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结课论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结课论文怎么写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结课论文是研究生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一课程而言,如何写好结课论文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选题、论文结构、写作技巧等方面,为大家提供一些建议,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选题与分析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合适的选题对于整篇论文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题分析:1.主题研究:选择一个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相关的主题,如道德伦理、法律原理等。
2.问题研究:针对主题,选择一个具体的问题进行研究,如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社会道德问题在法律实施过程中的影响等。
3.现实意义:选择一个既有理论研究价值又有实践意义的课题,可以从社会发展、法治建设等角度进行分析。
论文结构良好的论文结构能够清晰地呈现论文的逻辑思路和观点层次。
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的结课论文而言,可以按照以下结构组织论文:1.引言: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目的,阐述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2.文献综述:对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分析前人研究成果,并指出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3.理论分析:对所选主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相关理论,并对理论进行评述和批判。
可以从道德、伦理、法律等角度进行分析。
4.实证分析: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和分析。
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实证研究,以验证所提出的观点。
5.讨论与总结: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可以结合前人研究和实证分析的结果,对所选主题进行进一步解释和说明。
6.参考文献:列出论文中所引用的文献,格式要符合学术规范。
写作技巧在撰写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结课论文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写作技巧:1.逻辑清晰:论文中的每个段落都应该有明确的主题句,构建清晰的逻辑结构。
要避免过多的细节或重复,确保文章紧凑而又有层次。
2.语言简练:使用简练、准确、规范的语言表达观点,避免使用含糊不清或夸张的词语。
思想道德修养及法律基础论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根底论文?摘要:现在的大学生识社会的开创者,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所以我们不但要在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要有良好的道德休养.而一般的大学生还是存在明显的缺乏之处是这些缺乏对大学生的形象塑造形成制约。
大学生要消除这些制约因素,就必须充分认识语言修养的层级性要求,采取必要措施加强语言修养,塑造良好形象。
关键字: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法律根底现在的大学生识社会的开创者,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所以我们不但要在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要有良好的道德休养.而一般的大学生还是存在明显的缺乏之处是这些缺乏对大学生的形象塑造形成制约。
大学生要消除这些制约因素,就必须充分认识语言修养的层级性要求,采取必要措施加强语言修养,塑造良好形象。
而且法律意识是公民理解、尊重、执行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规*的重要保证,公民的遵纪守法行为不会自然产生,而是在一定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指导下实现的,具备了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就会做到不仅不犯法,而且能积极维护法律的一尊严。
因此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是现代化法制建立的要求,也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的需要。
开展史告诉我们,从法律的产生到法治的实现就是一个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交互演进的过程。
道德法律化强调人类的道德理念铸化为法律,即善法之形成过程;法律道德化强调法律内化为人们的品质、道德。
当前我国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根底课不予以重视,只是临到考试的时候突击,应付了事,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大学生不可能有扎实的法律根底知识。
高校大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中获得的法律知识也是有限的。
所以我们需要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根底?,这门课程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并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荣辱观。
一、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根底课的意义从青年大学生自身开展状况看,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开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开展,但总的来说,社会生活经历还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还存在有明显的知行脱节的现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优秀范文5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心得体会大学生活是丰富人生的一种历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成长平台,我们要抓住眼前的任何机会去锻炼自己,历练自己,充实自己。
一个学期下来,我经受了大学生活上的磨练、专业学习上的考验,在老师们的教导下、同学们的帮助下,特别是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于法律基础》课程后,我对大学生活和学习环境充满了热爱,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处事,通过一些有益的活动,锻炼了自己能力,增强了自己的人格素质,完善了自己人格魅力的修养和陶冶。
我一直都是很喜欢范老师的课的。
首先,范老师的第一节课给我留下了很深很好的印象,其次,范老师的课堂的确很生动,经常让很多同学忘记了看课外书。
其次,老师从我们的心理实际出发给我们传经授道,对同学们的心理塑造和自我认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我们的大学生活增添了很多清新的气息,为我们今后的人生发展坐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一个人的影响尤为重要。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这门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修养教育,使我们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将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其中,政治修养是核心,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是重点,心理修养是基础,学习成才修养是出发点和落脚点。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它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体现着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和对大学生思想的塑造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材的第一章至第四章,主要阐述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内容,形成了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正确的人生目的、端正的人生态度、科学的人生价值标准为基本内容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体系;第五章和第六章集中阐述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理论和具体法律制度,形成了以社会主义法制教育为核心内容的知识体系;第七章主要结合公共生活领域、职业领域和婚姻家庭领域,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内在结合作了深刻阐述。
