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学第三章
传热学-第三章
同样可得:
t tm,n1 2tm,n tm,n1 o(y 2 ) y 2 m,n y 2
2
未明确写出的级数余项 中的Δ X的最低阶数为2
对于二维稳态导热问题,在直角坐标中,其导热 微分方程为:
2t 2t v 0 2 2 x y
其节点方程为:
温度ti-1,j
tm1,n
t 2t x 2 3t x3 t m ,n x 2 3 x m,n x m,n 2! x m,n 3!
若取上面式右边的前三项,并将式①和式③相加 移项整理即得二阶导数的中心差分:
2t x 2
m ,n
tm1,n 2tm,n tm1,n o(x 2 ) x 2
Φ 内热源: v Φ V Φ xy
Φ上 Φ下 Φ左+Φ右 Φv 0
tm1,n tm ,n tm1,n tm ,n tm ,n1 tm ,n tm ,n1 tm ,n y y x x x x y y Φxy 0
例如:根据第 k 次迭代的数值 可以求得节点温度:
(k) (k) (k) t1 、t2 ....tn
( ( ( ( ( t1 k 1) a11t1 k ) a12t2k ) ...... a1ntnk ) b1 k )
在计算后面的节点温度时应按下式(采用最新值)
( ( ( ( ( t 2k 1) a21t1 k 1) a22t 2k ) ...... a2 n t nk ) b2k ) ( ( ( ( ( t3k 1) a31t1 k 1) a32t 2k 1) ...... a3n t nk ) b3k )
h1t f
x
传热学-第三章
2021/5/9
cV d hA d
求通解ln hA c General Solution cV
初始条件 : 0,t t0, 0 t0 t
Initial condition
0
t t t0 t
exp
hA
cV
7
※
时间常数
c
cV
hA
e c
0
time constant
2021/5/9
2021/5/9
※ t x 4 a
热边界层 t
※
t
x 2 22
•
1 a
x2 16a
惰性时间 t x2
31
2021/5/9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设大地温度为10ºC,后受到冷空气侵袭地表温度降 为-15ºC并维持不变。确定这种条件下地下1m 处温度
降为0ºC时所需时间?设土壤的物性为 a 1.38107 m2 / s
t
t0
2
end
26
2021/5/9
(1)建立物理模型 ( Physical Model ) (2)建立数学模型( Mathematical Model ) (3)求通解( General Solution ) (4)建立定解条件( initial and boundary condition) (5)求特解( Special Solution ) (6)求解换热量( Flowrate of heat)
1.瞬间换热量 transient heat transfer rate
hA(t
t )
hA
hA0
exp(
hA
cV
)
2. 0~ 内传给流体的总热量:
传热学课件第三章稳态导热
重点与难点
重点: 平壁、圆筒壁的一维稳态导热 难点: 肋片的导热
内容精粹
§1 通过平壁的导热
§2 通过圆筒壁 的导热
§3 通过球壁的导热
§4 接触热阻
§5 通过肋片的导热
第一节
通过平壁的导热
一、第一类边界条件下的平壁导热
当平壁的两表面分别维持均匀恒定 的温度时,平壁的导热为一维稳态导热。
1. 单层平壁的稳态导热
圆球型导热仪示意图
在导热过程达到稳态后,通过被测材料层的
热流量Ф 就等于电加热功率P,忽略球壳的导热
热阻,被测材料层的内、外径即为内球壳外径d1 和外球壳内径d2,内外两侧的温度分别等于内、 外球壁的平均壁温tw1、tw2
。则所测材料在tw1~
tw2温度范围内的平均热导率为:
(d 2 d1) m 2d1d( 2 t w1 t w 2)
2. 多层平壁的稳态导热
多层平壁由多层不同材料组成,当两表面分别维 持均匀恒定的温度时,其导热也是一维稳态导热。 以三层平壁为例,假设 (1)各层厚度分别为1、2、3, 各层材料的导热系数分别为1、2、 3 , 且分别为常数; (2)各层之间接触紧密, 相互 接触的表面具有相同的温度; (3)平壁两侧外表面分别保持 均匀恒定的温度tw1、tw4。 显然,通过此三层平壁的导热为 稳态导热, 各层的热流量相同。
tw1 tw 4 l Rl1 Rl2 Rl3 tw1 tw 4 d3 1 d2 1 1 d4 ln ln ln 21 d1 22 d 2 23 d3
对于 n层不同材料组成的多层圆筒壁的稳态导热 , 单位 长度的热流量为
l
tw1 tw n 1
三层平壁稳态导热的总导热热阻为各层导热热阻 之和,由单层平壁稳态导热的计算公式可得 tw1 tw 4 tw1 tw 4 3 1 2 R1 R 2 R 3 A1 A2 A3
第三章 传热学3-辐射换热
E E Eb T4
18
3.1 辐射率
上面公式只是针对方向和光谱波长平均的情况,但实际上,真实表面的 辐射能力是随方向和波长变化的。
方向
波长
19
因此,我们需要定义单色定向辐射率,对于某一指定的方向和波
长
ε,θ
,θ ,TE ,actu alem itted E ,b lack b o d y
26
角系数的定义、性质及计算
1. 角系数的定义
