出相 应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 第五单元 简易方程 18 、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 ”, 也可以省略不写。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 能省略。 19 、a×a 可以写作 a·a 或 a ,a 读作 a 的平方 2a 表 示 a+a 特别地 1a=a 这里的:“1 “我们不写
第六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26 、公式:
-5-
多边形
面积公式
面积公式的变式
正方形
正方形的面积 =边长 X 边长 S 正=aXa=a2
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求边长
长方形
长方形的面积 = 长 X 宽
S 长=aXb
已知:长方形的面积和长,求宽
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底 X 高
S 平=aXh
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求高
×c( b=1 时,省略 b) 变式: (a-b) ×c=a ×c-b ×c 或 a×c-b ×c=(a-b) ×c 减法:减法性质: a-b-c=a-(b+c) 除法:除法性质: a÷b÷c=a ÷(b×c) 第二单元 位置 8、确定物体的位置,要用到数对(先列:即竖,后行
即横排)。用数对要能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给出一对数对, 要能在坐标途中标出物体所在位置的点。二是给出坐标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