2024年思想道德修养法律教育论文
2024年思想道德修养法律教育论文在当今社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这两者虽然在内容上有所区别,但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
思想道德修养关注的是个体内心的善恶、美丑、是非观念的培养,而法律教育则强调外在行为的规范与约束。
二者的有机结合,不仅有助于提升公民的道德素质,还能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思想道德修养是法律教育的基础。
一个人的行为是由其思想意识所驱动的,如果一个人的内心缺乏善恶、美丑、是非的判断,那么外在的行为规范就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因此,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是法律教育的前提。
这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个人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使公民能够在行为决策时,自觉遵循道德规范,而不是仅仅出于外在的压力或强制。
法律教育是思想道德修养的保障。
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具有强制性和普遍性。
它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了行为的界限和后果,为社会的正常运转提供了保障。
同时,法律教育也是提升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法律教育,公民能够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何在法律范围内行事。
这种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的提升,反过来又会促进公民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教育的融合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注重内容的互补性。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教育在内容上各有侧重,但也存在很多交叉点。
因此,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该将二者结合起来,互为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
例如,在道德教育中,我们可以引入法律案例,让学生明白道德规范的法律基础;在法律教育中,我们也可以强调法律背后的道德原则,让学生理解法律的正义性和道德性。
二是要注重方法的创新性。
传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教育往往采用单向灌输的方式,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我们应该创新教育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和成长。
三是要注重实践的导向性。
大一思想道德与法治结课论文800
大一思想道德与法治结课论文一、引言大学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与传播的重要阵地,须通过开设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引导大一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文从大一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效果等方面探讨该课程的实施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大一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认同;三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学生应当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具备坚定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观念。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学生应当能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形成对其的理性认同和实践行动。
在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方面,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学生应当能够培养独立思考、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内容大一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律基础知识和道德品质教育等方面。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该课程应当重点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实践要求,引导学生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与实践,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同和行为规范。
在法律基础知识方面,该课程应当讲授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知识,使学生了解我国法律的基本原理和制度安排,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在道德品质教育方面,该课程应当培养学生的信念守正、忠诚正直、勇敢崇高、自立自强等道德品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追求和行为规范。
四、课堂教学方法大一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方法应当注重灵活多样,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案例分析和实践教育。
在理论知识的传授方面,教师可以采用讲授、讨论、解答疑问等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保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结课论文[五篇范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结课论文[五篇范文]第一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结课论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结课论文---论自身道德修养于社会公德的关系摘要: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大学时期应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做一个知荣辱、讲道德的人。
关键词:思想道德自身道德修养社会公德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公德缺失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提示我们,应切实加强大学生自身道德修养,引导他们进一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遵循正确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健全品行人格。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它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
思想道德素质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倾向等。
它好比人的灵魂,是人的一切活动的主宰。
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的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要充分利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努力养成良好道德品质。
孙中山先生将其概括为“正心、诚意、修身、齐家”八字。
首先,自身道德修养,加强个人品德建设贯穿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始终,是通过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和社会道德教育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表现为个体对某种道德要求的强烈认同,对道德情感的充分表达,对社会道德规范的执着践履。
自身道德修养在生活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社会生活中,良好的道德素质会影响自己的行为,给予他人同时也将获得别人的尊重,会因此得到认可使得社会生活融洽,相较而言,才德兼备更易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锻炼个人道德首先应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自觉地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进行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完善。