在介绍角系数概念前,要先温习两个概念 (1)投入辐射:单位时间内投射到单位面积上的总辐射能,记为G。
(2)有效辐射:单位时间内离开单位面积的总辐射能为该表面的 有效辐射。包括了自身的发射辐射E和反射辐射G。G为投射 辐射。
有效辐射示意图
27
4 角系数
对于平面和凸面: Fii 0
对于凹面:
Fii 0
31
(3) 完整性
对于有n个表面组成的封闭系统,据能量守恒可得:
Q i Q i1 Q i2 Q i i Q i N
Qi1Qi2 Qii QiN1
Qi Qi
Qi
Qi
N
F ijF i1F i2 F ii F iN1
反射又分镜反射和漫反射两种镜反射漫反射立体角定义图14微元立体角可见辐射面积15辐射强度在单位时间内在某给定辐射方向上在与物体的发射方向垂直方向上的每单位投影面积在单位立体角内所发射的全波长的能量称为该方向上的辐射强度又称定向辐射强度用isrcosdqcosda方向的可见辐射面积10单位时间内辐射物体的单位表面积向半球空间发射的所有波长的能量总和
方向的立体角
dAcos 方向的可见辐射面积 9
传热学第3章非稳态导热PPT课件
x x h Bi
2)毕渥数Bi对温度分布的影响
O( / Bi, 0)
2)毕渥数Bi对温度分布的影响
§3.2 集中参数法分析导热问题
当物体内部导热热阻远小于其表面的换热热阻, 也就是物体内部温度分布几乎趋于一致,可以近似 认为物体内部在同一瞬间均处于同一温度下。 此时 Bi h 0
对于任意形状的物体当Bi<0.1, 0.95 物体内部的过余温度与其表面的过m 余温度之比为 0.95。其内部热阻就可忽略,从而采用集中参数 法。
物体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是一条负 自然指数曲线,或者无因次温度的对数
0
与时间的关系是一条负斜率直线。
e
A cV
e
(V
A
)•(VaA
)2
e Bi •Fo
0
其中V/A具有长度的量纲,称为特征长度。
(2)导热量的计算
cV hA 称为系统的时间常数,记为s。
时间常数是反应物体对流体温度变动响应快慢的指标。它 取决于自身的热容量ρcv及表面换热条件hA。热容量越大, 温度变化得越慢;表面换热条件越好单位时间内传递的热 量越多,则越能使物体自身温度迅速接近流体温度。
突然把两侧介质温度降低 为 t并保持不变;壁表 面与介质之间的表面传热 系数为h。
两侧冷却情况相同、温度 分布对称。中心为原点。
3.3 无限大平壁非稳态导热
导热微分方程:
t 2t
a x2
初始条件: 0, t t 0
边界条件: (第三类)
x 0, t x 0
x
,
- t
x
h(t
t )
对于圆柱体和球体在第三类边界条件下的一维非
稳态导热问题,也可以求得温度分布的分析解。
传热学-第三章 new
第三章 非稳态导热
25
2 半无限大物体周期性变化边界条件下的温度波
微分方程式
周期性边界条件
t 2t a 2 x
2 AW cos T
(0, ) w
利用分离变量法求解 温度分布的表达式
2 ( x, ) AW exp( x ) cos( x ) aT T aT
第三章 非稳态导热 14
当物体被冷却时(t>t),由能量守恒可知
dt hA(t t ) - Vc d
令: t t — 过余温度,则有
控制方程 hA - Vc d d ( 0) t t 初始条件 0 0 方程式改写为:
dy] w erfc (u )
常热流边界条件下:
解为:
热流渗透厚度:它是随时间而变化的,它反映在所考虑的时间范围内,界 面上热作用的影响所波及的厚度。
第三章 非稳态导热 21
§3-4 其它形状物体的瞬态导热
无限长圆柱体(查表3-13,3-14,3-15)
m f ( Bi, Fo) 0
第三章 非稳态导热 27
地面参数: 最高温度:30.5 最低温度:-3.5 平均温度:13.5 振幅:17 10m处振幅:0.3 15m处振幅:0.04
28
第三章 非稳态导热
2 ( x, ) AW exp( x ) cos( x ) aT T aT
⑵温度波的延迟
2 T aT 1 T x 2 a
第三章 非稳态导热 3
4 学习非稳态导热的目的:
(1) 温度分布和热流量分布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
t f ( x, y, z, ) ;
Φ f( )
传热学 第三章 非稳态导热
解:首先需要求出平壁 的热扩散率
a
0.185
0.65 106 m 2 / s
c 1500 0.839 1000
Fo
a 2
0.65 106 6 3600 0.25 2
0.22
非稳态导热的导热微分方程式:
c t ( t ) ( t ) ( t ) x x y y z z
求解方法: 分析解法、近似分析法、数值解法
分析解法:分离变量法、积分变换、拉普拉斯变换 近似分析法:集总参数法、积分法、瑞利-里兹法 数值解法:有限差分法、蒙特卡洛法、有限元法、 分子动力学模拟
非稳态导热正规状况阶段
x,
0
1
2 sin 1 sin 1 cos 1
cos
1
x
e 12 Fo
Bi h
平壁中心x=0时
m
2 sin 1
a Fo 2
e 12Fo f Bi, Fo
0 1 sin 1 cos 1
m
0 m 0
cos
1
x
f
Bi, x
只取决于毕渥数与几何位置,与时间无关----特点3
传热学
第3章 非稳态导热 Transient/Unsteady Conduction
概述
自然界和工程上许多导热过程为非稳态,t = f()
例如:冶金、热处理与热加工:工件被加热或冷却
锅炉、内燃机等装置起动、停机、变工况 自然环境温度 供暖或停暖过程中墙内与室内空气温度
非稳态导热:周期性和非周期性(瞬态导热)
假设:厚度为2,导热系数、热扩散率为常数,无
内热源,初始温度与两侧流体相同,为t0。两侧流体温 度突然降低为tf,并保持不变,平壁表面与流体间对流 换热表面传热系数h为常数。
传热学_第3章
x
Q c
t0 t ( x, ) dV
当物体和周围流体达到热平衡时放出的总热量
Q0 cV
t0 t
(t0 t ) (t t ) dV V t0 t
1 Q c V [t0 t ( x, )]dV V Q0 cV (t0 t )
1
2
物体内初始温度分布消 失,各点的温度变化具有一 定的规律。
2
3-2 一维非稳态导热的分析解
第三类边界条件下大平壁、长圆柱及球体的加热 或冷却是工程上常见的一维非稳态导热问题。 1. 无限大平壁对称冷却或加热问题的分析解
假设:厚度为2,、为常数, 无内热源,初始温度与两侧流体 相同,为 t0。两侧流体温度突然 降低为 t ,并保持不变,平壁表 面与流体间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 数h为常数。 tf t 考虑温度场的对称性,选取 坐标系如图。 这是一维非稳态导热问题。
上式的几何意义:在整个非稳 态导热过程中平壁内过余温度 分布曲线在边界处的切线都通 O( / ,0) 点 , 即 O( / Bi,0) ,该点称为第 三类边界条件的定向点。
11
毕渥数Bi对温度分布的影响分析 (a) Bi0: 平壁导热热阻趋于零 ,平壁 内部各点温度在任一时刻都趋于一致,只 随时间而变化,变化的快慢取决于平壁表 面的对流换热强度。定向点在无穷远处。 工程上只要 Bi0.1,就可以近似地按这 种情况处理,用集总参数法进行计算。 (b) Bi: 对流换热热阻趋于零 ,非稳 态导热一开始平壁表面温度就立即变为流 体温度,相当于给定了壁面温度(第一类 边界条件),平壁内部的温度变化完全取 决于平壁的导热热阻。定向点位于平壁表 面上。 当Bi>100时可按此情况处理。 (c) 0<Bi<100,按一般情况处理。
传热学第三章
θ ( x ,τ ) x = f ( Bi, Fo, ) θ0 δ
13
可以证明:若保持过余温度的定义不变,上述公式 14 同样适用于加热过程
θ ( x ,τ ) = θ 0 ∑
n =1
∞
若Fo≥0.2:
2 sin β n 2 x cos( β n )e −β n Fo β n + sin β n cos β n δ
τ =0
t = t0 τ = 0
τ3
τ2
τ1
t = t0 τ = 0
τ1 > 0
t = t0
τ1 > 0
τ2
τ2 > τ1
τ
2
>τ1
t∞
−δ
Bi→0 是一个极限情况,工程上把 Bi<0.1看作是接近这种极限的判 据。 Bi<0.1时,平壁中心温度与表 面温度的差别≤5%,接近均匀一致 29 —— 可用集总参数法求解
θ ( x,τ ) = θ 0
2 sin β1 x 2 cos(β1 )e −β1 Fo β1 + sin β1 cos β1 δ
Bi和位置 x/δ 的函数
Bi =
hδ λ
2
ln θ = − mτ + K ( Bi,
a δ2
与时间无关;只取决于第三类边界条 件、平壁的物性与几何尺寸 当平壁及其边界条件给定后,m 为一 个 常数,它与时间 τ 、地点 x/δ 无关 表明:Fo≥0.2时(τ* ≥ 0.2δ2/a) 平壁内所有各点过余温度的对 数都随时间按线性规律变化, 变化曲线的斜率都相等 正规状况阶段:初始温度分布 的影响已消失 22
x ) δ
两边取对数:
m = β1
传热学第3章非稳态导热
2019/8/31 - 8 -
第3章 非稳态导热——§3-1 非稳态导热的基本概念
Bi r h
rh
1h
当 Bi 时, r rh ,因此,可以忽略对流换热热阻 当 Bi 0 时, r rh ,因此,可以忽略导热热阻
第三章 非稳态导热
第3章 非稳态导热
§3-1 非稳态导热的基本概念 §3-2 零维问题的分析法——集中参数法 §3-3 典型一维物体非稳态导热的分析 §3-4 半无限大物体的非稳态导热 §3-5 简单几何形状物体多维非稳态导热的解析解
2019/8/31 - 2 -
第3章 非稳态导热——§3-1 非稳态导热的基本概念
3、工程上几种典型非稳态导热过程温度变化率的数量级
2019/8/31 - 3 -
第3章 非稳态导热——§3-1 非稳态导热的基本概念
着重讨论瞬态非稳态导热
4、温度分布:
t
开始的一段时间,物体内部温度变化一层
层逐渐深入到内部,温度变化速度不一样,反映 到吸热量上,吸热量不一样。
t1 P
金属壁 保 温 层
BiV
FoV
BiV
h(V
A)
FoV
a
(V A)2
2019/8/31 - 12 -
第3章 非稳态导热——§3-2 集中参数法
BiV
h(V
A)
FoV
a
(V A)2
FoV 是傅立叶数
0
exp(
hA
cV
)
exp( BiV
传热学第三章稳态导热
传热学第三章稳态导热
11
根据热阻串联的叠加原则,通过三 层壁的热流密度计算式为:
q
tw1 tw4
1 2 3
1 2 3
W/m2
、
qA
1
tw1 tw4
2 3
W
1A 2A 3A
2021/2/12
传热学第三章稳态导热
12
由
q
t
可得各层接触面上的温度分别为 :
tw2
、tw1
q1 1
℃
tw3
பைடு நூலகம்
tw4
W/m2