同时还应借鉴历史上思想家们提出的各种积极的道德修养方法,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当代人道德修养实践经验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进行道德修养。
其次,遵守社会公德。
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结课小论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结课小论文引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思想道德修养涵盖了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和道德评价等方面,而法律基础则包括法律知识、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等内容。
本文将探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互动关系以及对大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互动关系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人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具备道德责任感的内在能力。
而法律基础则是规范社会成员行为的底线。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相互作用,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
通过学习法律的基本知识和法治理念,大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提高自己的道德标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强化社会责任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互动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法律是社会公认的道德底线,大学生通过学习法律知识,了解到个人行为的合法性和社会责任。
而思想道德修养则能够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在行为中充分考虑他人利益和社会公益。
当大学生既具备了道德修养又有法律基础时,会更加明晰自己的社会角色,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促进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互动关系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基础。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其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是密不可分的。
当大学生拥有了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他们的行为将更加规范、有序,以积极的态度参与社会生活。
这种积极的参与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并为社会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稳定的环境。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对大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对于大学生发展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处于成长期,面临着各种诱惑和困惑,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思想道德修养,大学生能够在不同的自身价值观中辨别出高尚的道德追求,并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而法律基础的学习则可以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在行为中遵循法律,维护社会正义。
大一思想道德与法治结课论文
大一思想道德与法治结课论文一、引言思想道德与法治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个体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大一思想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学习中,我对思想道德和法治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学习,我意识到思想道德和法治的关系密切,互相依存,共同构建了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二、思想道德与法治的定义和关系思想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对善恶、美丑等价值判断的内心感受,形成和内化的一种行为规范。
它是人们对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的遵循,是人类社会中人们思维、意识、感情等精神活动的总和。
思想道德与法治是有机联系的,在社会生活中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法治是指国家和社会组织通过制定法律,依法治理社会的一种根本原则。
法治的核心在于法律的权威和公正,它可以有效地约束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的权益和自由。
法治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
思想道德与法治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关系。
思想道德是法治的基石,它通过内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为法治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而法治则是思想道德的外在表现,它将道德规范具体化为法律制度,通过法律的力量来推动和引导社会行为的发展。
思想道德和法治相互依存,共同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正常的社会运转。
三、思想道德与法治的价值思想道德和法治的存在和发展对个体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1. 个体层面思想道德对个体发展和成长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它可以培养个体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个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一个具备良好道德修养的人会在社会中有更好的发展和交往机会,同时也可以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法治则从外在对个体起到规范、约束和保护作用。
法律是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的具体体现,它通过法律的制度和实施来维护个体的权益和自由,保障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
个体在法治的保护下,可以享受到安全、公正的社会环境,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 社会层面社会的良好发展和稳定需要有一套完善的法制和道德体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2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篇: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引言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人进行价值判断、行为规范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重要过程。
在当今社会,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不仅影响着个体的行为与发展,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进步。
本文旨在探讨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并分析其与法律基础的关系。
思想道德修养对个体的重要性思想道德修养是个体人格形成的基础。
个体人格的形成离不开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
只有具备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和道德准则,个体才能形成健康的人格。
个体的人格对于其人生的方向、目标和达成程度有着深远的影响。
人们通常赞美具备高尚道德修养的人,因为这些人常常展现出良好的品格、诚信的行为和责任感,深得他人尊重与信任。
思想道德修养对社会的影响思想道德修养不仅对个体有着重要影响,也对整个社会有着重要作用。
一个社会的稳定和进步需要社会成员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
首先,思想道德修养使个体能够担当起社会责任,遵守社会公德,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其次,道德修养能够增强人们的法治意识和法律意识,使社会成员更加自觉地遵守法律法规。
最后,高尚的道德修养能够提高社会公德心和社会责任感,形成和谐的社会风气,进而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关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关系。
首先,法律的制定与执行需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作为基础。