可见,通过平壁稳态导热的热流密度 取决于导热系数、壁厚及两侧面的温差。
稳态下平壁内与热流相垂直的各截面 上的热流密度为常量。
2021/2/12
传热学第三章稳态导热
6
通过整个平壁的热流量为:
AqAt
W
当λ=λ0(1+bt) 时,在温差(t1-t2 ) 下的导热量仍可用常物性导热计算式来 计算,只需用平均温度t=(t1+t2)/2 下的平 均导热系数计算即可。
rλ
rh2
传热学第三章稳态导热
返回 15
第二节 通过圆筒壁的导热
一、第一类边界条件下的圆筒壁导热 二、第三类边界条件下的圆筒壁导热 三、临界热绝缘直径
2021/2/12
传热学第三章稳态导热
16
一、第一类边界条件下的圆筒壁导热
1.单层圆筒壁
已知:长圆筒壁 r1、r2、 l ;
λ=const
r=r1 ,t=tw1; r=r2 ,t=tw2 求: (1) Φ=?
第三章 稳态导热
§3-1 通过平壁的导热 §3-2 通过圆筒壁的导热 §3-3 通过球壁的导热 §3-4 接触热阻 §3-5 通过肋片的导热
传热学(第四版)第三章:非稳态热传导
hA 1 时, exp(1) 0.368
Vc
0
称 Vc 为时间常数,用 表示。
c
hA
当 4 Vc 时, 1.83% 工程上认为=4 Vc / hA时
hA 0
导热体已达到热平衡状态
第三章 非稳态导热
6
讨论2:热电偶测温的动态误差
将两支绑在一起的热电偶(补充介绍热电偶的测温原理)突然从 空气中放到保温杯中,热电偶读数的变化过程。其中热电偶1的探 头直径约为1 mm,热电偶2的探头直径约为3.5mm;环境为冬季、 室内。
第三章 非稳态导热
7
实验观察结果的拟合
t
t
t
exp
hA
Vc
t
拟合线1:
t
12.7
79.4
exp
3
0.216
79.4
拟合线2 : t 11.1 第三章 非稳态导热
80.0
exp
3
1.252
80.0
8
时间常数 ( Vc / hA)反应导热体的热惯性。 如果导热体的热容量( Vc )小、换热条件好(h大),
2
a
x2
0, 0 0
0
0, x 0, w ; x , 0 0 tw
式中, t t0 , w tw t0
式中
1 erf x
w
2 a
erf () 2 e2 d
0
= x 2 a
第三章 非稳态导热
t0 x
30
3-10、课堂作业
3-25
方程x*tan(x)=Bi前10个正根 给Bi=0.9991, matlab求解。
已知:热电偶与气体的表面换热系数为 10w/(m2·k),热电偶导热系数为67w/(m·k),密度为 7310kg/m3,比热容228J/(kg·K)。
传热学第三章
第三章 稳态导热
第一节 一维稳态导热
※简化假设: (1)导热体为几何形状简单、均质各向同性材料; (2)常物性、无内热源、壁面温度均匀一致; (3)一维稳态导热。 ※一维稳态导热计算公式的导出途径: (1)
导热微分方程 边界条件 Fourier定律 边界条件 Fourier定律 边界条件
①温度分布 t t ( x)或 t t (r ) 和q ② ③R 和r 若定积分,则可以不求解温度场而直接求得
( e) (f )
( g)
r r 1 , t t w1 r r2 , t t w2
同样的计算公式:
求解上述方程,经过整理可以得出和第一种求解方法 温度分布①、热流量或线热流量②、热阻③。
第三章 稳态导热
第一节 一维稳态导热
(3)对傅里叶定律表达式分离变量,并进行定积分:
tw 2 dr dt t w1 2l r
t w1 t w3 q 解:本题为多层平壁的导热问题,应有 1 2
把所有的已知数据代入,有
1
2
1300 30 0.02 t w1 t w3 1 ) 0.35 0.238 m 2 ( ) 2 ( 1830 1.3 q 1
第三章 稳态导热
流量Φ为常量,但热流密度 q
※工程计算中,一般采用热流量或线热流量。 线热流量:是指单位长度圆筒壁的导热热流量,即
却是变量。
l l
第三章 稳态导热
第一节 一维稳态导热
将温度分布代入傅里叶定律,可求出其热流量或线热流量为:
dt dt 2l (t w1 t w2 ) 2l (t w1 t w2 ) A (2rl ) r d dr dr ln 2 ln 2 r1 d1 l 2 (t w1 t w 2 ) 2 (t w1 t w 2 ) r2 d2 l ln ln r1 d1
传热学第三章
内能减小=物体向环境对流换热
7
机械工程与材料能源学部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传 热 学
定义过余温度: θ=t-t∞
dt cV Ah (t t ) d
cV
dt Ah d
初始条件:
d
τ=0, θ =θ0=t0-t∞
微分方程分离变量,并积分:
0
hA cV
Fo>0.2,正规状况阶段
非稳态导热过程中传递热量
从τ=0 至热平衡
Q0 cV (t 0 t )
19
机械工程与材料能源学部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传 热 学
从τ=0 至τ时刻
Q c V t 0 t ( x, )dV 1 Q0 cV (t 0 t ) V 1 1 V (t 0 t ) (t t ) dV V t0 t
机械工程与材料能源学部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6
传 热 学
1. 导热微分方程式建立
例:测量变化着的温度的热电偶
t0 t
t t0 0
t f ( ) ?
t 2t 2t 2t ( 2 2 2) 导热微分方程: c x y z c
11
传 热 学
4. BiV及FoV物理意义
Biv hl
1 h
l
内部面积导热热阻 表面面积对流换热热阻
无量纲 热阻 无量纲 时间
从边界上开始发生热扰 动时刻起 a 到所计算时刻为止的时 间间隔 Fov 2 2 边界上发生有限大小的 热扰动穿过一定 l l a 厚度的固体层扩散到 2的面积上所需时间 l
FoV越大,热扰动越深入地传播到物体内部, 物体内各点的温度越接近周围介质的温度
传热学第三章
unsteady state heat conduction
3-1 非稳态导热过程的特点
一、定义 导热体的温度随时间而变化的导热过程称为非稳态导热
∂t t = f ( x, y , z , τ ) , ≠0 ∂τ
工程中的许多过程都是非稳态导热: 冶金、热处理和热加工;工件被加热和冷却; 锅炉、内燃机、燃气轮机等装置启动、停机、变工况; 自然环境温度,供暖和停暖过程中墙内与室内空气温度。
四、导温系数(热扩散系数)
∂t ∂ t ρcp =λ 2 ∂τ ∂x
2
λ a = ρc p
∂t ∂ 2t =a 2 ∂τ ∂x
反映了物体的导热能力和储热能力之比,它可以用来衡量 物体在加热或冷却时内部温度变化传播速度。 λ越大,说明在相同的温度梯度下可以传递更多的热量;ρ c p 越小,单位体积的物体温度升高1℃所需要的热量越小,可以 剩下更多的热量继续向物体内部传递,使得物体内部各点温度 趋于一致的能力提高。
五、毕渥准则对温度分布的影响 αδ 毕 渥 准 则 — 无 量 纲 数 δ —平板厚度之半 Bi = λ αδ δ / λ 物体内部导热热阻 Bi = = λ 1/α 物体表面对流换热热阻
t0
τ
t0
τ
t0
τ
tf
tf
tf
tf
tf
tf
1 / α << δ / λ
Bi→∞
1 / α >> δ / λ
毕渥数Bi对平板温度场变化的影响
例题3-1 一直径为50mm的钢球,初始温度为450℃,突然 被置于温度为30℃的空气中。设钢球表面与周围空气的对流 换热系数为24W/(m2·K),试计算钢球冷却到300℃时所需要 的时间。已知钢球的 c p = 480 J /(kg ⋅ K ), ρ = 7753kg / m3 , λ = 33W /(m ⋅ K ). 解: 首先检验是否可以采用集总参数法。
第三章传热学资料
强化手段:
a 无源技术(被动技术) ;b 有源技术(主动式 技术)
无源技术(被动技术):除了输送传热介质的功 率消耗外,无需附加动力
其主要手段有:①涂层表面在换热表面涂上细小 的多孔层以加以强化沸腾;
②粗糙表面(图3-29)粗糙表面可以促进边界层中 流体的混合;
③扩展表面(图3-30)增加换热面积的作用; ④扰流元件(图3-31a)插入管内以加强流体中的扰
第三章传热学
第三节辐射换热 第四节传热过程与换热器
辐射换热是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之一。是由于运 动而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的能量。
特点: 1)热辐射与导热和对流换热不同, 它不需要任何中间物体传递热量,可以在 真空中传递。
2)热辐射过程中不仅有能量的转移,而 且还伴随着能量的转换,即发射时由热能 转变为辐射能,吸收时又由辐射能转换为 热能。
肋片管式换热器:适用于管内液体和管外气
体之间的换热
板式换热器:由一组几何结构相同的平行薄平
板叠加所组成,冷热流体间隔地在每个通道中流动, 其特点是拆卸清洗方便,故适用于含有易结垢物的 流体。
板翅式换热器:结构紧凑,单位体积的换热面
积大,但清洗困难,不易检修,适用于清洁无腐蚀 性流体间的换热
顺流和逆流是两种极端情况,在相同的进出口温 度下,逆流的最大,顺流则最小;顺流时,而逆 流时,则可能大于 ,可见,逆流布置时的换热最 强。
所有波长的能量总和。 (W/m2);
(2)斯蒂芬—玻耳兹曼定律:黑体辐射力与黑体热力学温度的
4次方成正比,因此又称为4次方定律。即 Eb CbT 4
式中:Cb=5.67×10-8W/(m2·K4),称为黑体辐射 系数;T为绝对温度,K。
为了计算方便,改为
Eb
传热学-第三章 非稳态导热
[J ]
当物体被加热时(t<t∞),将上两式中的θ0=t0-t∞ 改为θ0=t∞-t0,其余计算式相同(为什么?)