无论是立法者还是执法者,在制定和执行法律时都需要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才能保证法律的公正、公平和有效。
其次,道德修养能够提升个体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程度。
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个体才会自觉地遵守法律,以法律为准则行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最后,法律的规范与制度能够引导和促进个体的思想道德修养。
法律规定了社会行为的底线和红线,推动人们遵循道德准则,促进道德修养的培养和提高。
结论思想道德修养是个体和社会的基础,对个体的人格形成、发展和成功至关重要,对社会的稳定与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大学生思修结课论文范文精选
大学生思修结课论文范文精选对于每个大学生来说,思修课程是必不可少的一门选修课,上好这一门课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大学生思修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大学生思修论文范文篇1:《试谈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主要渠道和主要阵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主要对大学生在思想道德观以及法律基础知识上起到塑造与完善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体验式教学;策略一、引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对大学生高尚人格的形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该课程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课程,显示出国家对培养人才的重视,以及高校在培养人才上的重视程度。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以及国家对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要求,高校在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上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然而效果并不明显。
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学生的塑造与影响。
在发达的互联网时代,传统与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显得尤为迫切。
一是互联网的出现以及开放,给大学生了解更多的思想政治与法律内容知识提供了更加开拓的视野,从而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的权威地位带来了挑战。
如大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公开参与话题,可以很快地了解世界以及国内发生的各种政治热点问题,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思想政治与法律知识唯一的渠道,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对各种事件进行正面的、反面的多方面的评价,从而给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如何给大学生树立正面的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提出了更高的、更严格的要求;二是,互联网上丰富的内容给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带来了挑战,原有的教学内容显得捉襟见肘,互联网上多元化的信息资源,更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信息传递方式给传统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已经完全不能够适应互联网时代学生发展的需求,教师应该开展多元化、多种方式的教学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1000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引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重要素养。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建了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本文将从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概念、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加深对这个重要话题的理解。
一、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和作用思想道德修养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道德规范和修养状态。
它是公民的精神力量的核心,决定着每个个体行为的准则和动力。
思想道德修养通过规范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促进了社会秩序的形成和发展。
思想道德修养对于个体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塑造人的良好品质和道德观念,使个体具备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判断能力。
其次,它可以引导个体的行为,并促使其形成积极的社会行为习惯。
最后,思想道德修养还可以提升个体的社会形象和自我认同感,使其在社会交往中更加融洽。
二、法律基础的含义和作用法律基础是指国家法律制度所依赖的一系列前提和基础条件。
它包括法律的制定、执行和维护等方面。
法律基础的形成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保障公民权益、维护社会秩序的一项重要工作。
法律基础对于社会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法律基础能够构建一个公正、合理的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正当权益和社会公平。
其次,法律基础能够规范个体行为,约束人们的行为方式,避免社会混乱和纠纷的发生。
最后,法律基础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全,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三、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关系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促进的作用。
首先,思想道德修养是法律基础的重要基石。
一个人是否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直接影响到其对法律的遵守。
只有个体具备了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才能更好地遵守和信守法律法规,自觉维护社会秩序。
其次,法律基础为思想道德修养提供了外在的保障。
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约束着社会成员的行为。
法律的存在使得个体的思想道德修养不再仅仅停留在道德层面,而是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规定。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期末论文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期末论文在当今社会,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它们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也是我们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法律作为一种强制性的规范体系,为社会秩序的维护和公平正义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从宏观层面来看,法律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秩序以及社会管理的基本框架,确保了社会的稳定运行。
在日常生活中,法律也无处不在,从我们签订的合同、消费时的权益保护,到交通规则的遵守,都离不开法律的约束。
法律明确了权利和义务的界限,让人们在行为时有明确的准则可依。
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法律为我们提供了救济的途径,使我们能够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利益。
然而,仅仅依靠法律的强制力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是远远不够的。
思想道德修养在塑造良好社会风尚和个人品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使人们自觉遵守社会规范,以积极、友善、诚信的态度对待他人和社会。
一个具有高尚道德修养的人,会在内心深处形成对是非善恶的正确判断,即使在没有法律监督的情况下,也能做出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
例如,在公交车上主动为老人、孕妇让座,这并非法律的强制要求,但却是思想道德修养的体现。
在面对他人的困难时,出于同情心和善良的本性伸出援手,这种行为不是出于对法律惩罚的畏惧,而是源于内心的道德驱动。