4. BiV·FoV的物理意义
Bi
=
hl
λ
=
l
λ=
物体内部导热热阻
1 物体表面对流换热热阻
h
无量纲 热阻
BiV数越小,计算结果越接近实际情况。比如热电
偶测温,其BiV数只有0.001。
=
h ⋅ 4(l + d
cp dl
/ 2)
=
140× 4× (0.3 + 0.05 / 2)
0.48×103 × 7753× 0.05× 0.3
=
0.326
×10−2
s -1
θ θ0
=
t − t∞ t0 − t∞
= exp⎜⎜⎝⎛ −
hA
ρcV
⋅τ ⎟⎟⎠⎞
⇓
( ) 800 −1200 = exp − 0.326×10−2 ×τ
解:① 建立非稳态导热数学模型
方法一:椐非稳态有内热源的导热微分方程:
∂t
∂τ
=
λ ⎜⎛ ∂2t ρc ⎜⎝ ∂x 2
+
∂2t ∂y 2
+
∂2t ∂z 2
⎟⎟⎠⎞ +
Φ&
ρc
∵ 物体内部导热热阻很小,忽略不计。
∴ 物体温度在同一瞬间各点温度基本相等,即t仅是τ
的一元函数,而与坐标x、y、z无关,即:
例 一 直 径 为 5cm , 长 为 30cm 的 钢 圆 柱 体 , 初 始 温 度 为 30℃ , 将 其 放 入 炉 温 为 1200℃ 的 加 热 炉 中 加 热 , 升 温 到 800℃时方可取出。已知钢圆柱体与烟气间的表面传热系数 为 140w/(m2K) , 钢 球 的 比 热 c=0.48kJ/(kgK) , 密 度 ρ=7753kg/m3,导热系数λ=33w/(mK)。问需要多少时间才 能达到加热要求? 解:首先检验是否可以采用集总参数法。为此计算Biv数:
传热学第三章辐射传热
传热学第三章辐射传热一、名词解释1.热辐射:由于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热运动状态改变,而将部分内能转换成电磁波的能量发射出去的过程。
2.吸收比:投射到物体表面的热辐射中被物体所吸收的比例。
3.反射比:投射到物体表面的热辐射中被物体表面所反射的比例。
4.穿透比:投射到物体表面的热辐射中穿透物体的比例。
5.黑体:吸收比α= 1的物体。
6.白体:反射比ρ=l的物体(漫射表面)7.透明体:透射比τ= 1的物体8.灰体:光谱吸收比与波长无关的理想物体。
9.黑度:实际物体的辐射力与同温度下黑体辐射力的比值,即物体发射能力接近黑体的程度。
10.辐射力:单位时间内物体的单位辐射面积向外界(半球空间)发射的全部波长的辐射能。
11.漫反射表面:如果不论外界辐射是以一束射线沿某一方向投入还是从整个半球空间均匀投入,物体表面在半球空间范围内各方向上都有均匀的反射辐射度L r,则该表面称为漫反射表面。
12.角系数:从表面1发出的辐射能直接落到表面2上的百分数。
13.有效辐射:单位时间内从单位面积离开的总辐射能,即发射辐射和反射辐射之和。
14.投入辐射:单位时间内投射到单位面积上的总辐射能。
15.定向辐射度:单位时间内,单位可见辐射面积在某一方向p的单位立体角内所发出的总辐射能(发射辐射和反射辐射),称为在该方向的定向辐射度。
16.漫射表面:如该表面既是漫发射表面,又是漫反射表面,则该表面称为漫射表面。
17.定向辐射力:单位辐射面积在单位时间内向某一方向单位立体角内发射的辐射能。
18.表面辐射热阻:由表面的辐射特性所引起的热阻。
19.遮热板:在两个辐射传热表面之间插入一块或多块薄板以削弱辐射传热。
20.重辐射面:辐射传热系统中表面温度未定而净辐射传热量为零的表面。
二、填空题1.热辐射是由于产生的电磁波辐射。
热辐射波长的单位是,在工业范围内,热辐射的波段主要集中于区段。
(热的原因,μm,红外)2.太阳与地球间的热量传递属于传热方式。
传热学-第三章
无量纲数
当Bi→∞时,⇒rλ>>rh ;因此,可以忽略对流换热热阻 当Bi→0 时,⇒rλ<<rh;因此,可以忽略导热热阻
(4) 无量纲数的简要介绍 基本思想:当所研究的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到的参数很 多,为了减少问题所涉及的参数,将一些参数组合起来, 使之能表征一类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的主要特征,并且 没有量纲。 因此,这样的无量纲数又被称为特征数,或者准则 数,比如,毕渥数又称毕渥准则。以后会陆续遇到许多类 似的准则数。特征数涉及到的几何尺度称为特征长度,一 般用符号 l 表示。 对于一个特征数,应该掌握其定义式+物理意义,以 及定义式中各个参数的含义。