思想道德修养不仅关乎个人的品德,还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一个社会中,如果大多数人都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那么这个社会必然充满温暖、和谐与互助。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一方面,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遵守法律。
一个具有道德良知的人,更容易认同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从而自觉地遵守法律。
另一方面,法律的实施也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
通过对违法行为的制裁,法律向社会传递了明确的价值导向,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法律与道德相互交织的情况。
国开电大专科毕业论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习总结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习总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电大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重点,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
通过老师的讲解,网络视频播放,网上自学,让我深刻认识到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下面我谈一下学习这门课程的心得体会。
一、该课程的安排本书包括上篇思想道德修养和下篇法律基础两部分,思想道德修养部分主要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学习成才等方面修养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针对大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诸如政治态度、思想意识、人生理想、伦理道德、心理品质、综合素质等实际问题,从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出发,积极探索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提出全面准确的指导性意见。
法律基础部分涉及到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宪法、民法、行政法、刑法、诉讼法等的各个方面,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法律制度、基本操作方法等。
它是学习和理解法的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法的性质、内容、对象与范围、法律制度与法律规范、法律功能与调查方法的基础性知识。
本教材注重法学理论和知识的思想性、实用性、科学性和针对性的统一,以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真正做到学法、懂法、用法、依法办事。
二、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意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系统的知识性,突出的教育性和实践性,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因此,它在当今高校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学科地位。
这门课程的开设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具体落实和体现,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实现人才培养的重要过程。
针对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人生,婚姻家庭,思想道德等方方面面紧密相连,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教育引导我们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增强法律意识,较好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作用。
思修论文思想道德修养论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1)
思修论文思想道德修养论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1)思修论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思想道德修养论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是学习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知识的重要部分。
在这篇论文里,我们将重点探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关系以及如何培养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知识。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关系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是密不可分的,它们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思想道德修养是培养自己的良好品德和道德观念,是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而法律基础则是指法律知识,法律精神和法律素养。
法律不仅是社会规范,也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
一个人如果具备优秀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则能够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二、如何培养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知识1、培养优秀的思想道德修养首先,要理解道德的本质和道德的意义。
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基本规范,是指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是个人和社会共同意识的体现。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要依据个人的良心、良知和理性去行动,注重实践和思考,使自己敬畏、尊重和遵行道德规范。
其次,要培养情感与道德。
一个具有良好情感修养的人,能够更好地体现对他人的关注、关爱和爱心,从而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友好。
同时,还要注重道德品质的塑造,在行为中养成自律、自制、诚信、守法等重要的道德品质,通过自身的言行来传递、体现和充实道德力量。
2、增强法律基础知识和法律素养法律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培养法律素养的基础。
首先,要熟悉法律的基本概念和法律体系,掌握我国的法律法规及其规范性文件。
其次,要学会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理解并应用法律的基本原理和精神,培养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法律实践经验,了解法律公正、诚信和依法决策的规范,积极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知识在我们的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更好地适应社会,为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而不断奋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doc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还具有鲜明的理论性和知识性的特征。
理论联系实际不仅是学风问题,而且是学习本课程必须遵循的基本方法和根本要求。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欢迎来参考!:人们都说大学,是一个“天之骄子”汇聚的地方,但很多人来到大学感到很茫然,找不到自己的方向,也不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
那么面对着不同于往日的学习环境和人生经历,我们应该怎么应对才不至于惶惶终日,面对充裕的课余时间,我们应该怎样规划好自己的生活而不至于虚度时光。
而对于大学生来讲,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业上,诚信是一个不得不谈的话题。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儒家的伦理的重要内容,诚信,是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素质。
关键词:自主学习理念提升自身能力人际交往培养树立正确目标诚信文明守法杜绝信任危机追求真理拼搏对于刚踏进大学的自己,想想也有一段时间啦,突然想来谈谈自己眼中的大学生活。
首先,大学给了我们很多空闲时间,我们可以多休息,可以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因而大学生更应培养自主学习与自我约束的能力,更加的努力去完成自己的梦想。
除了学好自己专业之外,我们还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修和辅修一些课程,通过选修和辅修课程,可以开拓视野,增加多方面的知识。
还有我觉得我们要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大学不同于高中,没人监督了,所以要学会合理确定学习目标,科学安排学习时间;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在大学不仅仅要学习本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去全面学习;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要用新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当今社会变化飞快,我们要不断充实自己才不至于被淘汰。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我们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大学生活是学生真正自己独立生活的开始,是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每个人要为将来步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大学里不仅要学到知识,更多地应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培养和锻炼自己多方面的素质与能力。
思想道德与法治结课论文800字大学生
思想道德与法治结课论文引言思想道德与法治是培养大学生优秀品德和完善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课程。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法律素养。
本文将探讨思想道德与法治对大学生的重要性,并从个人和社会两方面阐述其对大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个人发展层面品德修养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培养大学生的优秀品德。
品德修养是个人发展的基石,直接影响到个人在学业和职业发展中的成就。
通过学习思想道德与法治,大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伦理等基本道德规范。
这些道德准则将激励大学生塑造正义、勇敢和诚实的品格,从而在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高尚的道德情操。
自我约束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和自我约束。
法治的核心理念是公平、公正和公开,法律是社会行为的规范。
通过学习和理解法律,大学生可以明确自己的行为边界,提升自我约束意识。
遵守法律规定,不以权谋私、不违法乱纪,将使大学生在日常表现中展现出高尚的人格魅力,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法律素养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培养还旨在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
法律素养是指对法律知识和法治精神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大学生了解法律,不仅可以保护自身权益,还可以准确把握社会公义,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法治精神的内涵是公平、公正、公开、公约和公认。
通过学习,大学生将加深对法治原则的理解和认同,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提高对法律问题的敏感度和解决能力。
社会发展层面公民意识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培养公民意识起着重要作用。
公民意识是市民特有的政治、道德和法律觉悟状态,是公民在参与社会生活中的自觉行为表现。
通过学习思想道德与法治,大学生将深入了解到自己作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并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与担当。
培养公民意识的目的是使大学生成为法律意识强、道德观念高的公民,积极将个人权益与社会责任相结合,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公平正义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也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2024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习总结范文
2024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习总结范文____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习总结自2023年进入大学以来,我的学习生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学习,给了我许多新的思考和启示。
在这过去的一年里,我通过学习与实践的结合,提高了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并对法律基础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现在,我将对____年的整体学习进行总结,以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上一层楼。
在思想道德修养方面,我着重培养了自己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伦理学和道德经典文献,我积极思考了道德与人类行为的关系。
我学会了如何根据理性思考和伦理原则来评判事物的是非善恶,以及如何以道德标准对待他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主动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并树立了正确的道德榜样。
在思想道德修养方面,我还注重培养自己的思想素养。
通过阅读各类思想名著,我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
我努力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人生的价值,并探索哲学问题的答案。
通过对伟大思想家的学习,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人类思想史,并对思想文化有了更为宽广的视野。
在法律基础学习方面,我系统地学习了我国的宪法、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案例。
通过课堂学习和法律实践,我掌握了法律基本概念、法律程序和法律逻辑。
我了解了我国的法律体系和法律精神,并学会了将法律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____年的学习过程中,我特别关注了互联网法律和知识产权法律。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法律问题也涌现出许多新的挑战。
通过学习互联网法律和知识产权法律,我了解了网络世界中的法律规范和权益保护。
我学会了如何在网络环境中保护自己的权益,并了解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学习,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知识水平,也增强了自己的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我深刻体会到,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对于一个人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可以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对社会作出贡献。
而对法律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够使人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论文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论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论文范文,希望你们喜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研究本文是基于课程理论视角所展开的研究,故本文对课程理论的发展脉络、课程理论对于课程设置的规定进行了系统的梳理.20世纪以来,课程理论界虽然尚未能形成一套公认的课程理论.但不可否认,泰勒课程理论、学科结构课程理论、人本主义课程理论、斯滕豪斯过程课程理论、后现代课程理论等理论流派为课程设置提供了理论指导.遵循课程论的一般规定,论文探讨了价值教育类课程的基本规定,即课程应与完整个体的发展相一致、课程的知识性应与价值性相统一、课程应与个体心理需要的层次相适应以及课程应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合作.课程理论对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也都做了具体规定.本文基于课程理论视角,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知识体系、价值体系进行了分析,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教育的基本问题,对课程的价值体系的逻辑关系进行了辨析,在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指导下,论证了本课程应该为社会生活中的大学生传递怎样的价值体系以及与此相关的知识体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承担着传递社会主流价值,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职责.课程价值体系从人的意义世界的构建和人的社会适应两个层次引导人、塑造人.