着重讨论瞬态非稳态导热
3. 温度分布:
4. 两个不同的阶段
非正规状况阶段 (不规则情况阶段) 正规状况阶段 (正常情况阶段) 温度分布主要受初始温度 分布控制 温度分布主要取决于边界 条件及物性
非稳态导热过程总会经历:非稳态导热非正规状况阶段 (起始阶段)、正规状况阶段、新的稳态
5. 热量变化
可以采用集总参数法。时间常数为
13110 × 0.138 × 1000 × 0.953 × 10 −3 = = 148 τc = hA 11.63
ρcV
s
⎛ hA ⎞ 11.63 × 5 × 60 θ ⎛ ⎞ = exp⎜ − ⎟ ⎜ ρcV ⋅ τ ⎟ = exp⎜ − ⎟ −3 θ0 ⎝ 13110 × 0.138 × 1000 × 0.953 × 10 ⎠ ⎝ ⎠ = exp(− 2.02 ) = 0.133
5. 集总参数法的应用条件
对于平板、圆柱及圆球,如果Bi满足如下条件,则 物体中各点过余温度的差别小于5%
Bi v =
对厚为2δ的 无限大平板 对半径为R的 无限长圆柱 对半径为R的 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tf
(d)
(e)
将式(d)分离变量,并应用初始条件,对时间τ从0到τ积分,有:
dθ
F d 0 c V p
t tf e 0 t0 tf
F c p V
(3-1)
t tf e 0 t0 tf
F c p V
(3-1)
流体 tf
t f ( )
0, t t0
Q
解:
任意时刻物体表面与周围流体 对流换热的热流量为: 导热体
Q F (t tf )
Q d(c p Vt ) d
(a)
此时物体单位时间内能的变化为:
体积V 表面积F 物性ρ、cp、λ 温度 t f ( )
流体 tf
毕渥准则 ,V F 具有长度的量纲
0e
BiV F0
(3-2)
时间常数
令
物体内温度随时间呈指数衰减
c p V
F
t tf e 0 t0 tf
F c p V
t tf 1 e 36.8% 0 t0 tf
c p V
F
时间常数,记为 c
锅炉、内燃机、燃气轮机等装置启动、停机、变工况;
自然环境温度,供暖和停暖过程中墙内与室内空气温度。
原因:边界条件,内热源发生了变化
二、非稳态导热过程及分类 非稳态导热过程:周期性和非周期性(瞬态导热) 周期性非稳态导热:物体温度按照一定的周期发生变化。 例如:墙体温度的昼夜变化
非周期性非稳态导热(瞬态导热):物体温度随时间的推
t tf 0.04tf 0.04 0 t0 tf t0 tf t0 tf 1
按题意,因温度变化范围较大,故可认为 t0 t f 0,则
F c p V
0.04 e 0
e
5201.5 F 3344103 V
e
2.33310 4
(V F ) Biv 0.1M
(3-5)
采用集总参数法计算的误差不超过5%(与精确解比较而知) V F 对于厚度为2 的大平板: , M 1 F F 对于半径为r的长圆柱体:
对于半径为r的球体:
V r 2 l r 1 , M F 2rl 2 2 4r 3 V 3 r , M 1 3 F 4r 2 3
移趋近于恒定的值 。 例如:热铁块投入凉水中
三、非稳态态导热过程的特点
λ
非稳态导热过程温度变化曲线
物体表面层最先受热,然后由表及里地逐渐传播到物体内部。理论上经过 无限长时间后,物体内各处温度趋于一致,此时达到新的热平衡状态。
思考:
影响平壁内温度变化快 慢的因素是什么?
钢棒和木棒的次端哪一 个温度变化剧烈?
五、毕渥准则对温度分布的影响 Bi 毕渥准则—无量纲数 —平板厚度之半 / 物体内部导热热阻 Bi 1/ 物体表面对流换热热阻
t0
τ
t0
τ
t0
τ
tf
tf
tf
tf
tf
tf
1 / /
Bi→∞
1 / /
毕渥数Bi对平板温度场变化的影响
非稳态导热的导热微分方程式:
t t t t cp qv x x y y z z
求解方法:分离变量法、积分变换法 近似分析法:集总参数法、积分法、瑞利-里兹法 数值解法: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
如果两者的导热系数相 同,但是ρ,Cp不同, 又有何影响?