在每一个层次上,课程为人的心理、道德和审美发展所提供的价值导向明确,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原则.知识体系支撑价值体系.课程知识体系包括大学生活适应、人的意义世界的构建、道德基础、法律基础的内容,并最终指向人的道德与法律的践行.本文基于课程理论视角,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内容进行了再审视.笔者认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符合教育目的和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体现大学道德和法律教育的价值内涵,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旨归,但也还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比如教材基础性知识缺乏,重要知识缺乏深入阐释,知识的逻辑关联尚需论证,教材价值体系的逻辑结构有待完善,等等.论文以课程论为理论视角,基于课程设置的基本规定和关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具体规定,析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文本,针对教材尚需进一步完善的知识性问题和价值问题,以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探索课程体系.本文基于课程论视角,试图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价值体系进行了再思考.笔者认为,教材价值体系符合学生需要,但知识的人文内涵尚需彰显;教材价值体系比较完整,从最高处着眼,从最低处入手,但逻辑结构尚需完善.理想、信念是人对意义的追求,是人对人生终极目的的价值认同并矢志不渝、自觉追求的精神状态,是人生命完善的需要.人首先是社会的人.遵守道德、法律规范是塑造社会的人的基本要求,以正义为基本价值原则.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引下,关注意义世界的理想、信念教育、凸显主体性的价值理论教育、突出核心价值观的道德、法律规范教育构成价值导向明确、逻辑清晰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内容.本文基于课程论视角,试图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知识体系进行了再思考.笔者认为,教材内容知识丰富,但理论知识的基础性尚需加强;教材内容贴合实际,但知识的逻辑关联尚需论证.知识体系围绕价值体系来构建.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其他多种相关学科的知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应厘清道德教育的思维逻辑,形成系统化的道德知识教育;有效整合道德和法律规范,形成课程知识体系的整体认识;遵循价值认识的特点和规律,探索课程知识体系.本文还基于课程论视角,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关系进行了论证.笔者认为,教学应坚持以教材为本,完整准确地把握教材体系.教学要以问题为导向,深化教材体系,体现教学体系的超越性和创造性.笔者提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应处理好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关系、知识体系与价值体系的关系、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变革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而教学模式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变革问题日益凸现.究其原因,信息技术的兴起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式微是主要动因,政策推动的弱效与深层变革的乏力是基本现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因此,灌输理论、主体间性理论和弹性学习理论是教学模式研究的理论基础.其中,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主体间性是西方哲学的重要范畴,弹性学习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理念.基于三大理论,研究者首先对教学模式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内涵、结构进行分析,回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变革的历程,存在明显的模式固化和同质化现象.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问题在于灌输的科学性、学生的主体性和课程学习弹性“三个不足”,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传统教育思想、人才培养模式、校内体制资源、教师教学理念、学生选择能力等“五大制约”.当前,推动教学模式变革的动力是信息技术引起的大学生在线学习的“四大特性”.基于这些分析,探寻信息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变革的可能走向——GSOT.GSOT是以教师为主导(Guide)、以学生为主体(Subject)、以学习成效(Outcome)为主旨、以信息技术(Technology)为动力的“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不是单一具体的教学模式,而是一种教学模式建构的理念和思想.这一教学模式符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的课程性质、人的全面发展的教学宗旨和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也能有效破解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具有课程的适切性和解题的有效性,其理论范型包括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混合教学模式(尤其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基于GSOT理念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是开放的、多样的,且能与多种教学模式统整和融合的.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信息化的“五大现状”、大学生学习在线课程的四大行为倾向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改案例三方面可以验证教学模式变革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发展性.教学模式变革要从理论建构进入实践运用,需要构建和谐的教育信息生态系统,实现教学理念、技术体系、教师角色、管理机制、校园文化等五大转变.总之,从封闭走向开放是变革的未来走向.。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结课论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结课论文高校开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篇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创新》【摘要】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应创新教学内容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践中开拓创新意识,以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内容创新创新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没有创新就没有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才是一个国家创新体系当中最基本、最活跃的元素,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每一个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
创新型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教师的思想、观念、策略和方法都在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以及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内容相对抽象而枯燥,又因为初进大学校门的学生学习意识较为松散,教师的引导就非常重要。
如何创新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任教师着重思考的问题。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必修课程,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有着极大的帮助。
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正是世界观和人生观发展的时期,知识的学习和外部环境对他们的思想影响很大。
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往往有些时候青年学生无法分辨好与坏、对与错,在面临疑惑的时候,也需要有人能答疑解惑,获得正确人生观的引导。
有很多事例证明,缺乏正确思想的导向,沾染社会坏习气坏作风的大学生,做事做人的行为很可能会违反社会道德伦理,有的甚至触犯了国家的法律法规。
本门课程给大学生提供了人生思想原则上的指导和帮助,为在青年时期的大学生解决思想上的困惑,起着帮助、规范、引导的作用,意义非常重大。