四、导温系数(热扩散系数)
t t cp 2 x
2
t 2t a 2 x
a c p
反映了物体的导热能力和储热能力之比,它可以用来衡量 物体在加热或冷却时内部温度变化传播速度。 λ越大,说明在相同的温度梯度下可以传递更多的热量; c p 越小,单位体积的物体温度升高1℃所需要的热量越小,可以 剩下更多的热量继续向物体内部传递,使得物体内部各点温度 趋于一致的能力提高。
由式(3-1)得: F c p V 0.32610 2 0.342 e e 0
329 S
§3-3 无限大平板的加热或冷却
问题: 无限大平板,λ 、ρ 、cp 为 常数,厚度为2δ,初始温度 均匀为t0,将其突然置于温 度恒为t f的流体中,t f>t0. 流体与板侧面之间的对流换 热系数为α 。 求:板内温度t=f(τ ,x)及物体 所吸收的热量Q(τ )。 解: 一维问题。
第三章 非稳态导热
unsteady state heat conduction
3-1 非稳态导热过程的特点
一、定义
导热体的温度随时间而变化的导热过程称为非稳态导热
t t f x, y , z , , 0
工程中的许多过程都是非稳态导热: 冶金、热处理和热加工;工件被加热和冷却;
解 首先检查是否可以采用集总参数法。
(V F ) [(d 2l 4) (dl 2d 2 4)] dl 4 140 0.5 0.3 / 4 Bi = l d 2 33 0.3 0.025 可采用集总参数法。 0.049 0.05
F dl 2d 2 4 4(l d 2) 140 4 (0.3 0.025) 0.326 102 c p V c p d 2l 4 cp dl 480 7753 0.05 0.3 t tf 800 1200 0.342 0 t0 tf 30 1200
a 2 x
2
(a)
0 t0 tf 0
0, x 0
x
(b)
0 x
(c)
x
(d)
用分离变量法进行求解。令
( x, ) X ( x)T ( )
则式(a) a 变为 2 x
2
(e)
aT ( ) X ( x) X ( x)T ( )
X ( x) 1 T ( ) 2 X ( x) a T ( )
Bi→0
Bi为有限大小 1 / 与 / 的数值接近
六、物体加热、冷却时其内部温度场变化的三个阶段 不规则状况阶段——过程开始时,初始温度的影响 正规阶段——物体内各点的温度变化具有一定规律 新的稳态阶段
七、非稳态导热的研究目的
温度分布和热流量分布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
t f x, y, z, ; Q f
例题3-3 一直径为5cm、长为30cm的钢圆柱体,初始温度为 30℃将其放入炉温为1200℃的加热炉中加热,升温到800℃方可 取出,设钢圆柱体与烟气间的表面对流换热系数(其中包括烟气 与表面之间的辐射换热)为 140W /(m2 K ) ,钢的物理性质参数为 cp 480J /(kg K ), 7753kg / m3, 33W /(m K ) 。问需要多长 时间才能达到要求。
毕渥准则采用一般的表达形式 :Bi
其中 = (大平板),r(长圆柱、球)
应用集总参数法计算的条件为 : Bi
0 .1
例题3-1 一直径为50mm的钢球,初始温度为450℃,突然 被置于温度为30℃的空气中。设钢球表面与周围空气的对流 换热系数为24W/(m2· K),试计算钢球冷却到300℃时所需要 的时间。已知钢球的 cp 480J /(kg K ), 7753kg / m3 , 33W /(m K ).
F V F 2 (V F ) a BiV F0 2 2 c p V F c p V (V F )
a a F0 2 傅立叶准则,为无因次时间 2 (V F ) t tf 无因次的过余温度 0 t0 tf
(V F ) BiV
t0
无限大平板的坐标系统
数学模型:
导热微分方程:
初始条件:
,
t t a 2 x
2
t0
0, t ( x,0) t0
无限大平板的坐标系统
边界条件: (第二类) (第三类)
0, x 0
x
t 0 x t (t tf )
x
引入过余温度 t t f ,则数学模型变为:
F c p V
F c p V
(3-3)
从 0 到 时刻之间所交换的总热量为:
Q Qd F 0 e
0 0
F c p V
d
(3-4)
c p V 0 (1 e
使)
BiV 1
对于无限大平板、柱体和球体,若满足下面条件:
§3-2 集总参数法
基本思想:对任意形状的物体,忽略物体内部的导热 热阻,认为物体温度均匀一致的分析方法。
温度t只是时间τ的函数,与坐标无关 --零维问题。
使用条件: Bi 1 1 已知:任意形状的物体
导热体
t0 tf
求:
Bi 0.1
Q
体积V 表面积F 物性ρ、cp、λ 温度 t f ( )
解:任何感受件从测温开始到指示出真实温度所需的时间,理论上 为无限长。在工程实际中可以按照允许误差为4%来设计热电偶的 热接点。假定热接点的形状为球形。 设初始的流体温度为t0,变化后的流体温度为tf。流体温度 变化1.5s后,热接点的温度将迅速变化t。 t0 tf tf t 0
t0
t0
t
按题意,测量误差为|t-tf|=tf×4%,即有
BiVF0
过余温度降至初始过余温度 物体过余温度的变化曲线 的36.8%时所需的时间。 时间常数越大过余温度变化越慢。 热电偶的时间常数是说明热电偶对流体温度变化响应快慢的指标。