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有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引导大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与行为规范,使大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大一思想道德与法治结课论文
大一思想道德与法治结课论文引言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使其在社会中具备健康、积极的行为准则和法律意识。
大一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基础课程之一,对大学新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法律素养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学会如何正确判断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伦理问题,并对法律法规有基本的了解。
本篇论文旨在探讨大一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对学生的影响。
一、大一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大一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意识为核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伦理道德观念教学内容首先介绍了伦理道德观念,从传统道德观念到现代道德观念的转变,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伦理道德规范,明确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个人与社会其次,教学内容涉及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通过分析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教育学生如何正确行使个人权利和义务,培养自觉遵守社会道德的意识,并了解与他人协作的重要性。
3. 法律基础知识大一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还包含一些基础的法律知识。
从宪法、民法、刑法等方面入手,介绍基本的法律条文和原则,使学生能够了解法律的基本框架和原则,提高对法律法规的认知。
4. 伦理决策与法律意识最后,课程还涉及伦理决策与法律意识的培养。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明确正确的伦理决策原则,并了解法律法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正确的法律意识。
二、大一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方法大一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互动式教学教师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通过课堂讨论、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理解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的内涵。
2. 校园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将校园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融入课程,通过参观法庭、模拟法庭辩论等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法律实践的过程,增强他们对法律的实际操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教育忠国方面的中国传统道德
摘要:中国优良传统道德的形成,,是古代先民的智慧,历经千年积淀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在教育忠国方面仍具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忠国
道德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特质所在,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化中,形成了自己光辉灿烂的文化。
并且历经千年而绵延不绝,体现了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旺盛的生命力。
中国传统教育始终将道德教育放在首位,这是由道德教育的作用所决定的。
他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的一定伦理道德准则和规范来约束自己,从而达到社会安定的理想境地。
继承传统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通过扬弃对新时代中国教育提供经验。
本文从教育、忠国两方面进行论述。
一、教育方面的中国优良传统道德
儒家文化是中国思想文化的主流,儒家大师孔子、孟子、荀子不仅是思想家更是成功的教育家。
为思想道德的进步做出巨大贡献。
而成功的教育活动往往离不开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因此中国古代一直延续了“尊师爱生”的优良传统。
尤其是大教育家孔子最懂得爱护学生,以一颗真诚的爱心善待每一个学生。
孔子与其弟子颜回的关系可谓是师生关系的典范。
颜回一贫如洗“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孔子对他的安贫乐道十分称赞,称赞他是“贤哉回也”。
颜回对老师也非常尊重,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
颜回曾这样称赞他的老师“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勿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以卓尔。
虽欲从之未由也已。
”表达了对孔子人格学识的由衷钦佩。
孔子首开“尊师爱生”之气,以后教育家相沿成习,逐渐熔铸成中国传统教育的良好美德之一。
“尊师爱生”的优良传统也反作用于教育,使得教育体质井然有序,同时也铸就了学术的繁荣和人民道德素质的提升。
二、忠国方面的中国优良传统道德
身为国家的合法公民就应公忠为国。
“公忠为国”即忠于自己的祖国,并能做到“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汉书·贾谊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诗文集·赴戌登程口占示家人》)。
这要
求人们要有以身许国的实际行动,为祖国献出自己的一切。
(一)情系故土是爱国主义德行最初的基础和重要内容。
爱国主义作为千百年来人们对自己祖国最深的一种热情。
首先源于对自己生存资源的保护和对生我养我土地的热爱。
土地山川是衣食住行之所,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早在远古时代,先民就以报恩的崇敬之情祭社(土地)、祭稷(五谷)、敬桑梓(社树)、祭名山大川。
随着民族感情的积累和国家的形成,人们将对故乡的爱移于国家。
因此有了杖汉节苏武牧羊、班定远落叶归根、蔡文姬弃子归汉、抗沙俄土部蒙古返祖国等一系列英雄壮举。
无一不体现了忠国的传统道德。
尽管爱国主义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内容,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钟情于生育自己的故乡故土是人们广泛认同的心理。
拳拳赤子魂魄思乡,炎黄子孙心系祖国的情感炽热而深沉。
这是中国历代爱国主义的一个永恒主题,也是无数炎黄子孙魂系梦牵落叶归根的深厚基础。
(二)忧国忧民是爱国情感更高层次的体现,也是爱国主义的更高追求。
所谓忧国忧民,即对国家前途命运无比关心,对人民生存境况的体验与同情。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进退之处皆忧国忧民。
忧国忧民的意识在各个朝代均有体现,上至著名政治家、改革家下至“山野村夫”、“布衣之徒”。
如忧国难曹hui败齐师、哭秦庭包胥复楚、赋《离骚》屈子沉江、贾长沙居安思危抒发了自己“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忧国忧民之情怀。
他们或“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诗集·病起书怀》)或“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书院)自觉地把个人命运与国家的前途联系起来。
“以国事为己事,以国权为己权,以国荣为己荣,以国耻为己耻(梁启超《爱国论》)表现出为国分忧、立志报国的满腔热情。
“情系故土,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凝聚的深刻表现,支持我们民族最重要的道德传统与道德精神。
教育、忠国所体现的传统道德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这两方面历经千年积淀,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综上所述,历史长河的发展、王朝统治的不断改变、各民族的纷争与融合一直孕育、形成和培养这一崇高伟大的传统道德。
对个人而言道德教育能使一个人安身立命被社会容纳,并充分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家族而言,具有荫泽后人、
荣耀门庭的意义;对社会而言可以保持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正因如此传统道德非常重视人德性培养,提倡发奋斗志,忠于国家,强调道德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发扬克己奉公,养成忠于国家民族的精神在我们今天的德育工作中仍有实际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中国传统道德·规范卷》
《中国传统文化精要》
学院:×××××××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